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123章

大唐天子-第123章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众将恍然。
    “照这样说,我们可以在西域派驻大量的军队,不用再象过去那般缩手缩脚了?”紧接着,众将又是大喜。
    “没错。”李隆基肯定一句。
    “太好了。”因为粮草难以解决,唐朝在西域的兵力有限,总是缩手缩脚,不能大打。若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以大干一场了,谁能不喜欢?
    “只要粮草问题解决了,大唐在西域就能派驻大量的军队,与大食的大战,我们就能占尽上风。”李隆基再道。
    “呵呵。”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必有一战,只是早晚的差别而已。能有大量的军队出动,唐朝就能占到上风,众将齐声畅笑。
    “第四个好处,就是灭掉天竺后,我们从天竺出发,向西推进,就离大食更近了。”张说说出第四个好处。
    征服一地,不仅仅在于经济价值,还在于战略价值。征服印度,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唐朝完全可以把印度打造成战略基地,从此出发,可以进入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
    如此一来,唐朝就多了一个前进基地,离阿拉伯帝国更近一步了。
    若是唐朝占领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不仅可以得到前进基地,还可以逼退阿拉伯帝国,使阿拉伯帝国无法得到前进基地,远离西域。
    “这好处还真是不少。”
    “每一桩好处,都是天大呀,天竺一定要灭了。”
    “对!一定要灭掉天竺。”
    众将完全赞成出兵灭掉天竺。
    “这事,你们好好准备,容吐蕃稳定下来后,我们就出动天竺。”李隆基最后道。(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吐蕃大治
    李隆基埋头公干,眼睛通红,很是干涩,整个人很是疲惫。
    自从决定要好好治理吐蕃以后,事儿就来了,可以说多如牛毛,李隆基一天忙到晚,就没有时间喘口气。
    不仅李隆基很忙,就是张说、王毛仲这两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要说清闲,也许只有张小飞、李宽、苏凡这些武将了,他们不善文事,此时不闲也得闲。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清闲,他们还要带领唐军维护秩序,协助张说他们推行新政。
    “太子,这是新递上来的公务。”高力士抱着厚厚一撂文本上来,放在李隆基面前的短案上,有些怜惜的道。
    “又这么多?”李隆基一瞧,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他面前的短案上的公务还没有处理完,又来这么多,他感到有些无力。
    “嘿嘿。”高力士发出一阵奸笑,道:“太子,这还是我给张说、王毛仲他们硬塞了一些呢,要不然的话,会更高。太子,你就体谅体谅吧。”
    “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吧?”李隆基揉揉发红的眼睛。
    “不是不好过,是很不好过。”高力士感慨一句,道:“灭掉吐蕃是何等的令人欣喜之事,然而,治理吐蕃又是何等的令人痛苦之事!唯有参与治理者才能明白呀。”
    “没错,没错。”李隆基大为赞成这话。
    自从治理事务铺开以来,李隆基真的感到很痛苦,比起打仗要痛苦得多。以李隆基的想法。他宁愿多打几个硬仗。也不想参与治理一事。
    可是。眼下没有人手,不参与治理也得参与。
    “太子,要不向陛下上奏,要陛下派遣一批官吏过来帮忙。”高力士出主意。
    “远水不解近渴。”李隆基摇头,道:“我们派出人到达长安,父皇准允后,再召集挑选官吏,这需要时间。挑选好后。赶到逻些来,这又要不短的时间。”
    说到这里,摇摇头,颇有些惋惜的道:“等他们到达,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们到来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
    灭吐蕃这事,在出兵之前,李隆基就没有想过,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决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良机灭掉吐蕃。是以没有官吏方面的准备。
    “不过,你提醒得对。”紧接着。李隆基点点头,道:“灭吐蕃一事,我们没有准备,是我临时决定的,这才有如此困境。灭天竺,却是有所准备,我应该向父皇上奏,要朝廷派一批官员前来,我们打下天竺后,就不会再有这种困境了。”
