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枭-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赵雪娘房中出来,却是直接转弯踱步进了甄环的院子,而甄环好像知道他要来似的,早已打发两个丫鬟在外面候着,而她自己,则是一笼轻纱,手执画扇,正在院中的葡萄架下纳凉。
“她们都安置好了?”余风在竹藤椅上躺了下来,从桌子上拿过一块瓜果,咬了一口。
这个她们,指的是像余风从济宁带回来的花魁娘子,崔家送过来的二小姐这些在余府里身份有些尴尬的女人,名义上,她们现在都是余风的私有财产,是余风的女人了,但是实际上,又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对余风来说,无非就是花钱养着而已。
“让他们两个住在后面的一进院子里了,使唤的人,吃穿用度都安置好了!”甄环笑吟吟的回答到,一直以来,赵雪娘不过是名义上的话事人,在内宅,大部分的琐事,还是她打理的。
“别这么看我,我没那心思!”看到甄环的笑容,余风就知道这个丫头在想什么,他有不是铁打的,对付自己的几个夫人,他就已经有些吃力,还去招惹那些女人,他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这年代,可没有什么蓝色小药丸买。
“好了,不说这个,老爷这么不爱说笑了,一点都不想我以前认识的老爷!”甄环微微嘟着嘴,适当的撒娇固宠,这个每个女人天生就会的事情,实际上,在这个宅子里,除了赵雪娘以外,几个女人没人会放弃这种小手段。
“说说你兄长的事情吧!”余风缓缓的说道,结果丫鬟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拭手。
“我二哥有怎么了,他惹了什么事情了,报到你这里来了!”甄环微张着嘴,有些惊诧。自从甄二到军中,就没消停过,虽然不犯什么大毛病,但是,小毛病总是不少,甄环也听说不过不少,不过,这闹到余风这里来,还是第一回。
“他能有什么事情,都做了百户,体统了也立了起来,只要他好好干,自然有他的前程,难道我对于我余风的舅爷,就一点照拂都没有嘛?”余风有点不满的看这甄环,佯怒道。
“咯咯咯!”甄环掩嘴轻笑,“我二哥要是听到老爷这句话,只怕要高兴死了!”
“咳咳!”虽然没有外人,余风也觉得不应该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下去了:“我想说的,是你大哥的事情!”
“上次你给我说的事情,我派人查了一下,这事情,倒是很有做文章的地方!”
“我就说了,国公府要出海做生意,哪里有不通的,我大哥又是漕帮出身,咱们的船一到那边,直接交给漕帮,有漕帮和国公府两块金字招牌在哪里,这钱还不是金山银山的来,老爷,我觉得,这比赚那些蛮夷们的钱,来的轻松多了!”
“这主意是你自个想出来的?”余风有些好奇。
“可不是,在南京,有几家做官的没有这样的铺子买卖,老爷不知道这些罢了,只不过,敢出海做的,一个巴掌都数的出来。眼下咱们有海船,这样的买卖如果不知道抓在自己手里,那是要遭天谴的!”甄环见到余风重视自己的建议,也很是兴奋,一直以来,这样的角色,都是属于吴嫣然的,想不到,居然也有他想余风献计献策被重视的一天。
“嗯,这人我已经派出去了,我估计,过个十天半个月,那边就应该有回信过来了,就是不知道,你大哥行不行,我记得上次来新城,他好像在漕帮里的位置不是很高!”
“不高,老爷不会将他捧得高一点吗?只要能做好这买卖,咱们肯定是有点赚的,看到老爷养兵,那银子像流水一般的花出去,妾看着实心疼的很,好不容易想到一个法子为老爷解忧,老爷还不支持我!”甄环有些委屈。
“好了,又没说你这法子不行,我不就是给你说了一声吗,人我都派出去了,昔日的有些关系,也都打算用上,这都不叫支持,还有什么叫支持!”
