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定回国后便入同济大学堂进修,怎奈以前的学业拉下太多,数学又不太通,花了四年时间才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刘鸿生说到拿到学位,神采微微飞扬的同时,心里却是苦的,这学位太难拿了。“因为克定在美国卖电池的时候常常接触汽车公司,毕业论文写的是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美国家用汽车市场研究。论文通过后总理大人和工部徐大人看了,这就…这就又把我派到美国来了。”
“派你来卖汽车吗?”虞自勋和蔼的笑,他见刘鸿生的烟悄悄的灭了,再道:“抽啊,没事,我只是今天抽多了而已。”
“不是。派我来卖电影。”刘鸿生烟瘾不小,话说着又把灭了烟点着了。“我们这些管理培训生,工部将重新考核,再以职业经理人的名义竞聘上岗。薪酬和股权期权也将在新合同里重新拟定……”
“我知道,竟成叫这叫国企干部职业经理人化。”虞自勋究竟参加过四大,知道按照公司法,国有公司将全面调整法人治理结构,原来的总办全部变为总经理。也就是大掌柜,他们将由股东会、其实因为大部分公司没有上市,也就是由稽疑院下面的国企委员会这个婆婆管着。
“是,就是职业经理人化。”刘鸿生点头道,他没办法细说这是怎么个职业化、怎么个经理人化,他只想到那几乎是空白无物的考核标准,他不是头皮发麻,而是心中发虚。
“那你怎么又来卖电影了?”虞自勋也不太明白职业经理人是什么东西,只是好奇他说着汽车怎么又来卖电影了,“莫不是上次电影卖的太好。竟成还想再来?”
英文字母的大明劫在大卫。格里菲斯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前上影,起初在旧金山默默无闻,但这部经百年电影技艺锤炼而成的跨时代影片,最终是在全美引起轰动。这不单是在票房上,更多是在电影技术以及艺术上,因为这次之前,电影从来就没有这么拍过。整部电影席卷一百三十八万美元票房,分成后减去税收,最终汇回国内为三十七万四千美元。
这顿时就把国内惊呆了!这年头,电影虽然新。可成本小,胶片虽然没有德国克罗士唯有美国柯达,可实验室做出来的PE因为不想生产水管那么低贱的产品,已全部用来生产照相和电影胶片。这一下就把胶片的价格拉下了一半。
一部电影底片只要四分钱一呎,拷贝片只需两分一呎,印一个拷贝只需三百元上下;拍摄也很少用外景,不是室内就是画布,自然采光即可拍摄;其他如人工,唯独女主角工资高些。可最多也就是三角到五块钱一天,十天半个月可成;男主角就更廉了,要么忽略不计,要么就和临时演员和配角一样,由亲戚朋友或围观的群众来演,就几顿饭的事情,根本不用钱。总得算,一部电影最省两千元即可拍好。'注'
而收益呢,即便不发行到国外,光沪上一地就能收回一半成本。如果拷贝到国外,价格高的吓人,比如新加坡马来各岛,价格就能卖到一千以上,而美国因三十七万美元销售利润刺激,更是众人心中遍地黄金的地方。现在电影局已经改制为电影总公司,以虞自勋对杨锐的了解,这又是捞钱利器。
“是,先生,国内确有此意。”刘鸿生道。“影片拍出来花了二十万两,本以为会亏本,可美国一地就让电业局盈利了。现在电影公司专门请了几个洋人当明星,又拍了几部好片子,准备拿到美国来销售。我这次本来是带人先期考察美国汽车市场的,可美国这边人手不够,他们说就我空着也空着,所以就……”
“哦,是这样。”虞自勋笑,他不再关注电影,只道:“这么说,工部是要组建汽车公司?”
