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跪地的工匠如释重负,爬起来一窝蜂逃出屋子。
胡安铭继续问:“现在怎么办?”
“如果是朱家还好说,如果是柳家麻烦就大了!”胡广厚心烦意乱。他本想等自生火铳研制完备,他制造出一百杆向大将军献礼,从而一举压制住范家和朱家。
“柳家和晋王走的近!”
胡安铭多余说这一句话。
胡广厚沉思片刻,当机立断,道:“不能再等了,无论是范家还是朱家,只要把那杆鸟铳拿回去一拆开,就能明白七八成,剩下的不过是完善细节。那个样品虽然不能量产供大军使用,但进献给晋王必然得到赏赐。百步之遥,我走了九十步,不能在最后十步落下来!”
胡安铭想的很多,又问:“如果是柳家已经把鸟铳偷运到南京,我们该怎么办?”
胡广厚太阳穴的地方青筋跳动,咬牙道:“那我就在晋王面前和他打这个官司。我就不信晋王会查不明白这里面的猫腻!”
胡安铭心中担心,见叔父正在气头上,不敢再劝。
“把库房中那二十杆自身鸟铳拿着,再找二十护卫随我往杭州,明日清晨走水路往南京!”
胡广厚声音洪亮,胡安铭被吓了一跳,立刻转身出去召护卫。
事情紧急,胡家人说走就走,他们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门,惹人注目。
柳家势大,胡广厚虽然相信晋王会秉公处置,但心中也没有底。
这边胡家人一出发,柳全在富阳执掌兵器工坊的柳泰广立刻命家丁紧随其后往杭州,连夜走运河水道往南京送信。
胡广厚按部就班的走路,他知道自己此行瞒不过柳家。柳家势力庞大,在各地都有产业,紧急时甚至可以调动官府资源,不是眼下的胡家能比拟的。
次日清晨,客船顺运河而行。两日后,胡广厚一行人到达南京。
胡安铭心中胆怯,喋喋不休的问:“晋王要是相信了柳家,怎么办?”
胡广厚冷笑道:“晋王要是这么好蒙骗,他就不是晋王了!”他与晋王在徽州城相识,是晋王把他引入军器制备之路。从眼下来看,大明再没有人比晋王的眼光更长远,又怎么做这种杀鸡取卵之事。
……
……
晋王府。
半上午时分,柳随风突然来府中拜见。
翟哲正在喂鸟,这两只凶猛的飞禽让晋王府的高墙在百姓眼里变得遥远。少了亲近,多了敬畏。
肉条扔出去,海东青伸出脑袋,闪电般啄住肉条吞进肚子。
一刻钟左右,两只海东青意犹未尽,肉条已然丢空。
侍卫伺候翟哲在水盆中洗干净沾上血腥的双手,然后退去。
翟哲一边洗手,一边说:“你知道吗?这畜生也知道懒惰,要是喂饱了,便会缩在巢穴中不出来!”
柳随风看了半天,笑答道:“我只在书上看见过,没想到王爷这几日就弄明白了这海东青的习性!”
翟哲背着双手走入院子,说:“海东青如此,人也一样,要是不能保持饥饿感,等到没有**那一日,那个人其实已经死了!”
柳随风心中一凛,晋王似乎话有所指。这样的晋王怎么可能失去进取之心。
正在此时,院子门口方向来了一人,方进大踏步走进来。
“启禀王爷,杭州胡广厚今日到达南京求见!”
“胡广厚,他来干什么?”
“他说有宝物要进献给王爷!”
“宝物?这是要好事成双吗?”翟哲转身瞥了一眼身后的柳随风,见他还在看着两只海东青发呆。
“他也会喜欢这两只鸟吗?”翟哲转了个念头,吩咐方进:“传他进来!”