余风当然不是为了做买卖才有这个想法,实际上,他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只是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能够重新联络上徐元良,并和号称有数十万之众的漕帮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至少,在大明,余风的天机的活动,就再也不用三教九流的身份掩饰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有一个掩护身份,而一直基本上处于萎缩状态的大明的四海商行了,也可以趁机扩张,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更不说,这条商路,还能远远不断的为他带来财源。将来不管大明是哪一方做主,有了这个铺垫,他也能够将自己的势力人手,悄悄的送进大明的内部一些,这么一来,他远在海外,起码不会变成瞎子沙子。让人,更远的一层他也想过,从大明叛逃到朝鲜的那一天起,他就仔细的想过,也许,他有那么一天,能够名正言顺的回到大明。
这样的想法,他当然是深藏在心里,连谁都没有说过,照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若是再踏足大明的土地,他绝对就不是当初叛逃海外的一个小小的军官了,而是一方诸侯,甚至有逐鹿天下的本钱了,这是最好的情况了。当然,也有不好的,不过,余风拒绝让自己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他浑然不知道,他交代给天机,自以为隐秘的行动,差点就在天津因为自己上一次的举动露了馅,这就叫做,差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不是赵小五是去了南京,在回程中被锦衣卫盘查的话,早已经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了,想一想,若是还没有去南京,没有扯到定国公府这面大旗,凭着甄大亮出来的漕帮的那块招牌,这锦衣卫能买账吗?
他不知道,但是,穆海涛知道,因为此刻,身为天机的总头目,他并不在平壤,而是在——南京!
第三百零三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穆海涛出现在南京,是余风亲自交代的。按照对南京的熟悉程度而来,无疑陈敏之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算得上是南京的地头蛇了,无奈陈敏之现在时余风身边不可缺少的智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在南京的人手什么的,都是天机组的人,凭着陈敏之一介文人,以前从未和他们有过交集,想要用他们用的得心应手,不见得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而这次更多是个官面上打交道,在漕帮那边,有着甄大字其中斡旋,只有在甄大不起到什么作用的事情,天机才出面协助一下,和官面上的人打交道,显然,文质彬彬的一个新面孔,更容易让人接受一点,更别说,这个新面孔手中还有大把的银子,简直是不要前的泼洒一样。
是的,穆海涛带了大量的银子,这银子,实际上是余风加拨给天机的特别经费,和朝鲜相比,大明简直是人才济济,既然去了南京,靠着几个出身牢靠的天机行事,显然是显得势单力薄了一些,这个时候,不趁机招揽一下江湖人物,奇人异士啥的,那简直就是没头脑的做法。而且,说句难听的话,对于天机,余风虽然一直都掌控着,没有掉以轻心,但是,目前天机的组成成分还是太单一。
在后世,经济学上有一条鲶鱼理论,故事是这样的:丹麦人在捕鱼时,每次捞到大批的沙丁鱼后,到了岸上却总是死掉,卖不上好价钱。于是有人把盛满沙丁鱼的大仓里放上鲶鱼,沙丁鱼为了躲避鲶鱼而不停的游动,虽然沙丁鱼被鲶鱼吃掉了一些,但到了岸上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于是渔民将鲜活的沙丁鱼卖上了好价钱。
余风从这个理论中学到的就是,何恰当的引入预警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关乎一个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永世存在的道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既要有效的利用规则,又要防止成为这个旧规则的工具。简单来说,这穆涛涛揣着银子来南京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购买那些能够激励旧团体中日益懈怠的沙丁鱼,这些新招募的人手,就是鲶鱼。
一家新开的四海商号,在南京城里,简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当然,能够将铺子开在热闹无比的东街,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情,南京人衡量一个店号的实力,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这家商号,在东市有没有铺面,哪怕这铺面小一点,也比开在别的地方的铺面,更显得有信誉一点,在做买卖的时候,若是因为对方是有铺面在东市的,就是价格上面稍微吃一点亏,也要先做了这个买卖。
这原因很简单,东市的买卖,不是有钱就有能力做的,在东市,若是你官面上么有人关照,你越有钱,就死的越快,不是没有不知道底细的外地豪商,花大价钱盘下一些铺面,结果,没几个月就偃旗息鼓而去。要知道,这东街四周,基本上就是南京各个勋贵府邸所在,这普通商人,可没这么大的脸面能力,在南京城,直接上门去做这些勋贵们的生意。
因为东市的买卖,大多都是针对这些勋贵之家,不知不觉中,这里竟然成了南京城中购买高档商品的所在,这里的店家,若是尽是卖些廉价货色,那不是打那些公爷侯爷们的脸吗?这样的物事,进了自己的府邸,那不是糟践人吗?
