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328章

大明政客-第328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将焉附,这样简单的道理,你们必须要明白,不管是父皇,还是朕,每一次的征伐和厮杀,都是为着我大清国的未来考虑的,辽东的情况,朕不想多说,你们都是知道的,此等情况下,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想必你们偶尔也是考虑过的,这一次,朕已经做出来决定了,二哥和十四弟必须要马上撤回沈阳,这是不容置疑的,也不需要讨论的,至于说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你们大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散朝之后,范文程留下来了。

这一次范文程出的主意,皇太极非常的满意,而且在朝廷上面辩论的过程中,不少人都承认,这一次的战斗,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清国的战船开始发挥作用,得到了第一次的训练,劫掠了大批的粮食和钱财,基本毁掉了登州和莱州,这样的成绩说说不掉的,至于说主动撤出黑山城池,没有造成军士的损失,这是一种战术上面的安排,并非是害怕明军,有一点大家慢慢的明白了,厮杀的目的在于,获得实质性的好处,为了面子去厮杀,不是明智的行为。

这样的观念,范文程是一直坚持的,每次说到征伐的时候,都要考虑最终的目的,不会盲目的提出来作战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撑下,大清国每次的征伐,基本都得到了好处,崇德元年的失败,皇太极实际上也是在思考的,那个时候,大清国刚刚建立,从炫耀的角度出发,给予大明一定的教训,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程啊,朕这两天仔细思索了,觉得你提出来的建议是可行的,日后你还是多多提出来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啊。”

“皇上,奴才一定尽心竭力,绝不敢藏私的。”

“对了,上次你没有说完,好像还有什么后续的动作,朕想着听一听。”

“奴才正想着给皇上禀报的,奴才以为,这一局的棋,还没有走完,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步,若是能够发挥出来作用,就是皇上的福气,我大清国的福气了。”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范文程的心思缜密,这样说,肯定是有很好的想法了,步步为营是范文程擅长的东西。

“皇上,苏天成攻击黑山,这件事情,不可能隐瞒的,如今,苏天成轻易就攻下了城池,接下来的行动,他会非常的为难,若是继续进攻,不是他的初衷,加之睿亲王和礼亲王分别退兵了,苏天成没有继续进攻的理由了,占据黑山,明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是做不到的,可就这样撤走,需要理由,明明是大好形势下,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撤走了。”

皇太极频频点头,同样想到了一些什么。

“若是大明朝廷知晓了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催促苏天成继续进攻的,最好是能够攻打沈阳,可惜苏天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奴才早就分析过了,苏天成攻打黑山,确实是非常明智的,他传递给皇上一个信号,那就是睿亲王若是继续进攻,明军将不惜一切代价,攻打黑山,进而攻打沈阳,双方鱼死网破。”

“可苏天成的这种想法,是不能够透露出去的,也是无法和众人商议的,大明朝廷里面的那些官员,奴才是知道的,他们都是读书人,想到的都是气节,他们不熟悉边关的事物,不知道征伐的艰难,评论起来却头头是道,似乎自己带兵征战,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别人都是蠢货和草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是我大清国的机会。”

“大明朝廷里面,羡慕嫉妒苏天成的人,一定是不少的,可苏天成拿下黑山城池之后,却不发动进攻了,这必然会引发那些大臣的质疑,甚至会说苏天成怀有异心,此等的情况下,皇上不妨点一把火,专门写出来书信,故意让大明朝廷发现。”

“书信的内容也是很简单的,不要说其他的,就说和苏天成议和的事情,只要这份书信到了大明朝廷,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的,苏天成是有苦难言,根本不好做出来解释的,只要大明朝廷里面,反对的人多了,那个崇祯皇帝,怕也难以护住苏天成的。”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计谋,抬头哈哈大笑了。

“好啊,这个计谋不错,可惜大明朝廷啊,养了一大帮的废物,这些就知道嫉妒贤能,时时刻刻想到自身的利益,朕看苏天成如此的年轻,肯定是遭遇众人猜忌的,不管这次的计谋是否成功,朕都要给你记功啊。”

“皇上,奴才不敢,奴才还是有些担忧的。”

“有什么担忧的地方,尽管说出来。”

“奴才斗胆了,奴才估计,礼亲王和睿亲王回来之后,肯定是不满的,礼亲王带领大军,深入蒙古,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睿亲王在登州和莱州的势头正盛,还能够取得更多的胜利,偏偏这个时候,皇上下旨了……”

