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239章

食王传-第239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大家都不明白,新搞出来的东西为什么叫河粉,就问王况,这名字有什么含义,王况这才想到,河粉之所以叫河粉,是因以广州沙河镇上所出的最有名,据说那里也是源头,只是现在还没出现而已,但自己总不能这么解释吧,所以又用了一句:“我喜欢这么叫”而搪塞了过去。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么一来就抢了沙河的地产,名字总是要给人保留的罢。

再次常朝,王况就以身体不适借口不去了,反正他又不是主政官,一介散官而已,没任何部门是归他管的,哪怕是名义上的都没有,而且,关于东瀛,关于平盛田,关于天下大比这些事,都已经和李老二及长孙臭老酸取得了一致,调子已经定好,在朝堂上宣读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虽然说这时候见皇帝不需要三跪九叩,和皇帝说话也只管坐着就行,可朝上动不动就嗡嗡一片,王况不是很习惯,再者,常朝而已,本来就是有事就去,没事可不去的,又不是那一旬一次非去不可大朝。

王况还有事要做,就在前日里和老魔王口中的“小猴子”侯君集谈论周边局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吕宋岛!

吕宋岛后世是菲佣所在,现在的吕宋岛上应该已经有人居住了,说起来,吕宋岛上的人都带有汉人血脉,有的多有的少,基本都是先秦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甚至比建东人还早到的吕宋岛的汉人和从其他地方比如说天竺迁移过来的人的杂交后代,说难听点,就是杂种!

这时候的吕宋人可能因大唐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的缘故,所以对大唐的商船倒也热情,常以华夏后裔遗民自居,但在后世,这些人连带着建东以西的后世叫印尼猴子的人,对华夏可没那么友好,有的人甚至还冠着汉家姓,干的却是数典忘祖,残杀汉人的勾当。

因为之前考虑过要给东南亚的矮人族,这个人类唯一的兄弟留个地盘,所以王况并没有先动东南亚诸岛的打算,而没有王况的交代,王霖泊的船队是每次路过吕宋岛停靠补充给养的时候,也没起过占领的心思,从这点上看,王霖泊绝对是一个很听话的下属,王况让做的就做,没让做的就尽量不做。至于说给了黄大一支船队北上东瀛,那也是因为黄大的位置特殊使然,大体上,王霖泊从家族中得到的消息就是,黄大的意思,那差不多就是王况的意思。

但是侯君集的想从东瀛上分一杯羹的心思,也透露出了朝廷上下不少人的心理,茫茫大洋,既然有建东,既然有东瀛,那么就必定还有许多没开拓的地方。而王况先征建东,后征东瀛,又有琉求国主定居到了建安,摆明了,琉求国用不了多久,也就自然会消失了,成为大唐疆域中的一部分,可以说,但凡是王况染指的地方,都将会成为大唐疆域,现在吕宋如果王况不先一步的话,可能会被人抢先一步去。

王况不担心别人去抢功劳,他担心的是自己东南亚规划会被打乱了,到时候,如果大家一窝蜂的涌了去,各个世家都仿了王况的例来个先占领再上报的话,东南亚就会陷入无序的开发,到了最后,王况希望给矮人族留个地方的想法就要落空了。

与其等到最后闹得不好收拾,干脆自己先一步将这个地方规划好来,吕宋到现在为止并没立国,还只靠着家族的威望来维持着当地的次序,可以说,在经济上是封建社会,但在制度上,却是部落氏族制度,是时候调整一下策略了,对王况来说,错了就是错了,改回来就是,不用顾及什么脸面,现在发现错了,改回来还来得及,如果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所谓脸面,死不悔改,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南诏存不了多少年了,在接下来的年头里,南诏会有一个回光返照的过程,领土先是扩展,然后被唐所灭,这也只能怪南诏国主自不量力,觊觎岭南,所以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到时候南诏一并入大唐版图后,整个北部湾就会成为大唐的内海,如果再往南开发,那么到东南亚诸岛就会方便快捷得多,也就是说,如果南诏覆没后,自己再加把劲,劝说李老二再往南去,那么东南亚诸岛的开发速度将会快过建东。

这样也好,等到将西边的安息大食打退,再将东南半岛搞定,那么就会对吐蕃和天竺形成三面包抄之势,小三就没有了那么大的发展空间,省得以后天天跳脚,或者,直接将小三分成若干个国家,也不是不可能。

