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第142章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42章

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得知父亲徽宗皇帝的死讯,每次和议,高宗都不厌其烦地要求金人送还钦宗赵桓。当然,送还赵桓只是和议内容中的一个附带条件,和议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生存权。
为了和议,高宗皇帝可谓处心积虑,绞尽脑汁。从逃亡的那一天起,他从来都没放弃过对和议的追求。
也许有人会为他辩护道:南宋初建,基础差,底子薄,又遭受金国连续打击,国民经济严重受创,民生凋敝,高宗既觉得金国过于强大,自己无力收复失地,他通过和议来解除来自金国的威胁,使国家得以生存,又可以休养生息,使国力得到恢复,不也很好吗?
是的,高宗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实在是太悲观了。
他没能正确判断出随着抗战的深入,宋金的势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军收复中原失地根本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于是乎,在秦桧的刻意引导之下,高宗皇帝选择了卑躬屈膝来保全自己。
结果是,女真人摧毁了他的故国家园,掳掠走他的臣民,残杀了他的亲人,甚至虐杀了他的父亲,奸淫了他的母亲,奸杀了他的妻女,等等。
但面对金人,他却能一口一句地自称“臣构”。
当秦桧和他的党羽们轮番发表着类似“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的言论时,胆小如鼠的高宗皇帝真的害怕了。
高宗皇帝害怕的是,如果岳飞“稍有挫衄”,让战火引到江南地区,他就全盘皆输了,临安就做不成安乐窝了。
所以,高宗皇帝最好的选择莫过于见好就收,保持与金国和谈的筹码。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背向

对于岳飞的辞职请求,高宗皇帝并不答允,而是给了岳飞一道回诏:“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
非但如此,临安府朝廷还查明,在这次北伐当中,岳云“功先诸将”,但岳飞按照惯例,不予上报。
结果是,朝廷认为岳飞的做法“显赏未行,殊非国典”,于是将岳云升迁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
很明显,尽管猜忌已甚,只因为“未有息戈之期”,高宗皇帝还不敢顺水推舟地削夺岳飞的兵柄。
只要尚未与金国签订和约,他岳飞还是高宗皇帝最大的依仗,高宗皇帝肯定不会自废武功,拆掉自家的梁柱。
于是乎,带着满肚子的屈憋、愤恨和不满,在朝廷多次催促之下,岳飞还是前去临安府觐见皇帝。
只不过,在见面的时候,君臣两人都颇感尴尬,高宗皇帝做了一些门面上安抚功夫,而岳飞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礼节性的拜谢了事。
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这几乎是岳飞最后的一个机会,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释清楚当前金宋两国的军事形势。
当初张浚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服高宗皇帝把行宫从临安府前移到建康府;为什么你岳飞不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释清楚,让高宗皇帝重新支持你。
可能岳飞认为。在之前的战报中,自己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宋金两国的形势也已经分析得很透彻,在此不必啰嗦重复。
但是你岳飞应该知道,宰相有一个权利,叫做“留中不发”,不但下面的报告可以被压制下来,甚至皇帝的圣旨也能够被截停。
这种事情,不要说秦桧,即便是当年的李纲也曾做过。
作为一个边防大将。每次与皇帝见面的机会都非常的珍贵,为什么就不去多争取一下,起码能够恶心一下秦桧也好嘛!
可惜的是,岳飞没有这样做!
《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岳家军的班师回朝,对于中原地区的义军和百姓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而且是毁灭性的,因为等候他们的将会是女真人的无情报复。
李宝军在开德府一带被金将徐文所败,被迫向南方转移。
李宝在广济军夺取金人的纲船队,虏获很多银、绢、钱、粮。乘船沿运河南下。到达徐州时,李宝依曹洋的建议,袭击一支前往增戍的金军,杀敌无数,捉住七十余人当活口。
这支义军途经淮阳军时。有金兵数十骑从后追来,问是何人。李宝径直答道:“我曹州泼李三也,欲归朝廷耳!”
