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道君 >

第12章

大唐道君-第12章

小说: 大唐道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李弘才会让闫庄去少府监找人。
    “少府监少监安良臣参见太子殿下!”就在李弘走进书房时,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男人立即躬身施礼道。随即他身边的三名身穿少府监技师服侍的一老两少也躬身向李弘施礼,“参见太子殿下!”
    “不要多礼了,”李弘微微示意道。他见少府监的少监安良臣和一老两少三名技师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开门见山的说道,“你们不要紧张,孤今日找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做一件东西。你们可曾了解过雕版刻印?”
    少府监设有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像安良臣这样的寒门子弟能够一步一步爬到少监的位置上,就足以说明他自己学有过硬的技术。
    因此李弘一说雕版刻印,安良臣就忙开口说道,“这个微臣了解过,只要钱财足够,让中尚署刻印几本书不难。只是不知道殿下要想刻印什么书籍?”
    “雕版刻印的花费太大,刻印一本书的代价太高,你们有没有想过改进刻印技术?”李弘循序诱导的问道。
    关于活字印刷术,他只想给少府监的技师们一点建议,可没想过自己说出来直接让他们去做,因为他想通过活字印刷术刻意的培养少府监众技师们善于思考,敢于研究发明的意识。
    要是一切东西都是他说出来之后再让他们去做,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毕竟他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不是很多,总有一天会做完的,怎么能比得上让大家一起来发明创造呢?
    “老臣倒是想过这个问题,想到过一个改进的方法,只是——”安良臣没有说话,倒是他身边的老人突然开口说道,“想要改进雕版刻印就需要很多的钱财,因此…”
    老人说到这里,瞥到安良臣不善的目光,便识趣的闭上了嘴。李弘将安良臣的举动看在眼里,只是没有点破他,而是继续问道,“你有什么方法?说来听听吧!”
    “现在的雕版刻印,是要在刨光的楠木木板上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之后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再然后将纸揭起,装订成书籍。这样雕刻的一版只能印一本书里面的一张内容,之后除了继续刊印这本书外,雕版就只能作废。”老人开口回答道,“老臣在想,我们要是将需要刊印的书籍里面的字一个一个的单独刻出来,再按照书里面的内容,将它们排版沾到木板上,等刊印完了再将字取下来,到需要印刷下本书用到这些字时,再重新排版粘贴的木板上,这样做岂不更加的省时省力吗?”
    待老人介绍完自己的改进方法之后,李弘尽然愣住了。
    不是说老人刚才说的方法有多高明,而是老人跟他说的改进方法不就是今后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术吗?
    听到老人想出的木活字印刷术,李弘是既高兴有悲哀。
    高兴的是现在的大唐技师已经想出了木活字印刷术,这说明他们也有发明创造的意识;悲哀的是,因为钱财方面的短缺,这个关系到数万万读书人和影响到大唐科举发展的技术尽然胎死腹中。
    李弘想到这里,面色一沉,语气严肃的问道,“你的这个方法不错,孤觉得可行,孤给你十天的时间,你能做出一版样品吗?你放心钱财的问题你不用管。”
    “只要人手足够的话,十天做出一版样品没有问题。”老人肯定的回答道。
    “你在少府监担任何职?”李弘突然问道。
    “老臣安建良,是中尚署的丞。”老人躬身答道,又补充了一句道,“不过,老臣明年就要致仕了。”
    中尚署是少府监的一个部门,是专门为皇家使用的车船做画素刻镂,给宫中蜡炬杂作的衙门,设有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
    除开老人想出的木活字印刷术不说,老人作为一个从八品下的中尚署丞,而且还仅仅只是中尚署五个丞之一,这么大年纪了还到东宫来见自己,这本身让李弘很奇怪,只是突然想到少府监的少监叫安良臣,而老人的名字叫安建良,李弘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一刻,他的嘴角的笑意一闪而过,凛冽的目光移向安良臣说道,“安少监,这件事情孤就交给你了,这十天内你务必要满足安署丞的一切要求,十天之后孤要看到样品。到时候样品合格,能用,孤升你的职,赐你爵位,要是样品不能用,白花了上万贯的银钱,你这个少监也别做了,就回家去种地吧!”
    安良臣身体一震,可脸上立马露出欣喜之色,忙躬身领命道,“诺!”