要说王况不想将小三的地盘搞定,那是不可能的,但现实的情况就是,小三和吐蕃隔了个喜玛拉雅山脉,这是天堑,后世都没的办法,唐时就更不可能,可以说,一道政令要从长安传到印度半岛上去,要么就要如三藏和尚一样走西边,要么就要走东南半岛,都是要绕个大弯,路程起码要花费一年,还是要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路才有的结果。如此远的路程,就给控制带来不便,所以,对小三,王况的想法就是,以吞并为终极目标,以分裂为中期目标,以包抄为近期目标。

等到王况将一封盖了十万火急的火签的信拟好让林家人换马不换人的送去建安的时候,常朝也散了,这个常朝,又让朝中大佬们大大的为王况的大手笔而震撼了一把,如果说王况以前常送功劳的话,那么这一次,王况可是功劳大放送了,几乎人人有份,个个退了朝后是喜笑颜开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东瀛设州

这一次,在东瀛问题上,朝中上下怎么也寻不到建安王家,黄家的影子,东瀛建州,这个是雷打不动的了,整个东瀛分为三个州,以原来的部落地盘为基础,两个部落合并成一个县,东瀛已经打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很快,从福州返回来的消息是,《讨贼诏》到的当日,就又有一队的船队,两艘小楼船各带十艘的艨艟,兵士一千,还有从福州当地选调的十几个眼看科举无望,却又不甘心从此与仕途无缘的老秀才前往。

这些老秀才去那里后,将先代理行使县令职责,等到朝廷任命的新县令来了后,他们如果治理得好,在东瀛呆满四年后,就能得到一个主薄的位置,这可是从九品下的位置,比起那些正常取士出来的还高,虽说是破格简拔,这一辈子也就在这个品级上了,但总好过到死也是个秀才罢?

至于那些前后一共一千五百名的军士里,火长以上的,只要愿意留在东瀛四年,到时候也能得个县尉的位置,朝廷不怕多人留下来,就怕没人留下来,哪怕所有的火长都留了下来,那也没事,东瀛县尉的位置不够?还有建东呢,更何况,王况明知道高昌明年就要纳入大唐版图了,高昌将设县,连带着还有周边的其他小国,都会设县,那里缺口不少。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朝廷这边商议完,那边估计整个东瀛也已经打了下来。是以,并没人去担心这个问题,五百人只出去二百多就横扫了半个东瀛,现在是一千多号人,怎么地也会更轻松罢?原来大家对二百多人打下一个地方是不大相信的,但事到如今,不信也是不行了,听说那一百多万白银已经准备发运了,没人敢拿这个来开朝廷的玩笑,到时候没这么多白银,黄大再是厉害,那也是没跑。

只有王况明白,这些人都已经习惯了动不动就是以万计以十万计的出兵方式,就是随便一个游击将军,都可以不用任何的虎符而私自出兵上千,他们又哪里知道,这时候除了泱泱中土,又有哪个地方能承受得了这么庞大的军队开支?欧洲那些后世传诵的所谓史诗之战,大多不过是几百几千人的小孩子过家家罢了,一个城堡就是一个国家,能出多少兵?

当然了,在建县之前,还有工作要做,那就是必须先把那些倭奴打散了,以家庭为单位,各个部族穿插着打乱来,让他们没有任何串联的机会,然后再用中原的富裕生活对他们加以诱惑,谁想到中原来的,那就先去挖银矿,挖到一定数量的,才能到中土来定居,而且同样以大唐子民的待遇对他们,每个劳动力十至二十亩的永业田。

至于说东瀛的田和人口空缺,自然要由中原汉人去填,只要把东瀛的倭人减少到不足当地人口的不足二成,东瀛就将彻底的融合进大唐来。

让大家大掉眼睛的是,东瀛新设的南瀛州,第一任的刺史便是现任建州别驾长孙煜,而建州别驾则由侍御史马周接任,对长孙家的接手东瀛,没多少人有意见,毕竟那是国舅家,不信任国舅还信任谁?但马周去接长孙家在建州的位置,原来是从六品下,一下跳到从四品下,把从五品下这个大门槛轻易的就跨了过去,一下跳了八级,一时间是议论四起,但也只是议论,因为这个决定是甫一登朝就宣读了的,也就是说,皇帝没有打算和臣子们商量着来。

有人也看了出来,正是因为建安侯没有染指东瀛,把东瀛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让给了长孙家,所以,长孙家也就投桃报李,把建州“还给”了王况。马周那是寒门的代表人物,在政事上对王况推行的策略是执一贯的支持态度,有他去建州,将来黄良退了,马周就有可能接替,这样一来也能保证建州政令的连贯性。

