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132章

我为王-第132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计代价;不惜伤亡;猛攻函谷关;直到拿下他!”赵牧的眼睛仍然死死地盯着那面王旗;命令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的。”就算有尸体垒;你们也得给我垒上城去。”

“末将遵命!”

“鼓起!”赵牧大喝;”鼓声不停;进攻不止。拿下函谷;生擒秦王。”

城上城下;几乎是在同声;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战鼓之声;士兵的呐喊之声;兵戈的撞击之声。

“战!”赵牧戟指城头;厉声怒吼。

“战!”城上;秦武烈王须发贲张;高握鼓槌;重重擂下。

“战!”赢腾手执大刀;白须飘飘;挺身立在了城头。

这是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战斗;赵牧在函谷关下;集合了十万赵国常备军;无数青壮;猛攻函谷关近两月;最后时刻;居然迎来了秦国大王秦武烈王。这一战;不管是谁胜;都将改变历史的进程。

喊杀之声惊动天地;烈火浓烟;遮天蔽日;天昏天暗;难分这是人间还是修罗地狱;双方舍生忘死的激斗;每每方寸之间;都会洒下无数的鲜血;付出无数条性命。

白天很快过去;夜幕落下;但战斗却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反倒是愈演愈烈。

“大将军!”王逍纵马奔到了李信的马前;”我们的队伍拉得太长了;全军脱节;完全已经失去建制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李信抬头;看着中宵的那轮弯月;”无妨;告诉所有士兵;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函谷关;我不管他们是跑;是走;还是爬;不管他们还找不找得到他们的长官;他们的将军;他们的建制;我只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函谷关就行了。”

“可是大将军;这样的军队;赶到函谷关;又哪里还有战斗力啊!”王逍几乎要哭出来了。

李信哈哈一笑;”我们赶到函谷关的时候;就是战斗结束的时候!我们没有机会作战;所以;不必管队形;建制;指挥;体力;只要我们的第一面旗帜出现在函谷关左右;这一战;就结束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八十四章:处处战歌

函谷关前;激战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太阳在遮天蔽日的浓烟之中升起;显得黯淡无光;战斗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终止;反而更加激烈;秦武烈王的到来;为守城的士兵打了一针强心剂;但对于攻城者来说;又何尝不是看到了一劳永逸的机会。

秦武烈王是中原的威胁;但并不是没一代秦王都有他这种气魄和能力的;特别是现在;秦国继承人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之下;如果将秦武烈王击毙在函谷关中;秦国发生内乱的概率是极大的。

赵牧的中军战旗已经前称到了函谷关下数百米处;在这里;已经进入了城上床弩的射程;赵牧却是夷然不惧;此时此刻;城上也没有时间来照顾他了;他死死地盯着顺着云梯蚁附而上的赵军;看着抬着擂木一次次撞击厚实的关门的赵军;看着一个个从城上跌下;或被落石弩箭所伤而哀嚎着倒地的士兵。

眼中没有怜悯;没有疑惧;有的只是决然。

城下;尸体一层一层垒上去;最多的地方;已经叠起了数米高。

赵牧看着城头;眼睛一点点的眯缝了起来;他看到一名赵军将领快要接近城头了;他的手攀上了城垛;他的人跃上了城头。那是赵锋;他的儿子。

赵牧翻身下马;抢前几步跑到了一名鼓手身边;一把抢过他手中的鼓槌;用力地擂了起来。随着赵牧的加入;几乎已经精疲力竭的赵军鼓手们亦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他们也看到了一队赵军已经攀上了城头。城下;战鼓之声立时大振。

城上秦军显然已经抵挡不住了;他们的黑甲军此时并没有出现在他们该出现的地方;在赵牧的眼中;那些黑甲军反而在后退;他不由放声大笑起来;秦武烈王的到来;反而让他为此获得了利益;那些黑甲军此时定然是在护着秦武烈王;他们此时;本来应该出现在被突破的地方的。

