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尔哈朗的心开始狂跳。
以往遇见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征伐,这样的情况占据多数,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多尔衮协助皇太极,率领大军征伐,从指挥能力和作战勇猛方面来说,多尔衮仅次于皇太极,可这一次,皇太极直接要求豪格负责,也就是说,多尔衮、多铎以及阿济格等人,都要听从豪格的调遣了。
不知道多尔衮等人,是不是会完全的服从调遣。
皇太极在济尔哈朗的面前说出来这样的话,目的也是很明确的,就是探明他的态度,看看是不是支持豪格。
皇太极说完之后,济尔哈朗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建议,由太子殿下担任总指挥,全面协调对抗明军的战役。”
离开了崇政殿,终于回到了府邸,济尔哈朗想着好好歇息一下了。
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管家来禀报,英武郡王阿济格来拜访了。
济尔哈朗的脸色沉下来了,没有马上开口说话,这样的时候,阿济格来拜访,要说没有特殊的含义,谁都不会相信的,阿济格的脾气暴躁,野心也是明确的,甚至可以说,阿济格比多尔衮的野心还要大,只要有机会,恨不得自己成为皇帝,不过阿济格这个时候来拜访,恐怕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多尔衮。
多尔衮很聪明,关键时刻,是不会亲自出面的。
因为种种原因,阿济格被皇太极冷落,等于是闲散的状态,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这样的时候,阿济格应该是自省的,注意自身的言行,注意以前的教训,取得皇太极的谅解,毕竟阿济格还是一员战将,是皇太极的亲兄弟,如果说阿济格在皇太子的事情上面多嘴,说出来一些对自身不利的话语,甚至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恐怕皇太极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思索了一会之后,济尔哈朗来到了会客厅。
他没有将阿济格带到书房去,也是为了避嫌。
阿济格正在会客厅等候,见到了济尔哈朗之后,抱拳开口了。
“郑亲王到大明京城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兄弟们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了。”
“职责所在,没有办法啊,我也很想回到沈阳来,感谢英武郡王的挂念了。”
两人客套了一番,很快,阿济格开始说到正题了。
“郑亲王回到了沈阳,一定拜见了皇太子豪格吧。”
阿济格说完这句话,济尔哈朗的脸色就变化了,豪格已经贵为皇太子,身份早就不同了,直呼其名是大不敬的表现,虽然是私下里的交谈,可也是需要注意的。
“英武郡王,我回到了沈阳,肯定是要拜见太子殿下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难道英武郡王没有拜见太子殿下吗。”
阿济格瘪瘪嘴,从辈分上面来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人,都是豪格的长辈,尽管阿济格与豪格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大。
“拜见是需要拜见的,不过我觉得,不是很舒服。”
济尔哈朗站起来了,脸上带着微笑。
“英武郡王,今日我们不讨论这些事情,我离开沈阳大半年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好好的吃饭喝酒,今日英武郡王来了,我们不醉不归,英武郡王在这里稍后,我去洗漱一下。”
阿济格还想着开口说话,可济尔哈朗已经转身离开了,留下了管家,陪着阿济格。
看见济尔哈朗这样的表现,阿济格的脸色也变化了,想着骂人,可管家在身边。
几分钟之后,阿济格开口对管家说了,自己还有事情,就不吃饭了,若是郑亲王问到了,表示歉意,说完也起身匆匆离去了。
管家没有预料到这一手,连忙赶到了书房,禀报济尔哈朗,谁知道济尔哈朗仅仅是点头,说是知道了。
第九百九十一章 稳住局面
济尔哈朗还在吃饭的时候,代善来拜访了。
这一次,济尔哈朗的态度完全不同了,他马上放下了碗筷,与代善进入了书房,关上门之前,济尔哈朗没有忘记吩咐管家,不管谁来拜访,都说自己需要歇息,请客人改日来拜访,他刚刚回到沈阳,来拜访的人,肯定是不少的。
济尔哈朗与代善之间的交谈,就显得直接很多了,两人的地位都不一般,不客气的说,牵涉到大清国的稳定了,济尔哈朗很清楚,代善这么快来拜访,说到的事情很重要,而且代善肯定也是知道,阿济格来拜访过了。
寒暄之后,代善很快也步入了正题。
“郑亲王,在大明京师这么长的时间,很是辛苦啊,我一直都有些担心,特别是皇上决定立皇太子之后,生怕消息过早的泄露,若是大明朝廷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对你不利的。”
“有劳礼亲王挂念了,皇上安排很是妥当,其实我早知道这个消息了,也是禀报皇上,马上要离开大明京城了,皇上早就计划好时间了。”
“回来之后,拜见了太子殿下了。”
“拜见了太子殿下。”
