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720章

我为王-第720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无名小卒一个,勾义怎么会看到我的身上来?”老人呵呵笑了起来。

“你们找上我做什么?”

“主要是想请秦将军作一个引见,我想见见明指挥使。”老人微笑道:“明指挥使那里门禁森严,我实在是不得其门而入,本来是想仰仗大汉国安局的,不想现在明指挥连他们也不见了。便只能求到秦将军门下来。”

“王剪王大将军想做什么?”

老人笑道:“当着大汉国安局的朋友,我也不遮着掩着了,其实大家心中也都明白,如今大秦肯定已经是保不住了,大汉一统天下是必然的事情,秦将军也好,明指挥使也好,总不见得愿意与大秦一起覆灭吧,投奔大汉,明指挥使和秦将军自然是不愿意的,那么新秦或者是你们的一个好去处,我们大王翘首以盼,希望明指挥使,秦将军你们能去新秦。助我们新秦一臂之力。”

“去新秦?”秦一剑愕然。

“对,现在新秦子民数百万,拥兵过十万,南部边军的王明将军,谭维将军等人已经率部去了我们那里,现在我们正在展开对大食人的迅猛进攻,入春以来,连战连捷,扩地千里。俘无数,而在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大汉是朋友,我们的扩张得到了大汉的全力帮助,但是秦将军,我们新秦都是一些军人,对于情报工作,着实力不从心,所以大王希望明指挥使,秦将军这样的人才能够去新秦。”老人正色道。

“在这个事情之上,我们可以提供帮助。”年轻人开口了,“秦将军,现在想必你也知道,即便是你这样的身份,在咸阳也不见得安稳,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如果秦将军愿意,我们先想法子将你的公子送走,等你到了新秦之后,再将贵公子送去与你团圆,如何?”

秦一剑心乱如麻,在屋里困兽般地转了几圈,“你们如今还有这个能力送走我的儿子?我可知道,明指挥使已经决定对你们下手了。”

“我们知道,不过狡兔三窟,我们在咸阳经营良久,可也不是明指挥拔就能拔的,更何况,如果明指挥使同意去新秦,那我们就是朋友了,对吧?”

秦一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我带你们去见明指挥使,至于明指挥使如何做,我并不能保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我将唯明指挥使马首是瞻,如果明指挥使不同意,那什么也就不必说了。”

“好,只要能见到明指挥使就可以了,秦将军,将你公子送走的协议,仍然有效,只要你愿意,我们随时可以将他送到大汉,即便我们成不了朋友,你的儿子在我们大汉,仍然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会因为你而受到牵连。”年轻人笑道。

秦一剑深深地看了一眼年轻人,拱手一揖:“如此,便多谢了。”

“不谢,交易而已,我们是讲信用的。”年轻人点头道。

秦一剑无言沉默了片刻,突然走到书房一角,拉开一扇暗门,从内里拿出一叠文件,“这是咸阳城的布防图,现在的,至于以后会不会做改变,我不能保证,这是我的加价,以此来让我的儿子在大汉受到特别的保护。”

年轻人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秦一剑,接过这叠文件,道:“好,此事我应下了。”

“今夜,你带我的儿子走,明天,我会带这位去见明指挥使。”秦一剑道。

第二天,明台看着秦一剑,再看看穿着秦一剑卫兵服饰的人,脸上的惊愕显而易见。

“王剪?他想招募我?”

“明指挥使,我们大王对于明指挥使的才能一直是仰慕的。”老人躬身道:“我们新秦初建,为了生存,不得不竭力向外扩张,而身后,又有大汉这个庞然大物的觊觎,可以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王求贤若渴,明指挥使大才,现在大秦已经朝不保夕了,明指挥使又何必在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我们新秦才算得上真正的大秦种子,汇集了无数的大秦英才,明指挥使去了哪里,必然能大展拳脚。”

听着来人的话,明台笑道:“这么说来,你们与汉国也不是一条心罗?”

“怎么可能是一条心?”来人笑道:“大汉未必就不想将我们也吞罗,不过现在我们与大食人作战,我们不断地向外扩张,对于大汉来说,我们还是一条可以利用的狗而已,但是,狗未必就一直想做一条狗啊,难道他就不想站起来重新做人吗?而要重新挺直腰板,首要的便是人才,明指挥使,正是我们想要的人才。”

“汉人就眼睁睁地看着我被你们招揽去?”明台突然笑道。

“他们或者也明白我们的用心,但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他们要做的是拿下咸阳,一统天下,明指挥使这样的人走了,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之上,对于路超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们何乐而不为?既然现在好处显而易见,坏处都还看不出来,他们当然是愿意合作的。”

明台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敛去了。

第1796章:汉旗天下186决战1

大汉五年,四月初,政事堂正式向大议会提出攻打秦国的作战计划,旋即得到批准,大议会向天下发布攻秦通告,大汉日报,蓟城晚报都以硕大的标题,报道了这一作战计划。

最后一战!

