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500章

我为王-第500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五十步;终于进入到了秦军的脚踏弩的射击距离。

“弩!”柳大城狂呼;终于可以还手了;这让他有些终于能出一口恶气的感觉。

数千持弩秦军举起手中的弩箭;四十度角仰对天空;崩崩之声不绝于耳;数千支弩箭腾空而起;向着汉军的方向飞去。

几乎在同时;汉军阵地上;十倍于秦军弩箭的还击凌空而至;空中飞舞的羽箭几乎能遮住阳光;叮叮当当之中;有不少的弩箭居然在空中互相撞击;不少的弩箭就这样掉了下来。

一轮对射;秦军的弓弩手伤亡惨重;对手的弩箭过于密集了。

看到在射击之时没有掩护;几乎损失泰半的弓弩手;柳大城的眼睛都红了。

“冲锋;杀;杀上去;肉搏接战!”他厉声吼道。

看着秦军的攻势;颜海波清秀的脸上露出了狼戾的神色;”弓弩退后;长矛手上前;刀盾兵跟上;弟兄们;杀光他们!”

两支军队向前奔行的速度越来越快;轰然一声对撞到了一起。

贺兰雄心中有些忐忑;总觉得有些什么事情要发生;可实在又想不出要发生什么;看着策马走在自己边的女将古丽;他不由得问道:”古丽;你觉不觉得昨天晚上王上很奇怪?”

匈奴人女子上战场是常有的事情;贺兰雄自己的妹妹便是其中佼佼者;所以他是习以为常;并不像一般的汉军将领那般对古丽抱着极其好奇的状态。

看着贺兰雄;古丽心中却是感慨万分;当匈奴王庭号令整个大草原的时候;贺兰一族只不过是共中一个小不点;小到连古丽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小部族;但时过境迁;十年的时间;匈奴王庭的尸骨只怕已经化成了飞灰;而贺兰一族却在这十年之间飞速壮大;如今已经取代了匈奴王庭成为匈奴部族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大族了;虽然在汉国的体制之下;他们没有以往的权力;但在所有匈奴人的心中;贺兰一族现在就是匈奴人的支柱。

大草原之上;当时那么多的大部族;与贺兰一族相比;区别只有一个;他们跟对了人。

听到贺兰雄的问话;古丽沉思片刻;道:”的确是有些古怪;不过贺兰司令官怀里不是有王上的密信么;打开一开;不就明了了?”

贺兰雄摇头;”那不行;王上说了;要见到柳大城的军队时才能打开;现在还不是时候。”

古丽眉毛一掀;倒想不到贺兰雄对高远的话如此上心。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加快速度吧!到了那时;总是能揭开谜底的。”

“你说的是;加速前进!”贺兰雄大声道。

古丽与贺兰雄合兵一处;骑兵加起来接近三万人;这支庞大的骑兵在草原之上;铺天盖地的向着颜海波所部方向急驰而去。

当贺兰雄纵马跃上一道凸起的梁子的时候;眼前骤然一亮;在他视野的最方前;秦汉双方步兵绞杀的战场赫然出现在眼前;虽然双方的人影在他的眼底只有蚂蚁一般大小;但却足以让他看清当前的态势。

黑色的秦军;藏青色的汉军;此时纠缠在一起;正杀得难解难分。

他从怀里摸出高远给他的密信;迫不及待地一把撕了开来;展开了信纸;只是草草一扫;已是脸色微变。

积石城;郡守府;唐河站在吴凯与唐一彪的面前;看着两人有些震惊的神色;大声道:”吴郡守;唐师长;以上都是王上的原话;王上限令;积石城驻军要在今天午夜时分;赶到乌云旗。”

唐一彪霍地站了起来;”吴郡守;军令如山;末将要带着部下去了;积石城我就不留人了;你手上有积石郡的预备役上万人;守城绰绰有余;即便有秦军来犯;也足以支撑得住。”

吴凯点点头:”你马上出发;积石城你便放心好了;既然秦军主力都已经被牵制住;我这里自然是高枕无忧。”

