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金主 >

第92章

大明金主-第92章

小说: 大明金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个角度来说,完了三年的税之后,地产总算是确凿无疑了,日后也不惧刁民勒索,可谓快刀乱麻,永绝后患。”徐元佐劝道。
  陆树声微微颌首,深以为然。


第250章 风雨欲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为了保全名声,不至于堕落到跟人对簿公堂,不少士绅愿意息事宁人,捏着鼻子把药灌下去,然后再将一腔怒火发泄在海瑞头上。
  这多是有钱人家,比如徐家、陆家。然而有些人家并没有豁达到放弃上百亩的田地,所以他们选择了当即就将怒火发泄到海瑞头上。
  一时间,针对海瑞“糊涂”、“虐绅”的声音飞快散播出去。这些人顶着势家的名头,大部分只是势家的管事、中层管理人员。因为真正的缙绅有官位作保,大明律保障他们的利益,真正被触动了奶酪的,其实是那些人。
  宽泛算起来,陆树声可是国家领导人级别的高干了,与他的交流当然得第一时间告知徐阶徐老先生。
  徐阶听过之后只是庆幸自己早早有了准备。如今江南闹的事,就跟踩了狗屎把鞋扔掉一样。徐阶和陆树声虽然同样丢了鞋赤脚走路,但前者好歹没被狗屎膈应一回。
  “为何不让他家一起进来?”徐阶问徐元佐。
  老先生一辈子干的事情就是以弱胜强,暗地里结党对抗严嵩、暗地里结党对抗景王……在他的思维定式里,能结成利益共同体是最明智的做法。
  徐元佐微微沉思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由徐阶问出来,略显肤浅。确定不是自己审题失误之后,他道:“大父,若是放外人进来,恐怕会很麻烦。要不要给他们看账呢?若是让他们看,那么……”
  徐阶轻轻扬了扬手:“老夫忘了,这银钱都是用在我家产业上的。”
  ——三万亩田地的收益,数万金的收入。你说忘就忘了……
  徐元佐轻轻吐了口气:紧抱壕的大腿,我没错!
  “不过你这般将陆平泉顶了回去,略有不妥。”徐阶抚须道:“乡里之中,二十年内没人能媲美陆氏。”
  ——老爷子,您太保守了。在这块被称为魔都的地界,徐光启不出。没人能跟陆氏争锋。
  徐元佐是学过上海乡土历史的,对这样的名人多少有些了解。他道:“孙儿在想,云间公益是不能叫外人入股的,否则面子里子都叫人揭穿了。”他见徐阶微微颌首,继续又道:“不过孙儿又想,能否组建一家商社,专门为豪门大户掌管家产。”
  徐阶面无表情,思索了一番,道:“就是为他们做云间公益这种会社?”
  “正是。他们摸不清咱们是怎么运作的。那咱们去帮他,以商社的名义去。等于他们一次性雇了一大批伙计。”徐元佐道。
  “所以,如何让他们信得过你呢?”徐阶问道。
  徐元佐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名人的声望有担保作用,然而这种信誉担保是随着地位将近而衰减的。譬如大明发行的宝钞,作为信誉货币,对于百姓而言是可信的。然而同样到了朝廷与朝廷的层面,彼此没有高低,所以泰西各国朝廷不可能相信大明朝廷。
  徐阁老的声望在乡里小民眼里。简直是金子打造的。然而在同样都是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巨宦之家看来,这个声望并不足以成为担保。至于小民之上。陆氏之下的中层缙绅,也会因为地位高低,产生不同程度的犹疑不信任。
  “所以孙儿想用仁寿堂作为担保。”徐元佐道。
  徐元佐在仁寿堂里占股份是徐阶首肯的。因为除了他没有其他徐家人合适——徐家满门都是命官,就连徐元春都即将要进入官场了,还有谁能经商呢。
  不过同样道理,徐元佐在仁寿堂的分红。是要交给徐阶分配的。严格来说,就连他的工资都是得交给徐阶分配。所以用仁寿堂担保资产管理商社,徐元佐可以先不跟董事会讨论,但得先问过徐阶。
  徐阶也亏得是天生神童、人老成精,没有在这种弯弯绕的关系之中迷失。问道:“如何担保?”
