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83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83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五六真有一种命令全军冲锋的冲动,但他忍住了,他不是王璞那个蠢货,他可不愿意辛苦练出来的远程兵种消耗在长枪突击中,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是在李五六心中,他们这些玩鸟铳的,玩弓箭和弓弩的,就是比那些只会舞枪弄棒的强。

当然李五六手下这些兵也是这样认为。

清军已经彻底的离开了城东地区,城墙遮挡下,已经看不见他们了,确认是真的退了,这时候李五六才吹响了稍息的号声。

这时候海州城的城门大开了,一批批百姓蜂拥出城。

李五六先是放下心来,他最担心的是再一次被拒之门外,不得不在城外扎营,看来有上一次的合作之后,海州军民已经很放心杨潮的军队了。

但是很快李五六又有些担忧起来,不由朝两侧境界,生怕此时清军趁机杀过来。

不过清军好似真的被一下子打懵,撤退的老老实实,彻彻底底,没有拖泥带水。

李五六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一方面让人去渔村通知炮手们,让他们跟着进城,通知船上的水兵弟兄,让他们也来海州庆祝一下。

再然后,才开始招呼已经跑到了军阵前面,才开始畏畏缩缩的百姓们。

李五六派人告诉百姓,他们是杨潮手下的援兵,惹的百姓们在一阵欢呼,安心的让出一条路来,让李五六的士兵通过。

当大军走进城中,李五六呼吸着久违的海州空气,心情颇有些感慨,当年海州一别,竟然已经两年了!

真是造化弄人,第一次来海州,是因为鞑子,没想到第二次来海州,还是因为鞑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节事实军阀

进城后,海州文官摆架子没来,但是商绅们可都来了,嚷嚷着要劳军!

李五六却暂时推过,等着其他人的到来,渔村中那批从扬州带来的炮手都过来了,但是水手们却不愿意来。()

问过传话的士兵,士兵说水手们告诉他,不想沾异乡的土地,怕上了岸就不想上船了。

李五六不由得同情起这些水手,觉得这群倒霉蛋还真是辛苦。

突然海上传来了隆隆的炮声,李五六不由感到诧异。

传话士兵却笑着告诉李五六,说着是水军把头的意思,庆祝李五六旗开得胜!

李五六不由大笑着蹬城,却已经看到杨帆开动的战舰。

李五六然后才接受了海州士绅百姓的好意,但在这之前他还是很懂事的去了一趟衙门,跟海州知州宋濂把酒言欢,虽然没有给宋濂送礼,但是能主动来访,也已经让宋濂感到脸上有光了。

这也就是李五六,要是王璞,甚至是杨潮在这里,都不太会给宋濂面子。

尤其是杨潮,要是他是一个副将,宋濂摆脸色,不来迎接他,他肯定也不会找上门去,因为副将在品级上,比知州要高,至于文武殊途,文贵武贱,杨潮才不管呢。

跟宋濂搞好关系后,还邀请宋濂一起参与庆功宴,这次宋濂也给了他面子,两人携手出席,上演了一番将相和睦的戏码,李五六宴会上大肆赞扬宋知州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宋濂则谦虚的说李将军威名远播之类的。

显然宋濂也尝到甜头了,上次守住海州,他得以从一个小小的守备直接升到了知州,如果这次在靠着杨潮手下这批杀星又挡住了鞑子,这再升一级就是铁定的了。

而李五六则想靠着宋濂,稳守海州,要知道他这次来,除了带来一个方阵外。什么都没带,在海州的物资补给、火药装备,这一切都得靠宋濂给他筹措。

两人这么一闹,倒是让海州上下安心了不少。外面的鞑子还没有退,可是城里人该干什么,干什么,除了不能出城外,根本没把外面的鞑子当回事。

李五六也顺利的接手了海州城防。将海州城上的民壮编组守城,同时将城上的大炮都交给了来自扬州的炮手操作。

一晃五天很快过去了。

杨潮收到了来自海州的情报,舰队从海州回到吴淞,将消息传给了附近的通州(南通),通州快马回报了杨潮。

得知李五六已经进城,杨潮就安心了,对杨潮来说,只要李五六的人进了城,就是多几万清军,那也不足为虑。

李五六的兵自然不用说。而且带去那些炮手,一个个都不错。

正是当日多铎攻城的时候,扬州城上的炮手,没想到多铎破城后,竟然没有杀这些炮手,反而好吃好喝的笼络起来,甚至分给他们地盘,让他们去抢劫。

当日真正抢劫的炮手,杨潮一个都不会留,统统送去南京劳教。但是还是能跳出来一些有良知的,几百个炮手中,最后有一百个没有参与抢劫,因为这些都是扬州本地人。他们没有去抢劫,而是第一时间跑回自己家中,拿着刀站在门口。

