天魔极乐-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纵生性风流喜欢自在所以一直不肯成家,在家里催促得很紧的情况下他居然一头扎进了杨府,在老太爷的重嘱之下当起了教书先生。杨老爷子顿时大喜,因为他知道这位知己虽然放荡不羁,但论起才华来那是无可挑剔,有如此一位先生那可是几世修来的富气。
当时老爷子喜得二字,自然他们全拜在了卫纵的门下读书,而卫纵在府内的地位奇高,管起这两位少爷来可是一点都不客气。而且他虽然散漫但却是有才之士,两位少爷在他的调教下学文又学武,品行端庄一点都没大户子弟的纨绔之风。
卫纵生性虽是放荡,但却是一等一的严师,管教这兄弟俩可是一点都不客气。杨家的女眷们虽然看着心疼但也不敢过问,而他罚起这两个学生的时候比其父还要严厉,甚至于杨老爷子敢心疼半句的话都会被他痛骂。
杨老爷子深知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更知这位知己好友除了是严师外还是明师,所以从不干涉他的施教。而杨府的人也有自己的欣喜,那就是两个孩子都聪明睿智,即使是小小年纪但辛苦调教出来的才智已是让人刮目相看。
当兄弟俩长成少年之时,大华的边境烽烟四起,北方边境各异族在休养生息后日渐强大,终于为祸边疆想侵略富饶无比的中原。
京城杨家率双极旗大军在东北与满八旗血战,师家大军与来犯的高丽叛军相拼,东北之境一时是硝烟四起。两大武家出战异族并不轻松,毕竟人家休养了几十年,可想而知眼下在他们最强盛的时候暴发的是何等的恶战。
在那个时候,契丹各部在入冬的时候又率大军袭扰西北边境。老皇帝暴怒之下却一时抽调不出可用的兵马,那时的江南杨家身为旁系却是实力强盛,唯一缺的就是一个可光宗耀祖的封号,在那样的情况下杨老爷子请了命,要组建一支杨家的新军上场杀敌。
老皇帝许了,不过那时候的老爷子身体不是太好,便由其长子挂帅出兵契丹。江南一向没多少兵马,在那样的情况下其他的杨家同门给于了极大的支持,镇王府拨五千精兵,二公也支援了数千的兵马,一支仓皇间组建的新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朝西北杀去。
在那时这是最无奈也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两广民暴,啸国公一脉在全力镇压。而西南一向是匪事不断,眼见北边烽烟四起有不少人起了趁火打劫的贪念,成国公一脉也在全力剿匪,可以说当时的大华上下也满是战火。
杨家同门的支持有限,在那样的情况下一王二公能抽调出近万的兵力支援已是不易,朝廷仓促拨给的军饷也不多,这支军队的人马还不足二万。年纪轻轻的杨鸣成第一次挂帅,他血气方刚而又激动无比,在那样的情况下老爷子怕他会热昏了头脑,百般的请求之下终于让卫纵同意以军师之名随行出征。
在那样的情况下,大华上下谁都看不好这支临时组建的杨家军,甚至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都觉得这是一支不成大气的散兵游勇。
杨鸣成善于冲锋陷阵,军中的杨门兵马也效用善战。更让人惊喜的是卫纵虽是读书人出身,但兵马谋略了然于胸,用起阵法和兵法来简直有数不清的神来之笔,他不是迂腐的纸上谈兵,而是在短暂的实践后就做到了用兵如神让人瞠目结舌。
一万多兵马,这样的数量怎么看都没平定西北的可能。不过这支狼虎之师一到了西北立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面对入侵的契丹狼兵更是毫无畏惧,前有杨家子弟之勇,后有卫纵料事如神的用兵,只是用了半年有余就在西北全境把契丹打得几乎是呈现惨败的迹象。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除了武力外就是谋略了,但事实上最大的决定因素还是军心。一往无前的一万强兵永远比一击即溃的十万散兵游勇强,这群以杨家子弟为核心的大军为核心的狼虎之师最不缺的就是军心,因为在他们心里这不是战争而是屠杀,是他们扬名立万的最好机会。