一刻钟不到,胡广厚带着二十个护卫扛着二十个木箱走进晋王府。走进外院,那些随从连同木箱全部被侍卫扣押,只让他一人入内。
胡广厚随方进见到晋王,他也看见晋王身后的那个文士,和传言中的那两只海东青。
“这就是柳侍郎吗?”他心中稍一盘算,还是决定如实禀告。但鸟铳丢失一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柳随风从后面赶上来,落后翟哲半步注视胡广厚。他今日来到晋王府,正是为此而来。
“禀告王爷,小人近日在工坊中研制了一种新式鸟铳,无需火绳便可施放,可让鸟铳无惧狂风雨雪。”
“是吗?”翟哲因为心情激动咽了一口吐沫。
他知道火器是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他不熟悉鸟铳制造之法。但市井之中有英才,只要有利可图,他确信迟早有一日火器会发展到他想象的那个模样。
“自发鸟铳是根据万历年纪毕懋康著《军器图说》制备,经过八个月的完善,已可为军中装备!我此番带来了二十杆正在门外!”
“好,带我去试铳!”
几个人跟在翟哲身后到了外院,方进指挥侍卫准备试铳场和木耙。
胡广厚指挥护卫打开二十个木盒子,二十杆崭新的鸟铳显现在众人面前。
这二十个护卫也是胡家的试铳手,分别拿鸟铳站在靶子三十步外站立城一排。他们和其他的鸟铳手一样装填铅子和火药,随后举铳向前,扣动遂发装置。
“砰!砰!砰!”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硝烟弥漫,因为无需用火绳,铳手有充足的时间来瞄准。
二十颗铅子全部击中木耙。
“好!”翟哲抚掌大笑。
这些自发火铳可要比那两只海东青要珍贵多了。看来那两只猛禽还真是祥瑞之物。
铳手装填火药铅子连发。
晋王府东北角升起一股淡淡的硝烟。
翟哲粗略估计,鸟铳施放的速度至少提高了三成,而且精准度大幅提高。
轰击五排铳之后,铳手停下动作,鸟铳口朝天,等待晋王的评价。
展示完美!胡广厚满面红光,说出一点小小的不足,“偶尔有火石打出的火星没有引发火药,但经过工匠改装,只需连续击打,最多不超过三次,必然能射出铅子!”他本想改进的更完美才献宝,但这场突发变故打乱了他的节奏。
“好铳!”翟哲称赞。
“好铳!”柳随风拍手,道:“原来胡东家的的自发火铳已经如此完美!”
第564章 新时代的开始
“前日泰熙到南京,我听说柳家那个不成器的侄子也在研制自发火铳,不过是远不上胡东家这般有眼光了!”
柳随风的话轻飘飘,胡广厚抬头看这位神秘的柳侍郎。
柳侍郎的眼光深邃如大海。
“是吗?”翟哲很欣喜。他不知道这些自发鸟铳背后的秘密,但他非常乐意见到晋王府下都是这样有开拓精神的人。
这些远比一场战争的胜利更重要。
就像那两只海东青,只有饥饿的海东青,才是最凶猛的海东青。
“是吗?”胡广厚咬住嘴唇,重复晋王的话语。
柳侍郎在笑,笑如春风,没有一点威胁,不带一点攻击性。
没有人回答这两句问话,晋王中断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是你们,而不是那些呱躁的士子,才是大明柱石!”翟哲的话掷地有声。
柳随风心中微动,原来晋王也知道外面的那些说法。
胡广厚收回心思,躬身道:“晋王宽厚,这是大明商人最好的时候!”
“朝廷正在加征商税呢!”翟哲挥手,不耐烦的说:“今日大喜,不要说这些烦心的事!”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清虏退回江北没多久,各地的乡绅胆子又开始大了。他要在这些人蹦跶的最欢的时候,再让那些人长些记性。
翟哲伸手从最近的护卫手中拿过鸟铳,细细观摩一番,问:“如这样的鸟铳,你现在最快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胡广厚略一沉吟,道:“这些自生鸟铳虽然可以使用,但还是有缺陷。如果王爷再给我两个月时间,我能保证让它变得完美无缺。”
“很好!”翟哲赞许。他喜欢这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不会被眼前一点点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他侧首问柳随风:“柳家也在研制自发火铳吗?”
“我才听泰熙说过!只是开始,远比不上胡东家的成熟。”
胡广厚听见柳随风的话,转过头去。他的荣耀被小偷偷走了一角。
翟哲抚掌大笑,道:“也许,你们之间可以借鉴一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是!”
