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烈 >

第96章

大唐烈-第96章

小说: 大唐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上战场也是我李护做的,跟镇守是没有关系的,你明白了吗?”。
  李逸认真的看着李护,突然哈哈哈大笑:“明明是我的主意,叫你拿来用了,这和镇守有什么关系?”说着转身出门去了,一边走一边说:“我要赶快安排,大战之前的准备才是事情多。”
  李护含笑看着李逸出了帐门,点点头,一弯腰拿起了地上的横刀,缓缓的拔出一截,雪亮的刀身上面刻着两个字,这是李护取的名字“护国”,名字很质朴,但是在李护看来就是自己李护要守卫的人,那个国就是李佐国。
  李护又拿起了油脂块,准备做第二次保养,他帐篷门外一丛格桑花正绽放着娇艳,这种顽强的小花哪怕在人来人往的唐军营中,只有有空隙的地方就默默的开放着。
  同样的格桑花也在吐蕃大军营前绽放,但是此刻冈仁结措和桑央嘉措的心情却一点也不好,唐军出现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了,唐军的侦骑已经出现在距离吐蕃大营很近的地方,吐蕃士兵因为前不久对唐军的大胜并没有将唐军要来放在心上,他们认为无非就是再赢一次罢了,吐蕃军的士气是高昂的,军心可用。
  冈仁结措和桑央嘉措两人可不会和普通的吐蕃士兵一样乐观,这只唐军的战斗力完全和以前接触的唐军不一样,一万骑兵的覆灭对于整个吐蕃军队来说也是不能忍受的损失,这还是骑兵,吐蕃的骑兵可是能够对付三倍的步兵的强大兵种,结果在骑兵的对决之中一万骑兵只回来了四百多人,这让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心中充满了阴霾。
  桑央嘉措站起身来对冈仁结措说道:“将军,备战,唐军很快就会来的,这次我们要小心,因为现在为止我们对这只唐军的数量根本不清楚,我们的侦骑一出大营就没有回来的,这只唐军的战力非同小可,至少他们的骑兵比我们的要强的太多。”
  冈仁结措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准备,我们国家的希望也在这一次战争,大唐现在正是虚弱的时候,过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这一仗我们必须要赢。”
  桑央嘉措出门去了,冈仁结措在房中久久动,他是吐蕃现在的宰相,也是实权大都司,在吐蕃已经是辉煌的顶点了,夺回石堡城,大败唐军让吐蕃全国都陷入了乐观,曾经强大的大唐现在那么不堪一击了?丰硕的果实仿佛就在树上微微随风抖动,就等着吐蕃大军来轻轻一摘就能品尝到那鲜甜多汁的味道了,可是真的能如此吗?冈仁结措第一次没有了底气。
  这是一个晴朗的清晨,一大早信奉佛教的吐蕃士兵就在身穿黄衣或者白衣的堪布的带领下开始诵经,吐蕃军中的气氛轻松,不信佛教的吐蕃士兵相互嬉戏,偶尔有几个军中的军官走过,身上来自唐军的横刀骄傲的随着走动摇摆着。
  吐蕃营外不远处有一朵红色的格桑花,花瓣上面集了一滴露水,正在花瓣边缘挣扎着不肯滴落,突然一阵震动传来,这滴露水脱离了花瓣掉了下去,微微弹起的花朵又在阳光下舒展了笑脸。
  越来越大的震动传来,靠近西方的吐蕃大营的士兵都惊疑的站起身来,有些士兵手中还拿着啃了一半的饼子,很多士兵趴在营墙上面往震动传来的方向看去。
  桑央嘉措在神威城自己的房中,外面一个士兵匆忙的进来报告:“将军,西面似乎有大军接近,已经能够看见唐军的侦骑在游弋。”
  桑央嘉措站起身来,身上已经穿好了甲胄,铁盔上被火红的狐皮围了一圈,显得即精神又华贵,桑央嘉措心中说道:“终于来了”
  “终于来了”应龙城中的冈仁结措也如此说道,在城墙上面可以清楚的看见远处接近的唐军。
  无数小队的唐军骑兵在前面纵马驰骋,这些唐军的斥候基本上蒙住了吐蕃人的眼睛,吐蕃人的骑兵都是一去不回,这让后来要派出去的吐蕃骑兵一听说出去侦查就脸如土色,后来吐蕃人也干脆不派侦骑了,自己几十万大军在此,唐军攻过来也不怕。
  远处地平线上一条黑线迅的占领了视线,那是唐军,随着唐军的接近基本上所有站在高处的吐蕃军将都看清楚了过来的唐军是什么样子,六万人的部队是什么概念?人上一万就无边无际,何况是六万人,所有的唐军都是骑马,万马奔腾的唐军像是黑色的洪水将整个湖边的土地全部遮盖了。
  战马的铁蹄敲打着地面,靠近唐军来的方向吐蕃军营之中的士兵都能够感觉到清晰的震动,吐蕃士兵相互看看,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慌。
  骑兵,骑兵?全部是骑兵?桑央嘉措的脸上铁青,难怪自己的骑兵回不来了,唐军全部是骑兵,不过怎么可能呢?唐军拿什么养活那么昂贵的兵种?自己不是在做梦?
