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天下-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原因,似乎民众都不太相信他,他们宁可去汉国授田,也不愿接受魏国的授田。
这就是天下民众的判断,他们认为汉国迟早会战胜魏国,汉国的承诺会更可靠,正是这种判断使曹操在和刘璟争夺人口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曹操不由叹了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原民众对他曹操没有信心,早从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就开始产生了。
就在距离皇宫不到一里时,一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赶上,大喊道:“启禀魏公,有要事禀报!”
“停车!”
曹操喝止住马车,拉开车窗问道:“有什么要事?”
“启禀魏公,陈中丞出使汉国回来了,还带来了汉国尚书司马懿,现在铜雀宫等候。”
曹操顿时精神一振,他一直在等陈群的消息,现在终于来了,连司马懿也来了,他沉思片刻,立刻令道:“回铜雀宫!”
天子在他心中远不如刘璟重要,他此时急切想知道陈群的出使结果,马车加快速度,在数百名侍卫的保护下,疾速向北城外驶去
铜雀宫的贵宾堂内,丞相长史徐弈正在陪同司马懿聊天,徐弈年约五十岁,精明能干,学识渊博,出任丞相长史多年,是曹操最信任的心腹。
在曹丕没有掌政务大权之前,曹操每次出征,便是由他留守许昌处理各种政务,使他权力极大,当曹丕接管政务后,他又主动配合,将权力完全移交给了曹丕,这又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现在徐弈是曹丕和曹操之间的一座桥梁,当曹丕遇到无法做主的重大军国政务时,总是要先写上自己的意见,再转给徐弈,由徐弈对曹丕的意见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曹操最终同意曹丕的方案,减少父子之间的矛盾,使政令能够顺畅。
徐弈和司马懿的私交极好,当年司马懿为曹操主薄,便是徐弈极力推荐,几个月前司马懿出使太原时,徐弈留守邺都,双方没有能见面,这次见面,双方显得格外亲热,就仿佛多年未见的挚友重逢。
“十年不见,仲达已四十余岁,我也年过五十,我们都老了。”
司马懿也笑道:“季才兄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才四十出头,不像我,南征北战,变得又黑又瘦,在路上住店之时,掌柜还叫我老人家。”
司马懿说得有趣,两人都大笑起来,寒暄完毕,话题便转到了正事上,徐弈沉吟一下道:“这次仲达出使魏国,除了商议亲迎的具体细节外,还有别的事情吗?”
司马懿也知道徐弈其实就是代表曹操而来,他问的话,就是曹操要问的话,司马懿便笑道:“除了商议迎亲细节外,其实还有两件事要和魏公商议,事情虽不算重要,但也不是无足轻重。”
“能否告诉是什么事吗?”
“当然可以!”
司马懿缓缓道:“第一件事,是关于并州匈奴战俘的处置问题,汉王的意思,是希望魏公能将俘获的妇孺家眷交给汉国,当然,我们也会给予贵方一定的补偿,如果魏公能答应,我们就继续谈具体条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嘛,其实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仲达请明示!”
徐弈神情十分凝重,他知道司马懿带来邺都谈判之事,绝对不会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司马懿越这样说,反而说明这件事越重要,徐弈敏感地意识到,恐怕司马懿接下来要讲的‘小事’,恐怕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司马懿笑容收敛,刚才的轻描淡写的语气也没有了,他说得很慢,但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晰,“汉王殿下欲去洛阳拜祭宗庙,为了安全,汉王殿下会带一些军队前去,希望魏公能同意他的祭庙之行。”
“不知汉王殿下打算带多少军队前往洛阳?”徐弈几乎是咬牙问出这句话,
“从安全上考虑,最少五万军队。”
就在徐弈和司马懿叙旧的同时,在铜雀宫的曹操官房内,陈群也正向曹操汇报他这次出使的收获和失落,收获就不必多说,刘璟同意在明年四月迎亲,这个其实意义不大,迎亲和发动战争毕竟是两回事。
至于刘璟没有答应把并州匈奴战俘放回,这也在曹操的意料之中,双方都需要人口,没有利益,谁也不会轻易把人口给对方,这需要继续谈判才能达成一致。
曹操关心的是刘璟不肯将当初口头达成的曹刘联盟落实到书面上,当然,汉匈大战已经结束,双方的同盟也已结束,是没有必要再签署什么书面协议,但关于合肥安全的条款却没有结束,双方可是达成了一年之内保持合肥现状的共识。
但刘璟却不肯将口头共识变成书面条约,这说明他一定会在八月前发动对合肥的战役,这让曹操心中揪了起来。
曹操此时并不怕作战,他这些年也积累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尤其剿灭并州匈奴,获得大量财富,足以支持他发动一场大战,只是曹操需要时间准备。
他已命曹仁和张辽分别加高加固合肥和寿春两座城池的城墙,尤其要将逍遥津的进城之路封死,筑成一个完整的城墙,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最快也要六七月时才能完成。
曹操负手在房间里踱步,要如何才能拖延刘璟的进攻时间呢?这是陈群又小心翼翼道:“司马懿后来拜访我,他说合肥之战不是不能避免,但需要我们做出让步。”
“做出什么让步?”曹操急问道。
“他没有明说,只是说魏公心里明白。”
曹操眉头皱了起来,他怎么会明白呢?这时,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子曹丕道:“难道刘璟是想让我们让出并州?”
