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07章

食王传-第307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就目前而言,这些人的信件交换都是自发而形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才有了这么大的规模,这也是大唐其他地方没有的景象,王霖泊和东治驿丞不过是顺水推舟的提供了一点便利条件而已。

就这点便利条件,让王况早就想做却一直因为不能顺势而为的想法成了可能。

以前王况曾经就设想过让魏小五的车马行兼职做信件的投递工作,不是要靠它来赢利,而是想做成那种公益性质的免费投递,但魏小五的车马行大多也就一州的府地才有落脚点,只有那些比较重要的客源多的望县才会再单设个落脚之处,既然是免费,而且车马行也有自己固定好的排班,自然不可能多花时间去帮人把信投递到家,只能丢在州里,碰到了收信人的同村人了,才让他带回去。

这也就造成了因为信中说的事情原本不是很急,若按正常的情况下,在希望到达的时间内基本都可以到的信往往因了一两个特殊原因而无法及时的送到,有的信甚至于在车马行都静静的躺了大半年,还是魏小五他们比较厚道,知道在车马行外也立了个告示牌,专门张贴谁谁谁家有信在车马行的,可这样也不行,全天下,识字的人里,百个也挑不出一个来,如果说有读书人或者识字人恰巧碰到还好,若是没人碰到,那就只能继续的躺在车马行里。

不是魏小五不想帮人帮到底,实在是他手底下的人里,十个中最多也就那么一两个认得一箩筐的字,不外就是自己的名字及一些数字罢了,其他的,你就是放倒了让他看,他也还不知道是放倒了的。因此在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下,王况在魏小五的长安车马行进行的民间投递信件的试验不得不在进行了两年之后宣告夭折。

也不是没想过自上而下的推行的,但如果在全大唐都铺开的话,其需要维持的费用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是有偿服务,也绝对是入不敷出,这就不是目前大唐刚刚恢复了元气的财政所能承担得了的,历史上的驿站肯接私人信件,那也是在宋之后,经济极为发达,人员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才渐渐的兴起。

而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大唐,依旧是以农为最重要的根本,朝廷的收入里面,农税占的比例就高达了九成以上,而农税又是最低的税种,比起经过王况的引导而提高了许多倍的商业税来说,低税率却是占了总量里的绝大多数,由此可见,这想要达到宋时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人,还是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现在也不是没有专门靠帮人送信来维持生计的人,但送一封信的价格绝对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除非事出紧急和无奈,否则也不会花钱雇人来送信,也只有大户人家的家里,才能养得起家人,才能有人成天的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就等着为主家送信的。

但就在刚刚王况迈进驿站大门,到驿站的大堂前,这中间只穿过了个两丈来宽的天井的工夫,王况就看到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喊了一两嗓子之后,他手中的信很快就被人接了过去,同时,这喊的人也很快的从别人的手中接到了信件出门去了。

由那些人的喊话中可见,这些信件,大多都是几个商业比较发达地区的为多,尤其是以建安,长安,洛阳和扬州一带最多。这就给王况再一次的重新启动改送信由民间自发转为官方有组织有保障的专人运送提供了可能,只要收费上合理一些,只要收费能维持住信件收发人员的开销,那么这种有官方保障的投递方式,应该有成长饿空间和土壤。

若是还能适当的慢慢加上个保价措施,让信件和包裹的主人只需要多付出个一文两文的,就能够在信件或者包裹丢失后得到合理的补偿,这个空间就更大了。

大唐今后的疆域将会更为宽广,在王况的计划里面,只要他的脑子还能考虑事情,只要他还在大唐,他绝对是乐于见到一个大大的大唐疆域的,甚至于比之于元蒙还大的疆域都有可能,这不是王况一个人的梦想,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华夏儿郎心中永远的痛,不要说那么大的疆域,就是将最新的地图和二三十年前的地图一比较,就会让人心中隐隐作痛,不知不觉间,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都只因为一个所谓的“大环境”原因而就那么的割让给了别人,而国人大多数都还蒙在鼓里!

