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114章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114章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爱的元首,坐位在那边。”瑞芬斯塔尔试图挽回脸面,尽力甜蜜地喊叫,但元首听来她的声音变成了狼嚎。

    “他妈的,又想当**又想立牌坊,还想求我办事,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在江湖上混,哪有不付出代价的?不知好歹的家伙……”他一路上在心里咒骂,轻车熟路地来到冉妮亚在柏林的公寓。

    他刚要敲门,听到里面粗重的喘息声。脑子里马上现出春宫图——冉妮亚与丽达缠绕在一起互相tian着、扣着。

    李德小心翼翼地掏出钥匙插入锁眼,生怕惊扰她俩的美梦。突然传来男人的呻吟,“啪——”钥匙掉到地上。

    李德等待了片刻,里面的戏照样上演,她们太投入了,自然感不到门外一个人恨不得一口把她们吞噬。

    李德猛然闯进去,不速之客让画面定格:冉妮亚和丽达赤脚穿着牛仔裤坐在沙发上,一手夹着烟,另一手拿着裤带,一个脱光上身的小伙子仰面躺倒在她们脚下,丽达的脚踩在他的裤裆部,冉妮亚白生生的脚指头正插在人家嘴里……

    看到画面与他想像的不一样,也就是说,三人都没到脱裤子的地步,李德长出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画面也急速活动起来:冉妮亚跑去关门,匆忙间把人家的嘴弄疼了,发出呻吟。她得到便宜还卖乖,嫌战俘的牙弄疼了她的脚尖,在倒霉蛋头上狠狠一脚。

    李德坐在沙发上,厌恶地盯了下地上的人,喝令把这个满脸都是哈拉子、散发着脚臭的战俘带出去。丽达呆呆地望着他,逼他提高了声音:“没听见我说的话吗?那里找来的?他是谁?”

    “西……西亚战俘,带到柏林准备审问的……”她一手悟着半边脸结结巴巴地说,让李德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此前,有人老给他打小报告,冉妮亚和丽达利用审问俘虏名义,把他们带到房间玩弄,对此他只是一笑置之。在马尔他,李德当面向冉妮亚核对此事,她先是一楞,继而破口大骂:“那个驴日的嚼舌头,我们只是让这些战俘擦靴子。”如今李德知道了怎样擦靴子,还有怎样给她们洗脚。

    屋里只剩下元首和冉妮亚,李德狠狠地向她瞪眼。冉妮亚何其聪明,一下子看透了他的心思,嬉皮笑脸地抱着李德的肩膀耳语:“你放心,除了脚之外,我和丽达绝对不会让他们的嘴接触我们的下面的,那怕给我们tian屁。眼都不行。”

    “你们他妈的怎么这么坏呢。”元首一下抱着冉妮亚在脸上啃起来。

    “女人不坏,男人不爱。”她喘着粗气呻吟起来。

第06节 大阅兵

    1942年6月5日,东普鲁士格但斯克以南五十公里的林地中间的一块平地上,陆军总司令与总参谋长筹划的阅兵式开始了。

    昨天的风雨过后,这片平时寂静的林荫热闹起来了。黎明的空气格外清新,散发着草木的芬芳。一战德国坦能堡战役纪念碑像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静静矗立,历经二十年沧桑,亲眼目睹了德意志民族胜利、失败、屈辱、抗争、振兴和复仇,重新以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林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这片森林。李德望着不远处的小湖泊——在非洲度过两个月后,他对水格外有感情。朝阳把她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Lang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晚春的太阳暖洋洋的。鲜艳的卐字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元首在阳光下欣然西望:一道壮观的以灰绿色为主导的长城,沿湖畔绵亘向东。陆军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空降兵方队、军政学员方队、女兵方队、潜艇方队、武装党卫军方队等10个徒步方队、10个装备方队,似挺立的峰峦,如坚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瑞芬斯塔尔摄影组的十几架摄影机早已布置就位,除了在主席台周围安置了密匝匝的摄影机外,有两架机器安装在搭建的高架木楼上,还有一架摄影机待遇更高,安放在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直升飞机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直升飞机拍摄电影。

    两天前,瑞芬斯塔尔宴请了元首和陆军两位总长,李德对他们选择的阅兵地点不甚满意,他更倾向于在柏林举行阅兵。斯大林在去年德军离莫斯科几十公里时举办了阅兵,战无不胜的德国军队岂能怕几架英军飞机?