“胡说!”
曹操怒斥道:“这怎么可能,还不如在合肥大战一场,刘璟不会提出这种要求。”
“孩儿说的不是全部并州,而是并州河东一郡,这样刘璟就有了进攻并州的跳板,他当然就不用发动合肥战役了,直接发动并州战役。”
曹操心中一动,或许真有这个可能,这时,徐弈匆匆走进房间,躬身施礼,“参见魏公!”
“季才不必多礼,说说和司马懿的见面,他说了什么?”
“回禀魏公,司马懿说了两件事,一是希望我们把俘获的并州匈奴妇孺给汉国,他也愿意给予补偿。”
曹操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出我的所料,他们也想要这批人口,如果他们愿意给补偿,倒可以考虑考虑,就不知他们愿意给多少补偿?”
“司马懿说愿意详谈。”
曹操点点头,对曹丕道:“丕儿,这件事就由你负责去和他们详谈。”
“孩儿遵命!”
这时,徐弈又道:“殿下,司马懿还说了一件事,微臣觉得这件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曹操的神情顿时凝重起来,他注视着徐弈道:“什么事?”
“刘璟打算在旦日去洛阳拜祭宗庙,他希望魏公能同意。”
“去洛阳?”
曹操连声冷笑,“他怎么去洛阳,带五百侍卫,还是准备带五千骑兵?”
“魏公,司马懿说,刘璟打算带五万军队去洛阳。”
曹操的表情顿时凝固住了,五万军队,这哪里是去洛阳祭庙,这分明是想占领洛阳,曹操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他是在做梦!”
旁边曹丕却低声道:“父亲,恐怕这就是刘璟所说,避免合肥之战的条件。”
第二卷江夏 第904章 傀儡天子
曹操半响没有说话,他感觉长子说对了,这就是刘璟提出避免合肥战役的条件,将洛阳让给他,得到洛阳战略之地,北可进攻并州,东可占领许昌,南可夹击南阳,合肥显得无足轻重了。
更重要是得到洛阳,等于得到了两京,那么汉国就立刻可以提升为大汉王朝,人心所向,自己仅仅靠一个河北和并州,如何能与汉军对抗?
想到这,曹操咬牙切齿道:“中原是我的起兵之地,他想占领洛阳,做梦去吧!”
“父亲,孩儿听说刘协最近在挑拨南方皇族和刘璟的关系,他提出了将南方皇族的宗庙祭祀放在洛阳,这就成了刘璟要去洛阳拜祭宗庙的借口,他甚至不要带五万军队,只要带五千人,一旦他制造冲突,他的大军就会立刻杀出潼关,进军洛阳,名正言顺地占领洛阳。”
曹操点点头,“那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我现在就去见他!”
伏完事件后,曹操曾严禁皇亲国戚以及在职官员与汉帝刘协接触,为了控制刘协,他不惜又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协,以取代伏皇后,只是因为曹操和刘璟曾达成妥协,曹操最终被迫保留了伏皇后的名义,而他的两个女儿分别为元妃和贵妃。
不过,这一两年来,曹操又逐渐放宽了对刘协的限制,一方面是原本就无能懦弱的刘协彻底被曹操收服,再不敢有一点异心;另一方面,刘璟咄咄逼人的崛起,使汉国一步步变成了汉朝,天下人无论士庶,皆渐渐忘记了邺都的天子,而将刘璟视为正统。
这就是曹操的矛盾之处,他虽然是希望以魏国取代汉朝,民众忘记汉朝也是他的希望,但很快他便发现,民众并非忘记汉朝,而是把刘璟的长安汉国视为汉朝了,汉国的风头已经远远压过了魏国。
反复权衡之后,曹操决定稍微放松对刘协的控制,让这个已经快要消亡的汉朝再次露一露面,提醒人们,大汉天子依然存在,不仅放松刘协和外界的联系,甚至在爆发汉匈大战之际,曹操还是以天子的名义下旨备战。
只是刘协的表现着实令曹操失望,小肚鸡肠不说,偏偏他的小动作被刘璟抓住把柄,使刘璟有了图谋洛阳的借口,这让曹操怎么不恼怒。
曹操怒气冲冲进了安阳宫,他在大殿前对几名宦官高声道:“天子在哪里?就说微臣有要事求见!”
