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154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54章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皇家方舟号的灾难还未结束,在连续三轮射击失的后,第四轮炮击时,先前连续失手的沙恩霍斯特号终于迎来了人品爆发,这一轮该舰打出的九发炮弹,居然连中两弹,一弹命中飞行甲板,穿透几十毫米钢板铺成的飞行甲板后在第二层甲板下爆炸,这一击更造成多处锅炉管线受损,并导致多台锅炉失去作用。

而另一发炮弹击中舰身舯部水线上一米的位置,不过这是一枚哑弹,在舰肿部击出一个两米多宽的巨口后,穿透整个舰身,然后从另一端水下部分破壁而出落入海中,竟将该舰打了个对穿。由于命中的部位是水兵舱。炮弹所过之处,带起的金属碎片四面飞射,水兵舱里死伤狼藉,忍不忍睹。更致命的是,海浪汹涌的大西洋上,大量海水趁机顺着破口涌入。

开战后第119秒,沙恩姐妹舰先后对皇家方舟号进行了第五次齐射,此番射击再度落空,但一百四十八秒后的第六次齐射时,两舰各取得了一次命中,来自沙恩霍斯特号上的406毫米炮弹,击中皇家方舟号的舰首,这一回又因为穿透力过剩打了穿透,炮弹击中舰首右侧的甲板,然后穿过右舷侧面钢板落入海中,延时引信在炮弹落入海水中后方才开始工作引爆炮弹,但由此在舰艏右舷产生的巨大的破洞还是导致了大量的进水。

而来自格奈林瑙号上的一击则是致命的一击,来自其尾部三联装炮台发射的一枚炮弹,正中皇家方舟号的动力室,直接摧毁了该舰的一台蒸汽轮机,并引发大火。同时炮弹在舰身上撕开一道长达十余米的巨大伤口,海水滚滚而入。全舰超过三分二的锅炉在这一击下停止工作并且海水还在不断地持续涌入,而更致命的,这一击产生的巨大震动,更令舵机损坏卡死,皇家方舟号在残余动力的驱动下开始在海上缓慢地打起转来。

沙恩姐妹舰在第182秒左右,先后对皇家方舟号进行了第七次齐射,这一轮齐射两舰各有一发中的。其中一发炮弹命中舰桥,炸死了包括舰长在内指挥室里的所有军官。而另一发更为致命,击中了该舰的航空燃油库,引发大火,皇家方舟很快就烧成了黑夜中最为显眼的一个大火把。而其余的炮弹虽然落空,却造成舰体多处破裂,令其进水更多。尽管皇家方舟上所有能工作的抽水机都开足了马力往外抽水,但舰体仍然缓慢地徐徐下沉。

林汉扫瞄出了皇家方舟悲惨的现状,向汉娜建议道:

“我们已经割开了那家伙的喉咙了,可以转移火力对付伦敦号了,那家伙正拼命地想转向对我们进行雷击呢!”

此时格奈森瑙号主炮的射击校正数据是由汉娜提供的,而林汉的注意力则大都集中在正强行转向准备对两舰发动“雷击”的伦敦号重巡洋舰身上。而给皇家方舟号补枪的任务,则交给了位于队列第四位,已完成了转向的七千吨级的“瓦尔基里”号轻巡洋舰。

由于皇家方舟号靠近德国舰队这一侧左后方的护卫巡洋舰不是全灭就是正在被“弹雨”洗澡,反雷击能力大减,恰好给雷击舰留出雷击的缺口。

德国的轻巡洋舰通常都是以城市为名,但是随着汉娜对德国海军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以及德国海军变得越来越“迷信”,越来越向“护教军”发展。1939年新下水的四条七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公然命名为“女武神级”,所用的舰名都是使用北欧神话中有名的女武神的名字,比如瓦伦基里,伯伦希尔,芙罗雅等。而汉娜本人甚至已在考虑,十二月份的挪威海战结束后,返港的两艘沙恩级战列舰,是否需要易名为“加百列号”和“萨菲罗斯号”。

