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448章

我为王-第448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缴系睦妫欢胰耸诙啵桓揪筒豢赡芤灰皇章颍灰簿褪撬担灰院蠹幢愠鱿殖记烤醯南窒螅痪跻部梢云窘枳耪飧龃笠榛崂炊糁魄砍迹桓咴墩獠皇俏衷诘S嵌柚谜飧龌梗欢窃谖从瓿耒眩晃院蟠蛩恪�

开国君主;都是强势而英明的;但正如民间所言;富不过三代;以后在深宫妇人之手长大的君王;鲜有能赶上祖宗能力的;是以历朝历代;总是会出现强臣凌架于君王之上的事情。

想通了这些;蒋家权霍然醒悟。百年之计;万世之基;自然也从现在便开始打算。想通了这一点;蒋家权对高远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能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当真也只有像高远这样英明的开国之主方能提前作出预防之策。可以想象;当这个大议会慢慢地成长起来之后;权臣;将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大汉王朝之中。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天;终于最后决出了名额;辽西;积石;河间三郡;最最归属大汉王朝;在征东军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功劳最大;因为各获得十个大议员名额;而琅琊;渔阳;天河三郡最为富裕;人丁最多;因此获得九个议员名额;大雁;河套以及辽东地区初定;人丁稀少;暂时共分配十五个名额;而其它州郡;则分配另外二十七个名额。

在大朝会之上;同时还通过了另外一项决议;那就是这些名额三年一核定;根据各州郡在综合排名来重新增减议员人数;这个综合评定便涉及到了本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向;综合评定的最终目的是核定该地区对大汉王朝所作的贡献;贡献大;则增加名额;如果贡献低或者减少;则会减少名额;同时这个综合评定;也是对该地区最高长官的考评。

整整一天;大朝会基本上都在围绕着大议会的事情在争论;但高远却似乎乐见其成;丝毫没有不耐之色;反而会时不时地笑嘻嘻地指点几句;有时候双方刚刚达成一个协议;被高远在中间一撩拔;立刻便又被推翻;从头来过。从高远的态度之中;大家也都发现;王上对于这个大议会的重视非同一般;这也带动了他们对其的重视。

大朝会之上所达成的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纲要;接下来这些议员在本地怎么选出来;朝堂之上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方法;而是将这个权力下放给了各地;各地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像积石;大雁;辽东半岛等地;民族杂居;而选出的议员要兼顾这些人的利益;自然也要复杂得多;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统一的选举方案;不免会水土不服。

关于这一点;高远倒也不急;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选举终究会出现一个最好的最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方案来。

大议会初具雏形;但想要他发挥作用;恐怕还得数年之后。

大朝会结束;看了一天热闹的武将们匆匆离去;明天便是大阅兵;那可是他们一展所长的时候;四大野战集团军在这种万种瞩目的时候;谁都不想落到别人的后面;自然要回去好好布置一番;而各地郡守们则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讨论着这个大议会对大汉王朝政局的影响;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这个东西;心中虽然有了一点了解;但对于前景;以及如何选举出这些议员;大家还都是一头雾水;按照王上的说法;那是要从各乡各镇各县;一级级的选上来。那可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了;好在王上没有规定时限;可以慢慢来摸索。

第九百三十三章:煌煌汉威(57)

天还没有亮;东大道两侧已经挤满了人;连两边楼房的屋顶之上;也爬满了准备一睹兵威的百姓;征东军征战四方;收匈奴;灭东胡;败齐国;兵威赫赫;但对于蓟城百姓来讲;却还没有真正一睹这支部队的军容;最早的便是青年近卫军的两个师的骑兵兵临蓟城之下;却也是稍停即走。后来征东军入城;逐走齐人;但那时的蓟城百姓却大半逃亡;前些日子不少的部队入城;但亦只是惊鸿一瞥;那些士兵进入军营之后;便极少再出来了。

今天是大阅兵的日子;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严圣浩是今天大阅兵的主事人;昨夜他几乎没有怎么睡;事无巨细;一一地安排妥当;当天放亮的时候;他已是到了城楼之上;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城楼之上的布置;这才松了一口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资格上城楼的官员与来贺的各国使节们;在引导官的带领之下;陆陆续续地上了城楼;在指定的椅子之上坐好;坐在城楼之上;对整个东大街以及王宫前的广场上的情景完全一览无余。

汉王高远的位置自然在最中间;而在他的两侧;分别坐在魏国首辅吴起与赵国首辅赵杞;齐国的两位兄弟被分隔开来;距离稍远一些;而在他们的后方;这才是汉国自己的文臣武将。

“汉王到!”随着一声通赞官的一声传报;城楼之上本来或坐或站在一起小声交流的人群一齐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转过了身子;自然地排列成了两行。

