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92章

我为王-第92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赫飧鲈拿擞眩丫涑闪俗钗O盏牡腥肆恕J曛暗哪且怀≌洌妒霞易迓褰曰伲秩窝嗤醯睦献颖磺鸪鲅喙粲舳眨庖磺校挥姓怨闹С郑蹦甑牧詈庇胍丫塘吮枳拥难嗾哑酵跏歉久挥惺だ目赡艿摹O衷冢嗾哑酵跛懒耍詈彼懒耍詈易逡丫涣纹穑喙几闯鸬睦R丫酉蛄俗约骸�

如果换作以往,赵无极根本就不会在乎,燕弱赵强,真要动手,赵国根本就不怕燕国,甚至还可以以燕昭平王莫名暴毙为借口,挥师燕国,姬丰在自己手中,这便是绝好的借口。

但赵无极知道,现在却绝对不是时候,叶天南敢于将姬丰送到赵国,送到自己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

北方,匈奴王召集了大批部族,兵锋所向,正是赵国,代郡已经风声鹤唳。

西边,当世第一大国秦国在上郡和河东两地,由秦国大将赢腾,李信聚集大军,对赵国虎视眈眈,而东方,齐国国相田单亲至阿城,所谋何事,不问可知,一时之间,赵国竟然数面受敌,先前还不明白到底那里出了岔子,赵国的这些敌人竟然在同一时间欲对赵国不利,现在想来,竟然是叶天南在其中串连,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现在,叶天南终于图穷匕现了。

想到这里,赵无极当真是七窍生烟,"废物!"他恨恨地骂了一声,燕昭平王是废物,令狐潮更是废物之中的废物,掌控燕国十年,竟然在朝夕之间,被人连根拔起,连给自己出兵救援的机会都没有。倘若燕国还是在昭平王手中,赵国何来今日之窘境。

"王兄!"看着悲哭拜倒在自己面前的胞妹,赵无极无奈地摇摇头,"灵儿啊,你暂且居住在宫中吧,好好养养身子,恢复一下心情,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伤悲才好。"

"王兄,请王兄出兵为我夫复仇!"赵灵转过头,"丰儿,还不快快叩请舅父!"

"请舅父出兵燕国,拨乱反正!"姬丰双手高举过头顶,重重地拜倒在地。

"这事儿,我会考虑的,我会考虑的!"赵无极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们,先去休息吧!"

第二零零章:你要战,那便战

赵无极极其气闷,赵国自从先祖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国力一路蒸蒸日上,实力凌迫诸国,最盛之时,整个赵国保持着超过二十万人的常备军力,如果再加上国中诸贵族领主的私人武装,在需要的时候,赵国随时可以拉出上百万人的战斗部队,这样一支庞大的力量,曾让中原诸国,周边胡族战栗不已。即便是现在,赵国实力下降,不比当年,但超过十万人的常备军在中原诸国之中,也是仅次于秦国的当世的第二强者。何时轮到燕国欺凌上门了?

轻轻地揉着额头,不得不说,叶天南的确是一个布局的大行家,燕国实力不济,但他却巧妙地利用了赵国周边的敌对势力,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一齐对赵国发难,这就让赵无极很是难做了。

匈奴是恶狼,秦国是猛虎,齐国只不过是一条饿狗,而至于燕国,则只不过是一只讨厌的老鼠罢了,现在老鼠却想来偷食了。匈奴与秦国是心腹之患,燕国只不过是芥癣之疾,谁轻谁重,一目了然,叶天南所想利用的,也就是赵国的这种心理,这也是他出兵的最大理由,赵国不可能为了这区区五城之地,与燕国打一场大战,因为打到最后,燕国固然不敌,但赵国却极有可能被匈奴与秦国乘虚而入。匈奴还好说,志不在土地,只是想抢掠一把,发一个意外之财罢了,但秦国如今却是咄咄逼人,一统**之意已是表露无遗了。

