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212章

食王传-第212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浅遄乓陵甘侠吹模浅遄沤先サ模

因为一直受着近江氏的欺压,伊旮氏的人一判断,得出了个近江氏得罪了不能得罪的大势力的结论,眼前的人,绝对不属于东瀛的七十六部族之一,要是哪个部族有这么强大的兵力,早就统一了整个东瀛了,还能轮得着像是伹马、丹后这样连当年的大联合时连一兵一卒都不敢派出去的小部族存在?既然有了这个结论,眼前的军队又是来者不善的样子,于是他们就起了心思,纠集了队伍,跟在黄大等人身后,想捡个便宜。

队伍后面押阵的斥侯将情况报了上来,黄大略一寻思,也就知道这些倭人打的什么主意,不去管他了,不过他们这么跟着也不是个事,虽然是蚊子,但要是他们在背后偷偷的叮上一口,也是很烦人,因此派出一伍人到后面去驱赶,没想到这伍人不大工夫回来,后面却跟了几个点头哈腰的倭人,瞧他们的装束打扮,其中一个应该是在族中有点地位的,另外的几个则是在肩上扛了几袋子的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

来人见了黄大,又是鞠躬,又是陪着笑,叽哩咕噜的也不知道想说什么,黄大看了看领路的海贼小头目,那小头目也摇了摇头,他也是听不懂,他虽然是到过东瀛,但也才来过那么两三次,而且都是前来打劫的,又不是什么友好访问,当然不屑去学东瀛的鸟语,再说,就是他想学,那也得要学得过来啊,基本上,东瀛七十六部族,就有五六十种的语言,如果把口音变化都算上的话就更多。

见语言不通,来人也急,不过好歹他也不算笨,知道不死缠在语言的纠葛上,而是让那几个扛了破麻袋的人上前来,将袋子放下,打开来,里面装的却是些鱼干肉干之类的东西,黄大这下总算是明白,这些人是给他们送劳军之资来了。

但黄大却是看不上这些东西,不要说黄大,除了那些路上收编的海贼外,其他的建州兵看着那鱼干和肉干都是直摇头,身为出身建州的兵,谁还会吃这肉干?谁还会吃这鱼干?要粮食,船上大米多的是,临行前,黄大记得小东家说过这时候的东瀛还没米可吃,都是吃的黍啊什么的在建州乃至于大唐如今都只当做家畜的饲料的粗粮,因此这次来带了许多的大米来。

要吃肉,船上满当当一仓的腊肉,咸肉,全是富来商行出来的,甚至于,为了让兵士们能吃上新鲜的鸡鸭鹅,在底仓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地方来养了上百只鸭和鹅,反正每次兵士们吃的饭菜都有剩的,这些个剩菜剩饭拿来喂养这些家禽倒也是物尽其用,不算是浪费。

要吃鱼?这些建州兵本就是专门挑会水性的,来之前有操练了几个月,如今在海中那也是来去自如,想要吃鱼么,徒手去抓是不可能,但船上有的是工具,要吃新鲜鱼临时去捞就有了,有新鲜鱼吃,谁还回吃这鱼干?要吃,那也得吃富来商行里出的熏鱼干不是?

就算是其他出远洋的船上缺少的菜蔬,对楼船来说也是不缺的,不说那一桶桶的豆芽,就是船顶上开的圃种的菜,想放开了肚皮吃那是不可能,可那也够兵士们打打牙祭了。

他们缺的是什么?当然是缺婆娘,这些个兵士,个个都是血气方刚的,黄大有心让眼前这倭人给兵士们送上几个婆娘来,可委实没这个兴趣,为什么,他这一路行来,见到的倭人婆娘,个个是面黄肌瘦,走起路来也是迈着鸭子步,完全没有小东家口中说的什么东瀛的婆娘是一绝的感觉来,这样的婆娘,即便是倒贴,那些建州兵也是没一个胃口的,看来小东家也有算错的事情和不知道的事情啊,却不知道王况说的是受了中土文化影响了两千年后的东瀛婆娘,而不是现在的婆娘。

知道这些倭人是想跟着大队伍在后面“打酱油”,黄大也就不管了,东西也没要,这些个东西或许在倭人眼中是好东西,但在建州人眼中,却是入不得眼,上不得台面的,因此也就没要。倒是把那海贼小头目给心疼的直砸吧嘴。

这些天来,建州兵和这小头目也算是混得很熟了,见他那没出息的模样,就有兵士笑道:“瞧你那模样,敢情你是当海贼当惯了的,就这样的货色,你也瞧得上?难怪就只能当海贼啦。喏,等这边的事了了,逮了机会,某带你去建州逛一逛,让你开开眼,什么样的日子才叫过日子。其实,都不用去建州,这些天你在楼船上当也瞧见了,我们吃的是啥?喝的是啥?你们这些年干的无本买卖,可有我等如此的滋润?”