随着疆域的扩展,送信难的问题就将日渐的突出,而也正是因为送信难,信息流通速度的不畅,造成许多事情的发展要比预料的困难得多,举个例子,一个出外打探消息的人,见到某地茶叶便宜,而自己家乡要贵了许多,赶快的送信回去,结果那信一耽搁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等家人接到信后赶去,可能目的地的茶叶就会因了大旱或大涝的原因减产,价格大幅度的上涨了起来,平白的错过一次的商机。

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交通的不畅问题,大唐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或许,还有可能达到比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更高度的繁荣。若是那样,王况也就自觉不会白来一躺了,就算是以后真的有机会回去,想起这件事来,也够他自豪一辈子的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黄而娃和二蛋

而实际上,如果把海域的面积都算进去,把已经被王况视为囊中之物的建南及建西以及南诏等地方都算进去,大唐已经是空前的大帝国,如果等到把吐蕃打趴下了,把高句丽再收拾了,那么大唐的疆域在真正的意义上,也是元蒙所无法比拟的了,毕竟,大唐版图里的疆域,都是行使了绝对主权的疆域,官员都是由朝廷委派任命,军队也是朝廷的,和元蒙那虽然大,但许多地方只是打了下来,人家臣服了并且年年纳贡了的广义上的版图是绝对不同的。

就算元蒙也能和大唐一样的治理,阿穆尔河(黑龙江)以北广大荒芜的地区,也是个形同虚设的版图,这块版图,只要朝廷愿意,王况也有把握不用一兵一卒就画到舆图上去,之所以不这么做,也是因为李世民是个讲究实际控制的人,只有他实际控制的地方,他才会打心底里认可这是他李家天下。

与其等到需要了再来建设通信网络,还不如提前架设好一个构架,就算是试验失败了,也可以成为今后通信网络架构的借鉴,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王况可不想像某个集团,天天喊着摸石头过河,结果摸着摸着就摸上了瘾,再也舍不得过河了。

见王况走过了天井之后,就停在那不动了,看着大堂里压低了嗓子的人出神,驿丞不由的心中一慌,坏了,亲家哥这是不喜欢吵闹的呀,自己怎么就没提前的考虑到这里的吵闹会让亲家哥心烦么?这下怎么办?想着想着,脸色就不好看了起来。

刚刚在外面,他那一声“二兄”已经让徐国绪知道了这驿丞和建安王家的关系,既然是自家兄弟的人,徐国绪也不会让他太过为难,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莫慌,你二兄怕是又想到了个好点子了,你小子福气不小,第一次见面,就能碰上个这么好的机会,可要好好把握好才是,这个机会,旁人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的从少年盼到了白头,也是很少碰到的。”

这句话让驿丞听得是既惊且喜,一颗心扑通扑通的乱跳了起来,他快晕过去了,因为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幸福感觉,徐国绪的来历他当然知道,这是亲家哥最为信赖的几个把兄弟之一,虽然是没有烧香磕头的把兄弟,因为官场上不允许有这一套。但这把兄弟之间的感情,甚至于比他黄家的如今已经被确立为下任族长最有力候选人之一的黄廿,那个和亲家哥真正是亲家的人还要铁上十分。这样的把兄弟嘴里吐出来的话,那还能有假?

王霖泊在一旁也不禁羡慕起这个驿丞来,比之与长溪黄家来说,他太原王家原本更有机会和建安侯提早走到一起来的,当初建安侯好心好意的让人提醒说不要囤粮,结果呢,自己家人不识好歹,任是把人家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而拒绝了,结果呢?代价就是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修复关系,如今总算是修复了。

可是与长溪黄家一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如果不是因为长溪黄家是小门小家而是和太原王家一样是七族之一的话,王霖泊甚至可以断定,长溪黄家恐怕能在短时间内一跃而成大唐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其他家都只能望其项背。看看,这不?长溪黄家的运气就是好啊,建安侯就这么来一次,竟然又被人碰上了建安侯有新点子出来。徐国绪的话,他同样是深信不疑的,想想下,一个敢和外臣称兄道弟却又不被皇帝所忌讳的人,其眼光又岂是燕雀所能及的?而自己太原王家,怕就是那燕雀了。

“黄驿丞,你且先下去,帮某送信去长溪去打听打听有谁家会制鱼肚和鱼膏的,若是有的话,赶快的派人送来,这里有大用。”既然人家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了,虽然说以自己目前的品级,就算他拍马也是赶不上的,但老话说的好呀,欺老不欺少,这黄驿丞还年轻着呢,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又有境遇而一飞冲天起来呢?既然如此,那就赶快趁着人家还没飞起来的时候,帮他一把,虽然不至于达到了雪中送碳的效果,但比起锦上添花来可强过不少了。

