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旧石器时代 >

第241章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241章

小说: 回到旧石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同时,这又暴露出来另一个问题,李四再次上前询问:“可是,他们这样,就不是帮国家做贡献,而是帮那些商户们做贡献,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王扬忍不住眉头一扬:“很简单嘛,收个人所得税,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就越多,对国家不就有贡献了?”

谈到这里,百官意动了,满脸均是震撼,对于这种只在课外书上记载的东西,见所未见,而且就算是记载,王扬也没记载得很详细,只是一个简单概念。

猛然听到这么一个东西,震撼莫名,但这东西他们又不陌生,只要按照一个朝廷的框架去想像,就能想像出,什么是“公司”。

但他们能想像出框架,却是想像不出前景,不知道商业的兴起,会造成什么局面。

目前来看,是便利居多,而且看另外一个文明的发展,貌似有商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我这就去制定收税方案。”李四立即表态,要把这件事揽下来。

其他文官更是立刻跟上,他们可看出来了,现在这个想法,和大致上的方针,被王扬定下。

只要跟着这个想法完善下去,就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而且还是参照的朝廷框架,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面对这么一件大功,绝不能让王扬再说下去,必须得抢在手里!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也想争功,不过王扬一直在说,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老插手其他部门的事务,也就不好争什么。

王扬微微一笑,他更不可能争这功劳,没有意义:“那具体的细节,就由你们敲定吧。”

“呜!”文官们精神一振,大声应下。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初步缓解退休老师们的‘就业压力’,还得有其他的举措。”

见百官精神百倍的瞩目看过来,王扬无言了,每次这些官员们想不出主意,就会瞪着一双大眼睛看自己,就靠自己想办法。

想了一下,王扬继续道:“扶植商业的政策一下,肯定会缓解许多退休老师们的压力,让他们不会只把目光盯住官位。”

“但肯定还有一批退休老师不死心,这就要减少他们的视线,要落实的一点,就是将老师的数量,固定下来。”

“那些学生就算被当成精英,留在学校,也不能转变成老师的身份,不是老师,他们的目光就不会盯住官位。”

“想发牢骚,他们就首先得当上老师,所以到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锁定在老师们的身上,矛盾,就指向老师们。”

这个想法的目的在于,转移矛盾,以前那些学生们,只要被留下来,就会自动成为老师,直接面对的,是朝廷,目光也在朝廷这里,有事没事就想挑刺儿,觉得官场黑暗,很不得志。

但是把老师们的数量固定下来,那么朝廷面对的,就是固定数量的教师,而且不会随意增多。

那么大部分留校的学生,他们的目光就不会集中在朝廷身上,只能在那帮老师们身上,想着怎么把老师拉下一两个,让自己顶上去。

所以到时候,面对众多压力的,就是那群数量固定的老师们了,而他们面对诸多精英学子的猛攻,肯定浪费大量的精力,没精力盯着朝廷了。

如此一来,在精力旺盛的学生和朝廷中间,就隔了一群老师,这群老师,就是天然的屏障。

“我这就去制定老师数量的计划!”李四立刻又揽了下来,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把目前的老师数量固定下来,加以限制,又是一个很轻松的活儿。

百官怒了,又被抢走一件功劳,吏部的驱兽马上站了出来:“由我来制定选拔老师的计划。”

王扬哈哈一笑:“好说,好说,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办。”

其他官员眼红了,这两件事完全就是送功劳,说被抢就被抢,太痛苦了。

但这时候,守仓却站出来,皱着眉头写道:“我有一点不明白,从学生转为老师,是那批学生已经拥有的权力,这个计划,等于把他们的权力收了,他们会接受吗?”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对于那群学生们而言,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当老师,虽然不是长久的职业,但好歹当上老师以后,能拿物资。

而计划却是要他们“下岗”,他们会接受吗?

不会,不接受,但拗不过朝廷,那就得闹事,就得散播反动言论,就得见缝就钻,鸡蛋里挑骨头。

这下,百官们也觉得需要好好讨论了。

守仓继续写道:“上一次,我们动了那些老师们做官的权益,结果他们闹出了这些大动静,现在我们再动那些学生做老师的权益,他们会怎么样?肯定也要闹出巨大的动静。”

王扬听了以后却是不太在意,在想一个计划之前,他首先想的是坏处,然后才想好处。

这次,同样不例外。

王扬举了个例子:“之前老师们闹,确实闹得很凶,非常凶,朝廷孤立无援,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是被损害的一方,谁是获利的一方?”

