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睁开了眼睛,忽然说道:“张辽可大用。”
贾诩抬起头,迎着刘辩带着笑意的眼神,沉吟片刻:“陛下所言甚是,张辽有勇有谋,的确可大用。不过……”他欲言又止,过了片刻,苦笑道:“为将者,权若太重,对朝朝廷或他本人,都不是好事。”
“为何?”
“无他,相疑尔。”荀攸接上了话头。“誉满天下,谤书满箧。名将如名剑,可杀敌,亦可自伤。重兵集于一人之手,如太阿倒持,剑悬头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明君在位,君臣相知,自然无妨,可一旦朝中有变,新君继位,则非国家之福,亦非名将之福。”
刘辩缓缓点头,不免有些丧气。
兵权是双刃剑,将领拥兵自重,最后成了国家之祸的例子以前有,以后更多,武功极盛的大唐就是被蕃镇之祸拖进深渊的,最后导致宋朝走向另一个极端:以文制武,同样后患深重。大汉也差不多,历史上,三国混战的军阀就是各地拥兵自重的州郡长官,因为黄巾之乱,他们有了兵权,由王朝的守护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而对于他来说,在真正解决龙文明的秘密之前,他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今天国之干城的名将,明天就有可能成为悬在继任之君头顶的利剑。刘协今天才十岁,他不能把这样的麻烦留给他。他不希望自己好容易守住了半壁江山,又亲手埋下分裂的种子。
“怎样才能使君臣相知,而不相疑?”
贾诩、荀攸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摇摇头。沉默了良久,贾诩抚着胡须说道:“除非每一位君主都能像陛下一样明帝道。通天下,观人心如观掌背。否则,人心难测,只能谨慎从事,防患于未然。”
刘辩心头一动,若有所思。帝道,不修文学,不习武艺,只是一意沉静,耳能听天籁之色。目能观秋毫之变。以他眼下的境界,已经能做到几乎没人能当面骗他,如果再进一层,像贾诩说的观人心如观掌背,就不存在什么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了。谁有问题,谁没有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得通透,当然知道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
推而广之。由重臣推广到百姓,如果他能够对百姓的愿望掌握得一清二楚,又能舍已从人,满足百姓的合理愿望。还有谁会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呢?
可惜,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景,帝道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以至于在蔡琰提到了皇帝王霸四境中,帝道初归于神界。非人力可及。就连传说中的黄帝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才有蚩尤之叛。
“天道远。人道近。”刘辩长叹一声,“难怪帝王术越来越等而下之,垂拱而治成为一句空言。”
贾诩沉默不语,荀攸也叹了一口气。他想到了荀彧。他一直和荀彧有联系,虽然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他从荀彧最近的来信中感到了荀彧浓浓的失望和担忧。山东的形势和他预想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儒门的宏大计划似乎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岔路,而且是他不希望的岔路,荀彧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拥有凤卵,以儒门领袖自居的袁绍一心想着平定山东,巩固自己的位置,离内圣外王的目标越走越远,而儒门一心要铲除的恶龙化身刘辩却对帝道孜孜以求,这实在有些讽刺。
“马超就擒,不出意外的话,阎行也会归降,韩遂未战先失两员猛将,接下来,是不是该收网了?”
“陛下,正当如此。欲擒韩遂,先取萧关。”
刘辩摇了摇马鞭:“这个任务,就交给徐晃、卫观吧。”
……
李文侯百无聊赖的坐在堂上,听着官吏们汇报萧关的各种情况,心思却飞出了萧关,走进了关中。
他对韩遂一肚子意见。大家说好的一起进关中,为什么把我留在萧关,却让北宫伯玉那样的羌人进关中?再怎么说,我也是一个汉人嘛,羌人进了关中,关中还不被他们抢得鸡飞狗跳?没错,羌人一心想到关中定居,可是打了上百年的仗,羌人就没法在关中站稳脚跟,他们只能抢一把就走,已经成了惯性。去年随王国入侵,关中就几乎被他们抢成了白地。
韩文约啊,你想做关中的主人,怎么能让北宫伯玉这样的强盗进关中呢,这是引狼入室啊。
李文侯摆了摆手,没好气的喝道:“别说了,都给我滚。”
李蓉清走了过来,躬身问道:“大帅,心情不好?”
“我这心情能好得起来吗?”李文侯站起来,唉声叹气:“我上了韩遂的当了,守在这萧关,快要闷出鸟来。”
李蓉清苦笑道:“可是,守城就是这样,成年累月,不得轻出,大帅这才呆了几天就嫌闷,以后……”
一想到成年累月的守在城里,李文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他是凉州人,凉州也有城,可是凉州的城与城之间动辙上百里,所以战斗大部分都在野外展开,很少有守城的。他也不习惯守城,如果要他天天守在这方城里,岂不是要疯了?