    两年前占领巴黎后,为了不刺激英国和法国人,德军在柏林、而不是在巴黎举行了阅兵式。同样的原因,进城的德军连凯旋门都没进,只是从凯旋门旁边列队走过。占领埃及以后,为了不刺激埃及、特别是美国人,李德也不打算让德军在开罗狭窄而充满敌意的街道上耀武扬威,最终,哈尔德选择了一处林间空地组织阅兵。

    事实证明哈尔德的正确:那天晚上,当他们品尝德国各地的大菜、讨论德军坦克与苏联坦克的优劣时,几十架英国飞机飞临柏林上空,迫使他们在地下室里度过了大半夜。

    当李德终于从地下室里钻出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哈尔德,关于阅兵的事按你说的办吧。不过,阅兵不光是陆军的事,你得增加海空军。”

    阅兵场上军旗猎猎,军号声声,履带扎扎,车轮滚滚,人欢马叫,引擎轰鸣。一小撮当地群众站在空地上兴奋地叽叽喳喳。受阅部队在整队,士兵们并没感觉到有多神圣,只是把接受党政军领导检阅当成又一次例行的任务。

    如花似月的天才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戴着帽子跑上跑下,成了全场最忙碌的人。她一会儿对手下好言相劝,一会儿破口大骂,一台木楼被风吹得摇摇欲坠,她竟然对负责搭建这个豆腐渣工程的男人屁股上踹了几脚,威胁他要以Lang费国家资产为由把他告上法庭。

    元首对她的潜规则以失败告终。昨晚,李德对冉妮亚谈及此事,换来她的幸灾乐祸:“活该,你只会对我和丽达这样的东方女子耍威风,除此之外连个空姐都搞不定,别说对人家大明星了。”她的脸色随即暗淡下来:“如果是在苏联,她得进集中营。”但这里是德国,他尽管对这个高傲才女恨得牙痒痒,但无法搞封杀,除了她有过人的才智外,他的党内同僚都不会答应,再说换人来不及了。但有一点李德清楚的:今后她休想拍官方电影。

    这里倒是没有敌机轰炸,不过群众也寥寥无几,基本上成了武装部队的自演自导、自娱自乐。在很短的时间内,哈尔德把这些部队纠集在一起实属不易,不能再苛求更多了。好在阅兵式被瑞芬斯塔尔全程拍摄成电影,事后向全德和德国占领区巡回放映。

    受阅部队都是以连为单位调集的功勋卓著的连队,有武装党卫军骷髅师的一个连,他们在冬季的德米扬斯克战役中击败了十倍于他们的苏军,立下了战功;有占领马尔他的第7伞兵师的一个连,有东线反游击作战的部队,有奋战在克里木和拉多加湖畔的德军步兵,有击沉24艘船的U108号潜艇的舒尔茨艇长和他的几十个船员,还有安德里的装甲侦察团的第九连。

    李德、戈林、约德尔、希姆莱、施佩尔与绣花枕头一般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陆军实权人物哈尔德总参谋长、空军总司令米尔契元帅、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都站在观礼台上,静静等待阅兵时刻的到来。

    观礼台上还有两个特邀领导人:一位是罗马尼亚安东内斯库元帅。这位骑兵军官从来都是一身笔挺,他戴M1941式军官帽,帽徽的图案骑兵徽章中间加上将官的五角星形花饰,帽檐上还有高级将官用的双层的金色橡叶装饰。M1934式束腰外衣显现英国风格。身上佩戴了所有三个级别的“勇敢的米哈伊”奖章。

    安东内斯库元帅酸溜溜地向元首祝贺获得埃及油田。李德心里充满快意:这位轴心小伙伴一直坚持德国用黄金购买他们的石油,哼,等到德国再拿下中东和高加索的石油,你的高价石油我看你卖给谁?

