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81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81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只要高邮盯住淮安方向,清军就无法南下,就算他们要走泗县一路,走多铎上次攻击扬州的路线,那还要看看黄得功答不答应。

清军这次进军江淮,将江北四镇这只纸老虎一下子戳破,四镇威胁一下朱慈烺小皇帝可以,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强敌,一个个上杆子的投降,刘泽清虽然没有投降,可是跑到了海上,此时向朝廷上了谢罪书,此时朝臣正在商议要不要赦免他呢。

刘泽清将所有的士兵、防守的城池丢下留给清军,带着钱财一个人跑了,现在反过来还要朝廷赦免,简直是岂有此理。

但是朝堂上的动向表明,他还真的有可能被赦免,因为不少朝臣替他说话,理由不是他有没有罪,而是如果不赦免他,很可能他就投降满清去了,为了不把刘泽清逼到清廷去,朝廷倾向于赦免他。

但是杨潮坚决反对,如果是战败,杨潮可以原谅,甚至可以安抚,但是这种逃跑将军,必须惩治以儆效尤,之所以那么多朝臣给刘泽清说好话,杨潮猜测不止是为了大局而绥靖,刘泽清可是很有钱呢,这怕是主要原因。

至于逼到清军去一说,一个没有爪子的老虎,就是一只病猫,对朝廷有什么害处。

所以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现在还在海上飘着呢。

高杰就不用说了,战死沙场情有可原,他手下士兵也跟杨潮并肩作战了一阵子,他儿子现在在南京过着小伯爷的日子,不过高杰部将不是战死,就是投降了满清。最后被杨潮抓住,虽然有并肩战斗之情,但是杨潮仍然没有赦免他们,统统当做苦力送去了南京。当这些人的刀子对准扬州百姓的那一刻,身上的罪就已经洗不清了。

四镇中的花马刘刘良佐,则是屁颠屁颠的投降满清,带着兵马来攻打扬州城,结果兵马损失殆尽。他自己倒是没有事,跟着多铎跑到了淮安,但是没有一兵一卒的花马刘,也等于废了。

四镇中就只剩下了一个黄得功,他先是跟杨潮合力在太平府一带全歼了左良玉匪兵,将左良玉匪兵吞并了一半后,实力大涨,此时已经佣兵十五万,接着就过了长江,北上收复了刘良佐放弃的凤阳和寿州。接着继续北上收复了泗州,甚至打算图谋徐州。

这次打击多铎,如果单算收复失地,黄得功甚至比杨潮的功劳还大,杨潮只收复了一个扬州府,而他收了凤阳、寿州、泗州等地,三倍于杨潮。

尤其是凤阳的收复,让朝廷专门下旨封赏,爵位又进一步,从靖南侯成了靖难公!

黄得功的军队还是颇有战斗力的。有他保护侧翼,杨潮相信清军不会轻易再从河南打过来了,而且清军主力明显是在淮安,他们完全没有能力从河南南下。

至于淮安。杨潮已经盯上了,这次救援海州只是第一步。

海州在淮安正北的地方,虽然不靠近大运河,因此不是战略之地,可是海州有运盐河跟淮安相通,海州在清军手里。对杨潮没有多少威胁,但是如果海州在杨潮手里,淮安的多铎就该坐立不安了。

多铎使出这个围点打援、围魏救赵相似的计谋,想要逼迫杨潮北上攻击他把守的坚城,杨潮正好来一个海路三千里狂飙,让多铎吃不着肉还惹着一身骚。

杨潮相信,自己手下的将军都想不到通过海路作战,马上民族出身的多铎更想不到。

要知道历史上都没有几次像样的海路大规模进军的例子,似乎最纯粹的一次海陆进兵,是郑成功做出来的,从福建直接打到南京城下,用了几千条战船,运了三十万大军。

现在郑成功还叫郑森呢,显然没有人有能力做这种事,因为没有人有能力,所以没有人想得到。

可是认为没有人有能力,只是他们不知道而起,其实已经有人有能力,起码是有条件,作出海路进兵的事情了。

当郑成功几十万人浩浩荡荡的坐船北上的时候,满清明明知道他目的是江南,是南京,可是就是无法作出救援,原因很简单,船在水上的运输能力和效率远远大于陆路运输,清军明知道却做不到救援,起码来不及救援。

战马确实能让骑兵比步兵有激动优势,但是在上万人的层面上,船运更占有优势,三千里海路突进,这才是更大的机动性。

“就让这帮骑马的见识一下,什么是大机动,大范围,大纵深作战吧。希望他们不要反应过当把多铎调回北京去!”