“见过王上!”所有人都弯下腰来。

“大家伙不必多礼。”高远大笑着;今天他没有穿着汉王的冠服;而是顶盔带甲佩着腰刀;在他的身后;两位夫人叶菁儿和宁馨紧随其后;而小高兴高致远竟然也由一个侍女抱着上了城楼。

“王上;都准备好了!”严圣浩迎上前来;低声道。

“那就开始吧!”高远挥了挥手;道。转身走到自己的坐位之上坐下;叶菁儿和高远则走到了高远身后的两把椅子之上;正襟危坐。

严圣浩走到城楼之前;用劲全身的力气;高声呼喊道:”大汉王朝阅兵仪式现在开始!”

随着他的声音落地;城墙之上;百支号角同声吹响;百面大鼓隆隆敲起;先前紧闭的皇城城门开启;三名骑士飞马而出;打头一人高举着大汉的黄龙旗;两外两人手持马刀;紧紧相随。三人穿过王宫前的广场;沿着东大街一路向前;在他们之后;大汉王朝军队所特有的军队文工团鱼贯而出;在城门左右站定;各色乐器摆开;随着指挥的手臂一挥;音乐之声随即响起。

这是大汉军队的战歌。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疆土;

残阳如血,流淌在南下的征途;

旌旗猎猎,召唤着东进的战鼓;

黄沙漫漫,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在下列队高唱战歌的虽然只有不到一百人;但在马蹄声;号角声;战鼓声的应和之下;却显得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一般无二;高远坐在哪里;听着这熟悉的歌声;眼眶不由有些湿润;嘴唇轻启;小声应和;而城楼之上的贺兰雄;许原等一干高级将领;却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声唱了起来。

这歌声;曾伴随着他们无数次地向着敌人发起冲锋。

远去的马蹄之声又渐渐清晰起来;三名执旗骑士已是飞马而回;穿过城门;翻身下马;三人手执黄龙旗;沿着阶梯;大步向着城楼走来。

城楼之上;两排早已准备好的军人;迎上三名旗士。

执旗骑士双手奉上黄龙旗;交给迎上来的士兵。接过大汉王旗;两排士卒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城楼之前那高高树立的旗杆。

鼓声停易;号角落音;整个城楼之上;广场之上;一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只余下那两排士卒重重地踏在城墙青砖之上的声音。

“升大汉龙旗!”严圣浩厉声喝道。

音乐之音再度响起;伴随着音乐;歌声再度响起。

执节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枪。

金戈铁马,万里鹰扬。

如日出东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国吾邦。

执节堂堂,以守四方。

看长风猎猎兮吹我征裳。

开疆拓土,万里龙骧。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归报君王。

在雄浑的音乐与歌声之中;大汉黄龙旗映着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高远肃然而立;右手握拳;放在心房之上。而在城楼之上;除开那些外国使节之外;所有的无不是在做着同样的这样一个动作。

“王上;请!”大旗升起;严圣浩疾步走到高远身前;躬身道。

高远点点头;身后叶菁儿亦站了起来;从何卫远手中接过高远的战盔;替高远戴好;小心地系上丝绦;冲着叶菁儿点头笑了一笑;高远转身;手扶着腰刀;大步而出。

站上城垛边的木台之上;高远扫了一眼左右;右手握着刀柄;呛的一声;拔刀出鞘;高高举起;稍微停顿了片刻;重重劈下。

刀落下之际;一面大鼓随即敲响;连着三声之后;上百面大鼓跟着响起;远处;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大汉军;前进!”沐浴着朝阳;一支军队从远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街道两边所有的人都是大为惊讶;因为这一支军队实在谈不上威武。

这是一支由伤残军人组成的受阅部队;他们之中;很多人早已经退役;身上所穿着的都是旧的军服。步伐谈不上整齐;唯一能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他们高昂的士气。

这些人有的缺了一支胳膊;有的瘸着腿;有的没了眼睛;戴着眼罩;由身边的同伴扶持着;高呼着口号;向着王宫方向走来。

这样一支特殊的受阅部队;立时引起了所有观看者的好奇;蓟城是燕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每一年都会见到阅兵;但他们所见的都是高大威猛的军士;像这样一支部队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互相交头接耳地打听起来。

但随着这支部队的前进;嘈杂之声渐渐的小了下去;因为沿途警戒的士兵们在这支特殊的部队走到身前的时候;都是庄重地向他们致以军礼。

这是他们的前辈;这是大汉立国的先驱。

这支稍显有些凌乱的部队走到了王宫前的城墙之下;所有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刀;矛;弓;不一而足;但都是他们曾经在战场这上使用的武器。

