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14章

混在大唐-第114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懿宗等人,一定不会这么做,而且还会想尽办法让她提升他们的官职。左羽林卫大将军并封冠军大将军,都是正三品,相较于宰相和亲王来说,一点也不高。更何况如今武清不论在士林还是在军中都有威望,如此便急流勇退,到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难道是裴炎?审理裴炎到杀裴炎不过十天的时间,而且罪名是谋反,没有真正的认证和物证。但杀裴炎是非杀不可,不然她太后权威何在。看来杀裴炎让这一向谨慎的武清害怕了。
  想通了这点,武太后便露出了笑容,说道:“你很小心。但不要忘记了,你跟你娘姓,是我武家的子嗣,我跟你娘是亲姐妹,这一点你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事实。我武氏后辈中,武承嗣虽有谋略。但心胸狭隘,难成大事。武三思长得一表人才,可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心眼,却无多少才能。武攸宜为人忠厚老实,可资质平庸,武懿宗相貌丑陋,心狠手辣,心肠歹毒,不是做大事的料。唯有你。可堪大用,不仅才智高卓,除了贪恋美色之外,倒是一个良才,我若不用你,还能用谁?还能信谁?你是我武家唯一的出路。你就暂时安心当好你的左羽林卫大将军吧,替我镇好北门。我也能安心睡个踏实觉。明白吗?”
  原来这武太后是个明白人啊,对于武家子嗣的品行也是一清二楚的,他应该不会知道自己的产业吧,但即使知道了又能怎样,武太后不管怎样,她也姓武。大不了那些产业都给她。自己赚的那些金银也够花几辈子了。
  武太后都这么说了,也算是跟武清交了心,武清即使不安心也得安心,所以他倒头便磕了个头,说道:“谢阿母善待于孩儿,孩儿为武氏将来长存,万死不辞。”
  武清没有说为武太后。而是为武氏,一时间武太后也没听出不妥,但她很高兴,随即便留下了武清一起用了午膳。
  武清得了准信,便先到北门巡视一番,让兵卒不可放松训练。而后便到归义坊的清心书院,经过这数月的发展,清心书院有了人气,而且入学也变得极为严格,因为来到清心书院求学的人太多了,加之又是免费的,所以上至名门望族的子弟,下至贫寒子弟,总之每个月都有人来求学。
  对此,武清决定,清心书院学生总人数控制在八百以下,超过一人都不行。入学测试变成了入学考试,通过分专业考试,从上到下择优录用。
  所以每月都有前来考试者,以预定下一位进校名额。武清看着学校之外的篷中正在答卷的学子,不禁有了想法。便直接走进了官舍,叫来主薄。
  “于主薄,如今每日前来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有多少?”
  于主薄沉思片刻,说道:“回院长,每日里前来参加入学考试的人从十人到百人之间,若在四月左右,则有上千人。”
  武清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明日贴出告示,就说入学考试定在每年的九月初一,进行统一的入学考试,平时将不再设置入学考试。但每个月可以有三十个名额的旁听资格,食宿自费。明白了吗?”
  于主薄听了后,面上一喜,如此一来便减少了很多工作量,虽然到时候九月肯定很忙,但不至于像如今这样,每天还要处理入学考试试卷。当下便说道:“院长此方法好,九月虽是农忙时节,但前来参加入学考试的都是专心于学业的,如此甚好。”
  武清笑笑,说道:“把两个副院长请过来,我有话说。”
  不多时,王勃和卢照邻先后来到,如今二人分管文理,而且又是女婿和岳父的关系,所以合作也比较愉快。
  见礼之后,武清让二人随意坐,而后说道:“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这三门课教授的情况如何?”
  问的是理科,卢照邻有发言权,于是便说道:“已经分为三个学堂教授,效果不是很好,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教授们哭笑不得。”
  武清一愣,便说道:“都怪我,我没说清楚,这样吧,这三个学堂总共有多少人?”
  “大概总共有九十人左右,远山觉得不对吗?”