“靠辞!”唐一彪拱了拱手;转身大步而出。

半个时辰之后;积石城北城门大开;唐一彪带着留守在积石城内的二万步卒风风火火地踏出城门;向着乌云旗方向急步而去。

颜海波知道今天自己面临的是一场苦战;秦军步卒的精锐在这片大陆之上是赫赫有名的;灭国无数;军威震天;而他也相信自己麾下的弟兄;这些年来;他们亦是四处征战;从来就没有停下过战斗的脚步;论战斗力;丝毫不逊色于对方;敌人虽然是狗急跳墙;困兽犹斗;但己方却是胜利在望;士气更是旺盛。而且他深信;己方的士兵配合技巧经过千锤百炼;比之秦军只会更强。

唯一可虑的;就是自己的指挥能力了。说起来;自己还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呢!

事情也正如颜海波所预料的那样;汉军的战斗力更胜一筹;但柳大城丰富的战斗经验却弥补了这个差距;他总是能准确地调动部队去堵住战场之上某一个方向上的漏洞;而在这方面;颜海波却是差了一筹;反应总是要慢上半拍。

双方人数差相仿佛;杀得欢解难分。

而在战事正吃急的时候;远处急如奔雷的马蹄之声;却让颜海波大喜过望;而柳大城却是面色大变。

他是知道李信想干什么的;看着远处旌旗如云的汉军旗帜;他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匈奴骑兵;高远想干什么?但雨去哪里了?按照事先的布置;但雨应当游戈在自己的附近。

李信在战前估计;高远一定会派出一支骑兵来支援颜海波;这支骑兵最有可能便是那些匈奴牧民;而高远一定会带着东胡独立骑兵师和贺兰雄的东野骑兵由乌云旗直扑积石城;聚歼自己于积石城下;但现在;这个设想;已经被现实击碎;贺兰雄也到这个方向上来了;虽然贺兰雄麾下只有不到一万骑兵了;但这却是骑兵之中的精锐。

难道难雨已经被贺兰雄击溃了?

五千秦军击溃一两万匈奴牧民并不是多大的难题;这也是李信对于他这一方面能够获胜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只要但雨击溃了这些牧民;回过头来加入自己这里的战场;打垮颜海波;两人合兵一处;直扑积石城;想来那个时候积石城的驻军也已经知道高远被围乌云旗的消息;一定会急急地出城前去救援;自己直扑积石城下;趁着积石城空虚;尚有希望攻取积石城。

这是一个成功率不足三成的预案;却已是李信能想出的最好的办法;死中求活的办法。但随着贺兰雄带着的数万骑兵出现在这个战场之上;便也预示着李信的想法彻底破产了。

“杀!”贺兰雄高高地举起手中的弯刀;摧马向前奔去;胯下的战马不再是自己熟悉的乌锥;能力上也差了不少;但以贺兰雄高超的马技;却是毫不在乎;对面的敌人此时兵力分散在方圆数里的战场之上;正是骑兵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杀呀!”古丽咬着牙;纵马急奔;看到这些秦兵;她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草原之上被铁甲骑兵一个一个摧毁的匈奴王庭战士;一个个倒下的亲人。两眼都变得血红起来。

柳大城一直寄予厚望的但雨;此时并没有向着两个战场之中的任何一个靠近;相反;他带着秦军仅剩下的五千骑兵;跑了。

当看到高远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但雨心中最后的希望也已经破灭;他不认为李信还能战胜高远;秦军要么在李信这个疯狂的计划之中全军覆灭;要么在长途的逃亡之中;被汉军骑兵追上一一歼灭;结果都是一样的;但现在;他却有可能带着这五千骑兵逃回去。现在秦军主力与汉军正杀得难解难分;一时之间;谁的注意力也不会放在他这支游戈在外的骑兵身上。

只有五千骑兵;没有了步兵的累赘;或许;自己还能带着他们逃出一条生天。但雨带着这些骑兵;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脱离战场;向着山南郡方向急奔而去。

第一零四三章:东成西就(36)

李信坐在山顶大片的枫树林中;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枫树郁郁葱葱;透过枫叶林的空隙;可以看见远处流淌着的清澈的泗阳河水;如果入了秋;这片山林将会变成血一般的红色;在秦国;极难看到如此大片的枫林;如果这片土地能纳入秦国的领地;在秋天;自己来到这里;赏红枫之余;于泗阳河边垂钓;入夜之后;点燃一堆篝火;将钓起的鱼儿架在火上烧烤;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副风景啊!