果然还是家乡的好,我这才出来几天,就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了。
李文侯眼珠一转:“附近有什么可以打猎的地方,我要去打猎,散散心。”
“大帅不可。”李蓉清连忙劝道:“大帅是一城基石,岂能轻动?万一有变故,如何是好?”
“王允在关中兵变,韩遂的大军在前,哪来的变故?”李文侯不耐烦的挥挥手,推开李蓉清,大声叫道:“备马,备马,老子要出城。”
李蓉清眼中闪过一抹冷笑,随即又赶了上去,苦苦哀求:“大帅,不可,不可啊。”
李文侯大怒,瞪起眼睛,正要斥骂,有人来报,有敌军正在接近,为将者是天子麾下的横野将军徐晃和伏远中郎将卫观,共七千步骑。
听到横野将军徐晃的名字,李文侯突然停住了脚步,半晌没有说话。湳水一战,徐晃临阵化龙,大败匈奴人,徐晃的威名已经传到了西凉,俨然是天子麾下第一猛将。李文侯一直以为天子还在草原上与鲜卑人战斗,突然听说徐晃到了城外,半晌没反应过来。
“徐晃……怎么会在这里?”
李蓉清心知肚明,却一脸的茫然,看起来比李文侯还紧张:“不……不知道啊,他不是……在天子麾下征战草原么?”
李文侯跳了起来,破口大骂:“这还用说,肯定是天子回师,驰援关中……”他突然灵光一闪,如梦初醒:“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天子肯定是追鲜卑人,一直追到朔方,然后由朔方向南,取道北地、安定,所以才会突然出现在萧关。”
李蓉清连连点头:“大帅说得太对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嘿嘿。”李文侯眉头一挑,不忧反喜:“既然我们一直没有收到消息,说明他们来得太快。千里行军,必然人困马乏,我正好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挫其锐气……”
李蓉清连忙劝阻:“大帅不可。”
“为何不可?”李文侯斜着眼睛,不屑一顾。
“大帅,徐晃威猛,万一伤了大帅……”
“你当我是没脑子的羌人,以身犯险,和他拼命?”李文侯哈哈大笑:“应龙命的猛将又如何,他难道还能以一敌万?小子,我率军出城,你留在城里,看我是怎么砍下徐晃的首级的。”
说完,李文侯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李蓉清笑容不变,眼神却变得冷了起来。
李文侯率军出城,在城下立阵。时间不长,徐晃和卫观率领大军赶到,没等李文侯仔细观察一下阵形,一千右耳军咆哮着杀出阵势,挟带着凛冽的寒风,直奔李文侯的中军。
刹那间,蹄声如雷,刀光如电。
西凉军大惊失色,不等李文侯吩咐,前军的步卒举起了弓箭,开始发射。
因为慌张,因为准备不足,箭雨显得有些零乱,全无箭阵应有的气势。
一千右耳军举起盾牌,纵马狂奔,无视头顶的箭雨,迅速冲过了百余步的距离,冲进了西凉军的阵势。
战马嘶鸣着,撞上长矛。长矛入体,强大的反冲力撞得西凉军士卒站立不稳,连连后退,将后阵的阵形撞乱。马背上的骑士一手舞盾,一手举刀,借着马速飞身跃起,张牙舞爪。
一杆长矛急刺而至,正中骑士的小腹。长矛透体而出,鲜血淋漓。骑士怒吼一声,扔掉了盾牌,紧紧的揪住长矛手的衣领,将战刀横在他的脖子上,用力一拖。
长矛手双手握矛,鲜血从颌下泉涌而出,他看着面目狰狞的敌人,看到了敌人残缺的右耳,看到了敌人口中喷涌的鲜血和尖利的牙齿,惊骇莫名。
“杀!”右耳军骑士推开被他割喉的敌人,无视贯通身体的长矛,向前迈出一步,再次挥刀,却被长矛绊倒。他停下脚步,看看顺着矛柄流淌的鲜血,呲牙一笑:“阿妈,好好活着。”翻身倒地,一命呜呼,面带释然的笑容。
西凉军将士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第261章 一鼓而下
右耳军从被俘的那一天就知道自己终将战死在战场上,区别只在于是这一场战斗还是下一场战斗。对于他们本人来说,战死是必然的,他们能争取的只有一件事:尽可能的做先锋队——先锋队的赏赐最厚,如果战死,不仅家人能拿到双倍的抚恤金,还可以继承他们所有的财产,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万一运气好到了极点,居然没死,那他们也可以从此调离右耳军,享受天子麾下普通将士的待遇,不用再背负着战俘的恶名。
当然,先锋队的战损率也最高,常常高达七成以上,甚至是全军覆没。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活下去,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任何一丝迟疑,都会让自己死得没有价值。
既然要死,当然也多杀几个人垫背,这是右耳军将士最朴素的想法。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一人必死,十人难当。
