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74章

大明政客-第74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杜老三的疏忽,以为凭着人多,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杜老三终于清醒了。

看见邓辉出现在苏天成的身边,杜老三的脸色铁青,他知道,遭遇算计了,不过,官兵只有这一千来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拼上一半的弟兄,只要能够抢到这些银子,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弟兄们,给我杀啊……”

杜老三抡起大刀,拍马冲上前了,砍翻了一个军士,他依旧恶狠狠的盯着苏天成,以及苏天成身边的邓辉。

杜老三身边的土匪也动了。

他们的气势果然不同。

这些人加入战团之后,不断有新乡县的军士,惨叫着倒下了。

这些人很聪明,不与骁骑营的军士正面接触,他们也看出来了,两股军士的战斗力,完全不一样。

苏天成身边的五十名骁骑营军士,是不会加入到战斗中去的,他们必须要保护苏天成的安全,不管出现什么情况。

厮杀渐渐的开始胶着了。

土匪毕竟人多,慢慢的缓过来,开始和官军厮杀了。

场面变得惨烈起来了,不断有新乡县军士倒下,可没有人后退。

小半个时辰过去。

杜老三感觉到着急了,显得暴躁起来。自己那么多的弟兄,占据绝对优势了。为什么这些军士,以少对多,明知不可能坚持太长的时间,依旧不后退。

抬头看见了稳如泰山的苏天成,他明白了,原来是主帅在坚持啊。

杜老三挥舞着大刀,命令一帮兄弟,不要命的冲向苏天成。

苏天成的脸上。出现了微笑,身边的五十人,举着弓箭,对准了冲过来的土匪。

周围的地面开始有了轻微的震动,接着,震动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是骑兵出动的预兆。

杜老三惊恐的看向四周。

一大批骑马的军士,分为左右两个方向。冲过来了,那一股的气势,凭谁也是不能够阻挡的。

杜老三瞳孔收缩了,他明白,自己遭遇伏击了。

“哦豁”“哦豁”……

杜老三再次吼叫起来,这一次不是进攻了。是要弟兄们撤退了。

可惜,他醒悟的太晚了。

一支响箭射过来,正中杜老三的右胸,他满脸惊恐,摇摇晃晃坠落马下。

残酷的杀戮开始了。

这里是一片空旷的地带。土匪根本没有地方逃走。

骁骑营的军士,哪里会留情。不管是不是遭遇抵抗,他们都是挥刀砍下,不断的有鲜血喷出来,新乡县的军士,看见援军到了,也如同打了鸡血,喊杀着冲向已经四散逃开的土匪,他们比骁骑营的军士更狠,一点不留情,钢刀看向土匪的头颅,长枪戳向土匪的胸口。

大部分的土匪,已经跪在了地上,嘴里喊叫着饶命。

苏天成身边的王大治,举起了红旗,骁骑营的军士,停止了对跪在地上的土匪的杀戮。

骑马的土匪,早就是重点关注的目标,在骁骑营军士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四散逃开了,可惜他们每有机会逃命,有的被响箭射中,坠落马下,跟随上来的军士,砍下了他们的头颅,有的被几个军士包围,砍落马下。

一个时辰之后,四周安静下来了。

残阳如血。

这一幕,触动了苏天成的心思,刚刚穿越的时候,他看见的,也是这样的场景,只不过那是杀良冒功的军士,残忍的杀害普通老百姓。

杜老三被捆的严严实实,押到了苏天成的面前。

他的右胸,还在流着鲜血,脸色惨白,眼睛红肿,身上有着不少的血渍。

苏天成几乎没有正眼看。

“杜老三,胆敢抢劫朝廷赈灾的银子,想必你也不想活了,拉下去砍了。”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苏天成不再说话,早有军士,将杜老三拉倒一边,毫不留情的砍下了头颅。

新乡县巡检司的巡检,神色凝重,来到了苏天成的面前。

“大人,新乡巡检司军士,阵亡314人,重伤72人,轻伤无数。”

“我知道了,你们为了护卫朝廷的赈灾银子,和土匪搏杀,有功于朝廷,本官理当为你们请功,今日阵亡的军士,每人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重伤军士,每人四十两银子的补助,其余所有军士,每人二十两银子的补助。”

“至于你和副巡检,每人一百两银子的奖励。”