  “资产减损百分之十以上的部分,由资产管理商社填补。仁寿堂也是担保这部分。”徐元佐道:“损失在百分之十以内的部分,是正常折损。取增值部分的五成作为资产管理商社的佣金。”
  “这些庶务,你自己处置就是了。”徐阶道:“不过如今倒是可以将云间公益的名声先打出去。”
  如今正是缴纳秋粮的时候,也到了云间公益开始转移资产,逃避赋税的时候。徐阶的意思,便是做个表率给那些势家豪门看看,我们捐了地,但是家族收益却丝毫没有减少。只是掏钱的口袋换了而已。
  云间公益就是一个榜样。
  ……
  徐元佐从徐阶书房出来之后,总觉得有点什么地方不对。
  仁寿堂是主要靠收税盈利的,云间公益广济会却是旨在避税的。这一出一进是相互矛盾的呀!难道真的只有让牙行发挥收取商税的作用,将农业税转到商税头上?这样对于农民而言负担倒是小了很多,不过商人和底层士子的收益就要受到影响了。
  尤其是底层士子,他们作为小商贩的保护伞收取报酬也是很大一笔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徐元佐终于嗅到了一丝腥风血雨气味。
  “佐哥儿,你脸怎地黑成这样?”罗振权看到徐元佐的时候不由一惊。
  徐元佐下意识地抹了一把脸,道:“该缴秋粮了,咱们得做好准备。”
  “咱们还要缴什么粮税啊。”罗振权笑了起来:“仁寿堂不就是咱们家开的么?”
  “咱们不缴,别家就要多缴,你乐意么?”徐元佐没好气道。
  罗振权自己的银子都拿去买了地,脸上颇有些不情愿:“也罢,一切听佐哥儿的,该缴多少?”
  徐元佐心情不佳,此刻不禁有些暴躁:“你这人,能动点脑子么……仁寿堂是咱们开的,缴什么税!”
  ——你这到底是缴还是不缴呢?
  罗振权不由无语。
  “咱们不缴税,人家就得多缴,那岂不是很不乐意?”罗振权将刚才徐元佐的话还了回去。
  “叫甘成泽扩充队伍,加强操练,凡是不乐意多缴的,打到他们乐意为止。”
  “……”


第251章 开征
  传说——
  有人向他信仰的神灵祷告:“我的神啊,我有七个孩子,房子里连转身的都困难,请给我一座大房子吧。”
  他的神说:“你先将羊群赶进去一起住七天。”
  此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那真是地狱一般的七天,总算熬完之后,此人再次祷告:“神啊,我已经照办了,请给我一座大房子吧。”
  神说:“你把羊群赶出去,过两天再说。”
  此人照办。
  两天后,他喜滋滋地对神祷告说:“神啊!一下子就觉得宽敞了呢!”
  ……
  徐元佐在跟仁寿堂董事们开会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想到了这个故事。他的角色正是那个有七个孩子,还跟羊群住了七天的倒霉蛋。
  看着一众董事听说要纳税的蛋疼嘴脸,徐元佐真想好好跟他们掰扯一下什么叫百分之三到五、最高可以收到二十的企业营业税。
  或者谈谈法定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的企业所得税,即便微小企业也要缴百分之二十。
  当然,更不能忘记还有城建、土地增值、教育、印花、房产等等附加税和小税种。
  要是再算上员工社保的企业缴纳部分,一家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费负担,着实令老板头痛心痛肉痛。
  这样比较下来,明朝商人实在是太幸福了。
  从洪武立国开始,数十年间一直在裁撤税务机关,最终将商税定在了三十税一,禁止苛征多收,年经营额度小于四十两银子的微小企业免税。而全国收过路费的钞关,一共只有十七个。再加上大力打击牙行。洪武大帝简直是在不遗余力地扶持工商业。
  从洪武至如今隆庆三年,唯一加征的税种就是门摊税和市舶税。不过这两个税的执行之弱,额度之低,置废不定,基本也是可以忽略不计。
  就一个百分之三点三三的营业税,这帮大商贾还不愿意缴纳。足以见证人心贪婪了。
  “乡梓公用,我等皆是劳心劳力,毫不吝啬,如今再议缴税,让人有些难以立时接受啊。”胡琛朝徐元佐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努力不叫气氛过于凝重。
  董事会里的人都知道,袁正淳就是个泥菩萨,庙里的事都由住持徐元佐说了算。
  果不其然,袁正淳目光涣散。好像在沉思,好像在打盹。
  徐元佐咧嘴笑了笑,道:“非但如此。平日里扶持义学,接济贫弱,出钱剿匪防寇,大家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
  胡琛松口了气,却没尽数松完。
  “但是……诸位谁敢说一句:咱们可以用不着朝廷了?”徐元佐脸色一正。
  虽然大家心里都觉得朝廷是个累赘,但是无父无君这般颠覆世人价值观的话。终究不要说出来的好。商人最好是躲在暗处闷声发大财,风口浪尖可不是个妥当位置。
  “看。既然咱们还需要朝廷,那多少就得给他们点面子,缴些税。”徐元佐顿了顿,又道:“何况咱们其实是缴而不纳。诸位请想想看,当初仁寿堂不也收规费么?收了规费之后,难道还给诸位分红?如今咱们把‘规费’两字换成了‘国税’。然后又作为分红,再回到诸位手里,其实是连规费都省了呀。”
  一位泗泾的董事忍不住出口问道:“敬琏兄,在下越听越有些奇怪……如果是这样,那交给衙门的税款从何而来呢?”
