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明末生涯 >

第139章

我的明末生涯-第139章

小说: 我的明末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此次前来济南的周书源,在正事完成后,特意的来海边一趟,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就在周书源看着面前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沙滩发呆时,还是当初大帅卫征曾经当着自己面说过的那句话,再次浮现到周书源脑海。

    “如果让本帅来生产这些粗盐,一担粗盐的成本,绝对连一百文钱都不到。”

    虽然当初的卫征没有细说具体生产粗盐的办法。但是,几个关键词,周书源都记在心中。那就是:海滩,晒盐……

    当时自己就在想,如果大帅说的全部都是属实,那粗盐的成本,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按照精盐加工作坊现在的产量,一年至少可以让虎豹军多赚三百万两白银……

    三百万两白银,如果用来养军,至少可以供给两万虎豹军一年的所有粮饷所需。

    对于这样的结果,周书源非常心动。

    但是,因为山陕两省都是内陆省份,没有办法建立盐场……

    一脸无奈的周书源,不得不将这种想法,压入自己心底。不过,作为虎豹军的大管家,为了让虎豹军拥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这种想法。

    因此,当周书源在这里看到成片成片的沙滩后,一直压在心底的这个想法,再次一越而出的映入周书源脑海,让周书源心中,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心动感觉。

    这个时候,周书源脑海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利用山陕两省和山东省私下交易的这个机会,想办法拿下一块盐场,让山西大同的精盐加工作坊,拥有自己的精盐供货渠道,不再受制于人。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精盐生产成本。

    站在海岸沙滩上,被一众侍卫簇拥的周书源,虽然没有动,一直处于沉思状态。但是,他的面部表情,已经随着时间推移,正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

    当一道充满炙热的精光从一双眼睛射出后,站在大家中间的周书源,终于有了动静。

    手一挥,对着大家命令道:“马上回济南……本官还要见一次山东巡府王大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租界’问世

    虽然自己和山陕两省的秘密交易还没有展开,自己还没有从山陕总督府拿到一两银子。

    但是,对山东情况非常了解的王成义可以肯定,只要自己努力,绝对可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向山陕两省输送至少一百万人的移民。

    一百万移民,按照协商,就是二十万两白银……

    按照训练一个精锐每年需要五十两银子进行计算。有了这二十万两白银,自己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四千精锐。

    到时候,整个山东的匪患,再也威胁不了自己在山东的统治地位。

    不仅如此,远在京城的朝廷,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的调动自己。

    就在王成义带着满脸笑容,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时。

    一阵略带急促的脚步声,直接将他从美梦中拉回现实。

    就在王成义抬头看向大堂门口的时候,两天前收了周书源一锭银子的衙役,再次带着匆匆脚步声走了进来。

    “禀告大人,两天前来过衙门的那位大人又来了…。。现在就在衙门门口,说有要事要见大人您…。不知道大人的意思是……”

    “要事……”王成义的眉头一皱,带着满脸担忧自言自语道。

    “难道对方想要反悔,取消和本官的交易…。。”

    不管王成义心里怎么想,作为大财主的周书源既然来了,他就必须要见。否则,他急需要的银子。很可能一两都拿不到。

    所以。衙役说完后。王成义仅仅经过眨眼功夫的思考,就开口命令道:“快,马上把人请进来…。。不,本官要亲自去请这位财神爷……”

    两个人分别在巡抚衙门大堂落座后,带着一脸讨好笑容的王成义,赶紧问道:“周大人,这么着急过来,是不是我们的交易出问题了…。。”

    面对王成义看向自己的急切目光。周书源赶紧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本官已经将我们的交易内容,快马送回总督府…。从即日开始,交易就可以进行。……。。王大人你送到山西多少百姓,山陕总督府,就会给王大人相应银子的报酬…。。”

    听到这里,王成义长松一口气的同时,忍不住开口感慨道。

    “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着面前周书源继续追问道:“周大人。既然交易没有出问题,那周大人去而复返的原因是?”