来一个劫掠的士兵他就告诉他们这是他家,做好了对方敢抢,就要拼命的架势,幸好鞑子才抢劫了三天。城里还有大量的好地方等着他们,没人有心思在这个时候跟其他人玩命,要是到了第十天,该抢的地方都抢光了,那时候就不好说了。

其实像这样的士兵还不少,后来杨潮发觉后,就将这些人挑了出来。

要挑出来有些麻烦,但是也不算难,有人为了求活,口口声声说自己也保护了不少人,只要看一看他们家有没有遭到抢劫,如果他们家也没了,就只剩下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其他人都死了,那么这个人肯定在说谎,如果他家真的完整,家人也都安全,那就是真话。

最后经过筛选,竟然选出了一万这种兵,都是扬州本地兵,家大多都在扬州城里,虽然说他们只是出于私心在保护自己家人,但只要他们的刀子上,没有沾染无辜者的鲜血,杨潮就愿意原谅他们。

而一旦沾染了百姓的血,哪怕是与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李本深部,杨潮也毫不客气的送到南京,李本深本人杨潮甚至都抓了起来,直接送到了南京的诏狱中。

说起那批炮手,其中一个让杨潮印象比较深刻,此人叫做郑鹿鸣,却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宝应的炮手,宝应县归高邮州管辖,也是一个运河县。

这个郑鹿鸣在城上开炮不息,杀多少人虽然说不清楚,但是他硬是将大炮打的炸膛了,将自己炸了个半死,杨潮找到他的时候,他被多铎安置在一个宅子里养伤,可是此人发现杨潮的兵夜里突袭街上抢劫的乱兵后,竟然直接找了上来,并且不顾伤势,拿起刀跟着打仗,还帮杨潮的军队当向导。

杨潮是后来才知道的,他好多准确的消息,都是此人透露的,比如多铎在总督府。

战后郑鹿鸣伤势发作,晕厥数天,杨潮让人给他处理了伤口,慢慢才恢复了过来。

此次就让李五六将他带去海州,并且任命他为炮兵把总,统领那一百多个炮兵。

海州城上是有不少炮的,后者说大明朝大部分城池上都有不少炮,越是富裕,越是重要的城池上,大炮就越多,比如史可法在扬州城上架起了三百多门大炮,海州城比不上扬州,但是也有一百门之多。

杨潮今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第一版钞票,恩,名称为银票,数额是一百两,以百两为单位,足够应付中小商人的往来汇兑了,就算是大商人,多用几张也足够了。

不过这张银票却有点大,比后世的百元大钞大了太大了,完全就是一张a4纸的大小。印刷的还算精美,扬州本就是有强大的印刷能力,扬州城中最好的印刷匠,手艺值得信赖。

只是这张钞票怎么看怎么像年画。没办法,最好的印刷工匠就是印刷木版画的,而木版画最大的销路就是年画。

“你看,老吴啊,我们印刷的是银票。这不是年画,你着色上能不能稳重一点。你看看你印的这山,轻飘飘的,我们这是紫金山,他不是假山!”

杨潮虽然提供了图样,亲自描画的南京紫金山,但是印刷师傅硬是给印的像园林里的假山。

“还有,这是长江啊,他不是大运河。好了,你没去过长江我知道。但是你想象,一条大明山河分为两半的大河,她该有什么气势!”

杨潮的银票设计,正面是紫金山,背面是长江水,山上有树有亭有云,水上有人有船有雨,自认也画的很有水准了,可是这个印刷师傅拿捏不好,徒有其形而无其神。主要就是着墨渲染的关系,太有年画世俗风格了。

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唯唯诺诺的样子,杨潮也不好太过于苛责他。

“吴师傅,你在改一改。这墨色该浓的地方要浓,该淡的地方要淡,不要怕大开大合,对比一定要强烈,和稀泥、求中庸,这不是咱的风格!”

说完将年画。哦,是银票交换给吴师傅,还不忘甩了一甩。

摇了摇头:“这纸张也不够好,轻飘飘的,这是一百两银子啊,怎么能这么轻!要厚,一定要厚!”

吴师傅又诺诺应是,最后不由问道:“要不我们用桑皮纸试试?”