杨潮心中暗想着。

李五六却已经出发,一天时间到瓜州,接着顺流东下。

瓜州到吴淞江,水路不过五百里,顺流而下,以现在水手的操帆技术,最多五天而已,如果风向给力,三天就能到达。

李五六运气很好,显然杨潮总不能遇到坏运气,江风总不能老跟他过不去。

李五六第四天顺利抵达吴淞江。

在这里传达了杨潮的命令,让在这一代巡防的十条大海船一起出动,帮他们运载物资,人马前往海州。

从吴淞江到海州路途更远,接近一千里。

坐江船,李五六已经坐惯了,就是他手下来自山东的兵,也都是经过上个月那场江上大风浪,都没有把坐海船当回事,船长对他们的提醒,他们完全不在乎,嗤之以鼻。

结果出了长江口,没多久,一个个就色变。

李五六运气太好了,在长江上风向就好,到了海上风向也好,刮的是正北偏东风,风力也合适。

这样的风向、风力,三桅帆船跑个十三四节都不算难,船长已经压低到了十二节,可是李五六他们还是吐得天昏地暗。

十二节,也相当于时速四十多里了,而且海面可不是长江的水面那么平稳。

李五六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人直接抛起来,然后扔到地上一样,忽上忽下他感觉到身上一股股热流一会向上,一会儿向下,不但脚下感觉到虚,那哪儿都虚。

但是这速度真的没的说,大概中午从吴淞口启程,经过半天一夜颠簸,第二天傍晚,他们就看到了海州的海岸线。

不到两昼一夜的时间,他们横跨一千里!

“起来,起来,都起来!”

当船抛锚在海州城外一个小渔船的时候,一个个士兵都虚脱一般躺在船舱里,享受难得的安稳,李五六却大声喝骂,将他们一个个揣起来,但是刚刚把这个拉起来,那个又躺下去了。

“下船!不下船的,就留在船上吧。”

这个威胁很管用,这群人打死都不想在做一回海船了。

但是士兵们确实异常疲惫,不止是旅途的辛苦,还有条件的恶劣。

这些海船都是荷兰人卖给杨潮的四千担大船,最大一艘旗舰是八千担,也就是四百吨和八百吨的样子。

这样的船每一艘塞进去一千人,还要带着相应的物资,可想而知该多么的拥挤。

狭小的空间,不适应的旅途,许多人不仅仅是疲惫,而且生病了,此时军队的健康状况十分不好。

如果杨潮在这里,肯定不会催促立刻进攻的,但是李五六却很着急,因为他已经看到有骑兵朝他们跑过来了,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如果不立刻下去结阵,就只能等着被俘虏了。

就这样,一艘艘船上的士兵被驱赶着下了船,在渔村上的一片碎石摊上列阵。

而海州方向的骑兵距离他们已经不到三里了。

海船却已经离开渔村,慢慢的划入深水区。

李五六不由着急起来,自己的士兵一个个竟然东倒西歪,脚下仿佛踩着弹簧。

平时严格训练的队形,此时就是排不好。

站都站不住,更不用说装填鸟铳了,这种状态被人打过来,只有输一条路了。

李五六的催促都没用,就连他自己现在都感觉腿上不得劲,站着都摇摇晃晃。

李五六着急,甚至有些惊慌,这时候他突然感觉到大地震动,身后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原来刚刚驶入近海的海船并没有走,而是调转位置,船舷对准了海州方向,朝着逼近的鞑子来了一轮齐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节挑战

十艘大海船,其中九艘四百吨的每艘二十门大炮,八百吨旗舰上,五十门大炮,总共两百三十门大炮,一次齐射就是两百多发炮弹。

这大炮可不是一般的炮弹,正是在大明朝名头最响亮的红衣大炮,其实红衣大炮正是大明朝仿制的英国人的舰炮,而这些舰炮是沉默在广东海岸,被荷兰人捞起来卖给大明的。

两百多门红衣大炮同时开火,下不提杀伤,光是那气势就够吓人了,只见一门门大炮一次响过,海面上冒起一股股白烟,战舰被反作用力推的稍稍后退。

接着就是巨响传来,真的大地都在摇晃。

两百多发炮弹打过来,而清军骑兵以紧密阵型进军,这么大的目标,如果没有一发炮弹打中,那简直就是奇迹了,当然奇迹没有发生,足足三是多发炮弹打中了他们,如同三十道铁犁,犁出了三十道血沟,死伤不下百人。

