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44章

食王传-第344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况之所以不说椰子而说越王头,他就是想引起李世民对林邑人的反感来,只要对林邑有了反感,那么以后王况针对林邑做出什么稍微过分点的事情,李世民也不大会追究,就是朝臣想追究,李世民还会偏袒王况一二。

只不过王况却是忘了现在的越王李贞还活得好好的,他只顾着想古代琼崖上的越王了,忘了现在在杨州还有个现实版的越王,所以差点捅了个娄子,他不禁抹了一把汗,还好,还好不是满清,这要是满清,你敢当着皇帝的面说这是你一个儿子的头,那肯定不由分说拖下去砍了。

李治解了王况一个围,也倍有成就感,一张脸那是灿烂无比。

“哦,还有这典故?这林邑人可忒阴险。”其实李治一说,李世民也就想起了这典故来,椰子在秦汉时就有了,每年都是列为朝廷贡品的,自然这个典故也就会流传到中原去,只要见过吃过的都知道,李世民只是一时间没把眼前的椰子和他以前吃过的椰子联系起来,而且,现在也还没到椰子进贡的季节呢,所以,他也是忘了,忘了就忘了,这也没什么,但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说自己是知道这个典故的,不过却是没见过椰子,这多掉面子呀,所以就故作不知。

“可不是嘛?林邑人说多阴险就多阴险,明着是咱们大唐的藩属国,但是暗中却和真腊人勾结起来对我们中原去的客商加倍的收什么进城税啦,过路税啦,过桥税啦,等等那是名目繁多,某等还真希望这林邑人来找咱们小东家的晦气,然后黄大郎又领兵杀将过去,将林邑给收了,就是黄大郎不杀过去,程小公爷在那,也是挥挥手就能把他们给干趴下的。”另一个闲下来的伙计一听李世民说林邑人阴险,就接上了话,在他眼里,这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大抵也是个将军之类的,和黄大郎一样,身上带着那么点气势,嗯,是杀气没错,这是小东家说的。

能不带杀气么?李世民好歹也征战了十数年,死在他手下的人没个一千也有八百,他杀的敌人比黄大可多得多。

这下李世民更是来气了,不过还没气到怒火攻心的地步,既然王况已经给他描绘了一个蓝图,那么一切还是有步骤,还有有先有后的,王况要安排水军去唐林港的演练,摆明了就是给林邑人一个下马威,这个他可看得明白,本来他对王况将矛头对准林邑就没什么,现在就更加支持了。

王况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世民虽然支持他图林邑,但这中间,难保会有什么意外,万一王况他把事情搞砸了就不大好了,现在有了这一层的保险,以后再挥兵南指林邑的时候就也少了许多的顾虑。

嗯,这个伙计不错,回头让人给他涨点工钱。

这时候伙计已经麻利的将椰子削了个小洞口出来,就要去旁边的茶摊里借碗出来好将椰汁倒出来给小东家和他身边的将军喝,要是他们自己,就是捧起来就口喝的,但给小东家,那自然得文雅些,好歹小东家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呢。

王况却拉住了他,返身从边上几步开外一个卖陶器的小摊子上抽了几根稻草来,将杆节去掉,用清水一冲,然后就将空心的稻杆插到椰子内,递给李世民:“秦郎君尝尝,保证和你以前喝过的味道不同。”成熟透了的椰子是不酸的,但是这几筐里的都是嫩椰子,没完全熟透,带着一点点的微酸,口感自然是大不同。

伙计也没闲着,继续的削椰子,按王家的习惯,不管是谁,都是人人有份的,除非说这东西珍贵得很,只有那么一点点,下人们才会不肯吃要留给小东家和主母等人。因此不到片刻,几篓筐里的椰子就分了个干干净净,正好李世民王况等人,连带着千牛卫一人一个,他们几个伙计也没落下,不过最终还是有两个伙计两人一个的分了,有了王况示范的用稻杆吸,这可比倒出来方便太多,甚至都不用削,只要用刀尖挖出一个小孔来就行。

大家在码头上站得也久,也有点渴了,别看椰子外壳大,内里却没多少空间,所以三口两口也就喝完了,喝完了,李世民等人就想把椰壳丢了,王况连忙叫住,让一个千牛卫一刀下去,将椰壳一劈两半,那千牛卫用力一刀下去,果然是一劈两半,于是就冲伙计示威性的扬了扬头,你说我刀不好?你瞧瞧看,一刀两半!