而后“瓦尔基里”号轻巡洋舰迅速逼近正在海上缓慢打转的皇家方舟号,在六千米外发射四枚鱼雷,掉过头后又用尾部发射管发射两枚,最终命中两弹。四十五分钟后,皇家方舟号因为进水过多损管失败,沉没于冰冷的海水中,全舰一千二百名官兵中只有三百余人获救。

沙恩姐妹舰上十八门主炮正在痛击皇家方舟号航母时,两艘舰上一侧总计二十门128毫米副炮,加上德意志号上的六门同口径副炮,以及六门283毫米的前后主炮,此时全部正对着这艘正努力掉转船头,准备发动决死雷击的万吨级重巡洋舰开火。

一艘万吨级的巨舰的侧身拐弯,并不是象汽车拐弯那么简单容易,笨重的舰身再快也需要数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向,如果是战列舰需要的时间更长。

沙恩姐妹舰围攻皇家方舟号时,反应最快的伦敦号重巡洋舰在炮击开始后第105秒才做出转向的反应。在这过程中,意识到自己遭遇夜袭的伦敦号舰长,不待请示胡德号上的总指挥霍兰中将,就下令全舰朝远处炮击的方向发射照明弹。

当照明弹打出时,伦敦号正在遭受三艘德国主力舰的副炮弹雨“洗澡”,象先前两艘林仙级轻巡洋舰一般,伦敦号全身冒火,不但是舰身,就连周边的海水,也被雨点般落下的炮弹炸得沸腾了起来。

伦敦号上不断地有炮弹落下,不时地有副炮或防空炮被击中炸入海中,正在露天炮位上冒死装填照明弹的水兵们更是血肉横飞。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还是有数发照明弹被冒死奋战的水兵装填完毕,然后朝德国舰队所在的方向打了出去。

照明弹在空中炸开,天上瞬间点燃了数盏明灯,照亮了德国舰队所在的方位,海面上,九艘德国战舰的身影清晰可见。

这时的伦敦号战列舰已经因为中弹太多,舰身多处引发了小型火灾,舰上作业的水兵更是死伤惨重,但是军舰在舰长的指挥下,仍然冒死进行着转向,在转向的过程中,舰上的四座两联装八英寸炮仍然不屈地朝德舰射击——当然,就目前伦敦号的情况而言,这种炮击,心理上壮胆示威的意义远胜其实际威胁,即使有照明弹相助,受能见度限制和自身在不断中弹地干扰,该舰打出的炮弹全都偏差得极为离谱。

当伦敦号在弹雨中完成艰难的敌前转向时,全舰上下此时已中弹接近30发,其中283毫米的炮弹命中一发,前主炮第一座炮塔被直接炸烂,而其他部分也被对手的128毫米炮弹毫不客气地洗了一圈,甲板上到处都是水兵的残肢碎肉,该舰探照灯全毁,测距仪全毁,四座炮塔,除了一座炮塔被对手一炮打烂外,余下的三座炮塔,尾部的四号炮塔在炮击中,被对手的炮弹命中八英寸炮管,造成炮管受损,而后该炮塔的炮手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继续开炮,导致炮管炸膛,四号炮塔也就此宣告报废。

即使完成转身后,伦敦号已经被打成了半残,但该舰仍然顶着密集的弹雨朝沙恩霍斯特号所在的方向发动决死突击,但在这时候,重创了皇家方舟号的沙恩姐妹已经调转炮口,同时将主炮对准了他。

