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旧石器时代 >

第81章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81章

小说: 回到旧石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说,当时如果先往东边走,就可以绕过雪山和雪原?

那群动物似乎很喜欢这片广袤的森林,非常适合它们居住,留在了此地,于是乎,众人的食物又吃不完了。

这片林子确实富饶,有溪流,有大水潭,还有丰富的动物,若不是王扬想要更好的发展环境,或许会在此定居。

说到定居,春天悄然来临,众人明白,迁徙的时候就要到了,于是他们开始补充食物源,以及其他的东西。

水源这点他们不担心,那条溪流正是往南流去,但是这次他们要带的物品上多了锡,势必会占用许多空间,王扬不想浪费,于是寻思着是不是能找些能载重的“劳动力”。

……

这一天,是春季中的某一天,王扬等人已经开始在收拾大包小包,准备离开。

乌龙等人已经知道了王扬的想法,得知王扬将要离去。

王扬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跟着大队走,还是继续留在此地。

他们很犹豫,很挣扎,一方面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融入了大集体,就这么分开很可惜。

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学到了所有的生存技能,包括制作工具,而网这种物品,也被王扬研究出了新的材料。

他将大型动物的筋分出来,在热水中过上一道,然后再砸碎,那些筋会变成细细的筋丝,干了以后打结,可以制成绳子,并且比普通的纤维绳更有韧性。

缺点也很明显,取材麻烦,数量少,并且容易受气温的干扰。

但好歹是条绳子啊,可以制作网。

学会了制作工具,捕猎技巧,以及绘画的精确沟通,他们有了在此地生存的能力,展不展开迁徙都无所谓。

最终,他们决定,不迁徙了。

王扬问他们为何,他们表示在他们的父辈,就是从那边迁徙过来的,由于小时候对于黄沙大漠的恐惧,他们不想再冒险。

王扬等人没有表示反对,留下了许多现成的工具,帮助他们尽快拥有战斗力。

这一点王扬考虑了很久,但最终想想就释然了,他们既然不迁徙,就对自己的部落构不成威胁,况且几月下来,对他们没有了成见,好歹都是人种,又相处了这么久,便给他们武器。

然后王扬带领他们来到锡矿的位置,向他们说明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里,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坚决不要离开,因为自己以后肯定还会回来。

并且让他们留意溪流,称啥时候混不下去了,就顺着溪流寻找自己。

乌龙重重点头,然后拉来了几个部落中最美丽的女子,想要王扬和她们进行那啥,留下种子。

王扬:“……”

自这日起,王扬再也不理会乌龙,一见面就铁青着脸避开。

乌龙觉得好生无辜和无奈,暗自琢磨着王扬是怎么个意思,为啥又不理自己了?

那几个女子更是幽怨不已,最后乌龙将那几个女子训斥了一番,大意是责怪她们生得不够漂亮,他非常肯定的认为,是她们身上的毛不够多,所以王扬就觉得不好看,瞧不上。

没能留下最强大的人的香火,真是太可惜了,他那么强,后代肯定也很强。

……

就在王扬等人准备启程,为载重“劳动力”发愁的时候,一群“草泥马”不期而至。

“草泥马”自然是上辈子网上宅男们的调侃,被尊称为“神兽”。

它们长着一身类似羊一般的卷毛,经常被牧羊人拿来带领群羊,效果不错。

但其实它们在生物学上是骆驼科,与骆驼更为接近,它们的学名也是如此,羊驼。

至于为何被称为“草泥马”,王扬觉得原因如下,一来它们的长相很滑稽。

二来呢,它们看上去很笨,是真的看上去很笨的感觉,全身毛茸茸的,样子傻傻憨憨的,就像商店里的熊娃娃。

这与狍子的傻还真不同,狍子虽然也傻,可从人家的长相判断不出傻。

俗话说得好,智商太低不是错,错就错在天天秀智商,狍子显然领悟得很好,将傻憨藏在心里,可羊驼这家伙长得简直傻不忍睹。

难道说,它们是扮猪吃老虎?

