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277章

大明政客-第277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的目的,就是需要流寇的存在,就是要阻止大明的强大。

不得不说,皇太极确实有着不一般的眼光。

这个情况,苏天成在密折里面,专门禀报了,只不过隐去了火器的出处,只是提到了后金可能在援助流寇,太子朱慈烺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

朱由检看到这个奏折之后,勃然大怒,用很少见的严厉语气回复了,要求江宁营必须要彻底剿灭流寇,不要有丝毫的犹豫,再次准予苏天成临机专断的权力。

事态的发展,促使苏天成开始关注江宁营招募军士的事情。

他相信,只要公告出去了,想着进入江宁营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不会这样做,江宁营需要的是铁血将士,进入军队之后,就可以直接作战的,训练投入的成本太大了,以前江宁营奉行的顶尖军士的训练,才能够打造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现在没有这么多时间了。

所以白杆兵进入了他的视线。

白杆兵的战斗力是很不错的,进入到江宁营之后,肯定是能够直接上战场的,不需要太多的训练,至于说白杆兵进入江宁营的可能性,苏天成有着充足的信心。

他不断提升秦良玉的威信,其实就是在埋下伏笔,秦良玉名义上是四川总兵官,但实际没有这样的权力,从一定的程度上看,这个总兵官,是虚职,苏天成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总兵官坐实,下一步,秦良玉还需要兼任四川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的,至于卫所军队改革之后的安排,那还需要一段时间。

土司的存在,苏天成的内心是颇有异议的,这样的做法,表面上是尊重少数民族,实际上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土司能够决定管辖范围内的事情,掌握了生杀大权,这本身就不合适,而且土司还拥有独立的军队,兼任都指挥使,军事上也是相对独立的,这对于朝廷统一指挥,是不利的。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土司长期以来,都受到歧视,各级的官吏,对土司一点都不尊敬,曾经有过好多的这种事例了,因为各级官吏对土司的轻视甚至是歧视,对少数民族的蔑视,导致土司反叛的事情,所以在苏天成看来,土司的制度需要废除。

清朝曾经实行改土归流,基本解决了土司存在的情况。

苏天成的想法,通过改革卫所军队,改变军队的组建方式,一步步收回土司的权力,土司和朝廷官员一样,也需要入朝为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土司也要参加科举考试,其地位慢慢喝族长差不多了。

当然,这样的改变,需要时间。

基于这样的目的和考虑,白杆兵需要进入江宁营。

马祥麟到底是读书人,也见识了江宁营将士的气势和勇猛,所以在准备重新组建白杆兵的过程中,时常请示苏天成,苏天成也没有客气,要求白杆兵的总人数,控制在一万五千人人以内,这样能够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白杆兵悉数由少数民族的人组成,少数民族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大凡土司控制的地方,基本都是这样,有些地方甚至过着原始生活,土司在经济建设方面,大都是缺乏能力的,热衷于组建军队,热衷于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包括秦良玉,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就说白杆兵,朝廷拨付的军饷,少得可怜,白杆兵的大部分供给,还是需要当地百姓来支撑,白杆兵自身也要参加劳动,否则就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做法,只能够令当地的百姓更加的穷苦,自己都吃不饱饭,还要养活军队。

组建一万五千人的白杆兵,难度不是很大,白杆兵还剩下接近一万军士,招募五千人,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

在后面的征战之中,白杆兵还会有损失,苏天成的考虑,能够有一万白杆兵进入到江宁营,就算是很不错了。

江宁营给马祥麟提供了不少的银两和粮草,帮助白杆兵重新组建。

苏天成的要求也很是明确,重新组建的白杆兵,将成为专业的军队,基本不参与农业生产,军饷是固定的,便于军士能够养家糊口,一个白杆兵的军士,基本能够养活一家人。

马祥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若是白杆兵不参与劳动了,那他们的部族,就难以为继了,青壮的男人都加入白杆兵了,家里剩下的基本是老弱,生活无法维持,可江宁营提供了大量的银两和粮食,这使得白杆兵招募军士的工作,变得异常火爆,成为了白杆兵军士,就能够养活家人,这样的条件,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能够吸引大批人投军的。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万五千白杆兵组建完成。

