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80章

食王传-第180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小东家的,怎么改也是改不过来,王家人只好由着她去。

小疲q这才又到王五家坐着的另一桌上,将剩下的又拨了一半过去,佘娘子慌忙道:“多了,多了,姐姐的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吃不了那么多辣的,大嫂子也不大爱吃辣,多了。”

小疲q笑道:“咦呀,嫂嫂您忘了还有个丑丑了么?”完了伸手轻拍了拍靠过来的丑丑的头,“咱们家的丑丑啊,可是顶能吃辣的,是不是啊?”

丑丑仰着头,很是豪迈的小大人状的双手叉腰道:“嗯呀,丑丑是咱们家最能吃辣的,三白,你要不要也吃几个?”说完就要伸手去挽住蹲在自己肩膀上正在扒拉自己头发的三白。

哪曾想,三白一听这话,吱吱叫一声,立马舍了它最近最喜欢扒拉的丑丑的头发,一下就跳到了另一桌坐着的林颖芝的肩膀上,呲牙咧嘴,手舞足蹈起来,仿佛很是不满丑丑要它吃辣的东西。

“嘻嘻,丑丑你看,三白怕辣呢,往后它要再扒拉你头发,你就塞它一嘴的辣椒。”站在林颖芝身边的秋菊一见就乐不可支,指着三白道。三白一听很是不满,但没奈何,这下自己怕辣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了,又怕等下秋菊真的塞它一嘴的辣椒,所以只能徒劳的吱吱叫着抗议,却再也不敢像往日一样跳过去拔了秋菊头上插着的银钿作为报复了。

今天,整个建安人都是高兴的,恐怕唯独是三白最郁闷了。

楼上这边嘻嘻哈哈的笑闹不提,底下,王况已经烹好第三锅,开始烹第四锅了,围观的人里,有不懂烹食的就奇怪了:“怎地小东家不一锅的烹了,那锅不小啊,一大锅一大锅的烹株,两三锅也就搞定了,这么一小锅一小锅的来,岂不麻烦?”

旁边就有人夷鄙道:“一听你这话,就是连厨房门都没迈进去过一步的,你懂什么,这小锅小锅烹,味道才好,大锅一起烹,那味道就差了远去了,这是小东家为咱们的口福着想呢,不图省事,只为让咱们都吃到顶好的。”一番话说得那人面红耳赤,低下头去,不再言语,这也是这两年,疱厨的地位直线上升,要是早几年间,他肯定会一句“君子远疱厨”给回了过去。

但现在,就连这句也不管用了,小东家早就说过了,说君子远疱厨,并不是说君子不能下厨,而是说君子呢,要少做点杀生的事情。

再来看钟楼上,这边尉迟保琳先见春兰进场,心底就一沉,嘀咕着,坏了,坏了,这第二锅怕是没这边的份了,等到见王况分了两盘,这才又高兴起来,没等那伙计送上来,他就噌噌噌的下楼去接了过来。

知道钟楼上是没有备竹签的,而程处默他们应是第一次吃田螺,肯定不会懂得吃田螺的技巧,而即便是知道的,他们的身份所限,必定是不可能放开了去吸的,只能是用竹签挑了肉来吃,所以,王况让伙计送上去的时候,也给他们备了竹签的。

尉迟保琳将田螺放到给官员们放茶瓯的桌上,前些天被秦怀玉和程处默数落了一通,心下就小心了起来,这站着的人里可有长孙煜,其他人都还好办,不是和王况关系好,就是自己几家的子弟,都不要紧。

“嘿嘿,二郎对咱们还是不错,诸位,都别看了,来,来,来,尝尝二郎的手艺。”言毕,却是不动手,等着让黄良开头筹。

秦怀玉暗中冲尉迟保琳挑了下大拇指,很是赞赏他的行为,这要换了以往,尉迟保琳肯定是自己第一个开动的。

长孙煜也有些意外的看了尉迟保琳一眼,尉迟保琳以前的性子,可不是这样的,在看看这些年,长安家里就很少传来尉迟保琳闹事的信息,长孙煜想了一会,就更加坚定了要说服长孙家和王况交好的决心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蓝海开端

建安大比已经过了许多天,但那一天的景象,许多年以后,建安人谈论起来也是一脸的神往,也就从那一天开始,往日里无人问津的田螺立时便紧俏了起来,小东家烹田螺的全过程,是没有半点的遮掩的,那些忙着夺名次的厨师是没看到整个流程,但不要忘了,围观的人群里,也是有许多没能参加大比而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厨师的。

这大比之日围观的人群中,厨师的比率怕是那一天,全天下最高的,几乎可以说,十个里面,随便都能有那么三四个是干这行的,因此,田螺的烹饪手法很快就流传了开来,这里面最费点工夫的,也不过是酱汁调酒的配比了,但对厨师来说,试验几次很是轻易就解决问题。