"我赵国即便是如今举步维艰,却也不是你燕国能招惹得起的。"赵无极在大殿里来回转了几个圈子,咬牙切齿地道,"叶天南,你想要战争,我便给你战争。"

"王上!"内侍小心地踮着脚走了过来:"国相,太尉他们都在外面求见。"

"让他们进来!"赵无极拍拍手。吩咐道。

"是,王上!"内侍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赵无极却从大案之上找出一张巨大的地图,铺在金砖之上,整个人葡伏其中,仔细地审视着。

赵杞,赵舍,子立,子兰,子章等人鱼贯而入。看着赵无极的模样,众人对视一眼,却是有的担忧,有的兴奋。

赵无极抬起头来,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诸位爱卿不必说了,这一次不是我们要战争,而是燕国要将战争加于我们,我们不得不应战。不打,颜面尽丧,在诸国之中,将再也没有脸面立足。打,却不见得会输。"

赵无极盘足坐在地图之上,看着众人,手点了点身周。"坐!"

一众人等盘膝坐下。公子兰看着地图,难以掩饰心中忧虑:"王上,燕国虽不足虑。但叶天南必然会尽起燕国精锐,而我们,却无法全心全意对付他,与叶天南比起来,秦国才是心腹大患啊,西边战事一起,东方秦国必然会趁火打劫,匈奴也肯定要叩关而入,唯一有可能坐山观虎斗的便只有齐国田单,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难以应付啊!"

"我知道。"赵无极沉重地点点头,"虽然如此,但这一仗也不得不打,子兰,你的领地在代郡,直面匈奴,这一次可能要做出牺牲了。"

"王上是准备撤出那里的军队么?"子兰惊道。

"不错,你哪里的常备军,我要调到河东去。"赵无极点点头,"秦国李信,在河东大举集兵,李信不同于匈奴王,匈奴人要的是财,秦国人要的却是土地,人口。"

"王上,匈奴此次集兵非同一往,只怕完全靠臣领地的属兵,根本就难以抵挡对手的兵锋。"子兰为难地道。

"代郡这些年来不是为了抵御匈奴,一直在修城墙么?国库每年也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完成得如何了?"赵无极问道。

"修成连接整个代郡的城墙,工程何其巨大,王上,如今也只是在匈奴时常入寇的地方完成了,根本就没有连接起来,那就是一个筛子,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我们根本无法预料他们会从那里入侵。"子兰无奈地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子兰,代郡只能集中兵力,保住一些重要的城市和战略要点,其它的地方,暂时放弃吧!"赵无极斩钉截铁地道,"代郡的常备军,必须调到河东去。"

"王上,代郡也是赵国的领土啊!"子兰几乎是在哀求了,代郡不仅是赵国的领土,更是他子兰的封地啊。

"此事过后,我会给你补偿的。"赵无极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河东方向原本就有五万常备军,代郡两万常备军调过去之后,便集结了七万大军,再加上晋阳郡赵舍的私军,以十万大军对付李信,当能阻挡其兵锋。赵舍,晋阳是你的封地,你来为将如何?"

赵舍连连摇头:"王上,李信天下名将,臣难撄其锋,臣推荐赵牧将军前往指挥,臣愿替赵牧将军筹谋粮草。"

"赵牧?我想用他来教训燕国人的!"赵无极迟疑了一下。

"燕国叶天南,跳梁小丑而已,那里用得着赵牧出马,臣自请为将。"赵杞大声道。"臣不需陛下调动常备军,只需在座每位大人,当然,子兰不能算在内,每人支援臣五千人马,臣领地内全体动员,当可征集五万青壮,足以对付燕国人。"

"此次燕国虽然内乱刚息,但叶天南出兵,派出的必然是燕国精锐,你能战而胜之?"赵无极问道。

"我大赵勇士,安是燕人能比!"赵杞傲然道:"臣虽数十年未出战了,但对付燕国,却易如反掌。"