  唐军在距离吐蕃大营五六里的地方停下了,整齐的队伍像是用刀劈出来的,所有的唐军都保持静立,坐下的战马微微的喘气,哪怕是新兵都努力的挺起胸膛,尽量的表示出自己对战场的淡定。
  唐军的大旗只有一个字“李”,在最前方的大旗有两面,一面最大的火红的颜色,随着高原的朔风招展,像是跳动的火焰,也像流动的鲜血,还有一面是蓝色,宝蓝色的“李”字旗显得深沉内敛。
  火红的军旗动了,向前了几十步,宝蓝色的军旗向后了一点,两骑越众而出,顶盔贯甲的两位将军端坐马上,正是李护和李逸正副两员统帅,李护看着远处的吐蕃大营,吐了口气说道:“看上去人可真多,吐蕃人有那么多吗?等会杀起来就过瘾了。”
  李护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我李护来了”
  李逸没有搭腔,左手抬起一挥,身边的传令兵高喊:“下马,下马,步兵下马。”
  随着这个喊声顺着唐军的队列传开,步兵都在下马,下了马之后,每一十就有一个步兵出列,牵着战马向后面集中,将战马交到专门看护战马的马夫手中之后就又回到自己的队列,唐军步军开始整顿队列。
  像是海上的波涛一般,唐军步军每一名战士都在自己的军官的指挥下靠拢,形成了一个个的五花阵,每十人组成花瓣,五十人形成一个小五花,两百五十人形成一个中等五花,一千两百五十人形成一个大五花十多巨大的死亡之花在吐蕃营外展开,像是黑色的格桑花,美丽但是致命。
  桑央嘉措脸上的肌肉绷紧了,唐军的精锐程度乎想象,结阵的时间极快,显得训练有素,形成阵型之后每名唐军都如同雕像一般肃立不动,显示了严明的军纪,桑央嘉措看看身后的吐蕃军营,显得杂乱的军营铺满了身后两座规模不大的城堡之间,吐蕃军队只有出战,否则唐军一旦攻进吐蕃军营就是一个灾难。
  桑央嘉措的信心就来自于唐军的军力只不过五六万,自己这边可是过十五万,随着号角和鼓声,吐蕃军队开始了集结,准备出营和唐军决战。
  第六章李护。


第二卷 望长安 第七章 凋谢的格桑花(上)

  第七章凋谢的格桑花
  正午的秋阳在高原上显得刺眼,但是却没有多少温度,像是连太阳都在冷眼旁观这场规模庞大的决战,风更急了,无数的格桑花在风中抖动,和即将要生的残酷战斗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只巨大的马蹄踏碎了一丛格桑花,李护的战马调转了马头,李护拉下自己的护面甲,对站在身后不远的李逸说道:“这一战我就是你的骑兵将领,交给你来指挥,相信你能做好。我】”
  说完李护的大旗向后移动,李逸的蓝色大旗向前,立在了唐军战阵的最前面,军阵的后面、左面和右面,每一处都放好了十面战鼓,巨大的战鼓鼓面是用最好的牛皮制作,足足有三米的直径,每面鼓有八名鼓手站立,这是进军鼓。
  在唐军中鼓声就是前进的信号,每一名疏勒唐军刻在骨子里面的就是闻鼓而进,不闻鸣金之声擅自退后者为逃兵,只有斩一个下场,所有的唐军都默默的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李佐国一手打造的钢铁军队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督战队来维护大军在面对敌人是的士气军心,每一个唐军都知道自己只有向前,去取得胜利或者战死。