巡检本来是一肚子火气的,傻子都明白了,他们是诱饵,可巡检也说不出话来,人家巡按御史,都是坚守在这里的,同样也是诱饵。

这么高的抚恤和补助的银两,这是巡检没有想到的,他得到的一百两银子,相当于两年多的俸禄了,至于说阵亡的兄弟,能够有五十两银子,很不错了,按照朝廷的规定,最多能够拿到五两银子的补助。

“下官替兄弟们,谢谢大人的恩典了。”

跟随在后面的流民,厮杀开始的时候,早就四散逃开了,他们可不敢在这里等死,也有胆子大的,在不远处看着这里的一切,但没有谁能够忍受这样血腥的场景。

翌日,赈灾大军出发的时候,身后已经没有流民和灾民了,这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

骁骑营剿灭了杜老三,杜老三被直接砍头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河南境内的土匪,没有谁敢轻举妄动了,躲得远远的,生怕骁骑营找他们的麻烦。

第一百六十一章 如何赈灾

眼前的情形,令苏天成感觉到了心酸。

连绵的几个山包上面,搭建密密麻麻的棚子,至于说这些棚子的质量,那是不需要描述的,绝大部分都是树干和树枝搭建起来的,盖上了一些茅草,里面就住人了。

黄河决口,洪水退去,大量的淤泥堆积,官府组织人清理了,但效果不是很好。

灾民不敢住在平地,几乎都选择在山上搭建棚子。

已经两个多月时间过去,死尸收敛的差不多了,空气中,依旧飘着难闻的味道,那是动物的死尸,腐烂之后的味道。

朝廷赈灾的消息,传来之后,不少的百姓,回到了孟津。

县城四周,到处都是灾民,县城里面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是无比的凄惨。

可以看见的地方,到处都挤着人,空气中,飘荡着臭味。

能够看见的人,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带着菜色,双眼无神。

苏天成最为担心的情况,就是大灾之后的瘟疫,要是不能够迅速组织消毒,动物的死尸散发出来的病菌,感染到人了,将形成巨大的灾难。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攻打京城,几乎没有遭遇抵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北京城里面。鼠疫肆虐,到处都是死人。李自成进入了北京城,自己的军士,都遭遇到感染,战斗力大幅度的降低。

如何赈灾的问题,苏天成与闫子章 再次产生了矛盾。

闫子章 到孟津已经有几天时间了,附近的粮食不多,他首先在洛阳购买,粮价很高。以前三钱银子一石的麦面,涨到了五钱银子,而且还没有多少的存货,咬牙买下了一些粮食,匆匆赶到了孟津,才发现有不少的灾民,已经回来了。云集在县城的外面。

买到的粮食,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

当然了,赈灾主要是地方上负责,河南府知府已经赶到了孟津县,协助赈灾,等到灾民情绪稳定之后。巡按御史就要回去了,最多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在开封的时候,苏天成购买的物资中间,包含了大量的种子、药品,还有一些棉布。

看见了这些物资。闫子章 表示不理解,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只要灾民有粮食吃,不至于饿死,其余的事情,今后再说。

闫子章 看见苏天成的时候,态度客气了很多。

苏天成在卫辉府的新乡县,剿灭五千余土匪,砍下匪首杜老三的脑袋,这件事情,闫子章 已经知道了,两千对五千,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换作他,不敢这样冒险。

查看了物资之后,闫子章 匆匆到了县衙。

河南府知府、孟津县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员,都在县衙的二堂。

“大人,这些赈灾物资,下官以为,还是粮食最为重要,至于说其余的东西,可以要求河南府和孟津县办理的。”

苏天成看了看闫子章,真的是书读多了,脑袋被驴踢了,既然不懂救灾的事情,就不要随意开口,而且还是作为副使的身份。

“闫大人,大灾之后,必有大的疫情,孟津县之所以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有赖县衙积极的清理淤泥,收敛尸首,也是大量的灾民,都离开这里了,如今灾民听说了朝廷来赈灾了,纷纷返回,人多了,必然会引发一些疾病,若是不能够有效防御,出现重大疫情,你我岂不是辜负了圣恩。”

“灾民不能够完全依赖朝廷的救济,必须要开展生产,重建家园,他们需要种子,最大限度的恢复耕地,准备播种冬小麦,来年才有粮食,要不然,朝廷就是免去了他们的赋税,可田地里面,没有种植粮食,他们吃什么。”

“天气渐渐转凉了,冬天来临之际,灾民需要穿暖和,若是冻死一些人了,你我一样没有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