    另一位特邀领导人是匈牙利的霍尔蒂——没有海军的海军上将。他一到台上就眼睛放出绿光,像老牛见了刀子一般,盯着世仇罗马尼亚**者。1941年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为一小块领土结下了梁子,两国领导人恨死了对方,迫使戈林站到了安东内斯库和霍尔蒂之间,以免两人打起来影响阅兵。

    观礼台左边的长条椅子了坐着请来的外交官,包括日本大使“空你七娃”。右边是来自德国各地的大区书记、区长以上的官员。政治局常委们的夫人也受到邀请,爱娃也得到这种殊荣,与戈林太太埃米坐在一起,但她的目光更多地盯着担任联络官的冉妮亚身上。

    不知是头天喝了点酒,还是成心想给将帅们添堵,李德忽发奇想,提出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对哈尔德说:“今后我们是不是改革一下,阅兵部队从各部队挑选长相好看、个头身材都差不多的,集中训练一个月后参加阅兵式,这样一来,他们走得更整齐,队伍更加雄壮。”

    大家愕然了一下,来自天南海北的否决在一秒钟之内蹦出来了:“不行。”“那哪儿成?”“不中。”“扯蛋。”“放——那个东西。”“那是作秀。”“糊弄人,Lang费国家资材。”

    李德默然了,他只是像淘气的孩子一样,成心测试他们的反应。按世界上主流国家的作法,阅兵是对建立功勋部队的奖赏和肯定,既然是在德国,受阅部队也绝不是整齐划一的,像骑着骆驼赶着鸡一样,高的高,矮的矮,因为受阅部队是刚从前线回来的英雄部队,他们不是经过个体挑选、而是整体参加首长们的检阅。

    在同一支部队中,比如安德里的装甲侦察团中,具体由那个连参加检阅不是依靠上级指定或依靠歉让:九个连自然都不想放弃这个荣誉,好吧,用类似于俄罗斯转盘赌的方式抽签决定。方法不见得高尚,却体现了机会均等和公平与公正。

    所有的手表时针都指向九点,二十一响礼炮依次响起,三军副总司令戈林大声宣布阅兵式开始。另一位副总司令约德尔举起马刀大声报告:“三军总司令希特勒阁下,海陆空三军集结完毕,请您检阅。”

    李德穿着没有军衔标志的士兵军装,从旁边木梯上走下观礼台。木梯很粗糙,一些地方还有没刮净的木桩,有些地方树皮刮得太干净,滑溜溜的,他不得不低头看着脚下。在只剩下两级台阶时直升飞机飞越头顶,李德抬起头,脚下一绊,眼看就要一个趔趄甩下去。

    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的冉妮亚挺身而出,伸手抱住他。观礼台贵宾席上发出一阵唏嘘,表情最复杂的是爱娃。她脸上的表情仇视多于傲视、傲视多于嫉妒、嫉妒多于感激。

    德意志帝国元首、德国武装部队三军总司令在约德尔的陪同下,乘坐大奔驰检阅部队,军乐队依次高奏《德国U艇之情》、《德国同志》、《希特勒战士》、《我们的隆美尔》、《德国装甲兵之歌》、《伞兵之歌》和《巴登威勒进行曲》。德军士兵们尽力把自己挺成棍子,眼睛里放射出蔑视一切敌人的光芒。

    李德让车停下来,对骷髅师的一名只有一条胳膊的伤员敬军礼。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豪语和废话,只有充满慈祥而坚定不移的目光扫视着士兵们。

    9时45分,阅兵分列式开始。最前面的德军列出巴登维勒式队列:前面三人,中间一人擎起军旗;后排五人,中间的三人擎起军旗。后面跟着军乐队。军乐队到观礼台前停下脚步,乐队指挥举着指挥礼杖,大步流星从乐队前面走过,他走到队首后先向前两步,然后猛然回转180度,往前高高举起指挥礼杖往前一挥,乐队高奏起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

    在鲜艳的军旗引领下,海陆空三军和武装党卫军,还有俄军方队迈着鹅步而来,将士们踢着高难度的步伐,在正步上还要加上弹簧一样的动作,整个方队仿佛是整齐、统一的、起伏跌宕的大Lang。那铿锵的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