一千右耳军杀入西凉军的前阵,给西凉军重重一击。片刻之间,西凉军的阵形就像是肚子上挨了一拳的巨人,深深的陷了进去。右耳军咆哮杀进,势如疯虎,勇不可当。
西凉人被杀得节节败退。虽然他们也号称勇武,也堪称亡命,可是当他们面对这些只剩下一只耳朵的右耳军时,他们还是感到寒意彻骨。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野兽,一群陷入绝境,垂死反扑的野兽。
没有人愿意和野兽对阵。
李文侯看着前军迅速楔入的敌人,大惊失色,临阵斩杀徐晃的雄心壮志不翼而飞。如果徐晃的部下都是这样的人。他可能连徐晃的脸都看不到,就被砍死乱军之中了。
李文侯抬起头。看向远处,脸色顿时煞白。
两道又高又直的烟尘从远处迅速逼近。久经沙场的李文侯知道。这是高速冲锋的骑兵特有的烟尘,从他们行进的方向来看,这些骑兵是冲着他两翼的骑兵去的,甚至有可能直扑他的后阵。
李文侯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据说刘辩这次远征草原,没有采用汉军常用的步骑混和阵型,而是采用清一色的骑兵,虽然人数不多,却都是精锐。韩遂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曾经拿霍去病做比喻。对鲜卑人的命运表示担忧。后来的情况正如韩遂所担心的那样,刘辩像当年的霍去病一样,横行草原,连战连胜,打得鲜卑人落荒而逃。
这样的骑兵已经不比羌人的骑兵差,甚至更甚一筹,自己两翼的骑兵能挡得住他们吗?
看看正在冲击前阵的骑兵,就知道这些人有多亡命。
李文侯突然意识到自己太大意了,连对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就习惯性的认为徐晃和以前常见的汉军一样以步卒为主,轻举妄动,等他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迟了。面对这样的敌人。他最明智的办法是据城而守,利用萧关坚固的城墙坚守。
李文侯心生怯意,转身向身后的萧关看去。这一眼。险些看得他魂飞魄散。
城头,西凉军的大旗正在缓缓落下。大汉战旗高悬在旗杆之上,在风中狂舞。大旗下。李蓉清扶刀而立,面带笑容。看到李文侯回头看,李蓉清抬起手,和他打了个招呼。
虽然隔得太远,看不清李蓉清的脸,可是李文侯相信,李蓉清的脸上肯定充满了得意的笑容。
“狗贼!”突然间,李文侯全明白了。自己被这个年轻人骗了。他根本不是被张辽抛弃的弃子,而是张辽布下的一枚暗棋。他们可能早就知道天子的大军来了,正因为如此,张辽才弃城而走,把萧关拱手相让,同时也留下了李蓉清。
李文侯脑子里一片空白,冷汗淋漓。
如果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现在兴冲冲赶往关中的韩遂岂不是正在往坑里跳?
三百里的六盘山啊。一想到那长长的山道,李文侯的心就在抽搐,几乎看到了韩遂、王国绝望的眼神。
徐晃、卫观却没有给李文侯更多的时间感慨。徐晃率领两千战斧营立住阵脚,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卫观却指挥着五千右耳军全面出击,一千右耳军正面攻击,四千右耳军分成左右两路,同时攻击西凉的两翼。这不是正常的攻击战术,只适合于疯子,没有退路的疯子,一心只想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疯子。
右耳军就是疯子,所以一出手就不留余地,全力以赴。
在右耳军疯狂的进攻下,西凉军的两翼首先告破。李文侯总共只有两千骑,分布在两翼。他们没料到敌人的攻势会这么凌厉,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好多战马甚至没来得及加速,敌人就迎面撞来,而马上的骑士又是如此的疯狂。
一触即溃。
紧接着,三千人的前军被一千右耳军凿穿,只剩下不到三百人的右耳军挟带着满身的鲜血和杀气,怒吼着冲向李文侯的中军。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条宽达数十步的血路,即使已经没有一个站着的右耳军战士,依然没有一个西凉士卒敢踏进那条血路,切断右耳军的退路。
事实上,右耳军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后路,他们只是向前,向前,不死不休。
在他们的身后,是两千正在逼近的战斧营。
战斧营的前面,飘扬着一面大旗。大旗上,一头巨龙张开双翼,手持两柄战斧,一长一短。
战旗下,是催马前行的徐晃。一头两丈高的应龙笼罩在他的身上,几乎与大纛齐高,鼓荡的双翼仿佛带着无尽的杀气,掀起一阵阵的烟尘。
