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207章

大明政客-第207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人,你怎么能够如此肯定啊,你的意思,好像偏向于,后金会从喜峰口攻入我大明境内,接着攻打居庸关和昌平啊。”

杨嗣昌点点头,暂时没有说话。

“杨大人,这可不是小事情啊,做出来这样的判断,牵涉到大军的部署,若是稍有差池,就会出现重大问题的,朝廷大军,重点集中在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一带,喜峰口、居庸关和昌平都不是重点防御的区域,宁锦防线的兵力,不可能调遣到昌平和喜峰口一带,唯有调动大同边军,如此一来,大同边镇防备虚弱,后金若是选准大同作为突破口,问题岂不是大了。”

“不会的,后金刚刚建国,他们征伐我大明,非是想着证明自身的能力,张大人说得不错,后金皇太极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从喜峰口攻入我大明,经过居庸关,侵犯昌平,可直接威胁到京师,这样形成的震动,非同一般啊。”

张凤翼再次仔细的看了看地图。

“杨大人,你是否问过苏天成啊。”

张凤翼突然说出来这样的话,令杨嗣昌很是吃惊,想不到张凤翼能够猜测到,这里面有苏天成的分析,看来苏天成在朝廷的影响,确实不一般啊。

“实不相瞒,这就是苏天成的分析,在下也是去拜访苏天成之后,才开始重视喜峰口的,张大人应该记得,崇祯二年的时候,皇太极率领大军,从喜峰口突入攻入我大明境内,贡献遵化,直逼京师,当时形成的影响,非同一般啊。”

“苏天成排除了诸多的进攻可能,肯定的认为,后金会发动进攻,而且进攻的地点,就是喜峰口,接着侵占居庸关,威胁昌平,在下听了苏天成的分析,心服口服啊。”

张凤翼的神色变得凝重了。

“杨大人,说实话,在下来还有谐疑的,这下有些相信了,苏天成的分析预测能力,确实不一般,中都之战,齐岳山之战,包括英山大捷,都是精确判断之后,才能够取得的重大胜利,特别是这次的齐岳山之战,苏天成能够准确的预计到张献忠的想法,判断出来张献忠活动的路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不可思议的胜利。”

张凤翼站起身来,走动了两步。

“杨大人,既然如此,在下也准备冒险了。”

“哦,张大人有什么安排啊。”

“后金不是想着从喜峰口进来吗,那好,我就在居庸关设一个口袋,我就不相信了,满蒙军队,真的敌了。”

“张大人的意思,是准备在居庸关设伏吗,那需要调遣不少的军士啊。”

“嗯,就从大同调遣,从山海关也可以调遣一部分的军士,我来准备直接到山海关去的,现在看来,暂时不去了,直接到昌平去,此间牵涉到调遣军士事宜,还请杨大人多多支持啊,这等的事情,一定要保密啊。”

“这没有问题,兵部一定会支持的。”

张凤翼的脸上有了神采,刚刚就任辽东经略,就能够预见到后金的行动,而且能够设伏打一场计划好的战斗,这是最舒服的事情了,若是这次的征战,能够取得重大胜利,对于后金肯定是重大打击的,皇太极刚刚建国,肯定想着炫耀武力的,若是遭遇失败了,岂不是会暴跳如雷啊。

“杨大人,谢谢你的提醒,在下今日就出发,直接到昌平去了,时间不能够耽误了,替我谢谢苏天成,若是他真的预料准确了,就是大功一件啊。”

第四百三十八章 加快步伐

张献忠以及手下十七名骨干,悉数被斩首了。

被斩首之前,张献忠要求见一见苏天成,这个要求,被刑部和大理寺呈报给内阁,内阁首辅温体仁特批了,准许见面,在温体仁看来,此举正好展现大明朝的威武和仁慈。

苏天成不会忘记那次的见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献忠说了不少话,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张献忠,终于在临死之前,在自己的劲敌面前,说了不少的真话。

最为关键的是,张献忠说到了流寇的情况。

崇祯四年,流寇三十六营齐聚山西,二十余万人,紫金梁王自用被推为领袖,那个时候,张献忠正是跟随紫金梁,威风一时,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紫金梁等人的想法,已经发生了根的改变,不满足小打小闹了,奔着建立政权的方向去了。

