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123章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23章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度根一样,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承载失败。可是步度根却忘记了一件事,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死了,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步度根自刎而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至此,鲜卑族的三大领袖,全部死于非命。幅员辽阔的鲜卑族,即将迎来新的统治,相信用不了多久,鲜卑人就会在敖烈民族融合的大宗旨之下,开始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击败了步度根和西部鲜卑三大首领之后,敖烈给吕布留下了三万大军,让他对西部鲜卑的残余力量进行清剿。敖烈相信,有着长年坐镇边关、和异族人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吕布,一定会把事情处理的很妥善。而且,还有陈宫这个智囊帮助吕布出谋划策,敖烈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心。
    之所以会这么着急的班师回燕京,是因为留守燕京的黄忠派人给敖烈送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孙策突然来到了燕京,本来是很着急要见敖烈的,但是当他听到敖烈已经率军北上,抵抗鲜卑之后,也就只好耐着性子等候在燕京。至于孙策到底有什么急事,黄忠的信中却没有提及。
    敖烈对孙策的脾气秉性十分熟悉,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孙策是不会来燕京求自己帮助的,可见,在孙策身边。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孙策耐着性子在燕京等候半个多月,而没有前来北疆寻找自己,也昭示着孙策的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一些变故,否则,以孙策的性格,一定会单枪匹马的来北疆找自己了。况且,黄忠是敖烈的心腹大将,对黄忠都有所隐瞒。没有说出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事情一定不简单。
    当初收下孙策这个徒弟,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敖烈对孙策的了解逐渐深入,他发现孙策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有时候太过自我了一些,也太过崇拜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除此之外。孙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将了,绝对是可堪造就之才。熟知历史的敖烈还知道,用不了多久。整个江东都会变成孙家的后花园,孙策就是东吴帝国的实际开创者。为了稳固南方的局势,敖烈也没有理由对孙家的事情不闻不问。更何况,敖烈现在已经和孙尚香定亲了,说起来,也算是孙家的半个儿子,无论于公于私,敖烈都不可能对孙家的事置之不理。
    距离当初敖烈与田丰约定的两个月时限,还有十天的时候,敖烈就已经提前完成了既定战略,率领着得胜之师,出现在了燕京城外十里远的地方。这次出征,对北疆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短短两个月之内,敖烈大军先是平定了幽州境内的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把这两个国中之国变成了幽州治下的两个郡;而后以粮草做诱饵,一举击败了东部鲜卑轲比能所部;紧接着在王允无意的“帮助”之下,吕布使出苦肉计,迅速平定了中部鲜卑的和连所部;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敖烈对西部鲜卑步度根所部,上演了一出简单实用的离间计,一战击溃了西部鲜卑的主力军。
    这么彪炳的战绩,就算是和昔日的首位冠军侯霍去病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敖烈之所以能如此神速的完成这个壮举,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对麾下战士的培养和训练,敖烈是不遗余力的,敖烈花费的大量钱财和心血,没有白费。无论是训练程度还是武器装备的精良,敖烈麾下的将士,都已经站在了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顶峰,这是保证此役大胜的基本因素。
    麾下各位文武同心戮力,是敖烈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战斗在第一线的武将们奋勇当先、身先士卒;留守在后方的官员们也不轻松,不但维持着境内治安的良好,还要负责向前线输送粮草,保证前线大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作战。文臣武将同心同德,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内部的稳定团结,是保证幽并军事集团在危急时刻,连战连捷的重要因素。
    此外,敖烈的识人之明和知人善任,也为这场大胜奠定了基础。在敖烈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是敖烈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在投效到敖烈麾下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投效敖烈之后,敖烈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给他们最为适合的职位,让他们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并时刻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更深入、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造就出了一批可堪重用的猛将和能吏。
    以诸葛亮为最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是谁,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尊敬,都是因为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弟子,再加上敖烈对其青睐有加,才让诸葛亮坐上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对此,不少人心中都存有疑虑,认为诸葛亮年纪还轻,资历不足,不足以被委以如此重任。可是此战之后,诸葛亮的军事素养、运筹帷幄以及对人心的揣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担忧,确认了诸葛亮第一文臣的地位。
    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这场罕见的天降大雪,让北疆的异族,尤其是鲜卑族毫无准备,为了生存,只能在仓促之间,向幽并发起大规模的侵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存量的,贸然发起战争,一旦失败,结果必然就是走向灭亡。相比于鲜卑人,敖烈手中的粮食虽然也不多,但汉人毕竟是以农耕为主业的,调集粮草还是要比鲜卑人方便一些。
    另外一点,就是运气的问题了。在连番的作战中,好运气始终站在了敖烈这一边,甚至就连无心插柳的王允,都从千里之外的洛阳横插一脚,包藏祸心的举动反而帮了敖烈的大忙。运气好的极致,就被人们称作是气运。往往那些大气运加身的人,最后都会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通过这场战役,可以推断的出,敖烈就属于那种大气运加身的人,不然怎么解释的通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好运气呢?