开战后第二百四十秒,首先掉转炮口的格奈森瑙号首先对其开火,十秒后沙恩霍斯特号上的九门主炮也对其发出了怒吼。

比起约在二十公里外的皇家方舟号,伦敦号的距离更近,而刚完成变向他的,速度大减,也更容易命中,林汉引导的格柰森瑙号打出的九发炮弹虽然全部失的,但汉娜指挥的沙恩霍斯特号却在首轮射击中就给了伦敦号致命的一击,其前主炮打出的一发炮弹直接打进伦敦号的鱼雷舱,并引发装填中的鱼雷的殉爆,伦敦号的舰艏被这次殉爆瞬间炸烂,海水疯狂涌入,该舰接下来在海上只支持了不到五分钟就一头朝下栽进冰冷的大海深处,全舰船员无一生还。

历史上,伦敦号以经历过干涉解放军渡江的“紫石英事件”而“名扬天下”,该舰最后一直存活到1950年退役后,才在一次电影拍摄中因为意外事故而沉没。而另一艘倒霉的林仙级轻巡洋舰,历史上更在二战后送给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其实是补偿),后更名为著名的“重庆”号。这两艘军舰本来可以“活”得更长的,却因穿越者的出现,提前十年就结束了其战斗生命。

当勇敢的伦敦号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沉没时,英国舰队中的三艘主力战巡:胡德号、声望号、反击号也皆已反应过来,最末的声望号在伦敦号打出照明弹,照亮了德国舰队的位置后首先开火,随后胡德号和反击号也一起对着冲得最前的沙恩霍斯特号开炮。

但是三舰面临的情况皆相同,在超过二十五公里,甚至是远达三十公里的距离上,又是在深夜,无法取得对手军舰确切位置距离数据的情况下,这种开火完全就是在浪费弹药,所有的炮弹最近的偏差也高达一千五百米。

所以在沙恩姐妹舰“二鬼拍门”,痛打皇家方舟号时,他们对三舰从远处打过来的炮弹根本就处于“无视”状态,仍然保持航向,不紧不慢地对着皇家方舟号抠动扳机,在将这艘最大的眼中钉一点一点地拍到濒死状态后,还有“闲情”转移炮口,将正对其发动决死突击的伦敦号给予致命一击。

沙恩级双舰联手,一击轰毙了伦敦号后,这才掉转炮口,一起对准了最近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虽然是以二对三,主张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林汉和汉娜,在占尽优势的夜战中,都不想选择分兵对敌的战术。而是铁了心决定仗着炮粗皮厚的优势,联手一个一个地“轮”死对手。

第238章致命的敌前转向

十二月一日晚发生的夜战,前面的五分钟,一切战斗节奏完全被德国海军牵着走。虽然训练有素的皇家海军在遭遇第一轮炮击后很快作出了反应。比如伦敦号的舰长,在危急关头在没有向上级“申请”的情况下就自主作出了当时能作出的最正确的反应。但军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反应都有“滞后”性,尤其是在夜间的时候。

时值深夜,大部分舰员水手都在熟睡中,他们从床上爬起来进入自己的岗位需要时间。

舰长作出应对反应需要时间,舰队总指挥协调整支舰队作出应对反应更需要时间。

军舰“拐弯变向”需要时间,整支舰队“拐弯变向”更费时间。

当伦敦号重巡洋舰被沙恩姐妹舰联手击沉时,整支英国快速舰队的“变向反应”才刚刚显露出来。

处于舰队右侧护航,较远处的巡洋舰接到霍兰中将的指示,开始拐弯变向,准备向德国舰队所在位置冲锋然后发动“雷击”。

而位于舰前方“开路”行驶的前卫舰队的巡洋舰,由于距离较远,位置更“糟糕”,如果要想对德舰进行有效的攻击,将不得进行角度更大的“绕弯”。

而位于舰队左侧行驶的巡洋舰,左后部执行护航任务的巡洋舰,大都是被德国人的偷袭击沉,少数还存活着的巡洋舰,则正在被一个舰队的128毫米炮集火“洗澡”正处于自身难保的状态中,而这一侧的其余巡洋舰,同样也是因为位置不佳,不得不进行角度更大的“拐弯”才能将舰身切换成适合对德舰发动雷击的角度,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最初的五分钟里,整个海战的战斗节奏,都完全被德国海军掌控着。