    周书源笑了笑回答:“王大人。本官之所以去而复返,是准备再给你送银子来了。”

    “送银子…。。”听到这几个字,王成义脸上迅速闪过一丝疑惑后,再次被充满期待的炙热表情给覆盖,等着周书源的下文。

    在王成义充满期待目光的注视下,周书源没有马上给出解释。

    而是当着王成义的面,开口分析道。

    “王大人,按照我们两天前的交易内容…。。就算王大人你一次性向山西送去一百万移民,也才能换取二十万两银子…。。”

    “按照如今的物价和将士饷银,二十万两银子,最多只能允许王大人养军四千…。”

    “更加重要的是,这二十万两银子,还仅仅是四千精锐一年的军费。到了明年,王大人又将为四千精锐的军费问题而发愁…。。”

    面对周书源一针见血的分析,王成义没有说话。仅仅点头了点头表示认可后,就再次将目光注视到周书源身上,等待周书源下文。

    这个时候,一丝充满神秘的笑容,忽然从周书源嘴角闪过。

    对着王成义语出惊人的说道:“既然王大人缺银子,本官这里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保证王大人每年都可以获得二十万两银子的报酬。”

    “只要每年有二十万两银子到手,王大人即将训练的四千精锐,就再也不需要为钱粮的事情发愁了。”

    一次性解决四千精锐今后的钱粮…。。

    面对这个更大的诱惑,周书源所说的办法即使还没有出口,王成义的心里,就已经动容了。

    对着周书源,一脸急切的追问道:“周大人,是什么办法,可以让本官每年获得如此多的银子…。。”

    周书源不再犹豫,直接对王成义说道:“王大人,本官的这个办法对于你来说,就是你一句话的问题…。“

    “本官代表山陕总督府,打算向王大人租借一块地…。我山陕总督府,每年交给王大人二十万两白银的租金…。“

    “租地…。。“听到这两个字,王成义刚刚还是充满期待的面部表情,马上就变得紧张起来。

    在王成义看来,面前的周书源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虎豹军的触角伸到山东来…。。

    面对这种引狼入室的办法,王成义想都没有想,就准备开口拒绝。

    而就在这时,周书源再次开口道:“王大人先不要着急,本官还有话要说…。。“

    “我山陕总督府租用这块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山东安插钉子,而是为了熬煮食盐…。”

    “王大人应该知道,在山东沿海两三百文钱一担的食盐,到了山陕两省后,售卖价格直接被那些盐商增加到一两五钱银子…。”

    “也就是说,山陕两省每用去一担粗盐,就要被那些盐商赚取至少一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上百万两。”

    “但是,如果我山陕两省能在沿海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盐场,可以自己熬煮海盐,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一年下来,我山陕两省,至少可以省下百万两银子…。”

    “正因为如此,本官才代表山陕总督府,向王大人租借一块沿海滩涂,用来熬煮食盐,解决我山陕两省的食盐问题。”

    “所以,本官请王大人放心,我山陕总督府向王大人租借滩涂,并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除此以外,本官还可以保证,我虎豹军调遣到盐场的将士数量,绝不会超过五百人。”

    听到这里,王成义紧张的面部表情,顿时放松下来。

    至于面前周书源的这个提议,已然放松警惕的王成义,已经从心底表示同意。(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崇祯的忌惮

    在王成义眼中,只要山陕两省要的不是内陆县城,不在租借地进行大规模驻军……

    那虎豹军就是拥有再大的能耐,也威胁不了自己在山东的统治地位。

    所以,王成义刚刚还是紧皱着的眉头,瞬间就舒展开来。

    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问道:“不知道周大人想要租借的这块地在哪里,面积大不大,租借地内有多少百姓?”

    周书源直接掏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副地图,指着莱州湾一带的沿海滩涂说道:“周大人,本官说话算话,就要莱州湾这一片的沿海滩涂……不要任何内陆土地……”

    “至于这块滩涂之地,因为不产粮食,除了不到两千户的贫苦军户,一户普通百姓都没有…。绝对不会因为这块地而影响山东巡抚衙门的税收。”

