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骂他,他也从来不搭理,听说还得意洋洋的告诉朋友说,这叫什么开明**,就是“你说你的,我不反对,我做我的,你也别反对。”
简直就是一个不要脸的无赖,四公子实在是没招了,所以才打算策反杨潮身边的第一幕僚,他们过去的智囊黄凤府。
时至今日四公子都不认为杨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心里把杨潮战场上那些奇迹归功于黄凤府,认为是黄凤府出谋划策,杨潮才能打那么多胜仗,否则一个武将懂得屁的水淹七军,懂得屁的夜袭暗战啊。
这全都是文人才喜欢玩弄的计策吗,多么高大上,武将如何玩的来,所以一切都是黄凤府的主意,这就能解释过去了,君不见黄凤府没在杨潮身边的时候,杨潮就是一个小把总,黄凤府去给他当幕僚,这才几年啊,就成了权倾天下的南直隶大都督。
如果能策反了黄凤府,四公子认为那杨潮屁都不是,以后还得被打回原形。
但是目前最紧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把杨潮搬到,他们实在是太想亲手把杨潮打倒了,至于以后杨潮失去黄凤府会如何,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四公子有恨杨潮入骨的理由,要不是杨潮让葛嫩娘那个臭biao子,当中撕烂了他们的衣服,把他们赶到接上去,然后从大街这头追着他们往头上倒屎尿,一直追到街那头,让他们实在是名胜臭到了极点,现在四公子应该还是在秦淮河风流呢,享受着风流才子的美誉,而现在就跟个过街老鼠一样,哪里都没有容身之处,安心在家里读书这种事,他们又实在是没有兴趣。
可是他们想进了办法,侯方域连说动左良玉清君侧都不好使,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结果十天就被杨潮吃的连渣滓都不剩了,十多万人被杨潮弄去做苦工,现在都没有个人形,看着伤心见者落泪。
这次要不是杨潮太着急搜刮民脂民膏,把江南整个缙绅阶层得罪了个精光,四公子还真找不到机会给杨潮制造点麻烦。
可是气势张扬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搞了三个月没有半点效果,倒是福州的皇帝发言说同情书生,可是皇帝也制不住杨潮这个大军阀啊。
“凤府,吾不问其他,汝只管说,那杨贼的死穴在哪里?”
冒辟疆发现自己是策反不了黄凤府了,退而求其次,从黄凤府这里能得到杨潮的弱点,那也不算坏。
南京。
江西的情况让身处福建的小朝廷心惊胆战,金声桓和王体中拥兵十万众,一开始他们的进攻方向主要是浙江,显然富庶的浙江更吸引他们,可是八旗兵到来后,攻击方向立刻就调整了,金声桓和王体中两人的兵力在大范围朝着福建边境调动。
于是,无论多么讨厌杨潮,福建朝廷还是派出了使者,来跟杨潮商讨浙江、福建和南畿三路联合攻击江西的计划。
来的人中,包括了福建兵部一个侍郎,包括了郑氏代表郑鸿逵,还有皇帝代表皇帝的一个太监,浙江派出了一个兵备道。
如果不是这些人到来,杨潮真的不知道怎么对付秀才,这些人来了,杨潮立刻就有了主意。
不过还是得先满足他们的要求,杨潮专门把这些人请到皇宫中商议,理由是南京皇宫中有唯一一副大明皇舆全图。(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节秀才谋反
福建小朝廷成立后,很快就发展成了杨潮当年在南京时候的趋势,甚至比那时候更糟。
小皇帝跟郑氏的矛盾十分激烈,比杨潮在南京时候,朱慈烺跟杨潮的矛盾更尖锐突出。
小皇帝和郑氏各自都有责任,朱慈焕的性格比他哥哥朱慈烺还要独断一些,更受不得被人控制,而郑氏的出身是海贼,指望这些人能够像杨潮一样好说话,或者指望他们玩弄文官那种权衡把戏是不可能的,因此双方诉求都很直接的情况下,矛盾不尖锐才怪。
或许是出自明朝特有的政治背景,明朝皇帝向来不习惯被武将挟制,他们可以让文官操纵,但是对武将却十分不信任,而文官对武将那更是长达数百年有计划的压制,所以福建小朝廷中就形成了文官集团和皇帝联合起来针对郑氏集团的现象。
皇帝和文官希望控制郑氏手里的兵,而郑氏则希望接管文官手里的财,一个希望兵权,一个则讨要财权,但是郑氏是不可能将手里的兵权相让的,而一直以来都掌握在福建文官手里的财政大权也不肯交给郑氏,郑氏强行在一些关卡收厘金,并且努力扩大海贸,文官和皇帝则自己招募军队,同时试图将浙江和福建的明军调到福建。
但是皇帝和文官却又离不开郑氏的支持,郑氏更不敢把皇帝这个旗帜丢掉,因此双方又不得不在一起凑合过着。
在杨潮看来,郑氏和皇帝都有点想不开。
郑家想要钱还不容易,福建敞开了做贸易就是了,何苦盯着朝廷手里那么点可怜兮兮的粮赋,要知道福建可是一个贫瘠的地区,人多地少的。但是却不缺乏贸易品,福建龙泉窑敞开了烧瓷器卖给西方人,还有福建的铁拉到南京卖给杨潮都是大价钱。
而朝廷也太想不开。郑芝龙玩命招收的那二十万亡命之徒只是看起来唬人罢了,还不如找一个勇将。安安心心的把浙江的军队练好,浙兵在戚继光手里那可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当然这两方绝没有杨潮想象的那么简单,兵权和财权,不仅仅是兵和钱,其中还包含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意义在里面,朝廷不能控制郑家的兵,就意味着受到郑家的挟制,而郑家不能把文官和皇帝手里的钱拿过来。就控制不住朝廷。
所以说郑家其实不缺钱,朝廷也不缺兵,郑家要的是朝廷没钱,朝廷要的是郑家没兵,就是这样!
