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549章

我为王-第549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黄歇打了一个寒战;如果高远当真昏了头;不惜一切要与楚国来一场国运之战怎么办?就算楚国打赢了;又有什么好处;到时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将不国;高兴的只是一旁坐山观虎头的秦人;搞不好来一个两败俱伤;秦人倒是坐收鱼翁之利了。

“吴议政也希望我们之间真正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么?”黄歇沉声问道。

“我自然是不想的;议事堂里没有人想;但我们无法左右大王的主意;黄首辅;我也不妨告诉你;我这一次来与贵国谈判;走前曾向王上请示;我们的底线在哪里?您知道大王怎么回答我?”

“愿闻其详!”

“无所谓!”吴起脸上带起一丝苦笑。

无所谓。黄歇细细的咀嚼着这三个字;越嚼却越是心惊;这里面似乎透露出高远不惜一战的野蛮用心。

“都说贵国王上惜兵如子;如今竟至数万将士之生死而不顾?”

吴起沉吟片刻;”大王爱兵如子是不假的;但此一时也彼一时!”

吴起没有多说什么;但黄歇是什么人;第一时间便明白了吴起没有说完的话;以前高远的确是爱兵如子;但他现在是大王了;一支数十万军队;上千万臣民的大国之王。

此一时也彼一时。

黄歇沉默下来;他希望对手是一个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现在坐在自己对面的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智的政客;但他的主子;那个年轻的开国之主;却很有可能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一时之气发动一场非理性的战争。

“摊开了说吧!”黄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们不想与汉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因为这只会便宜秦人;那么;吴议政认为如何我们两国才能不打起来。”

“我想;最重要的条件自然是我们的新一军能安然返回。”吴起道。

“新一军可以安然离开;但我们能得到什么?”黄歇道:”吴议政也曾执掌魏国朝政多年;自然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我也是无法交待的。”

“你们想要什么?”吴起微笑着道:”我想你们应当已经得到了很多;至少;在彭城方向;我们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对你们构成威胁了。”

“战争是你们挑起的;你们的新一军悍然侵略了我国;既然失败了;自然就得付出一些代价。”

“不;战争是你们挑起的;如果不是你们的协助;茅威是不可能离开汉国国土的;黄首辅是明白人;自然晓得茅威对你;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吴起沉下脸来。”如果交出茅威;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您其它的条件。”

“这不可能。”黄歇身子前探;”炸药;这是惊天神器;是可以改变战争模式的武器;如果只有一个国家拥有他;那么对于另外的国家来说;就是高悬于头顶之上的利剑;唯有大家都拥有;才是避免战争的最佳方法。”

“既然如此;您还想要什么呢?”

“去年一战;你们夺走了我们方圆上千里的土地;这些要还给我们。”黄歇道;”另外;我们要睢阳。”

吴起听到黄歇的话;却是笑了起来;推案而起;”黄首辅;我觉得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谈下去了。您所提的要求;如果传回国内;那将成为战争暴发的推手;汉国上下;无论君臣百姓;都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

“那些土地本来就是我们的。”黄歇道。

“可是睢阳呢?”

“你们在睢阳驻扎大军;于我们而言;便是绝大的威胁;彭城近在咫尺。”黄歇道。

吴起沉吟半晌;”我们可以退出大巴山一侧;将这方圆上千里的土地还给你们;但是睢阳;您提也不用提。”

“如果是这样;那么新一军必须缴械之后才能离开;放下所有的武器;包括身上的盔甲;我们保证他们安全离开;这样如何?”

“如果是这样的条件;我想新一军宁可战死。”吴起摇头道:”黄首辅;你;我;都不希望现在就打起来;这话说得很清楚了;贵我双方;将来肯定会有一战;现在;你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呢;也还没有彻底击败你们的力量;说白了;大家都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但战争有时候的爆发;往往就是一些小事所引起的;我不希望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情而改变我们双方现在的立场;我提议;自三川往土城;你我双方都不得驻兵;如何?这样;你在彭城;我在睢阳;中间便有了一个上百里的缓冲带。这是我们政事堂的底限。也是我能说服王上的条件。”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继往开来(37)

泗溪,汉国新编第一军中军大帐。

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昔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新一军军长便如同老了数十岁一般,回想起一个月前的那一仗,张鸿宇心中仍然满满都是懊悔。