几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流寇首领紫金梁被江宁营大败,被活捉斩首,老回回同样大败自杀,流寇在中都一战,丧气了全部的精锐,这一切,都是拜江宁营所赐。

这个时候,流寇内部,已经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要不是高迎祥力主抗争,恐怕已经是一盘散沙了。

这一次,张献忠在山西惨败,对流寇形成的打击是致命的。

流寇内部确实不团结,争权夺利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有的首领,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了,想着投降朝廷,这种思想,蔓延的速度很快,流寇来就恐惧江宁营。加之江宁营驻防河南府,距离陕西距离很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遭遇到江宁营了,恐怕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高迎祥当然要想办法阻止这类思想的蔓延。采取了一些强制的手段,致使流寇加的不团结,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献忠带着五万人马,赶赴山西,若是能够在山西立足。将给与高迎祥很大的支持,若是不能够立足,退回到陕西之后,众多的首领再来商议,看看下一步如何的行动重生之女王狠妖孽。

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张献忠带去的五万人马。损失殆尽,人也被活捉了,押解到京城斩首,这个时候,流寇内部,恐怕是一团糟了。

张献忠最后说了实话,其实自己的要求不高。能够有个一官半职,不受到束缚就满足了,其他的暂时没有想到那么多,只不过在征战的过程中,势力慢慢增大,想法也发生改变了,甚至想到了,皇帝人人都可以当的,自己造反了,不敢想做皇帝。弄个王爷当当,也是不错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根不在乎朝廷的招抚了。

见过了张献忠之后,苏天成赶忙找到了孙承宗。

张献忠说到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牵涉到朝廷的决策,重点来说,牵涉到孙承宗的决策。

孙承宗曾经在皇上面前表态,用两年时间,剿灭流寇,现在看来,如果处理得当,可能不需要两年时间了。

苏天成相信,张献忠说的情况是真实的。

张献忠被斩首之后,孙承宗也准备离开京城了。

苏天成见到张献忠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苏天成专门来拜访,一定是因为张献忠说了一些什么。

“坤元,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说就是了。”

“大人,晚辈和张献忠交谈之后,想到了一些对付流寇的办法,专门来和大人商议的。”

“哦,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情况,详细说说。”

“流寇内部不团结,特别是近几年时间以来,屡遭挫折,士气低迷,这次张献忠深入山西,其实是流寇为了鼓励内部士气,所做出来的决定,可张献忠遭遇惨败,人也被朝廷斩首,这个时候,流寇内部一定会发生大事情的,晚辈以为,这个时候,大人到陕西之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逐步分化瓦解流寇。”

“呵呵,坤元,老夫很好奇啊,你历来是不愿意提及招抚事宜的,当初力主斩杀紫金梁,逼迫老回回自杀,这次又要求斩杀张献忠,怎么现在想到招抚了。”

“大人,晚辈不是那个意思的。”

孙承宗有些奇怪了。

“那这分化瓦解是什么意思啊?”

“这个,晚辈的意思,是等候流寇内部出现争执和分裂,趁着这个机会,出台一些招募的措施,但必须要列出来名单,譬如说高迎祥、罗汝才、李自成等人,绝对不能够招募,而且招募的政策,也是很明确的,流寇真心归降,就要拿出来勇气,帮助朝廷剿灭流寇,这好比是投名状,他们若是能够斩获流寇首领,那是求之不得的。”

孙承宗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了。

“坤元啊坤元,想不到你还有如此的一面啊,如此一来,流寇相互猜忌,自相残杀,朝廷坐收渔翁之利,以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战果,好啊,办法很好,只是这个办法,显得有些残酷了。”

“晚辈以为,量小非君子,毒不丈夫,何况这是为了朝廷的稳定。”

孙承宗看着苏天成,显得很是吃惊,他万万想不到,看起来温尔雅的苏天成,竟然能够说出来这样的话语,在她的印象里,苏天成做事总是堂堂正正,就算是使用计谋,也是通过自身的判断,运用智慧取胜的。

比如说中兴学社的事情,苏天成并没有一味的打压东林书院和复社,而是通过中兴学社的影响,用事实辩驳东林书院和复社的主张,特别是在对待张溥的问题上,显得特别冷静。这也是苏天成为人称道的地方。