“是的。我已经见过徐大人了,国内已准备投资五千万华元,组建大中华汽车有限公司。现在因为欧洲的设备买不到,美国的设备买不起,所以就在通化的货车生产线生产了几部样车,据说总理的意思是要造车先学设计车,要设计好车,那不单要全面调查美国汽车市场、销售渠道、还要先把车运到美国公路上来跑一跑,让车型所针对的客户开一开,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卖电池的时候,刘鸿生就想卖汽车,所以毕业论文也写的是汽车,不想工部也有此打算,所以就想内定他为大中华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国内研发、生产团队是现成的,这将从战后的卡车生产线上调,只有销售以及总经理是缺失的。刘鸿生的论文刚好是送上了枕头,一下就被徐华封看中了,认为办汽车公司非用此人不可。
“美国人会放我们的车进来吗?”虞自勋知道杨锐对产品要求的苛刻程度,国内的东西怕没有卖不好的,只是他很担心销路,特别是现在中美关系不佳。
“徐大人说,汽车公司将和拖拉机卡车一样,和洛克菲勒公司合资组建销售公司,借用其关系打开销路;再依照商情局判断,战后美国经济将高速发展,汽车年销量将很快就会超过四百万辆。我们的市场不要占太大,一年二三十万辆即可。总理的意思也是说利润可以让洛克菲勒多占一些,但我们汽车的口碑和规模要做起来。”刘鸿生道。
“哎……”虞自勋不自觉叹了一口气,这是他对自己叹的,虽然他极力希望中美友好,可就像杨锐以前作报告说的,真要是美国商品竞争不过中国高质低价商品,那两国再怎么友好也会因为经贸关系而冷淡。他开始的时候以为这只是危言耸听,但实际上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认可这一点的。不过,越是这样,他就越认为中国应该和美国交好并疏远日本。
虞自勋忽然叹气,这让刘鸿生有些莫名,他虽因为虞自勋的事情受了折腾,可在他看来自勋先生也是好心;而总理,他的眼光及手腕都是一流的。那件事情,自勋先生的愿望是好的,可总理的决断却是对的,所以几年之后,他只能认为那是自己命中当有此一劫,甚至他还认为正是因为有此事,他才能内定为汽车公司的总办,确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这样的心态,刘鸿生此来一是叙旧,再则是希望能听听虞自勋的意见,毕竟他现在已经融入了美国上流社会圈子。要做好汽车公司,和那些上等人拉上关系极为重要,却不想虞自勋却莫名叹气……
感到了刘鸿生的疑惑,虞自勋说道:“我只是忧心中美关系啊。不过,没事,你这边需要我帮忙的,那尽管说……”说到此虞自勋忽然想到些什么,他笑道:“威尔逊总统连任的答谢酒会后天将在华盛顿召开,我可以带你去,并给你介绍几个人认识,只要你有时间……”
“我一定有时间。”刘鸿生微微激动的道,他觉得自己这一次来对了,即便是驻美大使陆征祥也未必能给他这么一张入场券,更何况还能介绍人。
“那你明天一早来这里找我,我们一起去华盛顿。”虞自勋道,他此时已看到任鸿隽在门口似乎有事。他道:“鸿生,我今天还有事,你明日一早八点半来找我便可。”
“谢谢自勋先生!”刘鸿生也看到门外的任鸿隽,鞠躬之后便走了。
“先生,”任鸿隽后面跟着胡适,他是看到信后急忙赶来的。
“适之,坐吧。”虞自勋在纽约逗留,一是看中华科学社社员的发展情况,再则是想在胡适回国前见见他,和他长聊一次。
“适之,我已和孑民先生说过了,他将安排你在北大任教。”待胡适坐定。虞自勋开始正题,“不过你要知道的是,孑民先生虽是学部尚书,但按总理的说法,即便是妖魔鬼怪,一切无形的东西都归礼部管辖,所以他那边能帮你的东西也不多。真要给新文化打开一片天,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不过孑民先生看了你的博士论文,非常欣赏,他希望能快一些见到你!”
PS: 注: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p12。因为全部价格采自1927,已按银价折算。
辛卷第三章选择
七年未回国,十余年未回家,想到马上就要回国胡适心潮翻涌,他回到寓所忙活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忙活什么,怎待晚上稍微静心下来,将那篇本要寄给沪上青年杂志、且曾在历史上开启白话文运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其他书本放进了行李箱。
次日,他又去校长杜威教授家拜别,这两年来他常来此参加杜威夫人的家庭茶会,对这里已很有感情了,最后再去绮色佳拜别同学和美国傻姑娘。十日后,横穿三千两百英里美洲大陆的胡适终于赶到温哥华,他将在这里乘坐日本邮轮日本皇后号前往横滨,而后再赴沪上。
耶稣历1916年12月5日下午,胡适抵达横滨。
“适之!”一路孤行的胡适只想上岸走走,不想码头上嘉定人潘公弼、郭虞裳、俞颂华在喊他。他们和胡适都是沪上澄衷中学的学生,不同的是胡适留美,他们留日。
“啊!是你们啊!!”他乡逢故知,真是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欣喜的事情了。胡适大叫后又兴奋起来,道:“你们怎么会在这里的?”