董壮的三师开始发动进攻伊始,一切都还是顺利的,虽然在土城遭遇到了对手的顽强抵抗,但三师还是一往无前,击溃了对手,向着土城进逼,三师一团何东所部在泗溪遭遇强敌是这场灾难的开始,他们遇到的不是情报之中所显示的地方卫军,而是真正的楚国精锐,且人数是他们数倍之多,何东陷入重围,不能脱身,而灾难亦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董壮为了解救何东,将其余下所有兵力投入泗溪作战,然后被围,而为了解救董壮,一师崔呈秀部和二师高成栋部又先后塞进了这个无底洞一般的战场,直至全军都被包围在了泗溪这个狭窄的战场之上。

先在回想起来,对手早已作了充分的准备,秘密调动了大军隐藏于泗溪周围,一点一点地将新一军诱惑进了包围圈,而自己,却是毫无思想准备便陷入到了这个绝境之中。

张鸿宇倒不怨恨对手,沙场对垒,输了就是输了,他是恨自己的轻敌,恨自己对于先前出现的一系列征兆,都轻易的自我忽略了,归根结底,便是自己太骄傲了,对于新一军太自信了,对于楚军的战斗力不屑于顾,当一师崔呈秀也陷入包围,向自己发来警告的时候,自己就不应该再带着二师与军部直属部队再踏入这个陷阱,那时的自己,认为只要自己率领的援军抵达战场,便能毫无悬念的击败对手,解救出被困的军队。现在看起来,当真是过于天真了。

对于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来说,对方需要的就是自己这样做,而自己,也毫无察觉的义无反顾地跳下了这个悬崖。

五万余大军,在泗溪这个敌人选定的战场之上,徒劳地想要突围而出,却因为地形的限制而屡次失败,直到张鸿宇再也打不动为止。

五万新一军,现在还余下三万余人。大部分都在先前的战斗和一次次的突围之中,倒在了战场之上,还有一些受伤的士兵,因为医药的严重缺乏而慢慢的痛苦地死去。

这都是自己的错。

张鸿宇当然不会投降,如果不是吴起那一天抵达泗溪,他已经集结了全军所有剩余的能吃的东西,准备将其配属给全军最精锐的一部分人,在其它各部发出决死攻击吸引对手注意力的时候,让他们从另一个方向之上突围出去。起码还能保着新一军的火种,不至于全军覆灭于此。

不管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总是一个尝试,因为再拖下去。用不着敌人攻打,自己就会困饥饿而失去战斗力了。

吴起的到来,制止了张鸿宇最后的突围计划,因为即便突围成功。新一军也剩不下多少人了,大部分人要将葬身在泗溪。

看到吴起,张鸿宇知道。国内已经开始准备与楚国谈判了,而自己的新一军已经成了楚国人的谈判桌上的筹码。

从那一天开始,包围他的敌人,每一天都地送来一千斤大米,这对于数万大军来说,塞牙缝也不够,但却还能吊着命不至于饿死。

被敌人施舍是痛苦的,特别是像张鸿宇这样心高气傲的将领,他的部下看到张鸿宇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了下来。

张鸿宇知道,这一次为了挽救新一军的命运,大汉王朝只怕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从来都只有汉国在谈判桌上要胁对手,还从来没有被对手要胁过,而自己,将开这个先例,将来的军史之上,必然留下这重重的让自己永远也无法洗脱的一点污渍。

“如今士气如何?”看着同样有些憔悴的崔呈秀,张鸿宇问道。

“军长,中高级军官们还好说,但基层军官和普通士兵都在要求突围,哪怕是打到只剩一兵一卒,总也好过这样被活活地困死在这里。”

“你也是这样想得么?”

崔呈秀摇摇头:“军长,现在的问题恐怕不是军事上的了,对方围而不打,明显就是想拿着我们与朝廷讨价还价,前一段日子,吴议政不是来了么,恐怕就是为了这事的对吗?”

张鸿宇点点头,“是的,现在已经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了,朝廷有朝廷的考量,吴议政这一次去郢城,就是寻求政治上的解决,这也是楚人所期盼的。”

“会要求我们投降么?”崔呈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线桀骜不驯。

“如果真是这样,你会怎么做?”