  武清笑道:“这基础数理化必须得让每个学生都学,最好是先学基础数学,而后再教授基础物理和基础化学。这样学生们学起来也容易多了,就不会闹出笑话了。而且以后选择数理化的学生多选些年少的,比如十岁左右的都可以,年纪大,不容易塑造,还不如让他去学文。”
  二人点头称是,接着武清又说道:“哲学编著的怎样呢?这是一个大头,且不可马虎。”
  王勃说道:“按照远山你的要求,文辞很直白,也很通俗易懂,如今也快收官了,到时候还得远山你亲自审定一下了。”
  “哲学是理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不能马虎,而且也不是现如今就放出来,慢慢完善吧。”
  “我们明白。”二人齐声回答,哲学的提出是根据武清理学理论而拓展出来思想理论,这是武清理学的精华所在,是完全有别于道家、儒家、佛学、墨家、法家等等的学说。可以说当真正了解理学之理论的时候,才发觉理学之伟大,武清之伟大。
  但是武清今日来的目的还不是为此,而是为了在各州各县办学堂的事情。当然这一点上,武清还没有给武太后禀告,毕竟这样捞取名望的事情是最糟掌权者嫉恨的。他只想先把整个事情提上日程,让自己这两位助手也想过妥善之法。
  武清顿了顿,说道:“今日来,一来是看望两位,感谢你们为清心书院所做的贡献,二来是跟你们商讨一下在各州建立清心书院小学中学的事情。”
  武清准备在各县建立小学,教授七岁至十四岁适龄儿童学字,并能够学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在各州建立中学,教授十四岁以上的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理学中的儒学,还有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学制四年,而清心书院则直接变为清心大学,大学学制三年到五年,如此一来,十年之后,清心书院将会引领整个大唐理学狂潮。
  王勃和卢照龄听了武清之言后,半晌没有说话,他们彻底震惊了,如此一来,二十年后,朝中为官者,恐怕七成要出自清心书院了。这让二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武清这是要做什么?一统大唐文坛,还是?但不管怎样,已经打上清心书院的他们,实在没法不激动。谁不想为人师表?谁不想桃李满天下?谁不想青史留名?
  更何况二人都是大唐的有名的文人,文人不就图那点虚名吗?
  武清看着二人激动的眼神,说道:“这只是我一个想法,要实现还得禀告朝廷,奏请太后批准,所以此事只有我三人知晓,你们心中有数,切不可走漏了风声,不然若被人抢先告知太后,那这事估计就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了。”
  王勃说道:“远山放心,我们知道。”
  武清说完此事,便有点儿想休息了,回到府中真不知道该去谁的房间,而且个个都大着肚子,都碰不得。干脆便住在书院,更舒心些。
  于是便让二人回去,他自己在里间休息去了。不多时侍者来禀告。
  “禀告院长,弘农杨炯求见。”
  武清摇了摇头,杨炯是上元三年的进士,是已故荣国夫人杨氏的娘家一族的偏房。早年间曾举神童,如今天下文坛中武、王、杨、卢、骆的杨,就是这杨炯。
  “让他进来!”武清吩咐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契约

  杨炯是詹事府詹事,是个七品小官,以杨炯的才学确实没有用到正当的位置上,可以说是浪费人才。詹事府主要掌管皇后、太子、公主府中内务诸事,让一个诗情画意的诗人去做这些事情,殊为可惜。
  杨炯科举及第后便在崇文馆做校字,后来迁为学士,再后来任詹事,到如今也不过是七品小官,年届三十五岁的他,不想再这么混下去了。他决定走走武清这条门路,毕竟曾经武清写信邀请他到清心书院讲学,当时被他拒绝了。如今他却是自己找上门的,他也知道这样很冒昧。但不管怎么说杨家跟武家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吧。
  武清看着这个身材有些瘦弱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便笑道:“杨兄别来无恙呼!”
  杨炯赶紧躬身行礼,说道:“弘农杨炯见过院长。”
  武清笑道:“杨兄不必多礼,快坐下。”
  等坐定后,命侍者奉上香茗,武清这才问道:“杨兄此来是?”
  杨炯不说话,先从袖中取出一只锦盒,起身放到武清书案之上,说道:“这个送给院长。”
  武清一愣,便打开了,这才看到里面竟然是一只血红色的镯子,他随即举起镯子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只凤凰在翱翔一般。这可是极品血玉啊,这到底是如何形成呢?
  “杨兄,这镯子太贵重了,小弟不敢收。”武清放回镯子,而后推给杨炯。
  杨炯说道:“这镯子叫血凤镯,有温养功效,是当年西域进贡给隋炀帝的贡品,后来辗转之下到了先祖手中,如今又传到了下官的手中。下官也别无珍贵之物,还望院长不要嫌弃。”
  武清脸上露出一抹生气,说道:“杨兄,自骆宾王失踪之后,我文坛五杰便少了一位。让我不胜唏嘘,如今杨兄来此,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所以杨兄有事要小弟帮忙,小弟若能办到决不推辞。至于这玉镯,实在是太贵重了。”
  杨炯听到武清承诺,面色一喜。知道事情有眉目了,便说道:“既然院长这么客气。那我就不绕弯子了,下官想辞了官在院长手下做个博士,不知可否?”