    灭吐蕃因为道路难行,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想法,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临时决定要灭掉吐蕃。灭天竺不同,因为从吐蕃进入天竺很有利,一是道路好走,二是居高临下,三是天竺四分五裂,唐朝要灭天竺是十拿九稳的事儿,治理天竺的官员可以从容准备。
    “太子,宋璟求见。”张小飞快步进来禀报。
    “谁?宋璟?”李隆基有些不信,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是呀,是宋璟宋大人。”张小飞肯定一句。
    “他怎会来了?”李隆基明明没有向朝廷要官员,宋璟竟然来了,李隆基还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他来得好,我正愁没人手呢,呵呵,这下好了。”紧接着,李隆基又是欢喜。
    宋璟是一员能臣,善于文治,有他到来,治理吐蕃这事儿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叫他进来。”李隆基吩咐道。
    张小飞应一声,忙去带人。
    “终于可以轻松点了。”李隆基眼珠子一转,冲高力士支招,道:“高力士,你把那些繁剧,难以处置的公务找出来,塞给宋璟去办。”
    “噗哧。”高力士再也忍不住了,这个李隆基也有奸猾的时候。
    “你甚眼神?我这不是挺累嘛,让他分担分担有何不可?”李隆基翻了翻白眼。
    高力士忙一脸严肃,开始挑选起来。
    “见过太子。”不仅宋璟进来了,就是张说、王毛仲也跟着进来。
    此时的张说和王毛仲,红着一双兔儿眼,满脸的疲惫,脸色发白,人也瘦了一圈。
    “宋璟,你怎会来?”李隆基问道。
    “太子有所不知,这是圣后的意思……”宋璟把武则天的意思说了。
    “祖母?”李隆基好一阵惊讶。
    李隆基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竟然是武则天提点的结果,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
    “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果是了得!”紧接着,李隆基就是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从赞普被擒,就能判断出李隆基基灭了吐蕃,还能判断出李隆基要灭天竺,武则天这份才情非常了得,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圣后了得,了得!佩服!佩服!”张说和王毛仲心悦诚服。
    “宋璟,你带来一批官吏吧?”李隆基盯着宋璟问道。
    张说和王毛红通通的眼睛死盯着宋璟,很是急切。
    治理吐蕃一事,太过繁剧,二人肩负重任,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他们急盼有人帮着分担一些。
    “太子英明。”宋璟点头,道:“圣后提醒过此事,陛下要臣挑选了一批官吏带来逻些。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
    灭吐蕃很突然,要想从从容容的挑选官吏,那是不可能的。先挑选出一批,让宋璟带来,然后再挑选,这是很好的应对之策。
    “太好了!太好了!”张说、王毛仲齐声欢呼。
    不是二人想要偷懒,而是他们实在是太累了,终于有人分担了。不得不欢呼。
    “宋璟。你先带人处理公务。我。张说,王毛仲要歇息一阵子。”李隆基更加干脆,直接把担子扔给宋璟。
    宋璟把李隆基一瞧,只见李隆基眼睛通红,都赶得上兔儿眼了,而且,李隆基满脸疲惫,脸色有些苍白。的确是该好好歇息。
    “太子但请宽心,臣一定办好。”宋璟忙道。
    “张说,王毛仲,走,好好睡一觉。”李隆基冲二人一招手,三人快步而去。
    高力士这个人精,忙着照顾李隆基歇息。
    这一觉,李隆基整整睡了两天两夜,这才起来。等他起来后,发现事务已经给宋璟处理得差不多了。
    宋璟不愧是能臣。处理这些事务特别在行。而且,他带来不少人手。要不快都不成。
    又用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把事务处理得差不多。
    “我们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治理吐蕃的紧急事务处理完了,其效用如何,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是去巡视一番,看看为宜。”李隆基把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召集起来道。
    “太子英明。臣也是这意思。”张说第一个赞成。
    新政的效果如何,还是亲眼去看看为宜。
    对于这事,没人有异议,就这么决定了。李隆基他们各带一队人,分头行动。
    李隆基带了一队人马,一路巡视下去。
    来到离逻些近百里,一处牧民营地。
    一来到这里,只见这里的牧民载歌载舞,欢天喜地,仿佛大过年似的。
    “去瞧瞧。”李隆基一挥手,带着人过去。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哈哈!可亲可爱的唐军来了!”