    卡明斯基的俄国旅和弗拉索夫的哥萨克骑兵军也各派出一个连参加阅兵,前者从埃及来,后者在东线反游击战斗中建功。

    紧跟着是战车和摩托化部队。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有次序地缓缓前进。这里除了德国Ⅳ号坦克和Ⅲ号突击炮外,还有来自圣堡得堡基洛夫工厂的KV重型坦克和哈尔科夫生产的T34坦克。施佩尔在元首的全力支持下,每个月向德军及盟军交付300辆KV和700辆T34,大有赶超德国坦克产量之势头。

    就是这些德国坦克,踏遍了整个欧洲和北非,单论坦克质量的话,法国的查B、英国的马蒂尔达,还有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美国M4都比德国Ⅳ号坦克先进。德军取胜,更多的是依靠优良的战术素养和空地配合。现在,举世公认的最好的T34坦克已经量产,无异让德军如虎添翼。

    军械局提出研制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的草案放在李德的保险柜子里,李德看来德国的坦克太精雕细琢了,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工艺品。坦克毕竟是消耗品,日尔曼式的自负不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宁愿选择性能优异、便于大量生产的苏联坦克,而不愿意采用稍微伺候不到就故障百出的新式坦克。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成天唠叨复制苏联坦克,这与他不谋而合。

    阅兵分列式结束后,李德照例要在观礼台上咆哮一阵子。他时而胸前握拳,时而伸出左手掌,接着平伸出右手掌,然后手掌变成拳头举过肩膀。当讲到美国参战迫在眉睫时,他的双手变掌交叉在胸前,脑袋使劲摆动着,仿佛要甩掉梦魇。当谈到敌人的威胁时,他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把右手变成手枪状。有时双手抱肩,等待群众的欢呼声结束。只是哈尔德召集的群众不多,欢呼效果一般,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发挥。

    最后,元首踮起脚尖,左手按胸,右手猝然摁在左手背上,然后两手向前推出,爆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伟大的德意志帝国万岁。”

第07节 潜艇史话

    阅兵第二天,李德、戈林、鲍曼、约德尔、施佩尔等帝国领导,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引领下,乘坐大轿车前往不来梅的戴斯奇马格造船厂。

    战争突然爆发,德国海军没有一支像样的水面舰队,只能像上次大战那样用潜艇作战。在辉煌的开头之后,今年以来,德国潜艇受到英美舰队的打压。德国潜艇的潜望镜刚伸出水面,就被英国新式雷达发现。德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在水下时间更长、隐蔽性更好的潜艇。

    元首此去,就是向元首现场专题汇报改良性潜艇方案。应邀出席了阅兵的U108号潜艇的舒尔茨艇长作为第一线军官,陪同元首出席新潜艇论证会。

    几个月前,李德乘坐帝森豪森的U331潜艇穿越地中海,到达克里特岛,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潜艇。潜艇狭窄阴湿的空间、难闻的气味,尤其是中途搁浅,让他受惊不轻。

    在前往不来梅的长达三个小时的路途上,元首如饥似渴地了解潜艇历史,舒尔茨艇长也向李德讲述了潜艇作战的一些奇闻轶事。李德对潜艇有了进一步了解。

    美丽的海洋宽广浩瀚,蓝色的海水波涛起伏,海洋这个孕育了生命的神秘世界,千百年来一直在招唤着人们。那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着人类去探寻、去征服。多少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

    这种最早的潜艇依靠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把炸药包放到敌舰外壳上。

    不难想象开着这样的潜艇有多累:一边手忙脚乱的转动两个螺旋桨手柄,一边满头大汗地用手泵往水柜里注水,当不可靠的水密门关得太迟时,潜艇直溜溜地往下沉,眼看就要被水压挤扁,于是就赶紧把铁块推出去。所以说,能够开这种潜艇的人不是非常勇敢的人,至少也是脑袋里进了水的人。

    人类第一次潜艇作战以失败而告终——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美国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悻悻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