浙江的情况还算好,自从支持许都造反的浙江豪族被杨潮狠狠收拾过一次之后,这两年都很老实,因此浙江算的上天下少有的安乐之地。
小朝廷建立后,浙江的文官体系还非常完整,也都算支持朝廷。第一时间就表示支持,每年浙江的财税除了截留一部分养兵之外,其他都交给小朝廷。浙江的财富是小朝廷现在最大的财源。
可是浙江也有浙江的问题,跟福建一样,还是内斗,福建是朝廷跟郑氏不能和睦,而浙江则是文官之间的内斗。
阮大铖一直在浙江做按察使,算的上是大员了,但是他跟浙江巡抚却不和,浙江巡抚是东林党,阮大铖是阉党。不过现在的天下手里有兵,说话才硬。
以前浙江巡抚手里有兵备道的兵力支持。阮大铖一直处于劣势,可是马士英带兵逃走后。最后就逃到了浙江投靠阮大铖,阮大铖手里现在也有了兵,于是跟巡抚开始分庭抗礼,谁都不服谁。
还有广东也不太平,农民起义跟地主武装,就足够广东头痛的了,广西则是人少民贫,帮不上朝廷什么忙。
所以小朝廷看起来控制的地盘不小,但是各路势力热衷于内斗,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始终形不成合力。
因此在军事上不得不依靠杨潮支持,清军没有进入江西之前还好说,清军已进入江西,尤其是八旗兵到了江西之后,无论是浙江还是福建都有些慌乱了,压力之下竟然内斗暂停,所以这次皇帝、文官和郑氏能同时派出代表来南京,不知道等几路大军将江西的清军击败,然后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合作。
“我南畿重兵出徽州府,攻敌饶州八旗,接着向南昌进逼,我军将歼灭三万八旗!”
杨潮在地图上指着跟南直隶徽州相邻的江西饶州府说道。
“浙江兵出仙霞关攻打鞑子广信府(上饶)。”
浙江兵备道王雄说道。
“福建兵分三路,北路出分水关进兵贵溪;中路出杉关攻打抚州;南路出汀州与广东兵合攻赣州!”
郑鸿逵大声说道。
郑氏胃口很大啊,杨潮不由想着,他们大概以为十拿九稳了,这是急着抢地盘的说。
不过他们有理由乐观,清军精锐三万八旗兵基本上都部署在靠近南直隶的地方防备杨潮,而杨潮答应出兵将这股八旗势力消灭,对于郑氏和浙江来说,没有八旗兵撑腰,金声桓和王体中那些兵,他们还真看不上眼。
郑氏本来就是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可是朱慈焕这个天子太不好挟制了,根本不听话,而天下更不好挟制,无论是浙江还是广东都不听他们的,到头来迎立了一个天子,就只有在福建的权利稍大点,其他地方郑氏根本就插不上手,他们这算是看明白了,挟天子的前提还得是你的势力够大,天子不过是给了你一个可以名正言顺讨伐别人的旗帜罢了。
所以还是抓在自己手里的地盘才是实实在在的,想着打着天子的旗帜,就能捞取天下那真是太天真了,不得不说经过这些天,郑氏也算是学会该怎么做一个军阀了。
“好好好,此计甚好,本督保证不放一个八旗兵南下。一月之内,三路大军荡平江西,还江西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大家有做了一番讨论,将进兵的兵力,以及各自需要做出的承诺说出来,然后杨潮高声笑着总结。
浙江表示出动三万大军出仙霞关,郑氏可以出动十万人马,而杨潮只表示不会放八旗兵南下,至于出多少兵力杨潮表示要看战况,如果战况不利,就是出动三十万大军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杨潮的保证,大家还是放心的,都知道杨潮的兵力强大,而且向来都很守信。
商讨完毕之后,众人脸上都露出轻松之色,仿佛他们在地图上的讨论,就已经决定了战局一样。
这时候外面突然想起了“秀才造反了”“秀才谋反了”之类的呼叫声!
