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400章

我为王-第400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再想想他们的政策。他们正在用这一套,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流民向他这里汇集。"李儒道:"蒋家权现在所奉行的政策与他以前的理念有了不小的变化,看来这就是那个高远的功劳了,此人,的确是当世人杰。"

"先生也认为,此人会成为我大秦以后最大的敌人?"嬴英问道。

"不错!"李儒点头道:"他运气好啊,与我们大秦之间隔着一个赵国,目前我们无法对他产生多大的威胁,当年要是山南郡不丢掉,或者现在我们便会多上几张牌,而赵国,被这个高远挑拨离间,利用了子兰与赵无极之间的矛盾,搞得赵国国内一片大乱,又要应付我们大秦,竟是无遐顾及他,还白白地送了一个代郡给他。原本东胡是他的劲敌,但高远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一直便将平灭东胡作为他的首要目标,现在,他已经要成功了。"

"现在齐国大军压境,会不会对他形成威胁?"

"我也希望如此!"李儒站了起来,"田单是这个世界上,你父王瞧得起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之一,如果他能给高远添一些麻烦,倒是我们乐见其成的,现在齐人大举进攻,琅琊岌岌可危,如果齐军能迅速拿下琅琊,并趁着高远主力没有返回之前,进军辽西,那这场仗便还有的打头,反之,如果田单在琅琊被拖住了前进的脚步,那前景可就不好看了。"

"齐人这一次二十万大军扑来,就算高远主力回来,双方也只怕在势均力敌之间吧?"嬴英不解地问道。

李儒笑了起来:"如果李信在这里,他便会告诉你,事实绝不会是这个样子的,田单劳师远征,后勤,辎重的压力,便足以让他耗尽精神,能速战速决,胜算便最大,如果拖得时间一长,嘿,只怕失败的就是他。别忘了,高远的军队这些年一直在打仗,那些刚刚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噬血之师,齐人一个不慎,不定便会吃上一个大亏,高远麾下,现在亦是人才济济啊,特别是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那一个也不容小觑。最后一点,赢英,你是带过骑兵的人,你可以想想,当数万骑兵从辽东半岛返回之后,齐人面临的压力么?"

嬴英轻轻地吸了一口气,"高远的骑兵完全可以利用机动的优势,将齐人生生地磨死。"

"对啊,所以齐人这一战,前景在两可之间,便看田单的造化吧,嘿,田单猛攻蓟城,蓟城虽然拥有胡颜超与孔德两员大将,但只怕也挡不住了,田单拿下了蓟城,最高兴的恐怕便是高远了,到时候,他可以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地走进蓟城王宫,坐上燕王的那把椅子了。"

嬴英闷了一会儿,"先生,如果您这样分析的话,我倒是不看好田单了,高远坐大,日后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如果要击败他,需要怎么做?"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我们在战场之上让高远大败上一次两次,他的政权只怕就会崩溃,百姓对他的信心会丧失,他的财政便会财政便会崩溃,到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高远可以学我们,先富国。"

"可这里的百姓已经让他养刁了,给予他们时,他们会感激,但当你想拿回去的时候,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了。如果高远真那么做,那他崩溃的速度会更快。"李儒笑道。

"这么说来,高远并不难对付吗?"嬴英显得轻松起来。

"不难对付吗?"李儒摇了摇头,"想在正面战场之上击败这个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呢!我们秦人身经百战,征东军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秦人名将辈出,征东军何尝不是如此?先前二子回报的有关他们正在征召青壮的事情你注意到了吗?二子说,他几乎不敢相信那居然不是正规军,而是一些临时集结起来的民壮,在征东府,他们称呼这为预备役,嬴英,如果我们大军在外,突遇敌袭,我们征召起来的军队,能让二子这样的家伙,分辩不清他们是不是正规军吗?"

嬴英摇摇头,"不行,那之间的区别太大了。"

"是啊,区别太大了,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过一支上规模的征东军主力,但你只要想想现在琅琊,一支严重缺编的军队,居然能与齐人打到现在还没有被消灭,你就可以想象他们的战斗力了,还有,在我们来此的途中,黑冰台送来的情报,在青龙山上,至今还有一支数千人的征东军正规部队在坚守,齐人竟是无法可施。现在看似无伤在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最要命的一个点。所以嬴英,永远要把你的敌人想得更强大一些,这对你的将来有好处。"

"多谢先生教诲。"嬴英连连点头。

李儒欣慰地点点头,无论是现在的秦武烈王,还是将来最有可能继承这个位置的嬴英,在虚心听取意见方面,都一脉相承。正想再说点什么,外头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喧哗之声,似乎是一阵阵呐喊和欢呼之声正从远处传来。