大汉一统天下最后的一步终于重重踏出。

四月五日,大议会提请大汉皇帝高远为攻秦大帅,统领三路大军四十余万人。

四月六日,高远慷然接受大议会任命,于大议会广场之前身着戎装,誓师出征。

在灭楚之后,暂停了数月的大汉战争机器再一次隆隆开动。

山南郡,第三军区贺兰雄自北向南,三川郡,第二军区孟冲,叶真向南向北展开攻击,函谷关方向,许原再一次集结齐了第一军区所有部队,磨刀霍霍,准备向函谷关展开进攻。而在大秦境内,由汉人控制的巴蜀起义军持续不断地向着白起所属的秦国新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竭力想要将对方拖在巴蜀地区,阻止对方返回咸阳的企图。

而此时在的秦国,却因为玄衣卫在武隆核覆灭,南部边军投降汉朝之后,去了新秦,王长勇率一部主力全军覆灭于大草原,偌大一个秦国,此时竟然只有白起一支五万人的新军,徐亚华在函谷关还有近十万人的驻守军队以及咸阳路超的嫡属部队,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人,昔日曾威震天下的大秦王朝,此刻正落在一个无比窘迫的境地。

与汉**队的差距是全方面的,特别是如此多的精锐部队一一被歼灭之后,任谁都能看出,秦国已经在苟颜残喘了,当大汉帝国发出总攻的命令之后。秦国灭亡便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倒计时时间。

自开年过后,路超便发布了总******,秦国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向咸阳集中,数月以来,往咸阳的道路之上。便挤满了这些自带着简陋的武器,自背着粮食的老老少少,踏上了向咸阳进发的征程,到四月初,在咸阳已经集结了数十万人,而更多的人则还在道路之上艰难跋涉。

这是最后一战,这是秦国是否存在的关键一役。

浩浩荡荡的人群在秦雨之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这是一个多达七八千人的农民队伍,在他们的四周。游荡着的是数百名骑着马的秦军正规军,他们来自云中郡,在接到咸阳的命令之后,云中郡守便竭力响应路超的号召,亲自组织人马,亲自带队向咸阳进发,这只是第一批而已,更多的还在后面。这一批走在最前面的。都是精壮的,或者有战斗经验的人员。

云中郡守马学银。是李氏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很清楚,一旦秦国败北,路超失败,也就代表着李氏学派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汉国奉行的蒋氏学术与秦国的李氏学术完全是背道而驰。一旦失败,他们这样的人,下场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就算是困兽犹斗,他也要垂死挣扎一番。路超的战略。马学银也深为赞同,与其分兵处处与汉国争夺,然后一处处失败,不如集中所有的力量来一次大决战,胜则天高海阔,败则一无所有,总比一点一点被蚕食掉更让人绝望。

云中郡是秦国腹地,也算是秦国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这里一向以老秦人自居,马学银在决定倾尽全力的时候,便找开了府库,将内里的粮食,金银尽数拿了出来,分发给集中起来的青壮,一路向着咸阳进发。

只是天不佑人,出发未多久,连绵不绝的春雨便不期而至,道路泥泞,春寒袭人,一路之上,病倒的,掉队的,不计其数。出发时的上万人,在走了半个月之后,已经没了一小半。

姚老根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与郡守马学银的满腔热忱不同,姚老根则是心灰若死,他是一个老兵,在秦军之中服役多年,五十岁了才退下来回到家中务农,原本以为大难不死的他,可以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了,但没有想到,朝廷一纸命令,早已年过五十的他,又不得不回到军队。

他与大汉军队打过仗,那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噩梦,都说秦人是虎狼之师,但只有与汉**队交锋过,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虎狼之师,什么是真正的一往无前。那些装备精良,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汉国士兵,在战场之上,就像一群群猛虎,肆意撕咬着他们的对手,让任何与他们为敌人的都不寒而栗。秦汉之间的战事,在姚老根儿记忆之中,就没有打赢过的。

那时的自己,所处的部队,可是真正的老秦部队,是秦国的精华啊,他们都不是对手,难道现在这些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农民,能是那些训练有素的杀人机器的对手?

