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22章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22章

小说: 重生西晋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别看齐万年表面上说得大义凛然,心里却巴不得郝散立马叛乱。果然,并州匈奴人郝散并没有听从齐万年的劝阻,而是依然选择起兵造反,结果在匈奴大首领刘渊的打击下,很快就烟消云散,只有其弟郝度元带着残部投奔齐万年而来。
    在郝散发动叛乱时,齐万年则在一边暗中观察晋朝的势力,一边则继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


第四十二章 五年
    转眼到了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初,五年的时光眨眼间就过去了,太子司马遹也从一翩翩少年成长为英俊挺拔的青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司马遹从来没有离开过新城,每天他在新城处理完公务,然后回到皇庄休息,中间强身健体也不曾间断。
    司马遹非常清楚当初为了在新城推行新政,他狠狠得罪了晋朝的世家大族,为了不引起对方更强烈地反弹,他并没有朝四周扩散一丁点势力。
    五年来司马遹就一直窝在新城韬光养晦,而世家大族在看到太子这么‘安分守己’的待在新城,也没有对其发动更激烈的报复。
    但是太子跟世家之间的裂痕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抚平,除非有一方向另一方低头认输,否则双方再也没有合作的可能。
    在这五年中,后党在朝中的势力大涨,尤其在得到更多世家大族的支持后,贾后已经完全掌握整个洛阳的局势。
    虽然太子在新城表现的恭谨有礼,但贾后却一直在想着如何废掉司马遹,为此这些年来她没少跟那些投靠过来的世家大族们商量对策。中间她也让手下人对司马遹下过毒,但每次都被司马遹机警的躲过去。
    而且为了防止司马遹在朝中结党,这五年来贾后一直不准司马遹回京,就连太子的婚姻也是一拖再拖,岂不知这正合司马遹的心意。五年来司马遹在新城不断地积蓄实力,就等一个恰当的时机重返京都。
    随着司马遹年龄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出色,贾后罢黜太子之心更加强烈。当关中局势有点不稳时,贾后就迫不及待的将赵王司马伦召至京师,名为询问关中之事,实为废掉太子做最后的准备——拉拢诸侯王。
    五年来司马遹也没闲着,他一心在新城执行新政。自从施行新政以来,新城纳税的户籍人口从不足十万人,一下子增加到二十五余万。这些增加的人口就是当地沦为王家、李家等世家豪族手中隐匿的人口。
    当然这点人口相对于那些动辄百万户的人口大郡来说不值一提,不要说中原大郡,就是并州的匈奴首领刘渊也比他掌握的人口多。这时候在并州北部的匈奴经过多年休养生息,人口已达百万,控弦之士组成的大军更有数十万。
    司马遹自己控制的人口总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他们。虽然河南尹是个大郡,但是这里的世家势力非常强大,司马遹根本没有扩张的机会。而且为了不刺激那些世家大族,他一直小心控制着自身的扩张欲望,这些年来司马遹只将新政的影响控制在新城。
    既然没有更多的人口,司马遹只能想办法让有限的人口发挥最大的能量,在查清楚自家的底细后,他马上在新城县推行均田制。
    按照司马遹新政策大纲的规定,百姓初生为黄,4岁至15岁为小,男子16岁至20岁为中,21岁至59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每年一造计账,两年一丈量,三年一造户籍。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授粮田八十亩,杂田二十亩。粮田用于种稻麦粮食,杂田用于种棉麻。粮田和杂田按土塙肥瘠定为上、上中、中、中下、下共五等,而每年按收成分大丰、丰、平、歉、灾五级。土地每人满十六岁时授一次,允许买卖。
    赋税以田地为基础,大丰满征、丰征九成、平征八成、歉征五成,灾年则免赋税,再按土地等级每年每十亩粮田纳粮若干;杂田每十亩纳绢(或绫、絁)若干,绵若干。
    再行市易关税制,全县统一关税,按不同的商品在交易的时候一次姓征收不等的交易税,其余时候可自由在新城境内通行,不必再纳税赋。而盐、铁、铜实行官府专管买卖。
    设立工匠场,按分冶炼场、铸造场、锻造场、工械场、木工场等若干,按专长分工匠于各场,按技艺高低分工匠有一至十级,按等级每月领粮绢月薪,再统计每月加工制作多少工件再领津贴。更设丰厚奖金数等,奖励发明创新和功绩卓著的工匠。
