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715章

我为王-第715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涣苏饷志菟刀际呛未笥亚鬃愿牡模还飧龃院未笥咽羌峋龇袢系模菟担约赫饬礁鲋蹲颖纠淳徒姓饬礁雒郑馐抢咸煲な咀牛墙晌和醯牟肯拢⑽和醯氖吕炊芏分丈恚率瞪希衷谡饬礁鋈艘驳娜范忌砭莞呶唬挝栏咴谇嗄杲谰诺诙笔Τぃ挝涝陡遣坏昧耍衷谑呛和醺咴兜奶砘の劳沉欤飧鑫恢孟衷诳雌鹄次恢貌桓撸怀隼矗褪橇瞬坏玫拇笕宋铮嗄杲谰诺南秩尉懦ど瞎俸辏闶谴诱飧鲋拔恢献叱隼吹摹�

而真正让何大友蒙上神秘色彩的。则是他捡来的一个匈奴妻子古丽,当然,现在他妻子的身份,已经慢慢地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不过何大友对此也是坚决不承认的,不过就算古丽不算以前的身份,以现在她匈奴独立骑兵师的师长位置,直接接受大王的调遣的特权,大汉唯一一位女将军,便足以让世人仰目了。

何大友以白扬村村长的身份当选为积石郡的大议员。并派驻到蓟城,但近年来,古丽长期征战在外,何大友更多的是当起了奶爸,所以在蓟城大议员的圈子里,他亦被戏称为奶爸议员,何大友几度想辞去这个大议员的职位,但却都被拒绝,试想积石郡如何肯放弃这样一位背景雄厚。又深得大王信任的人离职呢?以至于在今年的大议员重新选举之中,这位根本没回去参选,竟然还是高票当选,这里头。当然是积石郡的地方政府作了大量的工作。

这样的一个人,你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更何况,今天何大友同志可是高调出场。他不是站在演讲的台阶之上,而是费力地爬上了讲台之上的木桌之上。

众人瞠目结舌,因为何大友一直都是循规蹈矩的。很少有出格的举动。今天这位奶爸议员,是准备闹哪一出呢?所有人都看着高高在上,俯视着所有人的何大友。

“诸位同僚,都认得我是谁吧?”何大友清了清嗓子,大声吼道。

整个议会大厅里,传来了哄堂大笑之声,瘸了一条腿的奶爸大议员,在蓟城可是名人,谁不认识他?

“何大友,你闹什幺蛾子?”议长不满意了,“你是堂堂大议员,大有身份的人物,不要失了体统。”

“不错,我是大议员,但我何大友以前是个什么玩意儿,可能就没有什么人知道了。”何大友大声道:“我何大友以前是一个佃户,靠给别人耕种为生,辛苦一年,啥也落不下,别说娶媳妇儿成家立业了,连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但我今天却站在了这里,成为了有体统的人物,是为什么?”

听着何大友的话,众人都是一凛,这里的几百人,可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家伙,政治嗅觉那可都是相当的敏锐的,何大友突然跳出来忆苦思甜,这里头如果没有什么说道,那是不太可能的。

“是我跟对了人,是我们有了汉王。”何大友跳着脚道,他一条腿当年打仗受伤瘸了,现在站在讲台之上又蹦又跳,使得所有人都担心这家伙随时会跌下来。

“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现在住上了好房子,穿上了好衣服,兜儿里有了钱,想吃肉喝酒随时都可以去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娃娃们有学堂读书,还不要钱,老人不用担心老无所依,因为朝廷会给他们补贴银两,你说说,这是为什么?”何大友大吼道。

“因为有了汉王!”人群之中传来响亮的应和之声,众人侧头,看着那一群人,那都是来自积石郡的大议员,显然,他们在事前,是一起商议好的。

“如今我们大汉道路四通八道,从蓟城到我们积石郡,过去要走上几个月,但现在呢,只要十几天就能够抵达,我们的工厂四处林立,无数的货物被生产出来,我们的船只在大海上行走,所过之处,无不臣服,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汉王!”这一次,应和的不仅仅是积石郡的议员了,不少其它州郡的议员也加到了其中。

