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天下-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虽然事母极孝,但另一方面他又厉行节俭,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特地为母亲办四十七岁寿,但这次为了给刘备一个来江东的借口,孙权破例为母亲举寿。
刘备的船队早已过了芜湖,正向丹徒疾驶,三国时期,江南还未得到充分开发,自然没有大运河走水路,因此去东吴只能在丹徒下船,走陆路经曲阿、毗陵、无锡到达江东都城东吴。
其实也有一条水路,就是在芜湖进入溧水,经溧阳、阳羡进入太湖穿越太湖也能抵达东吴,不过溧水最后只能行驶五百石的船只,而刘备所乘的千石战船无法通过,他们一行人只得去丹徒走陆路。
二楼的船舱里,刘备坐在窗前,饱览沿途的风光人情,在他对面坐着庞统,而江东使者步骘在后面一艘船上。
此次东行,刘备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而没有交给关羽,这让军中上下都感到异常惊讶,诸葛亮效忠刘备还不足一月,刘备便将军政大权交给了他,这让很多人不满,连关羽和张飞也颇有怨言。
庞统也是不满者之一,他虽名为副军师,却没有什么实权,远远不如诸葛亮受刘备重用,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幕僚。
庞统心里很清楚,刘备之所以不带诸葛亮去江东,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一个独掌大权的机会,建立威望,而自己就没有这种机会,这让庞统心中又是嫉妒,又是不满。
他一路不断提醒刘备,诸葛亮经验不足,若襄阳军队大举南攻,诸葛亮恐怕担不起反击重任,希望刘备能改变主意,转命关羽为主将,对他不断的‘善意’提醒,刘备也只是一笑了之。
“这次江东之行,我们名为拜寿,实际上是要争取江东的支持,和江东建立一种同盟关系,进则共荣,败则同损,第一步便是要让江东承认琦公子为荆州牧。”
刘备缓缓和庞统商量着此行的目的,这已是第二次商谈了,庞统早已胸有成竹,他沉吟一下道:“这次孙权邀我们前往东吴,很大程度上是张昭派系力争,他们很明显是想利用刘景升病逝的机会,谋取荆州利益,颇有一点远交近攻的意味,我感觉江东是想和我们共同对付刘璟,那么长沙郡就是首当其冲。”
刘备却摇了摇头道:“孔明可不是这样认为。”
刘备张口孔明,闭口诸葛,让庞统深为嫉恨,他今天刚提出一个建议,便被刘备因为孔明意见不同而否决了,使庞统心中大恨,但他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干笑一声问道:“那孔明是怎么认为?”
“孔明认为,那只是张昭的想法,未必是孙权的意思,我们其实就只是孙权的一颗棋子,被孙权用来对付刘璟,孙权还是想和刘璟结盟,但他想获得更大利益,所以把我们请去东吴,对我们而言,要利用这次机会,千方百计阻挠孙权和刘璟的结盟,只要刘璟和孙权谈判破裂,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所以这次东吴之行,消息灵通是第一要务。”
庞统哑口无言,半晌转开话题笑道:“听说皇叔和张昭有旧,这是真的吗?”
刘备点点头笑道:“早在徐州时我们便认识了,确实有交情,陶州牧病逝,还是我去请张子布给陶州牧写墓志,这次张子布支持江陵,或许有那么一点念旧的缘故,不过关键还是利益,荆州三分,让江东看到其中的利益。”
庞统沉默片刻道:“属下有点担心江东会对皇叔不利,我们此行有点冒险了。”
刘备呵呵一笑,“我刘备名望天下,孙权岂会害我?士元多虑了。”
“虽说如此,也应带一员武艺高强之将,其实我觉得子龙不错,皇叔为何不肯带他?”
提到赵云,刘备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不久前他听说刘璟派人去武陵探望赵云,送给他一封信和一些襄阳土产,赵云竟然欣然收下。
而且看完了信就立刻烧掉,信中究竟是什么内容,就这么见不得人?更让刘备恼火之事,是赵云居然还回信给了刘璟,写满了两页信纸。
他以为身在偏僻武陵,自己就不知情吗?如果赵云问心无愧,为何不把信交给自己过目?
尽管庞统和诸葛亮也多次劝自己重用赵云,人才难得,但他们不知道赵云和刘璟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而他刘备很清楚,这么多年来,赵云始终不肯断掉和刘璟的情义,刘备早就对赵云失望之极。
庞统虽然也知道赵云和刘璟交情不错,但他不知道细节,不过此时他见刘备脸色阴沉下来,便不敢再多问赵云之事。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禀报:“启禀皇叔,前方来一艘江东大船,船上人要见皇叔!”