一支全新的白杆兵诞生了。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重新组建的白杆兵,没有留在忠县,而是直接跟随江宁营行动,隶属于江宁营都指挥使洪承畴直接指挥。

秦良玉和马祥麟都清楚,这预示着什么,但两人都没有意见,不仅仅是他们,白杆兵的军士也是很高兴的,能够加入到江宁营,他们求之不得。

两件大事情,都做的很好,苏天成很是高兴,他看见了希望,应该说,有了如此良好的基础,剿灭流寇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情报战

苏天成本来是准备采用持久战的形式,慢慢的消耗流寇,最终达到彻底剿灭流寇的目的,而且不仅仅是从肉体上消灭流寇,还要将流寇所有的思想,都予以摧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难度有,但也不是太大,流寇推行的一些有利的政策,吸收或者继续执行就是了。

但新近发现的情况,再一次打乱了苏天成的部署,他总觉得,辽东可能是存在某种不可预知的危险,这种危险,直接影响到剿灭流寇的计划,甚至可能影响到陕西和山西的局面,要知道,满八旗的战斗力非同一般,如果说倾巢出动,山西大同的边军和陕西榆林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抵挡的,宁锦防线的确牢固,但后金鞑子可以绕过宁锦防线,直接进入关内,江宁营忙于在四川剿灭流寇,无法救援。

这种情况,出现不止一次了。

每当明军占据优势,流寇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后金鞑子都会及时的入关骚扰,导致明军首尾不能够兼顾,或者说顾此失彼,大好局面往往丧失了。

后金鞑子入关之后,直接威胁到京城,皇上肯定是要保住京城的,到时候,江宁营首当其冲,如果离开了四川,流寇能够得到喘息,回过头来继续继续剿灭,难度会更大。

这样的情况,必须要预见,而且要想到好的办法应对。

直接给皇上上折子,说明可能会有此类的情况,没有说服力,必须要有证据,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侦查到后金的情报。综合分析之后,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苏天成有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陕西的榆林营,以及大同的边军,加强戒备,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后金鞑子入关,就算是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阻止后金鞑子进入到北直隶,当然,驻守在陕西的,还有一万江宁营将士,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对付后金鞑子。

从现在开始,朝廷加强边关的戒备。至于说宁锦防线,因为有着坚固的城池,后金暂时不会去强攻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苏天成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情报战了,这次的情报战,对准的不仅仅是流寇,还有后金鞑子,甚至包括蒙古各部落。

牵一发动全身。不要小看剿灭流寇的战斗,牵涉到了方方面面。

“老渠。这次的情报战,至关重要,关系到我们剿灭流寇的胜败,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准许你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刺探到流寇、后金以及蒙古部落的相关情报。你可以重点从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想办法,需要黄金白银,尽量开支,只要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大人,安宁堡和靖边。得到的情报很多了,不过这段时间,后金前来交易的商人,突然增多了,而且交易量很大,宋思军已经说过几次了,后金需要大量的火绳枪,宋思军一直都在控制数量,不过毕懋康大人觉得可以加以,毕大人认为,火绳枪已经落伍了,不能够和燧发枪比较,不管是射程还是精准度,包括发射速度等等,差距都是很大的,相对来说,蒙古各部落的交易,显得有些平静。”

“我看过这些情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报,所以我开始担心,后金有可能要动作了,皇太极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剿灭流寇的,若是我大明内部稳定了,下一个就要对他开刀了,后金有一部分的火绳枪,已经流入流寇的队伍里面,你就注意这条线,看看是谁负责和流寇进行交易,能够抓住这个人,一定可以获得重要的情报。”

“好的,大人,我马上就出发,到安宁堡和靖边去,不过秦将军那里,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啊。”

“秦将军的威信已经建立起来,你不需要继续跟随了,搜集情报的事情更加的重要,这件事情,就委托给你了,记住,要绝对保密。”