“你的想法,朕清楚,商议大军作战的事宜,郑亲王不知道,你却是清楚的,二哥和十四弟回来之后,恐怕政亲王会有所牢骚的,这些事情不算什么,有朕给你做主,哼,你不要以为二哥到蒙古去了,没有能够厮杀,会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他在蒙古获得的财富,恐怕不差于十四弟的,这些情况,朕都是知晓的,他们回来之后,朕会专门和他们交谈的。”

停顿了一下,皇太极再次开口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大清国和大明,恐怕鲜有厮杀了,你要重点考虑,如何让我大清国的汉人才俊,为我大清效力,若是有可能,能够吸收到大明的才俊,也是好的,接下来的较量,就在于实力上面的比对了,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不过崇祯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更多的,至少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养活啊。”

“朕考虑过了,如有必要,继续进行科举考试,吸纳人才,这是今后最为关键的任务,朕的身边,多一些文程这样的才俊,我大清国将更加的强盛啊。”

第六百九十一章 脑残的审讯

多尔衮从登州和莱州撤军了,代善也从蒙古撤军了,进攻黑山的明军,同样撤回了大凌河城,一切都暂时告一段落了,除开遍地哀嚎的登州和莱州,没有谁会记得发生的这些事情,朝廷没有宣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不可能知晓的。

但这件事情,给予了苏天成很大的打击,他感觉到,自己虽然是穿越人士,但也不是全能的,这个时代还是有着英雄豪杰的,皇太极就是了不起的人物,远远强于李自成、紫金梁、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而且皇太极的手下,有着不少的能人,加之皇太极能够放下身段,耐心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果说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假以时日,后金必然会大发展的,不过渠清泽说的也不错,皇太极身边的能人多了,并非是那么完美的事情,这些能人,个个都有想法,一旦皇太极驾崩了,谁来控制这些能人。

从黑山撤军,很多人不能够理解,这里面的原因,苏天成不可能大肆宣扬,参与作战的边军不能够理解,更不用说朝廷里面的那些大臣了,一时间,苏天成很是担忧,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恐怕还有一些波折。

京城。

内阁次辅唐世济亲自参与了一起审讯,当然了,这一次的审讯,到目前来说,还是很秘密的,后金有人投奔到京城来了,也就是反水了,带来了一份皇太极写的亲笔信,这份信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和苏天成两人议和,双方互不侵犯。皇太极还在信里面说了,苏天成攻下了大凌河城,实在令他敬佩,大家都是英雄,不要互相伤害。

信里面说到了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那就多尔衮从登州和莱州撤军,包括代善从蒙古撤军。都是皇太极和苏天成之间的一个协议,换来的是苏天成从黑山撤军,从此以后,皇太极暂时不会入侵大明,苏天成也要保证,不越过大凌河城。

这件事情。与实际的发展是相符的,很奇怪的是,在这个后金鞑子反水之后,交出来了皇太极的亲笔信,事实果然如同信函里面说到的一样,多尔衮和代善撤军了,苏天成也从黑山撤军了。双方真的有默契。

反水的人还说了,宁远戒备森严,自己不敢到那里去送信,以前皇太极和苏天成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通过京城,或者是带口信到苏天成的府邸里面,通过苏平阳等人转达,或者是通过在辽东往来的商贾。传递一切的消息,但写信这是第一次,以前苏天成给皇太极写过一封信,皇太极并没有回信。

按说这样的告密,里面值得怀疑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是幼稚的、脑残的告密,但偏偏引起了唐世济的注意。要求大理寺展开审讯,一定要弄清楚详细情况,若是苏天成和皇太极私下里接触了,那还了得。岂不是要祸害整个大明吗。

就连大理寺审讯的官吏,都不相信这件事情,反水的人,身份一般,不过是后金一个普通的官员,按说是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秘密的,就算是皇太极想着和苏天成接触,也不会派出这样不靠谱的人做事情,所以说,在审讯的过程中,大理寺根本就没有上心。

但这一切,随着唐世济的重视,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了。

几天的审讯之后,唐世济拿到了大量的材料,直接找到了皇上。

一次非常秘密的讨论,在四人之间展开了。

朱由检的面前,站着孙承宗、唐世济,两人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内阁次辅,站在朱由检身后的,是大太监王承恩。