南瀛州并没有包括了石见银矿在内,而是包括了九州岛,四国岛(知道为何叫四国岛么,因为那个岛上有四个国家,伊间、赞歧、土伧、阿波;而九州岛上则有九个部族,即九个国家,分别是筑前,丰前、肥前、筑后、丰后、肥后、日向、萨廊、大隅)及后世和歌山所在的一个小半岛及近江附近地区和石见、出云以南部分,单独将石见和出云提出来设立石见银场;剩下的其余一半地方将会设北瀛州。

九州岛上将设四个县,四国岛上两个,本岛上四个县,这样一来,南瀛州将下辖十县,加上托管的石见银场,则有十一个行政区。

如此一来,一下就多出了十一个县级主官和十一个副官的位置,这都可以算是肥缺了,如今的南瀛州虽然是百业待兴,但你要看看是谁当主官,那可是从建州出来的,在建州呆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建安侯就此撒手不管,但再怎么笨的人,总能学到个六七成像吧?尤其是新立的州,就等于是一张白纸,其他的先不说,直接将建州的相关策略照搬了过去,然后再来慢慢修改,总比到一个已经成型的地方搞改革方便许多,几乎是不带阻力的。那么,现在是下州的南瀛州,升格到中州就非常有可能。所以,当这一条在朝上公布出来的时候,底下各人就已经暗暗的打了心思,怎么着也要为自家子弟或门生谋个位置吧?

与成立南瀛州这件大事相比之下,在工部下新设个尚食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姓秀才担任监丞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果然是如王况所料,尚食监主要就是负责天下大比及各地食材的调配等相关工作,但不管农耕,只是将天下所有的食肆酒楼及小食铺归到了尚食监中来,很像是后世的烹饪协会,不过是一个是正式的有品级的机构,而另一个呢,打着民间的旗帜,行的是政府机构的职能罢了。

不那么引人瞩目并不代表着没人关注,尚食监的成立,还是有人注意到了,而且也注意到了诏令里的一条,以后的尚食监官员,都必须从考评局中选出,而考评局成员,则必须由各届天下大比前十名中出来,这也就是说,你要想进尚食监当官,就必须有一手过硬的烹饪手艺!要得到天下人的认可才行,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将跑官要官的路子给堵了。当然了,你要是有一手烹饪绝活,那么你有能耐要来官,那也是你的本事。

这似乎是给工商匠人从仕开了个口子?以前也是有匠官,但匠官只是匠官,并不管事,成不了一部门的主官,像是蒲熙亮,虽然也当过一阵子的监丞,但那也只是一个待遇,并没有负责实质上的工作,手底下也就那么些跟着他干活的匠人,而其他匠官是主官的,比如说万海,比如说阎立德,他们可都是从科举中正儿八经的录用的,能当主官,那是从他们还同时是个文官的角度去任命的。

王况算是完成了一个心愿,尚食监的成立,代表着考评局也是官方机构了,孙铭前他们几个考评都得到了一个食学博士的从九品下职位,和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平级;尤其是作为考评局令的孙铭前,更是正九品上的官职。

而随着以后的尚食监走上正轨,尚食监还将改为尚食司,平盛田也将从现在的正七品上的监丞一跃成为从五品上的郎中(前面说错了,各司主官应该是郎中,而侍郎是各部副官兼各部本司的主官),考评局并不会随着尚食监升格为尚食司而升格,但身为考评局令,孙铭前也可以升两级。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都要看平盛田和孙铭前他们自己的努力,能不能将天下大比办成大唐最大的盛事,办成人人都可以参与,家家户户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好处的盛会,就要考验到他们的能力了,王况已经将他们扶上了马,最多,再护送他们一程,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去努力。

如果孙铭前有心上进的话,考评局也可以上升一个台阶,这不是不可能,在王况看来,如此开放的大唐风气下,才是真正的凡事皆有可能发生。如果有机会,王况也不会让孙铭前错过,前提是王况到时候还能说得上话。

王况没有理由不怀疑自己今后的去路,这一大串的手笔,恐怕会引起其他豪门世家的忌惮,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他们不会有动作,但换了李治这个耳朵骨软的家伙上位,可能对王况对王冼都还是信任的,但信任归信任,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也肯定是乐于去做的。

这起码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王况现在没这个心思去,他还得赶着进一趟宫,将自己调整了后的东南亚战略跟李老二沟通一下,不能算是沟通,应该算是禀报并取得同意。

南诏是简单,现在的南诏,以后将会成为交州的一部分。但南诏以南,也就是后世越南的中南部,还有一个国家名为林邑,王况找来王冼问过,由于有一段时间和鸿卢寺的人打得火热,王冼对有什么国家来朝那是了如指掌,林邑这个国家可是年年来朝,岁岁进贡的,想要将其纳入大唐版图,有一定的阻力。因此必须将李世民说服才行,如果说服不了,就只能另想办法,让林邑自动上表请求去国设县或者设州!