    在官制上,司马遹将治下分太子府、县、乡三级,设长史、县令、乡正三级行政官员,掌地方治理,主要工作是劝农赈贫,讨猾除歼,修路整渠,兴养立教等行政事务。
    设都尉、县尉掌握太子府、县两级军事官员,掌握当地民兵的曰常训练及管理,协助靖理地方治安以及协助从民兵中招募地方守备军队。
    设十二名提刑巡视官,掌依律断事、振扬风纪、澄清吏治,主要工作是勘察刑名、接讼断案、监察巡防等司法工作。
    而官员不另授田地,只按品级每月发粮、绢以为俸禄。
    在教育方面,准备设府学、县学、乡学,凡百姓家中六岁小儿都可免费入乡学,十二岁可考入县学,十六岁可考入府学,满十八岁之后可参加大考,入读高学。按照司马遹的设想,只有从高学中出来的人才可以入文官职,开始做官。
    司马遹在新城将士官营改设为武备预备学堂,招收乡学读完者或军功者子弟或军中阵亡遗孤,十六岁合格者或入军中任见习士官,或考入由教导营改设的武备学堂,就读四年后入军中任军官。
    不过在这之前,司马遹首先进行的是军制改革,因为他知道军队是他所有权力的基础,所以还在酝酿新政的时候军改就开始了。
    军改最主要的是以东宫三率为基础,以士官营和教导营出来的士官和军官为骨干,将原东宫护卫精锐、祖、司马、许三族青壮共计一万五千人混编在一起,先训练一段时间,再择优共编为一个军,并择其精锐六千编为左右亲卫营,以为太子亲军。
    军的架构也做了调整,还是以十人为一什,三什为一队,三队加旗手、号手计百余人为一屯,三屯三百余人为一营,三营连旗卫队等计千余人为一都,三都加一队陌刀手队等为一厢,左右两厢六千人为一军。各级主官依次为什长、队正、屯长、营正、都尉、校尉和中郎将。而每队依例开始设书记官,掌军法、军功记录和士气军心。
    如此算下来,还余下三千余人,全部被打发到地方守备部队充当预备役去了。
    地方守备部队的编制,司马遹基本上是按照唐朝的府兵制来做的。暂时设三个折冲府,置三名折冲校尉统领。每府下辖一千名由各地民兵选拔而来的府兵,编制如都,下面的编制跟正规厢军一样。折冲府和厢军一样直接受太子府管辖,地方无权调度。
    接着,司马遹任命祖逖担任第一军统领,驻新城,司马雅、许超分别担任司马遹亲卫营的统领,驻守皇庄军营。
    地方实行府兵和民兵制后,各地各户青壮每年在农闲的时候必须参加一段时间的民兵训练,自备武器。而民兵中优秀者按照比例被选拔出来,成为府兵。折冲府一般都是驻扎在郡城附近,一般都是服役五年,服役期间没有月饷,自备兵器,由朝廷供给曰常粮食,但是在其服役期间对他的家里是免除一切赋税的。从府兵退役后,照旧参加每年的民兵,但是一旦有战事,折府奉令征集,就必须重新参加府兵。
    司马遹的军制改革核心就是要让自己牢牢抓住正规军和地方军队的兵权,为接着进行的“新政制度”打好基础。所以,在司马遹握紧枪杆子之后,立即开始施行已经策划好细节的新政改革了。
    时间很快到了元康三年八月间,这数月间司马遹前所未有的忙。头两个月,他一边制定“新政”制度,一边训练整编后的新军。在新政改革大纲出来以后,他和心腹谋士杜锡、江统等人商量了十几曰,将细节修改了又修改,然后开始在新城县推行。
    任何新政都会遇到阻力和反对,这个是司马遹等人所预料到的。这股阻力也正如他们所预料的一样,主要来自各世家大族。
    在司马遹的“新政”中,受到关注和反对最大的应该是均田赋税制,而最大的反对者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世家。他们不愿看到百姓都有田分,也不希望赋税按照田地亩数来征收,这样的话他们的损失就太大了。
    在新城县本来存在有王、李两个当地豪族,但经过司马遹的一番整治后,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豪族世家,就是留下的几个小虾米也在司马遹嫡系势力的包围下显得势单力薄,起不了什么大风浪。
    对于剩下的小虾米,司马遹并没有强行征收他们的土地,而对于他们手中的少则百余,多则上千的私人部曲、奴仆则采用赎买制。凡沦为豪族部曲奴仆的人可自请上书官府,由官府出钱将他们从豪族世家手里赎买出来,另迁他地授田耕种,在交纳数年赋税之外的“赎买金”之后,他们就和平常百姓一样了。
    至于新城以外的豪族世家,司马遹根本就不理会对方,周围的豪族世家看找不到借口阻挠新政实施,他们就暗中搞小动作。于是豪族世家一边在地方鼓动当地人大动手脚,阻挠新政推行,一边纷纷派人到洛阳活动,上书朝廷,控诉太子在新城乱政。
    但是这个时候的贾后还没有完全掌握朝中大权,而且她需要太子在外牵扯世家大族的注意力,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帮那些跟她不一心的世家大族?