姚老根倒不是怕死,在军队之中混了这么多年,还能活着回家,他已经见惯了生死,让他气愤的是,这一次朝廷竟然发布的是全员******,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他一家四个男丁,全数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最小的儿子今年刚刚十四岁,即便自己向着官长如何哀求也无济于事,哪怕自己脱下衣服,露出浑身的伤疤,来展示自己对大秦的贡献,换来的只是军官无情的马鞭。

去,或者死!

这便是朝廷给他们的选择。

姚家四个男人挥泪告别家人,在妻儿们的泪水滂沱之中,拿起武器,走出了家门,在整个村子的哭声之中,汇集到人流之中。

家里唯一一套皮甲,自己套在了十四岁儿子的身上,虽然有些大了,但总胜过没有,而整个队伍之中,像他这样还有一套皮甲的人,廖廖无几。大家穿着单薄的衣裳,扛着简陋的武器,便开始前进。姚老根注意到,这支队伍之中,甚至没有弓箭兵,没有弩兵。

作为一名老兵,他对这场战争根本不报任何希望。

“不管怎么样,到时候一定要保住小三活下来!”他召集了两个大儿子,对他们道。老大老二都已经成年,娶妻生子,就只有老三还是一个娃娃啊!

深一脚浅一脚在泥地里走着,草鞋被提在手里,打着赤脚,这样反而走得更轻松一些,不时有人跌倒在地上,引起阵阵混乱,这哪里像是一支军队,这就是一支逃难的难民啊!

手里紧紧地牵着小儿子,姚老根完全处在一个麻木的状态之中,老大老二一前一后,紧紧地护在他们身边,以防走散,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家人聚在一起,什么时候都能有个照应啊!

终于传来了长官们下令休息的声音,所有人都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寻着一个稍微干燥的地方,或坐或躺,一个个苍白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休息半个时辰,用饭,然后上路。”骑马掠过的军官大声吼着。临出发前,每个人发了大约三十斤的干粮,这是他们在路上的消耗,郡守说,只要到了咸阳,就会有大碗酒大碗肉来供应他们这些勤王的勇士,但姚老根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如果现在各地都在像他们这样向咸阳集中,等到了咸阳,不知道会汇集多少人,咸阳能有多少粮食,怎么可能让每个人都吃饱,只怕到时候,连粮食的供应都成问题。

因为这些经验,所以姚老根对于自己一家人的粮食,控制得极严,不像其它人那样,吃起来完全没有节制,因为春雨连绵,行进速度大大减慢,原先的计划已经被打破了,不少人的粮袋之中,已经剩不了多少,只怕还走到咸阳,粮袋就会空了。

姚家四口人,现在还只吃掉了一半的供应,虽然每天都没有吃饱,但他们却还有余粮。

从口袋之中掏出一个面饼,撕了一半递给小儿子,又将另外一半一分二,给两个大儿子一个一半,他自己,却没有吃,只是将刚刚撕过面饼的手放在嘴里舔了舔。

“阿爹,你吃!”小儿子从自己的面饼之上撕了一半递给父亲。

姚老根慈爱地摸着小儿子的头:“你吃吧,阿爹还不饿。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亏空了,不然会落下病根儿的。吃吧,快吃了休息一会儿。一会儿还要赶路呢!”

懵懵懂懂的老幺三两口便将半边面饼吞了下去,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点口粮,也只能勉强解饥而已。吃完饼,将头枕在姚老根的腿上,很快便睡了过去,抚着小儿子的头,看着那杆比他高了太多的长枪,姚老根长叹了一口气。

几个儿子都睡着了,姚老根却睡不着。还能活着回家么?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想这个问是,跑?他不是没有想过,可逃跑的后果,这一路之上,不时便有血淋淋的人头被那些骑着马的官军提着来回示众已经昭示了后果。

看着身前不远处的一洼水,姚老根一筹莫展。

水洼里的水突然荡漾了起来,一圈圈水纹向外扩张,姚老根浑身的汗毛一下子竖了起来,猛地一把推醒了小儿子,就在小儿子擦着眼睛的同时,姚老根听到了如闷雷一般的震颤声从远处传来。

大队骑兵来袭!