翟哲注意到胡广厚有些异样,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说:“好东西要懂得分享,军中对火器需求日益增强,你们三家卯足了劲生产,也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小人明白!”胡广厚释然。
在这瞬间,他已经想明白,柳随风今日出现在这里绝不是偶然,自发火铳这块的油水太大,不是胡家能独吞。
军器研制以及生产关系重大,无论是朝廷还是大将军都不会让一家独大。现在只有三家工坊,等大明的收复北地后,也许会有别的人加进来。
“很好!”翟哲指着那些鸟铳,嘱咐道:“这些东西,你带回去,不要走漏了消息!”
“是!”
二十个护卫忙忙碌碌把自发鸟铳收入木盒。
翟哲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会派人进驻富阳,监管军器制备!”
胡广厚心中一沉。晋王此举恐怕不仅是为自发火铳而来。
军器制备向来是国家大忌,在晋王之前,军器制备一向由大明兵仗局和军器局执掌,因此造成常年兵甲质量低下。
甲不能护体,铳不能杀敌。
晋王放权之后,虽然没有明文公布,但实际上已经解除了工匠的匠籍,短期内让江南的火器生产达到巅峰。
但由商家制备军器,存在军器外流的隐患。晋王府派人监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个监管使的权限如何,会不会干涉兵仗经营。
“正该如此!”柳随风在一旁表示赞成。
“你回去后约见朱家和柳家主事人,由你胡家主导自发火铳的研发,集思广益,两个月内拿出一个成熟的样品出来,然后加工生产,争取在年底之前,至少要制备出一万杆这样的鸟铳!”
“遵命!”胡广厚大喜。虽然不能独吞其利,但晋王让胡家主导,已经认同他的成果。胡家隐然能借此压柳家和朱家一头。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过头顶往西。
从胡广厚来访,一直到试铳完毕,足足用了两个时辰。翟哲兴致颇高,周边也没有人敢来打扰。
直到此刻,翟哲才感觉到腹中饥饿。他招呼柳随风和胡广厚,道:“已到午时,胡东家就留在府里用膳把!”
柳随风倒在其次,胡广厚欣喜不已。晋王位高权重,他一个商人之身,能与其共进晚餐,这是何等的荣耀。
晋王用餐极快,胡广厚在席间见到了晋王的二公子。那是个调皮伶俐的小孩,吃饭的时候,围在他父亲周围转圈。这消除了席间的凝重和紧张,胡广厚吃的很轻松,也吃的很饱。
他心中想:“外界都说晋王是个很和善的人,果然不假!”
未时,胡广厚告辞离去,在南京歇息一晚,次日返回杭州。
富阳几家兵器作坊合作之事,还需等到晋王派人前来主持。
柳随风被翟哲留了下来。
书房中。
翟哲问:“柳家的自发火铳,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下没有巧合,如柳随风这样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更不能将其当做巧合看待。
柳随风面色如常,干笑道:“我只是昨日听柳泰熙所说,并不知道实情!”
“真的吗?”翟哲似笑非笑。
“军器为国之重器,我解除了绑在工匠身上的枷锁,是想得到能压服四夷的利器。幸好,我今日见到了自发火铳。如果胡广厚辛苦经营,不能从中得到利益,还有谁会去做这种事?”
柳随风面色尴尬,不敢辩白,他明白自己犯了错误。
他了解晋王,但他不该利用晋王的心思。
自发火铳不可能由胡家独自生产,但这个决定必须要由翟哲做出来,无需别人暗示。上位者,最忌讳别人揣测他的心意。
“你只是吏部侍郎!”