不管如何,王扬决定一试,看看能否将它们驯化,成为载重劳动力。

第二卷 发展与繁荣

第223章 骑着神兽去荒漠

他转过头,对身后众人压了压手,示意他们不要攻击,也不要靠近,免得惊走它们。

那群“草泥马”也不知从哪里来到了这里,随意的看了看四周,便决定吃掉树下的矮草。

它们吃的样子当真像马又像养,吐着嘴唇露出几颗参差的白牙,脑袋一低,额头上厚厚的“刘海”便垂了下来,遮住半只眼睛。

它们的毛发大部分是褐色的,绒毛长满了全身,在四肢下才有所收敛,看上去就像是小腿往上,全被人揍得臃肿。

这里显然不是它们喜欢居住的南美洲高原草场,可能草不太对胃口,吃了几口就抬起头来,发出婴儿般嘤咛的“噢噢”叫。

王扬第一次听到神兽的叫声,觉得很是神奇,既不像羊,也不像骆驼,更不会马叫,小孩儿般的声音。

他还以为羊驼会羊叫呢,不然何必在名字里加个羊字。

话说回来,也没啥可惊讶的,毕竟人家是无峰的骆驼。

看了一阵,王扬转头,再次对众人说明,无论如何都不要攻击,然后舔了舔嘴唇,轻手轻脚的向那边走去。

来到近二十米处,停下身子,隐藏在一棵大树背后,慢慢把头伸出去。

可他刚一伸出脑袋,就看到了一只“草泥马”在默默的注视自己,那张褐色中,脖颈处有一点白色的羊驼也愣了。

“被发现了,怎么办,它会不会逃跑?会不会攻击?”王扬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定住身子,愣愣的与它对视。

那只羊驼兴许是第一次看见猿人,觉得十分好奇,也就站在那里看个不停。

这深情一望,差点望到海枯石烂。

王扬不动,那只羊驼就不动,似乎和王扬对上眼了,玩123木头人呢。

王扬撑不住了,这样下去还没等海枯石烂自己的脖子就得望出病来。

他动了,露出了一个笑容,只见那只羊驼忽然“噢”的叫了一声。

刹那间,王扬感觉到无数双目光望向了自己,所有的“草泥马”都在愣愣的看着自己。

王扬的笑容顿时僵硬,这下该怎么办才好?完全暴露了啊!

“噢~”

“噢~”

一只只羊驼发出了叫声,然后慢慢的向王扬走来。

“咋回事儿?不跑?”他的念头急转,实在是搞不懂“草泥马”的心思,眼见着“草泥马”大军就要淹没自己,他灵机一动,学着“草泥马”的声音叫了一句:“噢~”

刚叫出来,王扬的肠子就悔青了,自己又不是羊驼,学它们叫有蛋用啊,难不成还能和它们联络感情?

但似乎羊驼们并不这么想,仿佛不将它们蠢萌无害的性格表现出来,就对不起全国人民,只见它们听到了王扬的叫声后,纷纷展开回应,“噢噢~”的将王扬围住,将脑袋伸到王扬面前,仔细的打量。

王扬被团团包围,一只只“草泥马”的脑袋不断伸来,“噢噢~”的叫着。

王扬见形势似乎有点微妙,于是乎鬼迷心窍的又模仿了一句:“噢~”

众羊驼又叫:“噢~”

王扬只好再叫:“噢~”

羊驼:“噢~”

王扬:“噢~”

羊驼:“噢~”

王扬满脑袋黑线:“噢噢噢噢噢!”

后面的众人已被此时的场景震惊得完全懵了,怎么回事?

在羊驼们刚包围王扬的时候,他们一度控制不住对王扬的担心,想要展开攻击。

可谁知王扬却在和羊驼们对噢?

众人疑惑不解,张三站了出来,画了幅图,对众人表示,王扬在和羊驼交流。

众人深以为然,肯定是这样的,不禁对王扬投去崇拜的目光,王扬就是王扬啊,连兽语都会。

……

当你被“草泥马”大军包围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A:被“草泥马”踏平。

B:踏平“草泥马”。

C:大喊“草泥马”。

友情提示,B为错误答案。

很显然,王扬在挖掘第四种答案。

上辈子听人说羊驼这种动物对人有好感,王扬不知道什么叫做对人有好感,他看着眼前这群“好奇宝宝”,估计它们对什么动物都有好感。

只要不是攻击它们的动物,可能都能引起它们的兴趣。

王扬实在是不了解它们的想法,在他看来,这种好奇心是非常愚蠢的表现,也不知道上辈子的那些羊驼是怎么活下来的。

“噢~”那群羊驼见他叫得比自己还欢,非常高兴,最早发现他的那只还亲热凑上前,在他双眼不到几厘米的距离噢了一声。

王扬只觉得一股泥土与草的青味扑面,眼见着那蠢货的口腔展现在眼前,郁闷的往后退了两步,然后试探性的摸在它的脑袋上。

那只蠢货表现得不是一般的温顺,竟然也不反抗。

手指间没进细软的绒毛中,带着微湿的滚热气体打在手心上,顺势就从脖子一路摸到背上,双目放出精光:“天然的毛啊……”

