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厂、银矿而已。
滇西的铜厂、银矿虽说大多废弃,但那些山林都是官府所有,没有总督府的大印,想大批量的转卖铜厂、银矿也是不可能的。
“滇西的矿厂。”
“可以!但税赋要加上三成。所出的钱粮,起码要足够一万人马,三年的花销。”
“赋税免谈,钱粮减半。”
“赋税两成,两年的钱粮。”
“赋税三五年之后再说,毕竟新开矿场,投入不小,大人您征税的话,就会减少滇铜的出产。
在钱粮上我们可以退让一步,八千人三年的钱粮,一年一付。”
“成了!借盐课的那十万银子,你们一并付了,至于赋税,看看铜厂的产量再说,你啊!倒是个做商人的好材料。”
钱粮有了林则徐心里的一块大石也算是落了下来,至于许出去的铜厂、银矿,到时候产量好了再收回来也不迟,这些商人到时候也只能徒呼奈何。(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杨家绿营(三)
其实杨猛要收回滇西的矿厂,也不怎么麻烦,但里面涉及到了利益之争,这个黑锅还是总督府背上为好,杨家的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杨家除了仁善就是铁血,这黑心的名声,还是让林老虎和朝廷来顶着吧!再有就是自己以后的算计,还少不了这些矿厂,就当是个诱饵也好,林老虎咬了钩,以后管保他逃不出自己给他设下的樊笼。
林则徐派人与杨猛安排的一众云南商户签订了矿场山里交易的地契,盖了总督府的大印之后,五十万鹰洋和一万石粗粮,也被督标押进了大理城。
鹰洋,是个什么来路,林则徐清楚的很,看来自己的谋划,就要在杨老三的身上成真了,杨家和云南的商户,要是与洋人之间没有交易,林则徐也会觉得沮丧,这五十万鹰洋,倒是个极好的玩意儿。
林则徐成了大户,滇西的官员们也闻到了腥味,要钱的摺子,如雪片一般直扑大理而来,有些事儿就怕有心人的搅和,而杨猛这次就做了一回有心人。
各府县要钱的摺子一律被林则徐驳回,而杨猛也加快了筹建滇西绿营的脚步。林杨联手经略滇西,许多以前与杨家若即若离的官员们,也开始向杨家靠近,连林则徐都亲近杨家,这云南还有哪个是杨家的对手。
杨猛借着林则徐,又在滇西的官场捞了一笔,几十封作为投名状的书信,被杨猛连着地契送回了昆明。
接下来就是选兵了。杨猛的要求也简单。滇西各处的武庄。开始汰选人手,体力不济的,岁数稍大的,都在汰选的行列之中。
第一轮汰选下来的五千人,和马青虎、杜文秀挑选的三千滇西回回精锐,组成了新的滇西绿营。
腾越镇三千五百人,鹤立镇两千五百人,普洱镇两千人。杨猛不打算重用的杜降虎,被林则徐顶到了暂署腾越镇总兵的位子上,而杨猛兼着普洱镇的总兵一职,林则徐算来算去,还是把滇西的绿营,交到了杨家手里。
昆明有督标中军杜伏虎,滇西有暂署腾越镇总兵杜降虎,这无依无靠的杜氏兄弟,成了林则徐制衡杨猛的棋子。
不是林则徐怀疑杨猛,而是大清的官员用惯了平衡的法子。没有制衡,林则徐也不敢重用杨老三。
滇西武庄汰选的五千人之中。又选出了五百精锐,补到马青虎的回军之中,举起了三千五百人,这些就是杜降虎在腾越镇的手下。
而剩余的四千五百人,则是在滇西的各处铜厂,聚集临近的山民,开山修路。
将回军放到腾越镇一线,林则徐和杨猛都是有考校的,缅越边境有不少铜厂、银矿,而作为大清疆臣的林则徐,也想为朝廷解一解银荒的问题,缅越的银矿,就是两人共同的目标。
缅越一带的银矿,多是乾隆年间,大清的商人开辟的,虽说多是小矿,但一个小矿,一年几千上万两的收成,这小矿多了,也是笔不菲的收入,由于和当地人的冲突,大矿、小矿几经易手,现在的矿主们,谁也没有银矿的手续,这些东西,也算是无主之物了。
杨猛提出让腾越镇的绿营,出去抢矿,林则徐本是不许的,可杨猛自有说服林老虎的法子。
“大人,滇西绿营废弛已久,武备上缺憾不小,要想补齐,耗费谁出?缅越边境的银矿,正是绿营发财的好去处,与其抢咱们大清的百姓,不如让他们出去抢,人家来理论,咱们就退回来,他们不管不问,咱们权当没事儿发生。
再有就是缅越边境的那些外人,也都不是什么好鸟,经常打劫过路的商旅,这些被打劫的可都是自家人啊!让回军过去,一是能消解他们因永昌一案聚集的戾气,二是能为绿营武备筹集一些银钱,三是能保护咱们这边的商旅,四是可以快速的让腾越镇成军,咱们的督标,不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吗?至于缅越的人,都不是咱们自家人,死不死的干咱们屁事儿?