第四百章 舆图

石见银场将来是肯定要单独从南瀛州列出来独自成一州的,这才是东瀛三州的本意,所以,现在石见银场的主官争夺战从诏书一颁布,就已经是开始暗中进行了,王况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要么,你就两州先设,两州的主官也同时选拔出来,省得大家心中猜疑,现在倒好,说是划三州,北瀛州也还罢了,目前不是没得到消息到底是打下来还是没打下来么?但却只给出个南瀛州的任命,而将石见银场托管到南瀛州下,又不选出主官,这就给了人无限的遐想。

王况可不管这个,他既然已经决定从东瀛脱身出来,就不会再去干预东瀛政事,或许,李老二这么做,也未必不是存了暗中观察朝中官员动静的意思?他这分明就是搭个舞台,让那些人纷纷登场唱戏,而他自己呢,则可稳当当的坐在台下看戏了,这李老二可够阴险的。

听说王况这个惫懒货竟然主动求见,李世民赶忙召见,对他来说,一个一向很懒的人突然勤快起来,绝对是有事情,而且是大事。而王况的大事呢?几乎可以肯定又是和好事脱不了干系,在李世民的印象里,王况似乎也没为坏事找上门过,没告过黑状,连小报告都懒得打,这样让他省心的年轻官员,这还是头一次被他碰上,现在王况找上门来,哪怕真的是来告状了,那也还是要摆出个重视的态度来的。

这次王况是夜里来的,为的就是不想再让别人碰到而生了什么遐想,自己的东南亚规划,整个东南亚群岛倒也罢了,他们还几乎没建国,即使是建国了,也是那种才略具备雏形的国家,与其说是一国,倒还不如说是一个部落,没有明确的地域边境,大唐最次也能在上面选个无人处先站稳脚跟,然后可能都不用做什么,既然在那立足了,那么建东到东治港往返的楼船拐一个弯停靠一下总是要的吧?可能这么几停几靠下来,那些个部族就会乖乖的投怀送抱了。

所以东南亚诸岛不怕被人知道,王况现在就怕被人知道他图谋林邑,毕竟林邑可是一直进贡的,图谋林邑是师出无名,王况可能会因此而被人拿了把柄,以后成为他人攻击王家的武器。

在宫里王况是边走边想,巧的是,给王况引路的又是那个黄门,见王况走得慢,有时侯走着走着会突然的拍一下额头,他也知道建安侯这是在考虑事情,所以倒也不催,反正陛下说过了的,先带建安侯去御书房侯着,他自己还没检查完晋王的功课呢,等检查完了就过去,似乎,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

等到御书房前,王况已经又改变了主意了,无论如何,自己不能落下任何的把柄,所以,他决定,林邑的事提也不提,反正南诏灭国还早,等到南诏灭国后不还有几年的时间么?几年的时间,也够让林邑主动请求去国立县了。

“南诏啊,南诏!”想着想着,王况就念了出来。

“建安侯说的南诏是何处?某怎么没听说过呢?”将王况引进御书房的那个黄门,听到王况的自言自语,好奇心起,不禁问了出来,建安侯脾气好,大家都知道,并不会如其他相公一样的板着一张脸来对他们这些个去势之人,而且,他也隐隐的听到传言,说是去年给他们寺人们做的那个导尿术,其实就是建安侯的师父教给老神仙的,然后老神仙才会先给徐监丞和林局令这些平日里和林家走得近的人先做手术,再传给了太医署给他们这些人做。

建安侯了不得啊,一来长安,又整出个诺大事件来,东瀛打下了一半,东瀛设州,建东设县,这都是开疆拓土的不世功勋,建安候倒好,眼皮眨也不眨一下就把功劳送了出去,把利益也就那么拱手让人,现在一听王况说什么南诏,他马上又和东瀛及建东联系到一块去了,莫非,又是有动作?自从小六子当上尚食局令后,他就替代了小六子的位置,成为李世民的随侍,因此对于大唐周边国家也是知道的,在他的印象中,并没有南诏这个国家啊。

也是王况上次的赏起了作用,所以这个黄门就有点为王况担心,怕他在李世民面前闹出什么乌龙来,建安候也怪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