“这就好,皇上确立了太子,总算是稳固了我大清国的根基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今日见到皇上,我都不敢相信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皇上憔悴到这个程度了,大清国的事情太多了,皇上都有些吃不消了。”
“是啊,皇上自从上次病倒,身体一直都没有彻底恢复,加之这些年以来,大清国遇见了诸多的事宜,皇上也是过于操心了,不过话说回来,牵涉到我大清国稳定的事宜,皇上也是必须要操心的,就说这次立下皇太子,时间本不是很合适,谈判很大程度上面,迷惑和牵制了大明朝廷,可惜这样的机会,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啊。”
济尔哈朗点点头,代善说的很直接,他也是这样的看法。
“我也是这样考虑的,不过见到皇上之后,感觉到皇上也必须要立下皇太子了,至少太子殿下可以蘀皇上分忧啊,名不正则言不顺,太子殿下有了名分,也就能够理所当然署理我大清国的事宜了。”
代善看了看济尔哈朗,眼神很是深邃。
“郑亲王能够这样想,乃是我大清国的福气啊,可如今的形势下,有些人可不是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皇上决定和大明朝廷谈判,决策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我大清国凭什么要口头上俯首称臣,这次的草原征伐,有些人也认为,我大清国的勇士,应该与明军死拼,将入侵草原的明军,彻底剿灭,甚至有人说了,若是睿亲王带领大军,一定能够获得全胜的。”
济尔哈朗愣了一下,很快开口说话了。
“礼亲王,我觉得这样的话,可不能够随便说出来,其实崇德元年的战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了,江宁营的确是骁勇的,丝毫不亚于我满八旗,要我说,某些方面,要强于我们满八旗,况且苏天成指挥江宁营,能够做出来正确的决策,这次征伐草原,乃是苏天成亲自指挥的,就算是睿亲王带领大军迎战,要是不能够详细策划,恐怕也是惨败的。”
尽管济尔哈朗说的很是委婉,代善的脸上,还是出现了苦笑。
“郑亲王说的很是客气了,我曾经惨败在苏天成的手下,这次进入草原,就引发了某些人的不满,认为我是苏天成的手下败将,凭什么再次领军作战,是不是想着,让正蓝旗和镶红旗也全军覆灭,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人家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次草原的作战,我一直都非常谨慎,回到沈阳,也有些后悔,若不是过于的谨慎,战局可能是不一样的。”
“礼亲王千万不要这样说,我在大明京师大半年时间,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情,苏天成和江宁营,在大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支撑大明朝廷的军队,我大清国必须要高度重视江宁营,皇上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可惜的是,有些人依旧自我满足,不相信江宁营的骁勇,礼亲王遭遇江宁营的伏击,所有将死拼死苦战,无一投降,虽败犹荣,若是有人在这方面鼓噪,那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代善叹了一口气。
“算了,不管怎么说,我都是遭遇惨败了,甚至被苏天成俘获了,我至今还记得,与苏天成的几次接触,我一直都很奇怪,苏天成如此的年轻,为什么能够有着那么大的能力和本事,能够亲手创建江宁营,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了,大明朝廷有着不少的人才啊。”
说到这里,代善严肃起来了。
“我大清国,遭遇的危机是很大的,大明地大物博,这是我大清国难以比较的,为了能够抵抗大明朝廷,我们唯有团结一致,积聚力量,否则,迟早是被打败,皇上时时刻刻都想到这件事情,时间长了,自然劳累,可恨的是,朝中有些人,想到的不是我大清国的兴旺,不是如何的对抗大明朝廷,想到的是自身的权势,自身的前途。”
“太子殿下的能力,或许不是最为出众的,战功也不是最大的,但皇上一旦确立了皇太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要无条件的维护皇上做出来的决定,我们都是皇室中人,若是不能够从全局来考虑,却比较什么战功、什么资历,甚至是想着皇上应该立谁为皇太子,那我大清国就危险了。”
济尔哈朗点点头。
“礼亲王说的是啊,正是多事之秋,我们必须要拥护皇上做出的决定,拥护太子殿下。”
“郑亲王,你若是这样的认识,我就放心了,我年纪大了,因为被明军打败,甚至是生擒了,影响力不行了,有些人,认为我没有说话的资格了,不过我还是要带头拥护皇上,拥护太子殿下。皇上确立了皇太子,最近一点时间,沈阳城内,不是很平静,我觉得,你我有必要站出来了,让沈阳平静下来,让大清国平静下来。”
“礼亲王尽管吩咐就是了,我刚刚回到沈阳,对情况不是很清楚,该做什么事情,我听从礼亲王的安排。”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你我这就去觐见皇上,有些话,应该要说清楚了。”
代善和济尔哈朗一同赶赴皇宫。