    ……
    待到安良臣和安建良一行人离开,闫庄这才开口问道,“殿下,这个方法是安建良想出来的,为何要让安良臣来负责呢?”
    “安良臣只不过是一介寒门子弟,今日能爬到少府监从四品下的少监位置上,难道你不觉得这个人很有才吗?”李弘反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说改进雕版刻印是安良臣想出来的方法?”闫庄不敢相信的说道,“那他为何又让安建良出头呢?难道是怕他自己想出的改进方法不管用会承担罪名,才会让安建良顶替他?”
    “安良臣今年才四十多岁,就已经是从四品的少监,要是他的这个改进印刷术的方法成功了,就凭这份功劳他就可以再进一步,到时候岂不就成了身穿紫色官服,腰佩金鱼袋的三品大员了。”李弘淡淡的说道,“可你看看现在朝堂上有几个寒门子弟能够做到身穿大紫袍,腰佩金鱼袋的?”
    “而安建良就不一样,他一个从八品下的中尚署的丞,你就是给他官升三级也不过是一个七品小官,能让谁会眼红?”李弘冷声道,“这对父子倒是深谙官场之道啊!”
    “他们竟然是父子?”闫庄听到这句话时更加吃惊不已,他脸色立即变得有点阴沉,狠狠说道,“他们的胆子倒是不小,敢欺瞒殿下,要不臣立马去将他们抓起来问罪。”
    “哎!”李弘微微叹息了一声说道,“还是算了吧!到时候等他们做不出合格的样品再追究他们的罪名也不迟。”
    李弘知道这就是当下大唐官场上的一种陋习,只要是寒门子弟身居高位,就会受到士族门阀子弟的打压和排挤,因此惩治安良臣父子没用,要是不能打破世族门阀把持着官吏的选拔和举荐权,就是杀几百个安良臣父子,寒门子弟依然会像安良臣父子一样明哲保身。

第二十五章 两个硬手
    待安良臣父子离开,李弘就让闫庄将张柬之和李峤请到了书房,他准备将东西市税收的调查任务交给两人去负责。因为东西市税收牵扯甚大,李弘不敢掉以轻心,而他现在能信任和能调用的人就只有张柬之和李峤两人了,再说查这类问题,他也只相信张柬之和李峤有这个能力。
    张柬之和李峤来到书房,看到李弘正要施礼,却被他阻止道,“不用多礼了,你们坐吧!”
    张柬之和李峤已经习惯了太子殿下的随和,只是微微躬身就很自然的落座。
    李弘开门见山的问道,“你们对东西两市的税收有关注吗?”
    “不曾关注过。”张柬之一脸不解的回答道,李峤也微微摇头。见李弘皱眉不展,张柬之便不解的问道,“殿下,难道是东西市税收出了问题?”
    李弘微微点头,就将今天在西市遇到的鸟收钱和胡商说的话跟张柬之和李峤说了一下。
    张柬之和李峤都是宰相之才,经李弘这么一说,两人就意识到东西两市的税收有问题,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张柬之便开口问道,“殿下今晚叫我们过来,是否就为了要让我们查东西两市的税收问题?”
    “嗯!”李弘语气凛冽的说道,“税收奈国之财富,有人敢这么大胆,将手伸到了商税之中,孤就不能不管。所以,孤今晚叫你们过来就是想让你们两人能够查清这里面的问题,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敢染指东西两市的商税。你们放心去查,要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孤会帮你们解决的,还有你们在查找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的话,随时都可以跟孤说。”
    “不知道殿下是让我们明察呢?还是暗访?”李峤问道。
    “东西市税收出了问题,这只是孤的猜测,因此你们先暗访吧!”李弘淡淡的说道,“要是查出问题,孤再上书父皇明察也不迟。”
    张柬之和李峤听完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便向李弘说道,“殿下放心,十天之内我们一定会给殿下一个交代。”
    “嗯!”李弘自然相信张柬之和李峤的能力,便又问道,“你们协助孙真人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的事情现在进展的怎么样了?”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现在就差订正和补充的专业人士了,不过这两天臣跟李舍人还有孙真人列了一个人员名单,不日便要跟李舍人到国子监和太学甄选这方面的人才。”张柬之思量了一下说道。同时他将一张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时所需要的人的名单递给了李弘。
    张柬之跟李峤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张柬之被任命为了正六品上的专门掌侍从规谏正启奏的太子司议郎,李峤被任命为了正六品上的专门掌侍从,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的太子舍人。
    因此,张柬之才会称呼李峤为李舍人。
    李弘没有看名单上的内容,让有宰相之才的张柬之和李峤负责这样一件小事情他还是很放心的。而国子监和太学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大唐将近有一半的精英们都在里面学习,所以张柬之和李峤准备到国子监和太学去甄选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需要的人员,李弘是一百个赞同啊!因为这跟他之前就计划好的借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纳贤的计划不谋而合。
    不过他想借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纳贤的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告诉张柬之和李峤两人,因此他便开口说道,“这次你们去国子监和太学,不必拘泥于甄选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所需要的人员,其他人只要有才,你们都可以将他们招募到东宫,孤的身边没多少位置给他们,可崇文馆不是还可以安置不少人吗?”