  “咱们都缴税了。下面的人不缴么?外面的人不缴么?”徐元佐轻轻道:“大股东缴九两,分十两,还能挣一点。小股东缴税和分红差不多持平,等于免了规费。至于外面的人嘛,自然是单纯缴税了。”
  “仁寿堂如何向外人征税?”又有人问道。
  仁寿堂之前作为松散的联盟,包税只是包会员名下产业的税负。如果问无关商家征税,那就成了打行收保护费。
  “仁寿堂当然不收,是县衙收。”徐元佐道:“只是咱们的人帮着收罗税款,填发税票。唔,诸位把咱们想象成‘做公的’就行了。”
  县衙收税也是聘用临时工跟地方里甲合作,收取税赋。这些临时工没有工资,没有编制,民间人称“做公的”,名声极烂。
  不过谁都知道,做公的能够捞到不小的油水,乃是流氓破落户的最佳职业。
  仁寿堂当然不是敲诈一家一户的破落户,而是一个可以算得上颇有体量的财团。如今总资产二十万两,相当于一户大户人家的资产量,而利用率可以接近豪门。至于人脉关系,就连豪门都相形见绌——三十二家股东就如须根一样,深深扎入华亭县的土壤之中。
  在仁寿堂只是经营牙行的时候,谁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直到徐元佐用仁寿堂打着县衙的旗号,开始登记造册,评估资产,收取商税,世人才发现仁寿堂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而如今狮子已经醒了。
  徐元佐花费了两天时间,做出了一张收税流程表。其中包括查核账目,评估资产的一些必要手段和公式。然后便是给经济学院速成班的少年们补课、考试,让他们学会制作报表。这些在后世根本不需要税务部门教,各个企业都有会计。然而此时,要想收税就难免得自备会计。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商家连账目都没有。
  有些是真的没有。自家小本买卖,要什么账目?墙上画几个圈,绳索上打几个结,并不妨碍做买卖不是?
  有些是真的不想交出来。不过这些人大多不是仁寿堂的股东,地方上的老人和衙门略一施压,他们还是不得不将账簿交出来。至于是真是假,徐元佐却不担心,因为他还有个精锐小分队进行验证。
  本福特原则现在已经被称作徐氏验法,在精锐小分队里颇受推崇。
  最让徐元佐头痛的反倒是配套法律。
  大明律里对于隐匿田亩逃税有明文定法,但是对于逃避商税却没有相应条款。如果没有公权力作为后盾,那么仁寿堂可就真的成了黑色组织收保护费了。


第252章 律师团
  律师的法律思维跟非专业人士真是大大不同。
  徐元佐担心的合法性问题,拿到了律师团手中,根本就像送分题一样。
  “凡送本户应纳税粮课物,及应入官之物,而隐匿费用不纳,或诈作损失,欺妄官司者,并计所亏久物数,准窃盗论。”程宰代表众多律师说道:“仓库卷第七,有隐匿费用税粮课物条款。”
  徐元佐看了一眼在座五位知名讼师,他们也都纷纷点头,显然意见十分统一。
  “这个说的不是农税么?我记得下面的集注中说的课物只有蚕丝铜铁。”徐元佐迟疑道。
  程宰在仁寿堂总掌柜与徐元佐的私人法律顾问的身份之间,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世人都觉得,在权力核心远比职权更重要——除非职权本身位于权力核心。
  他道:“这条可以拆开逐字解:费、用、税、粮、课、物。其中税自然也应该包括商税。而且后面字句中有‘应入官之物’,商税显然也是应入官的。适用此条绝无问题。若是送到衙门,李文主那边肯定也是这般给县尊解释的。”
  徐元佐这才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仁寿堂可以找些人,将条款贴出来,叫人知道。”
  “敬琏兄,”程宰微微前倾,“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啊。”
  徐元佐摇头:“不教而诛谓之虐。咱们的目的是叫人乖乖纳税,又不是弄一帮窃盗犯出来!对了,说到以窃盗论,是否有些太重了?”