李宝很快擒获了几十名俘虏,等部队到达楚州后,将俘虏全数交付韩世忠。
见李宝如此勇悍,韩世忠殷勤款留,李宝截发大哭,表示一定要还归岳家军。韩世忠只好写信征询岳飞的意见。
岳飞回复说:“是皆为国家报虏,何分彼此。”
于是、李宝就在韩世忠军中正式任职。
在京东,袭庆府奉符县(金改为泰安州),“卒徒”张贵领导的抗金义军,被金将王伯龙所镇压。
镇守西京河南府的李兴军,屡次挫败金将李成的进攻;李成无可奈何,请求完颜兀术增援了大批军马。
绍兴十年九月,李兴因众寡不敌,放弃河南府城,转移到永宁县白马山寨。
李成在冬季围攻山寨,李兴挥兵夜焚敌营,一直追杀过洛水以北十八宋里,直至福昌县三乡镇,连战克捷,李成逃窜,奔回河南府。
绍兴十一年六月,李兴组织几万军民南撤,在大章谷打退了几千金国骑兵的突然袭击,历尽艰辛,直抵鄂州。
李兴后来被任命为左军同统制,成为牛皋的副手。
梁兴、赵云等人闻知大军班师后,不肯渡河南撤,仍在黄河以北与金军作战。
他们转战各地,在大名府、开德府一带,截取了金朝山东路的金、帛纲,河北路的马纲,来作为自己的粮饷补给。
梁兴、赵雲等人出生入死,迭挫强敌,饱经磨难,在绍兴十一年末和绍兴十二年初,方才分批杀回岳家军的总部鄂州。
河北抗金义军控制下的冀州和北京大名府,也相继被金兵攻破。
王忠植所率抗金义军,奉川、陕宣抚司之命,转移至陕西,解救被围困已久的庆阳府;他率部途经延安府时,不幸被叛将赵惟清所俘。
金军将王忠植押到庆阳城下劝降,他大声疾呼:“我河东步佛山忠义人也,为金人所执,使来招降。愿将士勿负朝廷,坚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
王忠植慷慨就义了。
被方很多类似王忠植的忠义之辈却依然临危不惧,以“勿负朝廷”互勉。
然而宋高宗和秦桧控制下的宋廷,却置故土遗民于不顾;北方广大的抗金义军,因缺乏正规军的支援,与金朝军力对比悬殊,终于陷于失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岳飞的这次北伐之前,金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定,绝大部分的汉人对女真人都持有程度不一的抵触和抗拒的态度。
态度坚决的自然是揭竿起义,占山为王,直接与金兵相对抗;而态度消极的虽然不敢与金兵拔刀相对,但是在徭役税赋等各个方面持有消极的做法,让金人的管治难以畅顺。
正是这个原因。当初金国才把刘豫给捧出来做皇帝,让汉人治理汉人。
岳飞的这一次北伐。雷霆扫穴一般,连番冲击之下,把金兵打得抱头鼠窜、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于是乎,中原河溯地区的人民沸腾了。
他们敞开心扉,“顶香盆,运粮草”,从各个方面竭尽全力地帮助宋朝的官兵。可是。他们的一腔热血,最后换来的是南宋朝廷的无情抛弃和金国的血腥报复。
中原人民心碎了,热血也渐渐冷淡了下来。
想开了也就那么一回事。
无论是谁家当皇帝,税赋还是要缴纳,徭役依旧要不能幸免,我为什么如此死心眼,非要跟着那个无情无义的赵家天子不可?
最终的结果是。此一战役过后,中原人民的民心逆转,无可奈何地去当他们的顺民去了,而南宋朝廷再也得不到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了。
按照宋史上的说法,中原地区“人皆绝望”。
中原地区民心的这种逆向变化,完颜兀术很快就发现了。
不但税赋征收容易了。连签军征兵都变得轻松了许多,那些可恶的汉人们再也不抗拒女真人的统治了。
宋朝不败而败,金国不胜而胜,大概就是岳家军这次北伐的一个注脚。
岳家军班师回朝,完颜兀术卷土重来。
《金史?完颜宗弼传》中的记载是:“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
看看完颜兀术如今的兵力情况:除了王伯龙还勉强属于原先的金兵主力之外,孔彦舟和李成等部都是以前南宋的流寇、刘豫的余孽。
经过与岳家军一个多月的战争之后,完颜兀术的损失惨重,几乎无人可用,而不得不依靠原先他所瞧不起的前刘豫的残部余孽。
从这个角度可以反证,之前岳飞对完颜兀术所造成的创伤之深之大,绝对是旁人所极其难以理解的。
在岳飞撤兵的五个月后,也就是绍兴十一年的正月,金国的都元帅完颜兀术阁下率领着原班人马,号称十三万大军,再度发动南侵。
半年前,完颜兀术的部队还号称三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出发;才过了仅仅半年时间,他的部队从号称三十万缩减到十三万,兵力分布也由四路合并成了一路。
这种变化,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学家们也一致地认为,虽然金兵号称十三万,但实际上只有九万多人,其中有马军八万多人,步兵一万多人,声势已大不如前。
这还不止,另外还有历史学家也证实了,此时的金兵不但粮草辎重严重不足,甚至连攻城器械等即便的装备也不足够,等等。
无论声势、总体兵力、还是作战的信心,如今的金兵就仿佛是昨日的黄花,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完颜兀术的这次南侵,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失败之后必须要主动攻击,当年契丹辽人是这样,现在女真金国也是如此,不然没法保持上位国的态势。
这是台面上公家的说法。
在私底下,完颜兀术也不得不再次向宋朝发动进攻。
上次与岳飞对垒,完颜兀术输得太惨、太难看了,几乎不是同一个等级之间的比较;假如他不再次主动南侵,打几个胜仗,寻回些颜脸,回金国黄龙府述职的时候,受责难惩处是绝对免不了的。
所以,他完颜兀术想不出兵都不成。
既然一定要打,往哪儿打就变得很有讲究了。
打开地图一看,完颜兀术的进攻方向加起来也只有三个:襄阳和鄂州的方向,楚州的淮东路和庐州所在的淮西路。
该做怎样的选择是好?