“我,何大友,一个区区的农民,而你们,其中有很多人是商人,是匠人,是大夫,甚至还有唱大戏的,咱们以前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是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但现在,我们身上穿着绫罗绸缎,坐在高楼大厦之中,置身于华灯之下,嘴里讨论的是国家的方针大计,一项项律法从我们这里被制定出来公布于众并得到实施,官员们常常被我们质询得汗流浃背,无地自容,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汉王!”应和的声音骤然之间强了无数倍,正如何大友所说,大议员之中,很多都是以前并无地位的下九流人物,他们或许很有钱,但并不在当年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的眼中,被敲诈,****,勒索,盘剥是习经为常的事情,别说是像现在这样听政议政了,有时候就算是抱怨几句,搞不好就会有牢狱之灾。

“是的,是因为汉王,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有今天,我们才能建立起我们的大汉,我们才能畅所欲言而不怕天降横祸,我们才敢把我赚到的钱大大方方地亮出来而不怕有人巧取豪夺,我们才能堂堂正正的行走于阳光之下,而不必瑟瑟缩缩地躲在阴影之中。”何大友振臂大呼道:“但千古以来,有多少王朝,多少大王,他们能跟我们的汉王比吗?”

“不能比,不能比!”呼喊声此起彼伏,几乎所有的人都加入了进来。什么是感同身受,那些从旧时代跨越到新时代的人,对身边一切的变化,对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是感触最为深刻的。何大友的呐喊唤起了他们对过去的回忆,那些似乎离他们很遥远的东西,在这一刻,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汉王,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他们是王,我们汉王也是王,但他们有什么资格与我们的大王并列!”何大友用力跺脚,咚咚作声。

“大友,可这又有什么办法,我们总不能在这里通过一条法令,废除了那些已死了无数年的大王的尊号吧,死者已矣。”下边,有人反问道。

“是的,我们不能废了那些死去的王的尊号,但是,我们能让我们的汉王更上一层楼。”何大友用尽全身的力气咆哮道:“我们的汉王,亘古未有,德兼三皇,功压五帝,所以,我在这里提议,我们自三皇五帝之中各提取一个字,为我们的汉王上尊号为皇帝!”

议会厅里瞬间陷入到了一片安静之中,片刻的沉默之后,所有人都跳了起来,是的,汉王是与众不同的,他带着众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德兼三皇,功压五帝,是为皇帝。

“皇帝,大汉皇帝。”议会厅里,一片呐喊之声。

王宫之内,正在与宁馨下着围棋的高远听到了何卫远的禀告之后,竟是失手将整个围棋盘都掀在了地下。

“我去!****!”情不自禁地爆出两个脏词,高远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的何卫远,“德兼三皇,功压五帝,是为皇帝,这个屁词是谁想出来的,可别告诉我是何大友,他那个脑袋,整不出这个事儿来,也想不出这个词来。”

何卫远一滞,低着头不作声。

高远站了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何大友怎么突然整这一出,他这脑袋想得出这样的事儿,不对,不对,这里头肯定有事,他背后有人在指点他。”

“大王,没有人指点。”何卫远声音极低地道。

“没有人指点,你怎么知道,就因为他是你的叔叔,你就在这里帮他说话?”高远哼了一声。

何卫远苦着脸抬起头来,“大王,皇帝这个词,不是您说的吗?”

“我?”高远指着自己的鼻子,莫名其妙地看着何卫远。

“您前段时间跟我讲一些故事,故事之中经常出现皇帝这个词。”何卫远小声地道:“所以我年前去叔叔家的时候,就把这事儿讲给叔叔听了,后来叔叔又讲给积石郡的那些议员们听了。”

高远怔怔地看着何卫远,一边的宁馨已是忍不住大笑起来,搞了半天,始作俑者,居然正是高远自己。

高远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皇帝的骄人功绩当成故事讲给身边的近侍听,何卫远又讲给了何大友听,何大友又讲给另外一些人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

第1786章:汉旗天下(176)浪潮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何大友在大议会的闭门会议之上的演讲,在第二天便通过大汉日报传向天南地北。这一期的大汉日报没有任何别的内容,所有的版面全都是一个内容。

德兼三皇,功压五帝!硕大的标题占据了整整的头版。而在副版之上,连篇累牍全都是在历数高远这些年来的功绩。

本来要在这一次闭门会议之后就各回各家的议员们都立即撤消了回家的打算,有大事要发生了,有绝大的事情要发生了。以积石郡,大雁郡,琅琅郡,辽西郡等为首的大议员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炮制出了提请汉王加冕就皇帝位的劝进书,与其相适应的,还有一条条与皇帝相关的权力。