只可惜;这一切于自己恐怕是不可能了。

李信来此设伏;只是抱着万一的希望。高远亲自来到大草原指挥作战;可见贺兰雄在他心目之中的重要性;而跟随他的除了东胡独立骑兵师之外;再无别的部队;这给了李信一点点希望;如果能在乌云旗设伏成功;一举将高远除掉;那于秦国而言;就将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哪怕这场胜利是用自己的十万大军换来的;那也值得了。

高远就是汉国的定海神针;高远如去;匈奴;东胡;这些依附汉国而存在的势力必然会异动;新征服的齐国等地;不甘臣服的人肯定会蠢蠢欲动;这便给了秦国卷土重来的机会。

哪怕是自己死了;只要能拖着高远一齐去死;那于秦国而言;依然是一场胜利。一位大将军换一位王;特别是像高远这样的王;这笔交易;怎么算都是怎么值得的。

只是;高远会来么?

这一次的战役;秦国大伤元气;自己这一路十万人马;必然是无法回去的了;至于深入河套的王逍;李信更是不作指望了;十五万大军的覆灭;即便是秦国;也是承受不住的;这样一来;国内便只剩下蒙恬和路超的两路大军;蒙恬这一路二十万人马;便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李信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嬴英能够镇得住蒙恬么?路超肯定是不行的;路超虽然功劳不低;但资历太浅;手下兵马远逊于蒙恬。一旦知道自己战死的消息;不知道蒙恬会作反应?

如果说李信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情;那就只剩下这一件了;秦武烈王身体每况愈下;支持不了多久了;秦武烈王一旦离去;国内的稳定便是秦国的当务之急;但愿李儒能在这个时候镇住局面;毕竟国内的大员经过秦武烈王这些年来的清洗;掌机的基本上都是李儒这个学派的人了。

李信叹口气;摇摇头;所有的这些;于自己而言;现在也只能想想了;如果蒙恬真有二心;兵权在手的他;的确有成为大秦最大祸患的可能;现在想来;秦武烈王将蒙恬将他的部队一分为二;的确是一招妙棋。将蒙恬调走;才有可能对他留下来的部队上下其手;分化离间。

“大将军;大将军;他们来了;来了!”枫林之外;一名秦国将领满脸激动之色地飞奔而来。

李信霍地站了起来;”是那一支部队;高远在不在里边?”

将领道:”是东胡独立骑兵师;但不知道高远在不在里面?”

“只有东胡独立骑兵师吗?贺兰雄呢?”李信问道。

“没有贺兰雄的旗帜;只有东胡独立骑兵师。”将领回答道。

李信沉默了片刻;贺兰雄不在这里;自然是去柳大城那里了;还有那些匈奴牧民;数万骑兵再加上颜海波的三万步卒;柳大城坚持不了多久。

“高远一定在东胡独立骑兵师里面。嬴卓;我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只要能杀了高远;即便我们全军覆灭也是值得的。”李信看着嬴卓;语调铿锵。

“愿跟随大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嬴卓一挺胸膛;大声道。

李信微微一笑;”这一次;咱们不是赴汤蹈火;是赴死;即便这一战杀死了高远;我们也绝无幸理;嬴卓;你怕吗?”

