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次改了主意,她决定无论如何,杨潮一回来,就给杨潮纳妾。
于是四月末一个子夜,派轿子将董小宛接到了杨家,算是正式将她当成了杨家人。
董小宛的成功让李香君伤透了心。
她是南京名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最简单,她看上杨潮完全是因为感觉。
而往往这种单纯的感情最让人伤心。
董小宛住进杨潮的夜里,李香君却喝的酩酊大醉。
她的好友顾湄陪着一起喝酒。
大骂董小宛心机深重。
顾湄一个劲的抱怨,将董小宛的所作所为贬的一钱不值。
杨潮北上勤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身死的消息传到南京,立时一片哀鸿,有的文官给崇祯守孝,有的文人哀叹国家败亡,甚至有老百姓也感觉亡国了。
可是人在遇到打击的时候,往往比他们想象中要坚强的多,第二天醒来,大家还是该过日子过日子,老百姓们还是该干活干活,敢吃饭吃饭,文官们开始谋划迎立新君,割据江南守住半片江山的事情。
但是杨家却始终紧张无比,因为北京城坡,大明亡国的消息传来。'800'杨潮却一直没有消息。
赵兰再次带着家人到处祈福,处处许愿,上次许愿后,杨家老爷杨勇还觉得老婆花钱太多了。可是这次他却一点都不可惜钱,非常支持老婆去各个庙里许愿。
董小宛这时候就天天跟着杨夫人和杨小姐,从这个庙到那个庙,从道士庙到和尚庙。
杨家许愿无非是对神仙说,如果杨潮没事了。愿意捐钱修一下山门,或者修一条路,或者给神像镀一层金箔。
可是董小宛也许愿,他说如果杨潮平安归来,她愿意减寿十年!
董小宛的许愿让杨夫人大受感动,也终于下定决心将董小宛接到了家里,同时告诉她的亲家董母说,以后再也别让女儿去金钗楼唱曲了,给了董母一大笔彩礼,也不要嫁妆。
董小宛算是彻底淡出了文艺界。
但是她的手段。让文艺界的其他名妓十分不齿,此时整个南京名妓圈子,都站在了李香君一边。
李香君看中杨潮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就连已经跟青楼很少来往的杨潮都听说过了,更何况其他人。
只是大家都看着杨潮很忙,一年中竟然有大半都在外面,回南京后也大都待在军营中,因此才没有跟李香君发展起来,可没想到董小宛捷足先登。而且走的是夫人路线,这让这些向来对感情直率和直接的乐户子弟们十分不满,认为董小宛坏了规矩。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人家正常人家的。青楼风流女子就该敢爱敢恨,虽然最后只是做妾,但却要讲一个你情我愿,你这巴结杨家夫人算怎么回事。
顾湄骂够了董小宛,随即劝说李香君考虑一下侯方域。
李香君却摇头拒绝,表示他想等杨潮回来。最后跟杨潮见一面。
杨潮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临清,并不知道有人在为他伤心,杨潮此时心情正好。
“恭喜殿下,淮安派人来迎驾了!”
杨潮进入皇太子房中,特地向他报喜,同时催促皇太子准备一番,准备移驾淮安。
金堡软硬兼施,终于说服了淮安府。
路振飞派出了一个通判前往临清迎驾。
其实路振飞也没有办法,他是想等南京的决定的,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官员们经不住诱huo,今天一个主薄,明天一个典史,后天一个知县的,全都向金堡投诚表示支持太子了,他在不站队就要被架空了。
淮安下辖海州、邳州二州和山阳县、清河县、安东县、桃源县、盐城县、沭阳县、赣榆县、宿迁县和睢宁县九县,其中海州知州第一个投效,接着就引起了连锁反应,几天之内一州九县纷纷表示要迎立太子,既给路振飞进言,又直接绕过路振飞向金堡示好。
路振飞此时要是还压着,就要引起众怒,他发觉淮安守备已经在准备动手,推翻他了。
所以路振飞在大势之下,也果断的改换门庭,将南京朝廷扔在了一边表示拥立太子了。
淮安迎驾的官一到,杨潮立刻命令大军出发。
不止是大军,还有临清聚集的三十万难民。
杨潮收到消息自然比淮安的官员早到了几天,因此提前张贴告示告诉难民,表示太子即将南下,愿意跟随的,路上会给粮米。
这些难民大多数都是京畿一带的,少部分是山东的,但是这段时间越来越乱的情况,让他们回家的希望很渺茫,绝望之下,相当一部分当即就表示愿意跟着太子走。
有人出头之后,其他人也不在观望,最后绝大多数都愿意走。
杨潮派人将这些人编队,希望路上不引起麻烦。