刘备心中微怔,他起身快步来到船头,船队已停下,只见对面一艘大船上站着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士,身材高大,头戴高冠,身着白色儒袍,在船头显得风度翩翩,他抱拳微微笑道:“在下诸葛瑾,奉吴侯之命前来迎接皇叔!”
。。。。。。。。
东吴,吴王宫,张昭步履匆匆,穿过一条长廊,向吴侯孙权的书房走去,张昭年约五十余岁,须发已半白,他长得身材高大,相貌清奇,衣着峨冠儒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张昭是徐州名士,躲避战乱逃到江东,被孙策启用,在孙权继位中又有拥立之功,深得孙权器重。
张昭出任江东长史,主管政务,实际上就是行丞相之职,是江东公认的第二号人物,也是江东北派领袖。
在这次荆州内乱中,张昭主张支持江陵刘琦,一方面是他认为曹操数年之内难以南下,应趁机统一南方。
另一方面刘琦嬴弱,可以利用他为傀儡而吞并荆州,至于刘备的故人之谊,在张昭心中,早已被江东的利益所取代。
孙权书房内,孙权也正在和周瑜、程晋商量军队事务,周瑜在荆州三家中主张支持刘璟,尽管三年前他们在柴桑惨败,再和刘璟结盟,作为军方头号人物,周瑜也颇感屈辱,不过从大局出发,周瑜还是极力主张与刘璟结盟。
周瑜和张昭同为托孤之臣,在名声和官场人脉中,周瑜并不输给张昭,但周瑜却受到以程晋为首的军方老将制肘,使他只能屈居为江东的第三号人物。
在江东派系中,周瑜是少壮派领袖,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江东年轻才俊。
这次周瑜和张昭的荆州之争,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都是为了江东的利益。
但在具体方案上两人却有了分歧,张昭是主张先统一南方,再全力抗曹,而周瑜则认为曹军大举南下在即,他们没有时间统一南方了,现在只能联合刘璟共同抗曹,统一南方的大业只能以后再谈。
尽管周瑜的想法更加现实,但在军方却遭到了程普、韩当等老将的坚决反对,他们无法忘怀当年的柴桑之耻,不愿和刘璟同盟。
早在孙权和刘璟和解之时,程普等人便极力反对,现在谈及结盟,他们态度更加坚定。
而在江东内部,张昭的方案却得到了广泛支持,这令偏向于周瑜的孙权也感到十分为难。今天他把周瑜和程普找来,就是想统一两人的意见。
“请吴侯恕臣直言!”
程普态度十分坚决地说道:“如果没有选择余地,为了江东的利益,我可以忘记当年柴桑之耻,支持和刘璟同盟,但现在我们有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联合江陵,共同灭掉江夏和襄阳,扶刘琦为荆州傀儡,转而抗曹,待击败曹军,荆州也同时是我们囊中之物,再顺江攻克巴蜀,江东帝业已成。”
“程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周瑜忍住心中对程普的反感,勉强笑道:“江夏军的战斗力程将军不是没有见过,听说这几年他们又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骑兵,程公以为他们那么容易战胜?”
程普可没有周瑜的谦虚,他是三朝老将,开国功臣,资历在江东第一,除了在孙权面前略表臣子之态,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周瑜更是他的晚辈后生,对周瑜说话的语气也十分傲慢。
“周将军别忘了,我们也今非昔比,我们有十万精锐大军,战船数千艘,厉兵秣马三年,我不信江夏会是我们的对手,而且上次是因为火油的意外,还有我们轻视了刘璟,这一次若全力以赴,绝不会再重蹈覆辙,周将军太妄自菲薄了。”
周瑜也冷笑道:”就怕大业未成,反而两败俱伤,白白让曹军捡了便宜。”
“呵呵!周护军想得太多了。”
门口传来了张昭的笑声,张昭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吴侯,臣可以进来吗?”(未完待续)
第289章 路遇贤才
“当然可以,长史请进!”孙权尽管有些头痛,但还是把张昭请了进来。
张昭进了房间,众人起身见礼,又各自坐下,张昭开门见山道:“和刘璟结盟,只会养虎为患,此人本来就有野心,一旦击败曹军,势力大涨,必成江东劲敌,不如早图之,我们也不必出兵,可挑拨襄阳从西面夹攻江夏,蔡瑁此人目光短浅且和刘璟有仇,我们再许以重利,他必然会同意,等他们三家俱疲,我们再坐收渔利。”
程普是河北人,向来不服张昭为北派领袖,但这次他们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张昭话音刚落,程普便应和道:“张长史说得极有道理,刘璟狼子野心,是江东第一大敌,我建议,不如趁他这次来东吴,杀了此人,以绝后患!”