两人都是一惊,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向外边,声音是从东城门方向传来的。

"出了什么事了?"李儒有些震惊地问道。

第八百三十四章:日出东方(59)

来到积石城虽然还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于这里的一切,李儒,嬴英等人都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说这座城市是治安最好的城市并不为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些在先贤理想社会中的状态,在这里完美呈现,而更让嬴英惊讶的是,积石城是一座不夜城,这里没有宵禁,不关城门,不论多晚,只要你想入城,便随时可以进来。

而敢于做出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征东府对于自己的强大自信,这一点,曾让嬴英震惊不已。而现在,巨大的喧嚣声正由远及近,很明显,只有发生了什么极大的事情,才会出现这样不寻常的反应。

站在驿馆的楼上,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东城方向,星星点点的火把,灯笼亮了起来,从各个方向在向主干道汇聚,积石城的外城是一个五边形,但内里的道路,却是横平竖直地将整个城市分成了一个个的区域,一横一竖两条主干道,如果一个巨大的十字横亘在城市的正中间,而驿馆作为征东府接待来访重要客人的地方,离征东都督府并不远,也位于这条主干道上。

"莫非是齐人打过来了么?"嬴英震惊地问道。

"不可能!"李儒摇头。”积石城是征东府的政治经济核心,岂会让人轻易地摸到这里来。"

外头的从人也被这巨大的喧啸之声所震慑到,一个个都聚集到了李儒与赢英的房门,虽然事出突然,但能跟着这两人出来的尽皆是国内精英,倒也并不慌张,只不过此时人人都携带了武器。

"带上武器作什么?这里是积石城,如果真有什么事?我们这几个人又能济什么事?"李儒摇头叹道。"都回房去吧,我想,这驿馆的官员。肯定会马上来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的?"

众人犹豫了片刻,还是依言离去。

果如李儒所言,片刻之后,便传来了咚咚的急促的脚步声,那个只有一只眼睛的驿馆官员,满脸笑容,兴冲冲的几乎是小跑着过来。

驿馆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可征东府居然安排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官员在这里,曾经让嬴英腹绯不已,觉得大失体面。后来才通过下头的从人打听到,这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官员,曾经是一个秀才,却也跟着高远上了战场,一只眼睛是在战场之上失去的,后来离开军队,因为知书识礼,便被征东府安排到了这里作了接待官员。

知道这些之后,嬴英对这个官员倒不在轻视。同为军人的他,对于勇敢的战士终是非常佩服的,不过对于征东府的这个安排并不认同,毕竟驿馆可关系着体面。同时也暗笑征东府定然是读书人奇缺。才不得已这么做。

"失礼,失礼了!"独眼官员兴奋的满脸红光。

"出了什么事了,外头怎么这么吵?"嬴英有些着急地问道。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独眼官员手舞足蹈。"报捷的信使刚刚由东门进城了,高都督率领着许原司令官,叶重司令官。贺兰雄司令官数路围攻东胡,已经占领了和林,连东胡圣城都拿下了,我们灭了东胡了,我们收复辽东半岛了!"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异芒,与嬴英对视了一眼,刚刚还聊到这个话题,现在捷报就已经到了积石城。

"李大家,外面的吵闹之声是城中百姓听到了报捷信使的吆喝,自发地向着都督府前集结,今天整个征东府只怕会彻夜不眠了,刚刚下官也是高兴得有些蒙了,竟然忘了来向李大家通报,惊吓了李大家,实在是罪过,罪过!"独眼官员再一次躬身道。

"我亦曾行遍天下,大风大浪倒也见过不少,惊讶有之,惊吓倒没有!"李儒微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独眼官员如释重负,再次郑而重之地鞠了一躬,"李大家,下官亦曾是一名军人,接下来下官也想去都督府前去欢呼呐喊,可又怕李大家有什么需要……"他带着些恳求的眼光看向李儒。

"没事,你去吧,反正大晚上的,我们也要休息了。"李儒摆摆手。

"多谢多谢!"独眼官员大喜过望,"那下官就告辞了。"

看到他转身离去,赢英再一次问道:"这么多百姓聚集在一起,而且我知道贵治下是不禁刀枪的,难道征东府就不怕歹人趁机作乱么?"

独眼官员转过身来,笑道:"这点自信我们还是有的,这城中或许有心怀叵测之徒,但忠义之士更多,小泥鳅如何翻得起大浪?如果有人真想作乱,只怕他还没有来得及下手,便已经成了我们的阶下之囚了。告辞了!"