冷兵器的战争,不管是拜占庭甲胃骑兵。马其顿方阵部队,还是闻名天下的条顿武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以兵为阵战斗力极强,而这种极强建立在了单一的作战地理上,在那个年代来说平坦的平原让他们一味的只追求最大的杀伤力。
而历来华夏的战争却可以说是一门杀人的艺术,大华地大物博有各种各样的地理条件,变化无常的天气和复杂的人文乃至是地域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因素,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配合着兵法运用而收到奇效。可以说每一个胜利者的背后必定是大量知识的囤积,想在任何时候取得胜利都必须因地制宜,这也就要求制定战略的人必须有很大的眼界,能在任何的情况下运用对自己最有力的条件,所以普遍大华行军都需要一个高明的军师。这样的条件很多,地理,天气,阵形,包括树林和水流,甚至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都能决定战争的成败,但其实更厉害的是军心和战术的针对性应用。卫纵的博学已经运用得如有神助一般的地步,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在他的手里俨然成了天兵下凡一样,在别人不信任甚至是怀疑的眼神中却是捷报频频,杀入西北几乎如入无人之境。
第566章 盖世奇功
这支杨家新军征战西北可以说所向披靡,半年的撕杀中又招收了不少的青壮,再一次取得决定性大胜的时候这支军队的兵马已经扩充到了六万之巨,其凶悍之名不只是让他们自己扬眉吐气,更是震惊了朝野上下。
当年杨家已经是一王两公了,第一武家的声势之大本就让人震惊无比,而按照这支新军横扫西北的赫赫战功来看,这位挂帅的少年英雄日后的成就恐怕也是载入史册,他将会成为杨家新的领军人物。
对于沉寂了许久的杨家而言,第一武家需要新鲜的血液,所以在上代镇王的带领下杨家在朝堂上大举造势,宣扬着这位杨家新生代少年英雄的丰功伟绩,那举朝赞誉的鼎盛之下这支新军的威望之高足以匹敌前二任国公的赫赫战功。
甚至不少迂腐的文人都激动无比,如果这支新军能杀上草原直抵契丹王庭的话,那这份功劳已经不是什么抗战了,而是百年来唯一的一次开疆裂土。
当然了,这一切的功劳都是杨鸣成的,因为他是杨家费尽心机想扶持起来的新一代。而事实上杨命成冲锋陷阵是骁勇无比,血气方刚的他杀起敌来可以说一马当先,所向披靡的他在西北可以说是让契丹兵闻风丧胆的梦魇。
但在这支军队里稍微有点头脑的都知道,事实上这支军队里最可怕是算无遗漏的军师。那个白衣翩翩的男子,他沉吟之间与皱眉之间的谋略往往是出奇致胜,他的谋略是连杨鸣成这位军种大帅都不敢质疑的。
但所有的赞誉中,他的名字只是在偶尔的时候会被不经意的提起,因为他不姓杨。杨家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这份功劳给杨鸣成,自然而然的,所有的战功都归纳到了杨鸣成的身上,而事实上功劳最大的卫纵却是被人们默契的忽视掉了。
杨鸣成上阵杀敌如天兵下凡,率杨家子弟攻城掠池打得契丹兵闻风而逃,堪称杀神的他是军中的武魂。而卫纵用兵如神,是军心的凝聚,军中大多的将领对他已经如神般的崇拜,他虽是文人出身但兵法韬略在胸,若说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除了杨鸣成的效用外事实上最大的功劳就是卫纵的谋略。