    总之,两个月的作战时间虽然短,但是敖烈却完成了数代乃至数十代的汉人,未曾完成的夙愿。一统北疆,把西连雍、凉,东临幽、并的庞大地域,规划到大汉的版图上,是自汉武帝以来,所有汉人共同的心愿。现在,距离这一天,已经不会太久了。
    汉代,是个注重功绩的朝代。汉武帝屡次发动战争,就是要开疆扩土,为大汉的版图添砖加瓦。从那以后,开疆扩土,就成为了每一个汉人心中,最大的功劳。昔日的首位冠军侯霍去病,之所以会在数百年后今天,依旧能够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就是因为霍去病纵横大漠,打的匈奴人被迫向大汉俯首称臣。
    今日,敖烈完成了和霍去病同样的壮举,甚至比霍去病的战绩还要辉煌。因此,当敖烈班师回到燕京城外的时候,他麾下留守燕京的文武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衣服,沐浴熏香之后,出城十里相迎。无论是文士还是武人,对这个时代有着开疆扩土功绩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此外,居住在燕京城中,甚至是方圆百里之内的一些百姓们,都出现在了欢迎敖烈大军凯旋归来的对列中,他们自发的排成队伍,手里捧着家中不多的存粮或者酒水,以犒军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欢喜。
    对于这些最底层的穷苦百姓而言,开疆扩土这样宏伟的理想,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了。但是他们清楚,他们的大都督有效的遏制住了鲜卑人的南侵,使他们的家人免于被荼毒,财产免于被侵略;他们还知道,经过此役之后,那些经常南侵的异族人,此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动侵略了,因为,那些蛮横残暴的异族人,已经被他们敬仰的大都督敖烈征服了。
    敖烈的这一场大胜,让上到天子刘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近百年以来,大汉北疆屡屡被北疆异族侵略,死于侵略中的汉人,损失在侵略中的钱财,已经没有人能够计算的清楚了,但是谁的心里都明白,那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汉人和北疆异族世代结成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是敖烈,让所有的汉人出了一口恶气,让他们能够把积压在心头已久的愤懑,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尤其是饱受异族人侵略之苦的幽并二州以及冀州北部的百姓,在他们的心中,敖烈就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噩耗
    在数十位文武官员以及大量百姓的簇拥中,敖烈风风光光的进入了燕京城,回到了大都督府中。
    一进府门,敖烈脸上的微笑顿时消失不见,低声向黄忠问道:“汉升,伯符何在?”黄忠答道:“在府内西厢房中,伯符似乎有什么忧心之事,却不肯对某明言。”因为孙策是敖烈的弟子,还是孙尚香的大哥,又和敖烈麾下的大将们十分熟悉,因此黄忠没有让他住到驿馆内,而是把他安排到了大都督府内居住。
    听到黄忠的猜测之后,敖烈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孙策一定是遇到麻烦了。于是,敖烈让麾下文武先去府内的大厅等他,他自己却调转方向,向着西厢房走去。
    来到西厢房,敖烈推开房门,看到房间中有着两个年轻的身影。坐着的正是孙策,另外一个站立在孙策的身后,观其年纪,大约只有二十不到,甚至比孙策还要小上一些。
    看到敖烈走了进来,孙策猛然站起身来,想要对敖烈倾诉些什么,最终却失声痛哭了出来,哽咽的说出来两个字:“师父……”
    敖烈和孙策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三年来从未见孙策哭过,即便是当初孙尚香为敖烈挡下毒箭,命悬一线的时候,孙策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也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心中的感觉越发不妙,敖烈急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在孙策的肩膀上一拍,宽慰着说道:“不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孙策是个硬汉,轻易不会落泪。但孙策也是性情中人,一旦哭起来,却怎么也收不住。站在孙策身后的青年,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向着敖烈深深行了一礼,开口替孙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禀君侯,某是伯符的结拜兄弟,姓周名瑜字公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当初沙县一别之后,老主公率兵回到江东,上表辞去长沙太守的职位,专心治理江东。在老主公的励精图治之下,我江东军在一年之内。横扫三十六处水贼巢穴,声威大震,并连续占据了江东五个郡。谁料却因此引起了后将军袁术的不满,联合荆州牧刘表,在大江之上设下暗礁,在老主公行军途中,乱箭暗算了老主公。月余之前,老主公因重伤不治,已经归天了。伯符在老主公的旧臣拥护下。已经成为江东军新的主公了。”
