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8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8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弟才大喊:“想!”

杨潮道:“好了,吃饭吧。想就是想,哪那么多理由,你是当兵的,又不是秀才,想那么多干嘛。都想吃肉,我也想吃。可是你们这样子,我吃不下去啊。明天等你们一天都不犯错,那就有肉吃!”

第二天全体吃肉,足足要了杨潮三钱银子。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三钱银子,从陈宽哪里买到了十斤肉,足足十斤肉啊,才十个人吃,一人就吃掉了一斤!

不得不让杨潮惊叹。

更让杨潮惊叹的是,在吃肉的鼓励下,训练的进步几乎是神速。

跑步训练只用了五天时间,杨潮都挑不出他们的毛病了。

一练就是三个月时间,杨潮也得出去了,王潇有没有回来,康悔的青楼怎么样了,都要去看看。

因此当面训话,任人唯亲的把自己的小表弟提拔,让他暂时代替自己训练士兵。

训练内容就是那些训练过的,杨潮不要求他超过自己,但是要求不要退步。

直接往阮家河房走,胡全果然就在哪里。

按照杨潮的要求,阮家河房的前院二楼,全都要打通。

河房靠近秦淮河,寸土寸金,因此基本上都是两层甚至三层,阮家河房前院是两层,后院就是三层了。

但是这是阮大铖家,阮大铖当时走的时候说过,后院得给他留着,他回来得住,前院随便折腾。

所以杨潮只能动前院。

前后左右四座二层楼,杨潮要求将前后左右,不分房间,全都打通成四座大型厅堂。

这意味着里面的许多墙都要拆掉,少了墙承重,屋梁就要加固,得新做几道屋梁。

请了木匠,用了这几个月已经完工,还完成了装修工作。

被四面高楼围出的幽深的天井里,也都遍植花草,但是不繁密,多了就俗了。

一圈走廊,也有紫砂装着的吊兰,也是不多,但是要让人转身的时候,偶尔能瞥见一盆。

其实已经很好了,但是杨潮还是觉得哪里不够好,一直到晚上,才感觉到,不够富丽堂皇,虽然富丽堂皇在明代是俗的代表,可是不富丽,怎么扎眼,怎么引人注意。

想了想,杨潮还是给康悔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逗留了两天,杨潮就匆匆回到了军营,军营中就那么几个兵,可是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杨潮不敢保证自己的表弟可以震慑的住其他人,毕竟他年纪最小。

杨潮没有白白担忧,果然军营中出事了。

有两个兵不服气赵康,赵康却一心想要表现,一个不愿意训练,一个非要他们训练。

结果闹到最后,打了起来,赵康的眼眶都给打青了,这也幸好现在只是基础训练,要是后面的技能训练,发了武器,弄不好要出人命!

杨潮对此只有一个办法,开除!

两个兵开除。

两个兵都跪了下来,可是依然无法改变杨潮的主意,他们留着眼泪,恳求。

训练了三个月,吃了好几顿肉了,还得到了六钱银子,没人不满意这待遇。

别说吃肉发饷了,就是天天吃饱饭,这在他们以前都不敢想象。

而且这两个兵训练一直表现的都很好,只是这次杨潮走了,他们不太服气而已,说表弟是靠着他表哥,不算什么本事,因此不听话。

但是没想到这不服,换来的是被开除。

其他兵都很不忍心,本来就是一个卫所长大的玩伴,又一起训练了几个月,不可能没有感情,就连表弟都开口求情了,但是杨潮依然不为所动,坚持赶走了这两个兵。

杨潮手下只有八个兵了。

————————————

今天三更,求收藏,推荐票!!!

第六十四节刺杀

“本官知道,我赶走那两个人,你们都想不通对不对。”

八个人都低着头,站在杨潮的桌前。

就连赵康都没了精神,杨潮让他带队训练,结果他搞砸了,不但没带好兵,反而把两个人弄走了,虽然那两人不服他,让他很生气,可他也不想让他们走。

这些兵都是一个百户所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而且年纪都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块长大的,所以两个人因为赵康的原因被赶走,让赵康心里很不舒服。

“都知道戚继光大帅吧?”

几个人稍微抬了下头。

“知道吗!”

杨潮大声喊道。

“知道!”

异口同声。

杨潮点点头:“是本官让赵康带兵的,他的话就等于是我的话,不服从就是抗命。你们知道戚大帅会怎么办吗?”