大部分的议员们在看到这份劝进书之后,都有些惶恐了,而政事堂的议政们在看到这份劝进书之后,则都是沉默了。

高远看到这份劝进书之后,则是怒了。

这些年来,他一直努力在做的,就是将手里的权力慢慢地分散下去,到汉国正式成立,他已经将政事完全丢给了政事堂,竭力扶助议会,使他们成为权力的最高机构,终自己一世,很可能作为一国之王的自己,永远也无法摆脱对国事的影响力,但他要为继任者套上重重枷锁,但这份劝进书中,其中最主要的,竟然是要由皇帝掌控所有的权力,政事堂,大议会将只会成为摆设,成为执行工具。

哗啦几声,高远将劝进书撕得粉碎,扬手抛在空中。

“胡闹,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他愤怒地叫道。“何大友这个狗才,是谁在后头摆弄他,曹天赐,给我去查。查个一清二楚。这个何大友,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王上,那些提头的大议员们还在外头跪着,怎么办?”曹天赐低声问道。

“他们爱跪着就跪着吧!”高远愤怒地吼道:“随他们的意去。”

“大哥,这些人都是你忠心的臣子,这冰天雪地的,老让他们跪在哪里也不是一个事儿,要是弄出个三长两短来,也有伤您的名声啊!”叶菁儿走上前来,轻轻地抚着高远的后背。道。

“忠心的臣子,哼哼,是忠心得很,我这些年来,********地便想将他们的膝盖抚直了,扶硬了,别动不动就屈膝,但他们就是改不了这奴才德性,由得他们跪去。不用理他们。”

看得出来。高远是真气着了,叶菁儿使了一个眼色,与宁馨,贺兰燕等人都默默地退了出去。这个时候,让高远自己静一静,比起她们在旁边劝说要好得多。

果然,没过上一柱香的时间。书房里便传来高远的吼声,“何卫远,去告放那些杀才。就说我要想一想,想一想,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别在外头烦我。”

政事堂中,一众议政们都是面面相觑,在他们的面前,摆着劝进书的副本,他们自然能一眼看出这份劝进书中蕴含的内容,那是要劝说王上在加冕的同时,收回所有的权力。这是与大汉现行的政策背道而驰的。

这份劝进书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高度的集权,所有的权力都将集中到最高统治者一人手中,这几年来,议政堂掌握着全国的政事,大王高远根本不闻不问,他们也都习惯了这种模式,虽然有大议会的制约,但总体上来说,议政堂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推进政事。

“这会是王上自己的意思吗?”吴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问道。

“难说。”周长寿道:“何大友的身份可不一般,如果这真是王上自己的意思,那只消透过何卫远便可以了。”

“王上如果想要收回权力,只消与我们说一声便罢了,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寇曙光叹道。

“糊涂!”严圣序斥道:“如果真是大王的意思,大王怎么可能亲口说出来,自然是由下而上来得好。”

“我们现在怎么办?”

“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是不是大王自己的意思。”严圣浩沉吟了一下,“我跟着大王这么多年了,大王一直致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分散权力,大议会也好,**院也好,都是在向这个方向上努力,怎么会突然就转了性子。”

“可是我们如果这样直接去问,万一是大王自己的意思,只怕我们就不妙了。”周长寿有些担心。

严圣序一笑,“我们也来劝进吧,上表劝进,请大王加冕皇帝位,不过这里头的许多内容我们就不要提了。”

“我们也去跪在王宫外?现在他们都还跪着呢!?”吴凯哼哼道:“我这把老骨头,可跪不了多长时间。对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跪过大王吧?”

“那是大王不允。”寇曙光站了起来:“首辅,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东西,你来起草,我附议吧。”

“你们大可放心,王上让那些大议员们跪在哪里,却绝不会让我们跪在哪里的。”严圣浩笑道,“我来起草劝进书,你们附议吧!”

狂燥之中的高远一时之间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这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劝进,这里面包启着极大的一场政治浪潮,在高远看来,这就是旧势力的一次绝大的反扑,他们想要摧毁自己苦心孤诣打造的国家和国家制度,他们想要推翻大汉王朝,即便是在自己这一代不行,他们也想在第二代第三代达到这个目标。只要肯努力,机会总是有的。

他们充分利用了何大友对自己的忠心,让这个老实人充当了排头兵。让高远有苦说不出的是,只怕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自己的意思。否则这股浪潮不会来得如此凶猛。

郁闷之中的高远,又迎来了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看着严圣浩恭恭敬敬呈上来的劝进书,高远冷笑一声,扫了一眼诸位议政大臣,突然寒声道:“跪下,都跪下!”