如愿以偿的看到王况凭借着炒田螺而毫无疑义的拿下第一名的程处默他们在大比之后,没几天就跟了徐国绪回长安了,同行的还有王冼,虽然常考是要到明年秋举行,但王况决定还要让王冼早点出去,历练一番,在身边机灵没用,要单独一人机灵才行。

王冼一直没有书僮,结果王五硬是将丑丑塞了过来,说是给王冼当书僮,很难想象,一个十四岁的秀才,带一个六七岁的书僮会被人看成是个什么样子,好在这是去长安,长安有林家,能帮王冼安排好了,又有程处默他们几个,王冼基本上也不会受人欺负。

王冼走后没多少日子,黄大就领了陈大他们回来了,递给了王况一个包袱,王况解开一看,好家伙,里面好几本书,并不是学子们读的书,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手抄本的坊间流传的各种奇技淫巧,有的还配有插图,其中就有水车的详细结构,新犁的两种结构和与之相应的用法,甚至还提到了活字印刷,也提到了新烧璃法似乎是用的砂子而不是石英。

王况将那几本手抄本递给李业嗣,让他将详细经过一并的写了封信去报给李靖知晓,有了这几本书做凭据,不说别的,就光一个对烧璃新法的猜测,估计李老二就会说王况干得好,干得妙。

本来听说王冼和丑丑出发了,黄大就想追上去一路护送,被王况劝了下来:“有处默和怀玉他们在,再加上国绪的皇帝信使身份摆在那,这一路上谁敢动?”黄大想想也是这个理,加之又晓得王冼总不可能总是这么被人呵护着,应该早点出去闯荡才是,也就作罢了。

再说禄东赞,其实在徐国绪动身来建安不久,就灰溜溜的回吐蕃去了,松赞听了禄东赞的哭诉是勃然大怒,又点兵陈于松州外,还是号称十五万,但被李老二知道了吐蕃的真实目的,兼且又得了王况对吐蕃人口和实际兵力的分析后,李老二命令松州守军果断出击,结果,这次仅用一万的兵就将吐蕃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还是如同王况预料的一样,安息商人听说可以用炒好的卡法豆子或者是种子来换辣椒酱,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的,早早的回去准备了,卡法还好办,林家铺子是你有多少就要多少,但种子只要那么几斤啊,不得早点回去备了来,被人捷足先登了,那哭都来不及了,安息虽然卡法多,但也才种一百多年啊,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起来。

从闽县传来的消息,新楼船的建造很是顺利,采纳了王况的意见,把原来那艘楼船的浆轮改了,船底也从U字型改成V字型,尖角部分填以铁碇压舱,又将兵士们的备用刀兵裹上了油布,从上面挪到了最下面一层,这么一来,的空间就腾出了一大片出来,又将原来的五层的拆掉了一层,空间并没有变小,反而有所增加,原来能容三千兵士的,现在载了三千四百兵也显得比原来宽敞多了。

楼船改好,图虎就跟了楼船出海去了,这次没有满载兵士,因那食人族的能战者还不过千,又是用的筏子或者独木州的,对搂船是没半点威胁,考虑到可能会有部分的霍米艾米岛人会跟船回到大陆来,所以只载了一千多的士兵,还都是挑水性好,身体强壮的精兵。

虽然楼船顶上可以开圃种菜,但地方毕竟有限,加之若是来一场暴风雨,种的菜就白瞎了,王况就让人拎了一百多个豆芽桶和上千斤的豆子上去,这么一来,在海上来回一躺,用种的菜补充补充,维生素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不光是如此,王况还用了璃瓦,让木匠帮着做了个建议的淡水提出装置,原理很简单,太阳照射到基本密封了的海水上,水蒸气升腾起来遇到璃瓦,整个顶上还是用了糯米鸡蛋清粘结起来的璃瓦是倾斜的,水珠凝结多了就沿着斜面流到收集槽里,虽然这个一丈多方的小池子,每天能产的淡水不多,但每天收集起来缓慢的给船上的淡水做补充,至少收集十天就能够船上的兵士一天的饮水量,自然浇豆芽的水,从豆芽桶里过一遍之后也是不能倒的,用来洗菜淘米,淘米水又用来浇菜洗碗……

这么东省一点,西省一点的,改造后的楼船,即便是在海上半年都见不到陆地也不用愁了。何况以现在搂船的速度,即使不顺风,到霍米艾米岛也只需要两三个月,到了岛上,自然又可以补充物资。