崔呈秀沉默了片刻,“我会按照军长的要求做,但董壮就不好说了。”

张鸿宇点点头,“高成栋是那种纯粹的军人,他会以服从命令为自己的天职,董壮不一样,他不会接受这要的结局的。所以我已经下令将他召到中军来了,找你来,也是让你去蔡家集接管他的军队,暂时与你第一师整编在一起。”

“您要抓他?”崔呈秀惊道。

“我是担心他出闹事,这一次第三师损失惨重,基本打残了,这个家伙一心想着的便是复仇,如果上头一旦要求我们向楚军投降,他决定不会答应,所以我先将他关到军部里,等回去之后再放了他。”

“军长?”崔呈秀五内杂陈,“这是最后的结果么?如果从蓟城动员青年近卫军团,他们的两个骑兵军从蓟城到这里,最多要旬日功夫,这一仗并不是没得打的。”

“关键是朝廷现在不想打,不能打!这一点,吴议政在上一次来的时候,便已经和我说得很清楚了,连年战争,咱们大汉又没有底子,耗不起了,现在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原本以为这是一场短平快的战争,但被我们弄糟了,如果朝廷发军来救援我们,就可能与楚国打成一场耗时日久的连绵大战,这显然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当真一旦投降的话?”崔呈秀没有将话说话。

“所有的罪责都由我来担当吧,从开始起,我就小瞧了对手,新一军自成军以来,打过不少硬仗,苦仗,我们都顺风顺水,太顺利了,让我的心也大了起来,视天下英雄为无物,这一次楚军的陷阱并不是无迹可循的,从董壮的三团毛阿福部开始进攻土城开始,便出现了许多不好的兆头,但我过于乐观,视而不见,才是酿成大祸的根本缘由,如果我不贪功的话,也许当时陷进去的,不过是董壮的两个团而已,而不是现在我们整个新一军。”

“这不是军长的错。”崔呈秀低语道。

“是我的错,你陷进来的之后,派人向我示警,如果我听了你的话,二师与军部也不会陷进来,如果我们还在外面的话,就绝不会打成现在这副模样。呈秀,你比我要强。”

“军长!”崔呈秀有些震惊地看着他。

“你曾经是我的学生,我知道你给我留着面子呢!”张鸿宇苦笑:“呈秀,我已经向三个师的团级以上官员下达了命令,如果我一旦有什么不测,新一军军长职务暂时便由你接任,直到朝廷作出新的任命为止。”

“军长,现在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您怎么能下这样的命令,难道您还有别的计划么?”

“未雨绸缪而已,只要我没事,你这个代军长便是无法履职的。”杨鸿宇突然笑了起来:“吴议政说会为我们争取一个体面的退出战争的方式,我现在就指着他了。”

“军长,如果真要我们放下武器的话,我们是无法接受的,这不仅仅是董壮,也包括我和高成栋。”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亡,你忘了王上的教诲么?”张鸿宇淡然地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将余下的人带回去,只有人回去了,再有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机会,呈秀,如果我们都死在这里,将来即便报了仇,那也不是新一军亲自干下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么?汉楚迟早有一场事关国运的大战,这一次我们输了,但我们还可以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可是这一次的失败,只怕我们新一军的高级将领……”崔呈秀叹了一口气。

“无妨,所有的责任,都由我来承担,不会让你们受到牵连的,想反你们在这一次大战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这是我们到现在还保留着大半士兵的原因所在,我已经写好了折子,大王是军事之上的大行家,一看自然明白。你们是受我的牵累。”

“军长!”崔呈秀一下子站了起来。

“我一人受过,总比大家一齐倒霉好,更何况,这一次本来就是我应当负责的事情。”张鸿宇看着他,摇头道。

“军长,董师长过来了!”一名亲卫一挑帘,走进帐来向张鸿宇禀告道。

张鸿宇点点头,“呈秀,你去吧。”

“是,军长,您保重!”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继往来来(38)

崔呈秀在大帐外见到了董壮;这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即便再败上一百次;他亦然会像刚刚踏上战场时那样信心百倍;觉得自己还是能击败对手;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注定了董壮当上师长已经是他这一生的巅峰;很难再进一步;可以为将;而不能为帅。但每一个为帅者都会喜欢这样的部下。

因为他无惧。

但这对于他的部下来说;可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董壮的第三师总是伤亡最大的。这一次的战斗;如果不是董壮的这种特质;第三师本来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伤亡的。

董壮走得很急;很快;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棵苍遒的松树;看到崔呈秀;也是只冲他点了点头便擦肩而过。崔呈秀知道;董壮曾经向军长提交了一份突围的作战报告;或者他认为;这是军长有意启用他的作战计划才招唤他而来的吧。

崔呈秀转过头来;匆匆离去;他有些不忍心去想接下来董壮的失望;或者是绝望;对于董壮这样一个人来说;投降是一件多么难以忍受的事情。

堪堪走出不到百步;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吼叫;悲愤;苍凉;绝望;各种情绪都夹杂在其中;那是董壮;崔呈秀的脚步稍稍顿了一下。