  随着军官的调度,大队的吐蕃士兵一排排的走出营门,在大营前面结成一个个的方阵,看上去吐蕃军有点杂乱,主要是身上的衣甲颜色比较斑驳,但是枪兵在前,斧兵刀盾兵再后,弓箭兵压阵,骑兵从吐蕃军营的两侧门中如洪流一般涌出,强大的声势和万马奔腾的场面令靠近这边的吐蕃士兵举起兵器欢呼起来,似乎面前的唐军完全不堪一击。
  桑央嘉措已经进入了吐蕃军中,他的将旗一直往前,将旗过处吐蕃士兵都在欢呼,这个传奇一般的吐蕃将军已经是吐蕃士兵的偶像了,他的事迹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吐蕃黄教传法堪布已经在说桑央嘉措是护教金刚转世,这让桑央嘉措在吐蕃士兵中的威望崇高,何况夺取石堡城,击败唐军是真实的事情。
  桑央嘉措浑身金盔金甲,显得威武不凡,策骑走在最前面,吐蕃士兵的欢呼扩散到了整个军阵,所有的吐蕃兵都在高呼。
  对面的唐军却是安静沉默的站立,没有一丝晃动和不耐,仿佛可以站到世界末日,沉默的杀气弥漫,唐军已经摒弃了战斗时高呼狂叫提升士气的方式了,他们的骄傲就是百战百胜,他们的荣誉就在武器的尖峰之上。
  随着吐蕃军整顿好了之后慢慢前移,两只军队慢慢的靠近了,两边都沉默了下来,吐蕃军这次直接出动了八万左右的步兵,两万骑兵也悉数出动,几乎是精锐尽出,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知道唐军既然敢来进攻,一定是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也存了一战定乾坤的心思。
  李逸冷笑着看着吐蕃军队的接近,在他看来吐蕃军其实并不算精锐,在门口集结将近十万战士居然花了半个时辰,这在疏勒唐军中是不可想象的度,说明了士兵还是缺乏训练。
  李逸挥手示意,左右的传令兵举起了手中的长杆旗帜,是两面旗,一面旗上面形象的画了一个弩的画像,另一面没有图画,只是一面蓝色的旗帜,随后在唐军中的传令兵纷纷举起同样的旗帜,这时李佐国在大规模战阵中新安排的传令方式,对于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军决战,只靠传令兵进行传令未免太慢,李佐国就明了这种旗语,很简单,但是非常实用,每千人就有一个掌旗官,这就是接受旗语的军官,他负责将看到的命令转达给掌兵军将,实现快传令的目的,此外疏勒军中还有旗花传讯,传令兵的形式也没有丢弃,能够真正的做到主将所指万夫所向。{我。}
  这个旗号是弩箭准备的意思,蓝色的旗帜是意思上弦等待,如果是红旗就是上弦之后就急射击,三角形的红旗就是急射击三轮,随后每一个弩手开始上弦,用脚踩住弩上的两个脚踏,拿出一个木制的叉形上弦杆连接到弩上,木杆上面有一个包了牛皮的凹槽,弩弦放在槽中将木杆往上一提,弩就上了弦了。
  上好弦的唐军将身后箭袋中的弩箭抽出几只插在面前的地上,然后将一只带着三角形箭头的弩箭安放在弩槽之中,将弩的长把驻地,弩箭朝上,完成了整个上弦。
  双方大军没有过多的试探,也没有派出使者进行交谈,直接就进入了战斗,本来在步军之前列成一队横排的唐军的一万五千骑兵开始分为两队向两侧移动,露出了后面的步军阵势,唐军的五花阵中每十名唐军就有四架弩,正面极其宽阔,弩兵在射出手中的弩箭之后还能够投入肉搏,这也是唐军的特色之一。