    “唐军是我们的恩人,迎接唐军去。”
    牧民发现李隆基他们,大声欢呼,呼啦啦拥了上来,个个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打量着李隆基他们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老人家,你们为何如此欢喜?”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冲一个老人问道。
    “唐军,你有所不知,我们这是在欢庆我们翻身做主人了。”这个老人满脸红光,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颗雪白的头颅不住晃动,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奴隶,是被贵族欺压的奴隶。贵族可以为所欲为,不把我们当人。”
    说到这里,老眼中涌出泪水,激动得发抖,道:“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是当奴隶的命,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打来了,废除奴隶,我终于翻身做主人了。”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主人,还分给我们帐幕,牛羊骏马,我们第一次拥有财物了。”又一个牧民激动得呜呜直哭:“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能拥有财物。”
    “以往,我们听信贵族的谣言,以为唐军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是如此的可亲可爱,他们就是我们的贵人。”
    “要是没有唐军,就没有我们的美好日子,我们一定要牢记唐军的恩德。”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人,不仅分给我们财物,还让我们的后人可以读书。读书有成,还可以做官呢。读书这事儿,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呢。更别说做官了,这是八辈子积的德。”
    牧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唐军的好处,听他们那语气,好象唐军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似的,他们对唐军的感激之情如同滔滔江山,连绵不绝。
    “你们以为还有甚不足之处?”李隆基问道。
    “不足?没有啊。唐军对我们已经够好了,我们不奢望了。”牧民们忙道。
    “唐军,还真有一个不足呢。唐军咋就不允我们这些丁壮从军呢?”一个身材壮实的牧民,颇有些遗憾,道:“听说唐军的军功赏赐很丰厚,若我能立下军功,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是呀,是呀。”不少丁壮齐声附和。
    “你们放心,你们会有机会的。眼下要推行新政,还没有时间来做,要不了多久,你们就会美梦成真。”李隆基笑着道。
    打下吐蕃,就要借用吐蕃之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是必然的,只是眼下没时间来做。如今,治理的紧急事务完成了,是该做这事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出兵天竺
    一路巡视下来,只见吐蕃百姓欢天喜地,见到李隆基他们跟见到老祖宗似的,欢喜不已。
    吐蕃是奴隶制度,而唐朝是封建制度,是没有奴隶的,只需要解放奴隶这一条,就足以让吐蕃人对唐朝归心。
    更别说,唐朝还要办学,允许他们的子弟上学,学有所成还可以做官,这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在以往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他们不能不喜。
    一路上,那些吐蕃丁壮总是叫嚷着,想要从军,这是最大一个问题。
    其余的问题,都是细枝末节,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了。
    一个月后,李隆基回到逻些,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先后回来了。
    “经过一个月的巡视,我发现总的来说还不错,唯一的大问题就是吐蕃丁壮叫嚷着要从军,埋怨我们没给他们机会。”李隆基与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聚在一起。
    “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张说笑道:“他们想要从军,我们就成全他们。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眼下也该做这事了。虽说他们的战力肯定不如我们的军队,但可以做别的事儿,比如说驻守一事。容我们打下天竺,就派他们去驻守,大唐只需要在天竺驻一小支军队就可以了。”
    打下一个地方,就要使用那里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越战越强。使用吐蕃的民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
    这些吐蕃人的战力不会有唐军那么强悍。但可以用来协助唐军。比如说驻守。维护秩序,押运粮草等等。
    这会给唐朝节约很多人力,唐军只需要征战就可以。
    “嗯。”李隆基深表赞成道:“这事得立即办理。李宽,你率五万军队驻守吐蕃,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训练他们。”
    “太子,能不能不驻守吐蕃?末将想要打天竺呢。”李宽讨价了。
    灭天竺多么荣耀的事儿,谁不想?李宽才不想驻守吐蕃呢。
    “哪那么多废话?要你驻守就驻守。”李隆基脸一沉。
    “那好办。末将遵命。”李宽一缩脖子,忙道。
    对于李隆基,众将是又敬又畏,一见李隆基沉下脸了,李宽尽管不愿,也不得不照办。
    “你记住,征召吐蕃丁壮,训练他们这事儿非常重要。”李隆基一脸的严肃,道:“容我们打下天竺后,这驻守一事。不可能派出大军,要让吐蕃人来完成。你一定要把他们训练好。若是有问题,唯你是问!”
