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刘幽求就是统领千骑的将军。
“钟绍京见过楚王。”文士双手抱拳,冲李隆基见礼,他的声音清脆,却是不够响亮,与刘幽求比起来,少了一股子锐气。
这就是文人与军人的差别。
“钟大人免礼。”李隆基摆手,打量这个钟绍京,只见此人身高约有一米八的样子,眼睛特别明亮,透着睿智,整个人很是精明。
钟绍京这个文士怎么来到千骑呢?
这得从他的家世说起。
钟绍京是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的第十七世孙。众所周知,钟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首创楷体,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就是从他开始。
钟绍京家学渊源,习祖辈楷书,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此人聪明过人,很有才华,因此而一路高升。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名将,裴行俭,对他非常赏识,就推举他进入“直凤阁”,由此而知名。洛阳皇宫中很多匾额,就是出自钟绍京之手。
武则天非常赏识钟绍京的书法和才华,就让他到千骑来打理文书。千骑有不少文书要处置,非特别信任之人不会派来,这是武则天对钟绍京的栽培。
“楚王,请进屋里用茶。”刘幽求侧身相请。
“不必了。”李隆基摆手,道:“军中没有那么多拖泥带水的事儿,我也就直说了。我是奉陛下旨意,前来挑选侍卫的,我想刘将军已经接到陛下的旨意了吧。”
军人,多为直肠子,做事不拖泥带水,李隆基这番话搏得刘幽求的好感,微微点头,大为赞赏,道:“陛下旨意早已传来,刘幽求已为楚王挑选好了人手,只需楚王点验。”
“嗯。”李隆基眼中精光闪烁,打量着刘幽求。
李隆基之所以要自己来挑选,就是想要将才,而刘幽求此举让李隆基有些不爽了。天知道刘幽求给挑的人选是些什么样儿。
“楚王尽管放心,这十人个个了得,是千骑中的精英。”钟绍京见李隆基有些误会,忙解释,道:“其中有三人,位列千骑前五十。”
千骑是精锐中的精锐,在千骑中位列前五十,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可以说是万中无一。
“要是别人来,刘幽求还舍不得给呢。这是楚王要的侍卫,刘幽求虽然不舍,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刘幽求颇有些不舍。
能在千骑排到前五十,非常难得,放到军队中,那就是“兵王”了,刘幽求还真是不舍。
“谢刘将军好意,我想还是由我自己挑的好。”李隆基拒绝刘幽求的好意了。
“嗯。”刘幽求和钟绍京大为诧异。
刘幽求这次是大出血了,给了三个位列前五十的千骑,李隆基竟然不满意,谁能不惊讶?
“楚王,你这是何意?”刘幽求的脸色有些不善了。
他是大出血,把位列前五十的三人给了李隆基,李隆基竟然不领情,要自己挑选,他能爽吗?要是换个人,能有如此收获,必然是大喜过望了。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要挑对我脾性的人。”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此次前来是挑选将才,找了个借口,道:“我想刘将军已经知道我的脾性了,要是惹火了我,管他是谁,先干上了再说。是以,这些千骑,得对我的脾性。”
李隆基当着群臣的面,当着武则天的面,把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些武氏子弟骂孙子似的痛骂一顿,这事儿早就传开了,刘幽求当然知道。
李隆基连武三思和武承嗣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千骑了,若是不对他的脾性,惹得李隆基发火,干起来还真有可能。
“那好吧。”刘幽求想了想,终于同意了。
“那就有请刘将军集结弟兄们。”李隆基一抱拳道。
李隆基抱拳行礼,这是对刘幽求的敬重,刘幽求甚为受用,脸上泛着笑容,道:“请楚王稍等片时。传令:集合!”
一声令下,只见千骑从各个方向跑来,速度非常快,没有任何混乱,显示出了良好的军事素养。
“好!”李隆基看在眼里,大为赞赏。
只一会儿功夫,千骑就集结完成了,列成一个方阵,个个昂头挺胸,精神抖擞。而且,整个方阵透着一股子肃杀之气,令人心悸。
“不愧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李隆基重重点头。只有上过战场,杀过人,舔过血的精锐,才有如此杀气。
“弟兄们:今儿我们这儿来了一位贵客,那就是楚王。”刘幽求上前一步,冲千骑介绍李隆基。
“楚王?”惊讶声响起,千骑个个眼神灼热,打量着李隆基。
李隆基智斗武氏,骂得武三思、武承嗣这些武氏子弟没脾气的事儿早就传开了,千骑自然也知道。对于武氏,千骑同样没有好感,李隆基此举让他们大生好感。
“李隆基见过各位。”李隆基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做个团团揖。
“见过楚王。”千骑昂头挺胸,齐声道来,声音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在说话似的。
李隆基是天簧贵胄,含着金勺出生的,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千骑虽然很得武则天重视,却与李隆基天差地远,李隆基竟然向他们见礼,这令千骑大为受用,对李隆基的好感倍增。
要是武氏子弟前来挑人的话,一定会高昂着头颅,目光从他们头顶上望过去,更别说给他们行礼了。
“楚王奉陛下旨意,前来挑十名侍卫,你们谁能追随楚王,就由楚王决定。”刘幽求身子一侧,道:“楚王请。”
李隆基眼睛瞪得老大,精光闪闪,打量着千骑,问道:“你们愿不愿意成为我的侍卫?”
