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鸵徊《馈T谔靡睾畹纳ダ裆显偌霉茫故悄敲窗谅轿胰允锹乖蛊骸耙皇橇醭谷⒘宋业呐⒔浚忝墙愕茉趺茨苡薪袢盏母还螅铱丛谡馇榉稚习锩Γ飧龌实勐值米潘雎穑肯衷谒攘嘶饰唬头系粑业呐媸峭荆 蔽也辉负退喾芽谏啵皇抢淅涞幕亓艘痪洌骸八盟亩亲硬徽俊背す鞴霉萌泛艽匣郏梢栽诟富室怀稳杏杏嗟挠巫哂诟富省⒆婺浮⒘和醯热酥屑洌米约旱呐晌渝傲耍桓觥疤啊弊置勺×怂难劬Γ盟挥锌吹玫窖矍暗囊坏愕闶澜纾拖裾獯危依淅淠不耙汛蚨涣怂闹凶暗牟皇撬廊サ恼煞颉⒗涔械呐羌抑幸晃豢∶赖摹⒈人剐〉哪衅投取
哎,她毕竟是我的长辈,这点小事我也不好说什么!她的行为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的富婆包养育二爷和玩鸭子!虽然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时空,可她思想开放的程度丝毫不比现代人差,汉代的女子的确没有后世那样讲究三贞九列,抛头露面、走亲访友是平常之事,寡妇再嫁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可能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在汉代刚刚形成吧!她虽已年近五旬,却保养得当,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荣华富贵什么都有,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男人的关爱,可能那个叫董偃的真的能让她快乐吧!
(三十四)龙城之战
马邑之谋失败后,元光三年、四年、五年,匈奴为了报复,不停入边烧杀,汉匈关系的破裂只是早晚。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弟弟终于下令再次出击匈奴。选派了四员大将卫尉李广封骁骑将军、卫子夫的大姐夫公孙贺被封为轻车将军、卫青的好友太中大夫公孙敖封骑将军、卫青封车骑将军,每人各领一万士兵,出击匈奴。四人中惟有卫青是外戚,依靠姐姐的力量青去直上,这样的人在朝中或许会有势力,但在军中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他从未读过兵法,从未带过兵,我也担心他打败仗。突然我想到了卫青家有个西域人的邻居,他熟悉匈奴的地理环境,建议卫青带上他。卫青谢谢我的提醒,不知怎么,再面对昔日的骑奴,我越来越不敢正视他,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是不是他地位的变化?
出征前韩安国就曾谏言,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无固定居所,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汉军也已精疲力尽,也打不赢;即使打赢了,也划不来,汉朝非游牧民族,打赢了占了大摹、戈壁滩也没有用。这更增加了我的担心,子夫再次怀有身孕不方便出宫,拜托我送卫青出征。
临行前,我叮嘱他千万小心,他眼中露出坚定的目光:“为了公主,为了姐姐,我一定会得胜归来!”他的目光让我想到了死去两年的曹寿,曾经我在曹寿眼中就看过类似的目光,莫非?我不敢想!