“任叔永(鸿隽)给了我们打了电报,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潘公弼也是笑,旁边的郭虞裳则拿出拿出那份电报道,“看,叔永为省钱,就给我们‘适日本皇后归’六个字,弄得我们一通好想,还以为你真和日本皇后一起……”
“虞裳……”较为老成的太仓人俞颂华见郭虞裳言及日本皇后,马上将他叫住。中日两国这两年恩恩爱爱、如漆似胶,今年还通过了一个古怪搞笑的倡议,要求中国人不得侮辱天皇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求日本不许称中国为支那。由此可知京师外交部真是一群没文化的饭桶,支那本是梵语,英文的China就是由此而来,前几年反清的革命学生更自称自己是支那人而非大清人。
现在居然要求不许说支那,真不知道朝廷衮衮诸公读的书是不是丢到狗肚子里去了。如此这般,逼得人家没办法只好按‘大日本帝国’的模板给取了一个‘大中华帝国’的敬称,英法诸国也纷纷效仿认同。这下,不是帝国的中华也变成帝国了。
“适之,我记得你没去过东京,这次可以在东京小住几日……”潘公弼没顾俞颂华。只是欣喜的邀请胡适去东京小住。
“去东京可以,可小住就不要了,这船半夜就要开的。”胡适赶忙拒绝,虽能路遇故友,可家还是要回的。特别是现在受欧战影响,船票其贵无比,他不想再掏一次钱买回国的船票。
“欸…,适之此言差矣!”潘公弼笑道,“这船开的比火车慢多了,你可在东京住两日,待此船三日后到长崎后再上船不迟。”
“啊,这也可以?”胡适讶道,但想来火车确实是比轮船快多了,是以欣喜的带着行李和诸人一起入东京。可就在这时。另一艘船靠岸了,码头上忽然出现身着盛装的日本官员和军乐队,同时礼炮也响了起来。胡适没数是几响,只再回头看见船上下来的人似乎身着汉装,当下差异问:“这是什么人来了?”
“报纸上说,似乎是说稽疑院院长杨皙子访日。”雄壮的国歌黄河曲中,俞颂华答道。他是最为关心时事的,一见下来的人身着红色一品官袍,便猜到是稽疑院议长杨皙子来了。他见胡适不解,再道:“德人无限制潜艇战甚是厉害。光上个月英国便被击沉七十万吨商船,英国人已经受不了了。今世界商船最多者为中日两国,各有两百六十万吨之巨,并列为世界第二。此前两国虽有四百万吨商船在大西洋上航行,可英国还是缺船……”
“那这和杨皙子有和关系?”胡适虽然不通实务,但素来注重理性的他只觉得这话逻辑不通。
“呵呵,适之在美国难道也不关注战局?”俞颂华笑道,“现在英国商船损失厉害,而自己却年产商船却只有五十万吨'注:'。只得求助于他国,其中商船最多就是我国和日本,可数年前中日两国的商船便联营了,日本是英国的盟友,可我国不是;再说日本国内所有造船所内船坞、船台上造的都是我国的船,正在建的船坞和船台订单也是我国的。而从事航运可收暴利……”
俞颂华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郭虞裳就笑道:“所以现在日本人觉得和我国联营吃了亏,和我国签订造船合同更吃了亏,极不满意。各大报章都要求政府挽回利权,还大骂签订造船协议的日本官员卖国。所以日本人政府就不得不以盟友战事需要商船为借口,邀请我国谈判,实则是想更改中日造船合同,多分一些利润,这便将杨皙子请过来了。”
“这挽回利权不是我们以前喊的吗。”胡适顿时有些茫然,这世界是真的变了吗?
“当朝眼毒啊。”如今的国人,称呼岷王为今上,称呼杨锐则是当朝。郭虞裳再道,“欧洲未开战便大建船坞,广修铁厂,再弄了一份看似吃亏实则大赚的合同把日本人圈了进去,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事情……”胡适只知道回国的路上德国潜艇又击沉了英国邮轮,数名美国人身死,威尔逊总统这一次不再息事宁人,为表示海洋之通行权是每个国家应享的权利,他已呈请国会,派海军舰艇前往大西洋上护航。此举虽未对德国宣战,但海军可击沉威胁商船队安全敌国潜艇的命令,已等同于对德宣战。美德关系如此紧张,中日之间如何胡适实是一点也不知道的。他唯想起日本的海军,忧心道:“可这商船毕竟是在海上啊,日本海军可是比我国……”
“那又怎么样?”郭虞裳明显是看了邮寄来的国内报纸,深信报上所言,“日本的造船钢板全由我国供给,一旦我国不输出钢板,他的船也造不了,铁砂、生铁也全都购自我国,真要切断供应,那日本连枪炮都造不了;再说日本有军舰。我国却有潜艇啊。我今日才知,德国潜艇居然是与我国合作设计建造的,据闻我国有此种远洋潜艇大小一百五十余艘,真要是开战。那这些潜艇足以将……”