再有就是这些年,因为腾越镇废弛,缅越那边也时不时的犯边,虽说都是商旅之间的冲突,但他们犯边,就是触犯朝廷的威严,打压一下也能让他们长长记性,要不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做谁家的狗。”
无利不起早,练兵、抢矿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杨猛就是想试探一下缅越英法列强的底线,与他们的正规军,小规模的冲突一下,也看看杨家私军,到底是个什么物事。
阵地战、大兵团作战,都不是杨猛的长项,但小规模的山地战,却是杨猛最为拿手的本事,而滇西的百姓,无论是那一族的,对山林都多少有些熟悉,他们就是山地战,最为天然的兵员,不是杨猛夸口,有了滇西这五六万人,在没有空军的现在,十万八万的列强军队,他都没看在眼里。
只要自己能锁住澜沧江与红河,云南这块地方,想从南线攻陷,几乎就是开玩笑。
“这是你们滇西两个总兵之间的问题,这些小事儿该怎么做,你们自己拿主意就是了,只要不丢朝廷的脸面,也可以偶尔的变通一下,毕竟朝廷养兵,就是为了保境安民的,但事情不能闹得太不像话。”
这事儿,林则徐想了一会儿,才做的答复,杨老三算是不错的,让绿营兵出去打食儿也算是扬国威的一种手段吧!
再说了那边的蛮夷,这些年越发的没规矩了,朝廷虽说现在有些病痛,但该交的租子还是得交的,不纳贡就是驳了朝廷的脸面,也该让他们醒醒神了。
但边疆冲突毕竟不是小事儿,这事儿杨老三和杜降虎在暗地里做做还好说,自己这个云贵总督撺掇他们去做打家劫舍的营生。于理不合啊!
“省的了!保证今年给您老弄一份厚厚的意外之财。”
“嗯!小心些为妙。这滇西的事情差不多了。我也该回昆明了,你这边我还是不怎么放心,遇事儿多问问你二哥志茂,他的性子稳重擅机变,那边的事情,多向你二哥打听打听。”
滇西有了杜降虎和杨毅,也算是对杨老三的一个束缚,有了这些。再加上滇西三镇的绿营新军,不怕滇西的局势再乱了。
林则徐是云贵总督不是滇西的总督,云贵的许多政务还等着他去处理呢!
“大人,标下处理完了滇西绿营的事情,能不能回昆明呢?”
杨家这几年的重心在宜良的明湖书院、昆明的西山书院、广州的潘氏船厂,滇西现在还不是杨猛要经略的地方,军队,现在这些人已经够了,足够杨猛保住云南了。
滇西这个地方,呆上一年半年的倒也没什么。但杨猛绝对不会让鹤立镇总兵,这个没什么所谓的官帽子。把自己绊在滇西的。
“行啊!怎么不行,你小子做买卖有一手,等滇西绿营的事情办妥了,你就到总督府听命吧!把差事交代给下面的人就成了。”
杨老三的这个说法,也正遂了林则徐的意,杨老三是头猛虎,杜降虎虽说名字是降虎,可与杨老三对上,杜降虎差的还远。
杜降虎此人,虽说机灵,但是有悖主之心,若不是为了牵制杨老三,这样的人,林则徐是说什么也不会用的。
杨老三组建滇西绿营的手段,也算是高明,回回、山民、汉人团练,三者互相牵制,滇西的将官,就没了拥兵自重的机会。
还有就是滇铜复起之事,里面涉及的洋务,自己不能和杨士勤明说,这杨老三无疑是个很好的传声筒,拖一拖今年的滇铜,也不知能不能把洋人的轮船给用上,洋务,也是林则徐一直关心的大事。
“绿营的事务,再有一两个月,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不用向大人请命吗?”
“无妨!你做完了滇西的事情,直接回昆明就是了。如今这云南提督的职司还空着呢!你过去也能帮我一把,如果时机合适,滇东南的三镇,也要照着滇西的法子来。”
林则徐的心很大,虽说他有意离开云南,但在离开之前,还是要给朝廷留下一个清平的云南,滇铜、绿营、政务,都是林则徐想治理的。
但是云南的财政不足以支撑,滇东南三镇的整顿,只能看时机了,实在不行就只能留给下一任了。
“标下遵命!”
“嗯……滇西之事依然安定,你在滇西还是要少动刀兵的,如若要动手,先要到总督府请令,本督许了之后,你才能动手。”
对于杨老三,林则徐还是有些不放心,滇西虽说安定了,可各处的山民、回回,都是桀骜之辈,只怕他们触了杨老三的霉头,招致灭族之祸啊!