伙计也不甘示弱,扭头四处找了找,突然眼睛一亮:“哎,三哥,这呢,这呢,借你的菜刀使使。”那边一个汉子一听就过来了,一看就道:“得了吧,牛皮,你想用某的菜刀砍这椰子,不干,这刀已经蹦了个口了,某正要送去打铁铺里磨呢,要是你这一砍下去,再蹦个口怎么办?你陪?小东家,您说是不?”这叫三哥的也是身着富来的制服,显然就是富来分号的一个帮厨,所以千牛卫也是没拦他的,再说已经在富来住了两天了,进进出出的,哪能看不出来?

“就借他使使吧,又砍不坏,这可是嫩椰子,没那么硬。”徐国绪撇撇嘴:“一把菜刀而已,不过几吊钱,值当么?”

“几吊钱?开玩笑呢?这刀前些日子有人出三十贯,邝老大楞是舍不得卖呢,你想几吊就拿走?徐统领您也太会说笑了,这可是王小哥兄弟俩为富来的师傅们专门打的好刀,你知道他们兄弟俩现在打的长刀卖到什么价了么?百贯呢,百贯!”富来的人个个是牛脾气,对王况是什么态度,对徐国绪也是什么态度,既然是王况的勾肩搭背兄弟,那是自然一样的待遇,就是三个小魔头来了,也是如此的。

“你哪那么多废话呢?给用的话,赶明儿木犀(桂花)上市了,某给你带一罐新鲜的来,成不?”被叫做牛皮的一把夺过了那个三哥手上的菜刀来,不满的道。

“可是你说的啊,新鲜的啊,不许反悔,就是你没来,也得捎车队过来。”那叫三哥的听了这句,总算撒了手,其实他心里也是明白这刀不可能蹦了,但刀贵呀,用来砍椰子心疼呀,就好比用上好的绸缎来当抹布一样的心疼,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牛皮也不再搭理他,一手扶好了椰子,一手举刀轻轻往下一砍,就听得喀嚓一声,椰壳整整齐齐的应声裂成两半,牛皮这才示威性的冲那千牛卫一杨脖子:“怎么样?牛皮哥说话可不是吹的啊,羡慕不?要羡慕呀,跟小东家说两句好话,赶明儿让小东家跟圣人面前求个情,给你们也配上好刀。要说小东家你也真是,这长途跋涉这么远,就让他们带这几把烂刀破刀?你不心疼,咱们心疼呢,不行,等俺回去了,要跟李镇将说说,求他发个话,给哥几个打几把好刀来,小东家的安危可是顶顶重要。”

这一劈加上后面的一段话,说得李世民老脸一红,几个千牛卫的脸上也不自在起来,那牛皮并没注意,却瞧见了李治正站在那好奇的看着这一幕,就又道:“哟,这小哥子长得可真俊,都赶上咱们的小小东家了,小小东家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的,瞅着就让人心疼,等着啊,某给你开个好东西吃,保证你没吃过的,只要你是第一次来东治,某绝对保证你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说完,扭过身去,又从筐里抱出了个东西,就是李世民说的疙疙瘩瘩的玩意。

第五百九十五章 文化天下

王况连忙的拦住了牛皮:“先扛到客栈去吧,码头人多,这么多人当场开吃,成了什么了?椰子还好,就当是茶了,这菠萝蜜一开起来,味道太重,还是有人会习惯不了的,我们等会就回客栈了。把这几个椰子留下就成。你们这次去应该不只带着这点罢?”

“哪能只带这点呢,底舱里还有两大库呢,得等到客人都下了船,他们的货物都卸了之后才好搬运,某就想着先扛几篓下来给客栈的哥郎们尝个新鲜,这还是头一回往内陆运菠萝蜜,咦?!小东家,您可真神了,您竟知道它叫菠箩蜜?”牛皮说着说着一下醒悟过来,小东家以前可是绝对没见过这菠萝蜜的,竟然能一下叫出名字来。

“我知道的还多着呢,是慎家让你们带回来的罢?你回去后告诉慎家人,凡是在建东建南和建西发现的好东西,大多都能在琼崖和唐林种出来,还有不少可以在岭南种活,若是他们能在岭南,琼崖和唐林种活了,以后等驰道通了,就可以很方便的运到长安,运到洛阳去。等等,秦郎君,若是璃没记错的话,先秦除了驰道外,还有直道的罢?”王况突然想了起来,就赶紧的问李世民,这可是一个修建这时代的高速路的好时机。