长溪黄家本身就以捕鱼和制盐为主业,捕鱼是一直都从事的,而制盐则是攀上了建安侯之后才开始的,如果这样的人家里都出不了制鱼肚鱼膏的好手,那么其他地方也是难寻了。王霖泊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就顺水推舟的把这个看起来也不算小的功劳分了些给黄家,建安侯怎么说来的?功劳分出去一份,拿就等于是两份功劳,分出去两份,那就是三份功劳。虽然从赏赐上来说,分出去远不如独吞了要多,但圣人不是瞎子,你的功劳在圣人的心里,就永远是你的功劳,谁也夺不走的,也不是你说分就真的分出去了的,分出去的,不过是果实,但果树,依旧是算你的。

黄驿丞从慌乱中被徐国绪拍醒,好不容易的厘清了一点心思,却又被王霖泊说着的话,指着天的大拇指给吓坏了,天呐,我黄而娃真的就要拨开云雾见日出了么?这第一波的快感还没完全的消化呢,第二波又马上跟来了,就是和自家新妇连番的鏖战也不会有如此一山高过一山的呀!

脑子是乱的,但嘴上和脚上却是不含糊,一边快步的走着,一边招呼着因为王况等人的到来而在偏厅里探头探脑的想要看一看那传说中的黄廿郎君的亲家是个什么样的神仙的黄家人:“二蛋子,你速速备马,连夜赶回长溪去,把你阿公和你阿爹接过来,还有你们制鱼肚鱼膏的家伙什也全搬来,哪怕是花费再大,也要搬来,家主要问起,就说是有急用,有大用,就算是要把从长溪到东治的路全都拓宽了也要运来。”他这是有点慌不择言了,若真的大到无法运来的话,有那拓路的时间和钱,早就够在闽县打上几千几万套工具了。

被叫做二蛋子的也从黄而娃的语气里听出了不寻常来,其他的他不管,他只需要理会了两层含义就行,第一层那就是这鱼肚鱼膏和建安侯有关系,只凭这一点,黄家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到;第二层,那就是他二蛋子也要出头了。没想到,会做鱼肚鱼膏的,竟然也有这么好的出息机会,因此脚下一个踉跄之后,二蛋子就飞也似的直奔了后院,不一会儿,就听得马蹄声嘚嘚的由近及远,还不时的夹杂着一两声喊:“东治驿紧急公务,闲杂人等回避!”

王况也被二蛋子的喊叫声给惊回过了神,他抱歉的对王霖泊笑笑:“不好意思了,某想事情想出了神,竟把王将军晾在了一旁。王将军若是有事的话,不妨先离去,某还要在东治港呆上十天半个月的,明日还请王将军派了人来,引某去船厂看看,大楼船有许多地方需要改的。”

王霖泊一听,王况这是下了逐客令了,不过心中除了稍微有那么一点不能好好的和王况及刚刚有所了解的徐国绪交流一番的失落外,其他的还是欣喜居多,不管怎么样,王况这一次来,哪怕是将他王霖泊骂个狗血淋头,有了王况那一句“天大的功劳”,一切就都值得了,何况人家建安侯对他一直都是和颜悦色的呢?再一想,是了,建安侯恐怕是需要个清静,好好的理一理刚刚突然不知道怎么就生出的灵感,若是自己继续的呆下去,建安侯不得不和自己客套,从而万一真的把建安侯突发的奇想给赶跑了,自己那就真真的得不偿失啦。

于是他一抱拳:“如此,正好某需要去安排一下明日的出海巡查队伍。就不打搅建安侯歇息了,建安侯一路奔波,且暂歇一天,等明日,某再摆席为建安侯接风。”又伸出双臂,再次的给黄大来了个熊抱,“黄将军,明日可是要不醉不归哦。”这才又对徐国绪施了一礼,转身大踏步的离去。

徐国绪嘿嘿一乐:“成,这小子有点眼力色的,将来可堪大用,也难怪二郎如此看好他,非要送他个大大的功劳不可。”他哪能不知道,王霖泊说的安排出海巡查只是个借口,巡逻是日常事务,该谁去,该怎么走,该哪一天起航,哪一天到哪,哪一天回来,都是有定数已经成例了的,根本不需要王霖泊这个主官来过问这鸡毛小事。

话刚说完,就见黄驿丞搬了把椅子出来,放到了王况的跟前,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家人,搬椅子的搬椅子,搬茶几的搬茶几,端茶水的端茶水,一长溜的跟在后面。黄驿丞将椅子放下了之后,就冲大堂里那些原本喊叫着地名却因为王况的到来和之后黄驿丞慌不择言的喊叫而莫名其妙的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的旅人们说道:“大家伙都去后院书记房交换信件罢,那里都为大家备好了茶水。今日大堂封闭,请大家担待则个。”