郭虞裳确实有些口无遮拦,现在身处日本人当中,居然说着中日开战的事情,又是俞颂华将他叫住了,而且他还出人意料的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政府真要是乘欧战之际挣数十万万白银,也不一定就是百姓之福,适之很久没回国了,回国之后便知道了。”
俞颂华语焉不详,但胡适也没有深究,因为能在东京呆数日,他第一个想的便是去拜访避居于此的青年杂志主编陈仲甫先生,想知道他在青年杂志封禁后打算怎么办。
胡适想着陈仲甫,在东京麴町区饭田町三丁目一番地,曾经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会刊民报编辑部。陈仲甫与苏曼殊、杨永泰、邓庆初几人正对突如其来的日本警察怒目而视,那为首的日本警察不懂汉语,他抓着一份青年杂志,用日语道:“我警告你们,在没有取得我国政府合法的发行执照前,请不要销售你们的杂志。”
“可我们只销售给中国人。”杨永泰拦住正要发火的陈仲甫,辩解道。
“只销售给中华人也不行。”日本警察不说支那说拗口的中华,一个劲的摇头,“这一次只是警告,如果还有下一次。那你们将会被我国政府驱逐出境。”警察口气强硬,但他说罢还是就礼貌的一躬,而后带着人走了。
“哎呀……,沪上不能办。东京也不能办,章太炎那老东西可要把我们逼死了!”被孙汶封为革命和尚苏曼殊抱怨道,沪上杂志不能销售后,剩余的那几千册就被诸人带到了东京,打算以在日留学生为受众,在此办杂志。谁知道刚把以前剩余的杂志卖出,这日本警察就找上门来了。
“中日两国现在可是同穿一条裤子的。”邓庆初早就反对赴日办杂志之计划,可陈仲甫非要说这里有数千留日学生,同时因为外轮可任意通行中国内河各口岸,这就避开了政府所控制的邮路,不想才开头就遭此重挫。
“日本不行那就办到安南、办到南洋、办到檀香山去。”陈仲甫气的够呛,前月青年杂志无故被封,当时他还请留日旧友章士钊打听情况,不想章士钊回信却是说这潭水很深,说青年杂志上有几篇文章是乱党戴季陶所写,上面指责政府土改是强夺民财反对土改,为某厂不容……
“那也得去各代卖点的账款收回,再把这里盘出去再走啊。”邓庆初提醒着,他说完又很玄乎的道,“其实这地方也够是邪门的,十几年来办了四五份报章杂志,不是被封就是倒闭……”
“别这么迷信!”陈仲甫不悦,青年杂志宗旨便是扫除迷信、倡导科学,邓庆初如此说显然是不合宗旨的。“大家把这里收拾一下吧,再去打听打听有谁会接手杂志社的。”
想到又要搬离东京,几人顿觉疲倦,但最终还是强忍着干了起来。杂志社这边正在收拾,放下行李的胡适却到了,潘公弼租住的寓所本就离这不远。
看到青年杂志社的牌子被取下来,胡适、还有同来的俞颂华、潘公弼很是吃惊,胡适问举着青年杂志招牌的邓庆初,道:“先生,请问这里是青年杂志社吗?”
“这就是青年杂志社,请问你们找谁?”邓庆初看着这几个人,以为他们是普通留学生。
“我找陈仲甫先生。”胡适问道,“请问他在吗?”
即便是留美数年,胡适的国语里也还有绩溪口音,也是安徽人的邓庆初笑道,“仲甫在,请问你是?”
“哦,我是胡适之,曾在……”胡适还没有说完,邓庆初声音顿时高了起来,道:“原来是适之先生,您,您不是在美国吗?”
“哦,我已经毕业了,回国前收到了仲甫先生的信件,知道青年杂志搬到了东京,所以特意来拜访。”胡适会投稿青年杂志社,是因为亚东图书的汪孟邹介绍;而陈仲甫会办青年杂志,也是赖汪孟郊支持。汪孟郊和胡适同为绩溪人。而他和陈仲甫,十二年前在陈仲甫办安徽俗话报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
“好好!”邓庆初一边说好,一边特意将一身西装、满身洋味的胡适打量了一番,这才高兴的将他带到主编室。对着陈仲甫大声道:“仲甫,你猜是谁来了?”说罢又忍不住自问自答,道,“是胡博士!他已经从美国毕业,听闻我们在这。特意前来拜访。”
“适之!”陈仲甫正烦恼何处可以办杂志,听闻胡适来了,愁容顿失,当下上前握住胡适的手道:“终于是见到你了!”
手被陈仲甫握住,胡适也是高兴,他道:“仲甫先生,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呵呵,我还以为回国后要对你作揖呢。”
“作什么揖啊!”陈仲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