“是,一个月之内,下官一定找到有用的情报。”

苏天成和渠清泽商议的时候,李自成和罗汝才也在商议,无独有偶,他们说到的,也是搜集情报的事宜。

歼灭白杆兵的战斗,功亏一篑,李自成很是懊恼,但取得的战果很是不错了,白杆兵遭遇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义军的士气普遍高涨,虽说还是有些畏惧江宁营。

最近一段时间,苏天成采取的战略,令李自成和罗汝才很是恼火。

整个四川的官吏、卫所军队都被动员起来了,各处关隘都有军队把手,义军十数万人,基本被困在大山里面,虽说一年多时间以来,积存的金银财宝和粮食是不少的,但也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况且大山里面条件很差,老百姓也没有多少的粮食,必须要想办法冲出去。

扮作流民的义军斥候,基本被一网打尽。

李自成和罗汝才至今都不明白,苏天成怎么就知道流民队伍里面有义军的斥候,难道说苏天成能够未卜先知。

总结来总结去,两人认为,还是苏天成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一定是掌握了情况。

两人也想到了刺探情报的事情,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就等同于半个瞎子。

商议很久之后,李自成内心的那个大胆的计划,再次冒出来了。

“罗大哥,我一直都有个想法,若是能够做到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闯王想到什么计划了。”

“直捣黄龙,太子不是到四川来了吗,若是我们能够趁其不备,斩杀了太子,或者弄伤了太子,你想想,苏天成能够承受吗,江宁营还有可能在四川对付我们吗。”

罗汝才看着李自成,好一会才摇头。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几乎没有可能,太子到四川来,身边一定是戒备森严,一只蚊子都不要想着飞进去,何况是对付太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是我们做出来大规模的动作,吸引了江宁营,或者是引起了苏天成的注意,令苏天成调动江宁营,追击我们,这个时候,机会不是就出来了吗。”

罗汝才思索了一下,点点头。

“嗯,这个办法值得一试,但必须要做好详细的计划,不能够有丝毫的偏差,否则我们就难以在四川立足了。”

“我已经想很久了,哼,我们的队伍里面,一定是有探子的,将我们的情况送出去,苏天成如此擅长情报战,岂会不安插人手,我们正好利用这些人,将一些机密的布置,泄露出去,引得苏天成上当,就算是苏天成不上钩,问题也不大,我们做两手准备。”

“哦,你是怎么计划的,说来听听。”

……

这一次,李自成和罗汝才密议了足足两个时辰,说些什么,其他人都不知道,包括义军的大大小小的军官。

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渠清泽很快出发了,带着两百斥候,取道河南府,赶赴陕西。

时间很紧,他们风餐露宿,行动迅速。

就在渠清泽行动之后不久,大山里面的流寇,也开始频繁调动了,驻守关隘的卫所军队,甚至于流寇有过一些小规模的交战。

大量的情报开始集中到苏天成的手里。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说李自成准备孤注一掷了,或者说在大山里面呆不住了,但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李自成手里的粮食是充足的,金银也是不少的,就算是粮食不够了,拿出来银子,照样是可以交易的,商贾看重的是利益,只要有银子,肯定愿意卖出去粮食,苏天成不可能禁止这样的交易,何况流寇在四川有一年多时间了,熟悉了这里的情况,就算是他们偷偷和商贾进行交易,苏天成也不可能知晓。

守护关隘的卫所军队,有些大惊小怪,流寇小规模的动作,就引得他们叫苦不迭,秦良玉亲自到几处关隘去看了情况,有些地方的厮杀还比较激烈,看样子不是佯攻,而且这几个关隘,位置也很是特殊,都是靠近湖南、陕西、朵甘都司等地方,从进攻的地点来看,很容易就分析到了,流寇正在做出来试探,下一步可能就是大规模的撤退了,很有可能离开四川了。

秦良玉也直接找到了苏天成,说出来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说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秦良玉的情绪是平静的,她对苏天成有着足够的信心,相信苏天成一定是能够应对这些情况的。