不久,消息传来,公孙贺一路应了韩安国的预言,未找到匈奴人,无功而返;公孙敖遭遇匈奴主力,死了七千人;李广号称飞将军,此次却遇上匈奴单于,全军覆灭,本人被俘后又设法逃回。只剩下卫青一路没有消息了,朝廷上下都很焦急。
正是大家焦急的等待时,前方传来捷报,卫青一路直捣龙城,杀敌七百。龙城是哪,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其实长安很多人都不知道龙城,但在匈奴人那里,龙城是一个非常的地方,就像汉朝的长安,是匈奴人祭祀天地、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离汉朝边境几百里,因为深入匈奴腹地,匈奴并未派重兵把守,而卫青偏偏把战争地点选择在了此处,可见其将帅之才。这就等于向匈奴宣告,今后匈奴的任何腹地,都可能有汉军主力的出现。
卫青得胜还朝,封关内侯。我问他为何想到了攻打龙城,他竟说是我的功劳,是我推荐了那个西域人邻居,让他事先了解到匈奴的情况,而他的兵力只有一万,不可能与匈奴大部队正面冲突。从此战看来,消息对于对匈作战太重要了,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卫青只是多留心了一些,就在四路大军中脱颖而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就在朝廷上下一片欢庆龙城大捷时,宫中正在流传着一首《长门赋》,据说是当今大词人司马相如所作。原来冷宫中的阿娇听说刘彻非常喜欢蜀郡司马相如的文采,对他的辞赋都加以诵读,于是便拿出黄金百斤送给司马相如,请他为自己做一篇赋,希望能够让丈夫回忆旧情。重赏之下司马相如果然妙笔生花,写了一篇凄恻动人的名作《长门赋》出来。
赋中写自己是一个漂亮的美人,却被丈夫遗弃: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说自己在长门宫苦闷、孤独,无限凄凉: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音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音徙)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音谦)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音采)香。
又说自己日夜思念皇帝,等待着他回心转意: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音狂)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这篇赋辞藻优美,情感丰富,写出了阿娇对弟弟的一往情深,或许能在弟弟心中掀起一阵波澜,但太不是时候了,卫青刚刚封侯,子夫又得宠,阿娇她怎么有希望再得到弟弟的宠爱?只是便宜了司马相如,既得了重金,又再一次得到皇帝的垂青。
(三十五)卫氏为后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春三月,宫中传来喜讯,卫子夫生下当今皇帝的第一位皇子,弟弟取名为据。据,占据也,这个孩子要占据什么?不过弟弟的心情可以理解,这是弟弟第一个儿子,爱屋及屋嘛。孩子满月,弟弟就举行了封后大典,子夫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入秋,边境传来消息,匈奴掠辽西郡(今辽宁义县西),杀辽西太守,掠走二千余人;又打败渔阳太守守军千余人,围困在渔阳守备的韩安国将军,所领千余骑几乎全军覆没;又攻入雁门郡杀掠千余人。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重新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听到消息便改由雁门关入攻。皇帝又派卫青领兵三万,带有一个副手李息二次出征。卫青从正面迎敌,李息从代郡夹击,共斩敌数千人,完成了歼敌有生力量的目标,获得全胜。如果说上次出征得胜有侥幸的成份,那这次,卫青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在河南地的北方,横亘着一座庞大的山脉,阴山,其所在山谷是匈奴世代生息繁衍之地,匈奴单于的王庭就在阴山及其南麓,河南地本是阴山南麓的屏障,如今为大汉朝所得,匈奴王庭则直接暴露在汉军攻击之下。卫青因功封长平侯。
卫青屡次向皇帝推荐一位投奔于他门下叫主父偃的儒生,弟弟都没有注意。没想到主父偃情急之下,直接上书给汉皇帝,书中提了九条建议,其中八条是关于律令的,一条是谏止征伐匈奴的。早晨上书,傍晚皇帝就召见主父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当即拜为郎中。主父偃又接连几次上书奏事,深得皇帝赏识。一年之中从郎中至谒者、中郎、中大夫,连续四次升迁。骤然富贵,可能很多人都不会适应身份的转变吧,此时的主父偃一定十分感念皇帝的恩德,因此而忽略他人的感受,甚至不顾自己的将来考虑。不久,他就上奏献上了“推恩令”,而且还说得冠冕堂皇:“现在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有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的人虽然也都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陛下可下诏诸侯王,允许把朝廷给他们的恩惠推及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国的封地立众子弟为侯。这样,得到土地和爵位的人,个个都很高兴,感谢皇上的恩德。”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正月,梁王刘襄、城阳王刘延先在皇帝的暗示下,上书奏请愿部分属邑分与其弟,皇帝立即批准。于是,诸侯王纷纷报呈,请求推恩。这些新分封的侯国,由朝廷定封呈,归属于各郡统辖。昔日诸侯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诸侯国的力量被削弱。
此时,卫氏从一个婢女到皇后,完成了一个女人的神话,这个皇后已不同于往日的陈皇后,完全仰仗皇帝才能存在,本身并无任何势力,诸侯王的力量又被削弱,皇权进一步集中,弟弟想必更乐于看到这种局面吧!在内部皇权稳固、集中的同时,弟弟又把目光转向了匈奴,卫青取下河南地,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此地设立朔方郡,筑朔方城,又修复秦时蒙恬所修长城,河南土地肥沃,又有黄河天险,可以巩固长安北部边防,又省转输漕运水劳,可以此为根据地北击匈奴,在军事上极为有利。
我又想到了阿娇,看来弟弟把子夫扶上后位,很有他的道理,他在政治上大刀阔斧的改弦更张,有很多主张是大汉立国以来所未实行过的,如果后宫不稳,整日吵吵闹闹,他怎么能不为此劳心费神?对于目前的地位,子夫是心满意足,肯定会全力抚育皇子、管理后宫,这样弟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虽然一个歌女本身不足以匹配皇后,却是目前弟弟最合适的妻子!