“坤元,老夫没有想到啊,你居然说出来了这番话,以前老夫一直都认为,你性情温和,做事情有理有据,虽为栋梁之才,但总是缺乏冷酷,老夫这样说,可不是想着抬举你,看看朝廷中的武大臣,谁不是油光水滑啊,为了自身的利益,什么事情不敢做,你就缺乏这方面的优势,事件万事万物,绝非一个标准,老夫活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看明白了重生——独宠二。”

孙承宗这一番话,说的苏天成胆战心惊,他几乎想到了,孙承宗接下来要说什么。

“老夫觉得,你可以到朝廷做官了,一直都在地方上面,难免有些片面,譬如说难以掌握全局,考虑诸多的问题,总是局限于一个地方,就说这疏通黄河的事宜,按照老夫的认识,应该是全面铺开,可不身在河南府,不可能考虑到全局,若是在朝廷里面,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人,晚辈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暂时没有考虑到进入京城的,刚刚说出来的话语,也是晚辈兴之所至,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

“好了,坤元,你就不要解释了,老夫知道你想些什么,能够实实在在做事情,不去追求名利,这等的情怀,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老夫仅仅是建议,不会向皇上举荐的,你就放心吧,你刚刚说到的办法很好,若是这样的计谋落实了,老夫乐观估计,剿灭流寇,可能不需要两年时间了。”

“大人说的极是,晚辈也是这样想的。”

“嗯,老夫明日就离开京城了,这段时间,流寇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老夫也感觉到奇怪,以为他们可能会有什么大动作了,刚刚听了你的分析,才知道是这样的情况,如此一来,老夫回到陕西之后,派出重兵,扼守潼关,令流寇不能够离开陕西,等到他们内部闹够了,派遣大军,一举剿灭。”

“晚辈觉得,大人不妨火上浇油,提出来一些招抚的措施,主要是针对流寇的下级军官和普通军士,这样能够令流寇首领头疼的。”

“嗯,老夫准备给皇上呈奏折了,恳请皇上准予老夫招抚流寇。”

说完近期对付流寇的办法,孙承宗提到了河南府的事情。

“坤元,你到河南府一年多时间了,河南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皇上都是看在眼里的,老夫觉得,你的重点精力,恐怕要转移了,河南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很会成为陕西、山西以及河南三省最为富庶的地方了。”

“大人以为,晚辈应该转向何方啊。”

“老夫只是猜测,流寇集中在陕西,陕西也是流寇的老巢,这里民风彪悍,常年战乱,普通官员,根不可能做出来什么成绩,皇上前些日子,曾经询问老夫,如何令陕西长治久安,老夫说河南府的做法值得借鉴啊。”

“晚辈明白了。”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

“好了,坤元,老夫知道你委屈,人家都说往高处走,至少地方时越来越好的,你却相反,刚刚建设好一个地方,又要到差的地方去,不过这也证明了你的能力啊,你才多大岁数啊,若是出任了陕西巡抚,那就是我大明朝的大事情了。”

“老夫有这样的猜测,你可能不会回到京城去,至少在流寇被剿灭之前,不会回到京城去的,你这样的人才,还是放在地方上,能够发挥大的作用的。”

“老夫想到的都说了,该怎么做,你心里肯定是有数的,好自为之。”

“江南营升格为都司,你恐怕要忙活一阵子了,若是想着招募军士,给老夫说一声,老夫给你介绍一些人,这贺人龙有意思了,回到陕西之后,老是不安心,总想着再次进入江宁营啊。”

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南府的发展

五月初,苏天成终于回到河南府了。

他这次回来,面临的事情,还真的是不少,张溥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了,主要还是江宁营征伐张献忠之后,从山西带回来了大量的家眷。

这其实是苏天成的馊主意。

河南府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好处是不少的,消费大幅度的增加,商贾笑的合不拢嘴了,不管哪个方面,消耗都是大幅度的增加,他们的生意加的红火,这就促使多的商贾,开始进入到河南府,加之驻守河南府的江宁营,已经是天下闻名,没有谁敢在河南府的地界上面惹事,唯一令商贾感觉到不满意的,就是官府确定的税赋,明显的有些高了,不过官府的税赋高了,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开销了,不需要孝敬官吏,踏踏实实做生意,这种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张溥主要考虑的,还是耕地和城池的问题。

洛阳县城郊,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另外的一个集镇,面积甚至比洛阳城的面积都大了,这里刚开始居住的,主要是江宁营将士的家眷,后来一些专门到河南府落户的外地农户,也开始在这里居住。