杨潮顿时脸色一变,怒喝起来:“大胆,秀才何故如此张狂,竟然擅闯皇宫谋反!”
郑鸿逵、王雄等人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他们没想到自己在宫中商讨军机,秀才们竟然闯了进来。
他们自然知道秀才在南京已经闹了几个月了,从秋天闹到了冬天,朝廷上的文官没少为此向皇帝弹劾杨潮,但是弹劾也紧紧是弹劾,没有任何作用,也有许多大儒骂杨潮的,依然没有什么作用,跟狗叫两声一样。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秀才怎么还敢擅闯皇宫。
“众位随本关出去看看。这些秀才也太荒唐了,怎么能擅闯皇宫,不过本关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秀才谋反的。”
没人相信秀才会谋反,就连朱慈烺派来的公公都不相信,也大着胆子跟杨潮一起走出。
杨潮他们是在皇宫最核心的乾清宫议事的,除了乾清宫,正北面是交泰宫,再往北是坤宁宫,声音就是从哪里传来的。
侍卫们一个个拿着武器保护着杨潮一行人,往北边走去。
刚刚走过坤宁宫,就看到一群群甲兵,将为数千人上下的秀才包围了起来。
秀才们竟然进了北安门,这就已经进入紫禁城了,算是进入皇宫核心区了。
“怎么回事?”
一个军官看到杨潮过来,立刻跑步过来汇报。
“秀才们谋反了!”
军官老实说到。
杨潮横道:“乱说,这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相公,谋得哪门子反?”
军官却道:“真的,他们拿着武器,从元武门进宫,闯过了北安门才被我们拦住。”
杨潮表示疑惑,郑鸿逵他们也弄不清真相,面面相觑实在是想不明白秀才们是闹哪样?要说真的造反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他们也没有怀疑到这是杨潮的阴谋,因为他们绝对想不到杨潮要把这些秀才都抓起来充军,明代统治者无论想象力多么丰富,都不会想到会让秀才当兵去。
杨潮道:“请两个秀才公子过来。”
军官应命,很快跑了回去,然后带人冲进了挤成一团的秀才队伍中,硬是在秀才们的木棒前抓了两个人,而秀才们却硬是没有敢打人。
这两人被带到杨潮跟前的时候,手里还抓着木棒,这就是他们的武器。
这时候,杨潮的亲兵很夸张的喊了一声“保护大人”,立刻就挡在杨潮身前,手里的长枪几乎要戳到被带过来的两个秀才的脸上,秀才已经吓得双股打颤,却硬撑着瞪着杨潮。
杨潮这时候才做出一副不得不信的表情。
用十分惋惜的口气问道:“尔等因何要反?”(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节铁案
“诛除国贼,何谈谋反?尔等身居高位不思为国尽忠,却一心卖国求荣,尔等才是反贼!”
两个秀才大义凛然的责骂杨潮和身边的郑鸿逵等辈。
郑鸿逵等人虽然被骂,但是却好像明白了什么。
“杨都督,这群秀才怕是误会了吧。”
谋反,这必须是谋反!
不是谋反之罪,怎么能把一万个秀才都充军,所以这不是误会。
杨潮坚定道:“他们手里拿着兵器,擅闯皇宫,喝骂我等,这岂是误会?”
“国贼,吾与汝不共戴天!”
这时候突然两个秀才爆种了,拎着短棍子就冲了上来,但是他们的水平,直接就被亲兵一脚撂倒,马上被抓了起来。
杨潮大怒:“抓,都给本督抓起来,好好审审,是谁主使他们的?”
这时候亲兵才开始动手,包围秀才的士兵们也动手,不过不是动手杀人,而是冲进去,见人就打,勒令他们跪地。
三下五除二,一刻钟时间,所有秀才就被擒拿住了。
闯进皇宫的一共是一千个秀才,人人手里都拿着长短棍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他们又为什么要来皇宫。
被抓住的其中一人最清楚不过。
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最恨杨潮的侯公子。
冒辟疆做通了黄凤府的工作,黄凤府告诉他们,今天杨潮会在紫禁城跟清廷派来的使者谈判,商议卖国的事情。
谈判的内容黄凤府都告诉了他们,清廷允诺杨潮裂土封疆,封杨潮为淮王,将两淮地区封给杨潮。而杨潮会把南京献给清廷。
卖国绝对的卖国,这种事情,自诩忠直的四公子怎么能接受。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相信黄凤府。毕竟天下武将中就数杨潮跟清军打的最多,打的最恨。杀的清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各种传言中甚至早就超过了百万,虽然这数字太过离谱,但足以证明杨潮跟清廷仇深似海,别人都可能投降清廷,杨潮怎么敢投降清廷呢。
但是黄凤府有铁证,那就是这三个月以来,清军攻打湖广、攻打江西、攻打四川。四处都在打仗,可是偏偏不打南直隶,不打杨潮。
如此一想,四公子有些相信了,同时他们也相信黄凤府的人品,因为黄凤府就连现在跟四公子合作,都再三苦求四公子最后留杨潮一条性命,这么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不可信?