赢腾受伤了;胸腹之间;血肉模糊;上好的盔甲也挡不住对手的拼死一刀;那一刀;剖开了他的战甲;伤到了他的胸腹。

他看到了被赵军突破的地方;但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组织反扑;从哪里攀上来的;是赵牧的亲军;领头的是赵牧的儿子。他黯然叹了一口气;如果还有足够的黑甲军;或许可以挡住对手的冲锋;但现在;仅存的黑甲军已经被他派去保护秦武烈王了;其它的人上去;只是徒添伤亡。

“放弃西城;向东城退!”染满鲜血的胡须的风中颤抖;赢腾整个人也在发抖;函谷关终于还是守不住了。

对于这样的情形;赢腾还是有所预备的;东城与西城之间的城墙大道之上;被他用沙包垒成了一道道高墙;中间只留下了一个可供人通过的口子;撤到西城;将这些缺口垒起来;再做附隅之抗吧。

赢腾可以撤走;但他一撤;函谷关就会完全落到赵军手中;从函谷关到咸阳;再无遮挡;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他想坚持到最后一刻。但是秦武烈王必须要走了。

“赢程;死守东城到最后一人!”赢腾大吼道。他需要有人断后;来为他争取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时间。

半天之后;赵军战旗在东城楼之上迎风飘扬;赵牧站在战旗之下;东城;遍地狼藉;满地死尸;抵抗者都死了;没有俘虏;不是赵牧不想留俘虏;而是每一个秦军都抵抗到了最后;哪怕是伤得不能动弹倒在地上;仍然咬牙切齿;露出森森白牙;抱住赵军士兵想要咬上一口。

最后一个倒下的是秦将赢程;赵牧认得他;这是秦军的一员悍将。这样的敌人是可怕的;但这样的敌人也是值得尊敬的。作为一名将军;一生之中;能与这样的敌人正面对战并战而胜之;此生无憾矣。

赵牧心中的负面情绪在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一扫而空了;这是赵军第一次站到函谷关上;他有一种想要长啸的感觉;虽然西城的抵抗仍然强烈;但那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秦军最大的依靠;险峻的函谷关;此时已经为秦军赵军所共有了;接下来;便是只凭着兵力的优势;自己也能活活淹死对方。

“进攻;拿下西城;杀死秦武烈王!”赵牧喝道;杀死秦武烈王;不抓活的;赵牧心中已经下了决断;抓到了活的;对方便还有可能活着回到秦国;而活着回到秦国的秦武烈王必然会再一次成为赵国的梦厣。

西城;赢腾跪在秦武烈王的面前;哀嚎道:”王上;你快走吧;回到咸阳;就算我们丢了函谷关;李信的二十万大军回返;我们还是可以守住咸阳徒谋反击的。走吧!”

秦武烈王脸色严峻;手中的战刀拄在地上;”叔叔;我是不会走的;就在这里;我要与函谷关共存亡。”

“你是秦国的王上;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我们已经扫平了匈奴;平除了后院最大的祸患;最多十年;我们便能恢复元气;展开反攻;秦国不能没有你啊!”赢腾怒吼;”以一己之快而不顾国家社稷;你想在史书之上留下骂名吗?”

秦武烈王大笑;”没有赢武;秦国依然所向披糜;叔叔;我来之前;已经作好安排;我如安然返回便罢;我若死去;赢英将继承王位;他在李信军中;可以确保无恙;有李信二十大军拥护;秦国也没有人敢作乱;这一次;便让赢武与叔叔一齐为秦国一战吧!”

秦武烈王大笑着;提着他的战刀;大步向外走去;一批批的黑甲军紧紧地跟了上去;赢腾一声长叹;从地上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提着刀;紧紧地跟了上去。

他还能说什么?

他还能做什么?