“嬴卓跟随大将军打了这些年的仗;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个怕字!”嬴卓傲然道。

李信大笑起来;拍着嬴卓的肩膀;”好;好;这一片枫林到了秋天;会变成血红;那可是一副美景;可惜我们看不到了。”

“看得到;今天;我们就用敌人的鲜血将这一片枫林染红。”嬴卓大声道。

“说得好;待敌军入围;立即起号旗;擂战鼓;今日我五万大军;在此与高远死嗑一场;杀不死高远;一兵一卒不许后退;只要能杀死高远;全军皆墨也在所不惜。”李信拔出刀;咚的一声;斩在面前一株红枫之上。

“遵令!”嬴卓躬身而退。

马蹄踩在泗阳河边浅水处;清凉的水珠溅起;在阳光之下泛着七彩的光芒;高远信马由缰;缓缓向前;边走边笑问着身边的阿固怀恩。

“怀恩;明知前面是陷阱;还要义无反顾地踏进去;你以前打过这样的仗么?”

“回王上的话;这样的仗;怀恩真没有打过;以前我们如果知道了敌人有埋仗;多半便会绕到敌后;发起突然袭击;抡一棒子就跑;然后再瞅准时机跟上来再抡一棒子。如此反复;用不了多久;敌人自然溃散。”阿固怀恩小心地道。

高远大笑起来;”你说得对极了;对付李信;我本来也可以这么做的;但是我去等不了的;李信有五万大军;像你这种打法;拖得时日太久了。”

“王上;是出了什么事了么?”阿固怀恩小心翼翼地问道;对于高远这一次的布置;他心里是腹绯不已的;骑兵不是这种用法啊!

“王逍五万大军突出河套;而我们在河套;只有熊本从辽东三郡撤过去的一万士卒;却大都是新军;守城;自然是守得住的;但河套的广大区域只怕就要遭殃;而在中原;蒙恬;路超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一支横扫魏国;另一支已经打进了我们的渔阳;多拖一天;这些地方就会有更多的人遭殃;所以;我要以身为饵;尽快地结速这场战事;难得李信肯配合我啊;居然想了这么个法子来跟我死嗑;我自然是要奉陪的。不过这对于你东胡独立骑兵师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了;因为你们将承受最大的损失;你心中可有怨言?”

阿固怀恩吓了一跳;”怀恩对王上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怨言。”

高远微微一笑:”有怨言才是正常的;将骑兵这样用;你心中不以为然也是正常的;不然那就真不正常了。我是一国之君王;不是一军之将领;所有看问题;有时候便不能站在领兵将领的角度上来看;而是要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上来看;现在在我身边;只有你东胡独立骑兵师能够承受得住李信的这临死一击;古丽的那支军队;现在比散兵游勇也强不了多少;贺兰雄的兵马损失太多;而且也疲累了;我便只有带上你们。”

“我东胡健儿愿为王上效死!”阿固怀恩大声道。

“放心吧;此战过后;我必有补偿;不会上东胡健儿的血白流的!”高远伸手拍着阿固怀恩的肩膀:”你很好;很好!”

“多谢王上!”阿固怀恩受宠若惊;他自是知道高远对于部下那是言出必践。说了要补偿东胡人;那就一定会;而补偿东胡人;首当其冲的便是以自己为首的这些东胡将领;头人。想到这里;不由热血沸腾起来。

高远马鞭前指:”瞧见前面那片红枫林了么;每到秋天;其叶似火如血;这么大一片红枫林;当真是天地之间一大奇景;只可惜我们来早了一些;看不到这盛景啊!”

阿固怀恩大笑起来:”王上;那我们今天就用秦人的血;来染红这片枫林;我阿固怀恩;一定会让王上看到这别具一格的火枫林。”

高远微笑点头;”去吧;知会木骨闾与高车;此战过后;你等皆可封候!”

“多谢王上!”阿固怀恩难掩激动之色;抱拳一揖;打马而去。

二万东胡骑兵;分成了三个部分;缓缓踏入了乌兰旗这片半圆形的土地;向着那片枫林行去;欲去积石城;就必然要翻过这片枫林。

贺兰燕手中紧紧握着刀柄;靠在高远身边;缓缓前行;”大哥;待会儿你可别离我太远了;苏拉乌拉;你们两个一定要紧紧地跟着大哥;明白吗?”