还好这些人都是有首领的,人是群体动物,聚集在一起后,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些头领,或者是某个强壮的人,或者是某个德高望重的人,然后其他人就主动依附,当然更多的则是各个家族为核心的逃难队伍,就以大家族的族长为核心,最后聚集起一乡、一县的小团体。
杨潮默认了这些头领的权力,告诉他们,让他们带着百姓跟着,不要乱,给他们的好处是额外送一些粮食。
五月初,杨潮以许多男千总部为前驱,上千民夫拉纤,打出徐州和济宁送来的皇太子依仗,大张旗鼓的南下,后面跟随着几十万百姓,发现大多数愿意跟太子走后,最后那些犹豫的难民也跟着走了,最后压阵的则是吕末新组建的一万新兵加上胡全的炮队。
精兵保护太子在前,而老百姓跟在中间,最后有吕末压阵,三个队伍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老百姓靠近太子,保持了一百丈,而老百姓跟吕末的军队也保持了这个距离。
但是长长的行军队伍硬是拉出了十里开外,毕竟是三十多万人的队伍。
结果到了济宁,又有几万难民跟随,这些都是山东的难民,是因为刘泽清和高杰的军队国境以及李自成军队的征伐而逃难的。
一路上都有难民汇集,幸好有运河沿线不断送来的漕粮,才勉强能够支持几十万人每天最低等的热量供应,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是死人还是时有发生,都是病死的。
这些病死的人,杨潮立刻组织民夫填埋,以免发生瘟疫。
虽然有死人,但是人数依然飞速扩张,到了徐州的时候,已经有五十万人跟随。
虽然难民造成的供给压力很大,但是杨潮依然全力接受这些难民,不是杨潮有什么特别的用心,而是杨潮出于人道情怀,他顾虑如果自己不能在几个月时间内稳定住江南形式,并且立刻北上的话,山东甚至长江以北地区,势必会被入关的满清侵略,到时候这些人恐怕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杨潮能带走一个,就多救活一个人,所以尽人事听天命了。
但是如此规模的庞大队伍,却把沿途州县吓坏了。
每个州县都是严阵以待,兵丁蹬城,披甲执锐。
杨潮则是让人去传达皇太子旨意,告诉这些州县,难民不入城,希望州县能提供一些物资,粮食、柴火以及干净的水。
虽然淮安徐州等地已经投效,但是靠淮安等地的财力物力,支持五十多万人的吃喝就已经是极限了,上千艘漕船冒着被溃兵、土匪劫掠的风险在运河上穿梭,也勉强能够维持五十多万人一天的粮食供应而已。
以淮安等州府的能力,陡然增加的这么多供应,本来就很困难,又以王家、杜家的财力,购买这些粮食其实也很心痛,他们也不可能破家,所以杨潮带这些人确实很困难,因此无论是增加漕船数量,还是增加货物数量都不可能了。
不过困难得到了一个额外补偿,沿途州县看到几十万百姓秩序井然的跟随皇太子南下,而皇太子也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庇护,百姓们对皇太子感恩戴德,沿途州县顿时就开始歌颂皇太子的仁义。
只是皇太子一次都没有露面,就躲在船里,并没有半分慰问关怀难民的意思,倒是杨潮累的跟狗一样,大多数功绩却都算在了太子身上,让杨潮有些哭笑不得。
越接近淮安,运输的风险越小,需要的时间也越少,后勤状况就越好,难民们的粮食供应也增加了一些,从过去的每人每天平均半斤米粮,到了十两,增加了二两。
因此杨潮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的。
但是杨潮越接近淮安,就越是让南京福王集团感到危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节江北四镇
“大人高杰的人求见!”
五月中旬,杨潮的前锋刚到宿迁,在城外开始扎营休整。热门。…
四镇之一的高杰派人来求见。
“请进来!”
杨潮很客气。
因为他不想跟四镇发生冲突。
老实说这一路上,他最担心的就是这四镇,自己带了那么多百姓,如果四镇偷袭他的话,恐怕会造成巨大的混乱。
但是四镇一直都很谨慎,尤其是高杰部,高杰部战斗力较强,而且纪律性最差。
最关键的是,高杰就驻防在徐州、泗州一带。
福王监国后,立刻就开始给帮他争位的四镇封官和划分防区,或者说势力范围。
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地区;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一带。
杨潮一路南下,正是从高杰的防区经过,因此最担心这个高杰偷袭他,而且这次自己北上,援兵许多男和王璞都受到过高杰部的骚扰,杨潮不得不防,所以一路上才步步为营,速度极慢,半个月时间都没有走到淮安。
很快高杰派来的人就到了。
“末将李本深参见杨都督!”