一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书记房,还有茶水,那些人哪还有一丁点的怨言,本来这驿站的大堂肯让他们出来,已经是人家的恩惠了,就是现在发话让他们走,他们也是毫无怨言,无话可说的,可人家竟然没赶他们走,而是将他们安排去了平日里谁也不能轻易的迈进一步的书记房里,自然是惊喜万分了,于是对王况等人的身份就都好奇了起来,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黄驿丞会有如此的动作,就是因为刚进来的这帮人里,有个年轻的郎君怕是想到了什么事情,而黄驿丞怕打搅到人家的想法,而干脆就把椅子茶水都搬了出来,让那个郎君坐下来好好的想。

第五百二十四章 见者有份

“倒也不消得如此兴师动众的。”对黄驿丞的好意,王况只能心领,你要是不领么,保不齐这家伙还会想东想西的想歪了。其实驿站让送私人信件包裹的想法,早就成熟,王况只是一看到刚才的情形,就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了,刚刚只不过是触景生情,思路又飞到三界之外去罢了,结果搞得黄驿丞和王霖泊以为自己还要加深考虑事情。

这样也好,至少不会在别人看来太过妖孽了,你们看,我这不是灵感一来,还是要苦思苦想的考虑个半天或者几天才能提出方案来的么?不管所有人信不信,反正只要有人信就成。其实对王霖泊下逐客令,王况是另有目的的,自己这次来的性质,已经从原来单纯的只是为了改楼船而来,变成现在又夹杂着许多事情,还关系到有那么一伙子心怀叵测之人,大概也应该到了东治港等船出海了,今天是初十日,还得有五天才会有去建南和建东的船,去东瀛的船则还要九天。

去建南和建东的船现在是每月两班,每月的初一和十六分别从东治港和建东港对开,整个航程需要一个月;而去东瀛的船,每月是只有一班,每月廿一和东瀛对开,东瀛的航船要先绕到夷洲,再停靠琉求县,然后才往东瀛开,之所以每月只有一班,是因为朝廷如今在蓬莱也开了个港口。从蓬莱到东瀛,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比起从东治港出发要近得多也快得多了,是以中原一地的商人大多都是选择从蓬莱出海,只有岭南,江南两道的人才会选择从东治港出发。

当然,从琉求到蓬莱和东治,也都有另外的直达航船,这也是考虑到琉求的特殊地位而给琉求居民的一个便利,只有给了额外的照顾,那么其他外族也就不会有内附后要吃亏的顾虑,将那些人的吃亏顾虑全都消除了,剩下的就是他们心理上能不能接受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嘛,不外就是和他们多多交流甚至于鼓励民间的通婚,让他们接受中原文化和生活习惯,第一代或许不认同自己是华夏人,但第二代第三代呢?说难,主要还是这些外族的权力,大多把持在贵族手中,许多人是抱着宁为鸡头,不为龙尾的心态来的,你说我好端端的自家当王,一内附了,就要听命于朝廷,甚至一些以前和自己平等相待的相公地位都会比自己高,这事没几个人能接受的。

想要让这些人不得不接受从万万人之上而掉到几人之下的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既需要其内部不断施加给他的压力,还要从外部施压,以雷霆万钧之势用绝对的力量压制住他,让他心生恐惧,对前途的感觉渺茫了,才会有可能放下目前的地位。这些需要两个基础,一个就是民间往来的频繁甚至达到已经是事实上的融合的地步了,一个就是要用绝对优势的武力不停的压制,但有不能压得太死,压太死了反而容易引起反弹,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

自然这个度不需要王况来掌握,王况没这心思也没这权利来掌握,他所能做的只是引导。而在度的掌握分寸上,没有人比李世民更胜任的了,因此现在王况往往都不去也不用去考虑对某一外族是要用兵啊什么的,只有这一族真的触犯到了他的底线了,他才会不管不顾的一定要打压直到他们再也没有喘息之力。

见黄驿丞殷殷的带着点火热带着点渴望的眼神看着自己,王况顺势就坐到了椅子上,抬手让黄大也坐了下来,徐国绪自然是不需要叫的,他早在王况坐下之前就一屁股的坐下去了,一个大胖子,从下了船开始到现在为止一个多时辰就没坐下来过,这个滋味可不大好受。

“国绪你该减减肥了。”王况看着徐国绪那略显艰难的挤在椅子扶手里的臃肿身材,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肚皮,发出“嘭嘭”的响声,“嗯,看来是熟了,可以切开来了。”一边的黄大听到这声音,一本正经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