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万不要小看衙门的吏员。
按照分工,官员主决策,吏员整理文书,衙役供差遣,官府的告示、刑名、钱谷等文书,全部都是吏员写出来的,官员同意,盖上大印,就可以实施了。
就说这平阳府,知府一人,同知两人,通判两人,推官一人,经历一人,知事一人,照磨一人,巡检一人,副巡检三人,这十三人为有品秩的朝廷官员,此外还有检校一人,司狱一人,这两人未入流,等同于官员对待。
这些官员,因为明朝回避法的限制,大都是外地人,特别是知府、同知和通判等主官,一般任期只有三年,时间稍长也不会超过五年时间。他们是外地人,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不通,等到稍微熟悉辖区内的具体事务的时候,任期也结束了。
所以说,地方上很多事情的决断,往往都是吏员负责的。
无他,吏员基本都是本地人,熟悉情况。
吏员中间,司吏和典吏的作用非常重要,好多的决策,都是他们做出来之后,直接承包给知府大人,接着给分管的同知或者是通判汇报,最终决定下来。
吏房、户房和刑房,又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一般来说,这三房的司吏和典吏,大都是主官的心腹,或者直接依靠知府大人,或者依靠同知、通判。
刘大华请自己赴宴,苏天成不得不思考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司吏和典吏,全部都是住宿在衙门里面的,按照要求,书办也是要住宿在衙门里面。只不过平阳府的条件不是很好,衙门的地方有些小,不少的书办,都是在附近的民居租房居住。他们每月有五天的休沐期,初一到初五。
条件好的司吏和典吏,在府城里面,都购买有私宅,供家人居住。
衙门是威严的,一般人根本就不准进去,那些电视剧里面表现的击鼓告状的事情,苏天成没有看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刘大华请他赴宴,自然是到家里去的。
苏天成思考的,刘大华请自己赴宴,到底是本人的意思,还是受到了主官的委托,想着了解情况,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苏兄,我看你每日里都是认真温习功课,来年的乡试,一定是金榜题名啊。”
“谢谢刘兄的鼓励和鞭策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温习功课了,生疏了,若是还不准备,都不知道乡试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过了预试啊。”
“苏兄说笑了,就依照你的学识,要是预试都不能够通过了,那还了得,我可不敢想着去参加乡试了。”
两人说到的预试,其实就是在乡试之前,省里的提学官首先举行的一次考试,称之为郡试或者是小试,因为全省参加乡试的人太多了,贡院容纳不下,提前进行一次预试,过关的考生,才可以参加乡试。
苏天成的心思,集中到了刘大华的邀请,虽然两人闲聊着来年八月的乡试。
不知道刘仲基是不是知道一些情况,他决定试探一下。
“刘兄,明日我上门拜访,需要好好准备一下,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家里啊。”
“我肯定是在家里恭候啊,这还用说啊。”
“呵呵,我不过是说笑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客人啊。”
“没有了,父亲就是邀请你的。”
“哎呦,我可是受宠若惊啊。”
“好了,苏兄,我知道你会猜测的,不妨明说了,父亲告诉我,请你明日到家里做客,也是想着和你好好攀谈一番的,你可做出来了不少轰动的事情啊,特别是雷文彤到苏府来的接待,你说出来的那些话语,我都感觉到惊奇了,父亲想着和你谈谈,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大致知道一些缘由了,邀请自己吃饭,不是刘大华本人的意思,虽然刘大华是吏房的典吏,但毕竟未入流,不属于决策层,没有必要关心自己做出来的那些事情。
想要了解情况的,另有其人,刘大华不过是出面试探。
自己本来就是生员,明年要参加乡试,已经表现出来了一定的能力,有人注意了,也是正常的情况。
刘仲基酒足饭饱之后,满意的离开了。
苏天成迅速找来了苏平阳,有关拜访方面的理解,他还不是很清楚,按说这第一次上门,总是要带着一些礼物的。
“叔叔,明日我要到刘典吏的家里去拜访,不知道该准备一些什么东西啊。”
“少爷,您是主动去拜访,还是刘典吏邀请的啊。”
“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您主动到刘典吏的家里去,携带的礼物就要多一些的。”
“哦,那你说,该准备什么礼物啊。”
苏平阳已经没有奇怪的感觉了,以前,少爷根本就不关心这样的事情,也很少去拜访别人,就是去拜访,也因为囊中羞涩,无法准备像样的礼品。
“需要准备一些米面,还有精盐,如果宽裕,还可以备下一份银子。”
“有具体的数额吗。”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的。”
苏平阳倒也爽快,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毕竟没有接触过官府中人,以前都是跟在苏天成的身边,属于苏府最底层的存在,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的。
苏天成思考了一阵子,刘大华的俸禄不多,一年也就是四十两银子左右,当然了,其他的收入还是有些多的,毕竟在吏房做事情,手里有了一些权力,处理事务的事情,有人会进贡的,否则吏房也不能够说是贵重之地了。