当然这是旧船改造,比较麻烦一些,等到改造完出海后,就开始按了王况的建议造新船,这新船的布置就容易多了,那两个老船工毕竟是造了一辈子的船,经过他们的重新规划布局,新的楼船据说还可以再降低一层,在不改变船宽和长的条件下,竟然可以容纳四千兵士,而且满载了物资后,完全可以在海上一年不见陆地都没问题,海水淡化装置被两个老船匠巧妙的安排在了每一层的屋顶上,围绕着楼船排了四圈,这么一来,地方被腾出来不说,每天的淡水产出量也增加了十几倍,而且不管船往哪个方向行使,始终都有一面是朝着日头的。

唯一让王况很是不爽的是,老船匠说朝廷的拨款只能造两艘这样的楼船,实在是太耗钱了,一艘楼船仅铁钉就耗了数十万枚,这还不算,老船匠坚持要雕梁画栋的,王况是外行管内行,根本说不上话,这时候的审美观还是很严苛的,老船匠是跟本不接受王况说的简单扎实就好的说法,在他们看来,这搂船,那就是个宫殿,不建好看怎么行?

再加上闽县到建安,来回就要至少两天的时间,没等王况这边反应过来,那边就已经开工了,所以王况也是莫可奈何。

幸好,有两艘也就够了,以后就那老楼船沿海巡逻,新的两艘组成一个编队去远洋,不要带多兵,有个两三千的兵力,配合了楼船上的墙驽及弓箭的远程打击,在这时候的太平洋,那就是巨无霸的存在,至少可以称霸道几十年,有几十年的工夫,慢慢的发展,一支成规模的舰队应该是没问题的。

说不得,只好学了丝绸之路的做法,楼船给那些远洋的海客提供护航,海客支付酬劳,再加上楼船自己本身也可以承载货物,做些贸易,这么积累下来,也是不小的一笔财富,要让王况帮李老二掏钱,王况才不干呢。

楼船启程往霍米艾米岛去的时候,李业嗣又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朝廷将沿海各县的都水监独立出来,建立渤海,东海,南海三大市舶监,同时将大江沿岸县的都水监也独立出来,组成东江市舶监和西江市舶监,由这五大市舶监负责水上贸易往来,并开征市舶税,仿农田税制,采十税一,并课以徭役。

看着李业嗣奏折上的由横条竖划构成的很古怪,却又让人对往年的闽县一地水上贸易额一目了然的图案,李世民就乐了:“这个王二郎,也忒懒了罢?连这么一道奏折,都要假手他人 ?'…'”

说是归说,却也知道王况是个散官,要是真由王况来上这个奏折,似乎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越位了,于是朱红大笔一挥:准了。

又找来各大佬来,给各市舶监定了监丞正五品上,副监丞从五品下,下设各司监都事,有管渔货的,有管盐铁的,有管丝绸茶叶的等等,都是从六品上,各检都事又领正七品上副监一名,从七品上助监两名,再往下就是流外的书吏班头了,俨然又是一个下州官员的规模。不过官员却是没增加,还是原来的那么多,只不过是把一些原来属于当地的职责连同官员全拨了过去而已。

就比如道监察史下面也有专管水事的官员,品级和新设的市舶监一样的,直接就调了过去,不过就是个名称变了,干的还是同样的工作,区别就是不再对道里负责,而是直接对户部负责了。

或许是看着王况不爱管事不爽,李老二竟然给王况又加封了个都市舶监的虚衔,是个没品没级的,也没规定说各市舶监要向王况汇报,只是说都市舶监有权过问各都市舶监的工作,王况得到这个诏令后是哭笑不得,他只不过是个奉议郎,从六品上而已,就算是县伯的爵位下来了,那也还是要比五大市舶监监丞低两级,怎么个过问法呢?

看来李老二这是又要给自己头上多加个“婆婆”了啊,一个臭老酸管着还嫌不够,还要加个户部?

不管怎么说,王况的蓝海计划,算是无惊无险的实施了。

再说王霖泊,得了王况的“命令”后,却也是坚决贯彻落实了下去,他临来上任前已经得了家族的指示,不管王二郎要他做什么,只要不是谋逆之事,就不要问原因,不得有半点抗拒心理,照做就是,这可是太原王家能不能求得建安王家谅解的最后机会了,要是错过了这个村,估计就搭不上船了。

因此,在顺利的装扮成海贼解决了矬子和他的同伙,并且亲眼守着兵士将矬子绑上大石块沉到海里,又命令艨艟快船在方圆几里的海域上巡弋了一个多时辰,确保万无一失后,回到东治港的第二天,就又率领了兵士,带了图虎,扯起风凡出海去了。

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过出远洋的经历,海上行船不是没有,但都是沿海巡逻,哪里有这次一样,需要连续几个月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