这次的讨论是绝密的,不管说什么,都不能够外泄。

唐世济拿出来了审讯的材料,上面反映的情况很是详尽,经过几天的审讯,所有的细节都进行了加工,看起来是一份完美的材料了。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也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争论首先在孙承宗和唐世济之间展开了,这一次,孙承宗没有留任何的情面,事关大明的前途了,他绝不会客气了。

孙承宗首先对着唐世济发火了。

“唐大人,本官就奇怪了,你身为内阁次辅,这本应是大理寺做的事情,你参与进去干什么,若是本官理解,你是不是就想着拿到这些口供,本官还有奇怪的地方,口供不可能是一次就形成的,这是基本的道理,大凡审讯人犯,总是会有反复的,你提供的这份口供材料,什么都是齐全的,甚至细节都是那么的清楚,包括后金皇太极什么时间写信,说的是什么,都是清清楚楚的,可这个投靠我大明的后金鞑子,不过是户部的一名主事,本官就不明白了,难道那后金的皇太极,如此的礼贤下士,做的如此隐秘的事情,都要告诉这个户部主事吗。”

唐世济脸色有些发红,开始了辩解。

“孙大人,下官确实参与了审讯,至于说大人说到的这些情况,下官不清楚,投靠我大明的这个后金鞑子,为什么会知道这些情况,下官也不清楚,下官只是本着对皇上和朝廷负责任的态度,参与了这次的审讯,下官也没有说苏大人一定就做了这些事情的。”

孙承宗可不会就此罢休。

“哦,那本官就要问问唐大人了,你拿来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口口声声建议,要大肆展开调查,又是什么意思,你甚至提到了,要拘传苏平阳,是想着弄清楚什么情况,若是凭着后金鞑子的一封书信,就如此的大动干戈,那本官也不敢自保了,说不定哪一天,皇太极给本官也写了一封信,派人到京城来反水了,本官岂不是也要受到调查吗。”

“大人如此说,下官不敢苟同,既然掌握了这样的情况,那就需要调查清楚,否则若是真的有此等的情况了,岂不是危险了。”

孙承宗的脸上露出了冷笑,没有管身边的朱由检。

“唐大人,本官很明确的告诉你,若是真的有这等情况了,恐怕你也没有机会站在这里了,不要说你,本官恐怕都要跟着掉脑袋了,至于后面的话语,本官不想说了。”

说完这句话,孙承宗对着朱由检跪下了,他是不需要跪下的。

“皇上,臣年老体弱,恳请辞去内阁首辅职位。”

朱由检眼神很是复杂,他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皇太极的这封信,以及反水的后金鞑子,这样的事情,他不清楚怎么判断,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事情,到了他这里,总是能够勾起一些回忆,当年的袁崇焕,就是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当然了,袁崇焕还有其他的事情。

但朱由检很清楚,若是孙承宗辞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苏天成被冤枉了,大明恐怕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可孙承宗这样的做法,令他感觉到愤怒,怎么能够这样要挟呢。

看见朱由检没有开口,也没有要孙承宗起来的意思,唐世济再次开口了。

“孙大人,下官以为,你这样的做法就不对了,这岂不是要挟皇上吗。”

孙承宗满脸通红,他也感觉到自己唐突了,都这么大的年纪了,遇见事情,为什么不能够冷静下来,轻言细语的说,偏偏要采取这等过激的手段,当然,皇上居然想着讨论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很荒谬的,后金的巨大威胁还在眼前,就想着过河拆桥,就想着自毁江山,大明朝恐怕是没有救了。

关键时刻,王承恩开口了。

“皇上,奴婢以为,还是慎重一些的好,孙大人也是着急。”

王承恩都开口了,朱由检也不能够沉默了。

“孙爱卿,快起来吧,朕就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孙承宗没有坚持,马上起来了。

王承恩既然开口了,当然就不会停下来,否则皇上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作为大太监,他是非常敏感的,看问题也是很深的。

“唐大人,咱家有几个问题,还请唐大人解惑啊。”

“公公请说。”

“这第一个问题,皇太极为何会舍近求远,千里迢迢的通过京师,来和苏大人联系,难道说苏大人想着造反,还要将家人牵扯进去吗,咱家实在不明白,第二个问题,皇太极既然和苏大人之间联系,总是要保密的,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身份肯定是不一般的,许多机密的大事,绝不会对外人泄露的,这个告密者,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好像是皇太极肚子里的蛔虫,这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若是皇上处置了苏大人,好像我大明朝得不到多少的好处,反而是皇太极高兴了,边关震动,江宁营骚动,边军不稳,看看后金,除掉了心腹大患,甚至可以举杯祝贺了,这些问题,还请唐大人帮忙解惑一下啊。”