    一块除了可以熬煮食盐,连粮食都不能长,而且没有民户的滩涂之地,就更不放在王成义眼里了。

    所以,听完周书源的目标后,王成义已经彻底放下心来。

    不仅如此,一丝发自内心的激动,也随之涌上心头。

    因为,这片滩涂虽然很大,但是,因为不产粮食,只有少数军户在这里熬煮海盐。一年下来,几乎不能给巡抚衙门,给自己带来一两银子的收获。

    而就是这样一片一文不值的不毛之地,到了自己手里,转眼之间就变成一只可以源源不断给自己下金蛋的母鸡……

    这样的结果,对王成义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来一块金饼子。直接砸中自己脑袋一样。让王成义脸上。直接露出一副发自内心的笑容。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周书源赞同道:“周大人,本官同意把这片滩涂租借给山陕总督府。但是,周大人必须保证,只能用这块滩涂熬煮海盐……”

    “不仅如此,虎豹军在这片滩涂上的驻军,只能用于维护治安,而且还不能超过五百人。”

    “除此之外,这片滩涂租借给山陕总督府后。租借地内的两千户军户,周大人也必须接受过去…。本官可不想将这块地租借给你后,再承担几千户军户今后的生活。”

    “还有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你们接收整个租借后,必须要接受山东巡抚衙门的随时监督。”

    本来以为,自己说完这些要求后,一定会和面前周书源进行一番争执和讨价还价。可是,让王成义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说完,周书源就一脸爽快的答应道。

    “可以……王大人提的这些条件。本官代表山陕总督府都答应。”

    说完以后,就从身上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银票。

    将其摆在王成义面前的桌子上后。一脸微笑的说道:“王大人,这里是二十万两白银的银票……也是我山陕总督府租借这片滩涂的第一年租金,请王大人收好。”

    “本官回到大同后,马上向总督卫大人报告。山陕总督府最迟一个月时间,就会调派五百将士和相关人员,前来接收这片滩涂,并且开始加工海盐……到时候,希望王大人你能给予一定的配合,我们一起合作愉快……”

    济南之行,周书源不仅给荒无人烟的陕西找到上百万移民,还给精盐加工作坊,找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供货渠道,可谓是战果丰厚……

    而就在同一时间,远在京城的朝堂上。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一众几十个大小朝臣,正聚集在金銮殿内,讨论……不……应该是争执,争执虎豹军以及山陕总督卫征接下来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如果放在以前,面对玻璃镜每个月给自己内库带来的几十万两银子收益,崇祯皇帝直接把卫征列为自己心腹中的心腹。

    因为,在崇祯眼中,如果卫征有什么图谋不轨,那就绝不会将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收益白白让给自己。而卫征却这么做了,那就证明,这卫征是忠臣,拥护自己和朝廷的大忠臣。

    正因为如此,在已经过去的半年中,不管下面的朝臣怎么参奏卫征,自己都选择置之不理,无条件的信任卫征这个源源不断给自己送银子的‘忠臣’……

    但是,当卫征统帅虎豹军,在短短一个月内从叛军手中夺回陕西,并且肃清陕西所有匪患,而且还顺带着消灭两三万蒙古骑兵,甚至于消灭多尔衮的消息传到京城后。

    崇祯和一众朝臣,才惊讶的发现,半年时间不到,卫征麾下虎豹军的战斗力,竟然已经发展到如此强悍的地步了。

    心惊之余,多疑的崇祯皇帝心里,忍不住对虎豹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产生一丝深深的忌惮。

    半年前,崇祯皇帝之所以力挺虎豹军扩军,其原因一共有两个。

    一方面是因为卫征和虎豹军有功于朝廷,不得不赏……再加上山陕两省也确实需要一支强军,防范蒙古境内的蒙古铁骑……

    如此情况下,对卫征信任有加的崇祯皇帝,顺势就做出允许虎豹军扩军的决定。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崇祯心里的一个小小阴谋在作怪。

    在崇祯眼里,朝廷举全国之力,才能保证十多万边军粮饷。而卫征统帅的虎豹军,表面上看,有山陕两省给它提供钱粮,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因为,当初的陕西还在叛军手中。不仅不能给虎豹军提供任何钱粮,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山陕总督府拿出大量钱粮,赈济从陕西不断逃荒过来流民。

    如此情况下,崇祯皇帝自信,卫征就是有再大能耐,也不可能凭借一个还不算富饶的省份,组建数万装备精良的虎豹军。

    就这样,崇祯皇帝非常爽快的批准虎豹军扩军要求。而且还在要求的基础上,让虎豹军多扩军一万人。

    而现在,虎豹军不仅以一省之力,将虎豹军扩充到朝廷允许数量,还将这数万人的虎豹军,全部训练成精锐……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朝廷数万边军一年都没能完成的战事……