其实苏天成还没有彻底明白流寇的动向。

暗线送出来的情报,大都是说流寇可能要撤退了,要离开四川了,但苏天成不相信。

流寇并没有吃亏,甚至没有和江宁营进行大规模的正面交锋,实力也是很强劲的,这样的时候,突然决定离开四川,可能性太小了。

但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流寇很有可能真的是要离开了,如果忽略了这个情报,到时候,流寇真的大军开拔,倾尽全力冲出四川去,卫所军队是无法抵挡的。

江宁营必须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朱慈烺的要求

两个月时间过去,朱慈烺见识大为增长,很多的事情,在皇宫里面,是不可能见到的,有些事情,甚至直接动摇了他的认识,比如说有关士农工商的地位问题,都说商贾的地位是最低的,是不该有地位的,无商不奸,诸多上课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但周天浩不是这样的认为,苏天成认为商贾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商贾的贡献,一个地方不可能很快的富裕起来的。

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老师讲课,都是儒家思想,之乎者也一大顿,包括古代的圣君是怎么做的等等,都是高大全的东西,特别是慎独的要求,令朱慈烺感觉到有些苦恼,十岁的小孩子,想到今后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可苏天成完全不在乎这些意见,见识也是独到的,这令朱慈烺开始信赖苏天成,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着苏天成处理公务,也和苏天成聊天,就在这种聊天的过程中,朱慈烺慢慢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

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还是按照在皇宫里面的要求,继续上课,可惜朱慈烺有些听不进去了,这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吸引力。

慢慢的,朱慈烺借口要学习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跟着苏天成了,苏天成每天的事情很多,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时候,朱慈烺就默默的观察,有些时候,也仔细询问一下,想着弄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处理。

苏天成非常的耐心,认真的解释。

朱慈烺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就是正确认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士大夫属于领导阶层,当然是高高在上的,农民、工匠和商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士大夫依靠农工商来养活,所以说,士大夫要真正的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要总是在嘴上说,如果说将自己当做百姓的父母,百姓稍有做不好的地方,非打即骂,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最终也损害到了自己,要尊重百姓。

苏天成处理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这个道理来进行的。

譬如说解决四川百姓穷苦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剿灭流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目前的条件之下,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宁可官府穷一些。官吏的态度好一些,也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苏天成时常解释陕西出现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是努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第二是发挥商贾的作用,让他们交易,官府从交易中收取赋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陕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要做到这两点,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落实,如果说官吏不能够尽职尽责,根本就做不到的。

至于说对官吏的管理,朱慈烺也隐隐有些认识了,看一个官吏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尽职,主要是看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若是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地方的官吏都是不错的,至于说那些道德上过高的要求,还是其次的。

现在的朱慈烺,就如同海绵,不断的吸收着知识和认识,不断的充实大脑,他感觉到,苏天成教授的知识,比起所有老师说的都要有用。

朱慈烺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天成精心设计出来的。

苏天成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朱慈烺参与到处理政务的事情上面,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朱慈烺,让朱慈烺形成基本的认识,摒弃一些迂腐的东西。

要做到这样,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苏天成明白,朱慈烺是未来的皇帝,思想认识关系到大明朝今后的发展,影响朱由检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了,但影响朱慈烺,自己还是能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让朱慈烺多跟随在身边。

机会肯定是有的,剿灭流寇需要时间,对抗后金更是需要时间,做这些事情,朱慈烺都是可以跟随的,如此几年的时间过去,朱慈烺的认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个方面来说,影响和感染朱慈烺,就是苏天成最为重要的任务了。

“苏大人,吾有一个要求。”

刚刚处理完政务,苏天成准备请朱慈烺回去读书,这段时间,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都有些意见了,主要是朱慈烺不能够静下心来听课,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时间上面也不能够保证,不管怎么说,文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朱慈烺毕竟只有十岁,该学的知识还是要学的,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那就是最为完美的。

“太子殿下有何要求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