"我支持。赵杞大人亦是我赵国宿将,经验丰富,而且如此安排,赵杞大人手中亦集结了数万兵丁,足以对付燕人,其实即便不胜也不足虑,只要不败便可,叶天南刚刚上位,这一仗只要拖长,打成持久战,消耗战,叶天南地位不稳,国内反对他的声音必然会抬头。如此一来,我们便可逼迫他们签定和约。"子章点头表示赞成。

"如此便这样决定了。"见众臣都无异议,赵无极当即拍板,"子章,你是内史,马上准备一下出使一趟楚国,秦国想要趁火打劫,我想楚国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如此嚣张吧。"

"是,王上,臣此去,必然说动楚国出兵,但我们需要付出什么?"子章躬身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楚国君臣不会看不出赵国目前的窘境,如果不趁机提出要求,那就怪了。

"告诉楚王,他这一次出兵的军费,我赵国承担一半,他如有所收获,我赵国分文不取。"赵无极道。

"臣明白了。"

王上,匈奴,秦国,燕国都已有所对策,齐国怎么办?"子立问道。

"齐国不足虑,只要秦国不能胜我,而楚国又趁机出兵秦国,田单必然会缩回头去。"赵无极冷笑,"但如果我们在河东败了,齐国便会出兵来咬我们一口。这一战,关键便在河东,赵牧挡住秦军,而赵杞能击败燕国,那么在其它地方,我们便行有余力。"

"王上,不如派一使者前往魏国,请魏王伸出援手,只需魏王做出一个姿态,齐国必然会小心翼翼,收回他们伸出的抓子。"子章建议道。

"如此也好。"赵无极点点头,"子章出使楚国,顺道便去魏国一趟吧。魏国国相予支,贪婪好财,你多带财帛美女,投其所好,不必吝于钱财。"

"谨遵王命。"

"各位大人,这一战,若我大赵胜,则可大显我赵**威,国力,大赵当可再安安稳稳数十年,如败,大赵当陷风雨飘摇之中,诸位都是国之股肱,与国休戚,值此危难之际,当同心戮力,共御外侮,万万不得三心两意,大赵兴,则诸位兴,大赵衰,刚诸位亡,各位大人当自省之。"赵无极站了起来,眼神扫过诸人,在座诸人,都是赵国重臣,但互相之间,亦是利益纠纷不断,各自心怀鬼胎,值此危局,赵无极不得不重重地敲打他们一下。

"愿与国同兴共荣!"一众大臣一齐起立,向赵无极躬身大声承诺。

"诸位,共勉吧!"赵无极欣慰地点点头,这些人,都还是识得大体的。

淳于燕在驿馆之中打点好了行装,只等着赵国的官员来驱逐自己,心中早有准备,便显得极其坦然,高坐驿馆之中,大酒大肉,放怀畅饮,出使赵国多次,只这一次让人心中舒畅。大大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

"大人,赵国上大夫公子兰来访!"侍者走了进来,躬身回报道。

"子兰?倒想不到是他来赶我,看来是准备与我划席绝交了么?"淳于燕大笑着站了起来,"请,请!"

如果说在赵国,淳于燕还有一个朋友的话,那么子兰勉强算是一个了。

"子兰兄,想不到是你过来?"看着满脸忧色的公子兰,淳于燕大笑着迎了上去。"我已打点好行装了。你家王上,要我怎么回复鄙国王上?"

子兰脸上忧郁之色不减,看着淳于燕,"我家王上只有六个字,你要战,那便战!"