    周瑜的话,让敖烈大感吃惊,甚至都来不及去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位名垂青史的江东周郎了。转头看向孙策,敖烈带着悲戚的神色,重重的在孙策肩膀上拍打了两下,大声说道:“是大丈夫。就挺住!这个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孙策猛然擦了一把脸上的泪痕,强忍着心中的悲伤,看着敖烈说道:“师父。策意欲向师父借兵,杀回江东去!”
    周瑜在旁解释道:“君侯有所不知,袁术和刘表暗算了老主公之后,袁术立刻一脚把刘表踢开,然后率兵攻占了扬州的四郡,现在,我江东军,只剩下一郡之地在手了,人马也仅剩下数千之众,暂由主公的二弟仲谋统率镇守着这仅有之地。主公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向君侯借兵的。”
    事情竟然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这是敖烈万万没有想到的。看来,历史的惯性在孙坚身上,又悄悄的发生了一次转折,让孙坚遇到暗算的时间晚了一年多,甚至是熟知历史规律的敖烈,也被这件事搞得措手不及。敖烈原以为,孙坚把玉玺交给了自己,就不会再惹来杀身之祸了,没想到,袁术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还是联合刘表暗算了孙坚。
    沉吟了片刻,敖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放心。某一定会分出一部军马给你们,让你们东山再起。这件事,尚香知道了吗?”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但在敖烈心中,早已把孙尚香和甄宓看做了自己的夫人,和蔡琰一同对待,自然不想让孙尚香受到这样的打击。
    孙策摇头说道:“小妹的城府太浅,心中藏不住事,若是对小妹说了,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天下皆知了。”
    敖烈点了点头,认为孙策的话很有道理。眼下,孙策的主要对手是袁术和刘表,刘表又是个守成之主,一点向外扩张的野心也没有,因此,孙策只需全力应对袁术就可以了。但若是孙坚身死的消息被大肆宣扬出去,难免会有落井下石的人会趁机对江东孙家不利。这件事,还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还是晚一些让孙尚香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知道的好。
    “伯符,公瑾,你们在房中稍坐,某去大厅和众人商议一下,尽可能多的拿出军士分给你们。”敖烈对着孙策和周瑜又安慰了几句之后,就转身向大厅走去。
    带着凝重的神色来到大厅,敖烈的面部表情,让大厅中热烈的庆祝声浪,瞬间冷却了下来。原本,众人都在议论着,敖烈此次击溃三部鲜卑的丰功伟绩,相信用不了多久,三部鲜卑就会被彻底平定,正式纳入大汉的版图了。
    可是当他们看到敖烈的凝重表情之后,立刻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否则绝不会在敖烈的脸上看到这样的神色。其实,经过在燕京学府中一年的潜心研习之后,敖烈早已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只是孙坚身死这件事,实在太过震惊,其中牵涉的事情也太多,再说能够进入大厅中的众人,都是敖烈的心腹之臣,对他们,敖烈也不想总是带着毫无表情的面具。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喜怒,让麾下众人能够感受到敖烈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这样,也更有利于内部的团结,促进凝聚力。
    沉重的叹息了一声,敖烈的第一句话就看门见山的直奔主题:“诸位,适才孙伯符告诉某,孙文台将军,已经死于袁术和刘表的联手暗算之下了。某已经答应伯符,借兵给他回江东报仇了。”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被敖烈倚重的心腹,能够做敖烈心腹的人,绝不会是平庸之辈。敖烈的话虽然简单,他们却敏锐的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意思。江东,恐怕要迎来大乱了。