曹操口口声声称微臣,但他的语气却异常严厉,几名宦官吓得战战兢兢,飞奔而去。
此时,刘协正和元妃曹节一起用午膳,这两年刘协也长胖不少,他已四十余岁,长期的深宫生活使他无法和外面接触,思维也渐渐钝化,他就像一只在笼子里长大的鸟,已经没有了帝王应有的尊严和血性,他只满足于帝王的头衔和称呼,只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永远成为大汉天子。
至于大汉复兴这样的伟业已经和他无关,他也不关心,他对外界的唯一关心,就是刘璟的一天天强大,让他如坐针毡,那是威胁到他切身利益之人,令他帝位不稳,剥夺他仅剩下的天子之名,甚至在他心中,刘璟对他的威胁远远超出了曹操。
“陛下在想什么?”坐在他对面的曹节笑着问道。
曹节今年只有十八岁,虽然长得非常清秀,但身材瘦小,和身材肥大的刘协呈鲜明的对比,刘协半晌才回过神,说道:“朕在考虑旦日祭祀宗庙之事,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身体不好,不能参加庙祭?”
“陛下是说前两天召集全体皇族商议之事吗?”
刘协点了点头,“本来都说好了,但这两天有不少皇族,尤其那些德高望重之人都来请假,说是身体不适,旦日不能参加庙祭,可现在离庙祭还有二十天,这分明就是他们找借口不想参加。”
“陛下说得对,这应该是在找借口,但陛下是否明白为什么如此多人都要找借口不参加呢?难道前两年也是这样吗?”
“没有,前年庙祭基本上都参加了,就是今年奇怪,怎么问也不说实话,朕百思不得其解。”
两人正说着,一名宦官慌慌张张跑进来,躬身道:“陛下,魏公来了,有急事求见陛下。”
曹操到来,使刘协本能地吓得一哆嗦,曹节连忙劝慰道:“陛下,父亲或许是为册封世子之事而来,不会有什么问题,请陛下宽心。”
刘协想一想,最近也没有什么战役,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他一颗心才稍稍放下,对宦官道:“请魏公在偏殿稍候,朕更衣后马上就到!”
刘协也顾不得用膳,换了一件常服便匆匆向前殿而去。
太极殿偏殿内,曹操独自一人按剑而坐,两旁站着数十名金甲侍卫,那些都是曹操派出的心腹亲卫,掌控着整个皇宫的安全,还有几名服侍刘协的宦官,也是效忠于曹操,有他们在,不管刘协做什么,说什么,都逃不过曹操的眼睛。
这时,后殿传来一阵脚步声,刘协在几名宫女和宦官的簇拥下快步走进了偏殿,曹操站起身施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魏公不必多礼,请坐!”
刘协请曹操坐下,满脸堆笑问道:“不知魏公有什么急事要找朕商议?”
曹操淡淡道:“也谈不上急事,就是想和陛下商议一下旦日庙祭之事,听说陛下准备今年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宗庙祭祀,是吗?”
刘协不明白曹操的意思,他只得小心翼翼道:“目前是有这个打算。”
“听说洛阳那边也要举行庙祭,不知是传闻还是实事?”
曹操提到了洛阳庙祭,刘协的心顿时紧张起来,那是他的一个小心眼,想恶心刘璟,让南方的宗室都去洛阳祭祀,惟独不邀请刘璟。
刘协无法否认,只得硬着头皮道:“朕主要考虑到南方宗室来邺都不方便,所以就建议他们在洛阳进行庙祭,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曹操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恼火,冷冷道:“南方的宗室?意思是说,陛下也准备邀请汉王去洛阳祭祀吗?”