在一炮秒杀伦敦号重巡洋舰之后,沙恩姐妹舰先后将炮口转向了正在向左侧转弯横行的声望号战列舰巡洋舰。

此时的英国舰队,接到霍兰中将的指令,正一齐调头向左变向,改变目前位置不利,被德舰从背后轰击“爆菊”的糟糕状态。

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事”。

英国舰队中位置最前也是最“安全”的格拉斯哥号轻巡洋舰的舰长霍克再次通过无线电向霍兰中将发来电文,他的建议是,三艘主力舰继续前进,而余下的巡洋舰则继续执行转向雷击任务。在确认雷击达到预测的效果之前,主力舰应当避免和德舰交火。

霍克舰长的理由还是老一套:德国很可能开发出了极先进的夜间炮击技术,目前我方并未掌握这种炮术,在目前的情况下,三艘战巡在光线不明的深夜和两艘战列舰进行炮战是不理智的行为。

霍克舰长的战术说穿了一句话就可以挑明:三艘战巡先躲远了打酱油一下,等巡洋舰部队的夜间雷击战术有了结果后再考虑是否参战。再说难听点:那就是主力舰先撤,次等巡洋舰顶上。

霍兰中将的回复只有一句:那只是两艘战巡。

然后他对身边的作战参谋“吐糟”道,那个胆小鬼居然相信德国人吹牛的说法,认为那两艘军舰是战列舰?

沙恩霍斯特级战舰,到底是战列巡洋舰还是战列舰,对于皇家海军来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1938一月,沙恩正式编入德国海军序列开始服役。当时对外宣传上,德国海军声称其吨位为三万五千八百吨,装备九门406毫米主炮,最大速度三十二节,是一艘高速战列舰。

但全世界都不相信德国人的鬼话。

不到三万六千吨的吨位,还要装备九门十六英寸主炮,并且要跑出三十二节的高速,而且还要达到战列舰级别的装备防护厚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没有达到四万五千吨根本是不可能拿下来。

早在一九三七年,沙恩霍斯特号还在建造过程中时,英美等国就通过情报部门,得到了该舰大致的吨位数据。而就两艘沙恩级德舰体型来看,经验丰富的船舶设计师,只要瞧一眼他的照片,一下子就判断出他大致的标准吨位:约在四万吨左右。

但是,就算是四万吨的吨位,要跑出三十二节的极速,以三四十年代的海军技术,这样的战舰也只能按战巡的标准来建造。

虽然德国人“自称”两艘沙恩级是战列舰而不是战巡,但在英美眼中,这不过是德国人在“吹牛”。两艘沙恩级战列根本就是“伪装”成战列舰的战巡而已。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使用了更大口径主炮的胡德号,炮大而皮薄。

受此影响,英国海军认为两艘沙恩“战巡”最大的威胁只是他的速度,然后是他的火炮,也因此对建造中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省钱”和抢工期,海军部门的人认为十四英寸的主炮,就足以击穿沙恩级“战巡”的薄皮装甲,顶多只要将主炮增加为十二门即可。而为了能追上沙恩级战巡的三十二节的极速,皇家海军中一度有人提出将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也减薄装甲减重,进行“战巡化”建造,不过这份提案受到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强烈反对而被取消。丘吉尔的理由是皇家海军的敌人不止德国一家,为了两艘“德国战巡”而将新式战列舰“战巡化”简直是最愚蠢的作法。