来人见面就单漆跪地。
杨潮客气的亲自扶他起来。
此人身材魁梧,身高比杨潮略高,杨潮就已经是大汉了,在军中也算是高人,可是竟比不上此人。
杨潮不知道的是,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本身就是西北人,身材高大也不足奇。
“李将军辛苦了,待本官安排酒席!”
杨潮接着道。
李本深却抱拳躬身:“不劳杨大人了,舅父派末将前来。想拜见太子殿下!”
李本深倒是一个急性子,直来直去,直接就说要见太子。
杨潮心知这是高杰不放心,听李本深口气。他是高杰的外甥,派这样的心腹来见太子,要么是探听太子真假,要么就是来投诚的。
杨潮也不必拒绝,但也不能让他轻易见到太子。不然高杰恐怕会错判他的势力了。
因此得让他见太子,但是也得让太子摆足了架子。
杨潮立马道:“李将军稍待,本官去请示太子。”
留李本深在营帐中,杨潮出去转了一圈,确实是去见了太子一面,却不是请示,而是对太子交代了一下。
回到帐中后,杨潮告诉李本深:“李将军恕罪,太子劳顿,刚刚歇息。”
李本深脸上稍有焦躁。但随即就回话:“太子天潢贵胄,自然不像我等皮糙肉厚,一路走来想是辛苦了。末将可以等!”
杨潮点点头:“那有劳李将军等候了。”
然后喊人带李本深去休息,还招呼给李本深张罗一些酒肉。
一直让李本深等到了第二天,才让他见了太子。
李本深一进去就大礼跪拜,太子端坐帐中,任由他行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才冷冷让他起身。
李本深讷讷的站在一旁,颇有一些拘谨,哪怕这些造反出身的武将。见了皇太子,也有些紧张。后世吴三桂抓到永历皇帝的时候,在牢房中见面一下子就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哪怕最终他杀死了永历,但是没杀之前,他对皇帝这种身份还是充满敬畏的。
皇太子等了许久,才开口:“李本深,孤王问你,高杰怎么不来?莫非是藐视本王!”
李本深身子一颤。又一次跪倒在地:“殿下恕罪,舅父军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特命末将前来问安。”
皇太子冷哼:“高杰不来也罢。孤王要去南畿,为何不派人来护驾?”
李本深跪在地上,头都没抬:“回殿下,殿下有杨都督护驾,杨都督武功盖世,料想不会有宵小之徒惊扰御驾,是以舅父不敢擅自前来,恐治下军汗惊扰了殿下。”
皇太子又道:“也好。高杰让你来见孤王,有何意?莫非高杰是派你来试探孤王的?”
李本深连连叩头:“不敢不敢。舅父派末将前来,只是问安。”
皇太子哼道:“既然是问安,孤王安好,你去回高杰吧。”
李本深连忙应是,哪里敢说半个不字,弯着腰,看着地,朝后退走。
刚到营帐门口,皇太子突然又叫住他。
李本深又一次跪倒。
“回去告诉高杰,福王监国册封他做了兴平伯,也很合吾意,让他好做。要勤练兵马,约束士卒,不可劫掠百姓。既然已经封伯,就是勋贵,以后做事,切不可失了身份!只要为国立功,日后公侯也不是不能封!”
李本深连忙叩头谢恩,脸上已经有了些激动,皇太子的话是说默认了福王的封赏,也就是说皇太子上台也不会动高杰,这让他放心不少。
杨潮向太子告退,送李本深出去。
“李将军,此番是来看太子真假的吧?”
李本深心思还在恍惚中,突然停杨潮道,下意识点了点头,接着又忙摇头。
杨潮笑道:“李将军不须讳言。”
李本深这才尴尬了笑了笑,算是承认了。
杨潮又问:“李将军觉得太子是真是假?”
李本深一脸肃穆:“太子威严,确属天家仪容!”
杨潮没想到李本深竟然从皇太子的气势就能判断出来,但是杨潮却觉不出朱慈烺有什么威严,大概是心态的问题,李本深下意识已经认定太子是真,所以太子就产生了某种光环。
但是太子确实是真的,杨潮得让李本深确信,所以他才追了出来。
“李将军请看,这是陛下给本官的密旨!”
于是杨潮拿出密旨原本,出示给李本深,却没有直接给他,只是让他在眼前看上一看,李本深看到内容,又看到上面的玉玺,加上根本就不怀疑太子。此时更是确信无疑。
看了良久,突然抱拳:“末将关杨伯爷!”