这小头目本就是从大陆流窜到海上的,大唐军制,他也知道一点,楼船,通常都是作为一种极具威慑的存在,在楼船上的兵,都得有些个背景,要是没背景的兵,就只能是到艨艟上忍受风浪。可眼下收编了自己的军队,却竟然是隶属于一州镇军的存在,这和楼船本来就是独立成军的原本概念完全不同,再看他们的穿着打扮,虽然是各有不同,但那是人家自己备的,什么时候,大陆上竟然有这么一个地方,寻常的农户子弟,也能备得起如此精良的铠甲了?要知道,现在楼船上的兵士穿得最差的铠甲,只要随便丢一副到海贼群里去,就能引起哄抢,而且还是那种拼了命的哄抢。

这些临时收编的海贼还没入籍的,因此上,船上的许多地方,他们还去不得,要是被他们看到在那底仓存放的制式铠甲装备,他们的眼珠都能掉下来。不过就是如此,这些天里他们吃的,用的,也已经让他们大开了眼界,谁见过在海上那么多天,竟然还能吃到活禽吃到新鲜的菜蔬的?想当年的隋帝,乘龙舟下扬州的时候,想吃菜蔬也得到岸上采买吧?

和建州兵士不同,他们这些个前海贼更钟爱罐头和行军饼,这都是他们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啊,图新鲜,怎么吃都不腻,宁愿用自己的新鲜菜蔬和其他兵士换配给。以前他们当海贼,十天半个月不洗澡是常有的事情,都得等一场大雨来了后,在雨中痛痛快快的洗个澡,可现在看看这些兵士,仿佛船上的淡水用不完似的,每天都要冲一盆凉水,三天就要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天哪,这哪还像是军营,哪里还像是在缺少淡水的海上,这简直比那些在岸上的普通人家还享受!

因此,本来刚被收编的他们,还心存了等到岸上了,找个机会开溜的,现在全都没了这个心思,想想下,在远离岸上的船中都有如此的待遇,要是到了岸上,那还不知道有多享受了。就在刚下船的时候,前海贼们也都领到了二十多块油纸包着的条状物,他们开始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有军士的一句话把他们给噎得差点喘不过气来,这是糖,给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吃的,听听,这是糖啊,这么些糖,就是平常人家一年也吃不到这么多,而就只是为了给他们打仗的时候吃的?什么时候大唐的军队如此的奢侈了?

第三百五十章 征近江(下)

王况带给大唐的改变,这十年来是潜移默化的,慢慢的改变,因此身在改变中的人,是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在远离大陆多年的海贼们的眼中,那就是惊天巨变。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远离大陆才多少年,大陆上的人已经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了?记得当初他们离开的时候,许多地方还是饿殍遍地的。

基于这样的想法,这些前海贼们一下来了干劲,要是能在这次的战役中表现出色,那回去后,少不得自家的罪名簿上要勾掉几笔,说不定还能立功呢,嗯,要是立了功,咱也就在家里置个几亩地,讨上门亲,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岂不好过整日介的在海上风吹雨打,日晒霜冻的日子?

尾随着的倭人们发现这支军队并没驱赶他们,而只是留了几个兵士拦住他们,大约等到前面的军队过了两柱香后,才放他们走,也就知道,前面的军队不想他们受到打搅,因此也就自觉的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反正这一场大战,不管怎么样,结果是定了的,至于说近江氏的财物女人,他们是不敢想,他们只求着能捞着一口汤喝一喝,把近江的青壮抓了来当奴隶,让近江氏在几十年内抬不起头来,出出他们心中长期被欺压的恶气就行。他们可不认为这支明显像是大唐某个大家族的私家兵会看得上近江氏的人,没见他们这些个汉子,个个都要比东瀛本土人高过两个头去么?近江的那帮窝曩废,整天里只倚仗着比别人多几把钢刀来欺负人,真要让他们把钢刀抛了来和咱们伊旮氏打,还不定谁打得过谁呢?大唐军队连他们伊旮人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能看得上近江人呢?

船到海湾的时候是正午时分,经过半日奔波,眼见得天黑了下来,算算路程,和海贼小头目合计了下,前方不远处就是近江氏的地盘了,在实力如此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偷袭不偷袭已经不重要,黄大更想的是正面冲撞,给近江氏和其他倭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明白,和大唐做对,那就是找死,算计到小东家的头上,那后果只有一条,灭族!黄大知道王况的心里,对大唐人,那是能让则让,只要不触犯他的底线就行,但要是对外人,绝对就是敢碰一下就要你命!