王扬指了指文官那一队:“是你们文官,你们的竞争对手少了,表现的机会多了,所以每次其他人闹事,你们反抗得最激烈,因为你们不想回到过去的制度,过去的制度对你们没有危害。”

那些文官们点点头,坦然承认,但还是补充了一点:“对国家也有危害,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官。”

王扬道:“这就对了,这一次,损害的是那些精英学子们的利益,但获利的,却是老师。”

“我们控制了老师的数量,就让一个不稳定职业,变成了一个稳定职业,可以安稳的过一辈子,而且还教书,温习了知识,每一年参加科举都有优势。”

“那些精英学子们肯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以前的,升到二年纪,当一年纪的老师。”

“可是这样一来,就损害的老师们的权益,他们好不容易变成了固定职业,如果回到以前,教完几年就得淘汰,他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情闹大吗?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吗?”

第569章 1+1=2

“不能!所以只要学生们敢闹事,他们一定是站在朝廷这边,说我们的好话,同时帮我们转移了矛盾。”

守仓一想:“不对啊,以前老师们攻击我们,我们有这么多官员,怎么说都没用,现在多了一群老师,就有用了?”

王扬点点头:“你还别说,真的有用。”

百官不解,面面相觑。

看出大家的疑惑,王扬继续道:“以前为什么朝廷老是被攻击,却没有还手之力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发动的是‘民变’,他们的身份,是普通人,而攻击的对象,是官员。”

“首先,他们就把官员当成了不法对象,你们再怎么争辩,人家也不会听。”

“但有了老师们不一样,当学生们冒出某种迹象的时候,想把大家带入歧途的时候,老师们就会站出来,提供另一种思考方法。”

“有了两种思维逻辑,众人就会分析,就会进行甄别,哪个更有道理,最后就能判断出,朝廷不会做出损害大家利益的事,事态不就平息了吗?那群学生不就闹不出来了吗?”

“学生们几次闹不成功,矛盾就对准了老师,这时候他们就有两种选择。”

“一,成为老师,继续闹。”

“二,打倒一批老师。”

“无论选择哪种,他们会发现,他们方法都是一样的,想快速成为老师,就得打倒一批老师,打倒了一批老师,就出现了空额,他们就想上去。”

“等他们成为了老师,他们就不会闹了,因为身份不同了,立场不同了,现在他们是老师了,他们要捍卫身为老师的权益了。”

“他们想守住老师的饭碗,然后进取官场,这时候他们在学生时期想好的怎么闹,就会通通抛弃,最后呢,还成为了防范教材,免得自己被打倒。”

“所以到了最后,最有本事打倒老师的学生,就会成为老师,而这批老师,绝对清一色的聪明,又有自己的‘反动’经验,会压制那些想走他们老路的学生。”

“实在不行,老师们会动用终极武器,开除!”

“这样一来,天下太平,我们不管出什么政策,民众会有疑惑,老师们肯定抢先解答,提供思考方式,政策可以落实,民众也能明白好处。”

“二来,能有这种智慧的老师,脑子是灵活的,是聪明的,教学方式可能比较多方案,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加速开启普通人的智慧。”

“如此一举多得的事情,不干,那就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必须拉出去油炸五分钟。”

说到这里,百官们要是还不明白,就可以去跳河了。

每个人都彻底明白,恍然大悟,王扬把每个细节,每个方面都考虑得完完整整,并且清晰的表达出来,把百官们心中的担忧和疑惑通通消除并解答。

如此精细的磁盘分析和全盘杀毒,甚至都不需要百官们自己去思考,就弄明白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完善细节,然后放手去做。

很清晰,很简单,很透彻。

百官们纷纷赞叹:“您太聪明了。”

王扬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聪明吗?不见得,只不过是想得更深,推理得更细致。

“不用说我聪明。”

谦虚,一定是在谦虚!