“有呀,就现在也有直道,不过只有一条,从咸阳直通并州,道路宽敞笔直,怎么,二郎你想修直道?从长安直通东治?这个难度可大,江南多山多石,不比得中原一地多土且地势相差不大,这可是个大工程,没个十年八年别想完成。”李世民一下就看穿了王况所想,但是在没见到巨大的利益之前,这么大的工程,他可不会轻易的答应。

“那便请秦郎君随璃上船一观,这会人下得也差不多了,船上只剩了货物,秦郎君先看看建南和建东有什么东西。”王况嘿嘿一笑,也不揭破李世民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直接提出带李世民上船去看看,若要是让李世民见到那么多的热带水果,能不动心?热带可是没有冬天的,可以说是一年到头都有水果,如果能打通了运输线,那么整个大唐的瓜果种类就会多了许多。

而且在将来,不光是一条直道,真要想做到将几个大洲都纳入到大唐的治下,交通就成了首要的必须完成的条件,还有通信业的发展等等配套都要上马,不然的话,从长安就是骑快马到欧洲也要大半年,这大半年的时间,发生什么事情,等你长安知道了再回馈,黄花菜可就不是凉了,而是早就烂得一点渣都没剩了。

海路交通是初步的建立起一个框架了,以后每开拓一地,就只要仿了东治到建东建南的例有固定的航班就成,只要楼船够多,不要说一个月一班,就是几天一班也没问题,当然前提还是得有那么多的人乘坐,不然一艘大楼船只有那么一两百号人,出海一次成本都不够收回来的。

陆地交通目前只能靠马车,火车?没门,关键的技术没解决呢,就是有蒸汽机的理论,可行度也是非常的低,等等,怎么这么死脑筋呢?做出不来不等于不可以传授他们知识呀,哪怕是将他们带到门外,这个门由他们自己去推都远比他们连门都没见着要强得多,自己这一代人做不到,下一代,再下一代总是可以做到的么。只要有理论,只要有方向,只要有人肯去钻研,只要肯钻研的人多了起来,就绝对能形成一个基数效应,等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许多东西也就水到渠成了。

许多的东西,如果一直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不去动手的话,就不可能发现实际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密封技术不过关?没关系,碰到这个坎,就会有人意识到要提高密封技术,就会有人去钻,材料不过关?也是一样。在研究一个新成品的过程中,每一个解决的技术难关都将给人类的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要不怎么说没有航空航天事业,就不会有后世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天天都用着的新的产品呢?

空中交通,就看许老头他们的了,只要他们能将热汽球搞出来,那么后人就绝对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起来,同样的,热汽球的成功,一定会让许老头他们招收许多的门徒,有门徒,那么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就都会有差异,王况就不信,难道就不会有人去注意到空气动力学?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影响都不大,但随着这一门学科的越来越强大,其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二极管的发明人恐怕永远也想象不到,他的一个二极管带来了怎样的一场技术革新,从无线电到导弹,从航天飞机到深海探险,任何一项如果追根溯源上去,人们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当初的电子二极管的出现,就绝对不可能有他们今天的成就。

所以,其实自己要做的并不难也不复杂,只要给他们指出来,这里有路,那里也有路,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其他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摸吧。

走着走着,李世民突然发现王况越走越慢,越走越慢,最后干脆停了下来,两眼看起来是看着前方,但李世民却清楚的知道,王况这会已经是神游物外,心都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咦?”李世民不由觉得奇怪,就停下脚步,徐国绪一看不好,赶快的低声说了句:“陛下,二郎又在想着重要事情呢,每次他这种神态一出来,保准有好东西要出来,而且,他出神的时间越长,出来的东西就越是惊天动地的,某估摸着,等二郎他自己醒转过来后,咱大唐不消得几年工夫,就又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了,当然某敢用脖子上扛着的九斤半保证,绝对只会是好事。”

“九斤半?某看最少也有十来斤了吧?”李世民斜了一眼徐国绪那肉乎乎的脸,笑道,手却是一挥,几个千牛卫就不声不响的将王况保护了起来,生怕王况被人撞了一下。既然徐国绪这么说,李世民是相信的,而且徐国绪说了,王况陷入沉思的时间越长,出来的东西就越好,所以,李世民现在最怕的是谁一下撞到了王况,把王况惊醒过来,说不定这一下就把王况的思路打断了,那么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小皮猴,你来猜猜,王璃这会想的会是什么?”既然要等,总要找点事情做来打发时间,李世民就问起了徐国绪,不管徐国绪懂不懂,至少他总跟在王况身边,而且也是机灵鬼一个,察言观色的能力在宫里的寺人中,不说排在前三,至少前十是有的。