“河南府和孟津县,主要负责的是灾后的生产和重建,你我协同诸位同僚,估算出来需要开支的银两,请他们代为落实,至于说粮食的事情,需要灾民克服困难,朝廷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完全负担,府州县也要想办法的。”

一席话说下来,众人都沉默了。

闫子章 还想着说什么,看见面无表情的苏天成,也识趣的闭嘴了。

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地方官吏贪污的问题,赈灾的银子,不能够实打实的用到灾民的头上,所以说,苏天成尽量多的购买物资,分发下去,官吏想着贪污,也没有办法,当然,灾后的生产,他没有办法盯着,毕竟只有那么长的时间。

县城外面,设置了二十余处施粥的地方,苏天成来了之后,明确要求了,熬出来的粥饭,筷子插进去,不能够倒,这才是可以的。此外,每处施粥的地方,都熬制了中药,所有人都要喝,避免传染疾病。

县衙的官吏,再一次开始忙碌了,他们登记灾民的情况,继续清理动物和牲畜的死尸,按照要求深埋,大部分的灾民,都被动员起来,开始重建家园的事宜。

清理淤泥的事情上面,苏天成实在是忍不住了,训斥了闫子章。

闫子章 的意思,清理淤泥,县衙派人组织,灾民出工,没有报酬。

苏天成坚持,参与清理淤泥的农民,青壮每人每天两钱银子,妇孺老人小孩,每人每天一钱银子,必须要完成工作任务,否则报酬减半。

闫子章 认为不能够理解,这是灾民自己的事情,朝廷为什么要出银子。

两人甚至在县衙争论起来了。

闫子章 摆出来自己的理由,朝廷没有必要出银子。

苏天成冷冷地看了闫子章 一眼,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闫大人,本官是主使,一切都是本官直接负责,做出来决断,你我之间可以协商,可你要清楚自身的身份。”

“大人这话,下官不敢苟同,不合理的事宜,下官就是要反对,要不然,回到京城,下官是一定要弹劾大人的。”

“随你,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从即日开始,所有赈灾事宜,你协助地方负责,所有决断,都是听从本官的安排。”

闫子章 也是气急,冷笑着开口了。

“大人如此说了,下官明日就回到京城去,难道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请便,不过,本官有言在先,骁骑营是跟着来赈灾的,不会护送你回京城,你若是要提前回去,自行负责一路的开销。”

“你、你欺人太甚……”

“哼,本官这样做,算好的,若不是考虑到你先期来到孟津县,尽力赈济灾民,本官早就请了尚方宝剑,一窍不通,在这里胡言乱语,耽误赈灾事宜,今后还是闭嘴吧。”

闫子章 脸色发白,苏天成一怒之下,请出来尚方宝剑,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官知道你不服,那本官就让你明白,其一,你到了孟津县,眼看着灾民聚集了,没有想到合理安排,开展自救,却眼盯着粮食,只要灾民有饭吃了,一切都不管了,交给了地方了,朝廷派你来赈灾,有何作用。”

“其二,简单的常识不清楚,这不是遭遇旱灾或者是涝灾,黄河决口,死人无数,到处都是牲畜的尸首,天气炎热,这些尸首腐烂了,流出来的脏水,到了河道之中,灾民饮用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你难道不知道,大灾之后,瘟疫流行,难道你也不知道,来到孟津县,不组织预防,就想着粮食,对下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你也算是来赈灾的。”

“其三,灾后的重建,不充分重视,也未想到好的办法,一味依靠地方,这清淤的事宜,工程浩大,依靠县衙,何时能够做完,趁着清淤的时刻,补助灾民一些银两,以利于他们建设家园,手里有了银子,他们就能够熬过这段时间,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知晓,还妄谈什么赈灾。”

“闫大人,本官再次提醒你,赈灾非同一般,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若是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耽误了赈灾事宜,让老百姓受苦了,不管是谁,本官都不会客气的。”

闫子章 脸色发白,这些话,他完全听懂了,原来苏天成什么都知道。

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否则就是无法交代的,谁知道,苏天成根本就不理会这一套,好多的时候,直接就做出来了决定。

其实苏天成的好多提议,都是很有道理的,这样做,也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赈济灾民,比如说这出工补助银子的事情,要是这些银子,都到了地方官府,不知道有多少,能够落到灾民的头上,用这样的办法,将银子发下去,直接到了灾民的手里,无疑是最好的。