“征东军;万胜;万胜!”这些伤残士卒大声吼道。

高远凛然而立;向着这些人庄重还礼;而城墙之上;武将们向他们施以军礼;而文官们则深深地躬下腰去;大汉国因武而立;对这些伤残军人一向敬重有加。

城楼之上;赵杞;吴起等人先是不解;而后是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阅兵这种场合之下;高远竟然会将伤残军人组成一个方阵而且让他们第一个出来受阅;这种殊荣;足以让这些士兵永世不忘;也更会让所有大汉的军人们经此为荣。都说征东军对伤残军人的照顾无顾不止;这才使得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之上悍不畏死;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到的不仅仅是在物质之上的奖励;这种在精神上的奖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士卒的激励却是巨大的。

接下来出场的仍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民兵队伍;这些队伍虽然也穿着藏青色的军服;但上面却没有标识;辩别他们身份的;只是那一面飘扬的旗帜;走在最前面的;是扶风民兵。扶风作为高远的起家之地;这一次代表辽西前来享受受阅殊荣;自然是顺理成章。

扶风民兵之后;便是积石郡的白杨村民兵;白杨村民兵这一次不仅是代表着积石郡出来受阅;他们的村长;此时也正在第一个方阵之中。

一个又一个的民兵队伍雄纠纠气昂最的从城楼之下走过;城楼之上;大汉的文武官员们都笑容满面;不住点头;而其它国家使节不免便骇然色变了;在他们的国家之中;即便是正规军也不过如此吧;可是在大汉;这仅仅是一些民兵队伍;后备兵源罢了。要将这些人训练到这种地步;只怕要支付的银钱便是一个骇人的数目。

高远微笑着看着那些脸上变色的使节;这一次阅兵;是大汉建国的一个仪式;又何尝不是一次示威呢?高远相信;虽然楚国;秦国并没有派人前来;但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这一次阅兵的详细情况。

民兵队伍行进过后;正规军终于正式登场;率先驶上东大街的是北方野战军的独立骑兵师;带队的正是师长公孙义;与步兵方阵由一千人组成不同;骑兵方阵由两百名骑兵构成;黑色的战袍;黑色的战马;整齐划一的步伐;让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两百匹战马;相互之间不过有着数寸的空隙;但却丝毫不乱;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马头接着马尾。

第九百三十四章:煌煌汉威(58)

一队队的以前的征东军;现在的大汉军;高举着自己的所属部队的大旗;昂首挺胸;高呼口号自东大街而来;步履铿锵;队列整齐的犹如用尺子量过一般;一千人的步兵方阵;排成了二十五乘四十的队列;纵看横看斜看;无论你在那个角度之上;都能看到这些士兵自成一条直线;即便是蓟城见多识广;见多了阅兵的市民也是目瞪口呆。

“难怪征东军战无不胜啊;瞧人家这队列!”

“什么队列?你没有说到重点上;看到了他们的装备吗?手里的刀;枪不说;他们腰上挂的那叫臂张弩;还有先前骑兵装备着的骑弩;那才叫一个厉害啊;听说齐人就是被他们的这些弩给射得溃不成军的。”

“要我说还是这劲头足;睥睨天下;唯我独尊;就是这股劲儿才让他们战无不胜啊!”

观看的百姓议论纷纷;而城楼之上;一众前来祝贺的使节亦是震憾不已。这些人中;赵杞与田富程都是带过兵的;两人亦都与征东军正面对垒过;此时看到对方如此威势;胆寒之余;亦觉得自己输是不冤;赵杞抚着长须;若有所思;根据虎豹骑所探得的情报;高远肯定是与秦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而秦人为了这份停战协议;相信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至少他们辛辛苦苦打来的那些魏国土地;现在都成了大汉国的了;而那些地方可不是高远控制下的那些荒无人烟的地区;无一不是人烟稠密;经济富饶的区域;秦人作出如此重大让步;其中的意思自然是不想与高远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冲突;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大汉军队的强大;既然如此;自己该要想个什么法子才能将大汉拖到与秦人的这一场战斗中去呢?

什么协议在赵杞看来就是狗屁;只要利益足够;赵杞相信高远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与秦人的协议扔到茅厕里去。思来想去;赵杞却有些苦恼地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对方的筹码?脑袋一偏;看到另一边的魏国首辅吴启;眼睛却是一亮;高远想要人口;而魏人现在控制的最后区域不正是人烟稠密吗?

眼睛闪过一丝凶光;眼下赵人已经自顾不遐;对魏人的援助已经力不从心;秦人的战略目标转移很明显;魏人根本已经无法牵制住秦人的兵力;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再在他们身上费尽心力而又吃力不讨好呢?