“陛下,某哪有那等本事?”徐国绪暗暗叫苦,王况思维一贯跳脱,刚刚还说东,突然又会想到西去的,他哪摸得着边?就比如吧,现在明明刚说完直道的事,说不准他又跳到那大孔明灯去了,咦,有了,“呀,陛下,某斗胆一猜,二郎此刻想的恐怕是如何让各地的讯息能瞬间传到朝廷上的事。”

才说完,就听得王况那边自言自语起来:“格物院,农林院,交通院……,不成,光有这些还不够,对,还得有文化院。”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况迷离的眼神渐渐的清朗了起来,仿佛下定了决心,抬眼对着停下来等他的李世民道:“陛下,某想建……”

“格物院,交通院,农林院等等是么?没问题,怎么建你说了算,要什么人也你说了算,要在哪建也由你说了算,还是依旧,先从内府出钱,等到你这些个院子都有成效了后,朕再找户部还钱。”李世民赞许的看了一眼徐国绪,这家伙虽然没有说全,但至少有一点说对了,王况要建的里面就有个交通院,交通交通,就是交流互通,也包括了徐国绪说的各地讯息的传递。

格物,不用说了,必定是和冶炼,造船等等匠人从事的行业有关,格物的威力,李世民已经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的,眼前的大楼船,就是格物到了极致的最大明证;农林院也好解释,农耕有关的都可以归到这里来,只有个文化院,却是个比较宏大的观念了,但李世民也是知道的,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云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简单一句话,文化可以理解为,用文学,用天文地理,用礼仪道法等等各种手段来教化天下,以达到天下大同的目的。但要达成这个目的,何其艰难,许多藩国,接受你的文,但不接受你的化,比如说高句丽,比如说吐蕃和以前的高昌国及现在西域那些还没归唐的小国等等。

可以说,可以说,这个领域是个很艰难的领域,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人在生前都栽在这上面,只有到他们身死后多年,他们的功绩才会被人们所传唱,这个领域,是个危险的领域,要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要搞文化,就有可能要触及到许多既得利益,反弹的程度可想而知。

第五百九十六章 散官就好

“王璃,可有把握?”李世民也是被王况的一个文化院给吓了一跳,开始他答应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里面还有个文化院,只是因为王况突然提出这么个庞大的计划,而一下心神失守,顺嘴就说了出来,现在回过味来了,真的被吓着了。

文化,是个吃力不讨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之高的领域,可以说,从三皇五帝开始,中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文化蛮的进程,但几千年下来,效果的出现却是极为的缓慢,基本上可以归为付出和和回报严重的不成比例的短期没效益的行为里去,李世民生怕王况栽在了这个上面。

“陛下,许多事情,不去做,就永远没有成的希望;但是去做了,可能会失败,可毕竟,也有了成功的希望,不是么?”王况露齿一笑,那一刻,李世民差点都有了直接把王况任命为上柱国,一等王的冲动了,有这么个臣子,他李世民太幸福了。

“那就暂时不叫文化院吧,依朕看,不若就直接由鸿卢寺来做这个事,朕就把鸿卢寺也归你管,毕竟你一个郡公,没个实衔也不是个事,自我朝以来,你还是第一个是散官,却又能号令一军,还能影响一州事物的,没有实名,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反正这些年来,王璃你所作所为,大多都是围绕着藩属国下嘴的,每次都能啃点东西下来,由你来当这个鸿卢寺卿,实至名归,怕是那些个藩国听到这个消息,心肝都要颤几颤了,哈哈!”李世民突然的想到以前王冼在鸿卢寺的动作来,鸿卢寺对他们王家兄弟也是好感有加,比其他的部门都要高过许多去。

原鸿卢寺卿已经年迈,正好几次三番的要求致仕回家养老,李世民则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而没有答应,现在恰好王况所说的文化院在许多地方和鸿卢寺的职能有重叠,所以李世民就有这么一说,李世民才没傻到以为王况说的文化院只是个简单的针对百姓的教化,王况的思路许多人早就看了出来,明着和大唐作对的就武力征服,然后将这一国之民打散了分散到各地去,用大唐的富裕及物产的丰饶来慢慢冲淡他们对故国的记忆,这样一来,两代,三代的下去,就都认同自己是华夏子民了。

这样的例子可是有许多现成的,就以现在的尉迟一家来说,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唐人而不是胡人,所以王况这一点的做法一定可以成功,以前么,大唐想要同化一两个部族还可以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