这场景,让自认为见惯了炮战的李五六都不由感觉到震惊。

李五六都感觉震惊了,更不用说那些骑马的民族了。

不说骑马的民族,就是他们座下的战马,也都傻眼了。

这些战马也许见过大炮,但是绝对没有见过船,看着这一只只房子一般的东西,突然喷突出一股股白烟,然后响起巨大的声响,战马还当是什么怪物呢,当即就有几十匹战马受到惊吓把上面的主人扔了下去,然后嘶鸣不已,任凭主人喝骂责打就是不肯前进一步。

那些战马没有惊的清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主人也吓了个够呛,这是什么玩意啊。怎么这么多大炮,声势还这么吓人,听声音仿佛是红衣大炮啊。

关键是损失太惨重了。距离对方还有几里地呢,这直接就打死了自己一百人。这要是冲过去还能活几个人?

于是在炮击之后,只是在惯性作用下前进了几丈远后,清军骑兵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军官犹豫了片刻,调转马头逃出了这片区域。

看着眼前的清军逃走,李五六不由送了一口气,真是太惊险了,要不是舰炮吓走了这些清军。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时候也顾不得结阵了,立刻休整,分派人手立刻扎营。

这是一个渔村,不知道造物用多少年堆积起来的沙石和贝壳残骸小丘上,几栋小房子,房前屋后挂着几张破渔网,人早就没有了踪影,恐怕是清军一来,他们就躲进了海州城中。

李五六立刻让人进村,在村中各个出入口都布设障碍物。渔民家中的桌椅板凳,甚至废弃的破船都成了有用的道具,做完这些。让人轮换戒备和休息。

这时候李五六才发现,刚刚帮了他们的海船竟然还没有走,就在渔村外面抛锚。

连云港后世是苏北最好的天然良港,背靠云山,面向连岛,外海众多岛屿能遮蔽风浪,在后世是中国十大海港,世界百强之一。

足以证明这里的地理条件有多么优越了,大明王朝虽然没有利用这里作为海港。但是对于船只避风来说,简直太合适了。

说实话这些水手也已经很累了。两天一夜疾驰千里,这种事情他们以前可不敢做。这次是军事行动,这才不惜冒着风险,在夜间也全速前进。

不过这也证实了一个传说,唐朝有记载说,从明州(宁波)开船到日本,三天时间就能到,日本的长崎距离长江口一带其实也就是两三千里,如果风向合适,又敢玩命的话,他们这三桅船其实也能做到。

不过无论是郑家还是荷兰人,每年去日本基本都要花十天左右,风向、海情都合适,最快也得六七天,因为没人愿意没日没夜的全速前进,人累不说,关键是伤船,船又是水手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没人敢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水手抛锚之后,李五六已经带人过来了,自然是感谢了一番。

旗舰上的船把头告诉李五六,让他们放心休整一番,如果鞑子还敢来,他们的舰炮不会客气的。

李五六也不矫情,这些水手其实也算是水营的士兵,你就算是袍泽兄弟了。

此时清军大营中,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来打海州只是出于调动杨潮的目的,杨潮如果敢不顾一切北进,那自然是豫亲王多铎在淮安跟他较量,如果杨潮不为所动,那么他们就攻下海州。

从淮安出来的消息是,让他们稍安勿躁,杨潮有上钩的迹象,让他们多等片刻。

因此这几日清军都只是在骚扰,并没有动真格的攻打海州城,甚至都没有完全包围海州,只在海州南边朐山上面扎营。

有图尔格在平地扎营,被杨潮水攻的经验教训,这一会清军小心多了,准塔打定主意在山上扎营,打死都不会下山。

他们的大营还就扎在过去图尔格大营附近,此时这里是一座群英庙,供奉杨潮战死将士的英烈庙。

清军将领们还有兴致参观了这座英烈庙,英烈庙那一具具沾染着他们同胞鲜血的铁甲,他们也没有破坏,准塔打算送给多铎,让多铎打败杨潮之后,让杨潮好好看看。

抱着这种放松的心态,准塔部清军不但不强攻海州,连海州逃出来的军兵都不阻拦,任由他们绕过海州逃亡江南,让这些人将消息不断的传给杨潮,传给南京小朝廷。

他们的目的是逼明军救援,结果明军真的来救了,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明军会从海上来救援,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尤其是传出来的消息是,明军船大炮多,那些船上的红衣大炮,竟然跟辽东大城上的一样多,一下子就打死他们一百多人。