假如将魏国所有土地送给高远;那高远会如何反应?赵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只要高远敢答应;那么在赵国与汉国的合作这定;魏人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当大汉拿到了魏人现在还剩余的土地之后;便不得不与秦人正面交锋了。

这真真正正是一个好主意!

另一边的吴起;此时却是愁容满面;看大汉军队如此威势;他自知那些被对方吞进肚子里的土地只怕永远也要不回来了;虽然对方嘴里说得很客气;代管;可代管得久了;只怕就会变成对方的了。

猛抬头看见赵杞正在冲他微笑;吴起只能勉力回应了一个笑脸;如此此时他知道赵杞心中所想;只怕不但没有笑脸;还会不顾礼仪的扑上去与赵杞厮打一番吧?

田富程现在心中满满都是侥幸;幸亏自己当初跑得快啊;如果真是率全军过崤山关去救老头子;只怕便会碰上这些军队;那个时候别说老头子救不回来;只怕连自己也要和老头子一块去作伴到大雁湖去钓鱼了。想到这一点;心里便有些郁闷;高远扣着老头子不杀;要挟自己的意味太明显了;正是因为老头子还活着;国内的那些顽固派才不敢来归附自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高远犯抽将田单放回去;自己就得完蛋。要是老头子死了;那么一切便会变得顺利起来;老大在战场上如何是自己的对手?更何况自己还有成思危与汪沛两员干将;这两人可是齐国现在最为著名的大将了;反观老大哪边;现在能跟自己这一方打一打的也就是一个田敬文了。自己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使得高远支持自己呢?仅仅是一些银钱吗?田富程托着腮;出神地想着。

而在另一侧;田家大公子田远程也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与田富程不一样的是;他对于高远的心思;了解得更多一些;只怕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对齐国的土地亦有觊觎之心;问题是;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他手中虽然说起来还控制着齐国五都这中的三都;但莒都现在处在楚人的威胁之下;朝不保夕;而其它两都;在田富程的攻击之下;亦是每况愈下;战火漫延之下;经济在不断地恶化;昔日丰饶的齐鲁大地;现在百里无人烟是处处可见的景象了。

等到阅兵事了;自己一定要去求见高远;他不就是想要土地和人口吗?好;我与你签定条约;将莒都送给你;这可是齐国五都之一;所辖地域辽阔;人烟稠密;现在高远控制了魏国的大片地域;兵锋亦可直及莒都;只要高远想要;便必然要与楚人发起冲突;如果新成立的大汉与地大物博的楚人干起来;自己便可以抽出在莒都驻扎的兵马;投入到高唐;即墨两地的战场之上;至少能扳回现在的劣势。

而汉国与楚国干起来;不管谁胜谁负;短时间内;他们可都没有精力来算计齐国了!至于被自己抛出去的诱饵莒都;只能留待以后再图谋收回了。

忍得一时之辱;以待来日昌盛;有时候;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啊!

台上各人此时的心思都是百转千回;无不在想着如何利用刚刚成立的汉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高远却似乎一无所觉;笑吟吟地侧身指着下面正在行进的部队向众人介绍。

“赵首辅;吴首辅;现在经过的是我汉军的辎重营;两位都是经验丰富之人;可看出我这辎重营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吗?”以手指着下面正昂然走过的部队;高远笑道。

下头行进的是汉军辎重营;四辆马车并排而立;驭者熟练的驱策着马匹;让所有马匹尽量保持着整齐的队形;而马车之上并不是空的;而是满满当当地装满了各类物资。而让吴起与赵杞两人目瞪口呆的是;在这些行进中的马车当中;有些上面;装着的却是类似于床弩的武器;不过床弩一次只能射击一发;而那些马车上的玩意儿;上面竟然扣着上百支密密麻麻的弩箭。

“那是什么武器?”赵杞问道。

“那是我们汉军刚刚研制出来的神机弩!”既然拿出来了;高远便没有保密的打算;”他的力道不比床弩弱;但发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一次性能射出上百支弩箭;在他的攻击之下;任何盔甲都会像纸做的一般可以轻易地撕裂。”

赵杞眼中发亮;”不知可能出售?”

高远摇头:”很抱歉赵首辅;这神机弩我汉军也刚刚研制出来;今天拿来展示的只是样品;这东西在技术之上还不成熟;成本高得吓死人;一台神机弩要数百两银子啊;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大规模地装备部队。”

“我们倒不怕成本高;只要汉王愿意卖;我们便愿意买。”赵杞心中打得如意算盘便是只要高远愿意卖;自己弄几台回去;赵国有的是能工巧匠;难道不能仿制么?

“赵首辅当真要买?”高远似乎有些为难;心中却是笑开了花;赵杞的打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