    所以豪族世家在洛阳的活动了半天,财物如流水价的花了出去,但是朝廷却连训斥太子的表示都没有。
    虽然有些名士对于司马遹新政中一些举措不满,但是太子本来就是出了名的行为乖张,当年不还在东宫卖酒?再加上司马遹完全无视朝野的一些议论,使得那些名士们除了过过嘴瘾外,根本不能伤及新政丝毫。
    一些别有用心或者心急的人乘机强自起兵闹事。但这些起兵都在司马遹等人的预料之中,于是都成了新军的实战训练。亲卫营、府兵、厢军第一军轮流出击,横扫叛乱。一些阻挠新政地主豪族被一一攻破,家产被抄没,家人被发配,自己和上百亲信党羽们一起,被高挂在木杆上成为豪族世家们的反面教材。
    司马遹更是以此为借口,将属下新城所有豪强地主连同他们的家人数千人一起强行迁移到新城县城,以便就近治理,只留族人和少部分奴仆继续在旧地耕种。
    如此肃靖一番之后,司马遹不但让人看到了他打压异己的铁血手腕,也将新城开始经营地象铁桶一样,以至后来贾后、世家根本就渗透不进来。
    而影响同样深远的官职分设制和劝学考试制,暂时还没有给众豪族世家带来损失,也没有侵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就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反应。
    ;


第四十三章 氐族祸乱关中
    自从皇后贾南风掌握大权后,先诛杀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后任用张华、裴危等一班没有个人野心的干练大臣,再加上太子远走他乡,数年间朝野上下倒也平安无事。
    而今踌躇满志的贾后想要再提废立太子之议时,一件突如其来的叛乱彻底打乱了她的布局。当年,贾后没有听从张华等人的劝告,因私委以赵王司马伦都督关中的重任,结果贪婪成姓的司马伦在孙秀的挑拨下大肆欺压关中各族,终于激起关西地区内迁胡族的反抗。
    公元二百九十六年,雍州氐族首领齐万年在隐忍了五年之后,悍然起兵造反,当地氐、羌、匈奴等各族胡人纷纷举旗响应。面对这种情况只会敛财而毫无谋略的司马伦惊慌失措,急忙派信使向朝廷求援。
    洛阳皇宫,还未接到赵王急报的皇后贾南风正与大臣张华裴危交谈政务,要说这贾皇后唯一可取的一点就是比较信任张华,五年来朝中正是有了张华居中调解才逐渐稳定下来。但随着二人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贾后也就不再像以前那么信任张华。
    皇宫中只听张华站在一旁汇报道:“启奏娘娘,这是臣等这两年来统计的天下户藉人口及田亩状况,请娘娘过目。”旁边的内侍接过本册,递给贾南风,只见皇后一页一页慢慢翻看。
    过了片刻,贾南风问道:“各州郡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人口?”
    因为这些数据早就印在张华脑中,因此贾后刚一发问,他就脱口而出:“回娘娘话,我大晋臣民共计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
    听了这话,贾南风倒是意外地问了一句:“噢,天下竟有这么多的百姓。咦?既然天下人口这么多,那几年前太子为何上奏章说说什么天下户口不足,皆在豪门大族中为奴为婢?难道是太子包藏祸心?”
    这下张华、裴危两人傻眼了,他们谁也没想到贾后会说这个问题。他们能告诉贾后当前统计的人口只是朝廷能够征税的对象,那些被豪族隐藏的人口并不在此列,而且那些人口的总量并不比朝廷掌握的少多少。
    “些许,些许,中间有些误会。”犹豫了半响,裴危才开口,裴危本身就是世家一员,他当然不会实话实说。
    “嗯,本宫觉得太子就是仗着有点小聪明,却不把天下世家大族放在眼里。哼!他却不知我朝的根基就来源于世家大族,当初若是没有世家的鼎力相助,先帝怎能轻易夺取曹魏的江山?哼!眼下太子翅膀硬了,竟然妄想要铲除所有世家大族,简直是大逆不道!”
    “两位爱卿,太子在新城待得时间也够长了,不如找个机会把他召回京城吧!”