  武清一愣,不禁陷入沉思,当年清心书院举步维艰之际,他曾写信邀请杨炯和骆宾王任教,骆宾王把他臭骂一顿,杨炯则是婉言谢绝了。如今教授诗文的博士已经满员,杨炯来了也只能是多张吃饭的嘴而已。但影响力可不小,对书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下心中有了定计,便说道:“杨兄能够辞官来到清心书院教授,是我清心书院的荣幸,这样吧,杨兄什么时候来便什么时候签订契约。”
  杨炯心中一愣,这到清心书院教书还得签订契约?当下便问道:“院长。不知是何种契约?”
  武清一笑,看来这个时代的人对契约是很看重的,“就是一些条款,这样吧,我让主薄给你拿一份。”随即便让侍者去把于主薄叫来。
  于主薄进来后,武清让其那份契约。
  片刻。一份足足有二十多页的契约摆在了杨炯的面前,杨炯一愣,开始翻看这份契约。契约很简单,上面先列举了《永徽律》的词条,而后就清心书院的声名、权益、以及作为教授所应尽的义务,还有薪俸、福利待遇、服务期限等等。
  等杨炯看完后,武清问道:“杨兄如何看待这契约?”
  杨炯说道:“这份契约是很好。有了这契约便可安心教书,不用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烦恼。”
  武清笑道:“这样吧,先和杨兄谈谈薪俸问题,杨兄期待中薪俸应该是多少呢?就按每月来算。”
  杨炯如今的薪俸每月只有三贯,加上禄米等杂项,一年也不过六十贯。虽然养家糊口倒是没问题,可在京师的花销也大,今日同僚宴饮,明日邻里办喜事,总之所得薪俸也只是刚够养家而已。正因如此,他才找武清的,他听说清心书院的教授薪俸比较高,但他不知道是多少。
  “每月十贯如何?要是高了八贯也行。”杨炯觉得自己要得高了,心中有些忐忑。
  武清笑道:“杨兄太看不起自己的才华了,这样吧,我说说清心书院的薪俸,清心书院的薪俸是由我来发放的,王子安和卢照邻身兼副院长之职,他们每月的薪俸是一百贯,这还不算各项福利,清心书院每月分级别发放二十斗到一石的粮米,逢年过节都会有一贯到一百贯的红包,对清心书院作出贡献者,比如发明、研究、创新等等,经过院长和七十二位博士的评估,授予清心奖,并颁发证书和一次性分级别一千贯到十万贯不等奖金。”
  听到这里杨炯的脸出现了一抹潮红。
  武清继续说道:“像杨兄这样的文学之士,那么杨兄得从初级做起,先定个每月二十贯如何?”
  杨炯一愣,说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他在清心书院都能拿三品大员的薪俸,当然比起王勃和卢照邻是差得远了,他真后悔当初啊,于是连忙躬身谢道:“谢院长。”
  武清笑道:“杨兄随时都可以来,直接找于主薄签订契约便成,还有就是,我希望今日谈话杨兄能够保密,毕竟这些都将写在保密契约中,一旦违反了,纵使我想留杨兄,其他人也会有意见的。”
  杨炯赶紧答应,而后躬身施礼,便退了出去。
  武清看到锦盒还在,便赶紧说道:“杨兄,你的锦盒!”
  杨炯摆摆手道:“此礼物若院长不收,我只有砸了。”
  武清一愣,随即拱拱手,表示谢过。而后写了条子,递给侍者,让其交给于主薄。他拿起血凤镯,想起了玉漱,自从玉漱跟着自己,他还真没给玉漱送过任何首饰。不像其他诸女,那可是整盒整盒地送去。
  当即决定,还是回府中休息。想着搂着玉漱的白嫩的身子睡觉,总比抱着枕头睡觉好吧,而且他要把这血凤镯送给她,不知道她是何样的神情呢,想到这里,他便急忙出了清心书院,骑上马朝着府中奔去。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太后雌威

  回到府中,踏进了梧桐院,书房内,玉漱独自一人伏案而睡。
  武清轻轻地走到跟前,啵,亲在了脸上,玉漱忽然起身,举手便打,待看清是武清后,一愣之后,赶紧放下纤手,跪在了地上,“奴婢知错,奴婢知错!”
  武清也是一愣,没想到这玉漱的防范心理竟然如此之强,他缓缓扶起玉漱,说道:“你这段时间怎么一直嗜睡呢?”