接下来的几天中,王扬带着一个又一个的同伴出现在羊驼们的面前,每个人都得噢噢的叫上几句。

没有感觉到危险,羊驼们很乐意与这群很有意思的人类生活在一起。

王扬最终在某一天对羊驼们下了黑手,他将两个兽皮袋用绳子相连,一把丢到它们的身上。

这一下它们有点不适应了,抖动着身子要将袋子弄下来,可惜啊,它们是不可能弄下来的。

又过了十几天,羊驼们终于适应了背上有沉重的袋子,王扬想也不想,翻身上“马”,双腿一夹,带着它们沿溪流前进。

常言道,将军想要威武霸气,需配一匹拉风坐骑。

很显然,王扬拥有了全宇宙最拉风的神兽,“草泥马”。

也不知道是不是神兽开着祝福光环,王扬这一路十分顺畅,溪流两岸总有枝叶渐冒的黄草和灌木丛,溪流中也不缺食物,鱼很丰富,原本两三月的食物贮备,加上每天捕到的鱼,愣是吃了四五个月。

而在食物快要耗尽之时,总能捕获到一些大型动物,让王扬等人没那么被动。

这一次的迁徙,持续了六个多月。

众人前进的速度极快,早早就过了冰期严重影响的区域。

这不,已经六个多月了,冬季依然没有来临。

而在这一天,他们有了新的发现。

第224章 黏土矿

他们发现了前方不再是荒凉的荒漠,而是大片大片黄色大须芒草的草原。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显得很是开心。

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大量的猎物,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也是他们经过多次迁徙而懂得的道理。

科学点儿说,植物众多的地方,生物链涉及到的生物群体更加庞大。

王扬也很开心,起码接下来这段时间可以吃些新鲜的动物了。

不仅如此,这个地方是两条小溪的相交处,潺潺的流水冲刷着岸边的黄泥,形成八米多宽的小河。

小河深有一米,有的地方能达到三米,河底是软沙,看上去有些浑浊。

王扬抬头望了望昏黄的天空,下了“草泥马”,带着他们来到草原的边缘。

羊驼们欢快的吃着新鲜的草料,很是快活。

王扬微微一笑,这些蠢货还真是没心没肺,啥也不怕。

那些大须芒草长得很旺盛,有的达到一米二左右的高度,就连大人们也只不过高出一个头,可以想像当年的南方古猿,被这片茂密的草原逼得不得不站直身子的艰难。

他来到河流旁,捧起冰凉的河水洗了把脸,又喝了几口,然后把旁边一张有些腐烂的兽皮袋丢弃。

用兽皮袋装水是一个十分不明智的举动,水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侵蚀兽皮。

自己在路上就犯过这么一个错误,那时候眼见着溪流越来越小,担忧溪流会断掉,于是装了十几袋的水,结果过了十几天,兽皮袋产生了腐烂,那水也不敢喝了。

好在溪流没断,不然王扬说不得要将锡粉重新炼制成锡壶之类的装水工具。

小红来到王扬身边,对他指了指身后的一群孕妇,问他是否需要停下。

王扬转过头,那些孕妇也差不多到了临产期,一个个大腹便便,赶起路来很是辛苦。

“先停下来吧。”

见到了草原,王扬的心里有了底,不再匆忙,必须要保证好新生儿的降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死亡。

大人们开始了忙碌的捕鱼,许多大人准备深入草原,捕捉猎物。

草原的宽阔,给了投矛器投石索等一系列远程工具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

王扬则带领一群小伙伴收割须芒草,做引火之用。

到了晚上,众人便离草原远远的,生起火堆。

这是王扬特意说明的,别把火带进草原,他不想搞野火燎原。

而且草原里有什么古老的野兽还不清楚,太靠近非常冒险。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新生儿们陆陆续续的诞生了,这一次降生的数量很多,二十几个,一下子将五六十人的人数突破到了八十人,大家都很开心。

而在这一天,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

王扬无语的被大雨打成落汤鸡,连躲避的大树都找不到一棵,还好天气炎热,雨水打在身上很清爽,倒也不怕感冒。

事后,王扬将身上的毛皮脱下,拧干,再放到火堆旁晾干,保证毛皮不在这种环境下快速腐烂。

雨过天晴。

新生儿已全部降生,大雨也过去了几天,地上重新变得干燥,王扬便准备重新上路,继续前进。

他对众人挥了挥手,大声呼喊,要他们全部过来。

远处,众人纷纷跑来。

王扬开始清点人数,“一,二,三……”

他数啊数,没过一会儿就皱起了眉头,怎么少了几个人 ?