从皇宫出来,天已经黑了,两人的行动,没有隐瞒任何人,甚至摆起了排场,用八抬大轿进入皇宫,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翌日早朝,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人都明确表态了,支持豪格统领对抗大明军队的战斗,两人同时还从与大明朝廷的谈判、草原征伐两个方面,大力赞誉了皇上的英明睿智,认为皇上做出来这样的决定,是为了大清国能够更加的强盛。
两人的核心意思,是支持豪格出任皇太子。
两人的表态,很快在沈阳引发了一阵的小波澜。
满八旗之中,代善和济尔哈朗都是旗主,皇上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豪格统领正蓝旗,如此的情况下,等于是有六旗拥护皇上和豪格了,力量的对比是不用说了。
多尔衮和多铎表示了沉默,没有表态,但支持多尔衮的声音,也在这个时候,慢慢消失了,仅仅凭着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力量,不可能与六旗抗衡,何况还有皇太极的睿智。
因为两人的表态,沈阳很快安静下来了。
豪格的态度也开始出现变化了,按照众人的认为,豪格应该是对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等人,有着很大的意见的,因为这些人不服他成为了皇太子,可豪格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很是照顾多尔衮和多铎,多尔衮驻扎在广宁,多尔衮驻扎在海州,没有皇上的旨意,轻易是不能够回到沈阳的,但豪格向皇太极提出来了建议,多尔衮和多铎平时就在沈阳,若是遇见明军的进攻,两人赶赴广宁和海州指挥,至于说阿济格,豪格也提出来了建议,可以在征伐开始的时候,跟随多铎作战。
豪格的这个举措,赢得了赞誉。
同时,豪格对汉人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转变,很是信任范文程了,不少的事情,都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自从代善和济尔哈朗表态之后,皇太极上朝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豪格主持讨论,做出来决定,之后禀报皇太极,最终执行。
最为重要的决定,就是抗击明军可能进攻的事宜,豪格与众人商议之后,建议广宁和海州的驻军都要加强,满八旗和汉八旗集中在三个地方,广宁、海州和沈阳,其余地方的守卫,可以弱化一些,另外随时准备征召蒙八旗,一同与明军作战。
豪格与众人商议的这个意见,得到了皇太极的赞同。
其中有一个微妙的变化,是众人注意的,宁远方面的防御,代善与多尔衮共同负责,海州方面的防御,济尔哈朗与多铎共同负责,沈阳的防御,豪格亲自负责。
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多尔衮与多铎的权力,可多尔衮与多铎是服从的,没有提出异议,这也说明了,豪格的地位基本稳固了,大清国稳定下来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 未雨绸缪的准备
回到了登州,苏天成并不是很舒服,前些日子收复了台湾,留下了郑鸿逵、郑成功等人帮助王大治和宋思军,重点在于拿下吕宋和南洋等地,同时从登州运送去了大量的物资,一些江宁营将士的家人,也陆续开始运送往台湾,这对于快速发展台湾、将台湾真正建设成为赖以依靠的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朝廷里面的异动,包括朱由检的小肚鸡肠、过河拆桥的做法,已经令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穿越十多年了,一心一意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想着能够摆脱几百年之后的屈辱,这个目标渐渐的有可能实现了,可惜基础还是不稳固,若是大明出现了内讧,一切的努力,可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付诸东流。
苏天成可不想主动退出,他也清楚,就算是自己退出去了,放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或者是漂洋过海,避免出现权力的争夺,一心想着让大明兴旺,但大明要衰败下去,也是一眨眼的事情,只要朱由检身边出现奸臣和小人,不要多长时间,创立下来的繁荣景象,就能够灰飞烟灭,想想当初的大唐,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唐就是全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可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很短的时间之内,大唐就衰败下去了。
作为穿越人士,苏天成很清楚,完全依靠人治,不管是多么兴旺的局面,是很难维持长久兴旺的,必须要确立下来制度,用一套完整的制度,开管理国家,来制约权力,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用制度来管事,这与皇权统治是巨大的矛盾,而且与百姓的素质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想要在文盲占据绝大部分人口的大明来推行诸多的制度,难度太大,苏天成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真正的建立起来这样的制度。