“标下省的!”
“滇西的铜厂,也不要怠慢,现在在各处开道的绿营兵,以后要均分到各个铜厂,铜厂人丁杂乱,容易藏污纳垢,这些方面你要提醒下面的将官们注意一些,对于在铜厂聚众的匪类,也不要手软,断不能让他们毁了滇铜的前程。”
云南的事情不少,滇西更多,临行之前林则徐也是有满肚子的担忧,这些天不只是杨猛,连他那个二哥杨毅,也频频被林则徐叫到大理训话。
平定滇西不易,滇铜复起更不易,决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妨害了滇铜复起这件天大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林则徐在云南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滇铜复起。
朝廷着眼云南,眼光没有放在别处,仅放在了滇铜这一项上。军机们在观望,圣上也在巴巴的看着,滇铜起不来,在云南做的再多,都是无用之功。
送走了一脸担忧的林则徐,这滇西也就成了杨猛的天下,滇西的绿营将官,都被杨猛给架空了,这些人留在驻地,没多少好处,杨猛将他们打包送给了身在腾越镇的杜降虎。
绿营将官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他们劫掠和欺瞒上官的经验,比杜降虎要强得多,缅越泰印边境的纠纷,还得让这些人来谋划一下的,慢慢的蚕食,这就是杨猛的想法。
滇西的绿营,还得重建,发到铜厂的那些人,以后能不能用的上,很难说,杨猛要在滇西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军人,而鹤立镇和普洱镇,就是他们驻防的地方。
韦驼子已经率领六千云南新军,分批赶到了滇西,重建杨家新军,再建滇西绿营,才是杨猛留在滇西的主要目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杨家绿营(四)
“即日起杨家在滇西的各武庄开始选兵。第一条就是跑的快,一人背上一百斤精铜,往永平城跑,先跑上半个月,能坚持下来的,跑的快的,就是咱们要选的兵。
第二条要身家清白,在云南有家口,光棍什么的,原本属于新军的,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下,其他的一律不取。
第三条就是岁数,十六往下的不要,三十往上的不要,那些个岁数大的,手里的本事又好的,可以让他们在滇西继续训练人手。
第四条,眼力好、手脚灵巧的,也可以放宽一些,让他们做炮兵。
第五条,精于训练人手的,不参与这次选兵,这样的人选出五百,送到怒江沿岸的傈僳族山城,帮着梅依夫人练兵。
第六条就是人数了,一万六千人,八千驻在鹤立镇与普洱镇,八千驻在宜良,驻宜良的八千人马,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
汰选下来的人手,以后就分派到滇西的各个矿场,矿场的矿石物料,都要他们来驮,一个月十天的时间训练,这些人每半年选一次,达到了我定下的标准,就到各处武庄驻扎。两次汰选被淘汰的,就发到各处的田庄,训练庄农佃户。
选出的这一万六千人,驻滇西的人马每月月俸翻倍,十两银子!其余的还是五两。
驻宜良的人马,也要分开等级,选出一千好手一月五十两,一千中等一月四十两,一千下等一月三十两。其余三千人马一月二十两。
驻滇西和宜良的人马。三个月汰选一次。不合格的就由各处合格的人手顶替,让他们记住,能跑、能打,就是老子的要求,别的都没用!”
上首的杨猛开了口,下面的韦驼子一脸喜色,秦子祺和孙伯青面无表情,而统摄滇西的丁保钧。却是一脸的担忧。
“三爷,选兵倒是个不错的事情,但提高月俸,是不是以后再说?
重开滇西铜厂,建怒江傈僳族山城,在滇西大面积舍粥,拉拢滇西的官员,还有就是农庄,现在正是饥荒时节,滇西只出不入。您再提高月俸的话,咱们这边的贩茶货的盈余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前次大爷在滇西购置土地。就把滇西的收入和洋货的本钱搭了进去,现在又在永昌府,大量的购地,咱们这边的银子,可是不多了。”
三爷花起钱来没数儿,丁保钧清楚,可杨家在滇西的产业,现在还支撑不住滇西巨大的投入,这么玩,三五年之后,滇西就要无钱可用了。
“嗯……丁叔不要担心这些,永昌戡乱时,不是解给你一批银子吗?那批银子不用窖藏,直接就用在傈僳族山城的建设上,和滇西各营的饷钱上吧!
有了这些银子,再加上滇西茶山的收入,支撑个三五年应该没问题吧!
还有一件事,这滇西往缅越泰印等地走的货物,丁叔要多上心,运精铜过去就算了,可这运送铜矿过去,也会赚钱吗?
