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神话 >

第200章

盛唐神话-第200章

小说: 盛唐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城投降?”

    杜乾运身体哆嗦了一下:“某全家老小都在长安,再说幽州军造反必败,某怎么可能降贼!”

    “大帅可是但心若是弃城而逃,会被陛下降罪,甚至砍头?”

    杜乾运这时也顾不得矜持了,连忙点头,王承业又笑着道:“大帅来赴任的路上,不是被刺杀了么?这事不是已经禀报陛下和杨相了么?大帅大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杜乾运瞪大了眼睛:“怎么做文章?”

    “大帅就把一切都推给天策府,推给建宁王就是。就说现已查明,刺杀大帅的并非是蛇牙刺客,而是建宁王李倓的人。然后还可以将两场大败的责任都推倒天策府和建宁王身上去。”

    杜乾运的眼睛已经瞪到了最大:“怎么推,这不是颠倒黑白么,没凭没据的,陛下怎么会信?”

    王承业诡异地笑道:“陛下如何不会信?陛下现在已经在猜忌建宁王了,若非如此,又岂会任命大帅为河东节度使。

    大帅你就说,建宁王想让李光弼做河东节度使,因而刺杀的你;建宁王想消耗河东军的实力,因而明知幽州军在井陉关外埋伏,却故意派人传信邀你出兵井陉关;这次你本来想坚守的,又是建宁王李倓发动士兵作乱,殴打驱赶于你……

    大帅这么说,陛下自然是愿意相信的,陛下愿意相信,就不会去调查,再说了,还有杨相为你说话呢。

    如此陛下就只会震怒于天策府和建宁王,大帅则不会有一点罪责!”

    杜乾运虽然足够孬种,足够草包,但智商还是有一点的,特别是钻营看风色的本事,最为拿手,皇帝的心思,以及杨国忠的心思,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陛下肯定会对建宁王震怒,而杨国忠为了打击建宁王李倓,为了吞并四海商社,也肯定煽风点火,自己不但会没事,说不定还能继续受到重用,果然是妙极无双啊!

    杜乾运大喜,对着王承业作了一个长揖:“继元之言,某茅塞顿开,继元真是某的大恩人,大贵人啊,请受乾运一拜!”

    王承业赶忙说折煞了折煞了,然后杜乾运又问了一些撤离的具体事宜,要不要带兵走啊,太原城怎么办啊,怎么掩人耳目啊等等。

    当听到王承业说要留在太原坚守,为他拖住幽州军,杜乾运简直感动坏了,王承业心中只是冷笑,翻来覆去想着的只是昨天晚上,几名天策内卫找到他说的话。

    “杜乾运已经大败,你等败军失将,必定性命不保……若使君按我们说的那么做,保你将功赎罪,高官得做……如若不然,现在就杀你全家!”

    于是,九月初四这天的晚上天刚黑不久,杜乾运便带着三十名心腹亲卫,以及十二名唐门高手,漏液出城而逃。

    在杜乾运一行人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以后,一行二十多人便在夜色中,走进了太原府的府衙,为首那人身高六尺三寸有余,身材魁梧健硕,脸色黝黑,短须如戟,正是萧去病麾下爱将——南霁云!

    紧接着,王承业又传下命令,让三班衙役、捕快、不良人到府衙听令,随后又遣人拿着杜乾运留下来的军符印信,到军营将几名河东军几名大将辛云京、慕容溢、张奉璋等以及十多名中层将领,叫到了府衙。

    不久之后,众人到齐,王承业随机宣布杜乾运已经带着心腹偷偷逃遁,又讲明河东军之所以会战败的真相,并宣布杜乾运准备诬陷天策军和建宁王的计划。

    河东地势险要,只要扼守这些雄关险隘,河东之地就是泰山之安,却因为杜乾运的贪功冒进,战死四万八千多同袍不说,还被这些幽州兽兵打进了河东腹地,无数百姓生灵涂炭。

    这些河东军的军士将领,哪一个不是出自河东,幽州叛军杀死的河东百姓,便是他们的父老乡亲。

    一时之间大多数军将和衙役公差,就又是悲愤,又是激愤,一个个都大骂杜乾运害人不浅,又骂幽州军恩将仇报,狼子野心,都该千刀万剐。

    火候差不多了,王承业便介绍了南霁云和几名内卫以及天策府的特战队员,言说自己决心留下来坚守太原,但自己是个文官,没能力指挥打仗,愿意负责后勤。

    维持秩序,安定人心,安置百姓住处,计口分配粮食;组织百姓,工匠修理兵刃,打造投石机,组装八牛弩,组织强壮夫役为相助守城等等;太原城的军务则交由这里的最高军阶,天策府的归德将军南霁云主持,辛云京为副手,誓要坚守太原城,与幽州叛军抗争到底。

