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以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救世主作出了承诺,波兰东部30万波军自然也相信了他们的诺言,纷纷放下了武器。一部分解甲归田,一部分人流亡到立陶宛和罗马尼亚。剩下的13万名官兵,用拉牲口的火车,运送到了苏联境内。这批人到了苏联后身份立刻变成了战俘,失去了苏波协议规定的人身自由。
在这13万余名被俘官兵中,交给德国4。2万余人,遣散0。4万多人,处决1。5万余人,重新参军者2。5万余人,共约9万人。尚有4万余人未作交待,估计其中一部分经劳改后生还,另一部分仍然下落不明。
10月初,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秘密警察头子、斯大林的同乡贝利亚签署命令,遣散4400名波兰士兵。与此同时,在10月3日,贝利亚下令将波军中的宪兵、军官及士兵、波兰德占区出生人员分类分营集中管理。10月中旬,德国提出,德苏双方应按出生地交换各自手中的波军官兵,苏联政府同意。10月24日至11月23日向德方移交4万名波军官兵,德方则于1939年底以前向苏方移交1万多人。
与苏军对待波兰士兵相同,从波兰东部移交给德方的波军士兵经甄别后,大部分被遣散回家。人人都抢着当官,但从德苏双方对待波兰战俘的做法中,士兵被释放,军官被扣押。证明人的官瘾不能太大。世上没有绝对好的事情。
→→→→→→→→→→→俄罗斯西部乌云翻滚,云层低到这种地步,图2轰炸机刚爬升出雾气,双爬进了云层。在磅礴有云层中它像是巨大的千纸鹤,在气流里剧烈地颠簸,反倒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云层看上去像是固体的,像是巨大无朋的流动山峦。
元首从未像今天这么孤独过,冉妮亚到卡廷森林,李德给她规定了两天时间。丽达此刻正与薇拉赶往切列波韦茨市,赫普纳如今连一辆坦克都没有的第4坦克军团司令部就在那里。在那座雷宾斯克水库北岸的湖滨城市里,薇拉将完成从一个俄国小学老师到德国总参东方外军处候补军官的蜕变。
贴身女护卫们走后,狗蛋成了元首的临时近侍。此刻他咂吧着嘴,指着舷窗外云的山峦喊叫:“哎哟妈呀,那云彩那个白呀,真像我们东北的粉跎子。”
卡尔梅克人没声好气地:“屁个粉跎子,成天就知道吃。”
狗蛋争辩:“我不是总想吃哟,我还想别的呢。”
“除了吃就是睡,还能有啥念想?”跟狗蛋呆久了,卡尔梅克人话里也带上了东北腔。
“还有打飞机。”鞑靼凑过来了,顺便往李德杯子里添了点水。
“好了,让我安静一会。”李德把他们支开,沉入了风云变幻、决定德国、甚至世界命运的往事如烟中——←←←←←←←←1940年11月12日,受斯大林委托,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乘专列抵达柏林,开始了对纳粹德国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柏林的大街小巷红旗迎风招展,纳粹卐字旗与苏联斧头镰刀旗并排给冬日增光。
莫洛托夫受到了希特勒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的隆重接待。然而透过看似友好和谐的表面,充满了欺骗与勾心斗角。双方为争雄欧洲霸权,为了让自己的利益而在脚下给对方使绊子。
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以凌厉的攻势取得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胜利。6月17日,新成立的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22日,德法签订停战条约。
然而,尽管在西线取得了巨大胜利,尽管德、英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正在生死搏斗,尽管德国潜艇在四大洋猎杀英国商船,尽管希特勒与丘吉尔过几天都要在广播里打口水战,希特勒并没有忘记自己心目中不共戴天的死敌——苏联。
纵观当时天下大势,西欧已经姓希,北欧大半归顺,英国孤军奋战,美国保持中立,欧洲大陆上只剩下一个劲敌,这就是苏联。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蜜蜂窝里只能有一个蜂王,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一对新婚夫妻蜜月一过,赤。裸裸的生存问题就摆在面前,加上两人的性格不合,志趣不投,德苏恋人开始吵架了。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把用德意志的剑犁取东方的土地当成既定方针。多年以来,消灭苏联是希特勒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基本国策。1939年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他避免两线作战的权宜之计,一旦时机出现,他随时准备撕毁条约进攻苏联。
1940年6月初,法兰西战役已成定局。希特勒向德军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斯泰特吐露心声:“我真正的伟大使命,是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7月21日,也就是刚刚开始对英作战不久,希特勒下令开始准备对苏作战,不久责成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参谋总部制订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的方案。
德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利也促使希特勒做出了冒险进攻苏联的决定。由于英国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对英伦三岛的大规模空袭遭到了英国空军的迎头痛击。德军的海军是池塘的鸭子,德国最强大的俾斯麦在南大西洋被英国军舰送到海底,德军如果贸然发动渡海登陆,必将遭受巨大损失。