好在黄进远给他出了个主意,船上不是还有许多空么?就揽了几个常出海的海客及这些海客家的船工,也不收他们的船钱,唯一要求就是指方位,辨风向,观雨云。那些海客自然是乐意至极,不说别的,楼船总比他们那小船稳当多了吧?又有千来的兵士,那些个还贼远在几里之外也得望风而逃。

有了这些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海客和船工的帮助,加上王霖泊有心给王况留个好印象,一路的催着轮浆工快踩,这一路上很是顺利,只花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赶在年底,大年夜的这一天到了图虎口中说的那个以猎取霍米艾米岛人为食的岛屿,喊话什么的都懒得去做,围绕着岛转一圈,墙弩和箭弩仿佛是不要钱似的一通乱轰。

轰完了后,那些个兵士们恐怕是这些年里摸弓弩没过瘾,竟然又点燃起了火箭,对着岛上的房舌又是一通的乱轰,等到手持了刀兵的军士们乘了艨艟子船登陆的时候,岛上已经是一片狼籍,鬼哭狼嚎的,好一副悲惨景象。

但这样的景象并不能让兵士们手软下来,他们早就听说了这个岛上的人好猎取人为食,又一路上听了当翻译的海客说霍米艾米岛的人也是大唐子民,是先秦时期远渡重洋而来的,自然是个个义愤填膺,下手狠辣,一个时辰的工夫,岛上已经是翻了个底朝天,没留一个活口下来。

为防止有出海没回的,王霖泊又留下了几艘艨艟快船和一队军士守在岛上,转等那漏网之鱼自投罗网。而他自己则命楼船驶往霍米艾米岛去。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

不得而知不说,王霖泊是个比较能揣摩上面的心思之人,否则也不会被王家委以重任,担负起和建安王家修复关系如此关键的任务,能选了他来,就是因为他能揣摩上意。

王况并没有明确的说要屠岛,但王霖泊就从王况让他将矬子沉海这件事情上联想到了,连只是盗取技术的邦交之国的子民都敢动的人,怎么能容忍外族人如此肆意的以大唐子民为食?因此,这岛必须屠。不屠不足以博得奉议郎的好感,不屠不足以在霍米艾米岛人面前树立起大唐军威,这也是给临近各岛一个警告,凡敢冒犯大唐子民者,杀无赦。

这个岛上的人绝不是和图虎一族一样从大陆迁移而来,图虎他们是春秋战国时候去的,先不管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祖先在茹毛饮血时代时都有过食人的经历,但早已经是过去,可以说,汉民均已经是文明人,图虎他们的祖先既然不忘自己是汉民,那么就更不会重新又学了原始人祖先一样的食人。

致使王况下定决心要屠岛的原因,恰是这个岛上的人,即便回归社会多年,依旧不改食人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有个德国探险者,雇佣了该岛上的居民为向导,最后却是落得个被人肢解烤了来吃的悲惨结局,所以这个岛上的人在王况的认知里,是属于狗改不了吃屎的一个族群,回归文明社会都已经几百年了,还是如此,那么,留着它们做什么?

王况不能明确的指示,这是要落人把柄的,但王霖泊却是能够,远隔万里,谁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嘴巴长在王霖泊头上,他想怎么说,那就怎么说,一句遇到顽强抵抗就够了。那些海客是要靠海讨生活的,以后还要仰仗王霖泊的水军多多,自然是不敢乱嚼舌根。

更何况,在这些并没读多少书的海客的淳朴认知中,食人,是万恶不赦的妖魔鬼怪行为,他们只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听说这是食人一族后,见兵士们对那些妖魔鬼怪挥刀相向,斩草除根,心底里那是舒畅得很,拥护得很。

所以,王霖泊是很好的领会并贯彻了王况的意图。唐兵以不伤一卒的代价,全歼了这个食人部落。

也正是干净利落的将此岛给灭了,再加上王霖泊刻意的要立威严,又有楼船这么个庞然大物的存在,王霖泊和他手下的将领军士们在霍米艾米岛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族里的长者听说那岛上还有几十个兵士守着的时候,就马上派了族人,也不顾图虎是路途劳累,刚到的岛上,就派了他又领了族中青壮,带了足够的水和刚捕获的鱼,送到那个岛上去,一是劳军,二是也帮着军士们壮大一下队伍。

在霍米艾米岛上一直住到南风吹起,也等到海客们从其他岛上采买好了货物之后,留下三百军士驻扎在霍米艾米岛上,王霖泊就带了族长及愿意迁移到大陆的族人出发回程。

王霖泊带回去的人并不仅仅有霍米艾米岛人,还有这些日子来,风闻到大唐水军开来后,找上门来的同样和图虎族人一样,说是故老相传,他们的祖先也是从大陆迁移来的其他岛上的岛民代表,这些岛民在唐军到来后均有派了族中子弟过来探查情况,见大唐兵士并不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