河南府所辖的一州十三县,基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就连最为偏远的阌乡县,都出现了此类的情况,府衙已经发出了告示。州县有关人口情况的统计,每月进行一次,尽量掌握河南府所有的人口情况。

人多了事情肯定多,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江宁营将士家眷与地人的纠纷。包括地人之间的一些纠纷,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些也直接找到府衙来了,尽管是在春耕时节,府州县衙门都没有放告,可张溥还是要处理这些事情。

这次接近十万人进入河南府。带给张溥的事巨大的压力。

这么多的人,必须要安置好,特别是包括了两万流寇的俘虏,若是不能够好好的安置,可能会闹出来大事情的。

张溥忙得脚不沾地,苏天成却到京城去了。而且一去就是那么长的时间。

自从张溥出任河南府同治,苏天成就很少关心府衙的事情了,除开大事情,比如说全年工作的安排等等,其余的事情,全部都是张溥直接负责,包括钱粮和刑名等事宜。张溥也明白,苏天成这样做的意思,一方面是信任自己,另外的一个方面,也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很有可能不长时间之后,自己就是河南府知府了。

张溥还有一件大事情,就是支持中心学社。

这件事情,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刑名和钱粮事宜。

随着对中兴学社了解的深入。张溥早就感受到了,中兴学社的职责不一般,重要是在于改变读书人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和意见,特别强调士绅富户必须为朝廷地方的发展,做出来必要的贡献。不能够一方面享受特权,一方面不作出任何的贡献。

这种思想,在江宁县与河南府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两地的改变时天翻地覆的,这就说明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在对待商贾的政策上面,苏天成的看法是不同的,几乎与朝廷的规矩是相反的,江宁县与河南府的商贾,地位是很不错的,能够时常出入各级的官府,甚至关心官府的大事情,这在其他地方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可事实摆在面前,真正署理府衙的事情之后,张溥才感觉到商贾的重要,府州县衙门全年的收入,九成来自于这些商贾,至于说农业上面的赋税,显得微不足道了,河南府一州十三县,各级官府收取到的赋税,总数超过三百万两银子了,其中的田赋,不足十万两白银,真正的是九牛一毛了。

苏天成的许多认识,以及强调的观点,张溥在慢慢的接受,在实践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感觉到,苏天成有些神了,似乎什么都知道,随便提出来的观点,在现实中间贯彻下去了,都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

就说上半年疏通黄河之事,简直是神来之笔,尽管涌入河南府的农户,空前增加,但没有产生流民,各级官府设立的济农仓,也没有消耗多少的粮食,概因为农民参与到疏通黄河的工程之中,得到了报酬,可以养活家人了。

按照苏天成的安排,各级的官府,全力搞好农业生产,令河南府的粮食丰收了,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了,普遍都安定下来了,今年的春耕形势很不错,眼看着又是一个丰收年,估计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过得好一些了。

商贾带来的好处,这个时候也体现出来了,忙完春耕生产之后,一些农户进入商贾的作坊做事情,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这对于改善家人的生活,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这么长时间过去,张溥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苏天成时常强调,要良性循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事情不能够想当然,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他总算是有些明白,这个良性循环是什么意思了。

苏天成回到府衙,还没有来得及喘气,张溥和谭长洛风风火火的来了。

“大人,下官忙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这段时间,张大人辛苦了,府州县的诸多事情,我都知道了,近段时间,主要还是人员安置的事宜,河南府的人口,已经超过两百万了,去年的统计情况,还是五十三万人,骤然增加了这么多的人,问题肯定是很多的,好在目前局势稳定,你功不可没啊。”

“一切都是大人的功劳,下官和谭大人不过是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情罢了。”

“功劳就是功劳,我在京师,已经为两位大人请功了,谭大人,你考虑的问题,解决的如何了,实话实说。”

谭长洛苦着脸,他的任务可不一般,主要是要求河南府的士绅富户,租赁田地的时候,收取的赋税,必须符合府衙提出来的要求,也就是总收入的20%,这样的要求,曾经被众多的士绅富户抵制,但府衙在这方面,毫不手软,凡是不照办的士绅富户,府衙想尽办法,令其不得安生,甚至是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

如此一来,谭长洛也被骂惨了。

“大人,下官按照要求做了,总体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今年以来,府衙要求州县严格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