    崇文馆是贞观十三年设立的,设立之初就归东宫管辖,崇文馆置学士掌经籍图书以及教授生徒,又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等,可以有学生二十名,均选自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
    因此李弘要是将从国子监和太学招募到的人安置到崇文馆,倒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张柬之和李峤的身体一震,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移向了李弘,他们是聪慧之人,自然从李弘的话中听出另外的意思,只是一想到太子这次突然想要组织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只是想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此纳贤,甄选和搜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两人就一脸的吃惊不已,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下得了决心和做的了决定啊!
    不过两人这么一想倒也开始佩服起李弘做事的手段了,同时他们还为李弘对他们没有隐瞒自己的计划,将他们当成心腹看待激动不已,就信誓旦旦的保证道,“请殿下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你们知道就好!”李弘叹息道,“哎!孤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身边没人可用啊!”
    张柬之和李峤能明白太子殿下现在的苦衷,因为他们清楚要不是太子身边缺人,这次查东西市税收的问题估计也用不到让他们两人出马了。
    ……
    崇教殿里灯火辉煌,可赵红裙有点站立不安。因为她被人领到崇教殿时说太子殿下要在这里见她,可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时辰了,还不见太子殿下的影子。难道是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吗?可是自己今天刚到东宫,之前又没见过太子,又怎么能得罪他呢?
    就在赵红裙忐忑不安的胡思乱想之际,李弘的身影出现在了崇教殿。
    李弘走进崇教殿,就看见到一个年方十八,身穿宫女服饰女子正在焦急的等他,这女子身形娇小,容貌没有周娟秀丽,没有卢十三娘淡雅,可比周娟和卢十三娘两人多了几分妖娆和妩媚。
    李弘就走到这女子的面前时,对方竟然还没有发现他,他就开口问道“你就是赵红裙?”
    这女子猛然抬头,看到是李弘时吓了一跳,就见她的神情有点紧张的欠身施礼道,“奴婢正是赵红裙。奴婢参见太子殿下!”
    李弘没有理会她的紧张举动,而是径自走到崇教殿的主位上坐下,这才仔细的注视着赵红裙问道,“母后专门叫你来贴身服侍孤,你除了琴棋书画、歌舞之外还懂什么?”
    赵红裙不敢正视李弘,低头轻声回答道,“除了琴棋书画、歌舞之外,女婢还懂得煮茶、刺绣和梳妆。”
    “你会舞剑吗?”李弘问道。
    赵红裙答道,“奴婢不会。”
    “会骑马吗?”李弘继续问道。
    赵红裙微微摇头,低声回答道,“奴婢不会——!”
    “你知道孤现在需要什么人吗?”李弘继续问道。
    “奴婢不知——!”赵红裙依旧低声回答道。
    “哼哼——你当然不知道了!”李弘冷哼一声说道,随即语气淡淡的问道,“你很怕孤吗?”
    “没,不——不怕!”赵红裙的声音变得有点慌乱。
    “不怕?那你为什么低着头不敢看孤?”李弘语气冰冷的说道,“你抬起头走上前来,让孤好好看看母后到底给孤挑了一个什么样的贴身侍女!”