当时的杨鸣成很是愧疚,因为他也觉得朝堂上的赞许是言过其实,事实上这支军队里最主要的人是他的老师卫纵。因为能冲锋陷阵的杨家子弟有的是,但能如此用兵的军师却是凤毛麟角,恐怕整个大华上下都找不出几个。
杨鸣成虽然因为一路打下来战无不胜难免有些得意,但他却深觉自己对不起恩师卫纵,因为那大半的功劳事实上都是属于卫纵的。朝堂上的那些猫腻他也心里有数,知道杨家是希望把所有的功劳都给自己,而自己却是贪了老师之功,埋没了他简直堪比诸葛的奇功。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鸣成烦躁不堪,一次酒后忍不住冲到了卫纵的营帐之内,声泪具下的恳求恩师原谅,因为这时他身上大半的光环是从卫纵身上抢来的。而这是他无法干预的事情,因为那都是一王二公的意愿,他根本没办法违背这些杨家真正掌权者的意思。
于私而言,他能出征西北也是因为这些人的支持,若不是他们之前拨给的那一万多精锐所向披靡,恐怕卫纵再神机妙算也没办法,他杨鸣成早就四在了西北的战场上。
但杨鸣成的愧疚却让他痛不欲生,因为这位师傅极是开明,对他们严厉无比是亦师亦父。尽管他是教文的,但杨家毕竟是武家出身,对于练武之事他也是倾尽全力的监督教诲,甚至严厉程度还在那些武师之上,否则的话也没杨鸣成今时今日的骁勇善战。
卫纵当时正看着书,见杨鸣成满面的愧疚之类先是一楞,马上是霍然又感动的一笑:你个傻小子。
这事卫纵倒是轻描淡写的抹过去了,他没有安慰杨鸣成,因为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心里自然清楚这都是杨家那些大神们的意思。
卫纵生性洒脱对所谓的功名是可有可无,他淡漠名利根本不想当所谓的什么官,否则的话一早以他的才学考功名肯定不在话下,退一万步说随便求个知府之位那还不是信手粘来。当官在他看来是个束缚,自小就出身江南名家的卫纵可从没有缺钱的烦恼。
而这次在军中当军师虽然功成名就不过在卫纵看来也是一件无奈之事,他只想游戏红尘并不想管这些事,不过无奈的是至交好友相求,再加上杨家二子在他的心里几乎是视如己出,为了帮杨鸣成他才会当这个自己经常调侃的狗头军师。
而另一个让他稍微心动的理由则是他虽然才高八斗,除了琴棋书画外他还很喜欢兵法某略,也很喜欢一些奇技杂书,所以对于用兵一直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蠢蠢欲动的心思。他有些担心自己是纸上谈兵,所以当这个军师也是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看看那么多年的所学能不能学以致用。
事实证明卫纵成功了,当年西北上下都道这支杨家的狼虎之师所向披靡,打起丈来是神行百变让人防不胜防。而在这支狼虎之师中卫纵可以说几乎是全体将士的信仰,白衣军师的名号外人不明就里,但在这支军队里他说的话是连杨鸣成都不敢置疑的绝对战略。
信仰,全军上下虔诚无比的信仰,而这一切信仰都是来自一场又一场让人振奋无比的胜利。
新的杨家军所向披靡,在西北战场上频频得手后对契丹部穷追猛打,更是杀得其他草原各族闻风丧胆,可以说一路杀下来并无一败,不少人都预言照此下去杨家的第三位国公的受封恐怕是迟早的事。
当然这话在当时算是保守的了,倘若这支以战养战的新军能攻上王庭的话,恐怕杨家的第二位异姓王也是指日可待。