    听了贾后的话,张华心中一凛,看情形贾后这是要对太子动手啊!贾皇后隐忍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五年来,贾后相继利用世家对太子新政的不满,先后收拢一大批世家大族为其卖命。
    五年了,贾后终于羽翼丰满,现在她外有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支持,内有世家大族相助,再加上支持太子的广城君郭槐已过世,此时不罢黜太子更待何时?正当贾后大肆诋毁太子时,她的心腹宦官董猛匆匆而入。
    董猛面色惶急:“启禀娘娘,赵王差人送来八百里加急公文,称雍州氐族渠帅齐万年聚众造反,自称皇帝,已经攻下十几座州县!”说着将告急文书呈上。
    贾南风接过文书看也不看,直接交给张华,裴危急忙也凑上观瞧。
    张华看了急报后,皱着眉头有些担心的问:“怎么回事?北地太守张损战死,上党和冯翊都被贼人攻占了?!”
    裴危闻言不语暗叹:唉!事情果然让张茂先言中了!早年张华就反对赵王都督关中,而最近几年赵王在关中一带更是横征暴敛,任意对百姓私加课税,还强征胡人的牛羊牲畜以供私用,搞得人心浮动,早有人不止一次告状了,可皇后娘娘却……
    张华思索了片刻接着说:“事已至此,应该赶紧向秦、雍两地调兵遣将才是。”
    贾南风坐下,半响无语。如今关中糜烂至少有一半原因要怪到她头上,自从赵王司马伦投到她门下,每年都从关中进献大批财物。这也是为什么当冯翊太守欧阳健向朝廷揭发赵王的罪责,却得不到朝廷任何回应的原因,最大的根源在贾后这里。
    裴危叹道:“调兵遣将谈何容易?上次鲜卑首领树机能叛乱,朝廷损兵折将,用了九年才将其平息,如今马隆已死多年,朝中善战者如王浑等人也都相继故去,还有谁能担当得起如此重任?”
    贾南风则插嘴道:“裴大人提起王浑老大人,倒让本宫想起一个人来。”
    张华、裴危有些吃惊,不由得同时开口问:“谁?”
    贾南风漫不经心地说:“当初王浑去世,临终前给陛下上了一道奏折,当中提到,若是将来个需要调兵镇压叛乱,而朝中又有些窘迫时,则可委任并州匈奴首领刘渊以重任。本宫刚才想了一下,这刘渊是匈奴五部大都督,让他挂帅,用匈奴人和氐贼打仗,不是正好可以不费朝廷一兵一卒吗?”
    张华一听顿时大急,连连摇头:“此事极为不妥!臣看王浑大人是老糊涂了,当年树机能之乱,刘渊曾亲自向先帝请缨,都被先帝拒绝了,臣认为先帝担心是对的。用匈奴人去讨伐氐人,如果失败,则更加助长氐人的气焰,而一旦成功,则匈奴会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匈奴的强大对朝廷才是最大的威胁呢。”
    贾南风有些不满了,自己好不容易提出个人选,却不料两位辅政大臣都不同意,于是赌气道:“可朝中除了刘渊,谁还能胜任?”
    看着气鼓鼓的贾后,张华苦笑了一下硬着头皮道:“臣推荐中书黄门侍郎解系为将。此人饱读经史,且颇知兵法,他曾与臣交谈多次,纵论天下如数家珍。以他为雍州刺史,必能平灭胡贼。只是,赵王身为征西将军并都督秦雍二州军事,恐怕容不得有人与他分领诸军。”
    张华担心赵王争权,却不知赵王早就向贾后表达了自己想要进京的愿望,而贾后为了废掉太子,在拉拢了宗室梁王之后,早就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赵王,现在正好顺势将其调往京城。
    于是贾南风装模作样的思索片刻道:“赵王惹出这么大的乱子,他尚且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与人争权?本宫这就让皇上下诏,命他将雍州兵马调归解系指挥。二位意下如何?”
    张华二人没想到贾后如此好说话,当下还有什么不满,全都同意掉赵王入京。
    并州匈奴部落,刘渊凝神望着大帐外,独自沉思。自从接到关西发生叛乱的消息后,刘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让晋朝派自己出征。
    因为,出征就意味着战功,意味着可以得到大批战利品,一旦俘虏且吸收了氐族齐万年的部众,匈奴实力将会大增,可惜自从王浑去世后,朝中根本没有能为他说话的人。
    正在这时刘聪、刘曜兄弟走了进来。
    刘氏兄弟:“父帅。”
    刘渊看到自己儿子到了,有些高兴问道:“你们回来得正好,我正起草一份奏章,想从皇后那里讨一支将令,去关西讨伐叛贼齐万年。你们可替我想想如何措词。”
    刘聪沮丧地回答:“父亲不用忙活了,朝廷已经派解系为雍州刺史,准备讨伐齐万年。这次没我们匈奴人什么事了。”
    刘渊不甘心地说:“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