就在后宫安稳、弟弟锐意改革之际,诸侯王中却麻烦不断,这也把一个人送上了死亡之路!
(三十六)主父之死
就在皇帝一心改革内政之时,传来了有人状告燕王乱伦一案。皇帝下令主父偃负责此案。调查结果让人惊讶,可能是太平日子过的久了,这些诸侯王安享富贵,却想着更多的刺激,这可能是历朝历代皇室所没有过的。
燕王刘定国,荒淫暴虐,虽然妻妾成群,却又看上父亲的爱姬和弟弟之妻。父亲刘嘉刚刚去世,他就将父亲的爱姬霸占过来,并生下一子,又强占弟媳为妾,后来自己的三个女儿也逼迫侍寝。燕王的小女儿就是舅舅之前所娶之人,看来母亲的指婚真是正确,嫁给舅舅总比她嫁给父亲强啊!可她竟到母亲处为燕王求情,弟弟让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理,众臣朝议的结果是:“定国的行为如同禽兽,败坏人伦,违背天理,罪在当诛。”一纸诏书,定国自杀,燕国废为郡。
我在惊叹之余,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燕王的行为早已有之,为何现在才被揭发出来?细查之下,才发现是主父偃报复的结果。早年,他游于齐、燕、赵、中山等国,对这些国诸侯王的不法之事知道很多,在这些封国中,他不被举用,处处受尽冷落、耻辱,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如此在了皇帝的宠臣,自然要趁机报复。而皇帝也要趁此机会,借他这把刀除掉诸侯国的势力。可刀用完呢,是不是主父偃也该去陪那些诸侯王了?不知自认聪明的主父偃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许他真的是太忠于陛下了,要以此报达陛下的知遇之恩,即使鸟尽弓藏也在所不惜?就像他自己说的,:“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燕国被废后,主父偃又向皇帝进言:“齐都临淄是个有10万人居住的大都会,市井商税高达千金,人口众多、地方富裕甚至超过长安。这样的地方,不是陛下的亲兄弟或爱子,不宜在此地为王。齐王与陛下的宗族关系已经很远了。且有不臣、败德之行。吕太后时,齐王想反叛,自立为帝;吴楚七国之乱时,齐国又想作乱。现在又听说齐王次昌与他的姐姐乱轮通奸,玷辱宗室,请陛下趁机一并整治。”于是,皇帝任命主父偃为齐国相,并负责审查齐王刘次昌的问题。
其实齐王与姐姐的事缘起于他的母亲纪太后,纪氏想让自己娘家侄女做齐王王妃,齐王不喜欢这位表妹,纪氏让女儿,也就是齐王的姐姐处理齐王后宫之事,意在将齐王与宫女隔绝。孰不知,世间最不能勉强的就是男女之事,齐王都已经有众多后宫,纪氏却不为他的姐姐寻觅合适的夫婿,这不是把姐弟俩往一块推嘛!二人还真的走到了一起。当初母亲还想让我那民间姐姐修成君的女儿嫁给齐王,并派去宦官齐人徐甲去说媒,据说主父偃也托徐甲将自己的女儿塞入齐王后宫,纪氏因为提亲的是个宦官,没有答应,徐甲则回报说怕出现燕王刘定国的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母亲下令从此不再提嫁入齐国,但估计主父偃早已对齐王怀恨在心了。
后来,姐姐修成君的女儿嫁给了淮南王刘安的太子刘迁,刘安好读书,有文采、善鼓琴,才思敏捷,文辞斐然,并著有《淮南子》一书,其太子刘迁颇似其父,是个不错的夫婿,只是姐姐的女儿长于民间,对于这些皇室成员应有的修养一点也不俱备,这完全是一桩政治婚姻,是母亲一桩情愿的加在外孙女身上的幸福。果然,嫁过去没几年,夫妻关系恶化,三月不同席,刘安生气,怒责太子,甚至将太子与妃关进屋里,而太子仍然拒绝与太子妃亲近。太子妃受不了折磨,终于要求回家居住。
主父偃到了齐国,立即捕审了齐王后宫中的宦官、侍臣,查问齐王的奸情,宦官、侍臣们不敢隐瞒,一一供出。主父偃一阵得意,正准备上报中央,没想到齐王害怕像燕王一样被判处死罪,饮毒自杀。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顿时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更有人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一切都是皇帝指使主父偃所为,就是一个个铲除诸侯王。主父偃招权纳贿,广泛树敌,朝野上下恨他的人绝不在少数,他早年游历各国,倍受歧视凌辱,饱尝人间辛酸,许多诸侯王都曾怠慢过他,又有燕王、赵王的例子,怎么可能睡得安稳?