“愿意。”吼声直冲霄汉,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千骑更是昂头挺胸,打起十二分精神,眼神火热,盼望被李隆基挑中。
“这是人心所向!人心思李。”李隆基看在眼里,非常清楚千骑为何如此盼望被他挑中,那是因为他姓李,大唐百姓心向李氏,而不是武氏。
“我适才进来时,看见你们训练,让我感慨不已,我赞叹千骑这里是‘藏龙卧虎’。”李隆基的话才开了个头,就被一片轰鸣声打断了。
“谢楚王。”李隆基这夸赞发自内心,一听便知是真心实意的夸赞他们,千骑大为受用,齐声道谢。
“你们的身手,我已经见识过了,不必再看你们练了。”李隆基脸上的笑容更盛,道:“我就想听听你们的故事,我们坐下来,讲故事,好么?”
“甚?”
“讲故事?”
一片惊疑声响起,千骑个个一脸的惊讶。
“这……”刘幽求和钟绍求也是目瞪口呆,一脸的难以置信。
依他们想来,李隆基不考千骑的身手,总得考点别的,比如兵书战策什么的,谁也没有想到,李隆基竟然要听他们讲故事。
李隆基为什么要如此做?
这些千骑的人生经历,就是实战,听听他们的故事,比起考他们兵书战策更加实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干。
兵书战策读得再好,要是不会用,也不过是赵括而已。在实战中,临机处置,这才是一个人才能的体现。
李隆基这方法是不拘一格,别出心裁。
第二十五章 将门之后
第二十五章将门之后
“楚王说是甚就是甚。”刘幽求还没有明白过来,钟绍京忙一碰他,在他耳边轻声道。
李隆基来挑人,如何挑选,是他自个儿的事,不必干预。
“但凭楚王处置。”刘幽求明白过来,忙道。
“既然如此,我们就坐下说。”李隆基冲千骑道。
“坐下。”刘幽求大声下令。
刷!
千骑双腿一盘,整齐利索的坐下。
“给楚王搬张矮几。”钟绍京瞄了一眼李隆基,心想他是王爷,不能象千骑这般坐地,命人给李隆基搬矮几。
“不必。”李隆基挥手,双腿一盘,坐了下来,与千骑一般无二。
千骑眼前一亮,大为欣赏。
李隆基身为王爷,若他要矮几,也没人能说他什么。李隆基不要矮几,而是坐地,这很能博得千骑的好感。
“我知道,你们身经百战,战阵经验极为丰富,要是让你们说故事,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时间有限,就说你们最为得意的故事。”李隆基扫视千骑,只见千骑精神抖擞,透着骠悍之气,大为满意。
“应该的。”钟绍京第一个赞成。
李隆基心思细密,想得很是周到。这些千骑,人人身经百战,真要让他们讲他们杀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更别说,这里有一千人,那得说到什么时间去了?
