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223章

唐朝小官人-第223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处……”杨石愣了一下。

    杨再思慢悠悠的道:“正因为天下为他们掌控,所以他们才是众矢之的,假若有一日,剑南发生了灾荒,饿殍遍地,老夫来问你。这笔账会算在谁在头上?”

    杨石不由道:“自然是韦氏,天下谁人不知他们韦氏……”

    杨再思压压手,示意他不必赘言,含笑道:“那么假若流民甚多,四处流传,发生了叛乱。这个干系,又是谁的?”

    “还是韦氏。”

    “那么这赈济、平乱之责,又在谁的身上。”

    “韦氏。”

    杨再思点点头:“这就是他们的害处啊,他们在庙堂上一日,掌握了一日的朝廷,那么无数的质疑就不会停止,所有的责任,都必须由他们背负,因此……所有的民怨。也就冲着他们韦家而去。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能屹立数朝而不倒吗?为父就告诉你吧,因为为父务虚而不务实,这庙堂上的宰辅,一经入了三省,一个个便都似疯了一样,拼命的把权柄揽在自己身上,长孙无忌如此。崔詧如此,如今的韦弘敏也是如此。可是为父呢,却不和他们争,这东西,固然有天大的好处,却也有莫大的坏处,你看看长孙无忌什么下场。看看崔詧又是什么下场,他们权柄越大,就要务实,务实就意味着要实实在在的办事,可是这天下。最难的就是办事了,何也?任何一条政令颁布,固然会有人得到好处,可是同时,也必定会有人受害,崔詧因见江南西道遭了灾害,便想减免江南西道的税赋三年,江南西道的百姓得了利,可是朝廷的钱粮终究还是要有,就不免要从其他地方得钱粮,其他地方,就要遭罪。真要追究,这崔詧,就难免被人诟病了。”

    “现在的韦家,把持了朝纲,他们和崔詧、长孙无忌一样,就非要务实不可,把持朝纲,无非就是要先拉拢自己的亲信,可是自己的亲信得了好处,其他人就难免受害了,长此以往,这心中恨韦家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这才是韦家最大的坏处啊,诚如当初的上皇一般,上皇任用的贤臣不少,天下也还算得以大治,可是为父问你,当初的时候,有多少人深恨上皇?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人心总是不满的,当人心不满的时候,自己处境的好坏,总不免要责怪到其他人身上,最后所有的抱怨,就统统由上皇来承担了。”

    杨石不以为然,道:“可是有人受害,固然有恨,却总有人得益……这岂不是……”

    杨再思笑了,只是摇头,眼神中带着似笑非笑:“你呀,还是不懂人心,什么是人心呢?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心啊。老夫来问问你,今日你若是蒙受韦氏的提拔,得以成为宰辅,你会如何?”

    杨石皱眉,道:“自然是心存感激。”

    “可是一年,两年之后呢……”

    “这……想必……”

    “你就不会有感激之情了,因为或许你只在尚书省,此时却又觊觎了中书之职,可是你想得而不可得,韦氏已经不能再给你了,他的亲信不是一个两个,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时候,你心里就不免会有牢骚,会有不满,会心生怨恨。况且,人心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即便是韦氏提拔了你,在你的心里,你也认为,自己能够得以入三省治事,是因为你自己的才干,韦氏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你真正感激的,永远不会是韦氏,而是自己。你只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本就是宰辅之才,你看那岸边的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如此,这才是人心,人得了好处,绝不会觉得这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即便感激,那也只是一时,可是在人心底最深处,他们真正感激的,永远都是自己。可是人一旦受害,他们埋怨的,永远都是别人,却无论如何,都会罔顾自己为何会到如此境地,从不会怨恨自己。”

    “这才是韦家最大的软肋,这一条,尤为致命。反观秦少游,固然也有这个问题,可是河南毕竟只是个小地方,河南府的所有人,都与神策府息息相关,这便使得,固然有人怨恨,而一旦神策府遭遇什么不测,他们的一切就要化为乌有,这种捆绑,才是真正的可怕,为父听说一些商贾,竟是得知韦家有打压神策府的心思,他们便宁愿抱团起来,主动要捐纳钱粮,甚至不惜将来神策府一旦垮了,他们背负私通乱党的罪名。”

    “所以,为父以为,韦家的胜算,不是八成,而是五五指数。”