既然苏天成察觉了一切,闫子章 也是很知趣了,苏天成要是没有依靠,也不会有如此大的信心,再说了,人家做的事情,实实在在是为了灾民,如果继续为了党争,排挤苏天成,恐怕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吃亏。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赈灾工作,细节是不少的,更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协调指挥。

河南赈灾的重点,就是在孟津县。

苏天成认真考虑之后,做出来决定,一千一百多的骁骑营将士,留下一百人,守护好朝廷赈灾的银两和购买的物资,其余人,全部都下去,帮助做好赈灾的事宜。

刚刚开始赈灾的时候,最大的事宜,就是让灾民和流民有饭吃,不能够在朝廷赈灾银子已经到了这里的时候,继续饿死人了。接下来就是防止疾病的传播。只有稳定住了老百姓的情绪之后,才谈的上其他的事情。

这个时间不能够太长,最多五天时间,就必须要稳定灾民和流民的情绪。

闫子章 做了一些事情,但深谙其中之道的苏天成,还是发现了问题。

闫子章 不熟悉地方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县衙呆着,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做出来安排和布置,接着就是本地官吏去执行了。

表面看,这种做法,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身为赈灾的巡按御史,没有到一线去看看情况,看看灾民流民是不是真的吃饱了,身体怎么样,情绪是不是稳定,究竟有些什么需求,凭着自身的想象,来开展赈灾工作,有些事倍功半的效果。

苏天成到了孟津县,自然就是主要负责人了。

和闫子章 争论之后,一切都是苏天成做主了。

每天上午卯时,诸多的官吏在县衙集中。安排任务之后,各执其事。

苏天成没有闲着。工作任务,不需要每天安排,但可以在早上半个时辰的时间里面,听一下主要情况的汇报,掌握赈灾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来调整或者是布置。

到了卯时二刻,他就带着人下去了,天黑之后。才会回来的,如果来不及回来,就委托闫子章 主持翌日早上的汇报。

人总是要吃饭的,苏天成也不例外。

大吃大喝的情况,可不是几百年之后才存在的,如今一样盛行。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苏天成对骁骑营的将士。包括参与赈灾的官吏,提出来了明确的要求,凡下去做协调工作的官吏,一律自己带着粮食下去,可以借用老百姓的柴灶,不准吃请。不准增加百姓负担,有违背者,严肃处理。地方上的里长、甲首不准招待,不准巧立名目、增加灾民的负担。

八月十一日。

卯时二刻,苏天成带着王大治、邓辉和十余名骁骑营的军士。来到了城外。

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每天上午到城外看一看。接着到乡下去。只不过随着路途的延伸,有些时候,难以当天回到县城来了。

粥场早就做好了准备,老百姓依旧没有起身。

苏天成皱了皱眉,连续几天,看见的都是这样的情景,他有些不理解,身为灾民流民,为什么不能够早起。

大致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苏天成带着十余人,跨马朝着官道而去。

走了一刻钟之后,他摇摇头,觉得也不能够过于的迁就灾民,每天早起是应该的,住宿在城外的灾民和流民,好几千人,这些人,都是要参与重建家园的,如果保持了这样的作风,还不知道今后会如何的懒惰,朝廷赈灾只是一个方面,重建家园重点依靠自己。

调转马头,他没有说话,扬鞭朝着城门而去。

远远的看见,城外已经热闹起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苏天成突然停下来了。

他有些怀疑了,这一切太奇怪了,为什么自己刚刚离开,粥场就开始热闹了,前后不到小半个时辰的时间,难道说里面有什么蹊跷。

留下两个军士,看护骏马,苏天成带着其他人,慢慢走过去了。

一处棚子前面,排着不少的灾民,手里举着瓦罐,正在等候施粥。

径直走到了前面,苏天成看了看木桶里面的粥饭,脸色很快变了,跟随着他的众人,脸色也发生了变化。

这哪里算是粥饭,稀饭都算不上,和米汤差不多,看不见什么粮食,早上来的时候,众人看见的粥饭,不要说立起来筷子,筷子简直有些插不进去。

舀粥的人,不认识苏天成,嘴里还在大声说着排队、一个一个来。

苏天成的脸色发白,他身边的军士,很快动作了,飞快的到临时设置的厨房去了。

一个胖胖的中年人,被军士直接押过来了。

周围很快有灾民围过来了,有些人一路跟随来到孟津县,见过苏天成,知道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巡按御史。

“这里是你直接负责吗?”

中年人忙不迭地点头,身体已经开始颤抖了。

“本官问你几个问题,第一,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