有死而已。

赵牧已经回到了城外大营的中军帐之中;在他看来;这场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了;接下来的;是直捣咸阳还是稳守函谷;他需要向邯郸回报;如果直捣咸阳的话;那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援助;面对着李信的二十大军;显然已经不是他能抵挡得了。

相信中原六国大军;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数百年来;还没有那支军队能够直捣咸阳城下。

外间的喊杀之声仍然在持续;赵牧却是安之若素;他提起笔来;准备向邯郸写奏章。

大帐之外;太阳已经西沉;最后一抹阳光;将嫣红的光线顺着大开的帐门照射进来;在赵牧的大案之前;留下了一片光明。

赵牧将笔放在了笔架之上;捧起奏章;轻轻地吹了吹未干的墨迹;满意地笑了。

帐外;传来一阵急骤的脚步之声;吴增一头撞了进来。

“破了西城了?”赵牧头也未抬;直接问道。

“大将军!”吴增的语调之中;却是带着哭音。

赵牧霍然抬起头来。

“大将军;李信来了!”吴增终于再也站不住了;两天一夜的猛攻;本来已经体力透支的他;此时再受到如此打击;再也站立不住;一屁股便坐在了地上。

“你说什么?”赵牧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牙缝里蹦出了这一句话。

“李信;李信的军队;我们的哨骑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旗帜了!”吴增嚎淘大哭起来。

赵牧身子晃了晃;险些也载倒在地上。

“有没有搞错;有可能是别的地方来的杂牌军呢?”赵牧再一次问道;虽然知道这样的希望很渺芒;但他仍然不死心。

吴增抬头;看着赵牧;泪眼滂沱之间;缓缓摇头;就差那么一点点;一点点啊;如果李信的军队再晚上半天;函谷关就是他们的了;秦武烈王也会变成一具尸体。

赵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步走了帐外;抬头看着不过处的函谷关;那里;战斗仍然激烈;显然;秦军还在拼死抵抗;而那面让他眼热无比的秦王王旗虽然已经被利箭撕得支离破碎;却仍然在空中高高飘扬。

“撤军;传令;全军撤退!”赵牧的声音极低。说完这句话;赵牧转头;大步回到了帐中;看着桌上那仍然墨汁淋漓的奏章;他一把抓了过来;随手撕得粉碎。

赢腾已经不行了。他躺在秦武烈王的臂弯之中;两眼无神地盯着天空;那里;廖廖无几的星星正在浓烟之中艰难地不时显露一下自己的身影。

他冲锋在前;身上多处受伤;是被抬着下来的;身上的骨头也不知断了多少根。

“叔叔。”抱着赢腾;秦武烈王泪流满面。

“该走了;你该走了!”赢腾喃喃地道。”回到咸阳去;再过十年;我们就能横扫中原;一统天下。”

“我会回去的;我会回去的。”秦武烈王大声吼道;手上拄着的刀;已经伤痕累累了。他盯着不远处的赵军;眼中冒着熊熊烈火。

突然;他不敢置信地看着不远处的赵军;他们潮水一般地向后退去;一直在退;竟然退出了函谷关。

“叔叔;赵军退下去了!”秦武烈王大喊声来;”出了什么事了?”

赢腾的眼睛之中;募地闪现出一抹光彩;”李信;一定是李信来了;哈哈哈;李信来了。赵牧不得不退;不敢不退;不然;他们就会全军覆灭在函谷关下;李信;你终不负我。”

他的眼睑下垂;嘴唇蠕动;他在唱着战歌。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秦武烈王眼中泪水长流;和着赢腾的声音;高声唱了起来。

更多的声音响了起来;西城处处都响起了悲壮的战歌;歌声刺破云宵;传向远处;而从看不见的远方;亦有同样的歌声传来。两厢的战歌汇集在一起;直冲云宵。

便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赢腾带着满足的笑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秦武烈王失声痛哭。

(写完这一章;心中很是感慨;高远会有一个强大到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敌人;那就是秦武烈王;秦军;秦国;现在的高远当然无法达到这个级别;但敌人始终在哪里。枪手不喜欢将主角的敌人写得一无是处;写得蠢;写得弱;因为一个蠢而笨的敌人;是永远不法体现出主角的强大的;只有厉害的敌人;值得尊敬的敌人;才是摧动主角永远不停奋斗的内因。向赢腾致敬;向秦武烈王致敬!)