  大明的窃盗罪大致相类于后世盗窃罪,属于刑律。初犯者在右臂上刺字“窃盗”,二犯刺在左臂。三犯直接绞刑。
  如果你以为这个惩罚就很重了,那么恭喜你,答错了。
  刺字只是大明的附加刑,还不是主刑。
  基于盗窃数额不同,主刑量刑标准也不同。
  盗窃一贯以下杖六十。一贯之上至一十贯杖七十。二十贯杖八十。三十贯杖一百。五十贯杖六十徒一年。六十贯杖七十徒一年半。七十贯杖八十徒二年。八十贯杖九十徒二年半。九十贯杖一百徒三年。一百贯杖一百流二千里。一百一十贯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一百二十贯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一贯折银一两。也就是说,偷税一百二十两及以上者。除了刺字,还要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从松江而论,往西三千里已经过了重庆府。往北偏一偏,可以领略大西北的广袤荒漠,往南偏一偏是后世的著名旅游胜地和艳遇首府。若是往东三千里,可以在日本屯田,东北得在长春一线——如今大明已经放弃了那块苦寒之地,实在不适合人类生存。
  如果往南三千里。台湾都打不住,得一路流放到菲律宾。
  所以说,这对于徐元佐而言有一文钱好处么?
  只是偷税而已,罚点款,坐个牢,最多做点苦役,这就足够了吧!
  程宰听徐元佐说罢,略有为难道:“国法如此。恐怕县尊那边也没办法吧。”
  郑岳的确没有权力减轻刑罚,尤其是偷税五十两以上。主刑之中要并罚徒刑。这就超出了州县官的司法权限,得呈交到府,乃至提刑按察使司进行审判。
  “敬琏兄,这些人照理说都是不给您颜面的,何必如此看顾他们?”程宰道。
  徐元佐却从是商人生态圈考虑。
  能够偷税五十两银子的人,身家起码在千两左右。已经算是富户了。这种人在地方上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又因为经商,有一定的经济概念,比农民的思想更加开明;对物质的欲求也更大——否则也不会偷税了。
  偷税固然是挖大明的墙角,然而真要铲除他们,就是在动摇商业社会的基石了。换言之。这些人才是徐元佐的同类啊!
  在如今整个群体都不算强势的情况下,同类互保才是明智的做法。
  这么深刻的道理当然没法跟程宰一一说明,徐元佐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谁不想发家致富?谁不想节省一些是一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何必赶尽杀绝?如此对我仁寿堂的名声也不好听。”
  程宰略一沉吟,道:“莫若这样,将他们偷税的证据做得小些。先打几十杖,若是还执迷不悟敏顽不灵的,再挖出一笔打个几十杖。”
  “如此最好,也不能让衙门把他们家产全都收了,否则咱们收什么?”徐元佐再看程宰,觉得他还是做法务更加熟练,真要指望他掌管整个仁寿堂的业务发展,怕是有些疲惫。
  大企业的掌门人,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市场,掌握渠道。
  仁寿堂主营业务除了查税收税,还有牙行。相比较而言,牙行的市场更加成熟,收益更加稳定,所以下一任总掌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对牙行业务十分熟悉;其二,效忠于徐元佐。
  程宰的位置可以调整到助理。
  徐元佐心中已经默默安排妥当,同时关注了一下没有资格说话的几位讼师。程宰陆续为他推荐了十位讼师,在编写文本上帮了很大的忙。如今在座的五位是徐元佐颇为认可的,另外五位则被交代了诉讼任务,游走衙门和富户,解决田土争端。
  徐元佐暗中以律师事务所的模式运营,将律师推荐给需要打官司的富户,收取佣金。然后与讼师四六分成,徐家六,讼师四。这些讼师因为徐家的名声和关系网才能接到案子,自然要让大头给徐元佐。
  虽然案子不多,标的也不过几十两近百两,却是新的运营模式尝试。
  结果不尽如人意,百八十两的收益如今已经激不起徐元佐的食欲了。宁可将他们当做清客智囊,总还能帮上不少忙。再不济,也可以帮着带一些学徒出来。生员的价值在于在公堂上的种种优待,繁重的书面文字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学徒去做。
  “牙行那边也要动起来,帮着收取客商的货税。”徐元佐顿了顿:“我觉得最好是以交易额抽税,税率定在二十税一,买卖两家平分负担。”
  程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第253章 精英小分队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没有计算器,徐元佐可以靠心算、珠算。没有计算机,徐元佐就差点被击败了。后世简单数据库就解决了的问题,在如今却是一屋子青少年,就着油灯,通宵达旦地写出好几本簿册。
  全部人力工作,最大限度拉开了人与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