桑皮纸就是用来印交子和宝钞的纸张,这种纸稍微暗淡发黄,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是胜在结实,韧性好,耐磨等等,而且容易着墨,不易褪色。

杨潮点点头:“你觉得好就行。你是行家,我只提要求。”

说完示意吴师傅离开。

这个老师傅确实改了新版银票,让杨潮满意印发下去,可是那第一张不如意的他也没有扔掉,而是小心的收藏了起来,多年后竟然有人出一万两想要买走,他都没舍得卖。

银票一时印不出来,杨潮也并不急切,反正最难做的雕版工作已经做完,着色只是微末,但这微末也要注意,杨潮银行的第一张纸币,他丝毫都不愿意歉疚。

至于银行的业务,早就开始开战了,这个月在扬州城放贷了两百万两,主要是放给普通百姓的,让他们修复家宅。

也有个中等商人的,让他们把酒楼、商铺重新开起来。

相比一个月前,扬州城的秩序好了很多,现在还愿意给杨潮干活,仅仅换取一顿饱饭的人已经不多了,估计在有一个月,杨潮想找人白干活那是找不到了。

当然杨潮也确实不需要人干活,城墙早就修好了,连附近的河道都兼顾着整修了一番,给这些人找新的工作,已经成了让杨潮头痛的一件事。

而杨潮还不能懈怠,因为好帮手黄凤府被他派去了扬州府。

“大人!”

说曹操,曹操到,杨潮刚送走了印刷师傅吴多鱼,黄凤府就走进了总督府。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黄凤府见面后只是沉沉喊了句大人,就脸色阴沉的立在原地。

“大人,诚意候来了!”

诚意候就是原来的诚意伯刘孔昭,朱慈烺登基,大赏功臣,也给他加爵一级成了侯爵。

杨潮早就知道诚意伯成了新的监军督臣,督师江北防务。

“来就来了吧。”

杨潮有些无所谓,就算刘孔昭来了,就算他成了自己的上司,又能怎么样呢?

不得不说小皇帝政治水平还很差劲,此时此刻要倚重杨潮的时候,偏偏来玩平衡,非要弄得督师、镇将不和,也不怕清军直接打到南京去。

“朝廷派来了扬州知府!”

扬州失陷,连史可法都不知所终,到现在依然没有消息,其他文官不是殉国了,就是投降了,没想到现在朝廷又任命了一个扬州知府。

杨潮算是知道黄凤府为何如此沉闷了,因为半个月前,杨潮派他暂时代理扬州知府,让他权署扬州府事,当时他那个激动啊,当时有多么激动,现在就有多么失落。

“凤府啊,莫急,你这次就当是先锻炼锻炼,下次有机会,我向朝廷保举你!”

黄凤府暗叹一声,却摇摇头:“属下说的不是这个。属下觉得大人还是得回南京去。”

杨潮疑惑道:“莫非又有其他事情?”

黄凤府点点头:“朝廷不同意大人扩编练兵!”

杨潮官职上是新江口水营团练总兵,他的士兵就是团练武装,并不算明朝正规军队,可是正规军是那些卫所兵,是京营、锦衣卫等,却又没有战斗力,有战斗力的基本上都是团练了,比如吴三桂就是从宁远团练总兵发家的。

“那北进的奏疏呢?”

杨潮又问。

黄凤府道:“朝廷要大人与诚意候相商,择机北进攻取淮安。”

杨潮不由冷哼,要扩军不同意,自己去打仗倒是应允了,没兵拿什么打。

内斗啊!大明何尝不是死在内斗上呢。要是文武群臣早早团结一致,李自成哪里能进北京。

现在让自己跟刘孔昭商量着北进,这是要让刘孔昭分自己的功劳,忧虑自己坐大啊。

“好,朝廷要打,那咱就打。正好扬州知府来了,你也就回来吧,正好帮我运筹。”

黄凤府疑惑道:“大人您不是说,要有取江北之力,才会取淮安。您不是说至少得练兵十五万,才能北进淮安,练兵三十万,才能北伐山东吗。”

杨潮叹道:“没错。我部本就有十万之众,扬州的降兵、民夫还有两万。扬州府下辖州县中,收编的乱兵、卫兵,也不下三万之数,本官要进取淮安,自然是集结军队。”

杨潮在扬州甄别出来一万降兵,有派兵去附近州县剿匪安定地方,将一些不是名气太坏,只是因为清军到来而拉起来的土匪和乱兵直接收编,裁汰老弱,训练起来,也有三万多人,只是朝廷并没有答应杨潮扩充兵额,贸然增添,怕是会让朝廷起疑。

“可朝廷那边?”

黄凤府忧虑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表明,朝廷在猜忌杨潮,这让他感到惴惴不安。

“朝廷又如何?我觉得我是太好说话了,反正朝廷已经在猜疑我,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该扩军就得扩军,江北四镇在的时候,想怎么扩军就怎么扩军,朝廷群臣说什么了。本爵一向做事规矩,他们反倒欺压上来了。这是不顾大局啊,这群蠢货!”