从中军出发到第三师的驻扎地蔡家集;骑马的话;只有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但崔呈秀却足足走了近一个半时辰;因为现在除了他还有一匹马之外;他的卫兵们全都要靠一双腿来了;他们的战马;已经都成了战士们的食物。

崔呈秀不得不多带上一些士兵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虽然行走的地方都在己军的控制之下;但并不是就没有敌人;双方虽然似乎在大的方面达成了默契;但并不妨碍他们做一些小动作;比方说派出一些小股特种作战部队穿插在彼此的控制区域内;伺机作出一些动作。崔呈秀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一举改变目前的危局。

当然这只是一种奢望;但奢望也是希望不是?崔呈秀自然也不想自己成为对手特战部队的猎物;双方在理论上还处于作战状态;这个时候死了;那都是白死;要是被俘;那就更丢人了。

“师长;到了;前面就是蔡家集。”一名卫兵指着前方;大声道。

崔呈秀眯起了眼睛;快要落山的太阳从蔡家集方向照射过来;一支旗杆高高的树立在军营的前方;大汉王朝的黄龙旗正在迎风飘扬;太阳从后方照过来;将长长的影子投在前方宽敞的土地之上。

哨兵手持军号;正在吹响激昂的军号;从崔呈秀这里看过去;这个号兵此刻如同沐浴在一片金光之中;又如同一具凝固的雕塑。

随着军号之声;一个个的士兵从军营之中奔出;在旗杆之下站成队形;在奔跑的士兵之后;是一些轻伤兵;他们相互扶持着从军营之中走了出来;并没有站到队列之中;而是彼此相倚;靠着大营的栅栏而立。

队列很快就完成了;崔呈秀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个是三师一团的何东;另一个是三团的宋涛。二团的毛阿福在这一役之中受了重伤;只怕到现在还爬不起来。

“师长;他们这是要操练么?”身边的卫兵惊讶地问道。因为缺乏粮食的问题;一师这样例行的训练早就取消了;因为训练便要消耗力气;最终消耗的是粮食;而现在;他们没有粮食。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崔呈秀微微一笑;”三师的士兵;从上到下都带着董壮的味儿。”

摧马缓缓移动;崔呈秀并不想去打断三师的例行操练。

除开警戒的士兵之外;参与操练的士卒们没有披甲;也没有手持武器;应当是为了节省力气;所进行的也不过只是一些普通的队列训练。崔呈秀看得心中一动;也是暗自点头;董壮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至少这一点自己并没有想到;这样的训练;并没有耗费多少体力;但却极大地将士兵们凝聚在一起;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仍然在一个集体当中。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之上保持士气的士气。

三师是这一次受创最重的部队;但现在看起来;气象却比自己的一师还要好上一些。这一点自己一定要学习;崔呈秀在心中道。

三师的哨兵看到了正在靠近这一支友军部队;一名军官迅速地迎了上来;一看来人;不由大大地吃了一惊。

“崔师长!”他啪地在崔呈秀面前立正;行了一个军礼。

崔呈秀坐在马上;还了一个礼;”你认识我?”

“崔师长;我也是积石城军事大学毕业的;比崔师长矮了二期;我进校的时候;正好是崔师长毕业的时候;崔师长可是我们军事大学的传奇人物。”军官兴奋地道。

“原来是学弟!”崔呈秀呵呵的笑了起来;新编第一军当初便是由积石城军事大学的学员为骨架编练起来的;到现在为止;整个军队的军官;百分之八十也是由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充任;只可惜当初与他一起和后两届的学员都在历次的战斗之中损失太多;每一次战斗;基层军官总是伤亡最大的;现在的很多军官虽然也是来自积石城军事大学;但崔呈秀都不认得了。

“你现在在三师担任何职?”崔呈秀问道。

“现在我是三师二团三营的营长!”军官道。

“不错!”崔呈秀点点头;矮自己两届;如果按部就班的话;也差不多就到营长;像三师的宋涛;毛阿福都是矮自己一届的学员;现在都是团长;三师三个团长之中也就是一团何东是从最基层一步一步地打上来的。

“你们每天都这样训练么?”崔呈秀抬了抬下巴;问道。

“是的;不过每天两练;改成了一练;早上的取消了;董师长让大家早上多睡一会儿;可以睡得饷午都行;晚上进行一些基本训练之后;才开晚饭。”

“一天一顿!”

“是的;一天一顿!吃了就睡!”军官回答道;”早上多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