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希特勒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为英国之所以坚持不屈,是寄希望于美苏两国,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破灭,就会不战自降了。10月12日,希特勒下令无限期推迟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其实是已经放弃了这一计划。
进攻苏联将会是一场艰巨的战争,毕竟苏联不同与法国或波兰,它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实力和广阔的战略纵深,这一点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希特勒寄希望于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来一举击溃苏联,这就对战役的突然性和隐蔽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希特勒是一个天生的演员,他希望通过一系列政治活动使斯大林相信,德国不会在灭亡英国之前进攻苏联。他甚至企图以拉拢苏联瓜分战后世界为诱饵,使斯大林对当前的苏德友好深信不疑。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一手导演了这场政治活剧——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
莫洛托夫抵达柏林的当天,在柏林车站站台上,德军外长与苏联外长热烈拥抱,而在总理府上,希特勒对将军们发布了“第18号指令”。他在指令的第五条明确写道:“为了摸清俄国在最近的将来的态度,已经开始和俄国举行政治会谈。不管这种会谈的结果如何,根据口头命令为东线所进行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应继续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指令即将下达。
当然,苏联也不是省油的灯。自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斯大林一直恪守诺言,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德国巨大支持。
1940年,斯大林满怀欣喜地注视着德国的战车开上了通往西方的道路。苏联从来没有真理的《真理报》不断对德国武装部队的辉煌胜利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原本是希望纳粹德国与英法两虎相争,他好渔翁得利。然而法国的快速沦亡却大大出乎斯大林的预料。希特勒接下来的行动更加引起了苏联的怀疑和指责:1940年8月,德国在事先没有通报苏联的情况下同芬兰达成了协议,前者向后者提供武器,而后者则允许德军过境到挪威。
9月德国对罗马尼亚提供安全保障,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斯大林对于德军下一步的动向感到了疑惑和恐惧。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德国的绥靖,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供给了德国更多急需的战略物质。
此时斯大林的典型态度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德国不是对乌克兰的小麦垂涎三尺吗?好吧,我给你给够,你不惦记了吧?德国不是没有石油吗?好吧,我给你供应。德国不是不产棉花吗?好呀,哈萨克斯坦的棉花刚摘下来赶紧装车。假如希特勒要美女,斯大林也会毫不迟疑地给德国送去。
另一方面,他又急切地想知道德国会不会或者会在何时进犯苏联。正在这时,10月13日里宾特洛甫发来了邀请苏联参加德意日《三国条约》的信件,斯大林也急于了解希特勒的想法。莫洛托夫就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登上了开往柏林的列车。
第05节 互不相让
当然,斯大林更不是吃素的,他一刻不停地着手建立“东方战线”。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7月,苏联在德国的默许纵容下大肆攫取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通过发动战争,苏联从芬兰夺取了大片土地,并迫使波罗的海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自愿”加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其后又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至此,苏联的西部边界向西推进了200——300公里。
由于德国正忙于北欧和西欧战事,无暇东顾,希特勒对苏联超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趁火打劫的行为虽然十分恼火,但只能哑巴被爆菊——有苦说不出。斯大林在抢夺果实后也想安希特勒,希望通过谈判,迫使希特勒承认苏联的行为。
1940年11月12日,时值柏林的深秋季节。上午11时,莫洛托夫一行65人抵达柏林火车站。在站台上,布尔什维克的使者受到了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的热烈欢迎。在随后的两天,莫洛托夫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恭维话,受到了十分隆重的款待。希特勒用尽了一切办法要使他相信,德国试图与苏联继续保持友好。
当天中午,里宾特洛甫同莫洛托夫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德国外长坚定地表示,大英帝国的末日业已来临,剩下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德国一到气候条件许可,就要坚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从而彻底摧毁英国。到目前为止,这种大规模的进攻迄今之所以未能进行,完全是由于天气不良的缘故。”