于是他们相信了黄凤府,而且采纳了黄凤府给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带人冲进皇宫,当场拿下杨潮和清廷使者,按照黄凤府的分析。只要让杨潮秘密沟通清廷,并且试图把南京献给清廷一事大白天下,杨潮的名气也就臭了,南畿军民肯定就舍弃杨潮,转而支持朝廷。
四公子就可以迎奉天子还朝,然后飞黄腾达了。
但是四公子还是不敢,因为傻子都知道,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不可能攻进杨潮重兵把守的皇宫的。
但是黄凤府还有后手。他告诉四公子,守卫皇宫的士兵。是他的心腹。作为杨潮的第一幕僚,手里有几个心腹。这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四公子也没有理由怀疑。
最后让他顾虑的就是,黄凤府的心腹到底可靠不可靠,当他们的人悄悄被守将带进宫转了一圈后,他们也就信了。
接着就是行动,他们采用自愿原则,挑出了一千个不怕死的秀才,然后带着进宫。
非常顺利,元武门的守军看到他们到来,立刻就撤防,让他们进了紫禁城,接着是北安门的守军也是如此,这让带队的侯方域感觉十拿九稳,只要这些当兵的不管是,他们一千人足够在会场拿下杨潮了。
侯方域甚至已经开始做着直接除掉杨潮的打算了,虽说他们答应了有情有义的黄凤府,要留杨潮一条性命,但是成大事者有所牺牲也不可避免吗。
可是当侯方域刚一进入北安门,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故,从东西宫两侧都冲出了士兵,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士兵们就高喊起来“秀才谋反了”。
此时侯方域才猛然惊醒,他们上当了。
但是悔之晚矣,回想一下,所有的事情到处都是破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紧紧抓住那一线合理,岂不知,连法律都讲求孤证不立的说法,他们就顺着那一条合理线推演,却忽视了更多的不合理情况。
还能说什么呢,利令智昏啊,好处实在太大了,只要拿下杨潮,不仅一下子反叛,将这些年杨潮欺压他们的恶气统统出尽,而且还能一步登天,立下大功,直入朝堂,一了他们多年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四公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拙劣的阴谋牵扯了进去,就好像街头骗局明明那么简单,却一次又一次有人上当一样,都是贪婪蒙蔽了人的双眼。
现在侯方域惊醒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他恨,但是他更怕,恐惧瞬间就淹没了他的心智,他是高官子弟,普通的罪治不了他,但是谋反这种罪,天都救不了他。
此时侯方域完全吓坏了,他躲在人群中,跟其他秀才一样乖乖的跪在地上,而且头低的比别人更厉害,生怕被人认出来。
“杨都督,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秀才怎么会平白拿着棍子闯皇宫呢。”
“而且就拿根棍子,怕是这些书生胡闹罢了。”
“咱家看,书生们是孟浪了下,稍加惩治即可。”
无论是浙江的王雄还是郑鸿逵甚至连太监都一副大事化小的样子。
尽量淡化秀才是带着并且擅闯皇宫的意义。
杨潮早就知道,其他势力巴不得看到豪族们跟杨潮斗呢,而秀才就是豪族手里的刀,他们才不想看到这把刀这么轻易折断了。
于是杨潮也点了点头,似乎被他们说动了。
可是这时候突然身后几处地方都冒起浓烟,接着就看到火光。
很快有士兵来报:“大都督。秀才在西华门里的太社稷放火,秀才在东华门里的太庙放火!”
放火烧皇宫,这意义就太大了。已经抹不去了。
但是郑鸿逵们还是在坚持。
“我看,事有蹊跷啊。秀才们莫非是被人蒙蔽。”
“有可能,许是被奸人利用了。”
“咱家觉得定是如此,八成啊,是建奴的细作。”
这群人还在给秀才洗地,不过他们认为有幕后主使,这就够了,这正是杨潮想要的。
用一个擅闯皇宫是打不死秀才的,一个两个还好说。可是一万个秀才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们提出有幕后主使,最后拎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