    五五之数,杨石倒吸了口凉气。

    杨再思淡淡道:“既然是五五之数,老夫为何就非要做韦家的侍中?韦家已经不能再给老夫什么了,他们家大业大啊,这么多的族亲,还需要拉拢关中诸豪门的这么多子弟,再怎样,也轮不到老夫头上,韦家不缺一个为父,可是河南不同,如今上皇固然已经挣脱了牢笼,可是河南府上下,除了一个狄仁杰,尚且还有一些声名,其余的,便都是一些籍籍无名的小官小吏,上皇想要压韦家一头,想要在河南府造出点声势出来,就急需为父这样的人,前去辅佐,天下人都有眼睛和耳朵,都会看会去听,老夫若是到了洛阳,对上皇拱手称臣,这对上皇来说,是何其大的好处,老夫对韦家,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对上皇,却是雪中送炭,既然是雪中送炭,老夫给天下人做了表率,那么上皇,又怎么不会极力善待,给予诺大的好处呢?”

    杨石倒吸了口凉气。

    原来自己的父亲如此铤而走险,是为了这个。

    不过细细想想,倒也能够体会,父亲对于上皇,确实远远比韦家要重要的多,韦家就算赢了,父亲还是那个被韦家族兄弟们压着的侍中,可是一旦上皇若是赢了,那么极有可能成为上皇身边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只是杨石还是有些可惜:“只是父亲这一走,朝廷若是震怒,少不得要罢了父亲的官,父亲白丁之身,就算去了河南府,怕也尴尬。”

    杨再思淡淡的道:“韦家是不会罢老夫的官的,有些事,你并不懂。”

    他站起来,道:“只不过……从前老夫务了一辈子的虚,倒不是因为老夫喜欢务虚,实在是老夫出身于阡陌,岂非是其他人的家世可比,是想要务实而不可得,否则这庙堂上如此凶险,多少明枪暗箭,那些豪族的子弟,即便是兄弟造反,尚且朝廷不会加罪,可是老夫只要一步走错,那便再无返翻身的余地了。可是如今,临到老了,怕要务实一次了。老夫这把刀,磨了数十年,数十年光阴似箭,如今……却总要试一试锋芒了,去了河南,总要学那狄仁杰才好,不过有些事,老夫也早有了安排,狄仁杰刚正不阿,秦少游呢,固有大才,却也未必通达,老夫最大的本事,怕也只有逢源了, 上皇慧眼识金,料来也不会亏待。临到老来,才要动一动这老骨头,呵……”他自嘲的笑了笑。

    “至于你们,经商去吧,河南府那儿,老夫算是看透了,往后,是钱的天下,固然是世俗了一些,可是也不失为安生立命之本。”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军备

    杨再思的到来,河南府上下是万万想不到的。

    秦少游近来心情不错,运河的修建完毕,百业的兴旺,这孟津与洛阳本就距离不远,又有运河相连,如今双方的城市,都有默契的朝着相对的方向扩张,如今孟津与洛阳之间,已经再难有什么界限了。

    武则天在洛阳宫里,开始发挥了她的作用,这些日子,她接见了许多的人,李令月也入了宫去,暂居于宫中,母女二人,自然会有许多话要说。

    一切,似乎都变得顺利起来。

    河南府上下,似乎都在低声流传着许多消息,甚至有人直言不讳的认可了武则天这个‘天子’。

    韦家的处处打压,早让不少人心中如鲠在喉,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赖以生存的秦少游,不过是个朝廷命官而已,既然是命官,就会有他的局限,这时候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秦少游今日的高官厚禄乃是朝廷给的,迟早有一日,朝廷也可以收回去。

    这……才是真正让人不安的主要原因。

    许多商贾对此一直都不安,这种不安全感,某种程度,也让人不敢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而如今,当上皇突然掌握住了洛阳宫,杀了韦正德,颇有一副与韦家势不两立的姿态,随即第一时间召见了秦少游,如此,大家心里有底了。

    不管怎么说,河南府还有一个天子呢,有了这棵定海神针,大家心里也都安定了一些。

    商贾是如此,神策军亦是如此,他们固然竭力效忠于秦少游,对韦家有极大的恶感,可是谁都知道,韦家把持着朝纲。控制着天子,一旦朝廷要和秦少游反目,他们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叛军,叛军这个烙印,终究还是让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妙,可是现在,即便朝廷有什么旨意来,他们也无后顾之忧了。

    天子可以发布诏书,可是上皇难道就不能颁布诏书吗?太上皇也是皇帝,只不过是退居二线的天子而已。可是但凡是天子,就有她的正当性,有她的权威。

    更可笑的是,诸国的使节,居然从长安来了不少,都是来觐见武则天的,甚至有些使节,索性将国书递给武则天,或许在他们心里。武则天对于他们的影响更大一些,或者说,大家已经习惯了作武则天的翻身。