每人只讲一个最得意的故事,问题就解决了。
“谁先来?”李隆基问道。
千骑既是期盼,又有些迟疑。
讲他们的得意故事,他们肯定愿意。可是,李隆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让他们疑惑。
“我来。”就在千骑迟疑之际,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身材高大如同铁塔,筋骨如铁的千骑开口,他不说话则已,一说完就是如同打雷似的,声音洪亮,震人耳膜。
“好,你说。”李隆基点点头。
“黑山之战时,突厥一个达干在阵前耀武扬威,我看不过眼,冲上去,把他砍了。”这人的话倒也简单,三言两语就完了。
只是,他的话也太简略了,简略得让人不明所以。
“达干,是突厥的大臣,他身边必然有不少精锐护卫,你能斩杀他,不仅胆识过人,更是武艺了得,身手不凡。”然而,李隆基却是能品出别的东西。
“楚王,你真是知我心也。”这个千骑挠挠头,有些憨憨的道:“我嘴笨,不太会说,没想到楚王能明白。”
“你叫甚么名字?”李隆基点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嘴笨,不太会说话的人。
“我叫张小飞。”这个千骑昂头挺胸道。
“这名字好。要是少一个字,就成名将了。”李隆基笑着点评一句。
“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出自千骑之口,他们戏谑的看着张小飞。
就是刘幽求和钟绍京也是忍不住好笑,瞄了一眼李隆基,真是没有想到李隆基这个王爷也有如此风趣幽默的一面。
“楚王,你也如此说?他们都这样说我。”张小飞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少一个字,就成张飞了,还能不是名将?瞧他这长相,这身板,还真有几分猛张飞的气势,李隆基暗暗点头,大为赞赏,道:“张小飞,你可愿做我侍卫?”
“甚?我听错了么?”张小飞一脸的疑惑,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你没听错。”李隆基肯定一句,道:“你对我脾性,你可愿做我侍卫?”
“愿意!愿意!”张小飞一颗硕大的头颅点得跟啄米的鸡头似的,一个劲的道。
“你也能行?”不少千骑齐声质问。
张小飞是出了名的“猛”人,没甚么脑子,嘴又笨,竟然被李隆基挑中了。
李隆基为什么选中张小飞?李隆基看中的就是他的“猛张飞”性子,虽然有些憨憨的,嘴又笨,却是忠诚不二,只要给他指明方向,他一定会进行到底,哪怕是拿命来换。
“哈哈!我成楚王侍卫了。你们艳慕吧。”张小飞得意的昂起头颅,扯起嗓子唱道。
“下一个。”李隆基一挥手,张小飞立时噤声。
“我来说吧。”一个个头很是高大的千骑,道:“我从军后,打过不少仗,要说最意的事嘛,也没甚大事,就是一仗一仗的打,不断积累军功,最后就进了千骑。”
“中规中矩,尚可。”李隆基在心里点评一句。
“下一个。”此人虽然中规中矩,却是没有特别突出的才干,李隆基当然不会选他。
“哎。”此人叹息一声,一脸的惋惜。
“我来说……”又一个千骑道,把他的得意事儿一说,不外血拼杀敌,没有出采的地方,李隆基不选他。
就这样,千骑一个接着一个的说着自己的得到意事儿,很快就有十几人了,李隆基没有挑选,令他们很是失望,气氛有些凝重。
“黑山之战时,我随军出征。一天晚上,我睡到中夜,有些尿急,就起来撒尿。一泡尿还没撒完,我发现对面不远处有突厥的营地,大吼一声‘弟兄们,杀突厥了’。然后,我一边系裤头,一边抄刀就上。”一个比较清秀,约莫三十岁的千骑道。
“结果呢?”李隆基问道。
“结果是我们两伙人全歼了突厥一千人。”这个千骑一昂头颅,很是自自豪的道。
伙是唐军的编制,每伙五十人,两伙就是一百人。以百人全歼突厥一千人,这是一个大胜仗,很难得。
“当机立断,没有任何犹豫,胆识过人,好!”李隆基大为赞赏。
遇到这种事情,很可能会犹豫,会想要不要摸清情况再说,他没任何犹豫,提着裤子就冲上去了,胆识非常了得。
“谢楚王夸奖。”此人冲李隆基道谢。
“你叫甚名字?”李隆基问道。
刘幽求眉头一挑,很是肉疼,忙道:“楚王,他就一莽撞之人,你问一下个吧。”
“你叫甚名字。”李隆基不理睬刘幽求,冲这个千骑问道。
“禀楚王,我是裴孝恪。”这个千骑大声回答。
刘幽求狠狠瞪了他一眼,却是无可奈何。
“你姓裴,你和裴大将军是……”李隆基眼中精光闪烁。
“那是家祖。”裴孝恪很是自豪的回答。
裴大将军是指一代名将裴行俭,黑山之战就是他打的。而且,他是李靖的隔代传人,深得李靖兵法精髓。
“原来是将门之后,好!”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赏,道:“你可愿做我的侍卫。”
刘幽求不断向裴孝恪打眼色,要他拒绝。然而,裴孝恪却是当作没听见,道:“裴孝恪愿追随楚王。”
“你……”刘幽求的脸色很难看,狠狠刮了一眼裴孝恪。
“刘将军,你这是何意?”李隆基当然看见了刘幽求的小动作。
“楚王有所不知,刘将军这是肉疼了。”裴孝恪忙禀报,道:“我们千骑每三月有一次比武,排定名次,我排第十。”
千骑第十,那是万中无一的人物,被李隆基挑走了,刘幽求能不肉疼?