所有人摇头。

杨潮继续道:“戚大帅会让小兵跪在地上,然后割掉鼻子和耳朵。”

所有人露出惊恐之色。

杨潮这才道:“你们现在知道本官的责罚不算重吧。”

这时候他们才略带疑惑的点了点头。

杨潮道:“从现在开始,我任命赵康为你们的队正。”

赵康抬起头来,总算当官了,但却心中不忍,难道官就是要踩着别人上去吗。

刚刚被教训了一顿,还赶走了两个人,此时杨潮抬举表弟做了队正,没人敢反对。

其实也没有反对的理由,还都一副理应如此的样子,原因吗,那自然是因为赵康是杨潮的表弟,这年头照顾自己亲属,天经地义,没人觉得不对。

至于什么任人唯贤,那是盛世时候文人的叫嚣。原因是乱世打天下的时候,这些文人躲得远远的,只有亲人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头提在裤腰带上拼杀,可是当天下平定,文人就站出来了,说要任人唯贤,谁是贤人,当然是这些文人了。

可悲的是,中国文人掌握了话语权几千年,统治者还不得不接受这种说法,而且也希望用任人唯贤来标榜自己的开明。

可惜的是,任人唯贤对杨潮来说,现在还太奢侈了。杨潮现在只能尽量用自己的亲属,因为更放心,不是亲人就比别人道德更高尚,更忠心耿耿,而是因为亲人背叛自己的代价更大,一个非亲非故的人背叛主子,虽然也会被指责,可是一个亲人如果背叛亲人,那可就不单单是指责了,是要被戳脊梁骨,遗臭万年的。

杨潮现在迫切需要完善自己的军官等级制度,而且要优先提拔让自己更放心的人,因此不得不先将赵康提拔上来,虽然说赵康不比其他人更优秀,可也不比其他人更差劲,如果非得要选择一个军官,杨潮更倾向于赵康。

但其他人的心理,杨潮也不能不顾及,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整套说辞,可是现在看来是用不上了,因为没有人觉得自己提拔赵康不对,那就不用解释自己的任人唯亲行为了,而是应该继续鼓动一番,让所有人都产生“想当将军”的野心。

杨潮笑道:“你们肯定在想,赵康是我的表弟,所以我提拔了他,对不对。没错你们想的不错,赵康是我的表弟,可是你们谁不是我的表叔侄、表兄弟的,赵康今天能当军官,你们明日也能当军官。”

杨潮说着,看到所有人心气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高,思索了一下继续道:“不过你们不会以为本官就只有你们这八个兵吧。本官可是把总,手下可以有四百多个兵。”

这时候果然有人神态有些动摇起来,杨潮趁热打铁道:“只要你们服从命令,等到招一百个兵的时候,你们就都是队正,甚至是旗总了。”

这时候那几个人才露出渴望之色,心中认定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机会。

杨潮继续道:“明天,你们跟我去领兵器,然后我们练武艺。”

一听练武,几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期待,都是十来岁的青少年,有哪个不喜欢舞刀弄枪呢。

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趟兵仗局,父亲陪着拜见了监局太监、监局文官,提出自己希望领取装备。

领取军资程序本来是很复杂的,先要去兵部申请,然后兵部来核实,确定兵额、查实缺口,然后发文,拿着兵部凭证来领取。

但是有捷径可以走,那就是用钱开路。

杨潮有大印为证,签字画押,就能领到军资。

兵仗局的库房中,多的是兵器和铠甲、棉甲。

但是大明朝的士兵,却一个个破衣烂衫,很少有军官愿意申请换装。

因为兵仗局有自己的规矩,要从官库中领东西,必须给钱,管你是不是大明朝的军队。

杨潮直接给李公公,送上了一百两银子,李公公派人带杨潮去取兵器、军服。

杨潮带着手下,在小太监的带领下一起进入库房,领了棉甲一百件,腰刀十把,弓十张,箭一千只,长枪一百支。

其实库房中还存放着大批的鸟铳,让杨潮眼馋了好一阵子,但是最终没有拿,因为杨潮从戚继光大帅的记载中看到,明朝的鸟铳极不可靠,经常炸膛,这不是鸟枪的工艺不过关,而是兵仗局的工匠们偷工减料,而节省下来的钱都是军官贪墨了,因此军官根本不会去查。