第二百八十五章:落下帷幕

李信回来了!

为了保住函谷关;保住秦国在征讨中原时战略上的优势;李信冒了极大的风险;他的二十万大军;现在已经完全脱节了;将军;士兵们全都撒开了腿向着函谷关狂奔;最前面的已经抵达函谷关附近;而最后面的距离目的地却还差着上百里。

如果指挥者换了是赢腾;他绝不敢这么做;骨子里更崇尚进攻的李信;血液里就流淌着疯狂的冒险的精神;保住函谷关;便可以为秦国节约起码十年时间;丢掉函谷关;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数年之中;秦国将要面对被动的防守;而这;绝不是李信想要看到的。

而十年;正是赢腾为秦武烈王制定的目标;在赢腾的心中;函谷关肯定是要保不住了。当然;赢腾是在冲天的秦国战歌之中满足地闭上的眼睛的;秦国战前制定的战略目标;全都达到了;至于自己;六十大几的人了;一名将军能够战死在沙场之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归宿吗?总比老死在床上要好得太多。

如果赢腾知道;此时李信采取的如此疯狂的策略;不知会不会气得从地狱之中跳将出来痛扁李信一顿;如果被赵牧看破;挥军直击的话;李信的大军就危险了;那怕就是与赵军同归于尽;于秦国也是绝对不利的。

放眼天下;秦国四处都是敌人;中原其它六国吵吵闹闹;但并没有生死悠关的仇恨;而对秦国;却不一样了;一旦李信这二十万大军丧失;秦国危矣。

李信了解赵牧;所以他这么做了。

而赵牧;最后也确实撤退了。

赵牧能名闻天下;并不是浪得虚名;如果说他没有看出李信的色厉内茬;冒险策略;那肯定是不对的;但对于赵牧来说;赵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他挥兵进击;与李信决一死战;李信固然要全军覆灭;但他自己呢?赵国的军队还能剩下多少?

眼下六国为了对抗秦国;再一次联合了起来;但如果赵军主力与秦国主力在函谷关一朝尽丧;其它五国绝不会感念赵国的仁义和勇敢;相反;他们会大笑着挥兵进击;将赵国和秦国一齐打得彻底不能翻身。

李信现在虚弱不堪;千里转战;即便是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变得羸弱;更何况李信还在草原上与匈奴大战了一场?

明知这一切;明知这是最好的机会;但赵牧却不能下达攻击的命令;赵国必须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与秦国抗衡;哪怕一直屈居下风;只要这样;在最关键的时候;其它国家才会伸出援手;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赵国。

赵牧呆呆地坐在大营中央;看着月落;看着日起;一夜之间;他苍老了太多。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人。

每过一刻钟;秦军便会积聚起更多的人手;他们的战斗力便会恢复一分;赵军的机会便会少了一分;而此刻;站在赵牧身边的赵军大将们;都是悲愤地看着不远处的函谷关;这一刻;他们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掉。他们都不是笨人;赵牧的痛苦他们也都懂。

周长寿慢慢地走了上去;弯腰扶起了赵牧;”大将军;撤退吧!没有意义了。”

吴增也走了上来;扶住了赵牧的另一边胳膊;”大将军;我们尽力了。”

稍远一点的赵锋更是蹲在了地上;抱头痛哭起来;胜利就在眼前;眼看着只有一步之遥了;但却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了;他是第一个攻上函谷关城墙的;他也是离那杆王旗最近的;但最终;他却是一无所获。

函谷关头之上;越来越多的秦军精锐出现;一杆杆大旗飘扬起来;簇拥着正中的那面王旗。

“恭送赵牧将军!”