  步军的中军是一万唐军正兵,两边各有一万新兵,新兵的装备和整兵差别不大,只是内穿的衣袍为灰色,而正军的衣袍为黑色,还有一万五千步兵是李逸手中的预备队,列好军阵站在距离前军两百米出。
  李逸将大部兵力摆放在前就是准备和吐蕃军直接较量一番,只要能够很快的占据优势,就能最大限度的打击吐蕃士气,不然吐蕃人的人数摆在那里,陷入苦战的僵局是对人数少得多的唐军最不利的局面。
  唐军的骑兵分开之后直接往自己军阵的侧后方移动,很快就退出去将近一里的距离,然后就开始下马修整,似乎将正面战场的任务交给了步兵兄弟,但是双方的主将都知道,这样的野战对决之中骑兵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吐蕃军一次投入了五万步兵进行攻击,因为正面战场非常的宽阔,几乎没有什么遮挡,桑央嘉措耍了个花招,他将这五万进攻的吐蕃士兵排得很开,边上的吐蕃兵出了唐军的两边,同时因为人数的优势中间的人数也不会少,阵形的厚实程度也不会让唐军形成中间突破,这样两翼伸出去的吐蕃士兵就能够对唐军的侧翼进行打击。
  吐蕃士兵尽量列成整齐的队形往前,阵中的军官都在大声的呼喝,想要维持住队形,但是很快吐蕃军训练不足就暴露出来了,队形这里突出一块那里凹下一片,成了一个蛇形,吐蕃士兵身体不算高大,但是也是精选的精悍士兵,个人战力也许出众,士气也比较高昂,但是这种阵形的严整还真无法同唐军想比。
  很快吐蕃军就进入了三百步,唐军阵前的一面带有三角形的红旗举起,一片三角形的红旗在唐军的军阵上向两边蔓延,“轰”的一声整个肃立不动的唐军军阵就像是苏醒的机器一般动了,“嘣”的一串巨响之后,一片嗖嗖的声音,唐军的弩箭射了,天空顿时一暗,两万只弩箭几乎像一片乌云向吐蕃军扑去。
  吐蕃军对于唐军的弩箭还是有所防备,几乎每三名吐蕃士兵就有一面盾牌,不过盾牌的式样就五花八门了,有木盾,有唐军的团盾,还有皮盾,唐军弩箭一射所有前进的持盾吐蕃兵就举起了手中的盾牌。
  三百步的距离弩箭的飞行时间就是一秒多点,就像暴雨打在屋顶的景象一般,弩箭呈抛物线落入了吐蕃军阵中,惨叫声不绝于耳,不停的有吐蕃士兵中箭倒下,不过因为是抛射,吐蕃士兵的盾牌也很多,唐军的第一波弩箭并没有造成吐蕃军太大的伤亡,只有不到一千人中箭,失去战斗力的不到六百,吐蕃军继续前进。
  唐军弩兵开始第二轮上弦,吐蕃军推进了不到五十步第二轮弩箭又来了,又是一批吐蕃士兵滚倒地上,吐蕃士兵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唐军的面目了,唐军的弩手开始了第三轮上弦。
  这时吐蕃兵不约而同的大喝起来,高举起手中的武器,吐蕃兵开始了冲锋,这时的距离已经进入了一百五十米,吐蕃兵的形象猛恶野蛮,很多吐蕃兵甚至还袒露着持有武器的胳膊,杂乱的头从各式头盔中垂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吐蕃兵都是这样,这一批吐蕃兵属于各地土司的家兵,所以服装并不统一,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手中握有的四万精兵却不是这样的。