仗打了半年多,新军战无不胜,最后在边境上与契丹的残部展开了疏死一战。那一战整整打了两天两夜,边境上血流成河遍地的横尸,最后是杨家的新军一鼓作气,甚至追杀契丹残兵破天慌的杀到了他们翠绿的草原之上。那次最后的撕杀昏天地暗,可以说脚步所落之地尽是血水残骸,战局已经一面倒了。只须再一鼓做气就能一举打垮有狼兵之称的契丹族,杨鸣成已经杀红了眼,忘了自己刀下有多少的冤魂,但他知道继续打下去的话,他将是大华开朝百年来第一个杀上草原的英雄。开疆裂土,封王拜候就在眼前。
第567章 功亏一溃
在那疯狂的诱惑之下,杨鸣成和他的士兵一样已经红了眼,功成名就的诱惑和热血的作祟之下他们忘了军师之前穷寇莫追的嘱咐,在草原潮水一般的追杀着契丹的狼兵,甚至幻想着要杀上他们的王庭成为开疆裂土的功臣。
闻迅从后方赶来的卫纵已经阻止不了这群杀红了眼的杨家子弟,而就是那个时候身先士卒的杨鸣成被人暗算中了一箭。卫纵顿时大惊失色,冲上前将他抱住的时候一路败退的契丹人看到了机会,立刻反扑回来前所未有的与这支新军撕杀着。
一位契丹勇士杀退了禁卫营后抓住了机会,兴奋无比的他沉重的一刀向负伤在身的杨鸣成砍来,这会让他成为草原英雄的一刀极是犀利。卫纵大骸之下扑到了杨鸣成的身上想以身抵刀,但文弱的他却怎么都估计不了这一刀的势大力沉。
他的肩膀被砍塌了,手臂几乎是摇曳一样的断裂了,只剩一点皮肉连接着身体。在这一刀的伤口之下,年少的杨鸣成已经瞪大了眼不停的吐着血水,这一刀砍透了卫纵的身体也砍在了他的脖子上,如此致命之伤恐怕是大罗金仙下凡都救不了。
将领受了重伤,军心瞬间的溃散是兵家的大忌,原本势如破竹的杨家军却被猛然间打了鸡血一样的契丹兵杀了回来,虽不是惨败但却一路丢盔弃甲的离开了草原,败退回了已经没有战火硝烟的甘陕。
是此,杨鸣成身陨,战死沙场会得封敬国公成就杨门一王三公的鼎盛。而白衣军师卫纵受了那么重的一刀却生死不明,没人关心他的伤势怎么样,因为人们更在意的是杨家的这位战死之臣,卫纵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外人罢了。
在那时,一王三公的风头正佳,于百年的大华来说更是一件鼎盛之事。在杨家的大造声势之下别说卫纵没人在意,就连死去的杨鸣成也没人在意,朝堂百官更在意的是此时杨家的强盛,一王三公的局面赫然是开朝百年来无人匹敌的恩宠,那种局面让人瞠目结舌已经无暇多思。
那时候,卫纵的是死是活没人关心,即使他曾舍身想救杨鸣成一命,但最后杨鸣成的死还是覆灭了他所有的功绩。战死沙场受封敬国公之尊,这是朝廷的恩宠,而这道恩宠的背后却没他卫纵的只字片语。
卫纵并没有恼怒,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他的心思全集中在了那偷袭的一箭上,自此可以说是销声匿迹,十多年来从不曾在人前出现过,为的是追查那个内奸,还有那次对他来说几乎是梦魇一样的落败。
卫纵心灰意冷,他不在意什么功名利禄,视为己出的杨鸣成死在了他的怀里,这对他而言是一辈子都无法面对的噩梦。
那次战争以主将战死的落败结束,事实上只要再有半天的光景,杨家的新军就可以杀退所有的契丹兵。再给他顶多半年的时间,卫纵自信杀上王庭只是迟早的事,以当年这支狼虎之师的势如破竹,可以说横扫一片即使是草原各部也没可以抵挡的对手。
可事实上这场战役不算失败,但却以杨家新军败退边关告终,而当时风头不二的杨鸣成也是杀身殉国,这对于卫纵来说是彻底的耻辱。因为他眼睁睁的看着杨鸣成死在他的面前,而当年是老太爷的嘱托之下他才会从军辅佐这个亦子亦徒的孩子。
什么功劳,什么丰功伟绩,视如己子的友子死在自己的面前,于他而言是一辈子都面对不了的惨败。之前的所向披靡对他而言更是一种耻辱,因为他教得了这孩子最后却是守不住他,这让他无颜去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知己挚友。