    大多数军将和公差正处于激愤当中,自然满腔热血,都说要杀光幽州叛军,报仇雪恨,有人带着对抗幽州兵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过也有少数几人心生动摇,说幽州军势大,不如暂避,然后就被王承业和南霁云当场斩首,杀人立威,其余众人也就一下坚定了军心,少数对南霁云心生不服也不敢说话,只在心里说到时候看他的本事吧。

    做完这些之后,当天晚上,整个太原城便动员起来,各级军将纷纷下到部队,安定军心,并连夜派出四百哨骑,向东和北两个方向哨探,警戒。

    太原府的所有衙役公差,也全部出动,安定百姓民心,将太原城原有百姓,和逃难而来的百姓,编组分队,让所有的人各尽所能,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

    十万幽州叛军席卷南下,准备长驱直入,轻骑狂飙突进,一路打到长安去,整个战局就到了一个相当危急的时刻,眼看这天,就要倾覆坍塌。

    南霁云,辛云京、慕容溢、张奉璋,还有不管是被胁迫还是心甘情愿的王承业,以及知道这个消息吓出一声冷汗的萧去病、李倓等人,以及太原二十多万军民,就在奋尽一切力气,挽此天倾。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唐皇帝李隆基却微服来到了河北道,钜鹿郡的天策军战场前线,效仿汉高祖夺韩信兵权故事,一下收了整条南路防线十五万天策军的兵权,控制了曹雪阳,并派出传骑前往常山,宣建宁王李倓火速南下见驾。

    与此同时,六千飞龙禁军,五千飞龙禁军也在不久之后,乘船一路东进,随后在河北道登陆,长安愈发地空虚!

    然后便在李隆基气定神闲,甚至还有颇有些得意等待李倓到来,然后就将他从此圈禁在长安的百孙院,就像其他孙子那样的时候,李隆基突然收到了河东被攻破的消息,然后他整个人就瞬间石化!(未完待续。)

    ps:  感谢大宝兔的月票。

第七十章 挽天倾(七)

    天宝天宝十三年九月初五,钜鹿郡邢州城。

    便在李隆基接到十万幽州军入寇河东这个消息的第二天,建宁王李倓带着三十骑建宁铁卫,南下赶回了钜鹿郡的战场前线。

    纵然河东形势已经急如星火,京畿道和长安城的防御极度空虚,但想到李倓马上就要到了,李隆基还是决定先料理了李倓这件事,再立刻返回长安。

    李隆基心里想着,自己已经八百里加急传令到太原,让杜乾运一定要守住太原,尽量在太原拖住幽州叛军几天;又传令长安禁军,京畿道驻军加强防守,整顿武备,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火速回援京师,回纥能和就赶紧和了。

    如此安排,想来应该能确保长安万无一失吧?

    在这位大唐皇帝的心里,还是将李倓的威胁,看得比幽州叛军还重,毕竟就目前的战局来看,此次安禄山的叛乱,是绝不可能成事的,也就是威胁不到自己的皇位。

    至于因为自己十多年来不理朝政,又过分宠信安禄山,以致有此大叛乱,整个河北道被打了个稀烂,现在河东道也是战火处处,说不得战火还要打到京畿道,打到长安城下去。

    自己这古往今来,所建功业第一的圣君颜面;这无比繁荣、富足、强盛的盛世景象也都成了泡影,将来史书斑斑,也不知道会如何评价自己?

    这些个思量,李隆基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了,什么都得先保住皇位再说,保住了皇位,自己还有六十年的寿命可活,重新励精图治。慢慢将这个污点抹去,也未可知。

    但若是被李倓夺了权,自己在青史上的名声,就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而且重要的是朕,最看重的还是这个皇位。这个无上的权位,整个天下,都由朕一言而决,用人行事享乐完全按朕一人的心意来,这种掌控天下,掌控一切,享受一切的最高权利的滋味,一经品尝,就再也舍不得放下。

    所以李倓这个大威胁必须除去。他若肯乖乖就范,朕也不愿意做得太过,毕竟李倓也是有大功于朝,毕竟他的师父也是有大恩于朕,毕竟现在李倓在京畿道,特别是都畿道有着无比崇高的声望,杀了他,未免不会生出乱事。就让他和太子一样,在朕的眼皮底下。圈禁起来吧。

    不过虽说对李倓有诸多忌惮,但其实在内心深处,李隆基对怎么拿捏李倓,还是充满信心,毕竟这个孙子是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他长大的,至纯至孝。重情重义,心思单纯且刚烈,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孙子当中,朕才对他最喜欢。在萧去病未来之前,其他孙子大多都被圈在百孙院,却只让他跟在朕的身边,而且在飞龙禁军中担任职务。