他做出来了决定,礼物不需要过多,目前的情况下,自己也是吃不消的,再说了,第一次上门取拜访,主要是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
五两银子的礼品,绰绰有余了。
第二十九章 从容应对
刘大华的府邸在南直大街。
官吏的府邸,都不会过于的显眼,毕竟俸禄只有那么多,要是有了占地好多亩的豪华府邸了,不好解释的。知府大人、同知和通判等主官,都不是本地人,再说了,他们在府衙里面的住所,都是很不错的,不会在府城购买府邸。
这样的情况下,吏员的府邸,都是很普通的民居,所谓财不外露。
巳时,苏天成准时到了刘大华的府邸。
刘仲基在门口等着,看见苏天成身后挑着担子的下人,显得有些惊愕。
进去之后,苏天成发现,这是一个四合院,面积不是很大,府城里面,这样的住宅是不少的,包括一切寻常的人家,都是住着四合院的,看来刘大华很是低调啊。
迎面是一个小院子,接着就是堂屋。
刘大华正在堂屋里面坐着。
今天是十二月初二,休沐的日子。
已经到年底了,衙门里面的事情,也不是很多了,老百姓一样要过年,这大明朝过年的氛围是很浓厚的,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左右,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只不过这几年,农户遭遇了很多的灾害,加之流寇作乱,日子不是很好过。
“晚辈拜见伯父。”
刘大华比苏化文的年纪大一些。
当然,苏天成不需要跪下,抱拳鞠躬行礼,就可以了,毕竟自己是生员。
“呵呵,坤元啊,老夫就托大了。”
刘大华没有客气,自然接受了苏天成的拜见,他是长辈,自然可以这么做的。
“坤元,你与犬子是同窗,老夫早就应该请你到府邸来的,仲基经常到苏府去打扰,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名为老夫请你来,实则是仲基请你啊。”
“晚辈不敢,其实晚辈早就应该来拜访伯父的。”
“呵呵,好,好,你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很好啊。你和仲基是同窗,是要多来往啊,老夫听仲基说,你已经在开始温习功课,准备明年的乡试了啊。”
“晚辈有一段时间,没有温习功课了,近来翻书,都感觉到有些陌生了,故而多看看。”
“嗯,老夫相信,你一定能够高中的。”
闲聊了一会之后,刘大华站起身来了。
“坤元,跟着老夫到书房去看看。”
家户人家的书房,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地方,有什么大事情,都是在书房里面商议的,包括一些朝廷的高管,虽然府邸有会客厅,但商谈重要时期的时候,依旧是到书房去的。
这一次,刘仲基没有跟着到书房去。
进入了书房,苏天成刚刚坐下,刘大华就开口了。
“坤元,近来府城有些传闻,老夫也听到了,感觉有些好奇,想着问问你,你要是方便,不妨说说自己的想法,若是觉得为难,不说也罢。”
“伯父尽管询问,晚辈一定如实回答的。”
刘大华没有马上开口,面带笑容的看着苏天成,但眼神是有些犀利的,他在衙门这么多年了,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这个苏天成,从进入堂屋的时候开始,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亢不卑,谈吐得体,表现的彬彬有礼,十七岁的年轻人,并非出身在官宦之家,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很不简单了。
“呵呵,老夫就直说了。”
“这第一件事情,听闻你给苏家的佃户,发给了粮食、粗盐和种子,老夫有些奇怪啊,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的事情,说起来,苏家的佃户不是很多,土地不过五百顷,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这两年,农户遭遇了灾害,朝廷是知道的,去岁陕西延安府大饥,朝廷还专门免去了赋税,平阳府稍微好一些,但也是损失惨重,赋税都无法正常的收缴了,派出去的衙役因为收取税赋的事情,亦是叫苦不迭,知府大人很是头疼啊。”
苏天成听得非常仔细,与其说刘大华是在提问,不如说是想着表现出来某种意思,或者是提醒自己,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情。
等到刘大华说完,他马上开口回答了。
“伯父,晚辈确实给佃户发放了粮食、粗盐和种子,好在种子全部播下去了,没有耽误农时,来年还是有指望的,晚辈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处于无奈啊。”
“哦,这话怎么说啊。”
刘大华很快严肃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苏天成居然这样回答,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晚辈主要是想到日后的事情啊,上月,晚辈到佃户家里去看了,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田里也没有耕种,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情况,不言而喻。佃户落到这样的田地,表面看起来,是遭遇了灾祸,与我家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晚辈要是不理不睬,今后估计会出现更多更大的麻烦啊。”
“你说说,会出现什么麻烦啊?”