第二百零一章:趣闻逸事

听了公子兰斩钉截铁般的回答,淳于燕微微一怔,但紧接着,脸上便浮上了笑容,这本来就是他这次出使赵国的目的,现在可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子兰兄,在赵国,我淳于燕也就只有你一个朋友了,难得今日你亲自过来,咱们便好好地喝上几杯,算是为我践行,下一次见面,还不知什么时候,而且,也难有今天这样的心情了。"淳于燕微笑道。

下一次见面,必然是在战争结束之时,到时候,总有一方大败亏输,只怕便没有了喝酒的兴致了。

公子兰苦笑,"你瞧我现在,可有喝酒的心境?罢了,老朋友要走了,总是该送行的!"伸手召来驿丞,吩咐上酒上菜。

两人跪坐在矮几前,淳于燕看着子兰,"子兰兄,看你愁眉难展,莫非是你代郡的常备军将被召回?"

"你倒是机灵,这不是你们正想看到的么?"公子兰恨声道:"叶天南好算计啊,四方来攻,想致我大赵于万劫难复之地,但我大赵数百年积蕴,也不是好欺负的。谁胜谁负,鹿死谁手,还难定呢?"

"这么说,贵王上要准备放弃代郡而集中兵力对付我国了?"淳于燕有些吃惊。

"呸!"子兰啐了一口,"你未免也太高看你们了吧,代郡的常备军被召走,是为了对付李信。"

淳于燕点点头:"子兰兄,你也不必怨我国,贵王上放弃代郡,召走代郡的赵国常备军,也不仅仅是这一次四面受敌,与你自己也有关系吧?"

公子兰苦笑着摇头不语,端起酒杯,"这是鄙国内事。就不劳淳于兄关心了。"

淳于燕亦举起了酒杯,"此次战后,不论赵燕两国谁胜谁负,子兰兄你的代郡必然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了,淳于燕无愧于燕国,却有愧于子兰兄,这一杯酒,便算是我的歉意了。"

"各为其主罢了。你为燕,我为赵。不过如是。"子兰仰头将酒灌进嘴里。

"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淳于燕亦是一饮而尽,提起酒壶,替公子兰重新倒满。

"代郡虽是我的,但亦是大赵的,我虽是代郡领主,但更是大赵的国相,国之不存,我将焉附?"

淳于燕佩服地看着子兰,"子兰兄这等胸襟。我辈实在忘尘莫及,不过作为朋友,我仍要提醒你一句,你一心为国。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如此,代郡是你根本,根本若伤,如何存身?子兰兄这一辈或许安然无恙。然则后辈子孙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子兰一口饮尽杯中酒,"淳于兄,你将离去。相见无日,说些你燕国有趣的事情吧,不必纠缠于这些凡俗事务了,听来好生无趣。"

淳于燕默然无语,公子兰贵为大赵国相,赵王胞弟,为人方正,德高望重,甚受百姓爱戴,身边自然而然地聚集了极大的势力,但正因为如此,上受赵王无极猜忌甚深,下受一些大贵族觊觎,实在是上下维艰,这一次赵国遭此危局之时,赵王无极仍然不忘记给公子兰当胸一刀,可见对子兰的疑忌已到了一个何其深的程度了。这一仗打完,不管赵国最后是胜是负,公子兰的代郡总之会是元气大伤,只怕数十年也恢复不过来。

"说起我大燕的趣事,近段时间以来,倒还真出了一件,那就是咱们大燕新任国相叶天南家里的趣事,现在在蓟城可是传得沸沸扬扬,成为贵族之间的笑柄。"抛开心中诸般杂念,淳于燕倒是真有心讲些笑话让公子兰开心一笑。为国,彼此虽为仇寇,但为私,两人却是好友。

"看叶天南行事,万事皆谋定而后动,是一个城府极深,极为多智之人,为何还落得如此把柄让人取笑?"公子兰不解地道,叶天南一番谋划虽然让赵国现在极为艰难,更是让公子兰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对于这个隐忍十年,一鸣惊人的大燕新任国相,公子兰还是相当佩服的,此人所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不是他,是他的女儿!"淳于燕摇头道。