在徐晃的身后,五百手持战斧的亲卫气势森严,仿佛一柄无坚不摧的巨斧,正在向西凉军缓缓逼近。
阵地尚在百步之外,气势却已经让西凉军将士喘不过气来。他们看着越来越近的战斧营,看着那头鼓动双翼的应龙,心神剧震,甚至忘了上前堵截。
双方接近,没有箭雨,没有激励士气的吼叫,只有让人窒息的沉默。
“当!”不知道是哪一个西凉军士卒扔下了手中的武器。
“哐当!”又一面盾牌落地。
声音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响应,无数的战刀和盾牌落地,前军的西凉军士卒缓缓向后退去,让开了战斧营的正面。他们已经被右耳军杀破了胆,再也没有勇气面对拥有一头龙的战斧营。久经战事的他们看得出来,战斧营的战斗力绝对比右耳军更加凶残。
没有人愿意送死。
前军崩溃,如春雪消融。
李文侯再也坚持不住了,他死死的盯着那头应龙,张着嘴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据说徐晃有应龙命,原来是真有,他真是一头应龙。既然如此,那皇帝刘辩是真龙的传言也不是假的了?人能和龙战斗吗?在龙的面前,我们不过是蚂蚁一样的存在,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难怪袁术、曹操会在嵩高山一败涂地。
难怪袁绍以四世三公的地位起兵,却不敢进洛阳一步。
原本刘辩是一头龙。
李文侯的心理崩溃了,所有的雄心壮志都飞到了九霄云外,此刻的他只有一个念头:逃。
将旗一动,西凉军彻底瓦解。
不到一个时辰,一万西凉军惨败,扔下两千多具尸体,四散而逃。
徐晃、卫观挥师掩杀。
萧关再次易手。
……
支谦沿着狭窄的山道,盘山而上,来到了刘辩的面前,双手合什,口宣佛号。
刘辩盘腿坐在一块大石之上,招了招手:“大师,请坐,此地无酒,山泉两杯,尽请笑纳。”
支谦喘息着说道:“多谢陛下,臣走了半日,的确是渴了,山泉正好解渴。”
刘辩微微一笑:“从洛阳赶来,大师的行程很紧张啊。”
支谦笑笑,捧起水杯,饮了一口,如释重负的吐了一口气。接到刘辩从北疆发回的消息,得知刘辩征服了中部鲜卑,又迫降了东部鲜卑,要让他去北疆宏扬佛法,他异常兴奋,星夜兼程的赶来了。
佛法传入大汉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传播的并不顺利。汉家权贵只把佛法当成一门学术,却没有几个人愿意真正信奉。特别是佛法要求修行者抛家弃子,隐居修行,更是被儒生看作大逆不道,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即使他们求助于皇室,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现在,刘辩让他去北疆传道,无异于是一个大好机会。
北疆寒苦,又是胡人所居之地,儒生们不愿意去,也不屑去,那里的人除了一些原始的信仰和巫术,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到那里传播佛法,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小。至于环境的恶劣,对于一向崇尚苦行,崇拜去除**的佛教徒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支谦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恨不得立刻赶往草原,但是他很清楚,刘辩让他去草原传法,绝不是毫无缘故的一时起意,这里面肯定有他的用意。他不惜绕道千里,赶到关中来,就是要当面向刘辩问清楚,以免以后产生分歧,走了岔道,刘辩反过来再扑灭他,他的所有努力就白费了。
在拥有至高无上的世俗权力的皇帝面前,再高深的佛法也没什么还手之力。
“臣星夜至此,恭聆陛下圣训。”
刘辩眨了眨眼睛:“传教的事且先搁在一边。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熟悉我们大汉的老子吗,有没有读过他的五千言?佛法和道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未完待续。。)
第262章 佛本是道
支谦眉头微皱,似乎有些犹豫,半天没有说话。
刘辩感应到了支谦的担忧,笑道:“你有什么想法,直说无妨,我们不过是坐而论道,求同存异,并非一较高下。”
支谦强笑了一声:“既然陛下如此好道,不耻下问,那臣就不辞妄陋,勉强为陛下解说一二。臣虽然修佛多年,但是资质太差,所得有限。对于道门学问,也仅仅是读过几篇典籍,非没有实际的修行,如果说错了,还请陛下不吝指教。”
刘辩无奈的笑了起来。不过,他能理解支谦的心情。门户之见,有若仇敌,一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