穿越的苏天成,所能够做的,就是一步步的推进,尽自身最大的力量,来维护繁荣的局面,若是有势力想要破坏这样的局面,那就毫不客气的动手,清除这些势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势力,苏天成更加的明白,这些势力,很有可能包括朱由检在内。
一旦确立了这样的思想,或者说是更加明确了这样的思想,苏天成的做法就不一样了,以前是从大局出发,不能够让大明出现四分五裂的情况,特别是在内部有流寇骚扰、外部有后金虎视眈眈,大明各地普遍遭遇到灾荒的时刻,要是那个时候,不能够稳住大明,最终的结局,就是大明灭亡。
如今的局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大明内部基本稳定下来了,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后金和蒙古了,首要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灭掉后金政权,灭掉蒙古部落的政权,彻底消除隐患,接下来腾出手来,清理大明内部出现的诸多矛盾。
皇太极立下豪格为皇太子之后,苏天成要求渠清泽,用最短的时间,摸清楚情况,皇太极为什么会这样做,一方面与朝廷谈判,表示臣服,一方面却立下皇太子,这是自相矛盾的做法,完全说不通的。
就在渠清泽还在努力的搜集情报的时候,皇上的圣旨来了。
皇上的圣旨,在苏天成的预料之中,但前来传旨的人,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如今的情况下,苏天成轻易是不会到京城去的,特别是在准备和后金决战的时候。
朱审烜带着圣旨,进入到青州的时候,洪承畴、渠清泽就率领江宁营的将士迎接了,一路护送到登州。
苏天成率领众人,在登州城外迎接。
朱审烜和苏天成之间的关系,众人皆知,皇上派遣内阁次辅担任钦差大臣,这是第一次,而且接旨的苏天成,也是内阁大臣。
宣旨的仪式,在督师府的大堂举行,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悉数都参加了。
圣旨的内容非常的明确,不需要过多的强调。
宣旨之后,苏天成和朱审烜进入了书房。
进入到书房之后,朱审烜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苏天成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武荣等人,守在书房外面,任何人都不能够进入书房。
朱审烜的身份很是特殊,身为藩王,与皇室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可苏天成是他的妹夫,而且朱审烜所拥有的一切,基本都是依靠苏天成得来的,尽管说进入了京城,成为了内阁次辅,尽管说得到了皇上极大的信任,但朱审烜很清楚,要是大明出现了内讧,或者说皇上忌讳苏天成,准备采取某些措施了,他一样跟着完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明的人多的是,能够担任内阁次辅的人多了去了。所以从内心深处来说,他是偏向于苏天成的。
“坤元,朝廷里面的情况,我给你的信函里面,说的很清楚了,这一次后金鞑子要求与朝廷谈判,愿意俯首称臣,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拖延时间,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子,激怒了皇上,我也觉得这是好事情,因为后金的戏弄和出尔反尔,皇上盛怒,准备大举进攻后金鞑子,我是相信,你一定能够剿灭后金鞑子的,可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次皇上要求我来宣旨,实际上是想着安慰你啊,前些日子,朝廷里面出现了一些议论,皇上是想着能够稳住你的心,避免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朱审烜说的很是委婉,有些话,他也不好直接说出口,还是想看看苏天成是什么想法,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尽管说几千年的历史说明,这样的问题,基本是无解的。
“晋王殿下,剿灭后金鞑子,肯定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若是后金鞑子那么孱弱,也不至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能够横行无忌,皇上下旨了,江宁营肯定是按照圣旨的要求去做的,朝廷里面的情况,我不是特别清楚,要说朝中大臣,有着什么样的认识,我不是很在意,但皇上的认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要不是在晋王殿下的面前,我也不会说这些话了。”
“坤元,想到了什么,直说就是了。”
“剿灭后金鞑子,需要多少的时日,我不能够保证,也许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