那一年,契丹苟延残喘因为杨鸣成的死获得了生机,杨家军队退回中原对他们而言是就犹如恶醒惊醒一般,他们庆贺的是那几乎无法挽回的败局中求得的一线生机,这于整个民族而言都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死掉的那个人在他们的眼里简直比魔鬼还要可怕。
那一年,江南杨家在惨痛中迎来了荣誉,而这份荣誉却满是血腥,在整个杨家再次让人刮目相看的时候失去了府内的长子。
次年之冬,契丹卷土重来,再次对西北边境大肆的侵略。而那一年即使师杨二家依旧卷于战火之火无力拔身,但朝廷已经准备了足够的兵马,一个少年英雄策马行军直杀西北而去。
皇子之尊,朝廷的王爷,三年血战造就了不世的武王之尊,在契丹的痛苦还没结束的时候,再一次将他们贪婪的侵略扼杀掉了。那一年起王只有十五岁,但他却是横扫西北,血战沙场让契丹人闻风丧胆,惊骸于这位武王的年少气盛和那铁血的杀戮。
杨家新将的陨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代武王的崛起,那时候是西北烽烟不断,而大华辈出的少年英雄却是打得契丹狼兵闻风丧胆。
或许这就是现实,毕竟起王是皇帝的儿子。他所向披靡的时候朝堂上下大举造势,不过是一年的功夫人们已经忘了那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新军,忘了那让人闻风丧胆的少年英雄,他们把所有的赞美都毫不吝啬的给了这位出身皇家的王爷。
时隔一年,起王的崛起让人淡忘了那位少年英雄,更别提是站在英雄的背后,那只是一言一语就足以定论乾坤的绝世高人。
卫纵这个名字,随着这段历史而被掩埋,恐怕当时被打得闻风丧胆的契丹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而在那支新军的心里,这个名字是如同神仙一般,哪怕是身为统帅的杨鸣成也不敢对他的决断有半分的质疑。
听完了这段历史,周默台有些骸然:“那这十多年呢,他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公爷开邸的时候他没回来,眼下卫老该清楚公爷想干什么,这时候回归难道是因为他也早有不臣之心。”
“不知道,公爷行事,越来越看不透了。”张明远感慨了一声:“这次卫老出山出人意料,不过细想却觉得毛骨悚然,公爷的思虑太过周详了,周详得让人有些害怕。”
“何出此言?”周默台难掩疑惑,一个卫纵行将就木,真有那么多门道可说么?
“若真起兵,谁为帅?”张明远饶有深意的一笑:“公爷一向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人,可以说起兵的话他是三军的军心所向不错,但若论起用兵的话,默台啊,这方面似乎不是公爷的特长。他是世之枭雄,不过大举起兵的话是不是将帅之才就不好言断了。”
“也对啊。”周默台这才矛塞顿开,恍然大悟的啊了一声。
统帅全军的人选似乎被所有人许略了,大家都自然而然的觉得一但起兵杨存就是军中的定军石,而现在敬国公府门下确实没这样的帅才,曲老管总兵所的事,但他不一定有那上阵杀敌的能力。安伯烈倒是一员虎将,不过他只适合冲锋陷阵,用兵的话这大老粗可没细腻到那种地步。
其他人一一数来,有如林安国可运筹帷幄之才,周张二家有上阵杀敌之勇。不过若论起帅才的话恐怕没人能堪大用,而卫纵曾经的用兵如神有目共睹,请他出山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鼓舞军心士气。
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看似相近却渺之千里,真正起兵的时候或许杨存有放眼全局的能力,但军队如何调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