“裴孝恪,你身手了得,才排第十,那前十有哪些人?”李隆基眼睛放光,千骑前十,那是万金不换的人物,不能错失了。
“要你多嘴。”刘幽求狠狠瞪了一眼裴孝恪,冲李隆基介绍,道:“这位是李宽,排名第六,卫国公的后人。”
“卫国公?”李隆基瞳孔一缩。
卫国公就是盖世名将,李靖。
“这位是苏凡,排名第二,邢国公的后人。”刘幽求又指着一个身材壮硕的千骑介绍。
“邢国公?”李隆基的脸色变了变。
邢国公,就是苏定方,那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师从李靖,是李靖的得意高足,他灭了西突厥。
又一个将门之后,李隆基的心脏虽然够强大,也是震惊不已。
“排名第一的是谁?”李隆基问道。
“是他,薛直。”刘幽求指着一个壮健的千骑道。
“薛直?难道是……”李隆基的瞳孔成了针状。
“你的得意事儿是甚么?”李隆基问道。
“我没得意事。”薛直脸色冰冷,如同花岗岩似的,冷冰冰的道。
第二十六章 陈玄礼
李隆基大为讶异,这个薛直也太大胆了吧,竟然对他如此说话。虽然他这个楚王没有实权,那也是天簧贵胄,论地位远远不是薛直所能比的。
“大胆。”高力士眉头一挑,冲薛直大声喝斥。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薛直如同没有听见高力士的喝斥似的,依然是冷冰冰的生硬回应。
“嗯。”李隆基的瞳孔一缩,成针状。
虽然李隆基的度量大,也不能任由薛直两次冒犯,心中微觉不快。
“薛直,闭嘴。”刘幽求冲薛直大声喝斥。
薛直却是头一昂,胸一挺,雄赳赳,气昂昂,仿佛他不知道他冒犯李隆基似的。
“楚王,您莫与他置气,他就这德行。”刘幽求脸上泛着笑容,颇有些讨好的意味,道:“他是左骁卫大将军的孙子,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子火气。”
他报出薛直的家世,是为了让李隆基不对付薛直。
“左骁卫大将军?薛仁贵?”李隆基的眼睛一亮,眼中精光闪闪,打量着薛直。
薛仁贵死后,被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
“楚王,你……”刘幽求额头上都冒冷汗了。
薛直两次冒犯李隆基,要是李隆基发火了,要收拾薛直的话,谁也拦不住。杀了薛直未必,打他一顿军棍是轻的,甚至可以让薛直葬送前程。
“……”千骑个个眼睛瞪圆,打量着李隆基,为薛直担心。
薛直身为千骑第一,在千骑中的声望自是不用说的了,都为他捏把汗。
“哈哈!”突然之间,李隆基仰首向天,放声大笑。
笑声洪亮,欢畅,如同发现宝贝似的。
“呃。”所有人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适才李隆基颇有不快了,现在又是大笑,还如此欢畅,谁能不惊讶?
刘幽求眼里掠过一抹讶异,接着又是欢喜。李隆基笑得如此欢畅,就不会对付薛直了。
“好!好!好!”李隆基不仅在笑,还拍掌赞叹,道:“不愧是左骁卫大将军的孙子!了得!了得!”
“哼。”薛直如同没有听见李隆基的夸赞似的,冷哼一声,脸色冰冷。
“薛直,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心中苦闷,是吧?”李隆基并没有着恼,道:“左骁卫大将军兵败大非川,一直是你们薛家的耻辱,我没说错吧?”
“你知晓又如何,不知晓又如何?”薛直依然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儿,却是语气略缓。
“大非川之役,非左骁卫大将军之过也。”李隆基接着道。
“你真这样想?”薛直眼中精光一闪。
“当然。”李隆基重重点头,道:“左骁卫大将军攻打大非川的策略没问题,错只错在郭待封违抗军令,给了吐蕃可乘之机,使得粮草被毁。”
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的儿子,出身将门,自然是不把薛仁贵这个平民出身的将领放在眼里,他不服从薛仁贵的军令,擅自行动,给了吐蕃可乘之机,导致粮草被毁。
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说的,粮草被毁了,薛仁贵只得退军。
薛直的脸色更加缓和,还有一丝激动。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一直是薛家的耻辱,李隆基能说句公道话,薛直要不激动都不成。
“在粮草被毁,军心不稳的情形下,左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