"传闻叶氏当年毁家灭族,只身得脱,怎么又冒出了一个女儿?"公子兰惊讶地道。

"不只是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当年蓟城事变,叶氏的确毁家灭族,但叶天南的夫人与一子一女却是得脱大难,隐身于辽西郡扶风县,艰难度日,一过十年,叶天南此次翻身过后,这才派人去接了他们回来。"

"这有什么可让人取笑的?叶夫人十年抚育一子一女,守得云开见月明,当是世之楷模啊,哦,对了,莫非是此女行为不端?"公子兰问道。

"非也,叶夫人在扶风十年,生计艰难,其一邻居,姓高名远,对其甚为照顾,这个高远对叶氏之女甚为倾慕,两家于去年刚刚定下了姻缘,想来也是因为叶天南十年毫无消息,叶夫人亦是心灰意冷,然则世事难料啊,十年过后,世事翻转,叶氏咸鱼翻身,由见不得天日的钦犯转眼之间便成了大燕国相,子兰兄,您想想,这桩婚事可就糟心了!"淳于燕笑得极是开心,看在公子兰眼中,便知淳于燕对于叶天南并没有什么好感了。

"叶氏本是传世大贵族,如今得回身份,肯定是要悔婚的了!"公子兰亦是洞悉世事,"但对方只是一介平民,许以金帛,诱以官职,自可无声无息地解决,何以闹得如此沸沸扬扬?莫非对方想攀上梧桐做凤凰,不依不饶?以叶天南手段,当不至如此吧,一声令下,这高姓一家只怕一夜之间便不知去向了。"

"叶相倒想如此,问题是这个高远不同寻常啊!"淳于燕哈哈大笑。

"哦,能让叶相也伤脑筋的人物,倒还真不简单呢!"公子兰被勾起了发奇心,"这个高远,不过一介平民,何来如此手段?"

"此人倒也不是普通平民,与辽西郡太守张守约有些牵连,去年从军,一年之内,便将扶风县兵打造成了一支强军,连败东胡人,灭在他手上的东胡部族,一年之内不下十个啊!"淳于燕感叹地道,"此人治军之能,作战之能,实在让淳于燕佩服之极,从军之时,麾下不过百余人,一年时间,此人手下便聚集了千余猛士,数百骑兵,数月之前,更是率数百轻骑千里奔袭,一把火将东胡王米兰达的榆林大营烧了一个精光,也让米兰达侵我大燕的计划落在空处。说来是我大燕的功臣啊,若非如此,我大燕对你赵国这一战,也不会这么快便爆发了。"

公子兰听得目瞪口呆,"榆林大火我倒也有所听闻,不过语焉不详,竟是此子杰作?"

"不错。此子奔袭榆林,返回扶风之时,便是叶氏悔婚之时啊。"淳于燕眼角眉梢尽是笑意:"子兰兄可以想想,刚刚立下奇功,自家老婆却不见了,这是何等糟心之事,这高远倒也厉害,当即率兵,将叶天南派去接人的荀修,叶重等人生生堵在扶风境内,刀兵之下,叶氏数百私兵不敢越雷池一步啊!"

"如此佳婿,叶天南何不顺水推舟?"公子兰不解地道:"如我公子兰得此猛将,必然倒屐相迎,别说一个女儿了!"

"那是你公子兰啊!"淳于燕晒笑,"这其中的道理,子兰兄想不透么?"

公了兰默然半晌,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叶氏现在势单力薄,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势力支持,而不是一员猛将。"

"这就是了。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张守约出面,不知说了什么,高远终于退让放行,不过那叶氏之女倒也烈性,在得知真相之后,与高远分别之际,却是留下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话,如今在蓟城是广为传唱啊。他二人之事,更是被好事之人,写成了评书,在蓟城广为宣扬呢!"淳于燕道。

"什么话能让淳于兄也如此动容?"公子兰惊讶地道。

"此女与高远分别之际,挥刀断去满头青丝,留下了一句话给高远。"淳于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