里宾特洛甫强调,“轴心国家由于具有异常强大的实力地位,因此,它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如何迅速结束这场已经打胜的战争。”
对于德国外长的夸夸其谈,苏联外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放在心上,更谈不上讨论。在苏联,斯大林决定一切,下面的人没有多少权力。莫洛托夫想当然地以为德国也是希特勒掌管一切,他要省下力气对付德国元首,而不在传声筒里特洛甫身上Lang费他宝贵的唾液。
午餐后,希特勒在帝国办公厅接见了莫洛托夫,并习惯性的开始了长达半个小时胜利者的独白。他表示德国即将给予英国以沉重的、最后的打击。
希特勒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当前,德国的目的不仅是要为这场最后的斗争进行军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这次最后摊牌中和摊牌之后的极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他重新检查了同俄国的关系,不是从消极的精神出发,而是想要积极加以调整——如果可能的话,使之经历一个长远时期。”
把这番云笼雾罩的外交辞令翻译成通俗文学,希特勒的意思是最后的胜利唾手可得,德国希望与俄国达成一项长期的协议,共同瓜分欧洲。
尽管希特勒大肆与苏联套近乎并诱惑,但莫洛托夫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发出一连串的质问:在《三国条约》中,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新秩序中苏联将扮演什么角色。他要求明确苏联在巴尔干和黑海的分界线,并对德国军队进驻芬兰非常生气。
莫洛托夫刺到了希特勒的痛处,因为德军近期开始的在巴尔干的集结正是针对苏联的,希特勒只得含糊其辞,环顾左右而言它。
在12日夜晚,德国方面在“凯撒霍夫”饭店为莫洛托夫一行接风洗尘。尽管事情还八字不见一撇,他乘着酒性给斯大林报喜:“希特勒希望加强与苏联的友谊,愿意达成双方势力范围方面的协议。也希望我们谈土耳其问题。关于芬兰问题,尚未表态,不过我会使他们对此表态。”
第二天下午,莫洛托夫与希特勒的会谈持续了3个半小时,双方像农贸市场上的菜贩子一样讨价还价:苏联是漫天要价,德国是坐地还钱,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双方的矛盾也在这次会谈中凸现出来。
苏联在1939年的秘密协定签订后已经占领了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地区,莫洛托夫还想得寸进尺,占据南布科维纳。而这个地区离油田很近了,希特勒坚决不会答应。
随后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芬兰问题上。斯大林准备发动第二次对芬兰的战争,并要求德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1939年底,苏军开炮轰掉自己一个哨站,然后再嫁祸到芬兰头上,随后,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从四个方向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天内“解放在资本主义罪恶制度下呻吟”的芬兰人民。并且当晚就在芬兰建立起了傀儡政府——以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想把芬兰象其它波罗的海国家一样连肉带骨头吞掉。
可惜,机关算尽的斯大林,却忽视了芬兰人民维护自己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决心。这些人甘愿受资本家的奴役,全民皆兵反抗苏军的解放。苏军差点被这个只有3万军队的小国嘣掉大牙。后来苏联惨胜,苏兰被迫割让了十分之一的领土给苏联。没想到苏联灭亡芬兰之心不死,还想把这个小国像蟒蛇一样吞服。
现在,莫洛托夫提出这个问题,把希特勒惹火了。芬兰比巴尔干更能刺痛他敏感的神经,因为芬兰将是未来对苏战争的重要侧翼,对德国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希特勒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和稀泥,他明确警告莫洛托夫说,德国绝对不会坐视芬兰遭到第二次侵略。
会议气氛剑拔弩张,谈判就要破裂,里宾特洛甫站起来说:“你们两人谈了一下午,肚子饿了吧?人是铁,饭是钢,先吃饭吧”。
晚饭后继续谈,接下来希特勒引诱苏联向南进军,通过伊朗前出到波斯湾,从而获得苏联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希特勒酸溜溜地对莫洛托夫说:“苏联东临太平洋,西接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只剩下印度洋没有出口,如果能找到印度洋出海口,苏联将会在全世界的四大洋上畅通无阻。”
莫洛托夫虽然对这个前景心驰神往,但已经看出他的主要任务——苏联在巴尔干和芬兰的扩张受到希特勒的抵制,如果德军驻守在芬兰的话,苏联就不能攻打芬兰,因而懊恼加气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任凭希特勒天花乱坠地大吹大擂,他只是噘着嘴一言不发,一直望着天花板。德国元首说得口干舌燥,而客人连个屁都不放,只得悻悻地宣布散会。
德苏会谈期间英国飞机空袭得格外勤快。事后丘吉尔对报界说,他因为没被邀请,只得以派出轰炸机的方式参加会谈。这些空袭给莫洛托夫提供了报一箭之仇的机会:一次空袭期间,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又在播放英国已经完蛋的唱片,换来莫洛托夫辛辣的嘲讽:“英国完了?那么是谁的飞机在柏林上空盘旋?又是谁迫使我们躲避在地下室里?”