    凡事总是名正儿言顺,武则天解决的就是这个秦少游这个最大的心病。

    秦少游这几日都在视察孟津与洛阳交界处的一些工坊。如今运河开拓,需求量大增,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可谓如火如荼。每日清早的时候,便有成千上万的匠人来此上工,许多人都是乘着客船来的。

    若是一些生活潦倒一些的。暂时则寄居于附近的一些民房,这种民房大多是用土夯起来,一到下雨,便是四处漏水,几个人租住一间,因此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只是眼下,神策府也无力去解决,只能暂时放任。

    这人一多,就不免各种新兴的行业冒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馆子,数不胜数,甚至有人戏言,孟津一个巴掌大的地的菜馆,只怕要比寻常一个州府的菜馆还要多。

    至于做菜馆买卖的东家,更是数千上万,单单这个,就造出了不少‘小富’之家。

    其实这也情有可原,以往的时候,男人耕地,女人操持家务,一方面是耕地几乎带不来任何收益,另一方面,寻常人家,除了赶集吃点东西混个半饱之外,这时代的人根本就没有出入菜馆的必要,而如今,男人女人都要做工,不做工的女人,有的是在乡中操持着家中的田地,做工发的是现钱,男人们不可能在家中开伙,自然便寻一些廉价的菜馆混个温饱。

    秦少游穿着便衣,带着侍卫见了几个工坊,这附近的工坊,大多是生产砖石,因为修建运河,还有修路搭桥,四处都在搭建房子,所以对砖石的需求量极大,因而这个买卖,可是时兴起来。

    毕竟人有了钱,自然而然也就有了需求,从前绝大多数人建房子,只需要用土夯起来,搭上稻草,弄几块瓦片,也就成了一个窝,可是如今,再搭这样的房子,是要被人取笑的,绝大多数人,用的都是青砖白瓦,砖头砌起来的屋子更牢固,且不容易漏雨,外观也好一些。因此寻常的砖需求最旺盛,还有一些砖石,则是满足于巨富之家的需求,随着富户越来越多,为了有别于别人,因此普通的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了, 也正因为如此,砖窑为了得到这利润更高的大客户,便开始不惜成本,烧制各种更好的砖石——比如瓷砖。

    陶瓷的工艺,这个时代早已掌握,一些富户,已经开始流行在自己的厅堂和地面上铺设这种瓷砖,这种瓷砖成本自然惊人,不过架不住人家不吝成本,因而现在瓷砖的买卖,很是旺盛。

    秦少游来此,倒不是为了这些奢华之物,他是奔着炮弹来的。

    火炮在神策军中,已经成为了神器,如今大规模的开始应用,只是这炮弹,如今却开始推陈出新了,寻常的炮弹,别看威势十足,往往杀伤力却是极小,毕竟就是个铁疙瘩,火炮的作用,不过是把这个铁疙瘩砸出去而已,因此,空心装药的炮弹如今成了秦少游心头的一块大石,若是能解决,火炮的威力,可能会得以大大的提升。

    神策军试过许多种办法和材料,倒是秦少游,却是将主意打到了瓷砖上,想从这里入手,今日他请了几个砖窑的试制了一些,打算叫人拿回去试试看,这种外头是一层陶瓷,能够有效隔热,同时里头却密封装填上火药和铁钉的空心瓷弹,到底能不能发挥效用,却还需要再看看。

    只是这时候,有人禀告,侍中杨再思携家带口到了洛阳,秦少游愣了一下,不禁喜上眉梢:“来的好啊。快,现在人在哪里,立即备车,不,备马……”(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宰相

    杨再思的船经由弘农的运河,直抵洛阳。

    这里的河堤,都是人工建成,两侧都是巨石巩固,河堤上栽种着一排排树木,也是加固河堤之用,河道宽达三十丈,河水却并不湍急,无数的船只来回穿梭。

    这一路来,杨再思看到了许多的稀罕事,沿途各县和集镇的渡口,都是人流如织,很是繁华,一个小小码头,栈桥多达十几个之多。

    无数的货栈伫立在河堤,脚力们卸着货,穿着圆领绸缎衣的商贾则与码头上的人交涉着什么。

    杨再思一路看着,倒是不觉得新鲜,其实……这里每一处,无非就是长安的东市和西市罢了,唯一让人震撼的,无非是这种‘穷乡僻壤’之处,竟也如此繁华。等到了洛阳码头的时候,就更加震撼了。