第三百七十章: 最后一战(一)

完颜兀术在手绘地图的前面站了很久,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
从距离上看,襄阳六郡和鄂州最近,也最为方便。可那边是岳家军的驻地,形同禁区,完颜兀术想都不敢想。
从兵力的数量看,楚州淮东线的驻军数量最少,似乎最容易拿下。
可再仔细看,淮东线宋军的主帅是韩世忠,而且在淮东线的作战不单是陆战,还有江淮水战。
一想到在水面上与韩世忠相遇,完颜兀术寒毛倒竖,连打了几个冷颤。
左右两路都不行,那中间的淮西路呢?
这里是张俊的辖区了。多年来,相互之间知根知底,与岳飞和韩世忠相比,这已经算是目前唯一的软柿子了。
可问题在于,经过了半年前的那场战争,张俊的麾下又无端端多了两支部队………杨沂中的御林军和刘锜的八字军。
杨沂中的御林军还好说一点,刘锜的八字军可是一支鬼军,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对手失去战斗里,完颜兀术在顺昌府一役中的印象尤深。
这种情况,你让完颜兀术如何选择?

考量再三,完颜兀术最终还是决定把战场放在了淮西一线。
刘锜虽勇,他毕竟只是一员部将,而淮西军的主帅却是让完颜兀术非常放心的逃跑司令官张俊。
与其对上狮子带领的羊群,还不如对上绵羊带领的狮子群。这可能就是完颜兀术做出选择的理论依据。
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兀术率领五太子阿鲁补、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镇国大将军韩常等心腹大将,带着号称十三万的大军,迂回避开了由岳家军驻守的湖北、京西战场,进攻寿春府,准备从寿春渡过淮河。
正月十九日,天寒地冻,金兵迅速越过淝水。进攻寿春;在没遇到什么有力抵抗的情况下,金兵当天就攻破了城池。
在这之后,两淮地区仍旧保持一片平静,唯一的变化是在几条主要的官道上,每隔几个时辰就飞奔着一匹狂跑的快马。
这些快马有个名堂,叫做“流星马斥候”,是淮西战区司令官张俊大人在他的辖区内用来观察敌情和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
作为南宋资格最老的大将。张俊的做派最为老派和经典;他严格执行着遥控指挥的光荣传统………留在后方做决策,打死也不上前线,而这一回,张俊就把辖区交给了部下姚端,主力军队驻扎在长江南岸的建康,他本人则停留在首都临安。既可以沉醉在西湖的旖旎风光里,又能够随时和皇帝保持着近距离的接触,学习最新的政策,观察刚出现的动向,与皇帝身边的红人保持着良好而密切的合作关系。
如此这般,才是一个军方高级干部所应有的工作生活风范!
那么一但金军杀来,辖区空虚怎么办?
不用急。张俊麾下有着数量庞大的“流星马斥候”群。这些流星马斥候可以迅速把最新战报传到江南,然后由他把战报组织编辑一番过后,再上报给皇帝,由高宗皇帝或者枢密院负责处理。
之后呢,如何抵挡金兵?