    就事论事而言,袁术和敖烈的关系近乎死敌;而孙策则是敖烈的弟子兼大舅哥,谁更亲近一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为了限制袁术的扩张,问了稳定住南方的局势,众人已经明白了敖烈的意思,他是要扶持孙策了。
    对于这一点,得到了在座所有人的赞同,其中包括一向耿直的田丰。帮助孙策壮大起来,让他在南方牵制袁术,是符合幽并军事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只是,具体借给孙策多少人马,个人心中的衡量就各有不同了。
    以田丰为首的刚直之士,坚定地认为应在保证幽并集团正常的运转下,适当的借兵给孙策,具体人数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而见识较为长远的一派,以诸葛亮为首,认为帮助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是有着长远利益的,因此主张应筹措出一万军借给孙策;而那些敖烈麾下的元老们,都和孙策有着不错的私交,也都知道敖烈是真心很欣赏孙策这个弟子,因此不但把借兵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五千人,不少人还愿意随同孙策一起前往江东,等帮助孙策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返回幽并。
    三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最后,由敖烈拍板决定,调集出一万人马,让孙策带回江东去。为了安全起见,敖烈还决定由水军都督甘宁,率领五千麒麟军精锐,驾驶楼船由海路送孙策及一万军士回江东。等到达江东之后,甘宁暂时留在孙策身边,帮助孙策征讨袁术,知道局势稳定之后,在返回燕京。至于甘宁暂时离去之后,水军的训练等问题,则是由水军副都督苏飞一力负责;久居江南,熟悉水战的鲁肃则是代领水军都督的日常事务,督促苏飞的训练。
    决定好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敖烈命人把孙策和周瑜请到大厅中来,准备告之自己的决定。
    片刻之后,孙策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周瑜器宇轩昂的紧随其后。二人向敖烈以及在座众人行礼之后,就垂手站立在大厅正中,等待着敖烈的答复。
    敖烈颇有感触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对着孙策说道:“伯符,你也曾在某帐下为将,燕京,永远是你的家,回到你先前的座位上去。”
    孙策曾跟随在敖烈身边两年之久,终日以弟子自居,现在听到敖烈的话之后,心中也是深为感动,抬头向武将的坐席中一看,看到自己以前的位子空着,立刻大步走了过去,在席位上坐了下来。周瑜早就听孙策说过,敖烈虽然是当朝权重一时的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但是极为重情重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当下,周瑜快步走到孙策的座位之后,侍立在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与君侯为敌
    等孙策坐好了之后,敖烈把适才和麾下众人商议的结果告诉了孙策和周瑜,两人听到敖烈不但肯拿出一万军士借给孙策,让孙策报仇,还让水军都督甘宁率领五千名震天下的精锐水军麒麟军随行,两人的感激之情顿时溢于言表。
    在这个乱世之中,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对手下的人马看的极重,谁也不肯无缘无故的拿出一万军士转手白白送给他人,就连傻子都知道,手里的兵权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可是敖烈的决定,却一反诸侯们的一贯作风,拿出一万军士来连眼眉都不皱一下,还大方的让甘宁率领五千麒麟军一同前往,这就不单单是可以用大方来解释的事情了,说明敖烈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诸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诸侯。
    孙策猛然站起身来,脸上已是热泪纵横,他大步走到大厅中间,一把扯掉自己的外衣,露出里面白色的孝服,然后向着大厅中的众人团团行了一礼,之后跪倒在敖烈面前,激昂的说道:“今日是父亲的七七,身为人子,孙策无颜侍奉在灵堂之中,盖因不能为父报仇耳。故此不远千里来燕京借兵,师父以及各位的厚恩,孙策无以为报,权当答谢各位对先父的吊唁了。”说着,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