唐世济脸色发白,王承恩问到的问题,非常的关键,这里面说不通的地方太多了,唐世济不是不知道,但事情做到这一步了,他也没有退路了,回答王承恩提出来的问题,显然是做不到的。

第六百九十二章 水落石出

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此事疑点太多,朕也是想着彻底弄清楚,唐爱卿,令大理寺,将人犯押解到养心殿,孙爱卿,王公公,你们审讯,朕要亲自看看。”

犯人很快被押来了,红光满面,大概是没有想到要进入皇宫,见到大明朝的皇帝,有些发蒙,虽然隔着一定的距离,但朱由检闻到了酒气,看样子这个人犯,待遇还是不错的。

唐世济垂手站在一边,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他没有什么担心的,几天的审讯下来,这个人犯已经清楚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朱由检看了看孙承宗和王承恩。

王承恩看了看人犯,也看了看孙承宗,慢悠悠的开口了。

“你是后金户部主事,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事情啊?”

“我挂名户部主事,其实主要负责联系大明蓟辽督师苏天成大人。”

“哦,你说宁远监视严密,无法送信,都是直接到京城来的,到苏大人的府邸联系的,是这样吗?”

“是的,宁远城防守严密,我没有机会,只好到京城来了。”

“你到京城来过几次啊?”

“一共来过四次。”

“每次都是见到苏府的谁啊?”

“见到的是苏大人的管家,据说是苏平阳,我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是不是叫做苏平阳。”

“每次都见到了吗?”

“笑话,不见到苏平阳,我的情报不能够传递出去,肯定是不行的啊。”

“那你描述一下,苏平阳的是什么样子啊。”

人犯低下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前面的话已经说出口了,要说自己不能够描述出来,有些不合适。可要描述,实在说不出来。

“我描述不出来,但见到本人了,一定能够认出来的。”

王承恩对着朱由检耳语了几句话,朱由检点点头,很快,一个小太监进来了。王承恩小声吩咐之后,小太监点头出去了。

不过几分钟时间,进来了十余人。

“苏平阳就在这些人的中间,你能够指出来吗?”

人犯有一些慌张了,看了看眼前的十来人,凭着记忆搜索了一下。指向其中一个年级稍大一些的人。

“和这人长得有些相似,具体相貌,我也记不清楚了。”

朱由检的脸色变化了,这十来人都是锦衣卫,长相和苏平阳根本挨不上边,苏平阳五十多岁了,因为过于的操劳。须发皆白,朱由检见过,应该说相貌特征是很好记住的。

羞愧与愤怒涌上了朱由检的心头。

羞愧的是,他冒出来不少奇怪的想法,怀疑苏天成,功高震主的教训,他记得很是清楚,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内心的恐惧是很多的,甚至是无法克服的,以至于胡思乱想了,愤怒的是,人家皇太极随便派来一个人,都可以糊弄自己,弄得君臣不和。险些闹出来风波,这样的事情,若是扩大了影响,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的结局。今日这件事情传出去了,还不知道后金的那个皇太极,笑着什么模样了。

气愤之极的朱由检,开口说话了。

“朕看你大言不惭,不懂任何的规矩,以为我大明朝的文武百官都是木头吗,由着你这个宵小之徒来戏弄的吗,来人,将这人押下去,凌迟处死。”

朱由检说出来的话就是圣旨,当然是要执行的,凌迟处死的滋味,人犯是清楚的,到了这个时候,人犯突然冒出来了一句话。

“都是这个唐大人教我这样说的。”

养心殿里面,瞬间安静下来了。

朱由检的脸色开始发白,受到愚弄的感觉,刺激到了他的内心。

唐世济的身体也开始颤抖,指着跪在地上的人犯,甚至说不出话来了,这是在养心殿,在皇上的面前,人犯这样说,他脸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可笑的是,先前孙承宗已经说出来了这样的可能,若是继续出来一个后金鞑子,诬告他孙承宗,是不是也是里通外国。

这等于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唐世济的脸上。

不过,这个时候,孙承宗还是很沉着的,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