    面对这个结果,崇祯皇帝心中的第一想法就是,有苦说不出……

    并且在第一时间,对虎豹军和自己信任有加的卫征,产生一丝深深地忌惮……(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孙承宗的阴谋

    这个时候,同样震撼的还有一帮朝臣。

    特别是当他们亲眼看到多尔衮脑袋和十多个鞑子两军,蒙古部落族长后。每个人心中,都对虎豹军产生一丝既震惊,又忌惮的心思……

    此时此刻的朝堂上,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虎豹军,怎么奖励虎豹军,朝廷怎么对待虎豹军…。。好几种截然不同的办法,直接被摆在崇祯和一众朝臣面前,等待大家抉择。

    已经因为精盐这条利益链条,和虎豹军绑在一辆战车上,一荣俱荣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毫无意外的继续支持卫征,支持虎豹军,希望崇祯皇帝能重赏卫征。

    但是,以吏部尚书为首的一众文官,看到坐在龙椅上崇祯皇帝露出一副若有所思表情,似乎不再向以前那样,提到虎豹军和山陕总督卫征,就一副充满信任的坚定表情。

    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马上意识到,扳倒卫征的机会来了。

    于是,站在朝堂上的一众文官,就好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开始在吏部尚书的示意下,一个接着一个参奏卫征……

    什么滥用私权,排除异己,在山陕两省随便残杀文武官员……

    什么私立军制,组建虎豹军,意图不轨……

    什么不听朝廷命令,私自出兵蒙古,引起两国交战。并且在战斗中,指使部下,滥杀无辜,败坏朝廷名声……

    各种各样的罪名,就好像决堤之洪水,纷纷涌向卫征。传到崇祯皇帝耳朵。

    以前。出于对卫征的信任。朝臣们虽然对自己说过这些事情。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也就没什么异样的感觉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当自己开始怀疑卫征,忌惮卫征的时候,这些以前不怎么在乎的罪行,就好像一根根尖刺,直接插入崇祯皇帝心头。让崇祯皇帝感觉到一阵阵心痛。

    于此同时,一个崇祯最不想听到,也不想看到的代名词‘军阀’二字,赫然出现在自己眼前,怎么都挥之不去。

    就在崇祯皇帝在一众文官的怂恿下,慢慢紧握拳头,快要处于爆发边缘的时候。

    一声充满杀机的声音,忽然在朝堂上响起,并且将处于发怒边缘的崇祯皇帝拉回现实,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你们都想干什么?还嫌咱们大明朝不够乱。想把刚刚平静下来,恢复元气的大明朝。再次逼入战乱之中去吗?”

    吏部尚书并没有被孙承宗的气势和地位给吓到,而是针锋相对的反问道。

    “乱……我请问孙大人,如果现在还不约束虎豹军,任凭他们继续发现壮大。你就不担心将来有一天,他们会走上谋反的道路吗?要知道,虎豹军就驻扎在山西,如果他们出兵谋反,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兵临城下……”

    孙承宗并没有否认这句话,在朝臣和崇祯皇帝的同时注视下,尽可能平静的分析道:“皇上,臣并不是维护虎豹军……吏部王大人的话,臣也非常赞同。”

    “臣只是要提醒皇上和诸位大人,如今的虎豹军已经发展壮大。朝廷要想约束他,拿下卫大人手里的军权,绝对不可以一蹴而就。”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虎豹军和山陕总督卫征,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谋反的意思……我们朝廷,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猜想和忌惮,将卫征和虎豹军给逼反。”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终于冷静下来。

    强压住自己心中对虎豹军的忌惮和怒气后。深吸一口气对着孙承宗继续问道:“孙爱卿,朕想要知道你的想法……”

    孙承宗一脸平静的回答:“皇上,老臣以为,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赏虎豹军,重赏山陕总督卫大人……”

    “要知道,虎豹军和山陕总督卫大人所取得的这些功绩,都是皇上登基以来绝无仅有的。不仅仅大明所有官员都看着朝廷,大明的百姓,也看着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