    李隆基相信在这个时候,李倓是一定会束手就擒,甘心交出天策府和四海商社的所有权利,跟自己回长安的,而且事实也确实如自己所想,一份敕令过去,他就只带了三十名亲卫,马不停蹄地穿越幽州军的封锁,前来见驾。

    呵,三十名亲卫……

    在李隆基有些焦急,又有些得意的等待的时候,李倓一行六十多人,抵达了李隆基所在的邢州城外,离城门还有还有三里远,李倓便被龙武禁军拦住了。

    三百龙武禁军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一名军官和一名宦官缓步向前,那军官正是龙武卫将军李宜德,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的左右保镖之一;那宦官正是内供奉孙六,也是萧去病的孙大哥。

    孙六孙大哥躬身向李倓行了一个礼,脸色有些尴尬,看李倓的眼神也有些闪躲:“建宁王,陛下有令,只让你一人前往见驾,现在跟我们走吧。”

    此时李倓还有身后三十骑建宁铁卫,三十二骑飞龙禁军都是全身浴血,疲惫不堪,一听说皇帝如此安排,后面三十骑建宁铁就嗡的一声低声叫嚷起来,面面相觑,说什么的都有。

    倒是李倓气定神闲地带头翻身下马,拍了拍其中一名和他身材差不多的建宁铁卫的肩膀,低声安慰道:“都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李宜德看着李倓以及身后六十多人,浑身的血迹,一脸的风霜,以及一百多匹战马都被汗打湿了,又怎么会看不出他们都是日夜兼程赶路,而且路上与幽州游骑多次交战,想到李倓如此为国浴血拼杀,又想到李倓之后的下场,他也是微不可察地轻叹了一口气,道:“建宁王,陛下已经等你多时了,这便随我等前往见驾吧。”

    李倓于是便重新上马,随着一百多名飞龙禁军以及五名宦官往城门赶,他的部下,三十名建宁铁卫,则被带到了龙武禁军的军营。

    半路上,孙六看他一身血迹,便道:“建宁王,要不先去洗漱一番,换身衣服?”

    “不用了,陛下不是已经等候多时了吗。”李倓淡淡说道,骑在马上的孙六突然间有些恍惚失神。

    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便在孙六微皱着眉头想这个问题的时候,邢州府衙到了。

    李倓再次被拦下,然后便在李宜德、孙六等五名宦官,府衙门口的十名亲卫的监督下,解下兵器,并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搜身检查,这才跟着李宜德、孙六进到府衙之内,见到了大唐皇帝李隆基。

    在李倓未来之前,李隆基是有些焦虑,又有些得意的,焦虑是因为长安的形势,得意是因为自己吃准了这个孙子的性格,轻而易举就解决这个大威胁,心中都忍不住喝起彩来。

    可是现在看到李倓全身血迹斑斑,一脸风霜一脸疲惫的样子,即便是深晓天家无亲情的李隆基,在这一刻,也忽然在心里觉得有那么一丝不忍了。

    仔细想来,自己这个爱孙其实也没做错什么。只不过他实在太过优秀,太过忧国忧民,威望太高,掌握的资源和权利太大,同时又太想做事,让朕这个皇帝不得不忌惮万分……

    也罢。收了他的兵权,将他圈禁几年,等朕彻底消化天策府这股力量之后,倒也不是不能再将他放出去,只不过这根线自己得随时拉紧了……

    李隆基甚至开始想,李倓不是萧去病这个神仙弟子的亲传弟子么,若是他能活过朕的寿命,等朕仙逝之后,便让李倓继位好了。

    “臣建宁王李倓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刚满十九岁的少年,碎步急趋来到李隆基面前,躬身行礼,口称万岁,态度恭敬极了。

    御座上的李隆基满意地看着自己这个孙子,眼中露出温和的笑意:“建宁王快快平身。”

    “不知陛下急急召臣过来。所为何事?”李倓抬起头,非常随意扫视了一下四周。

    这座府衙宽敞庄严。李隆基高坐正堂,身后是高力士侍立,大堂的两侧站着几名跟随李隆基同来的大臣和武将。

    有杨国忠,陈玄礼,羽林大将军韩休珉,金吾卫大将军长孙全绪。左飞龙军使柏欣,还有三名气息内敛而绵长的武林人士,大概便是杨国忠请来唐门高手吧。

    李隆基忽然也觉得有些不对,首先这个李倓表现得太沉稳淡然了,一点也不急。这不像李倓的性子啊;

    再有,他看眼前这个李倓,总觉得他的身形和气质,更像另外一个人,可是像谁却一时想不起来;

    还有,第一句是行礼,自然是自称臣,口称陛下,第二句便是正常说话,先公后私,他难道不应该叫自己皇阿爷的吗?