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当然先要召开军事会议,虚心听取朝中的专家(武将)和非专家(文官)们的意见,细致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然后再一步步调动军队,安排好战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等等。
简单总结一下,张司令的工作特点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细致而且踏实,让人无可挑剔。
这种做法当然会导致效率的地下。尤其是在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怎可能容许你去磨磨蹭蹭,思考再三。
但是。长期的军旅逃亡生涯让张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胜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手中要有兵,而且还要讨得皇帝和朝廷的信任。
张俊的这种做法,十几年来一帆风顺,可最近遇上了一点小麻烦:其他几支野战军的功劳太多了,尤其是岳家军的这次北伐,把女真人给揍狠了;相比之下,自己的淮西军团毫无寸进,脸上无光啊。
因为这个缘故,张司令早早就向高宗皇帝和枢密院讨要来刘锜和他的八字军,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先岳家军一步从顺昌府撤兵回朝之后,刘锜凭军功荣升为淮北宣抚使判官,带着八字军驻扎在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并被归列到张俊的麾下调遣虽然在内心里,刘锜非常看不起张俊,甚至不明白朝廷为什么任命这个胆小怕事而又贪财好色的小人来做司令官;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张俊的令箭一到,刘锜也不得不立马开往前线。
刘锜和他的两万八字军再一次孤军奋进、逆锋而上,成为阻挡金兵南侵宋朝的第一道屏障。
正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接到命令之后的仅仅两天内,他到了淮西重镇庐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驻兵城外。
庐州知府是刘锜在顺昌大捷中的最佳拍档、枢密直学士陈规,只不过,陈规刚刚病逝;而城中只留下宣抚司统制官闵师古和他那两千多名士兵,守城的擂木、滚石之类的守城器械奇缺,官吏军民四散奔逃。
庐州作为淮西第一重镇,它城墙的高度、厚度、以及保养情况等都比顺昌府要强,城防设施也更加完备,从理论上说,刘锜会背倚坚城,创造出比顺昌之战时更辉煌的战绩。
所以,张司令原先的想法是,让刘锜和他的两万八字军在庐州和完颜兀术的十三万金兵周旋死拼到底。假如刘锜能够再次取胜,最大的功劳还是落在他张俊的头上;如果刘锜败了,那也只是损失了他的一些外围的力量,影响不大,刘锜最起码能帮他争取一些时间。
那刘锜呢,他又做出怎样的一个决定?
刘锜在庐州城内仔细地巡视了一周,良久,叹息道:“城不足守也。”
说完之后,刘锜连夜整军,连同城中闵师古的部队一起南撤,一直退到巢县东南方一个名叫东关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形势坚固,可以结寨自保。
刘锜弃城退守是有道理的。
在顺昌大捷中,刘琦取胜的基础有三个:天气的闷热、适合下毒的环境、和整整六天的准备时间。
而在庐州,这三个条件都不存在,战斗的准备时间甚至连一天都不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锜不撤难道还要等死不成?
只不过,刘锜的弃城撤兵打破了张俊原先的小算盘,彻底激怒了这位以逃跑著称的司令官大人。
庐州很快就被攻破了,连同其周边的无为军、和州等州郡都受到波及。
至此,战争刚刚爆发还不到十天的时间,因为无兵驻守的原因,淮西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到完颜兀术的手中,甚至连长江防线都在金兵的威胁之下。
高宗皇帝慌了。不管他的宰相有什么承诺,他都必须得保证长江防线的安全,有了这个才有谈判的筹码,才有他平静幸福的生活。
于是乎,高宗皇帝严令张俊立即从临安滚到前线去,一边派出杨沂中率禁军渡江作战,之后心里仍然没底,习惯性地向鄂州求援。
高宗在《御札》中,要岳飞亲自率军渡江攻击金兵,保证领袖的安全。
“比以金贼侵犯淮西,已在庐州,张俊、杨沂中、刘錡见并力与贼相拒。已亲札喻卿,乘此机会,提兵合击,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来江州,或从蕲、黄绕出其后,腹背击贼。机会在此,朝夕须报,再遗亲札,想宜体悉。”
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感觉一阵阵的头晕。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如今在淮西战区之内,淮西宣抚使张俊有兵八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有兵三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有兵二万人,全部加起来是实打实的十三万兵力,已经超过了岳家军,远非金兵所号称的十三万可比。
这是建炎南渡以后,南宋官兵第一次以优势兵力与金军作战;虽说张俊很软,杨沂中很少爷,但有刘锜在,怎么也能保证长江安全吧。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最佳的对策,应该趁着金兵后方空虚之际,批亢捣虚、围魏救赵,出兵从鄂州直取汴京和洛阳,截断金兵的后路。
这样一来,岳飞在北面,张俊、刘锜、杨沂中三部在南边,形成合围之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全歼完颜兀术所统率的主力金兵。
一战定江山,这比收复开封府更加直接有效。
岳飞把这个战略意图写成奏章,急报临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