这种未知的战斗方式,让准塔不得不小心起来。

他虽然统领山东清军,但是兵力实在算不上雄厚,真正的八旗兵充其量就只有四千人,其中两千都是汉八旗,蒙八旗六百,满八旗只有四百人。

剩下都是从山东带来的降兵,满清称之为绿营兵,总数七千。

虽然准塔号称统兵一万,但是他心里知道,真正能打的也就三千而已。

今天被炮轰的,正是这三千精锐,也只有这些人是骑兵,所以发现海边有异动后,才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可没想到竟然被打死了一百多。

准塔是一个兵都死不起。

因此他放弃了贸然攻击,第二日准塔亲自带人去侦查,距离五里外,拿着千里镜观察,就看到那一艘艘大船,炮口还都打开着,露出一个个黑洞。

而明军援兵就在距离海船仅仅五十丈的渔村里,显然攻击这些人肯定要冒着炮舰轰击,而那些炮舰据说都是威名赫赫的红衣大炮。

“找个汉兵去下战书,说我们要跟他们野战!”

准塔吩咐身边的护卫去传令,找一个绿营兵去给明军下战书,虽然汉八旗也会说汉话,但是准塔还舍不得让八旗兵冒这个险,虽然在关外汉八旗是二等公民,但是入关之后,满人觉得相比投降的明军,这些人也能算做半个自己人了。

“额真,明军怎么可能答应!”

准塔手下摇头叹道,感觉准塔做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

准塔笑道:“我知道明军不会答应。”

手下疑惑道:“那额真还要派人去!”

准塔道:“明军不答应,我们正好宣扬,省的士兵都被杨潮的名头吓住了。”

手下又道:“要是对方杀了使者呢?”

准塔道:“那更好了,刺激下绿营兵,没准这群只会吃饭的蠢货也能出力!”

李五六大营中。

“跟老子野战!”

李五六看着来挑战的绿营兵,简直太合他的意了。

经过一夜的修养,脚踏实地之后,虽然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最佳状态,但是手下士兵排兵布阵却没有任何问题了,对自己的铁壁阵李五六有绝对的信心。

于是一口就答应下来:“回去告诉虏酋,今日午时,本将跟他合战于海州城下。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

绿营兵唯唯诺诺的连忙答应下来,他本以为领了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谁让他运气差,抽到了死签呢,没想到这愚蠢的明军竟然答应了,他真以为野战能打赢八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威名是靠着上百万明军的人头树立起来的。

绿营兵对那群八旗大爷可是充满了信心,虽然杨潮的名头也很大,但是都是出奇制胜,野战也没有打赢过八旗兵啊。

绿营兵回复准塔之后,准塔也是没想到,胜利不会来的这么容易,但他不会错失良机,姑且就当是明军发昏,或者扬州之战让明军娇狂了,总之他绝对不愿意放过来之不易的夜战良机。

很快准塔就传令全军,埋锅造饭,午时决战。

说实话,此时准塔还真有点担心明军是不是骗他,根本会出战,至于战斗本身,他反而不担心,因为清军上下没人会认为野战中会输。

而李五六这边,几乎同时传达命令下去,也是抓紧时间吃饭,而且让士兵只吃六分饱,然后抓紧时间休整。

双方都经过休整之后,终于在艳阳初炽的午时,同时走向了战场。(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节接阵

李五六雄心勃勃。

准塔也信心满满。

将要决战的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紧张的反而是战场旁边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观战的军民!

清军出现后,海州自然十分紧张,但是有上次被围困的经验,他们到没有慌乱。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样,组织民壮蹬城,同时第一时间将海州的粮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复制上次的海州大战,当然没有杨潮在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样全歼虏兵,他只求能够稳守城池罢了。

但对于能否守住,其实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杨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现在可就只能靠他们了。

因此战战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杨帆而来,接着还炮击清军,海州城顿时欢腾,因为他们知道援兵来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在城东,专门来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却看到援兵开始出击,这让许多人感到紧张不安,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暗叹不已,觉得援兵将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怎么能跟鞑子野战呢,杨潮那时候都没跟鞑子野战,你凭什么敢跟鞑子野战,你以为你比杨潮还厉害?

不得不说,杨潮在海州的名望极高,凡是明军将领,他们都拿杨潮做过对比,并且乐此不疲,对比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杨潮。

“快看!杨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营列阵的明军打出了旗帜。

顿时更多人看到了,接着整个东墙上,发出一阵欢呼。

杨字旗,这是杨潮的兵!

突然间海州军民就从刚刚觉得援兵将领不会大涨,转而对他充满了信心。

“杨家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