    总之,就是很奇怪,很别扭的感觉,李隆基微不可察地皱了下眉,随后露出慈爱的笑意:“倓儿你浑身是血,可是在来的路上遇到了幽州逆胡的骑兵?”

    “一路遇着七股哨骑,两座军营,三支数百人的骑兵小分队,臣都击而破之,一路杀过来的。”

    李隆基点点头:“倓儿吾家麒麟儿,朕急急召你前来,就是知道你太英勇善战,喜欢冲锋在前,皇阿爷怕你会受到损伤,故此皇阿爷想让你留在阿爷的身边,随朕回长安去。”

    这话说的隐晦,但李倓是聪明人,自然听得明白,不用朕把话说的太明。

    然而下一刻,李倓的反应却出乎了李隆基的意料之外,他直直地看着自己,眼神中竟然带着轻视和嘲讽的意味,然后毫不留情道:“启禀陛下,臣冲锋陷阵,平定叛乱,绝对不会有任何危险。

    今天下危急,社稷倾颓,百姓涂炭,安贼十万大军已破河东,不出旬日,兵锋便可直至长安,臣请陛下任命臣为征讨元帅,范阳、平卢节度使,河北道采访使;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南霁云为河东副节度使,速速平此叛乱!”

    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这个孙子竟敢用这种眼神看自己!竟敢明目张胆地为自己索取权力!

    征讨元帅,范阳、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虽出身陇右河西朔方军,但若因他而获得河东节度使之位,而且还曾是王忠嗣的部下,定会对他马首是瞻,加之河东副节度使南霁云又是天策府大将,河东镇就几乎也是你李倓的了。

    如此你李倓身兼三镇节度使,加上天策府的二十多万兵力,再加上四海商社的巨大财力,再加上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也实际由天策府控制!

    你李倓想做什么,这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这个时候,李隆基之前的那一丝不忍心,也仿佛如烈阳下的一滴露水,瞬间消失不见,他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放肆!建宁王你敢这样对朕说话!你真是越来越不懂得规矩了,这样吧……”

    他话还没说完,面前的李倓就瞬间在自己眼前消失一般,然后又瞬间在自己身侧出现。包括李隆基在内,整间府衙之内,二十几号人,没一个人看到他是怎么移动的,仿佛瞬移一样,近身到李隆基两尺之内。那种强大无匹的威压感,第一次让李隆基感到一种无比的恐惧。

    便在这时,内供奉宦官孙六仿佛福至心灵一般,突然就反应过来:“你是兰陵王!?”

    “请陛下下诏,任命建宁王为征讨元帅,范阳、平卢节度使!”建宁王李倓随手从怀里掏出一条湿手帕在脸上一抹。脸上肌肉抖动了几下,一张脸瞬间变了模样,同时,声音也跟着一起变了。

    他当然不是李倓,他是萧去病!

    骤变陡生,三名唐门高手原本内敛的眼神瞬间精光四射,其中一人胳膊微微抬了一下,与此同时另两人飞快地欺身过来。

    “找死!”

    说话的同时,萧去病已经一瞬间将气血灌注于双眼。同时激发起九层的傲血战意,他右手轻轻一挥,湿手帕挡下十多根飞向自己的钢针,与此同时,左手出掌,轻飘飘地拍出。

    两名欺身过来的唐门高手听不到一丝掌风,这一掌的速度也看似不快,两人迟疑了那么一瞬。随后一个双掌拍出,一个伸手为抓。抓向萧去病的肩头。

    下一刻,那名和萧去病对掌的唐门高手已经整个都飞了出去,口中吐出的鲜血沿着他爆退的身形在半空中洒落,仿佛喷雾器一般,整个府衙之内便都是血腥气了。

    那名抓向萧去病的唐门高手大声惨叫起来,一双手已经血肉模糊被废掉。随后萧去病趋进向前,这人的身体如击败革般飞了出去。

    李隆基张了张嘴,心脏在一瞬间跳到了最快,太阳穴上一突一突的,视野恍惚中就见到之前还距离自己三四丈远的李倓瞬间消失不见。然后又瞬间出现在自己两尺之内,变成了萧去病。

    随后便有两具身体冲过来,又瞬间被击飞,然后萧去病的身体又在眼前消失不见,然后眨眼之间便又出现在自己身侧两尺之内。

    再定睛看时,另一名唐门高手这个时候却已经唇角流血,开始歪倒在地,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个在自己右前方,侧着身子笑吟吟看着自己的萧去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