周瑜见孙权有犹豫之色,并没有立刻反对,他起身向孙权行一礼道:“刘璟恪守承诺,三年内未向东扩兵一步,这次是主公亲自担保,若主公背信杀之,必失信于天下,何以图谋天下,建不世帝业?”
不等孙权开口,旁边张昭笑了起来,“其实也不用杀他,留他在江东做客数年,以尽地主之谊,这是美事,有何不可?”
就在这时,门口有侍卫禀报,“启禀主公,鲁副都督有急信送来!”
孙权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忽然听说鲁肃有急信送来,他连忙道:“把信呈上来!”
一名侍卫快步走进,将鲁肃的急信呈给孙权,孙权打开信匆匆看了一遍,脸色露出愕然之色。
旁边几人都在注视孙权的表情,见孙权表情惊讶,程普忍不住问道:“主公,出了什么事?”
孙权放下信,沉思片刻道:“曹操派荀彧出使江夏,刘璟态度暧昧。”
程普大怒,“主公,他既然要降曹,必须及早铲除,越快越好!”
这一次张昭没有应和程普,他也意识到事情不妙,如果曹操再入局,形势就复杂了,他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周瑜微微笑道:“曹操派使者来江夏,必然是为曹洪、李典之事,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是曹操派的是荀彧,公瑾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吗?”孙权心中有些担忧,曹操居然派荀彧来,可见曹操对江夏的重视。
“主公不必担心,曹操虽有心让刘璟投降,但刘璟未必愿意,现在刘璟出发了吗?”
孙权点点头,“信中说,他们已到了芜湖。”
。。。。。。
和刘备不同,刘璟来东吴是走水路,他只带了十几艘五百石的小型战船,从芜湖口进入溧水,沿溧水东行。
溧水也叫中水,是一条中等河流,流经太湖以西的丘陵地区,在东吴大规模疏通江南河道之前,溧水便是沟通太湖和长江的唯一通道,货运繁忙,是江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黄金水道。
直到建安十四年,孙权下令迁都京口及建业,组织大量民夫疏通了水网密集的江南众多河流,使得长江到东吴以及会稽有了新的水道,溧水的航运价值才渐渐衰落。
这天傍晚,船队抵达了溧阳县,溧阳县顾名思义,就是溧水北岸的县城,因溧水的航运兴盛而兴起,同时又因溧水航运的衰落而没落。
溧水河道狭窄,船只众多,船队行驶很慢,但两岸的美景却令人赞叹不已,这次刘璟去江东没有带徐庶或者贾诩,只带了李孚同行,
李孚在邺城的卓越表现令刘璟赞叹,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人才,富有急智而不拘于小节,有他在,在江东遇到危险时,他也能出谋划策。
船舱里,刘璟正和李孚喝茶闲谈,李孚自从邺城回来后,便已经默认了刘璟这个主公,他已意识到袁氏必亡,留在江夏或许是他最好的抉择。
心中有了归属,自然也有了为人臣的关切,他有点担心这次东吴之行,“公子,我担心孙权会不会软禁公子,趁机攻打江夏,收江夏于囊中,此次东吴之行,公子是否有点冒险了。”
联合江东抗曹,是刘璟的中兴大计,早在数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虽然历史上有赤壁大战,但历史因他刘璟的出现而偏离,他有点担心,历史会不会再按原来的轨迹走。
尽管有一些担心,但刘璟相信大势不会变,曹操平定北方,南下是必然,江东为了自保,联合荆州抗曹也是必然。
但一些细节可能会改变,比如主战场不在赤壁,或者曹操因刘表之死而提前南下,细节刘璟把握不住,但大势他一定要抓住。
刘璟喝了口茶笑道:“如果没有文和之计,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文和计出,孙权就会有顾虑了,他若敢软禁我或者杀我,江夏必投降曹操,将给江东致命一击,孙权也是雄才大略之人,不会因小失大。”
“虽然孙权不会,但难保他的臣下胡作非为,公子还是小心一点好。”
刘璟点点头,“确实要小心为妙。”
这时,船只停了下来,刘璟探头向窗外望去,只见前方有一艘小船,船夫在和自己的士兵说着什么,从小船内钻出一名年轻文士,年约二十岁,穿一件青色儒袍,头戴平巾,仪态轩昂,气度不凡。
一名士兵奔来禀报,“启禀公子,前面有一个年轻文士求见公子,说已经等候公子多日了。”
刘璟有了兴趣,便走出船舱,慢慢来到船头,一眼看见了年轻公子,刘璟微微笑道:“这位士子找我有事吗?”