因此,黄大一声令下,军士们马上就四散了开来,不大的工夫,几十顶的简易帐篷就搭了起来,全都是就地取材砍来树芝搭个架子,然后将桐油布往上一蒙扎紧了就得,除了派几个兵士到四处探查一下外,其他人在营地里就开始生火做饭,这可把建州兵们给乐坏了,以前在船上,除了伙房里能生火外,其他地方是不能生火的,这就导致了他们只能是伙房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又是大锅菜煮出来的,味道自然差过许多,如今可以自己生火做饭了,便一个个的忙乎了起来,有生火的,有去抱木材的,箭法好的则四处去寻猎物。

不到一个时辰,营地里飘出的饭菜香味传到两里开外倭人的营地,惹得那些跟在黄大他们后面的倭人是不住的抽着鼻子,自家做的东西,以前那么的美味,如今闻起来竟然和茅房里的东西没什么差别,当然了,这时候的倭人,那是还没有茅房的,这么说只是个比喻。

随着队伍而来的前海贼们看着建州兵们一个个变戏法一般的做出琳琅满目的各式饭菜,也是口水直流,他们不知道,原来吃的东西竟然可以弄这么多花样,同一样东西,竟然可以有那么多种吃法,一时间,他们恍惚以为自己到了天界,却是不知道,如今建州人几乎家家都烹得一两样拿手的菜式来,这还是因为建州人可以随时去建安城里的几个大客栈大酒楼学习的缘故,而做为建州兵,最为拿手的自然就是竹筒饭和叫化鸡,这在其他地方,估计除了远在长安的西山羽林大营外,再也没其他军队能够做到人人都会一手的地步,在建州,战时情况下,几乎没有伙夫这个位置,人人都是伙夫,人人丢到深山老林里去,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其中还有那么几个建州兵,是出身于王冼的童子军的,会的就更多,因此他们也就成了当晚的主角,至于说前海贼们嘛,原来还打着仗自己常年的野外生活,现在该露一手的想法的,现在呢,却只有干瞪眼的份,有心去帮忙吧,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终于,伊旮氏的人忍不住了,派了个人过来,还是日间里来的那个,到了军营是比比划划,吞吞吐吐,总算是让建州兵们理解了他的来意,笑骂着丢了几个烧坏了的竹筒饭过去,那倭人如获至宝,也顾不得烫手,往怀里一抱,连滚带爬的走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第二天一早,那帮倭人就变成了从跟在队伍屁股后面改成了为黄大他们在前面探路,开始黄大还不知道,但等到大军过一条小溪的时候,发现有个倭人正点头哈腰的站在一个明显是临时搭建起来只开了个小口让水流通过的小土坝边等着大军过溪,这才明白,这帮倭人搞不好昨晚就没怎么睡觉,半夜里就起来为大军打探和开路了。

也难怪这帮倭人如此作为,在这之前,他们中,即便是最为尊贵的族长,那也是没吃过如此香喷喷的一粒粒晶莹剃透,又叫不上名字来的美食的,他们没见过大米,更别说吃过一口两口的了,伊旮氏还没那个实力派了遣唐使去大唐,所以,也就没人能带了大米回来。而其他族派去的遣唐使呢,辛辛苦苦的带点大米,大多又在海上被海水浸泡得不成模样,等到家了,能剩个三斤五斤好的就不错了,因此怎么舍得拿出来跟别人交换呢,自己吃都不够吃呢。

(但是,以王况的猜测,倭人可能很早就从大唐甚至是在汉晋时期就从大陆运了稻种过去,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耕种不得法,所以产量很低,大米的质量也差,口感上远不如大唐所出的,也没办法推广开来,这才会有近江氏的人觊觎了新的耕种法子,对于稻谷这样的粮食作物,王况并没有打算搞什么禁运,这不现实,不光是大唐有稻米的,天竺等地也会有,王况想要禁止的,只是大唐本土特有的东西,比如说桑蚕,比如说茶叶等等这些经济作物。)

行不多久,就见昨天跟着他们的那队倭人和另一伙数量上明显多过许多的人在一条小溪两边对峙着,双方骂骂咧咧的,却不见动手。

可能是因为有了黄大他们在后面壮胆,伊尬氏这边才百来号人,由昨天来过两次的那个倭人领着队,那倭人耀武扬威的挥舞着手中的钢刀,面对小溪对岸多过他们一倍的人,而且还有好几个手拿钢刀,穿着明显高一个档次的人群,一点也没有胆怯的意思,他身边的那些倭人,也是挥舞着手中的或是竹刀,或是石矛哇哇乱叫,那情形,仿佛对面只是个纸糊的老虎,而自己则是武装到了牙齿身长两丈孔武有力的巨人一般。

见此情形,黄大就知道对面的,应该就是近江氏的人了,和海贼小头目确认了之后,也不废话,举起手中长刀一挥,顿时是一阵的箭雨铺天盖地的往对岸飞去,铺天盖地那是倭人的印象,这样的毛毛雨对建州兵来说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没什么激情,要换了数十万大军,都用了小东家说的,先用箭雨来个那什么“地毯式”轰炸,那样的场面,才算是壮观罢?