此外这一提案流产的另一个原因却是成本问题,三十二节的极速,和三十节的极速,需要的动力相差极其巨大。

由于波阻的因素,船舶在速度的提升上,有好几道门槛,十八节的速度是一条门槛,二十四节是一道门槛,三十节是一道槛,超过三十节后,速度每提升一节,又是一道槛。这一道道的“门槛”之间,战舰的速度要想上升,需要增加的动力要求都是以几何级地要求在上升。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哪怕减薄装甲进行战巡化,要达到三十二节的高速,在动力系统上还要增加更多的锅炉,而一艘战舰的建造成本中,动力系统所占的比例是相当的高。一战之后的大英帝国,已不能象一战前玩海军军备竞赛时那般地奢侈阔气,国会议员一听说还要再增加建造成本,立刻就将头摇得象摇郎鼓大声叫“No”。

所以,一九三九年英德开战后,在沙恩两舰皇家海军眼中,沙恩姐妹舰是战巡而不是战列,他们忌讳他的是他的速度和可怕的十六英寸主炮。至于装甲方面,在皇家海军心中,现役的三艘战巡上的十五英寸的巨炮就足以击穿他们。在皇家海军的战巡舰长的眼中,这场海战被视为“三个鸡蛋拿着铁锤和同样拿着铁锤的两个鸡蛋在对砸”。

但是,英国人的判断完全错误。

两艘沙恩级战列舰的具体数据,除了总吨位上被德国人故意缩水少报外,其装甲厚度,最大速度都接近真实数据,一点水都没有注,反而是有意地少报了一些。

按英国人的船舶设计师推断的想法,即使使用了大比例的焊接手法减重,沙恩级战列舰要达到德国人宣称的装甲厚度和速度,同时还要适应大西洋恶劣的海况环境,该舰的吨位估计要在五万吨左右,四万吨级别的吨位达不到这个要求——至于象未来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四万五千吨的标准吨位就达到这个标准,却因为长宽比过大,适航性下降,舰体颠簸严重,导致火炮命中精度下降到“坑爹”的地步。(具体情况我前文谈过,历史上二战结束后依阿华级战列舰和英国的前卫号在大西洋上进行炮术演习时出丑的表演)

英国海军将一切都想到了,可惜他们独独没有想到的,是舰魂这种不科学的存在出现后,对造舰工艺带来的堪称“革命性”的变化。

龙骨一体化,确切地说,应用舰身一体化来称呼方才更加地适合。这项“魔幻技术”的出现,导致造舰时可以极大地减轻军舰龙骨等用于支撑舰体的“结构骨干”的重量,所有因为需要“铆接”增加的重量全部都被取消了,军舰的龙骨可造得更细更轻。光是因为这一项技术,德国战舰在“承重结构”上就可以“多”减重百分十以上的吨位重量。

为了增加额外的结构强度,汉娜沙恩级战列舰完工后,甚至将该舰的装甲也进行了一体化。除了增强了整体的防御强度外,由此带来的另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这些和舰身融为一体后的装甲,尤其是水下的TDS防雷设计部份,也大量分担了全舰结构承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有已经“减细减轻”过的舰身龙骨,反而显得有“过粗”的嫌疑了。

一体化技术导致军舰在承重结构上大量的减重,用于动力系统时,使用“管道一体”化,更可以让锅炉管道承受更大的蒸汽压力——而蒸汽管道的问题,历史上一直是困扰德国海军的大难题。由于蒸汽压力过高,德国战舰在高速行驶时,蒸汽管道炸裂的问题一直困扰到战争结束。

加上林汉和汉娜花费了大量的信仰之力用于金属材料配方的研制,导致德国在锅炉制造技术方面后来居上,现在反而是世界第一甚至比英美先进一代有余,只要用更少的锅炉就能产生更大的动力。

舰魂这种不科学的存在出现后,对造舰上带来的革命还远不止于此。

在原位面,德国的大型火炮制造技术,其实很不乍样。原卑斯麦号战列舰380毫米主炮单根炮管的重量是111吨,而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406毫米主炮炮管的重量却只有105吨,双方在治金技术方面的差距由此可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