身为匠户的杨潮,对这些门道清清楚楚,因此对兵仗局的武器质量不报什么希望,只敢拿制作简单的长枪,不敢去碰那些结构复杂的鸟铳。

最后一个小吏拿来了名册,验看登记造册之后,拿过来让杨潮画押。

杨潮看到在名册上,自己竟然领取了棉甲三百,腰刀一百,弓一百,箭三千,长枪三百。

这远远的超出了自己领取的数额,显然有猫腻,有水分,但这就是潜规则,杨潮现在还对抗不了,只能乖乖的签字画押。

自己画押之后,兵仗局的账上,就可以抵充今年的任务了,那些多报出来的东西,显然兵仗局不会去做的,但是却着实用账册向朝廷领了料,或者领了料钱。

那些钱自然是各级官吏分了,料则用来打造其他东西,然后卖出去。

杨潮心中虽然叹息,但是却知道,跟这些兵仗局的贪官分赃,自己也有好处,挖的是大明朝的墙脚罢了。

杨潮是水军把总,有权力从兵仗局中领用军资,但是领用这些也是一个把总的上限了,未来几年都没有权力来领取了。

等于是杨潮用自己几年的名额,加上贿赂,换取了这些物资。

但是对于杨潮来说也不亏,反正自己如果选择花钱找街上的铁匠订购,一百两银子远远买不来这些军资。

杨潮省钱,官员得利,谁都不吃亏,除了大明朝廷!

兵器拉回去后,分发下去,人人都很高兴,说到底都是男人,而且年纪并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十七岁,哪有男人,哪有少年人不喜欢武器呢。

要不是那些读书人从小受教育,产生一种鄙夷匹夫之勇,又忙于科举,恐怕秀才也未必不喜欢武器。

不过这些武器中,明晃晃的腰刀最受欢迎,其次是弓箭,数量最多的长枪反而不受欢迎。

腰刀只有十把,杨潮自己用了一把,给了赵康一把,其他的封存起来。

杨潮想用这种区别对待,让士兵们产生认识到官兵有别,有对比才有向上的动力。

长枪和弓箭,暂时都没有发下去,也都先封存起来。

然后带领士兵,清理出了靠近南墙附近,有三分地左右的一块菜园,在上面插上立木。

立木一人高,又给上面裹上茅草,外面用草席扎紧,用黑漆标画出胸、腹、头的位置,制成靶子。

用了三天时间,在墙根下弄好了九个靶子。

杨潮才每人发了一杆长枪,包括自己一人一杆。

杨潮练兵,也练自己。

因为练兵是为了让士兵拥有战斗力,不但是为了打赢仗,而且也希望士兵能够活下来。

打赢和生存,是一只军队最重要的两件事,两件事往往没有冲突,打赢的军队,总能生存下去,总打败仗的军队,一次两次侥幸能逃掉,总有被歼灭的时候。

杨潮为了士兵能生存,所以训练他们,他自己也不想死,所以自己也练。

“预备,刺!”

杨潮一声令下,自己也跟着刺杀过去,瞄准的是靶子的胸部,可是刺中的却是头。

可是杨潮自己可没有功夫,也不懂武功,但是从影视剧中看到的片段,太假了。

只能一步步摸索,所以一人发了一杆枪,杨潮心想,刺的准,刺的狠,总归有用吧。

“预备,刺头!”

“杀!”

一个星期后,号令也改了,从开始的无序随意刺杀,变成了刺头、刺胸和刺腹等号令。

同时杨潮下令后,同时刺杀,嘴里也喊一声杀显得很有气势。

三十个兵,就剩下了八个,几乎是四选一。

留下的人,确实比走了的要强,不管是服从性,理解力都更强。

刺杀训练也掌握的很好,甚至有几个,比杨潮自己还好的多,刺杀的更准,更狠。

不出意外,这就是杨潮将来军队最基本的班底了。

第六十五节消息

为了这个班底,杨潮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三十个人,只留了八个,而且还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杨潮认为这很必要,兵员素质太低,就只能用这种高淘汰率来遴选,当然杨潮相信人跟人的差距并不大,只要合适的训练,都能掌握某些技能,可是杨潮没有时间,所以才用这种优胜劣汰的残酷方法,来挑选出那些更有天赋,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的人。

就是这样,杨潮也耗费了三个月,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

本来杨潮还以为自己时间充裕,距离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还有两年之久,但是现在看来,两年时间都未必够自己用来攀爬到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位置。

说白了,这也是杨潮是外行的原因,如果是一个正宗的部队军官的话,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就能练出一支精兵了,可自己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靠着兵书上面的文字来揣摩领悟,自己摸索练兵,能快才怪了。