“苏家的佃户虽然不多,但实在是没有粮食吃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想其他的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最可怕的是,他们一时间糊涂,做出来大逆不道的事情,上半年,陕西的流寇,已经侵扰到平阳府来了,若是这些佃户,被人蛊惑了,加入了流寇的队伍里面,这岂不是给府衙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晚辈给他们粮食和种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种田,不仅是保全了家里的稳定,也是为府衙减轻了压力。”
“呵呵,说得不错啊,不过你好像还有什么话想说啊,尽管说出来,不要有什么顾虑。”
“晚辈斗胆了,平阳府城,有不少的大户,若是这些大户都能够这样做,哪怕是少拿出来一些粮食,稳住佃户,让佃户不至于绝望,也是一份不小的功劳,各县的农户也遭灾了,有那等好心的富户商贾,拿出来一些银两,赈济农户,让他们度过灾荒,晚辈相信,若是再次有流寇侵袭平阳府,这些农户亦会奋起厮杀的,这就是为府衙减轻了负担啊。”
刘大华的眼神变得深邃了,但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呵呵,这第二件事情,雷文彤到苏府去了,和你谈了一些事情,老夫也听到了一些传闻,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啊,那雷老板,本是你的长辈,不知道为何到苏府去了,令尊已经到太原府城去了,按说他是不应该到苏府去的。”
“雷老板的确是到府里了,不过雷老板是长辈,到府里找到晚辈,也是想着告诫晚辈,晚辈只是对雷老板的有些看法,不敢苟同,说了一些想法而已,没有外面传的那样玄乎的。”
“看来这件事情是真的啊,你的胆子够大的啊。”
“伯父,晚辈不是胆子大,因为雷老板是长辈,晚辈没有什么顾忌,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的,晚辈相信,有理走遍天下啊。”
刘大华的神情,有些捉摸不定了。
交谈持续的时间不长,苏天成说话很简练,不拖泥带水,有些问题,他做出来详细的解释,有些问题,他遮掩过去,比如说刘大华问到雷文彤为什么到苏府的事情,包括自身对雷文彤的评价,这些事情很是敏感,雷文彤在平阳府城这么多年,有身份有地位,要说在官府里面,没有丝毫的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苏天成的小心,引起了刘大华的兴趣。
苏天成不回答的问题,刘大华也没有追问。
吃饭的时候,刘大华给苏天成敬酒了,督促刘仲基也给苏天成敬酒,而且专门要求刘仲基,今后多和苏天成交往,两人是同窗,可以在一起多多交流磋商,共同提高。
眼见了这样的场景,苏天成更加相信自身的判断了,看来刘大华并非是想着请自己赴宴,他的背后,还有府衙的主官。
第三十章 连环计
苏天成的估计没有错误,刘大华确实是接受了任务,专门试探他的,当然,这里面的缘由,刘大华暂时是不会说的。
还有一件事情,苏天成也是没有能够充分估计的,他没有想到,雷文彤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服气的人,眼见着自家儿子和苏天成结怨了,而苏天成的所作所为,已经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气质,今后万一考取功名了,做官了,自家的儿子,岂不是有了大麻烦。
长期做生意,以己度人是雷文彤的最大特点,所以他要再次出手了。
苏天成到刘大华家里做客的事情,再次传开了,也真的是奇怪了,平阳府城,这段时间,总是在流传着苏天成的事迹,好像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专门盯着似得。上半年流寇作乱的事情,本来是大家伙议论的重点,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不重要了。
这里面,当然有读书人在帮忙宣传的,如今的读书人,可不比今后几百年的样子,都是相互抬举的,凡是读书人之间的事情,大家都是尽力宣传,历史都是读书人写出来的,如果想着让苏天成在平阳府城有一定的名气,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苏化文这段时间,很是心烦,除了外面有些亟待解决的事情,还有家里的事情。