  吐蕃士兵和军官将领都清楚的知道,要尽快的靠近唐军才能避免唐军的弩接连射制造伤亡,前排的吐蕃士兵都是军中较为勇悍的军中锐士,他们都渴望建功立业,击败唐军的封赏不言而喻,桑央嘉措将军已经说了,不管是什么身份,能够杀敌一名奖牛一头,杀敌五名地五亩,杀十人升百人将赏地二十亩银五十两,对于普遍贫困的吐蕃人来说,这就够了。
  吐蕃弓箭手的射程也能够射到唐军了,吐蕃一方的弓箭射了,双方的弩箭弓箭同时投入对方阵中,吐蕃这边是第一次射到唐军,唐军这边已经是第三次射击了,前面几排的弩兵射完这一箭之后迅的将弩背到背后,拔出了手中的横刀,和左右的战友站在一起,后排的弩手继续上弦准备射击,战鼓声响起,一片整齐的铠甲碰撞的声音之后,唐军前排的枪兵将长枪往前一架,锋利的长枪形成了三排寒光闪闪的丛林。
  长枪兵身后的刀盾兵举起了团盾,上面阴刻的狮头狰狞的向天咆哮,唐军中有些士兵被吐蕃弓箭射中倒下了,但是这些倒霉的唐军是极少数,精良的甲胄保护了唐军,吐蕃弓箭手抛射的这些弓箭对于唐军来说杀伤力差太远了,不少唐军身上带着一两只吐蕃人的箭,但是轻轻的一晃动身体箭只就掉下来了。
  吐蕃人的前锋冲到了唐军前面,连绵不绝的“轰轰轰”的声音响了,然后就是惨叫声,兵器铠甲碰撞的声音,兵刃戳进肉中砍到骨头的声音,连串的声音如同被放大了百倍声音的电影院中的感觉,随后就是色彩,只有一个主色调,红色,双方士兵的鲜血立刻洒满了大地,血淋淋的长枪从人的身体中抽出,带出红色,锋利的枪尖被人血染成红色,枪樱阻挡了鲜血顺着枪杆流下,这会令士兵握枪湿滑,拿不住枪杆。
  吐蕃士兵的冲击是凶猛的,士兵是舍生忘死的,也体现了最勇猛的一面,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差,前排的吐蕃士兵在第一次对撞中几乎没有一个活下来,唐军的军阵就像一道堤坝,直接挡住了洪水的冲击,洪水看似凶猛,结果是堤坝巍然不动。
  唐军的长枪兵身上的铠甲精良,吐蕃兵的武器除非是正好砍中击穿薄弱处,如关节或者甲缝中,否则没有对唐军造成伤害,而衣甲根本谈不上好的吐蕃兵被唐军雪亮的三棱形枪尖的长枪一刺就是一个血窟窿,就算是穿了铁甲的吐蕃军官也是一样,这种长枪的刺杀伤害非常的恐怖,立即就在吐蕃士兵中间掀起了血浪。
  不过在前排的唐军还是有人倒下,身后的唐军士兵马上补上位置,吐蕃兵的这股冲击的浪潮没有停止,吐蕃士兵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又向着唐军的枪阵冲了上来,少数活下来的士兵是因为手中的盾牌挡住了长枪的刺杀,唐军在严格的训练中学会了不管什么情况之下就是机械的刺杀,收枪然后再刺杀,沉重的甲胄和身后战友的推力使每个前排的长枪兵不会被吐蕃士兵往后推倒,后面唐军的弩手还在一刻不停的射弩箭。
  战鼓声响起,八名鼓手奋力的擂着战鼓,三十面大鼓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仿佛无论什么声音都不能压住这个前进的鼓声,唐军开始逆着吐蕃军的方向前进,每进一步就是一顿,所有的唐军都大喝一声杀,万军对战最关键的就是阵形,阵形不乱可以以少敌多,阵形散乱虽多而不能胜。
  吐蕃军在唐军强势的反击之下攻势顿时一顿,而且绕向两侧的吐蕃士兵现唐军的阵形也跟着拉长了,顿时正面抵住了吐蕃士兵的包抄,双方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