    “太子请放心,末将一定办好。”李宽忙拍着胸脯保证。
    “治理吐蕃的后续事务,就交给宋璟了。我们,准备征战天竺。”李隆基大声下令:“大军开始朝天竺边境集结。”
    “万岁!”众将齐声欢呼。
    灭天竺这事儿早就决定了,只是因为要治理吐蕃,大军要休整,暂时无法出兵,这让将士们颇有些不耐。如今,李隆基终于下达了出兵的命令,谁能不喜?
    李隆基一声令下,唐军一队队开赴天竺边境,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知道么?我们这次要灭天竺了呢。哈哈,要灭天竺了。”
    “天竺啊,那里有很多糖呢。到了天竺,别的不多,糖管够,你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包你吃得想吐。”
    “天竺还有很多大象,象牙不少哦,弄点回去,也是荣耀事儿。”
    “听说天竺虽大,却是四分五裂,就象我们华夏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征战不休。大唐要灭天竺,不费吹灰之力。”
    “这还要你说?你知道传奇使臣王玄策么?他用借来的万把人马,就横扫了半个天竺,打得天竺跪地求饶呢。”
    “王玄策?我听说过的事儿,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他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杀得天竺人仰马翻,更别说我们这次出动数十万大军,还不马到成功?”
    唐军在开进的途中,大声叫嚷,议论纷纷,对灭天竺有着十足的信心。
    天竺与唐朝相距甚远,两国很少有交集。真正让唐人知道天竺情况,是因为王玄策这个传奇使臣。对于王玄策的事儿,唐人几乎是妇孺皆知,那太富有传奇色彩了。
    王玄策仅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横扫半个印度,而这次唐朝出兵二十多万,还灭不了天竺么?
    “大军已经到达天竺边境,我们也该出发了。”李隆基召集众将道:“这一战,我们务必要灭了天竺。”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
    “太子,天竺使者求见。”就在这时,高力士进来禀报。
    “甚?天竺使者?”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没错,就是天行使者,求见太子。”高力士肯定一句。
    “肯定是我们出兵的消息传入天竺,天竺王吓破了胆,派出使者前来求情。”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领人,很快就回转。
    随着高力士进来的是一个人材高大的天竺人,此人脸色有些发白,目光躲闪。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道:“摩揭陀使者辛力叩见太子。”
    额头触在地上,毕恭毕敬,态度非常好。
    “说吧,你有何事?”李隆基不咸不淡的道。
    “太子,辛力奉我王阿罗那之命,前来见太子,送上厚礼,重申两国的友谊。”辛力忙道,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一脸的焦急。
    “阿罗那是阿罗顺的甚人?”李隆基目光如同利剑似的,盯着辛力。
    “是先王的孙子。”辛力一颗心直往下沉。
    “那就没得谈了。”李隆基断然拒绝,冷笑道:“阿罗顺斩杀大唐使臣的帐,我们要好好算算。”
    “啊。”辛力惊呼一声,冷汗刷刷的往下冒。
    他最怕的就是这事,李隆基当面说出来,由不得他不心惊肉跳。
    王玄策在唐太宗年间奉命出使印度,被当时的中印度王阿罗顺差点害死。当时的王玄策,只带了三十几个邦交人员,却是被阿罗顺的两千多人马伏击,除了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俘外,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王玄策和蒋师仁找到机会逃出来,王玄策发誓要灭了印度,报仇雪恨。
    作为传奇使臣,王玄礼并没有回国哭诉,而是历尽艰辛,来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了七千骑兵,再向松赞干布借了一千两百骑兵,又向唐朝的附属国征调了一些兵马,凑凑合合万把人。
    他就带着这东拼西凑的万把人出发了,踏上了征战印度的征程。他先是大破阿罗顺的大军,打得阿罗顺望风而遁。
    王玄策是决心要复仇,阿罗顺逃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阿罗顺先是退回中印度,王玄策紧随其后攻入中印度。阿罗顺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不得不投靠东印度。
    东印度出兵,又被王玄策打败。
    为了避免亡国,东印度王不得送王玄策厚礼,再三服软,王玄策这才退兵。
    考虑到这是借来的兵马,即使把印度灭了,对唐朝的好处也没有多少,就是泄愤、复仇罢了。若真的征服了印度,最终得利的还是与印度相邻的吐蕃、尼泊尔这些国家,若这些国家得到印度,就会变强,反而对唐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