看着独眼官员离去,李儒转头看着赢英,"赢英,你没有觉得奇怪吗?"

"有什么可奇怪的?"赢英问道。

"你现在的身份是我的从者,但你数次抢在我的前面向他问话,可这个官员却丝毫没有感到惊讶,如果他是一个寻常武人倒也罢了,但他可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对你的态度却也很恭敬,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到这一点。这说明了什么?"李儒道。

嬴英惊道:"征东府知道了我的身份。"

"应当是的,他们知道了你的身份,但你没有亮明身份,他们却也就装糊途,倒也是善解人意。"

"那先生,接下来我应当怎么做?是亮明身份,还是接着与他们一齐装糊涂?"

"先看看吧!"李儒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独眼官员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旧军服,正急匆匆地冲向外头。

积石城慢慢地明亮了起来,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声由远及近,一波一波地袭来,此时,他们两人站在窗前,已经能很清楚地呼到他们在喊什么!

"征东军,万胜!"

"征东军,万胜!"

无数人的从一个个里坊,一个个大街小巷里涌了出来,在主干道之上,汇成了一条条洪流,站在驿馆二楼的窗户边,嬴英能清楚地看到那无数的人群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人,都带着武器,这些人,大部分都身着旧军装,看起来都是一些退役军人,他们挥舞着手里的兵器,跳跃着,欢呼着。

巨大的人流量让赢英眼皮直跳,他无法想象在咸阳城出现这样的场景。不过这一幕却让身为军人的他亦是热血澎湃。

李儒眯着眼睛,看着那一横一坚的主干道渐渐地被人流填满。

街上响起了特殊的嘀嘀哒哒的喇嘛之声,紧跟着,有人在大声吼道:"所有预备役军人,立刻出列,整队!"

其实在喇叭之声刚刚响起的时候,那些带着武器,身着旧军装的人,便已经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而那股洪流也似乎能听懂那喇叭所代表的意思,转眼之间,这些退役军人在街道两边站得整整齐齐,虽然已经退役,但此时的他们,队列仍然站得笔挺。那个独眼军官也在其中。

"都督府有令,都督平灭东胡,理应普天同庆,为避免人流拥挤造成事故,特征召所有预备役军人集结,听从都督府调派,维持治安,防止事故。"骑着马的哨骑大声呼喊着从街道之上走过。"每一百米组成一个哨队,由该路段之内原军衔最高者指挥。"

一听到这话,那名独眼官员当即站了出来,大声报出自己在军队时的职衔,百米之内,刚刚站出来的那些退役军人们立即向他敬礼,"听从连长指挥!"看起来,他就是这个距离之内,级别最高的官员了。

虽然只能看到眼前这一段,但李儒与赢英两人知道,此刻在这一横一竖的两条道路之上,相同的场景应该都在发生着,看着那独眼官员指挥着这些刚刚集结起来的退役军人开始维治秩序,并让人流开始排队,两人都是沉默不语。那些退役军人之中伤残者大有人在,但普通民众却对他们的指挥安之若素。原本有些无序的欢庆,转眼之间便变得秩序井然,拥挤的人群随着这些队形的形成,开始显得整齐起来。

"赢英,看到了吗?这就是他们的自信。"李儒的手紧紧地扣着窗户下沿,"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如此强大的执行能力,现在你应该知道他们的可怕了吧?"

"是,我看到了!"嬴英一字一顿地道。"他们将会成为我们最强大的敌人,这一趟我来得真是值得,收获良多,难怪先生一直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来这里,不亲眼目睹这一幕,便是别人转述,又如何能给我以如此的震憾!高远,的确值得父王将他的名字刻在黑冰台那面墙上的最前面。"

"看来征东府已经将他们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遣往辽西,进而援助琅琊了,否则,不会临时征召这些退役军人来维治秩序,田单,这一次,只怕要吃亏了,如果不能拿下辽西,即便他拿下琅琊,也不能动了高远的根本,高远返回,必当大举反攻,面对着如此政权,如此军队,如此热情,如此斗志,田单如何能胜?"李儒一字一顿地道:"嬴英,我们要比原计划提前回家了,我们需要重新制定对高远的政策。"

第八百三十五章:日出东方(60)

琅琊全郡,烟尘滚滚,田富程所率五万齐军主力入侵琅琊之后,一路高歌猛进,除了在新会遭到顽强的抵抗和青龙山被黄湛扎了一颗钉子以外,一路之上几乎势如破竹,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让他原本就有些骄横的心更加狂傲,就在高远挥军对和林展开最后进攻的时候,齐军也兵临琅琊郡城。