众人莫明所义,但却都依命跪在了高远的面前。

看着在自己面前矮了一大截的诸位议政大臣,高远一时之间倒觉得出了一口恶气,大笑着坐在椅子之上,“怎么样,还觉得舒服吗?是不是跪着挺舒服的?”

“跪着自然是不舒服的,膝盖疼!”吴凯回答道,在这里,也只有他,连严圣浩也不敢这么对高远说话。

“既然知道不舒服,为什么你们还想着要跪下去?”高远勃然大怒,劈手便将手里的劝进书扔到他们的面前。“不但你们想要跪下去,还想连带着你们的儿孙也要跪下去?严圣浩,难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你看不出来吗?如果你们这些人也都看不出来,我只能说,你们真是一群吃干饭的。”

“原来这不是王上您的意思?”寇曙光胆子稍大一些,毕竟他是高远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物。

“谁他妈说这是我的意思?”高远大爆粗口。

书房里,一群议政们都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是王上的意思,那就简单多了,也好办多了。

“王上,我们可以站起来吗?”严圣浩小声问道。

“我还以为你们喜欢跪着呢?”高远冷哼一声,“都起来说话吧!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背后必然有黑手,我已经让曹天赐去查了。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人在搞鬼?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查出来是谁,我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王上,这一次的劝进,看似是为了王上的无上功绩,其实攻击的只怕是我们大汉的国策,用心极其险恶,但偏偏带头的却是何大友,这就让他们把真实的目的隐藏得极深。”严圣浩分析道。

“何大友这头笨驴!”高远头疼地搔搔脑袋,“被人利用了,只怕还在沾沾自喜吧。”

“现在我们怎么办?浪潮已经掀起,想要平息下去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大的波澜在后头,王上,我想,接下来的几天里,地方上便会有反应了。”严圣浩沉声道:“蓟城虽然声势最大,但其实最好控制,反而是地方上要难办一些。”

“先让他们闹一闹,我要仔细看一看再说,他们不是说了么,我德兼三皇,功压五帝,那么我就想凭着我的威望,将这一次的浪潮压下来,不但要压下来,还要揪出幕后黑手。”高远冷笑道。

“也只有王上您能力挽狂澜了。”严圣浩道。

接下来的几天,果然如严圣浩所言的那般,地方上的反应如期而至,绝大部分都是随着大流,上书劝进高远,特别是那些刚刚臣服不久的地方郡治,更是用词激昂,一腔忠心那是溢于言表。高远看着这些劝进表,只是冷笑,这些地方官员,大概觉得将自己的命运交在本地百姓手中,太没有安全感了吧,天高皇帝远,当真将一切权力集中到中央来,他们才好在地方上为所欲为吧。

“方殊果然还是特殊的一个!”在一大叠的劝进书中,高远赫然看到了一封与众不同的反对意见。

第1787章:汉旗天下(177)演讲上

蓟城处在亢奋当中。随着各地地方长官的奏折抵达,军方重将的奏章也一个接着一个的送到了宫里,相比于地方上那些文官的些许矜持,军方将领们的奏折大都是**裸的了。在军队看来,这事儿啊,本来就该是这样。他们对于大议会之类的部门把持大权,早就已经不爽很久了,军费,需要得到他们的批准,对外发动战争,需要他们的批准,扩军,需要他们的批准,裁军,也还要他们的批准。如果所有的权力集中在王上的手中,由王上一言而决,岂不是爽利得多。跟着高远打天下的这批将军,对于这件事情,倒是乐见其成。

让高远感到欣慰的是,蓟城综合大学这一次却保持了沉默。

高远干脆还管外边的喧嚣,将自己整个关在书房之中,一连几天奋笔疾书,连何卫远都被赶在书房之外不许踏进去半步。

十数天之后,年关的头几天,曹天赐再一次踏进了高远的书房。

“查到了什么?”高远抬起头,看着曹天赐两个黑黑的眼圈,问道。

自己拖了一把椅子坐到高远的面前,曹天赐看着高远:“王上,说出来你真不会相信,这事儿背后的推动者是谁?”

“甭跟我卖关子,我怒着呢!”高远哼道。

“荀休荀大人,还有一个是远在大雁郡的大雁郡守田远程。”曹天赐咽了一口唾沫,看着高远道。

果然,高远怔住了,看着曹天赐半晌,才道:“荀休荀老爷子一直抱着他的那套学说不放,认为只有建立中央集权。寄希望于明君英主,他在后头搞这些我还相信,那田远程是现在制度的受益者,他有什么理由来推动这个?要知道,如果不是我们大汉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