  “奴婢不知。”玉漱低着头。
  武清说道:“明日让出尘瞧瞧,可别得了怪病。”
  “奴婢知道了,谢主人关心。”玉漱欠身,准备走出去。
  武清笑道:“走出去做什么,来,看我给你带来什么东西了。”
  于是便拿出锦盒,取出那只血凤镯,武清笑道:“把手伸出来。”
  玉漱脸红红的,却不伸手,武清抓住手臂,把那血凤镯给戴了上去,而后亲了下手指,赞道:“真漂亮。”
  “主人,这只镯子很珍贵吧。”玉漱的眼中露出了一抹欢喜之色。
  武清看着玉漱脸上的喜色,看来这女人没有不喜欢首饰的,一只镯子便让她如此欢喜,他只知道在这个女人身上发泄欲火,可真没多少关心啊。
  他把玉漱揽入怀中,说道:“比起镯子,你更珍贵,还有,别吃那丹丸了,给我生个女孩儿,像你一样漂亮,好吗?”
  玉漱一愣,说道:“被主人你发现了啊。”
  “你身上那点小秘密,能瞒得了本将军的法眼?”武清笑道。
  玉漱点头却不敢说话,她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
  但却听到武清说道:“快给我准备饭菜去,为夫饿了!”
  玉漱欠身,羞红着脸跑了出去。
  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吃完饭菜后,二人沐浴,而后做那男女之间快乐的事情。
  许久不曾碰过女人的武清,一夜之间竟然来了个梅开三度。
  转眼进了十二月。武清已经把关于在各州县开设小学中学的奏疏写好,而后便呈到了贞观殿,等候消息。
  虽然奏疏上说不需要朝廷一分钱,可以以朝廷的名义来开设学堂,但毕竟冠上了“清心”之名,大唐的文人不是傻子,朝官们不是傻子。所以这件事情如果武太后不支持,是一点希望也不会有的。
  当然一旦有武太后支持。加上如今清心书院走出去的将近六十位进士,那么先在这些州县作为试点,不难成功,更何况是以朝廷的名义,所在州县官员也不会有太多抵触,各州各县有州学县学,但也不影响他们的正常运转不是。
  然而这一天,程务挺被押解进京,罪名是“与裴炎、徐敬业通谋”而且程务挺与唐之奇、杜求仁曾经友善。这一点更让他坐实了“通谋”之罪。
  武清得到消息后,也顾不得,他立马进宫,准备救下程务挺,程务挺曾经是自己的部将,如果他不救,谁还敢救呢?
  武太后很快便召见了武清。武清见礼后,便直奔主题,说道:“阿母,那程务挺曾是孩儿部将,素有谋略,曾师从裴行俭。是军中难得的大将,更是防御突厥之人,有程务挺在,突厥不敢踏过丰州代州一线,若程务挺死了,恐怕突厥人都要欢欣鼓舞了,请阿母赦免了程务挺之罪吧。”
  武太后也是一愣。不禁大骂道:“承嗣和三思害朕啊!”武太后如今临朝称制,自曰为朕。
  武清心中咯噔一下,完了!
  原来,程务挺一押解至东都,便直奔菜市口,斩首示众!
  武清没有说什么,而后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贞观殿。他不相信,武太后会不知道程务挺的重要性,程务挺一死,北方边患不绝,若加上吐蕃侵扰,那么大唐说不得会陷入内乱。宗室豪强也会趁机而起,以勤王名义起兵反武。
  没多久夏州都督王方翼也受程务挺连坐被流放崖州,后来忧愤死在了崖州。
  自新皇庐陵王李显被废的第二日,百骑非议朝政,被人告密后,全部斩首示众后,告密者被授五品之官,告密之风遂起。
  武清得到丰州情报,自程务挺死后,突厥人狂欢数日,并给程务挺立了祠堂,这让武清越来越愤怒。
  但朝廷下旨,准许武清在各州各县开设小学中学,并昭告天下,嘉奖武清为国为民之心。
  书房内,武清苦笑一声,这就是武太后的妥协吗?但既然人已经死了,他也没办法,而且程务挺全家籍没,也只能留待以后照顾了。随即便给清心书院的进士县令们写了信封了火漆,并写了派遣清心书院得力人手的条子交给仆人连同信件送往清心书院,叫副院长处理便是。
  告密之风不时发生,所以武清也没办法,他只能小心谨慎,免得陷入小人诬陷,并严令府中奴仆,各处产业人员,务必谨小慎微,免得遭了小人暗算。
  总之在告密之风下,朝中动荡,军队也动荡,东突厥时有攻掠,好在边疆将士用力,并不曾攻取半步,加之大雪封山,马匹不能行,只有小股的突厥骑兵劫掠,也无关大事。但可以预见,来年等牛羊下了崽子,那么便是大举入侵之时。
  武太后看着如雪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