四海商行再低调,也受不得有心人的打探,更何况,这东市上的闲人也不少,很快,若有若无的传言就出来了,这铺子,是定国公府上某人开的,至于到底是这个某人是国公府里的某人,还是定国公某位夫人的亲眷啥的,那就不清楚了。
穆海涛就是在这种传言中出现在四海商行的,他不是掌柜,也不是东家,就是一个普通的账房先生,所以,基本上,就直接被闲人们无视了。而且,四海商行开张,所卖的货物,也不见得有什么新意,无非是随大流,人家卖什么,他们也跟着卖什么,做买卖差不多都是这样,真正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不是发了大财,就是亏得吐血,有了固定的客户,就是普通的买卖,他们所赚取的利润,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店里的伙计,吃过午饭,有些懒洋洋的靠在门前。这里的生意并不在铺子上,有的铺子,一年四季看不到几个客人上门,可人家照样活得滋润。
这个时候,外面的人就看到,这铺子里的账房先生,将手中的账本什么玩意的,整整齐齐的放进了柜台,然后居然不顾这日头的火辣,就这么施施然出门去了,而那在一边的掌柜,也好像没看到一样。
走过东街,然后从守备衙门的后面穿过去,不需要走多远,就可以看到一家很是幽雅的茶棚,这个地方已经离开宽阔的街道有些距离了,也真难为这个账房先生初来乍到,怎么会找到这么一处幽静的所在。
茶棚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几个人,坐在几张毫无章法摆放的桌子旁边,一颗大树的树荫,将火辣辣的日头悉数挡住了外面,偶尔有些斑驳的光点,洒落在茶棚顶上,却是让人感觉不到一点这日头的威力。
穆海涛走进茶棚,茶棚的老板娘,那个略略有些丰腴的妇人,正在低声和自己的丈夫说着什么,见到穆海涛进来,笑着迎了出来。
“木先生,您来了啊,您可真是好口福,这上午咱们当家的刚刚买了些许上好的福建茶,要不要奴家给先生煮一壶尝尝?”
“好,老板娘的手艺我自然是要尝尝的!”穆海涛微笑着点点头,在老板娘给你拉开的凳椅上坐了下来,眼光确实微微瞟了瞟茶棚里的诸人。
“拖先生的福呢,以前先生没来的事情,这生意有一天每一天的,这先生来了后,生意好上了许多,这看这般天气,平时哪里有人来,现在居然都还能做买卖!”老板娘微微低下头,笑意涟涟。这茶棚里的其他几位客人,虽然坐得久些,但是,人家点的可都是好茶,比起那些一文钱一碗粗茶坐上半天的街坊的买卖赚头大多了。
“想必是老板娘的茶煮的好吃,人家慕名而来,也说不一定呢!”穆海涛此刻脸上哪里还有那种号令手下的冷峻之色,乐呵呵的,倒是真像一个惬意的账房先生。
“木先生净说笑话,我这小地方,哪里有什么好吃的!”老板娘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扭着腰肢煮茶去了。
没过多久,一壶好茶送了过来,居然还有些许瓜果、点心。穆海涛微微对她点点头,表示谢意。
“木先生要不要奴家再给你说些这南京城的典故啊!”老板娘笑着问道,昨天,这木先生也是这般时候来到这里,茶铺里没几个人,他居然和老板娘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个多时辰,当然,走的时候,他留下来的茶资可比他喝的多的多了,老板娘食髓知味,自然是再想赚上这笔钱。说些闲话就能赚钱,这样的好事情,就是她男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那边几位兄弟,好像也是无事,不妨请他们过来一起坐吧,大家聊聊天说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岂不是强过耽搁老板娘做买卖?”穆海涛微笑着说道,见到老板娘有些失望,又补了一句:“待会还要劳烦老板娘,给我东家的铺子里,都送上一些茶汤去,若是老板娘陪我聊天,我东家的银子,老板娘可就赚不到了!”
“哦!”老板娘眼睛一亮,这才欢天喜地的去到那边几桌的客人,将穆海涛的邀请告诉了他们,几个客人也不矫情,几张桌子一拼,悉数都坐了过来。
“老板娘!”穆海涛拿出一个小银锞子,“我们在这里说说话,纳纳凉,不用管我们,你和掌柜的,给我东家铺子里送些茶汤去吧,要最好的,回来的时候,再带点卤菜什么的,今个下午,我哪里都不去了!”
“好呢!”接过银子的店家夫妇,乐呵呵的离开了。穆海涛这才回过头来,脸色一敛,眼光朝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几个汉子扫了一眼。
这些汉子,有三个是脚夫打扮,有两个青袍小帽,更有一人,穿着短襟,坦露的胸腹中,巴掌大一块护心毛。赫然尽是一个市井屠夫模样。虽然装束各不相同,但是,此刻他们的神情都是一样的,都是聚精会神的盯着穆海涛,等待着他的说话。
“叫我木先生就好!”穆海涛淡淡的说道:“第一批赶到这应天府的就只有你们六人 ?'…'”
“木先生,时间仓促了一些,有些弟兄接到消息,怕是也没有那么快能赶到!”说话的是那屠夫模样的大汉,不过,他此刻在穆海涛的面前,却是一点凶横的模样都没有,乖巧得像一个小学生一样。
“三天,三天的时间,赶不到的,就不要再来了,这样的大爷,我们伺候不起!”穆海涛端起一杯茶,啜了一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了用你们的时候了!”