(刚刚开学,工作太忙,成天都在下面学校跑,实在没时间写,今天就这一章了,抱歉。)

第1497章:汉旗天下187决战2

与姚老根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涯不一样,这一些应征而来的秦军农民,绝大部分没有战场经验,虽然这两年,秦国也仿照大汉在乡间进行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但由于没有大汉那样充足的经费支持,秦国百姓也不像大汉百姓那样无忧生计,这些军事训练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效果。

在姚老根意识到大队骑兵来袭的时候,很多正在休息的人则抬头看天,他们以为是在打雷。可现在是春天啊。姚老根已经站了起来,一把拖了小儿子,两脚踢醒还在打着鼾的老大老二,“快跑,骑兵,敌人的骑兵。”

姚老根能判断出这是敌人的骑兵,是因为从地面的震颤,还有那隐隐闷雷之声,起码有五到六千骑兵,而在云中郡周边,绝对不会有这样一支秦国骑兵,如果有,也早就到咸阳去了,此时出现在这里,只能是敌人的,大汉帝国的。

在其它人还在疑惑,观望的时候,姚老根拖着他的小儿子已经跑出了很远,老大老二也一人拖着一根长枪,紧紧地追在他们的身后。

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但姚老根身周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老兵,绝不会做出无缘无故的举动,当他一跑,他周围的人便也跟着跑了起来,

场面顿时乱了起来。

押送他们的秦军此时已经顾不得他们了,这些秦军与他们押送的农民不一样,他们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士卒,当地面震颤,闷雷声传来的时候,他们便立即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了,带队的军官立即集结了所有的秦军士卒。涌到了云中郡守马学银的四周。

“你跑到我这里干什么?马上组织士卒,排成方阵,抵御敌骑。”马学银挥舞着手臂,奋怒地看着军官,怒吼道。他虽然是文官,但也知道。不结成阵势,步卒根本无法与骑兵相抗衡。

军官苦笑,以步卒方阵抵御骑兵,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的,特别是在没有远程武器的掩护之下,一个骑兵连人带马一千多斤重,冲击而来的力量有多大,没有直面过的人永远也不会体会到那种恐怖。这需要无数精锐的久经沙场的士兵,可眼前。他只有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乌合之众。

“大人,你看。”他指着周围,那些先前还规规纪纪的农民兵,此刻已经开始了四散奔逃。

“杀了领头的,杀一儆百。”马学银嘶吼道,“马上,现在。”

军官摇摇头,杀人有什么用?他抬起头。看到地平线上出现的那条黑线,然后他看到了飘扬的那面军旗。脸色微变,“是汉国的匈奴独立骑兵师。”

大汉有两支主要由异族人组成的独立骑兵师,一支是由女将古丽率领的匈奴独立骑兵师,以狼头为军旗,一支是阿固怀恩统率的东胡独立骑兵师,以虎头为军旗。看到那面迎风飘扬的狼头旗帜。军官脸色大变,这支军队,当年在围歼秦国大将李信之中一战成名,四万多匈奴人在李信入侵之时,重新跨上马匹作战。打到最后,只剩下了五千余人,战后,为了感谢匈奴人在保护大草原之上作出的重大牺牲,高远以这五千人组成了匈奴独立骑兵师,成为一支直属于汉国国防部的作战力量。

这些年,这支军队转战南北,所向无敌,鬼面女将军的名声在这片大地之上声名远播。

“郡守大人,我们快走!”军官不再废话,一声令下,两名士兵冲上前去,一把将马学银架到了马上,一鞭子抽在马股上,转头便跑。

数百骑兵簇拥着马学银,狼狈而逃,而此时,汹涌如浪潮而来的匈奴骑兵师五千余骑兵正猛扑过来。

他们是从三川郡过来。

秦国南北都已经被打穿,路超一声令下,所有军队向咸阳集中,秦国内部几乎已经不设防,由古丽和阿固怀恩率领的两支骑兵师,作为整个进攻部队的先锋力量,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深入到了秦国的腹地。

“果然是些毫无战斗力的农民。”看着前方奔逃的无数秦人,古丽冷哼了一声,前两天,她接到了大汉皇帝主高远签署的命令,尽量驱散这些奉命向咸阳集中的农民。

是驱散,而不是杀伤。因为给古丽的这份命令之上,驱散两个字,是用朱笔圈红了的,高远知道古丽对秦人的仇恨,她全家老小,尽数丧命于秦人之手,高远生怕这位女杀星在秦国境内大开杀戒。

“别尔忽台,看到那些秦军了么?”古丽马鞭前指,在鞭子所指的方向之上,数百名身着盔甲的秦国骑兵在一郡衣裳褴缕的百姓当中特别显眼,“追上他们,杀了他们。”

“是,师长!”别尔忽台大声令命。

“不要乱杀,只杀那些穿了盔甲的秦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