    洛阳如今已经成为了连接关中、弘农、洛口的枢纽,这儿专门开辟了一处中转的人口湖泊,湖泊上无数栈桥迎接着一艘艘的船只,船只或抵岸,装卸货物,或是直接向东,通过水闸往洛口去。

    即便如此,船只依然堵塞,许多船不得不远远停在湖边,排着队等待靠近栈桥。

    好在杨再思所坐的乃是官船,那儿有专门的官船停靠之处,倒是并不拥堵,携家带口上岸之后,便有人来报,秦少游来了。

    秦少游大步流星,很快便在栈桥边的一处亭子看到了杨再思,于是笑吟吟的走上前去,少不得相互寒暄行礼。

    秦少游的迎接,给足了杨再思的面子。

    谁都知道,这位弘农郡王,可是出了名的不通世故,平时便是韦弘敏来,人家也未必卖这个面子。杨再思自然也能感受到秦少游的善意。

    毕竟……二人的交情并不深,谈不上什么友善,因而这算是破格的优待。

    而对于秦少游来说,杨再思的到来,实在教他喜出望外,上皇刚刚站稳脚跟,杨再思后脚就跑了来,此人虽然并不揽权,几乎在三省中是可有可无的人物,和吉祥物没有什么分别。可是他终究地位太高,三朝元老,即便是韦弘敏、崔詧,都算是他的后辈,一个这样的人,却是吃了这第一个螃蟹,意义绝对非凡。

    寒暄之后,杨再思便要准备进宫了,至于家眷。秦少游已经命人妥善先安置,让他们住驿站是不成的,怕是要在朱楼里先住一些日子。

    秦少游与杨再思登车,二人一同坐在一辆宽敞的马车上。

    杨再思舒服惬意的感叹:“这马车。倒是坐的比平时的舒服,没有那么多的颠簸之苦。”赞叹一句之后,知道此事该进入正题,他慢悠悠的道:“上皇的身子可好?”

    秦少游朝他眨眨眼。笑了:“上皇身子若是不好,如何降服的住韦正德?”

    杨再思失笑,他不禁深深看了秦少游一眼。觉得这个小子,更加不简单了,想了想,道:“上皇的身子骨好,那就好了,有副好身子,才经得起风浪嘛。长安那儿,听说了洛阳的一些事之后,已经震动,这庙堂上的情形,殿下想必也是知道,如今政尽出于韦氏,而韦氏专权,节制天下,韦氏之中,佼佼者是那韦弘敏,此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不过也勉强是个宰相之才,为人擅隐忍,却也是卓然之辈。只可惜,他啊……终究不是韦氏的近支,远房亲戚而已,这就注定了,韦氏内部,对于此人封侯拜相,是有诸多不满的,这些年,都是韦氏力排众议,才没有让人借口发难。可是如今,洛阳出了这些事,使这韦弘敏的压力骤然大了起来。”

    “这韦弘敏,如今必定要龟缩起来,多半,是不敢再给韦氏出什么主意了。韦氏的其他人,倒也有几个可造之材,不过作用也是有限。也正因为如此,现在长安动荡,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

    “蠢蠢欲动?这是何故?”

    杨再思正色道:“当然是有人想取韦弘敏而代之,比如韦氏的父亲——韦玄贞……”

    秦少游明白了。

    韦氏现在专权,几乎等同于天子,而韦氏一门,如今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是这并不代表韦家内部就能够和谐,韦弘敏是远亲,一个远亲,却是占据住了高位,反而是韦氏的许多近亲,如今不过是得了一些虚职,这些人,心里会满意吗?他们不敢对韦氏造次,可是对韦弘敏,想必是万般的看不惯的,正因为看不惯,平时也不好表露,而如今,恰恰是发难的时候。

    就比如韦氏的父亲韦玄贞,这老家伙起初的时候,就曾是侍中的人选,况且人家,也做过一段时间侍中,只不过后来,能力太差,被人穿了小鞋,直接给打发出去罢了。

    这人都是如此,绝不会有人觉得自己能力太差,往往许多人,反而是自我感觉良好,韦玄贞也是不能免俗,如今他虽已封为了魏王,可是王爵毕竟只是虚衔,这东西,不过是领着朝廷的恩禄罢了,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杨再思这么一说,倒是对秦少游有了启发,他陡然明白,长安城里,怕是没有人再顾忌的上洛阳,只怕又要一场腥风血雨了。

    至于那韦弘敏,能不能继续做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