高远翻了一个白眼;”难不成我还要她们保护不成?还是让她们保护你吧!”

贺兰燕哼了一声;”那可不行;这一次回去;菁儿肯定要将我骂得狗血淋头;临走之时她还交待我一定要看住你;不能让你冒险;你倒好;先是激我陪你打了一仗;现在又以身犯险。这哪是王上能做的事情啊?”

“怎么不能?十年之前的函谷关之战知道吧?秦武烈王便率领他的玄衣卫与赵军赵牧血战一场;那一战;赵军可是已经杀到了他眼前;李信再晚去一会儿;他那个时候就死翘翘了。他可比我尊贵多了;他能做的事情;我就不能做?再说了;我可比他能打!”高远挥了挥手中的陌刀。

“你就吹吧!万军从中;乱箭齐马;任你功夫滔天;都有可能出意外。呸呸呸;当我没说过。”贺兰燕连连往地上吐了几口唾沫;惹得高远大笑起来。

第一零四四章:东成西就(37)

沉闷的鼓声在枫叶林中响起;鸣镝带着尖厉的啸声飞上半空;枫叶林中;一队队的秦军士兵有的手挺长矛;有的手执刀盾;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出来;在绿茵遍地的斜坡之上;排成整齐的方阵。

几乎在枫叶林中的伏军显出身形的时候;在乌云棋的一端出现了另一部秦兵;他们封住了汉军的左侧通道;而在更遥远的右侧;在汉军刚刚通过的地方;更多的秦兵出现。

三面临敌;一面临水;两万东胡骑兵陷入绝境。看着军容依然严整的秦军士卒和缓缓压近的方阵;即便是高远;也有些变了颜色。

“看起来;这一战还真有些打头呢!”他喃喃地道。

木骨闾第一个发起了冲击;他攻击的是左方的秦军。高车挥舞着弯刀;呐喊着带兵直冲枫叶林;两人各率五千骑兵;而阿固怀恩则另带五千骑兵作为策应;在高远的周围;还环绕着另外五千骑兵;这是最后的预备队。

两万对五万;不过两万骑兵却被困在一个较小的封闭环境之内;方圆不到十里的战场;对于交战双方七八万军队来说;着实是小了一些;特别是对于骑兵而言。

汉军需要在战争之中保持相应的活动空间;而秦军的目的则是尽可能地挤压汉军骑兵的活动范围;当骑兵被挤压到一定的区域之后;与步兵将不再会有多少的优势。

对于风驰电挚而来的东胡独立骑兵师的骑兵;秦军唯一的应对;只能是竖起长矛;同时脚踏弩来应对;而对于骑兵的冲阵;最正准的方法;首先应当是以数量众多的床弩进行第一轮的远程打击;中程使用脚踏弩;而冲过这两轮死亡殂击的;才会碰上他们的长矛;但这一次;秦军却没有了床弩。

因为李信首先要率军向积石城前进;中途转向;以急行军的姿态赶到乌云旗;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像床弩这样笨重的武器;秦军根本就不可能带上。

行直两百步;汉军骑兵已经先端起了臂张弩;一声呐喊;弩箭嗡嗡之声不绝响起;直接扑向秦军后方的脚踏弩手;惨叫之声连连响起;双方射程的差距足足有五十步;但这五十步的距离;却足以决定双方远程打击的效果。

一轮臂张弩射过;战马已经接近了数十步;此时秦军的脚踏弩终于开始还击;可以却显得有些稀疏;刚刚在汉军的有针对性的打击之下;伤亡惨重。双方军工产业上的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

稀疏的脚踏弩对于汉军骑兵来说;杀伤力着实有限;这些骑兵将臂张弩随手挂在了马鞍之旁;从背上取下了长弓;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他们使用得最惯的东西;崩崩之声连接响起;东胡骑兵们有的坐在马上;有的甚至双脚立于马蹬之上;连连开弓射击。

战马向前;愈来愈接近对手不断有人倒下的长矛阵;仅仅相距十余步;第一排的秦军已经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准备狠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