年轻公子看见了刘璟,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小生零陵蒋琬,已在此等候璟公子多日了。”
旁边李孚笑了起来,“你就是刘敏表兄蒋公琰吗?”
“小生正是!”
刘璟没想到居然是蒋琬,他心中有些惊讶,他当然知道蒋琬,刘先、刘敏和周不疑都先后向自己推荐蒋琬,据说此人是荆州三神童之一,才学出众,见识高明。
为此刘璟还派人去零陵找他,却得知他出去游历了,却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他。
刘璟连忙笑道:“原来阁下就是蒋公琰,刘璟久闻大名了,能否请上传一叙?”
蒋琬是刘敏的姑表兄,从小和周不疑、刘敏一起跟随刘先读书,三人交情极好,被称为零陵三少杰,蒋琬、周不疑和马谡还被誉为荆州三神童,声名卓著。
后来周不疑和刘敏去了鹿门书院继续求学,而蒋琬却不想受书院束缚,出门游历,到各地寻师求学,他在江东游学已半年,不久前听说刘璟将至,便专程来溧阳县等候。
蒋琬欣然上了船,跟刘璟进船舱坐下,刘璟给他倒了一碗凉茶,笑问道:“公琰兄怎么会在溧阳?”
蒋琬微微一笑,“我其实是在东吴跟随元叹公读书,前些天听他说公子已来江东,便一路赶来,前天到达溧阳县,就在这里等候。”
元叹公也就是孙权手下谋臣顾雍,是蔡邕之徒,才华卓著,为人极为正直,蒋琬跟随他读书三个月,算是半师半友。
刘璟点点头,又道:“刘公之事,公琰知否?”
刘先虽只是蒋琬远亲,但蒋琬从小跟刘先读书,刘先是他事实上的师尊,感情极深,刘先被蔡瑁所害之事蒋琬也听说了。
蒋琬目光黯然,默默点了点头。
刘璟安慰他几句,便问道:“公琰兄来找刘璟,可有什么赐教?”
“赐教不敢,只是想给公子说一说东吴内部局势,让公子心里有数。”
刘璟和李孚对望一眼,他刚才还在说到此事,没想到蒋琬便来报信了,两人精神一振,刘璟笑道:“公琰之言如甘霖,璟愿洗耳恭听!”
蒋琬缓缓道:“周瑜力主联合江夏抗曹,但张昭和程普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和公子联合是养虎为患,主张联合江陵和襄阳先灭江夏,现在双方意见分歧很大,而且张昭和程普的方案得到大多数文臣支持。”
旁边李孚接口道:“公琰是从顾公那里得到消息吗?”
蒋琬摇摇头,“元叹公惜言如金,什么都不会说,我和张昭次子张休有交情,是听他酒后所言。”
刘璟一直在沉思,这时他问道:“那孙权是什么态度?”
“据说孙权的态度模棱两可,始终不表态。”
说到这,蒋琬低声道:“我还听说张昭提议软禁公子,然后派兵攻打江夏,我建议公子不要去东吴,若江东有诚意,就让他们来武昌谈判。”
蒋琬的建议让李孚很赞成,他也劝道:“不如公子回柴桑,在彭泽和江东谈判!”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方道:“现在已是傍晚,命令暂时停船过夜,明早再出发!”
第290章 拦路
一秒记住【】/manghuangji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夜幕降临,热闹的溧阳县码头安静下来,县城离码头约两里,刘璟背着站在船窗前,凝视着远处的小小县城,此时天刚黑,天空还有一抹清明,可以清晰地看见县城黑黝黝的城墙。
但刘璟对县城却视而不见,他还在思考蒋琬说得话,那些话的正确性无须置疑,从鲁肃告诉自己的那些只言片语,刘璟便猜到了江东的内部分歧,只是他没有料到张昭竟提出软禁自己。
不过张昭的建议也是在情理之中,关键是孙权的态度,他为何态度暧昧,难道他心中也有谋江夏之意?难道他真要逼自己返回江夏。
但刘璟不想这样做,返回江夏固然一时畅快,但结果未必是孙权跑来柴桑谈判。
没有了自己的参与,周瑜势单力孤,孙权极可能会被张昭劝服,联合江陵和襄阳来围攻自己,那么抗曹大计就完全破产了,这是刘璟最不不愿看到的结果。
刘璟叹了口气,这时,船舱外传来鲁肃的声音,“璟公子,我可以进来吗?”
“子敬请进!”
虽然最后戏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