搬到太原府城之后,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夫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做事情或者做决定的时候,还看看他的面子,想到他是一家之主,可自从苏天浩到国子监去读书了,夫人就没有这些估计了,开始插手生意上的事情,要说夫人哪里会做什么生意啊,从早到晚都是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夫人插手生意上的事情,不是有什么好的点子,或者说怎么让苏家挣钱,而是关心分家产的问题。
夫人的意思,所有的家产,都要划归苏天浩和苏天然两人的名下,包括平阳府城的祖宅和土地,土地全部划归到苏天然的名下,苏天浩是监生,按照朝廷的规定,是可以免去赋税的,至于说铺面和财产,重点是考虑苏天然。
苏化文当然不会这么做。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还有个儿子苏天成。
不管怎么说,都要给苏天成留下财产,否则夫人无所谓舆论的指责,自己反而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要是苏天成流落街头了,自己估计是被读书人骂死。
知子莫若父,苏天浩和苏天然两人,都是纨绔之子,这一点,苏化文是非常清楚的,夫人就是那样的德行,两个儿子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而且他们最大的毛病,是不顾亲情,若是他们继承所有财产,苏天成肯定是被扫地出门。
苏天成读书是不错的,可惜这个儿子,性格过于的懦弱了,里面有夫人的原因,但男人也要有自身的决断啊。
苏化文每日里,就是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儿子啊。
到太原府城,夫人不同意带着苏天成,苏化文也同意了,但他布置有后手,严格说,从读书的方面看,苏家有希望的,还就是苏天成。
第二个原因,为了维持苏家的生意,也是为了自己的今后。
商贾之家的分家,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矩的,除非自己一命归西了,或者是病入膏肓了,否则,不会提前分家,自己年纪不是很大,这么早就分家了,财产全部都属于儿子了,要是这几个儿子,花天酒地,胡乱花钱,苏家败起来不过眨眼的事情。
散财如水推沙,聚财如针挑土。
至于说自己闭上眼睛之后,身后之事,也管不到那么多了。
严格说,夫人是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为什么这么着急,无非是明年就要进行乡试了,苏天成若是考中了举人,夫人也不敢胡乱说话了,毕竟举人的身份尊贵,可以入朝做官了,牵涉到家产的分割,夫人绝不敢将苏天成排斥的干干净净。
可现在的机会很好,苏天成只不过是生员,每月领着官府发给的癝米,算是没有多大地位的,此刻动手,分割了家产,既成事实了,苏天成今后就是考中举人,也于事无补了。
其实夫人不要苏天成到太原府城来,就是想着,能够将这件事情,完全的定下来了,免得苏天成知道了,一定要闹出去,面子不好看。
从年初开始,夫人就一直说着这件事情,刚开始,苏化文还解释一下,到了现在,解释的心情都没有了,干脆不搭理了。
苏化文有些心凉,夫人太不明事理了,为什么不为苏府的将来考虑。
自打成家以来,夫人就是有些跋扈的。
夫人的家世也不怎么样,苏化文当时是商贾,不可能迎娶到官宦人家的姑娘,明朝的等级制度森严,高攀的事情,太少见了,基本不允许,门当户对是最为重要的。
可举办了仪式之后,苏化文才知道一件事情,原来夫人拜了一个义父。
夫人的义父,是朝廷中间的一个官员,虽然品秩不高,但好像是京官。
至于说是怎么拜上的,这么多年了,夫人一直都是讳莫如深,从来不说。
苏化文本来是高兴的,能够有这样一层关系,对于商贾之家来说,是大好事,可当他提出来,要去拜访这位义父的时候,夫人死活都不同意。
时间长了,苏化文的心思发生了变化,有些怀疑这一层的关系了,当然,他主要想到的,还是夫人的这位义父,到底是不是有着什么权柄。
可夫人办好了苏天浩到国子监去读书的事情,这令苏化文有些犹豫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