再有就是遏制一下,滇西与缅越泰印之间的马帮商队,没有我杨家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缅越泰印边界。
腾越镇的杜降虎和马青虎,丁叔也要看管好了,这两人如果不安分,做出什么祸害杨家的事情,直接让住在鹤立镇和普洱镇的绿营,连带着腾越镇的军马一起绞杀。
如果别的势力掺和进来,就如永昌一般,有多少杀多少。
缅越泰印的英法洋鬼子,不要过分的招惹,两千人以下冲突,丁叔你负责,两千人以上,要克制一下,现在还不是与洋鬼子斗气的时候。再有就是如果洋鬼子越境而来,一律扣押,反抗的话,就地埋了。”
滇西的位置很重要,自己云烟行销欧美,恐怕这一带的英法列强也会过来试探,现在还不是杨家对抗列强的时候,拖一拖看看再说吧!
“三爷,滇西这边的事情繁杂,能不能从明湖那边给调些合用的人手过来?”
杨家在滇西的局面越来越大,丁保钧处理起来有些艰难了,事情太杂乱,远不是一个人能处理的了得。
“这个可以,你给泰辰发个条子,让他给你弄上三五百人,滇西的这些官员,也一并架空了他们,但不要做得太显眼。
子祺、伯青,你们那边也要加紧对缅越泰印的渗透,那边的大事儿,咱们也要清楚的,在审查新兵上有什么问题没有?”
丁保钧那边交代完了,影子部队的秦孙两人,也是杨家布局滇西的重要人手,他们那边的事情,并不比丁保钧轻松多少。
“大问题没有,只是这人手还缺了不少。”
“这个简单,选兵之后汰换下来的人手,你们选些机灵的,选兵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伸手,但手不要伸的太长,精兵是老子的,你们那里找些灵巧的就行了。”
秦子祺没什么问题,就怕孙伯青那边,这位和自己是铁杆,就怕他手伸的长了没人敢管。
“知道了。”
“你们还有别的事情吗?”
自己的这些东西执行下去,这滇西的大局就定了,鹤立镇和普洱镇的八千人马选好了,谁在滇西也翻不起浪花来。
“三爷……哪个……”
一直安稳坐着的韦驼子,有话要说,看他遮遮掩掩的样子,杨猛就知道,自己谋划的事情成了。
“有话说!有屁放!你韦驼子是带兵的人,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难道是不打算干了?”
自己手下兵将,在忠心上问题不大,只是这能力却是摸不清楚,杨猛不是什么帅才,让他当个团长、营长,他估摸着没问题。再往上涉及到战略。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了。
而自己手下的这些人。现在能带大军的,而且有经验的只有韦驼子一个,这韦驼子练兵是把好手,就是不知道打仗怎么样。
大军团作战,以后肯定会用到,如何解决将领的问题,也将在滇西的绿营建好之后,凸显出来。自己虽说在明湖书院安排了一些人手,但能不能成,还是个未知数,看来这事儿又要托付给壬雷斯了。
“三爷,督标那边的家属,不是有个以银代粮的法子吗?咱们这些人,能不能也照着来呢?”
现在的云南还在饥荒之中,可督标那批人的日子却过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可比韦驼子新军那边过得强多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督标不就是三爷临时挑的一群杂碎兵吗?怎么这待遇还比他们这些老刀手要好?
杨猛支使丁泰辰改了督标家属的月钱。还在新军的家属之中,散布消息,等的就是韦驼子这句话。
“这个啊?不太好办,督标的那些家属,有的干活不怎么出力,就怕你们跟着他们改了,以后家里不出力,收成还不如现在呢!”
话虽说是杨猛期待的,但答应的不能太痛快,太痛快了,就不能显示出优待来了,看来以后这粮食、土地政策,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优待战士家属,这个应该写进条文之中。
“这都不是事儿,三爷以银代粮的法子,那是在照顾咱们,多出力多给钱,不出力不给钱,这天下没有躺着就给钱的营生,这事儿老韦应下了,不干活的不给钱,饿死狗日的。”
韦驼子一听三爷那边犹豫了,忙不迭的拍着胸脯子作保,这事儿是大好事儿,督标的那群崽子太不识相,这以银代粮,里面一出一进可是别着好大一笔账的。
“你应下了?你他妈配吗?滚回去挨个问问,大家伙都愿意了再来,给你个福利,要是你们寨子里的人愿意,以银代粮的法子,也可以惠及他们,咱们新军之中的老刀手也是一样。
不过嘛!这当兵不当兵,里面也是有出入的,当兵的家属,三爷优待,至于那些不当兵的,三爷给的银子就不会那么多,但保证不让他们吃亏是肯定的。”
新军的八千人,加上老刀手寨子里的人,有了韦驼子下去招呼,自己在粮食与土地上的方略,基本就算是成了。
“这个应该,咱们拿刀的为杨家,当然得和那些只种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