“我本来就这么聪明。”

百官:“……”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得意,只是一时的,王扬在意的,还是千秋万世。

所以他立刻写道:“能找出这个办法,和我处理过的某件事上的某个方案,有相同之处的家伙,记个小功。”

恩?百官愣了,不明白王扬为什么莫名其妙的说这么一句话,而且还准备记个小功,什么情况?

正当百官们百思不得其解,绞尽脑汁,想王扬以前处理了什么事的时候,李四站出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的身上,他缓缓的在本子上写道。

“和以前建立选拔文官制度的时候一样,那时候您是收回了当老师就能当官的权力,然后保护了在任文官的权益。文官们就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

“这次您是收回了留校就能当老师的权力,保护了现任老师们的权益。老师们自然也会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百官讶然,看着李四,不明白李四怎么能想到这一点,王扬做过的决定和方案何其多,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找出来呢?虽然李四一直很聪明,可也不能这么聪明啊。

百官的想法全都写在脸上,王扬看得出来,所以他便转向李四:“你说说你怎么找出的吧。”

李四道:“上一次您叫我制定奖励制度时,我就发现了学校的排名次,和奖励制度很像,所以用了一样的办法,于是我就琢磨,是不是一个办法,可以拿来用在很多地方。”

上次的事,百官已经知道,此时细细一想,还真是,两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不禁对李四佩服不已。

“李大人太聪明了!”

李四有点尴尬,虽然是他想出来的,但都是经过别人提醒的。

猛然间他想到了一件事,激动的站出来:“我要推荐一个人,就是您的侍卫,他太有才了,每次都把我点醒,思维转换之快,连我都比不上,若是能做文官,一定是国家的栋梁!”

守在门口的侍卫泪流满面,心中暗道:“不是我点醒你的啊,是王扬教我这么干的啊!你这么夸我,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

王扬干咳一声:“这种人才,我要留在身边磨练一下,做文官之事,以后再说。”

李四有点郁闷,这么好的人才怎么能不当官呢,有点不开心。

百官却没理这茬,而是疑惑王扬为什么要把此事提出来。

看出百官的疑惑,王扬面色一肃,语重心长的对百官表示:“我之所以这样提出来,是要让你们明白,情况会变,但是办法,却是永恒的。”

“就像数学题,那些数字,可以变来变去,但是公式,却是不变的,只要有公式,不管那些数字怎么变,都能计算出来。”

“想办法就像数学题一样,不要一面对不同的情况,就双手一摊,把事情推给我,这样我要你们何用?”

“而是要活学活用,学会的东西,你们就要用,办法就那么几个,你们把不同情况,代入到办法中,就能求出最终答案。”

“就像1+1=2,我给你们一拳,按照情绪的公式,我就是1,给就是+,你们一拳也是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你们会愤怒,按照感官的公式,得出的答案就是你们会痛。”

“那些情况,你们就要分析,就要像做数学题一样推理,不要老是吃饱没事干,就说自己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然后叫我来解决。”

“非要我来干,不等于说你们能力不行?何况功劳也争不到,我怎么信任你们?”

百官们认真倾听,知道一系列的问题,经常最后都是推给王扬,自己确实没表现出来,十分沮丧。

见百官态度还不错,王扬也就不说了,这一点他一直都在强调。

因为他要架空皇帝的权力,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机器,如果什么事都推给皇帝一人,不就等于把权力又推回来了吗?

搞来搞去,最后又变成中央集权,他不想,所以必须培养百官们的能力。

以前不行,王扬不怪他们,毕竟万事开头难,现在头已经开了这么久,再推就说不过去了。

“我就不再多说你们了,我也只能做到教给你们这种想问题的捷径,但不能又被这种捷径限制死,一定要多想,多考虑。”

这一句话,算是这次临时朝会的结语,王扬挥挥手,宣布退朝。

退朝了的百官,很是感叹,都体会到了王扬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他们又郁闷,又羞愧。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官集团,因为数次事件,实际需要负责的部门,便是礼部的文官们。

其他几部虽然也有责任,但不是太大,可他们也清楚,以后若是再发生什么事,最好自己就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否则王扬一不高兴,就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文官们挺郁闷的,王扬的说法让他们不是很能接受,因为上次实践,他们拿出了完美的奖励方案,保底加抽成。

怎么这次王扬还说他们呢?