城头之上;突然传来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喊叫声。

“恭送赵牧将军!”

听着这讽刺意味十足的喊话;赵牧身子摇晃;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一张嘴;哇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仰天便倒。

“大将军!”赵军大营之中;顿时一片慌乱。

“撤军;撤军;退回河东大营!”周长寿厉声喝道。

城头之上;秦武烈王看着对面的赵营;脸上虽然还有泪痕;但却微笑着:”李信;你说赵牧会不会让我们给气死?”

“王上!”李信的脸上亦是掩饰不住的疲惫;”赵牧不会被气死;他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很好;我也希望他不被气死;这样;下一次;我就能在战场之上正面击败他;为叔叔报仇。”秦武烈王的眼中闪过一丝仇恨的光芒。

“王上;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如果您再像现在这样赤膊亲自上阵的话;李信便要挂印而去了。”李信双手抱拳;躬身;很认真地道。

“倒是和叔叔一个腔板!”秦武烈王看着李信;不满地道。”对了;赢英那小子能拿回野芒的人头?”

“自然能!”李信信心十足地道。”王上便等着好消息吧!”

秦武烈王哈哈大笑;”你说了;我自然相信;你很看好赢英这小子?”

李信想了片刻;”回王上;就像赢腾将军当年看好您一样。”

秦武烈王微微点头;”李信啊;你与赢腾是不一样的;赢腾是王族;你不是;所以;有些事情;你不要掺进去太深;这对你不利。我还指望着你替我征战天下呢!这一次我来函谷关;便留下了遗命;如果我死在函谷;便立赢英为王;不是因为我现在就很看好赢英;而是因为你的二十万大军。咸阳之中;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在过了这一关;就不一样了。你会被人猜忌;被人暗算的。我信你;但你也要步步小心才是。这可不是在战场之上与敌对决;你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次;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李信直起身子;背脊之上;全是冷汗;秦武烈王这是对他毫无猜忌之心才会如此敞开对他说;算得上真正的推心置腹了。

“臣明白了!”

“你暂驻函谷关;先别回咸阳。我送叔叔的灵枢回咸阳安葬。”

“王上要亲自扶灵?”

“以叔叔的功劳;自然是当得的;回头你给叔叔叩几个头吧;他的葬礼;你就别回去了;到时候;咸阳必然会有一番风浪的。”

“臣明白了!”李信点头道。

函谷关一战落下帷幕;秦军在函谷关战死数万人;连大将赢腾也在这一战之中战殁;函谷关险些易手;但当一切结束之后;胜利的却是秦军。不是指他们在这一战之中打赢了;而是他们在战略之上取得了极大的优势。不仅扫清了匈奴对他们的袭扰;使得他们能够从此一门心思对付中原六国;而且;他们还保住了函谷关;这一战略实施的最坏的一面;就是函谷关丢失;秦国将面临数年的被动局面;但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叶天南图谋复辟;为了扳倒赵国支持的先王与令狐家族;十年规划;四方联络;一朝发动;让赵国猝不及防;燕国国主易位;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的这一行动;最后得利最大的却是秦国;当秦人没有出击赵国;而是直奔草原的时候;想来叶天南也明白了这一点。

不过;他并不后悔。

因为不这么做;他就不能上台;不能上台;如何施展抱负;便算是秦国得了便宜又如何?赵国还没有倒;而燕国将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以后与秦人逐鹿天下;说不定就是燕国呢!叶天南一直便很自负。

对于这一切的发生;现在还是一个小角色的高远自然是无法考虑;也思虑不到的;他现在一门心思的就是在让自己的这支新军;能够尽快地提升战斗力。

他总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找到机会练兵;作为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