这个时候,除了田富程的五万步卒之外,又有两万骑兵从天河郡赶来加入了对琅琊的攻势当中,在蓟城的田单认为蓟城大局已定,这两万骑兵在接下来最后的攻城之战之中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又担心进攻琅琊的时候遭遇到征东军的骑兵攻击,毕竟高远的骑兵主力虽然都在东胡,但本土凑一凑,总能凑出一些来的,这两万骑兵进入琅琊,便能彻底补上进入琅琊郡的齐军的短板。

驻守琅琊的大将郑晓阳与郡守范登科在请示过不愿意离开琅琊郡城的叶菁儿之后,将齐军前进道路上所有县府的守备军队全部撤往郡城,这些守备部队基本都是一个连队百人左右,平时主要便是维护治安,打击盗匪,他们完全起不到阻挡敌军的作用,让他们仍然留驻原地,除了给齐军刷战功之外,没有什么其它作用,倒不如统统撤回琅琊郡城,积少成多,在最后的琅琊郡城防守之中,还能起到作用。

这样的撤回来的军队,加起来一其有二千余人。现在的琅琊郡城,郑晓阳一共拥有了一万二千名正规军,但对于琅琊郡这样宏伟的大城来说,一万二千人,的确有些着襟见肘,安排好各处的防守之后,郑晓阳几乎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手里头连预备队也没有了。

琅琊不是辽西,不是积石,征东府刚刚将这一块土地纳入到自己的治下,所有的政策在琅琊根本还来不及铺开,在辽西,积石,振臂一呼,便能从民间征收集到无数愿意为征东府拼死血战的预备役士兵,但在这里,却是应者廖廖。即便是叶菁儿亲自出马,也仅仅在郡城内招集到了不到五千人的青壮。

但这些青壮在郑晓阳等将领的眼中看来,在大战之时,只怕不但帮不上什么忙,还会添乱,但有总比没有好,郑晓阳艰难地挤出一些基层军官和老兵,充斥到这些青壮队伍之中去充当领队,对这些青壮展开临时性的训练。哪怕在是战时。能向城墙之上运送物资,总也是能帮上忙的,闲暇的时候,还可以拖上城墙去向齐军展示一番。让齐人错误地估计守城的军队数量也是好的。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郑晓阳只能这样自己安慰自己。

想到守城的物资,郑晓阳的脑门又开始疼了起来,因为当初胡彦超撤出琅琊。是高远与蓟城达成了和平协议,所以胡彦超撤退的时候,好整以遐地将琅琊郡城几乎所有的重武器。仓储一扫而空,征东军进入琅琊之后,还没有完成这里的补给,齐军已经打了过来。长期坚守所需要的床弩,羽箭等各类守城物资,竟是奇缺无比,虽然琅琊郡城内不缺工匠,但要将这些玩意儿打造出来,又岂是短时间内能满足军队的需要的?范登科这些时日来,几乎便是不眠不休,亲自钉在各个工坊之中,督促着工匠们日夜加班地赶制各种城防器械,他是干这个出身的,各个匠坊在生产环节之上,基本无法在他的眼前耍什么花样,玩什么猫腻。每生产出一架床弩,一台抛石机,范登科都马上遣人送往城墙,交付给郑晓阳。

"军长,齐军的进攻,最早只怕会在明天展开,这些天来,可以看到他们已经打制子大量的云梯,攻城车。"彭超手按着腰间的刀柄,对郑晓阳道。郑晓阳麾下一共有三处,黄湛师已经基本派不上用场了,只能呆在青龙山上略作牵制,丁渭还在从辽西向琅琊赶路,但他那个师在攻击崤山关时损失较大,缺员严重,即便进了琅琊,也不可能杀到琅琊郡城来,与黄湛一样,只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只有彭超的这一个师与他的军本部人马,人员齐整。

"早打晚打都是打,我倒想见识一下这些齐军的真本事。"郑晓阳冷哼了一声。

"也不见得就多强,新会虽然破了,但向深康以一个营的兵力,能将一万齐军挡在新会城下十天,便可见一斑。"彭超有些不屑地道。"别看他们的兵力是我们的数倍,可打仗不是人多就管用的。"

郑晓阳呵呵一笑,"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有时候人多,却是能起作用的,不过琅琊郡城太大了一些,如果能小上一半,那我们倒真是可以让齐军无处下嘴,但现在,彭超,在我看来,咱们这防守,处处是漏洞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