    李弘是太子,是东宫的主人,李弘的话在东宫就是圣旨,容不得赵红群违抗,因此她只能慢慢的抬起头,战战兢兢的一步一步走到了李弘面前。
    说实话之前她掖庭宫时没少听说过有关太子的传言,大家都说太子从小身患顽疾身体孱弱,是一个性格温润和蔼的人。可现在真的见到太子时赵红裙才知道掖庭宫里的传言都是假的,至少在太子性格温润和蔼这一方面的传言她觉得不真实。
    赵红裙走到李弘面前,李弘就闻到了她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幽香,这股香味不同于周娟身上的清淡,不同于卢十三娘身上的清冽,倒是更像一朵绽放的花朵散发出的醇香。
    李弘见赵红裙走到她面前就又底下了头,他便伸出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挑起赵红裙的下颚问道,“你身上散发出的是什么香味?”
    赵红裙在李弘手指触碰到她的下颚时身体不由的一颤,俏脸都吓白了,不过她还是强自忍住了没有躲避,小声回答道,“是,这是奴婢自制的海棠香囊散发出的味道!”
    见赵红裙一脸惊恐的样子,李弘便收回了手。
    而经过这一番的试探,他发现赵红裙从刚才见到他一直到现在都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样子时,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眼线或者卧底,这让他很怀疑武后让她做自己的贴身侍女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因为武后要是真的想在他的身边安排一个眼线,以武后的手段什么样的人找不到,不至于让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懂而且胆子小,又没心机的女子贴身服侍自己啊!
    不过即便是试探过了赵红裙,李弘在她身上也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可他也不敢大意,便淡淡的说道,“孤想要的人既不需要舞剑,又不用骑马,只需要会弹琴就行,而你既然会弹琴,以后就教孤练琴吧!”
    “奴婢知道了!多谢殿下!”赵红裙眼中闪过一抹感激之色,忙躬身回答道。

第二十六章 中书门下
    大唐的三省六部体制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高宗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
    因此,李弘要在光顺门视察各部门呈奏,处理和决断一些小事情,主要去的地方还是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的门下省。
    门下省的侍中是窦徳玄,他是武后的亲信之一。
    他见李弘到了门下省,就知道太子殿下又恢复之前高宗下令让他每五日一次到光顺门视察各部门呈奏的惯例,便忙起身向李弘施礼,又将李弘请到主位上坐下,就吩咐一名左散骑常侍将两沓奏章放到了李弘的面前说道,“殿下,这就是今天尚书省送来的奏章,有一部分已经做了审议,还有一部分还没来得及看,还请殿下审阅。”
    李弘今天来门下省,主要就是为了鸿胪寺少卿蒋仁吉的奏章,至于其他官员上呈的奏章他没时间看也不想看。因为不管他看了什么奏章,做出什么批示,作为武后的亲信,窦徳玄都会一字不落的将他在门下省所作所为告知武后,而他在门下省决断的一些小事只不过是为了熟悉政务而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既然这样,他又何必非要这样做而招惹武后的目光呢?
    因此他没有看放在他案前的两沓奏章,而是开口问道,“窦相,今天鸿胪寺少卿蒋仁吉送上来的奏章,你们审议了吗?”
    窦徳玄颇为吃惊,太子殿下刚到门下省,不看其他人的奏章,而是专门询问赵仁吉这份关于向鸿胪寺居住的各国使节收取食宿费用的奏章,难道…突然他想到这几天为了准备接待吐蕃使团,鸿胪寺不就正在听太子殿下的调遣吗?这么一想,窦徳玄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鸿胪寺少卿赵仁吉敢这么大胆,会上这样惹人非议的奏章了。
    只是赵仁吉的这份奏章关系甚大:其一,让各国使节居住在鸿胪寺居免费食宿,这是大唐立国之处就定下的,而且还是太宗亲自下的旨意;其二,要向各国居住在鸿胪寺的使节收费,这势必会影响到大唐与周边各国之间的关系。于是窦徳玄在看完之后没有私自做主是通过审议,还是驳回,而是将它取出单独放在了一边,准备在下午的时候,将许敬宗和戴志德等宰相们请到门下省,大家一同商议之后再做出一个决断。
    现在见李弘这么问,他就从书桌的另一边取出了这份奏章,将它恭敬的放到了李弘面前,躬身回答道,“殿下,这份奏章内容牵涉太大,微臣不敢妄作决定因此还没有审核。”
    李弘打开奏章,开始快速阅读。
    赵仁吉写的奏章的内容不多,除了昨天他提的赵仁吉的建议外,赵仁吉只在奏章里加了一点关于怎么向居住在鸿胪寺的各国使团和使节收费的具体方案,让他的建议饱满了很多。
    李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