翟哲从没有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对柳随风说过话。
柳随风背襟湿透。
翟哲心中烦透,“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变得严厉,变得没有人情味,才能让你们知进退!”自发火铳只是引子,还有江南各地的流言让他很失望,失望到渐渐失去耐心。
如果暴力和血腥能解决问题,他就要快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我知错了!”柳随风垂头认错。因为他了解晋王。
隆武三年。
南北的战事处在胶着中,重新安定下来的江南处在新旧势力交汇点。
新兴的商人群体在晋王和大将军的扶持下逐渐壮大。在大明,商人还很弱小,他们只有依靠晋王才能在朝堂中得到一点话语权。
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
他们又是最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驱使,他们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第565章 扬州事
。5。
黄宗羲站在高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有嘴上才才长茸毛的年轻人,也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宗羲这几年著书立说,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翟哲,他父亲黄尊素是当年东林六君子之一,在江南的名声比方以智要响亮。
“大明一直以为农为天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天下之本。民以食为天,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他这一年来一直思考大明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不是方以智力邀,他可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少年认真的听,认真的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他地方的书院的不同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以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著的《物理小识》。不过这几日来,真正愿意随方以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以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宗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他从不勉强。
高台上,黄宗羲说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以智为首,其他讲授者皆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晋王府都有备份。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宗羲等人的想象。他,包括冒襄和陈贞慧,其实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金鑫前来叫教习徐光启当年所著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以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苏州书院是翟哲借助方以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晋王的心思,但方以智猜到晋王隐藏在其后的目的。在书院成立的头一天,他便说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当然,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东林书院变为历史。
方以智曾经说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
只有方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晋王,也只有晋王才能配上方以智这样的士子。
苏州书院才开始起步,杭州的讲武堂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
五月,雨季过去。
江南的春节农耕已经结束,各地府兵集中训练。
通常雨季过去,就是大明的军队将要出动的时候。因为明军多火器,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出击风险太高。无论是湖广还是泰兴,明军在春季一直收缩防线。
讲武堂首批结束培训的一百名武官在南京城接受大将军的检阅。
一年半的培训让这些人至少能看懂公文,同时能写好一份通顺的报告。没有慧根的人在一年半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要求,这些人多半原来就有一定的文字底子。
讲武堂今年扩编,已有三百人。各地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有童生功名的士子均可以通过考核进入讲武堂学习。其中有一百人的名额来自军中各位总兵推荐,但不得推荐千总职位以上士卒,而且加入讲武堂后,便脱离原来军籍,下一步去向由大将军府决定。
南京脚长,一百名武官站成十列,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
威武的盔甲,挺拔的身躯,还有一张张略带稚气的面孔。翟哲绕方阵走一圈,走后站在方阵的正对面。他今日前所未有的重视,特意穿上了盔甲!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锐士!”
大将军雄壮的声音在响亮在广阔的校场。
“大明今日虽弱,但必将因为你们走向新的荣耀!”翟哲张开双臂,“我们是武人,开疆拓土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这是大将军在讲武堂题词牌匾上的四个字。
站在最前的四个人是这批武官中最突出者。
浙东张秋,杭州江柔,松江程子明,徽州李大庆。
张秋举起右手,一百人异口同声,喊叫道:“大将军威武!”
“去吧,视同僚的生命如你们自己的生命,把清虏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无论到哪里,不要坠了你们大明精锐的名头!”
翟哲的两只手掌指向天空,头顶上两只海东青在盘旋。
“大将军威武!”呼喝声令人热血喷张。
这些人从进入讲武堂开始,除了日常的功课和训练,他们了解最多的正是大将军的经历。从在胡虏环绕的形势下挽救出塞汉人的性命,到反剃发令时的冲冠一怒,收复江南。经过刻意渲染的那些事迹令翟哲在他们如高山般挺拔。
“多好的时候!”翟哲心中感慨。他们很快将走向战场,鲜血会让他们变得成熟,或者是更锐利。
五月中旬。
江南连续向江北岸的扬州府添兵,元启洲奉命率一万兵马过江,加入阎应元的阵营。至此明军在泰兴县驻军已经有三万人。
讲武堂出来的这一百人被编入各营,全部被派往江北,他们中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千总。年轻人需要用鲜血来积攒军功,但有了讲武堂的经历,他们被提拔的速度一定很快。
明军不停的加固泰兴防线,同时派小股兵马试探性向扬州府深处进军。如皋、泰州各地城门紧闭,乡绅都躲入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