第三百零四章 水到渠成的惊喜
从平壤城往北,一眼看去,到处都是丰收的田地,这般的景象,在这数年来,实在是不多见。
田地上劳作的人们,有身穿短襟的汉子,也有将长袍系在身上的女人,甚至还有穿着奇怪的朝鲜服饰的本地农民,所有的人,脸上无一不是洋溢着笑容,丰收,对于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风字营的田庄,已经不仅仅限在新城到平壤一线了,而是依托着平壤,张扬着,肆无忌惮的朝四面八方辐射着。各个田庄更像是一支支垦荒团,走到哪里,就圈地到了哪里,让因为战乱而荒废了的土地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很快,平壤的民事衙门,就发现,他们的人手,农具开始捉襟见肘起来,农具什么的还好解决,只要有银子,大把的匠人可以制作,但是人手的弊端,却是一时半会儿,是在解决不了的。
这个时候,余风当初吸纳朝鲜士卒进入风字营的体系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因为有了大批的朝鲜士卒,供职于风字营系统,甚至连各处的田庄,也有一些表现优异的朝鲜士卒加入进去,这样的成分配比,登时让大多数朝鲜百姓的抵触心理,减少了许多。这些朝鲜百姓,才不管这些当兵的,是在那些汉人老爷的军队中,当的是辅兵还是正兵,他们看到的,只是本国的官老爷,带着本国的士卒,来收复耕作种植这些田地,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
至于田地的出产,缴纳的税赋到了什么地方去了,他们根本不关心,难道他们以前就知道他们田地上的大部分出产,缴纳的税赋的去向了吗?他们关心的,就是只要加入了这田庄,立刻就有饭吃,而且,耕作的田地上,等到收获的时候,他们可以拿到两成到三成的粮食,不用再交任何的费用。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加入了田庄,就没有人在敢欺压他们了,田庄队里那些精装的护庄队的小伙子的刀枪可不是吃素的,以前大家需要仰望的地主老爷们,在刀枪面前,也不比当时的他们硬气多少。
地方上的那些豪强,自然不甘心这风字营的田庄一步一步的推到他们的鼻子下面,占去他们的土地,夺取他们的农民,虽然忌惮那平壤城的大军,但是,这些小规模的械斗,应该不会招惹到那些大军吧。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开始纠集人手,开始和附近的田庄有了摩擦,他们浑然忘记了,这些田庄来到他们的地盘上,最先就是和他们先联系,邀请他们加入田庄的,但是,和他们自己独占田地人口,独占收入相比,他们何尝又能容忍自己的收入一下子少了一多半呢?这和老虎嘴里抢食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纠集人手,甚至鼓动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朝鲜百姓,对田庄从开始污蔑,诋毁,谩骂,到最后,付诸于无力,但是当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他们才悲哀的发现,对方那些扛着刀枪的农民,哪里是什么农民,简直比他们看到过的军队还要精锐。
在绝对的优势下,这些地方顽固势力毫无悬念的被瓦解了,那些为首的家伙的待遇,自身不必细说,甚至知道些内情的人,看到这个结果,也不禁暗暗摇头,早知道是人财两空,身死族灭的下场,当初答应和这些田庄合作,岂不是比现在好上百倍。
看明白了风向的豪强们,顿时知道了,自己的胳膊还是太细,还是拧不过对方的大腿,既然如此,那还抵制什么,乖乖的合作就是。
对于这些主动献地带人来投的,各个田庄倒是非常的客气,不禁没有触及他们的财产,反而在田庄里,给了他们大大小小的一些衔头,面子里子都算是给的相当足了。
有精明的人,仔细算了一笔账,虽然这些田地上的出产,自己只能拿到三成了,但是,这三成,基本就是和干股差不多啊,实实在在的三成,不掺一点水分的。他啥都不需要操心,直接等着收钱就可以了,放在以前,那些七七八八的开支一扣,再加上该缴纳的税赋,该交上去的方物,貌似,也差不多了多少了。
等到今天丰收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