皇帝听说齐王被杀,以为是主父偃威逼所致,正在气头上,这时赵王上书,揭发主父偃接受诸侯贿赂之事。皇帝立刻下令逮捕、下狱。主父偃只承认受贿,不承认逼死齐王,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又动了恻隐之心,可主管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公孙弘的一番话打动了皇帝:
“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继承,封国被废,改设为郡,这是灭人之国的恶事,败坏了圣上的名誉,其实都是主父偃一人所为,不诛主父偃,陛下不好向天下解释。”
于是,主父偃被赐死。相信公孙弘也松了一口气,这位容貌俊郎、颇有长者风骨的御史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清高、正直,主父偃获罪已成定局,他却还要再推一把,无非是在皇帝跟前少了一个人与自己争宠而已。想一想朝中的这些官员,又何异于后宫的女人啊,只是为了一个人的宠爱而已!一向张扬、自负的弟弟却没有看穿他,公孙弘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更加清楚帝王的恻隐之心,前提是功誉归己,罪错归人,皇帝既要削夺诸侯封国,又要表示对宗族的亲亲之情,为了维护自己亲睦九族的形象,当然不会爱惜主父偃的那颗头颅了!可主父偃的头真的能安抚住诸侯王们对朝廷的不满和称帝的野心吗?身在帝王家,对皇帝的这一套怎么可能陌生?
(三十七)王娡之死
就在众人还在哀叹主父偃之死时,一个喜讯传来,让满朝都为之一震_____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了。自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人奉命出使西域,刚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奴抓获,扣留。这一扣压不是几天、几月,而是10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张骞,老死匈奴。然而张骞“持汉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负的使命。在被扣押期间,他采取韬晦之计,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宽对他的监禁。这一计果然有效,张骞抓住一个机会和少数随从逃跑,往西走了数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国王早就想跟富饶的西汉交往,听说张骞来了,很高兴,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张骞答:“我要出使月氏,没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国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这样做了,我回汉朝后告诉汉王,汉王定会用很多财物感谢你。”大宛国王满口答应,派人把张骞护送到康居,由康居转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后,发现情况有变化。老国王被匈奴人杀害,立太子为王,征服了大夏。新国王认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离汉朝太远,没有必要定要报复匈奴。张骞没辙,又从大月氏回大夏。远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为了表彰张骞的功绩,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这次出使西域,再次激发皇帝“拓边”的雄心,但没等付于行动,宫中就有了新情况。
主父偃被赐死不久的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宫中传来皇太后王娡染病的消息,我入宫探望母亲,子夫侍立在一旁,母亲精神还可以,看来只是受了凉、偶感风寒,略微休养就会好,我没有在意。可几日后再次入宫,母亲竟像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