他向众人询问其他的人呢?都在哪儿?

有大人表示,他们在前边儿的一个大坑里玩耍。

顺着他的指向看去,果然,几十米外的地平线上,飞出几团泥巴。

众人开始对他们用力的呼唤。

听到了声音,几个小伙伴赶紧爬出坑,满身是泥的向这里跑来。

他们的脸上,身上,全部是泥,可见这泥巴玩得有多开心。

到了近前,王扬走上前,打算训斥他们一顿,接下来可是要进草原了,几十米足够他们走丢了。

可当他的目光刚落到几人的身上时,却完全被他们身上的泥土吸引了。

那土是淡黄色的,抹在身上,死死的黏住他们的皮肤和毛发,伸出手指抹了一点下来,两指一撮,很细,很柔软,很有黏性。

王扬眼中闪过奇异,随手扯了点干草,将它点着,慢慢的靠近沾着湿泥的手指。

等手指觉得很烫了就拿来冷却一下,然后又靠过去。

如此循环几次,泥土的表面开始硬化,摸上去很光滑,很硬。

最有意思的是,泥土并未从指尖上脱落,好似死死的咬住了手指,不肯离开。

“黏土!果然是黏土!”王扬双目大亮,哈哈大笑,非常的开心。

众所周知,黏土是制作陶瓷、砖瓦、水泥的主要材料,有了它,就可以盖房子,制作碗碟等工具,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王扬的经历告诉他,不需要房子和碗碟罐子等工具都可以活下去,大不了受点儿日晒雨淋。

而他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可以利用黏土搭建一个窑,用来炼制熔点很高的金属,比如说铁和铜。

没有窑,仅靠篝火堆根本无法达到那么高的温度。

一般的篝火堆,也就用来炼炼锡这种熔点低的金属,想要大量发展金属器,还得是窑。

王扬摸了摸下巴,环视一周,看出众人的疑惑,也不多作解释,直接跑向了那个大坑。

站在坑边往下看,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黏土坑。

黏土一般有几种形式存在,山中的岩石层,黄沙瓦砾中,和另外几种形式,眼前的坑型也是其中之一。

这一点不常见,没想到被自己遇到了。

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算是个小型的盆地,雨水积累中坑的低部,和着黏土,看上去就像喝到了底的特浓咖啡,或许,用溶化了的巧克力更形象。

众人也纷纷赶来,不解的向王扬询问。

王扬先向他们用图描绘黏土的作用,画着杯子,碗碟,房子之类的东西。

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看了一知半解,知道这东西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捏造许多形状,但还是不怎么明白。

彻底明白的,目前只有李四,但李四却有一个疑惑。

既然黏土一碰到水就会成烂泥,那制造出的那些东西有啥用?一下雨不都没了?

第225章 我有一株“狗尾巴草”

“好问题!”王扬对李四竖起了大拇指,会思考就是好,思考得越多越好,脑瓜子就是得天天思考,得用,不思考就饨了。

要知道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六个月。

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

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

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万千,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高考一过,只晓得通宵玩游戏。

王扬对此深有体会,就像现在过去了十几年,只知道杀猪宰牛打老虎,这也算响应了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去。

要他现在解释黏土里的变化可真是麻烦。

他也不打算解释,直接捧了把黏土,就在那一通狂捏。

还真别说,这黏土一湿,就像小时候的橡皮泥,倒有了几分童趣,他做了个碗,放到一旁风干,然后让众人停下来休息。

两天过后,黏土的表面基本都干了,有了那么点儿样子,然后他开始铺了一层层的干草,将碗放到干草中间,烧了起来。

青烟四起,烈火呼啸,只进碗在火焰中闪烁明灭,灰色的烟和淡淡的水蒸气一起升上天空。

干草烧得很快,王扬时不时的加料,一烧就是一整天。

碗的表面多了些黑灰,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变化。

到了晚上,这些干草也烧得差不多了,王扬就不烧了。

众人陪他干看了几天,愣是啥都没看明白,心想这是这是要做啥?

又过了一天,王扬捡起了那碗,表面还有点温热,但已经变得很硬。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黏土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这时候它就不是土了。

王扬手上的这个碗,算不上陶,也不是瓷,更不是砖,只是一个有了些须变化的半成品,原因很明显,温度还不够高。

烧陶烧瓷的温度需要大几百度,比锡高出几倍,到了那时候,才是完全的变化。

而他手中的这个碗,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四不象。

王扬拿着这个“四不象”,放到水中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