刘协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没有,朕没有邀请他,魏公一定听错了传言。”
“哼!”曹操重重哼了一声,站起身道:“今天汉王的使者来了,他带来了汉王的消息,刘璟也要去洛阳参加庙祭,不仅他要去,他还要率领五万军队前去,陛下说这该如何是好?”
刘协愣住了,他半天也反应不过来,曹操这话是什么意思?
“魏公,他这是何意?”
“陛下真不明白吗?”曹操目光冷厉地盯着他,刘协心中一阵发慌,连忙摇头,“朕真不知。”
“那好,我就告诉你,陛下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他会借口去洛阳庙祭,然后留下五万大军在洛阳,或者他不再离去,微臣这样说,陛下应该明白了吗?”
刘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在洛阳举行庙祭,却给了刘璟夺取洛阳的机会,他心中又是懊悔,又是害怕,曹操分明就是来兴师问罪,自己该怎么办?
刘协嘴唇嚅嗫着,半晌才低声道:“现在该怎么办?朕愿听魏公的安排!”
曹操心中愤恨,他就恨不得一刀宰了这个蠢货,但这人毕竟是天子,对自己还有用处,他便忍住了内心的恼火,冷冷道:“请陛下立刻下旨,为了节省开支,旦日的庙祭全部取消,所有宗室在家中自己祭祀先祖。”
刘协不想取消邺都的庙祭,但他又不敢不从,只得点点头,“好吧!朕立刻下旨取消旦日所有庙祭。”
曹操脸色稍霁,语气也温和下来,又道:“微臣其实是为陛下着想,刘璟已决定旦日不在长安举行庙祭,若陛下一意孤行,我相信不会有多少宗室敢来参加庙祭,刘璟势大,宗室都惹不起他,陛下,好自为之吧!”
说完,曹操躬身行一礼,转身扬长而去,刘协听得目瞪口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宗室都要请假了,生病是假,畏惧刘璟才是真。
他只觉两腿一阵阵战栗,强烈的恐惧感笼罩在他内心,良久,他才自言自语道:“难道朕时日不长了吗?”
就在当天下午,曹操在铜雀台召集魏国文官百官,正式宣布了他的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为魏国继承人,曹操随即下令大赦天下囚徒,庆贺魏国立下世子,邺都满城欢腾,但也有无数人失落,尤其是曹植的支持者,都有一种大祸将临的恐惧。
傍晚时分,邺都贵宾馆内,司马懿正坐在内堂上看书,下午满城的狂欢已经结束,但此时还隐隐可以听见远方传来的爆竹声。
司马懿也没有料到,曹操会在这个时候宣布立曹丕为世子,一般是在旦日后,新的一年开始时,才正式宣布这种继承人的重大决定,现在离新年只有二十天,曹操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这着实有点不同寻常。
不过司马懿也能猜到一点原因,根据他们得到的情报,尽管曹丕胜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曹植和支持他的势力并不甘心,还在准备新年后进行最后一搏,而曹操在这个时候宣布曹丕为世子,必然是他感觉到了什么?
另外,曹操此时立曹丕为世子,恐怕也是为了备战合肥。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到堂下,向司马懿躬身行礼道:“启禀尚书,李参军求见!”
司马懿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李参军就是李孚,他官任校尉参军,是汉国在邺都的官方联系人,属于公开身份,汉国有什么对魏国或者朝廷的公文信件,一般都是由李孚负责转达。
另一方面,李孚也会收集一些邺都的重大情报,传递给成都,而这些情报并非绝密,都是公开消息,也正是这个缘故,曹操明知李孚做了不少暗事,却始终找不到证据动他。
不多时,李孚被领进了后堂,他躬身行一礼,“李孚参见司马尚书!”
第二卷江夏 第905章 兄弟反目
司马懿请李孚坐下,又命随从上了茶,这才笑眯眯道:“临行时,殿下特地叮嘱我,要替他向你表示问候,这么多年来,一直呆在邺都,委屈你了。”
李孚苦笑一声说:“我本来就是邺都这边人,而且生性疏狂,不喜受拘束,其实我倒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还一步步升为校尉参军,说起来我自己都感到惭愧,比起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我不该受到如此厚待。”
“这是参军自谦了,参军做出的贡献,或许一般人体会不到,但殿下和平章台却很清楚,涓涓细流以成江海,我们定都长安,启用未央宫,却没有人出来弹劾指责,这不就是参军的贡献吗?一家一家去解释,赢得了朝廷百官的理解,使我们在法理站住了脚,这就是贡献。”
李孚虽然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但那更多是一种谦虚之言,他见司马懿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心中也着实感到高兴,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