直到他们对那名李四十分推崇的‘人才’大发牢骚,牢骚得侍卫耳根子都快起茧了。

这才道出真相,没办法,他实在不允许别人抱怨,而且抱怨的矛头隐约指向王扬。

“其实是王扬暗中授意我来‘点拨’的。”说完,他也不是太在意,貌似王扬没说绝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一众文官听了以后,无比羞愧,无地自容。

细细一想,想明白王扬是不想打击他们,更加觉得羞愧,同时不乏对王扬的感激与感动。

如果当时王扬直接在百官面前拿出方案,他们文官在其他人眼中的能力,就不好说了。

王扬能考虑到他们,还把功劳给他们,让他们扬眉吐气一把,实在对他们没得说。

可怎么报答王扬啊?

文官们感动着,回去把计划拿了出来:“把奖励再扣一点,多留点给国库……”

第570章 所以我是官嘛

急于想要表现的文官们,很快,就迎来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上次,众人前来宫殿,王扬再一次表示支持商业的发展,并且维护了通过商业获得物资的合法性。

众人沉默,沉默之后,就是触底,反感的情绪被王扬说得七零八落,即便还有人觉得不好,也无法再说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一件事的出现,让触底,产生了反弹。

一个叫糖糕的家伙,竟然也开了一个任人交换的商铺。

别人问他:“你怎么好的不学,学布十四?”

糖糕气愤的表示:“王扬都这么说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反正都要有人开的,别人开,不如我开,我来赚这个物资!”

别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也开商铺,反正王扬支持,别人赚不如自己赚。

商铺不是那么好开的,商业管理法很快被王扬颁布,想开商铺的人,得去户部、礼部和刑部走一遭,调查档案,身家清白,然后进行注册,领发票。

每个人都领到这么一本册子,是商家和顾客要注意的事项。

而这时候,顾客的那部分,基本没用,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反正要赚,那就自己赚。

反弹的结果便是,一时间商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人人都是商人,都想着如何从对方的箱子里,弄来一点物资。

结果很明显,人人都是商人,没有消费的人群,市场极度膨胀,膨胀的结果,就是谁都换不到东西,商铺可有可无。

一旦变成可有可无,事情就麻烦了,就必须要处理和解决了。

这件事李四在早朝的时候,一笔带过,很明显,他不能再让王扬来处理,他和他领衔的文官集团,必须将此事办好。

所以回去之后,他立刻把所有文官们通通召集在一起,开始商讨此事。

“这样一直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想出解决方针。”

原本需要解决的是商业如何繁荣,如今确实繁荣了,却是假繁荣,只有商家,没有顾客,他们必须平衡市场,然后把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引导到商业之中。

这是两方面的事情,但却要一次解决。

于是他们立即扩散,询问众人是否有生活需求,是不是缺少某些方面的物资。

从森林这边,一直到麦地都是如此,哪怕在流动性极大的草原,也有商业的需求。

这种需求随着生存压力的减小越来越重,在商户林立的三地,需求的欲望,只会与日俱增,越憋越满,直到火山爆发。

现在就看谁先忍不住,不做商人,而是改作普通消费者。

这个过程定然不会很快,因为众人是赌气开商店,这股气若是不消,恐怕会一直憋下去。

谁也不知道众人会憋多久,能憋多久,反正憋着一天,商业就迟一天运转。

很显然,文官们等不住了,王扬的心情很迫切,很想早点完成。

被所有官员看着的文官们,只能主动出击,让一些人明白,商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但他们又必须把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带入到商业中去,这就有些麻烦了。

好在不愧是一群喜欢钻牛角尖的文官,文官们立刻找到了一部分商家的漏洞。

那些商家由于是赌气,又没有布十四的亏本教训,推出来的换物比例,十分糟糕。

比如有一个张家,他们推出的比例是这样的,两斤肉换两斤布,两斤布换三斤玩具材料,三斤材料换三斤肉,只要按照这个比例换下去,两块肉就能变成三块,越换越多,亏的,只能是那张家。

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