杨潮摆了摆手,崇祯密旨中确实封了杨潮做伯爵,忠义伯。
同时要求杨潮护送太子秘密南下。镇守南京。
关一番后,李本深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盒子,送给杨潮。
“舅父不知伯爷封爵,未准备厚礼,只让末将送来区区薄礼。伯爷勿怪!”
杨潮接过盒子,打开一看,是一颗龙眼大小的珍珠,而且非常的圆,光泽也很好,价值连城,也不知道是高杰从哪里抢到的。
“高都督不也是伯爷了吗。客气了。”
杨潮笑道,收下了这个礼物,算是接受了高杰的示好。
李本深道:“其实舅父还说,有机会要向杨伯爷亲自赔罪呢。”
杨潮疑道:“赔罪?”
李本深道:“前次多有得罪。都是治下兵丁不懂事,冲撞了杨伯爷的军士,舅父已经责罚过他们了,要是杨伯爷不解气,舅父原将那些兵士的人头送上。”
杨潮知道这才是高杰送礼的原因吧,因为以前偷袭过杨潮的士兵,但是杨潮不打算追究了,此时追究一个手握上万兵马的大将,得不偿失。
于是安抚道:“高伯爷有心,人头就不必了。以后高伯爷好好约束军伍即可。以免在发生冲突啊。”
李本深连连应是,接着就告辞离开,他要急着将太子和杨潮的态度回报给高杰。
杨潮驻兵宿迁,等着后续的难民和士兵集结。结果几十万人还没有全都赶到,反倒是淮安又一波人来了。
“杨兄,小弟来晚了!”
王潇带着十来个士绅赶到了宿迁,带来了十几船的牛羊猪肉还有美酒来劳军。
“王兄,气色不错啊。”
王潇开拓了盐业后,在王家的地位水涨船高。这次他父亲没有卸磨杀驴,暂时将江北的生意交给他打理,但是江南的生意他还是沾不上边,也没有说将江北的产业直接给他,但是却让王潇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因此春风得意,人都有些发福了。
“小民参见杨大人!”
其他士绅一起拜见杨潮,为首的正是淮安豪商杜守昌。
杨潮虚抬双臂:“各位义绅请起!”
然后将这些人请入营帐,让厨子杀猪宰羊,杨潮招到了不少好厨子,尤其是几个山东厨子,鲁菜做的非常地道,连皇子公主们都赞不绝口。
但是这些富商们却无心美食,饭菜都不怎么动,反而一个劲的给杨潮敬酒。
杨潮随便应付一下,许久之后,大家觉得差不多了,才一个个的给王潇使眼色。
王潇这才站起来。
“杨大人,我等商民听闻太子南下,夜不能寐,斗胆前来迎驾,不知可否拜见太子殿下!”
这些人都是铁了心打算靠上太子的缙绅,不但有富商,还有大地主,有名门望族。
杨潮已经见怪不怪了,徐州、济宁都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点了点头:“太子今日倦了,等改日太子闲暇,本官自会为尔等引荐。”
虽然没有立刻见到太子,但是得到杨潮一句承诺,众人都面带喜色。
但是依然一个劲的给王潇使眼色。
王潇吸了一口气,似乎壮了一下胆子才敢说话:“吾等斗胆,有一事想请大人帮忙!”
杨潮哈哈一笑:“可是想随驾?”
王潇用力的点了一下头,其他缙绅也都一副紧张的样子,看着杨潮。
杨潮随和的一笑:“好,这事本官应承了!”
说来好笑,此时跟着皇太子一起走的,还有许多缙绅,甚至从临清开始就有跟着的了。
美其名曰随驾,其实能得到的好处并不多,最多说出去算是一种荣誉,但是这时候的人就是乐此不疲。
杨潮还知道,明朝一直到彻底灭亡,南方的那些小朝廷皇帝,无论是隆武还是永历,尤其是永历,很多官员随驾都随到了缅甸去了。
此时随驾的除了缙绅,还有从淮安去迎驾的官员,也有临清、济宁和徐州等地的官员,别说这些缙绅官员了,就是那五十万百姓,大概也算是随驾,恐怕他们愿意跟着太子南下,除了混口饭吃,也有这种随驾的情结在里面
第三百一十五节到淮安
第二日日上三竿,一夜没睡的缙绅才得到太子的接见,一个个激动的趴伏在地磕头不止,杨潮亲眼看到,几个老头竟然都哭了。
接着让太子以温婉的口气安慰他们,同时说了几句赞扬他们忠心的话,又惹哭了几个老士绅,最后亲口让他们随驾在侧,一起南下。
接见他们用了一刻钟,却感动的这些人一天都是激动的。
接下来这些士绅一个个找到杨潮,当着皇太子的面,他们不好意思,出来后就一个个拿出宝贝要进献给皇太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