14日早晨,莫洛托夫离开了柏林。因为没得到侵占芬兰的许可,他在众人面前评价这次访问“双方都没有取得积极成果”。有人听到他对自己的随从骂道:“球事没成,白来一趟”。
实际上,苏联的访问事与愿违,倒把自己卖了个一干二净。在此之前希特勒还没想到苏联竟敢想再次入侵芬兰,把客人送走后,希特勒更加坚定了对苏入侵的决心,军队加紧向东部集结。小俩口过日子,讲究的是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一旦双方针尖对锋芒,好日子也到头了。
第06节 元首在普斯科夫街头
两手空空的莫洛托夫回到莫斯科,向斯大林和政治局作了详细的汇报。斯大林失望至极,撸掉了莫洛托夫的外交人民委员职务,由自己兼任。但他认为,德国不可能在攻占英国之前进攻苏联,所以斯大林仍然四平八稳地走路,苏联还是慢慢腾腾地备战。
莫洛托夫的访问弄巧成拙:原想摸清德国的意图,却暴露了苏联的野心。苏联仍然不改沙皇俄国侵略扩张的本性,促使希特勒下定决心进攻苏联。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发布侵略苏联的“第21号指令”,即有名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一场有史以来最残酷无情的战火,就要在辽阔的俄罗斯点燃。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无数事实说明了这个真理——不管它披着什么华丽的外衣,打着什么正义的旗帜。
尽管斯大林被希特勒迷惑,有一点他非常清楚:德苏之间必有一战。1941年3月,苏联制定了关于《一旦与德国及其盟国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苏联军事力量的战略部署计划的意见》;5月,又由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华西列夫斯基少将制定了《关于抢先一步发动打击》的先发制人、进攻德国的所谓《暴风雨计划》,准备在1941年7月抢先进攻德国。
德军进入苏联后,发现苏军的战略部署既不是进攻的、也不是防御的,其原因正在于此。因为苏军正处于从防御转为进攻的过渡时期。
德国只是抢先动手,赶在1941年6月实施巴巴罗莎计划,三百万德国精锐部队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当年为了与德国共享波兰,斯大林与虎为友,与狼共舞。这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开战仅仅四个月,斯大林被昔日的盟友一直打到离莫斯科城的红场五十公里的地方。
→→→→→→→→→剧烈簸箕的图2轰炸机降落在普斯科夫50公里的佩乔雷小镇,在峡谷深处,德军第18集团军帮助空军修建了野战机场,图2轰炸机一直滑行到草坪附近才停下来。
元首的行踪只有几个人知晓,其中包括圣彼得堡驻军司令、德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上将。他从圣彼得堡出发,在元首飞机抵达前五分钟到达机场,刚好在元首踏上登机梯时站在下面气喘吁吁地敬礼。
李德懊丧地发现专机还没到来。今天早上贝洛调的专机,元首好长时间没动用专机了,等到人员到齐、飞机加油、检查,少说也得二个小时,看来只有等待了。
由于北方战事相对平静,这座机场冷冷清清,指挥塔早就人去楼空,机场上几个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