士兵刺杀训练一直持续到了八月中旬,杨潮正打算过几天去给上级千总和副将送礼去,结果康悔找到了军营中来。

新江口的水营戒备并不严,但是而且靠近江边,非常潮湿,一般没人来这里。

杨潮以为是青楼那边遇到了急事,直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潇送消息来了。

杨潮听完,立刻就跟康悔离开了军营。

事情成了。

周延儒再相板上钉钉。

王潇从北京发来急报,专门让一个仆人从北京连夜赶往江南,不过却也不是专门给杨潮送消息,而是给他王家送。

仆人到了扬州,过江后直奔江南,但是在镇江又派快船转到南京,来通知杨潮一下。

杨潮早就嘱咐过王潇,一旦事成,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王潇做的算不错了。

相信此时消息未必传到杭州,距离更近的杨潮这里先知道了。

已得到这个消息,杨潮什么都顾不得了,第一时间先赶到了江宁县衙,求见县令。

……

上次的集会过后,江宁知县杨文骢时常烦躁,频繁的去青楼散心。

烦躁的是,上次本来是那么好的一个机会,让自己可以跟张溥加深关系。

可是自己最后碍于钱谦益的面子,只出了五十两献金。

那五十两好像人家也看不上,最后也没人来跟自己要。

当时身上明明装着一张大会票,却完全没办法拿出来。

可惜错过机会的同时,杨文骢还暗中担忧,很担心因为这事,他会把张溥给得罪了。

更让他郁闷的是,集会之后,复社和东林竟然公开分裂了,在江南争得你死我活,互相检举揭发,互相弹劾,士子们,也互相看不惯,作诗作词,互相谩骂。

好在复社的核心是以苏州为中心,而东林则是南直隶、南京松江等府为核心,双方士子大多时候只能隔空对骂,不然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但这事让杨文骢就像吃了一只死老鼠那么难受。

自己当时碍于钱谦益的面子才不敢捐助太多钱,可是转眼间钱谦益就跟复社翻脸,而自己却是一个复社的成员。

这简直就两头不是人,钱谦益不会记得自己的好,张溥可能还会记恨上自己。

杨文骢是复社成员,而且是最早那批加入的早起成员,与张溥有交情,但交情并不深,因为自己毕竟是外地人,而且祖籍贵阳,距离江南太远了,对南京人来说几乎是化外之地。

加上自己后来科举总是不顺,一直只是一个举人,所以不怎么被人重视。

但真要说起来,杨文骢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名气也不算小,过去也是一个江南才子,风头被那些年轻士子盖过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

可就算跟那些年轻才子相比,杨文骢也只是少了激情,论起文章老辣、诗词厚重、书画动人,杨文骢更胜一筹。

在真正的内行眼中,杨文骢更有名气,书画一出,购者甚众,可惜的是名气没有给他带来官运,仅仅带来了些许财运。

这些年杨文骢很是攒下了些银子,几乎全都是他卖画的收入,乃至为了当上这个县令,运作花去的几千两银子都是他卖画所得。

跟江南许许多多文士才子一样,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随便挑一样专心钻研下去恐怕都能成为一代大师,可跟其他人一样,他也痴迷于官场,说到底就是热衷当官,把其他的事情不过看作是雅趣,玩玩即可,多了就丧志了。

所以杨文骢最在乎的不是名气,不是诗书画的才能,而是仕途,他更希望能青云直上。

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复社最辉煌的时候,他没有赶上,复社这几年低谷,他却摊上了,这几年复社的举子少有考中科举的,士子间颇有传言,说是朝堂上的大人们都不愿意看到复社的人,所以复社举子根本不愿意录取。

杨文骢未必没有受到牵连,始终考不中进士,才选择了挂名国子监成为监生,最后得到了一个优评,又走了走关系,才谋到了这个县令。

跟杨文骢一样的复社举子大有人在,像杨文骢这样谋到一个县令的,却少之又少,所以这些年脱离复社的士子人数众多,就连杨文骢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还是碍于脸皮太薄,没有下定决心。

以前没机会也就算了,可是这次张溥运作周延儒再相,是一个多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他却再一次错过了,因此集会之后,他就一直懊悔不已。

“老爷,杨潮公子求见!”

仆人来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

杨文骢只看了一眼,当即站起来:“快快有请!”

……

杨文骢急切请自己的态度,杨潮一点也不意外。

相信周延儒再相的消息传开后,南京城任何一个衙门,都会把自己奉若上宾。

“恭喜老父母了。玉绳公再相了!”

杨潮大笑着走了进来,这次拜见杨文骢,就没有大礼了,只是随便拱拱手。

杨文骢也不在意,早就不敢小瞧杨潮了,虽然杨潮没有什么大背景,但是在青楼中,这些天他可是听够了杨潮的名字,在文人中,杨潮的名字,可是跟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一起出现的。

因此杨文骢可一点都不敢小瞧杨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