杨潮不由骂道,但是那些人并不蠢,他们只是没有战略眼光,他们只是短视罢了,都只看着眼前的权力,争来争去的,敌人都打到炕头了,还不肯停下。

所以杨潮决定抛开朝廷单干了,只是这样一来,他事实上就成了军阀了,成了四镇那样的军阀,但是他不干,恐怕在朝廷群臣眼里,也已经是一个军阀了。

谁让杨潮手握重兵,而且人力物力都能够自己掌握,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军阀了,不怪那些人这样看他。

既然是军阀了,那就让那些人看看,什么是军阀该干的事情!

“传我的命令,让胡全带着炮营来扬州,这里多的是炮,让他把陈金带着,把这些炮验一验。”

胡全的大炮都沉没之后,他就一直留在江南看守左良玉那批降兵,扬州有的是炮,那干脆就让胡全过来。

“还有把我们营中的木匠调过来,给这些炮都装上炮车,北上用得着!”

刚刚离开知府衙门的黄凤府二话不说,立刻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来,杨潮最看重的,就是他这股劲头,做事认真,而且不讲条件,不抱怨。而他回来的也正是时候,因为:

该反攻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节轻松反攻

此时大明江北战局一片大好。

有杨潮在,扬州府已经稳若泰山,就是多铎用上次同样的兵力再来攻打,杨潮也能轻松应对,虽然不可能取得上次那样的战果,但是也没有风险,上次那种夜袭,完全是靠拼命,靠冒险得来的,运气成分太重,再来一次杨潮自己都不敢保证输赢。

在打,就该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了,李五六已经在海州开了一个好头,也算是杨潮的实验,证明自己的军队已经拥有了跟满清集团正面决战的战术能力,但是战略上还处于劣势,毕竟军队规模还比不上满清。

其他地方,安徽一带都是黄得功的地盘了,他的军队已经扩大到了十五万,江北就拥有三十万可靠的兵力,是时候该反击了,自己进取淮安,黄得功进取徐州,一举将满清集团赶出江南。

“给黄得功送五千匹马过去,告诉他本爵将不日克复淮安,问他愿不愿意分一杯羹。”

军事会议上,第一件事,杨潮打算联合友军。

打扬州,杨潮全歼三万八旗,缴获了五万匹战马,这个数字让杨潮没想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过去遇到清军,那至少都是双马,甚至三马的,可这次三万骑兵,竟然只有五万匹马,显然清军的战马损耗太大。

从北京也有消息传来,说阿济格追击李自成的时候,他是北路军,从山西西进,图中还跑了一趟蒙古索取战马,结果贻误战机,还被清廷下旨斥责。

显然连续的征战。让八旗的战马损耗太大,未必都是打死的,多半恐怕是累死病死的。但这足以证明,八旗战力此时处在一个虚弱的状态中。

杨潮就不相信。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一直追击李自成打到现在,清军不疲惫。

要知道李自成可是拖死了一个两亿人的王朝的。

这也是杨潮决定反攻的因素之一。

“派人通知李五六,让他出动三千人,向南进攻,攻取盐城!”

海州沿着海岸往南,紧邻的就是盐城,如果清军救援。自己就北进淮安,如果清军不救援,杨潮就打算一个县一个县将淮安周边的州县统统打下来,让淮安成为一座孤城。

有了海州那样一个钉子,杨潮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郑永旺,你带一万兵马出发,还从海路去海州。汇合李五六后,即可向沐阳进发,做出攻打沐阳、宿迁截断淮安退路之势。”

如果旁边的盐城清军不在乎,那么仅靠淮安背后的宿迁他们还敢不在乎吗?

杨潮就要看看。多铎分兵不分兵!

“传令吕末,可以相机出动,试探虏兵反应!”

东北南。杨潮三面出击,看多铎如何反应,如果黄得功也从西面攻击,多铎只能应接不暇,没准不用打他,他自己就撤退了呢。

如果淮安能不战而下,杨潮自然很高兴,因为那座城他太熟悉了,知道那座城池的防御构建极为合理。防御方太占便宜。

六月初,吕末先后三次传回消息。他三次出击,三次打败清军。最近一次逼近淮安城边校场。

吕末表示清军极为疲弱,一触即溃,一溃既逃,不堪一击,吕末打听到一些消息,说清军主力已不再淮安,询问是否可以发兵攻城。

杨潮心中疑惑,他判断清军确实疲惫,战斗力肯定有所下降,但是不信如此不堪一击,第一反应这是清军在诱敌。

但是如此明显的诱敌,吕末不可能看不出来,杨潮还是选择相信前线的将军,依然让吕末相机行动。

可是很快就传来败绩,吕末声称自己攻城之时,清军军势极强,足足数万精兵,吕末稳扎稳打,总算有半数士兵逃回了宝应,正在拒城坚守,请求杨潮责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