才一阵的箭雨,对面的两百多号人就呼啦啦的倒下去了一小半,剩下没倒下的又有一小半或是胳膊上中了一箭,或是身上中了一箭却没致命的。这一下把两边对峙着的倭人给吓坏了,他们什么时候见过箭的杀伤力竟然也如此的惊人起来,他们并不知道,大唐的箭,那可是铁矢,而不是他们倭人用的石簇。

一阵的箭雨过后,对面的倭人楞了楞神,也不知道是哪个哇哇叫了一声,一下子,能跑的一百多号人就全作鸟兽散了,只剩了几个手拿钢刀的,应该是族中的统治地位的人,可能意识到这一战关系到全族的生死存亡,还坚持着不走的,他们仗着自己手中有钢刀在,寻思着怎么地也要拼上一会,至少也要拉几个垫背的,让这些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蛮人见识见识他们近江氏的厉害。

见还有几个不走的,黄大冷笑一声,“唰”的拔出自己的配刀,这刀是李业嗣赠的,说是一把好刀,但王况拿去看的时候,当时是没说话,却是微微的摇了摇头,因此黄大很是期待,如果那俩小家伙学成了打铁技艺回来后,能给自己打一把什么样的好刀?

所以,黄大想要见识见识一下这口李业嗣口中的好刀,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如果这口刀出乎了自己的意料的好,那么,将来自己的宝刀就更值得期待了,对王况的能力,黄大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的,小东家说能,那就是一定能,而且可能还会比预料的好。

黄大没让兵士们动,而是自己一个纵身,就越过了一丈来宽的小溪流,这边的倭人只觉得眼前一花,等他到听到后面传来的一片听起来就是喝彩声的时候往对岸瞧去,对岸,那个威风凛凛的大唐将军,正气定神闲的将配刀插回到刀鞘里去,等到“呛”的一声刀入鞘的声音传来,那几个正双手举刀做势欲扑的近江“勇士”突然的一个个先是脑袋滚落到地上,然后身子摇了两摇,也栽倒在地。

第三百五十一章 讨贼和定商

九月,重阳节前一天,朝廷对天下发布了《讨贼诏》,正式将倭人列为“贼”,不需要解释,诏书上说得很清楚,倭人长期以来,借着遣唐使的身份掩护,在大唐各地大肆窃取大唐子民视为传家的各种密技手艺,这些倭人仗着有这一层身份掩护,置大唐律法于不顾,强买强卖,强取豪夺,更令人发指的是,当他们强取不成,便采用掳人的手段,种种恶行,视我泱泱大唐为无物,上不尊天子神明,下不敬大唐子民,此等行径比之于贼还不如,是故,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有必要给倭人一个强有力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凡犯我大唐天下者,虽寸土亦要其以百里之地偿还,虽一民亦要其以一族来偿还!

这可以说是李唐立国以来发布的措辞最为严厉的诏书,口气之激烈,丝毫不给倭人以解释的机会。与此同时,鸿卢寺的衙役们在诏书发布的同一时间,早已经将在长安的各个倭人派来的遣唐使全部拿下,都给送进了长安和万年两县的大牢里,一时间这两处的牢房是人满为患。

也是几乎在同一天,中原各州都将在其境内活动的倭人遣唐使全部拿下,朝廷之所以拖延到重阳节前一天才发布诏书,就是要事先派人到各州各道去通知,等到中原各州都得到通知了,统一行动,立马拿下,而等到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漏网之鱼想要通知更远的地方的同伴时,朝廷的诏书却是比他们还要快上几天,也就来不及了。

一时间,长安城里,那些番外来的客商是个个惶恐,和大唐人打交道,再也不敢如以前那般的讨价还价,他们也怕啊,怕这一讨价还价,就有可能会被扣上一顶强买强卖的帽子,倭人以前不是很趾高气扬的么,现在看看,下场如何?甚至有的西域商人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准备这一票生意做完后,再也不来了。

但随后,朝廷的又一纸《定商诏书》让这些人的心安顿了下来,诏书再次重申了朝廷坚决保护正当经商的番外商人权益,同时也规定了,每年上缴税收的前几名,可以得到大唐荣誉子民的称号,其在大唐境内的行为,享受大唐子民同等的待遇。同时,若是有大唐地方和豪强,借着这次《讨贼诏》的机会大肆欺压进行正当贸易的番外商人,朝廷将严惩不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